液压实验指导书
液压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1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实验一雷诺实验(选做)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总流伯努利方程实验(必做)实验台参数:潜水泵:型号HQB-2500;最大扬程:2.5m;最大流量:2000L/h;额定功率:55W;电源:单相~220V。
恒压水箱:长×宽×高=280×420×400;实验管A:管径Φ14,长约1.2 (m),沿程损失计算长度L=0.85 (m);雷诺数实验水位:H=250~280(可调);实验管B:小管内径Φ13.6,大管内径Φ20.2,轴线高度差140,总长约1.2 (m);伯努利方程实验水位:H=370(可调);实验台总尺寸:长×宽×高=1730×540×1470。
实验管道中液流循环如下(见图1) :1.实验台由泵7供水到恒压水箱22,水箱内液体分别由实验管A(雷诺实验)和实验管B (伯努利方程实验)流入辅助水箱14,再返回到供水水箱8中循环使用。
2.雷诺实验:颜色水容器1的颜色水径调节阀2调节,进入实验管A,随A管内的流动水一起运动,显示有色的流线;经节流阀9流出的微染色水,在辅助水箱14中与消色剂储器注入的消色剂混合,使有色水变清。
3.实验中基准水平面的选取。
用本实验装置做以上各项实验时,其基准水平面一律选择为工作台面板的上平面。
4.本实验指导书中各项实验所涉及的运算,均采用国际单位制。
2实验一 雷诺实验雷诺数是区别流体流动状态的无量纲数。
对圆管流动,其下临界雷诺数c Re 为 2300 ~ 2320。
小于该临界雷诺数的流体为层流流动状态,大于该临界雷诺数则为紊流流动状态。
工程上,在计算流体流动损失时,不同的Re 范围,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因此观察流体流动的流态,测定临界雷诺数,是《流体力学》课程实验的重要内容。
一、实验目的要求:1.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性; 2.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判别准则;3.学习雷诺数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用意义。
液压实验指导书(附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液压动力元件拆装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的了解,能对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了解如何认识液压泵的铭牌、型号等内容。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齿轮泵、双作用叶片泵、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齿轮泵型号:CB-B型齿轮泵,结构图见图1-1。
图1-1 齿轮泵1-轴承外环 2-堵头 3-滚子 4-后泵盖 5-键 6-齿轮 7-泵体8-前泵盖 9-螺钉10-压环 11-密封环 12-主动轴 13-键 14-泻油孔15-从动轴 16-泻油槽 17-定位销工作原理: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2.双作用叶片泵型号:YB-6型叶片泵,结构图见图1-2。
工作原理:当轴3带动转子4转动时,装于转子叶片槽中的叶片在离心力和叶片底部压力油的作用下伸出,叶片顶部紧贴与顶子表面,沿着定子曲线滑动。
叶片往定子的长轴方向运动时叶片伸出,使得由定子5的内表面、配流盘2、7、转子和叶片所形成的密闭容腔不断扩大,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吸油。
往短轴方向运动时叶片缩进,密闭容腔不断缩小,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排油。
转子旋转一周,叶片伸出和缩进两次。
图1-2 双作用叶片泵1-滚针(动)轴承 2-吸油盘 3-传动轴 4-转子 5-定子 6-泵体7-压油盘 8-滚针(动)轴承盖 9-叶片3. 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型号:YBN型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结构简图见图1-3(1)变量原理依据弹簧弹力与油液对定子内表面的作用力的合力产生的水平分力Fsinθ相互大小关系,使定子产生水平方向的运动,改变定子与转子的偏心量的大小,进而改变泵的排量和流量。
液压传动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对节流阀进口节流调速和出口节流调速两种调速回路的实验,得出它们的调速回路特性曲线,并分析比较它们的调速性能。
(速度-负载特性和功率性能)2实验装置RCYCS-B液压综合测试实验台,秒表。
3实验内容及原理节流调速回路是由定量泵、流量控制阀、溢流阀和执行元件等组成,它通过改变流量控制阀阀口的开度,即通流截面积来调节和控制流入或流出执行元件的流量,以调节其运动速度。
节流调速回路按照其流量控制阀安放位置的不同,分为进口节流调速、出口节流调速和旁路节流调速三种。
图1-1 进油节流调速回路原理图图1-2回油节流调速回路原理图在加载回路中,当压力油进入加载液压缸右腔时,由于加载液压缸活塞杆与调速回路工作液压缸的活塞杆将处于同心位置直接对顶,而且它们的缸筒都固定在工作台上,因此工作液压缸的活塞杆受到一个向左的作用力(负载F L),调节溢流阀Ⅱ可以改变F L的大小。
在调速回路中,工作液压缸的活塞杆的工作速度v与节流阀的通流面积α、溢流阀调定压力P1(定量泵供油压力)及负载F L有关。
而在一次工作过程中,α和P1都预先调定不再变化,此时活塞杆运动速度v只与负载F L有关。
v与F L之间的关系,称为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α和P1确定之后,改变负载F L的大小,同时测出相应的工作液压缸活塞杆速度v,就可测得一条速度负载特性曲线。
4实验步骤a.根据液压原理图在实验台上将回路连接好。
b.按下定量泵启动按钮启动定量泵,调节溢流阀Ⅰ手柄,缓慢旋紧,通过观察压力表P1将定量泵的出口压力调节到3.5-4MPa。
c.按下变量泵启动按钮启动变量泵,调节溢流阀Ⅱ手柄,缓慢旋紧,通过观察压力表P3将变量泵的出口压力调节到0.5MPa。
d.按下按钮Y1和Y2 ,可分别伸出工作缸和加载缸,反复控制两个油缸前进或后退几次,观察缸杆的运动是否正常。
e.将工作缸退回,按下按钮Y2,将加载缸伸出顶到工作缸,在加载缸运行过程中,通过观察压力表P4,记录加载缸工作腔压力值。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液压泵的性能实验 (2)实验二液压元件拆装实验 (5)实验三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8)实验一液压泵的性能实验一、试验目的了解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和小功率液压泵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测试一种泵(齿轮泵或叶片泵)的下列特性:1、液压泵的压力脉动值;2、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3、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压力特性;4、液压泵的总效率—压力特性。
附:液压泵的主要性能表图1—1所示为QCS003B型液压实验台测试液压泵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图中8为被试泵,它的进油口装有线隙式滤油器22,出油口并联有溢流阀9和压力表P6。
被试泵输出的油液经节流阀10和椭圆齿轮流量计20流回油箱。
用节流阀10对被试泵加压。
1、液压泵的压力脉动值把被试泵的压力调到额定压力,观测记录其脉动值,看是否超过规定值。
测试压力表P6不能加接阻尼器。
2、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通过测定被试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的实际流量,得出它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q=F(p)。
调节节流阀10即得到被试泵的不同压力,可通过压力表P6观测。
不同压力下的流量用齿轮流量计和秒表测定。
压力调节范围从零开始(此时对应的流量为空载流量)到被试泵额定压力的1.1倍为宜。
3、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压力特性容积效率=理论流量实际流量在实际生产中,泵的理论流量一般不用液压泵设计时的几何参数和运动参数计算,通常以空载流量代替理论流量。
容积效率=空载流量实际流量即ηPV =空实q q4、液压泵总效率—压力特性总效率=泵输入功率泵输出功率即ηP =入出N N N 出=1000pq(kW) 式中p —泵的工作压力(Pa ),q —泵的实际流量(m 3/s )N 入=2πn T式中T —泵的实际输入扭矩,n —泵的转速(本实验中为1410rpm )本实验中液压泵的输入功率用电功率表测出。
功率表指示的数值N 表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再根据该电动机的功率曲线,查出功率为N 表时的电动机效率η电,则N 入=N 表η电。
液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液压系统中工作压力形成的原理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理解液压系统压力和外加负载的关系;2、通过实验分析液压系统负载由哪几方面组成;3、通过实验理解液压系统中工作压力的组成,有效工作压力,无效工作压力(压力损失)。
二实验原理(一)液压缸的外加负载变化对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影响。
实验在常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和液压工作不变的情况下进行。
在实验装置中,液压缸垂直布置,外负载用砝码直接加在活塞杆的一端,通过加不同的砝码观察液压工作压力值的变化、通过实验,计算液压缸的有效工作压力,做出负载——压力曲线。
注意此实验不同负载时的液压缸运动速度变化情况。
(二)进入液压缸的流量改变时,对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影响。
液压传动中流量和压力是两个独立的重要参数,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相互影响。
在一定负载下,仅改变进入液压缸的流量。
观察压力变化值及速度情况。
注意:此项实验,液压缸回油阻力必须很小,否则将产生不同背压,造成一定误差值。
(三)液压缸活塞下时,回油路的液压局部阻力(背压)变化时对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影响。
液压阻力包括两部分,即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本实验装置采用改变局部阻力(节流阀的通流截面积)的方法进行。
当液压缸上腔进油时,回油路上的节流阀阻力,可以看成是液压缸的无效负载,改变节流阀的通流截面积,就可研究液压局部阻力变化对液压缸的影响。
实验应在正常摩擦阻力和外负载不变的发现情况下进行。
(四)多缸并联时,外加负载不同时,对系统工作压力的影响。
实验装置中采用三个液压缸的并联施加不同负载,观察压力变化及它们的运动状态。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在QCS002实验台上进行。
实验前调试:(1)实验油温控制在工作中20℃~40℃范围内。
(2)调整溢流阀4使压力15kgf/cm2(1.5MPa), 节流阀8、9、10开至最大,不加砝码慢慢打开调速阀6,使活塞杆运动速度不宜快,要求在运动过程中,有充分观察出压力表指示值。
1、观测液压缸的外加负载变化时,对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影响。
液压技术实验指导书

液压技术实验指导书液压技术实验指导书莆⽥学院电⼦信息⼯程学系2006年10⽉⽬录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报告要求实验Ⅰ油泵性能测试 (1)实验Ⅱ溢流阀静态性能实验 (5)实验Ⅲ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8)实验Ⅳ液压回路实验实验Ⅳ-1 差动回路 (12)实验Ⅳ-2 速度换接回路 (14)实验Ⅳ-3 调压回路 (16)实验Ⅳ-4 蓄能器保压、泵卸荷回路 (18)实验Ⅳ-5 减压回路 (20)实验Ⅳ-6 平衡回路 (22)实验Ⅳ-7 多缸顺序控制回路 (24)实验Ⅳ-8 同步回路 (26)实验Ⅴ液压回路演⽰及设计实验 (28)实验Ⅵ⽓动基本回路实验 (29)附录主要液压实验设备简介(1) QCS003B型液压系统教学实验台 (31)(2) QCS014型装拆式液压系统教学实验台 (33)(3) YY-18型透明液压传动演⽰系统 (34)实验注意事项⼀、液压与⽓压传动实验是学习《液压与⽓压传动》课程的重要环节之⼀,通过实验不但可以巩固课堂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且能使学⽣提⾼实验技能和实际⼯作能⼒。
⼆、实验前要复习课程有关内容,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完成指导书中提出的各项要求。
三、实验时要多动脑、勤动⼿、培养独⽴⼯作和分析问题的能⼒。
四、正确使⽤各项设备、器具,注意安全。
遇有故障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妥善处理。
五、注意卫⽣,实验室内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扔纸屑,保持实验良好的秩序,实验完毕要清理实验设备和现场。
六、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按时交给指导教师批阅、评分。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是实验的成果⼩结,必须以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完成。
⼆、对所需已知参数应主动查询,对测试参数和现象要如实记录。
三、实验报告中的思考题,可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由学⽣⾃⾏提出和回答。
四、要求学⽣独⽴完成报告。
在原报告的基础上,希望能⾃⾏设计报告形式和内容。
五、凡需要画曲线的,⼀律⽤坐标纸(或16K⽅格纸)画,不得⽤其他纸代替。
液压元件实验指导书

液压元件实验指导书液压元件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1.了解液压元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液压元件的组装方法和安装技巧。
3.增强对液压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为以后的液压系统设计和调试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仪器和材料:液压入门实验仪器箱,液压元件,液压管道及相应连接件。
实验原理:液压元件是指在液压系统中具有特定功能的诸如:压力控制、流量控制、方向控制等元件。
液压元件其基本组成部分主要有油缸、油泵、油箱、压力变换器、液压阀门、配管及控制元件等。
液压元件常常组成各种不同的液压系统,而液压系统又分为一级液压系统和二级液压系统,一级液压系统主要由油泵、压力变换器、油箱等组成;二级液压系统主要由液压阀门、油缸、管路及控制单元等组成。
实验步骤:一、实验前准备工作1.核对实验器材和设施是否进入运行状态和正常工作状态。
2.核对实验记录表格和实验指导薄。
二、实验目的和步骤1.液压流量指示器组件的装配及检验(1)检查液压流量指示器组件的散件是否齐全。
(2)采用添接法对组装前的液压流量指示器组件进行检验,以便判断配件大小,安装刻度筒和刻度针,正确组合打磨机械防水式计数器,保证汇水口和排水口得到正确连接。
(3)根据设备安装图进行组装。
2.调节液压阀门试验台的液压流量(1)要用流量计测量液压试验台缸的流量。
(2)调整阀门的流量,使看到的流量计显示与标准流量计正好一致。
(3)调整好后要检查其它回路,以保护气候。
3.调节液压阀门试验台的回路压力(1)关闭某个回路中的液压流量。
(2)在液压试验机安装压力表,调整阀门的压力,使压力达到标准。
(3)检查其它回路的压力。
三、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人员在实验期间,要保持头脑清醒,避免因个人疏忽而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
2.在实验前检查检修设备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确保操作安全可靠。
3.严格按照安装图,无丝毫差错地组装各种液压元件,保证其安全可靠。
4.当进行调试时,应及时判断仪表和设备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流程是否正确,以避免各种情况的发生。
液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液压油粘度及粘度指数测定实验一、概述1、粘度流体受外力作用下流动时,在流体分子间产生摩擦力或切应力的性质,叫作流体的粘性。
粘性的大小可用粘度表示,粘度是流体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选择液压油的主要指标,粘度大小直接影响着液压传动装置的工作,效率和灵敏性以及使用寿命。
常用的表示粘度大小的单位制有动力粘度(μ),运动粘度(γ)和相对粘度,目前我国主要采用运动粘度。
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又称为绝对粘度,它们是理论分析和推导中经常使用的粘度单位,都难以直接测量,因此,工程上常采用另一种可用仪器直接测量的粘度单位,即相对粘度。
相对粘度又称为条件粘度,各国采用的相对粘度单位有所不同,有的用赛氏粘度(SSU),有的用雷氏粘度(°R),有的用巴氏粘度(°B),我国采用恩氏粘度(°E)。
用恩氏粘度计来测定,其方法是将200(厘米) 3 被试液在某种温度下恩氏粘度计小孔(孔径为2.8厘米)流完所需的时间T t 与同体积蒸馏水在20℃时流完所需时间T 20水之比,该比值就是被试油在温度t℃时的恩氏粘度,用符号°E t 表示。
工业上一般以20℃、50℃和100℃作为测定恩氏粘度的标准温度,相应恩氏粘度符号为°E 20 ,°E 50 和°E 100 ,恩氏粘度和运动粘度的换算可用下述近似经验公式:运动粘度(厘斯)或运动粘度(厘米 2 /秒)或者由有关手册中图表上查得。
2、粘度指数液压油的粘温性能呆用粘度指数( V 。
1)来表示,它表示被测试油液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与标准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之间的相对比较值,如图1所示,粘度指数越大,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就越小,即油的粘温性能越好,液压油的粘温指数要求在90以上,优良的在100以上。
粘度指数(V 。
I)一般采用如下公式求出:式中: U---是被试油在37.8℃(100°F)时的运动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必修实验实验一液压泵拆装一、实验目的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并能对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液压阀及其它液压元件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轴向柱塞泵型号:cy14—1型轴向柱塞泵(手动变量)结构见图1—1图1-1(1)实验原理当油泵的输入轴9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时,缸体5随之旋转,由于装在缸体中的柱塞10的球头部分上的滑靴13被回程盘压向斜盘,因此柱塞10将随着斜盘的斜面在缸体5中作往复运动。
从而实现油泵的吸油和排油。
油泵的配油是由配油盘6实现的。
改变斜盘的倾斜角度就可以改变油泵的流量输出。
(2)实验报告要求A.根据实物,画出柱塞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B.简要说明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组成。
(3)思考题a.cy14---1型轴向柱塞泵用的是何种配流方式?b.轴向柱塞泵的变量形式有几种?c.所谓的“闭死容积”和“困油现象”指的是什么?如何消除。
2.齿轮泵型号:CB---B型齿轮泵结构图见图1—2图1-2(1)工作原理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2)实验报告要求a.根据实物,画出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b.简要说明齿轮泵的结构组成。
(3)思考题a.卸荷槽的作用是什么?b.齿轮泵的密封工作区是指哪一部分?3.双作用叶片泵型号:YB---6型叶片泵结构图见图1---3图1-3(1)工作原理当轴3带动转子4转动时,装于转子叶片槽中的叶片在离心力和叶片底部压力油的作用下伸出,叶片顶部紧贴与顶子表面,沿着定子曲线滑动。
叶片往定子的长轴方向运动时叶片伸出,使得由定子5的内表面、配流盘2、7、转子和叶片所形成的密闭容腔不断扩大,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吸油。
往短轴方向运动时叶片缩进,密闭容腔不断缩小,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排油。
转子旋转一周,叶片伸出和缩进两次。
(2)试验报告要求a.根据实物画出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b.简要说明叶片泵的结构组成。
(3)思考题a.叙述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的主要区别。
b.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内表面是由哪几段曲线组成的?c.变量叶片泵有几种形式?实验二液压阀拆装一、实验目的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阀的拆装可加深对阀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并能对液压阀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液压阀及其它液压元件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阀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阀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阀。
1.溢流阀型号:Y型溢流阀(板式)结构图见图1—4图1-4(1)工作原理溢流阀进口的压力油除经轴向孔a 进入主阀芯的下端A 腔外,还经轴向小孔b 进入主阀芯的上腔B ,并经锥阀座上的小孔d 作用在先导阀锥阀体8上。
当作用在先导阀锥阀体上的液压力小于弹簧的预紧力和锥阀体自重时,锥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关闭。
因阀体内部无油液流动,主阀芯上下两腔液压力相等,主阀芯再主阀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主阀芯处于最下端),溢流阀不溢流。
(2)实验报告要求a. 补全溢流阀溢流时的工作原理。
b. 写出YF 型及P 型溢流阀与Y 型溢流阀的区别。
(3)思考题a.先导阀和主阀分别是由那几个重要零件组成的?b.遥控口的作用是什么?原程调压和卸荷是怎样来实现的?c.溢流阀的静特性包括那几个部分? 2.减压阀 型号:J 型减压阀 结构图见图1---5 (1)工作原理进口压力1p 经减压缝隙减压后,压力变为2p 经主阀芯的轴向小孔a 和b 进入主阀芯的底部和上端(弹簧侧)。
再经过阀盖上的孔和先导阀阀座上的小孔C 作用在先导阀的锥阀体上。
当出口压力低于调定压力时,先导阀在调压弹簧的作用下关闭阀口,主阀芯上下腔的油压均等于出口压力,主阀芯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处于最下端位置,滑阀中间凸肩与阀体之间构成的减压阀阀口全开不起减压作用。
图1-5(2)实验报告要求a.补全减压阀起减压作用时的工作原理。
b.Y型减压阀和Y 型溢流阀结构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1)思考题a.静止状态时减压阀与溢流阀的主阀芯分别处于什么状态?b.泄漏油口如果发生堵塞现象,减压阀能否减压工作?为什么?泄油口为什么要直接单独接回油箱?3.换向阀型号:34E—25D电磁阀结构图见图1—6(1)工作原理利用阀芯和阀体间相对位置的改变来实现油路的接通或断开,以满足液压回路的各种要求。
电磁换向阀两端的电磁铁通过推杆来控制阀芯在阀体中的位置。
图1-6(2)实验报告要求a. 根据实物说出该阀有几种工作位置?b. 说出液动换向阀、电液动换向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思考题a. 说明实物中的34D —10B 电磁换向阀的中位机能。
b. 左右电磁铁都不得电时,阀芯靠什么对中?c. 电磁换向阀的泄油口的作用是什么? 4.单向阀 型号:I —25型 结构图见图1—7 (4)工作原理压力油从1p 口流入,克服作用于阀芯2上的弹簧力开启由2p 口流出。
反向在压力油及弹簧力的作用下,阀芯关闭出油口。
图1-7(5)实验报告要求根据实物,画出单向阀的结构简图。
(6)思考题液控单向阀与普通单向阀有何区别? 5.节流阀型号:L---10B 型节流阀 结构图见图1---8(1)工作原理转动手柄3,通过推杆2使筏芯1作轴向移动,从而调节调节流阀的通流截面积,使流经节流阀的流量发生变化。
(2)验报告要求根据实物,叙述节流阀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3)思考题调速阀与节流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图1-8实验三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节流调速回路的构成,掌握其回路的特点。
2.通过对节流阀三种调速回路性能的实验,分析它们的速度—负载特性,比较三种节流调速方法的性能。
3.通过对节流阀和调速阀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对比实验,分析比较它们的调速性能。
二、实验原理原理图见图2-11.通过对节流阀的调整,使系统执行机构的速度发生变化。
2.通过改变负载,可观察到负载的变化对执行机构速度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QCSOO3B教学实验台四、实验内容1.采用节流阀的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调速性能。
2.采用节流阀的出口节流调速回路的调速性能。
3.采用调速阀的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调速性能。
五、实验步骤(参考实验系统原理图)1.调速回路的调整进口节流调速回路:将调速阀4、节流阀5、节流阀7关闭,回油路节流阀6全开,松开溢流阀2,启动液压泵1,调整溢流阀,使系统压力为4-5M a P (1P ),将电磁换向阀3的P,A 口连通,漫漫调节节流阀7的开度,使工作缸活塞杆运动速度适中。
反复切换电磁换向阀3,使工作缸活塞往复运动,检查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退回工作缸活塞。
2.加载系统的调整节流阀10全闭,启动油泵8,调节溢流阀9使系统压力为0.5a mp ,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2的切换,使加载油缸活塞往复运动3—5次,排除系统中的空气,然后使活塞杆处于退回位置。
3.节流调速实验数据的采集(1)伸出加载缸活塞杆,顶到工作缸活塞杆头上,通过电磁换向阀3使工作缸活塞杆克复加载缸活塞杆的推力伸出。
测得工作缸活塞杆的运动的速度。
退回工作缸活塞杆。
(2)通过溢流阀9调节加载缸的工作压力7p (每次增加0.5m a p ),重复步骤步骤(1)逐次记载工作缸活塞杆运动的速度,直至工作缸活塞杆推不动所加负载为止。
节流阀的出口节流调速和调速阀的进油节流调速实验的步骤与节流阀的进油节流调速实验步骤相同。
六、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数椐,画出三种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曲线2.分析比较节流阀进油节流调速回路、节流阀出口节流调速回路和调速阀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性能。
七、思考题1.那种调速回路的性能较好?2.进油路采用调速阀节流调速时 ,为何速度—负载特性变硬?而在最后速度却下降的很快?指出实验条件下,调速阀所适应的负载范围(可与节流阀调速时的速度—负载特性曲线比较)。
实验四 具有单循环和全自动循环的气动回路1. 实验目的a. 掌握气压元件在气动控制回路中的应用,通过拆装气压回路了解单往复动作回路和连续往复动作回路的组成及性能。
b. 能利用现有气压元件拟订其他方案,并进行比较。
2. 实验装置 QST —1型气压传动回路实验台 3. 实验原理 见系统原理图4. 实验内容 组合具有单循环和全自动循环的气动回路。
5. 实验步骤 (1).按需要选择气压元件(2).根据系统原理图联接管道(3).接通压缩空气源 (4).实现所要求的单循环和全自动循环动作。
6. 实验报告 叙述单循环和全自动循环气动回路的工作原理。
7. 思考题 (1).气压传动有何特点?(2).气动系统中为何要有油雾器?图2-1实验三 的实验记录1.实验内容 采用节流阀的进口节流调速回路性能2.实验条件 油温: 0C 液压缸无杆腔有效面积1A =12.562cm2.实验内容:采用节流阀的出口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条件:油温:C 0;液压缸无杆腔有效面积 1A =12.562CM 3.实验内容:采用调速阀的进口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条件:油温: C 0;液压缸无杆腔有效面积 1A =12.562CM选修实验实验一 液压传动系统回路组装实验一、实验仪器QCS014可拆式多回路液压系统教学实验台二、实验报告1.叙述所组装的液压回路的工作原理2.分析该回路特性三、实验基本回路㈠ 速回路㈡ 速回路㈢ 度换接回路㈣ 压回路㈤ 压,泵卸荷回路㈥ 压回路㈦ 衡回路㈧ 缸顺序控制回路㈨ 步回路㈠ 调速回路1.实验目的速度调节回路时液压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它来控制工作机的运动速度,例如在机床中我们经常需要调节工作台(或刀架)的移动速度,以适应加工工艺要求。
液压传动的优点之一就是能够很方便地实现无级调速。
液压传动系统速度地调节,一般有三种,即节流调速,容积调速,节流-容积调速。
2.实验内容(1)通过亲自装拆,了解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组成及性能,绘制速度—负载特性曲线并与其它节流调速回路进行比较。
(2)通过该回路实验,加深理解 Q=C A mP ∆关系,式中P ∆、m 分别由什么决定,如何保证Q=const 。
(3)利用现有液压元件拟定其它方案,进行比较。
3.实验原理单向调速阀或单项节流阀进油路调速回路原理见图4.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回路图的要求,取出说要用的液压元件,检查型号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