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连接反应及其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DNA的酶切、连接、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DNA的酶切、连接、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第二次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DNA的酶切、连接、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类、特性与作用原理,掌握载体和外源目的DNA酶切的操作技术。

2、学习利用T4 DNA 连接酶把酶切后的载体片段和外源目的DNA 片段连接起来,构建体外重组DNA 分子的技术,了解并掌握几种常用的连接方法。

3、掌握利用CaCl2 制备感受态细胞的方法;学习和掌握热击法转化E. coli 的原理与方法。

4、学习并掌握使用红白菌落法筛选获得重组子以及α互补筛选法的原理及方法。

5、学习和掌握使用试剂盒抽提质粒的方法;6、复习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和方法;7、通过对重组子进行重组质粒DNA 的抽提与酶切鉴定,进一步确定重组质粒中含有外源目的DNA 片段,并验证重组子是期望的重组子。

二、实验原理1、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 双链结构的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在限制性核酸内切限制酶的作用下,侵入细菌的“外源”DNA 分子便会被切割成不同大小的片段,而细菌自己固有的DNA 由于修饰酶(通常是一种甲基化酶)的保护作用,则可免受限制酶的降解。

目前已经鉴定出3 种不同类型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即Ⅰ型酶、II 型酶和III 型酶。

Ⅰ型酶切割位点是随机的,至少距识别位点1000bp。

Ⅲ型限制酶的切割位点距识别序列3'端为24—26bp。

Ⅱ型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一般在识别序列上或与之靠近,而且具有序列特异性,故在基因克隆中有特别广泛的用途。

Ⅱ型核酸内切限制酶具有3个基本的特性:①在DNA 分子双链的特异性识别序列部位切割DNA 分子,产生链的断裂;②2个单链断裂部位在DNA 分子上的分布通常不是彼此直接相对的;③断裂结果形成的DNA 片段往往具有互补的单链延伸末端。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DNA 底物的酶切作用是否完全,直接关系到连接反应、重组体分子的筛选和鉴定等实验结果。

PCR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PCR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PCR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PCR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无扩增产物、非特异性扩增、拖尾、假阳性) 问题1:无扩增产物现象:正对照有条带,而样品则无原因:1.模板:含有抑制物,含量低2.Buffer对样品不合适3.引物设计不当或者发生降解4.反应条件:退火温度太高,延伸时间太短对策:1.纯化模板或者使用试剂盒提取模板DNA或加大模板的用量2.更换Buffer或调整浓度3.重新设计引物(避免链间二聚体和链内二级结构)或者换一管新引物4.降低退火温度、延长延伸时间问题2:非特异性扩增现象:条带与预计的大小不一致或者非特异性扩增带原因:1.引物特异性差2.模板或引物浓度过高3.酶量过多4.Mg2+浓度偏高5.退火温度偏低现非特异条带而另一来源的酶则不出现,酶量过多有时也会出现非特异性扩增。

其对策有:①必要时重新设计引物。

②减低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

③降低引物量,适当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

④适当提高退火温度或采用二温度点法(93℃变性,65℃左右退火与延伸)。

出现片状拖带或涂抹带PCR扩增有时出现涂抹带或片状带或地毯样带。

其原因往往由于酶量过多或酶的质量差,dNTP浓度过高,Mg2+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循环次数过多引起。

其对策有:①减少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

②减少dNTP的浓度。

③适当降低Mg2+浓度。

④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

克隆PCR产物的最优条件是什么?最佳插入片段:载体比需实验确定。

1:1(插入片段:载体)常为最佳比,摩尔数比1:8或8:1也行。

应测定比值范围。

连接用5ul 2X连接液, 50ng质粒DNA,1Weiss单位的T4连接酶,插入片段共10ul。

室温保温1小时,或4oC过夜。

在这2种温度下,缺T-凸出端的载体会自连,产生蓝斑。

室温保温1小时能满足大多数克隆要求,为提高连接效率,需4oC过夜。

PCR产物是否需要用凝胶纯化?如凝胶分析扩增产物只有一条带,不需要用凝胶纯化。

如可见其他杂带,可能是积累了大量引物的二聚体。

分子实验——影响PCR扩增因素的分析

分子实验——影响PCR扩增因素的分析

分子实验——影响PCR扩增因素的分析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实验技术,用于扩增目标DNA片段。

PCR扩增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对影响PCR扩增的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是引物设计。

引物是PCR扩增的关键,它们在PCR反应中起到引导DNA合成的作用。

引物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引物长度、碱基互补性、引物浓度以及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引物的长度应该在18-30个碱基对之间,太短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太长则可能会影响扩增效率。

引物的碱基互补性要求较高,避免自身结合形成二聚体或多聚体,影响PCR反应。

引物的浓度也需要优化,过高的浓度可能会导致引物的非特异性结合,而过低的浓度则可能会影响扩增效率。

此外,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应该考虑,避免引物之间的二聚体或多聚体形成,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

其次是反应条件。

PCR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

PCR反应的温度包括变性温度、退火温度和延伸温度。

变性温度用于将目标DNA变性为单链DNA,一般设定为95℃,时间为1-5分钟。

退火温度应该合适,使引物与模板DNA特异性结合,一般设计退火温度为5℃低于引物的结合温度,时间为30-60秒。

延伸温度用于合成新的DNA链,一般推荐为72℃,时间根据目标片段长度决定,一般为每kb1-2分钟。

另外,PCR反应的循环次数也需要优化,过多会增加非特异性扩增的风险,过少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扩增效果。

第三是DNA模板的质量和浓度。

DNA模板的质量和浓度对PCR扩增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模板DNA的质量应该尽可能纯净,避免有附带的细菌DNA、RNA或PCR抑制物等。

有时,模板DNA的浓度也需要优化,过高或过低的浓度都可能会影响扩增效果,一般推荐的DNA浓度为10-100ng。

第四是酶的选择和浓度。

PCR扩增需要用到聚合酶,常用的酶有Taq聚合酶和Pfu聚合酶等。

Taq聚合酶具有耐高温的特性,适用于PCR反应的变性和延伸步骤,但是它的扩增精确度较低,容易引起突变。

DNA连接酶的种类、功能及作用机理探析-生物化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DNA连接酶的种类、功能及作用机理探析-生物化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DNA连接酶的种类、功能及作用机理探析-生物化学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DNA连接酶是一种能够催化相邻DNA的3-OH和5-磷酸基末段形成磷酸二酯键, 并且把两段DNA拼接起来的核酸酶。

不同生物体内具有不同种类的DNA连接酶, 可以连接黏性末端或者平末端, 连接过程是通过DNA连接酶把ATP或者NAD的磷酸腺苷接到DNA的缺口处, 形成磷酸二酯键, 在释放出一个磷酸腺苷完成DNA 的连接过程, 相对而言对平末端的连接效率较低。

关键词:DNA连接酶; 黏性末端; 平末端; 体外DNA连接;Abstract:DNA ligase is a nuclease that catalyzes the formation of phosphodiester bonds between 3-OH and 5-phosphate terminal segments of adjacent DNA and splices the two segments of DNAtogether. Different organisms have different kinds of DNA ligases that can connect the viscous end or the flat end. NADs adenosine phosphate binds to a gap in DNA, forming a phosphodiester bond that releases an adenosine phosphate to complete the DNA connection process, which is relatively inefficient for flat-ended connections.Keyword:DNA ligase; Sticky ends; Flat ends; DNA connections in vitro;高中生物中的DNA连接酶首次出现是在必修二第六章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中, 其中介绍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构成的DNA骨架上的缺口, 需要靠DNA连接酶来缝合, 从简单的介绍中可以知道,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连接磷酸二酯键。

普通PCR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普通PCR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普通PCR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普通PCR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普通PCR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PCR产物的电泳检测时间⼀般为48h以内,有些最好于当⽇电泳检测,⼤于48h 后带型不规则甚致消失。

1. 假阴性,不出现扩增条带PCR反应的关键环节有①模板核酸的制备,②引物的质量与特异性,③酶的质量及活性④PCR循环条件。

寻找原因亦应针对上述环节进⾏分析研究。

1.1 模板①模板中含有杂蛋⽩质,②模板中含有Taq酶抑制剂,③模板中蛋⽩质没有消化除净,特别是染⾊体中的组蛋⽩,④在提取制备模板时丢失过多,或吸⼊酚。

⑤模板核酸变性不彻底。

在酶和引物质量好时,不出现扩增带,极有可能是标本的消化处理,模板核酸提取过程出了⽑病,因⽽要配制有效⽽稳定的消化处理液,其程序亦应固定不宜随意更改。

1.2 酶失活需更换新酶,或新旧两种酶同时使⽤,以分析是否因酶的活性丧失或不够⽽导致假阴性。

需注意的是有时忘加Taq酶或溴⼄锭。

1.3 引物引物质量、引物的浓度、两条引物的浓度是否对称,是PCR失败或扩增条带不理想、容易弥散的常见原因。

有些批号的引物合成质量有问题,两条引物⼀条浓度⾼,⼀条浓度低,造成低效率的不对称扩增,对策为:①选定⼀个好的引物合成单位。

②引物的浓度不仅要看OD值,更要注重引物原液做琼脂糖凝胶电泳,⼀定要有引物条带出现,⽽且两引物带的亮度应⼤体⼀致,如⼀条引物有条带,⼀条引物⽆条带,此时做PCR有可能失败,应和引物合成单位协商解决。

如⼀条引物亮度⾼,⼀条亮度低,在稀释引物时要平衡其浓度。

③引物应⾼浓度⼩量分装保存,防⽌多次冻融或长期放冰箱冷藏部分,导致引物变质降解失效。

④引物设计不合理,如引物长度不够,引物之间形成⼆聚体等。

1.4 Mg2+浓度Mg2+离⼦浓度对PCR扩增效率影响很⼤,浓度过⾼可降低PCR扩增的特异性,浓度过低则影响PCR扩增产量甚⾄使PCR扩增失败⽽不出扩增条带。

1.5 反应体积的改变通常进⾏PCR扩增采⽤的体积为20ul、30ul、50ul。

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使用中常见问题

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使用中常见问题

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使用中常见问题分子克隆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工程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

然而,在使用分子克隆技术进行研究或实验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问题一:选择合适的克隆载体在进行分子克隆实验之前,选择合适的克隆载体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克隆载体通常是一种容易携带外源DNA片段的可重复扩增的质粒或噬菌体。

然而,在选择合适的克隆载体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1. 大小:载体的大小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过大的载体可能导致操作不便、扩增困难,而过小的载体则可能限制载入的外源DNA片段的大小。

2. 复制起源:克隆载体应该具有一个可靠的复制起源,这样才能确保在细胞中稳定复制。

3. 选择标记:载体通常会带有一些标记基因,例如抗生素抗性基因。

在使用克隆载体进行实验时,选择合适的标记基因很重要。

问题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反应优化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是分子克隆实验中的重要步骤,用于切割DNA,生成所需的片段,并为之后的操作提供合适的DNA末端。

在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反应时,常见问题包括:1. 酶切位点不兼容: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对于成功完成限制酶切非常重要。

如果酶切位点与目标DNA不兼容,将无法成功进行酶切。

2. 消化条件优化:酶切反应的条件包括酶切酶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

为了获得理想的酶切效果,有时需要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

3. 反切和星切现象:反切是指限制性内切酶在不应该切割的位点上产生切割作用,而星切是指一个酶切酶在DNA样品中的多个不同位点发生非特异性切割。

这些现象可能影响目标DNA片段的纯化和选择。

问题三:插入片段的PCR扩增在分子克隆实验中,为了获得目标DNA片段,常常需要进行PCR扩增。

然而,PCR扩增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1. 扩增特异性:选择合适的引物是 PCR 扩增的基础。

PCR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PCR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PCR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PCR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扩增产物、⾮特异性扩增、拖尾、假阳性)问题1:⽆扩增产物现象:正对照有条带,⽽样品则⽆原因:1.模板:含有抑制物,含量低2.Buffer对样品不合适3.引物设计不当或者发⽣降解4.反应条件:退⽕温度太⾼,延伸时间太短对策:1.纯化模板或者使⽤试剂盒提取模板DNA或加⼤模板的⽤量2.更换Buffer或调整浓度3.重新设计引物(避免链间⼆聚体和链内⼆级结构)或者换⼀管新引物4.降低退⽕温度、延长延伸时间问题2:⾮特异性扩增现象:条带与预计的⼤⼩不⼀致或者⾮特异性扩增带原因:1.引物特异性差2.模板或引物浓度过⾼3.酶量过多4.Mg2+浓度偏⾼5.退⽕温度偏低6.循环次数过多对策:1.重新设计引物或者使⽤巢式PCR2.适当降低模板或引物浓度3.适当减少酶量4.降低镁离⼦浓度5.适当提⾼退⽕温度或使⽤⼆阶段温度法6.减少循环次数问题3:拖尾现象:产物在凝胶上呈Smear状态。

原因:1.模板不纯2.Buffer不合适3.退⽕温度偏低4.酶量过多5.dNTP、Mg 2+浓度偏⾼6.循环次数过多对策:1.纯化模板2.更换Buffer3.适当提⾼退⽕温度4.适量⽤酶5.适当降低dNTP和镁离⼦的浓度6.减少循环次数问题4:假阳性现象:空⽩对照出现⽬的扩增产物原因:靶序列或扩增产物的交*污染对策:1.操作时应⼩⼼轻柔,防⽌将靶序列吸⼊加样枪内或溅出离⼼管外;2.除酶及不能耐⾼温的物质外,所有试剂或器材均应⾼压消毒。

所⽤离⼼管及加样枪头等均应⼀次性使⽤。

3.各种试剂最好先进⾏分装,然后低温贮存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PCR产物⼀.原理DNA⽚断的分离与回收是基因⼯程操作中的⼀项重要技术,例如可收集特定酶切⽚断⽤于克隆或制备探针,回收PCR产物⽤于再次鉴定等。

回收实验中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纯度和回收率:前者未达标时会严重影响以后的酶切、连接、标记等酶参与的反应;后者不理想时往往会⼤⼤增加前期的⼯作量。

DNA重组-载体构建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DNA重组-载体构建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载体构建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重组质粒构建是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手段,是研究相关分子及蛋白功能的基础,是生化分子实验中最基本的方法,但是其中还是有些基本的技巧需要掌握。

下面我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以期能为虫友们提供借鉴,希望多少给大家一下借鉴。

所涉及内容如下:1)克隆基因的酶切位点问题2)目的片段的扩增3) 载体酶切的问题4) 连接片段浓度比的问题5)菌液的提取6)酶切鉴定7)表达鉴定一、克隆基因的酶切位点问题1、克隆位点选择的问题。

首先要对目标基因进行酶切位点扫描分析,列出其所含酶切位点清单。

然后对照质粒多克隆位点,所选择的克隆位点必须是目标基因所不含的酶切位点。

双酶切时尽量选择酶切温度相同,buffer一致,双酶切效率高的两个内切酶,二者最好是您实验室常用的酶。

2、保护碱基数目的问题。

在设计PCR引物时,引入酶切位点后,常常要加入保护碱基,这是大家所熟知的。

但是保护碱基数量多少,可能被新手所忽视。

这种忽视可能会大大影响后续的实验进展。

参考常用的酶切位点保护碱基,选择酶切时间短且酶切效率高的碱基数。

注释:1.如果要加在序列的5‘端,就在酶切位点识别碱基序列(红色)的5’端加上相应的碱基(黑色),相同如果要在3‘端加保护碱基,就在酶切位点识别碱基序列(红色)的3’端加上相应的碱基(黑色)。

2.切割率:正确识别并酶切的效率3. 加保护碱基时最好选用切割率高时加的相应碱基二目的片段的扩增目的片段扩增失败的原因和可采取措施:1)无条带:引物设计错误,找人帮忙看看引物设计是否合理;退火温度不合适,设置梯度,选择最合适的退火温度;2)条带不单一:引物不特异,适当增长或引物序列长度;3)出现引物二聚体,适当提高退火温度或者重新设计引物。

三载体酶切的问题酶切效率直接影响后续实验的成功率,酶切过程的注意事项:1)酶切质粒浓度和纯度要好2)酶切温度和时间,如果两个酶的最适温度不同,建议单酶切,回收后在用另一个酶切,时间最好过夜切四连接片段浓度比的问题1)连接比例的确定:上一步酶切产物回收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比较载体和目的片段的亮度,确定体积比,一般载体:片段=1:3~1:5;2)连接时间和温度:现在很多连接酶都比较高效了,室温2个小时就可以了,如果后续实验检测阳性克隆较少,可采用16℃过夜连接提高连接成功率;3)未避免后续菌落PCR的假阳性情况,建议连接转化时做对照组:酶切后的载体做自连接对照,如果对照组与实验组长出的克隆数相差不大则很可能存在载体自连或者没完全切开的情况,建议先不要做后续验证,重新从酶切开始,增加酶量及酶切时间、适当减少所切载体的量、改变连接比等;如果对照组没有克隆形成或鲜有克隆形成,则可继续进行后续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连接反应及其问题分析一、DNA连接介绍外源DNA片段和线状质粒载体的连接,也就是在双链DNA5'磷酸和相邻的3'羟基之间形成的新的共价链。

如质粒载体的两条链都带5'磷酸,可生成4个新的磷酸二酯链。

但如果质粒DNA已去磷酸化,则吸能形成2个新的磷酸二酯链。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两个杂交体分子带有2个单链切口,当杂本导入感受态细胞后可被修复。

相邻的5'磷酸和3'羟基间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可在体外由两种不同的DNA连接酶催化,这两种酶就是大肠杆菌DNA连接酶和T4噬菌体DNA连接酶。

实际上在有克隆用途中,T4噬菌体DNA连接酶都是首选的用酶。

这是因为在下沉反应条件下,它就能有效地将平端DNA片段连接起来。

DNA一端与另一端的连接可认为是双分子反应,在标准条件下,其反应速度完全由互相匹配的DNA末端的浓度决定。

不论末端位于同一DNA分子(分子内连接)还是位于不同分子(分子间连接),都是如此。

现考虑一种简单的情况,即连接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DNA,也就是用可产生粘端的单个限制酶切割制备的磷酸化载体DNA。

在瓜作用的底物。

如果反应中DNA浓度低,则配对的两个末端同一DNA分子的机会较大(因为DNA分子的一个末端找到同一分子的另一末端的概率要高于找到不同DNA分子的末端的概率)。

这倦,在DNA浓度低时,质粒DNA重新环化将卓有成效。

如果连接反应中DNA浓度有所增高,则在分子内连接反应发生以前,某一个DNA分子的末端碰到另一DNA分子末端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大。

因此在DNA浓度高时,连接反的初产物将是质粒二聚体和更大一些的寡聚体。

Dugaiczyk等(1 975;同时参见Bethesda Res,Lab.出版的Focus第2卷,第2、3期合刊)从理论上探讨了DNA浓度对连接产物性质的影响。

简而言之,环化的连接产物与多联体连接产物的比取决于两个参数:j和i。

j是DNA分子的一个末端在同一分子的另一末端附近的有效浓度,j的数值是根据如下一种假设作出的:沉吟液中的DNA呈随机卷曲。

这样,j与DNA分子的长度成反比(因为DNA越长,某一给定分子的两末端的越不可能相互作用),因此j对给定长度的DNA分子来说是一个常数,与DNA深度无关。

j=[3/(3πlb0)]3/2其中l是DNA长度,以cm计,b是随机卷曲的DNA区段的长度。

b的值以缓冲液的离子强度为转移,而后者可影响DNA的刚度。

i是溶液中所有互补末端的深度的测量值,对于具有自身互补粘端的双链dna而言,i=2NoMx10-3末端/ml这里No是阿佛伽德罗常数,M是DNA的摩尔浓度(单位:mol/L)。

理论上,当j=i时,给定DNA分子的一个末端与同一分子的另一末端,以及与不同分子的末端相接触的可能性相等。

因而在这样的条件下,在反应的初始阶段中,环状分子与多联体分子的生成速率相等。

而当j>i时,有利于重新环化;当i >j,则有利于产生多联体。

图1.9显示了DNA区段的大小与连接反应混合物中j:i之比分别为0.5、1、2和5时所需DNA浓度之间关系(Dugaiczyk等,1985)。

现在考虑如下的连接反应混合物:其中除线状质粒之外,还含有带匹配末端的外源DNA片段。

对于一个给定的连接混合物而言,产生单体环状重组基因组的效率不仅受反应中末端的绝对浓度影响,而且还受质粒和外源DNA末端的相对浓度的影响。

当i 是j的2-3倍(即末端的绝对浓度足以满足分子间连接的要求,而又不致引起大量寡聚体分子的形成时)外源DNA末端浓度的2倍时,有效重组体的产量可达到最大。

这些条什下,连接反应终产物的大约40%都是由单体质粒与外源DNA所形成的嵌合体。

当连接混合物中线瘃质粒的量恒定(j:i=3)而带匹配末端的外源DNA的量递增时,这种嵌合体在连接反应之末的理论产量。

涉及带粘端的线状磷酸化质粒DNA的连接反应应包含:1)足量的载体DNA,以满足j:i>1和j:i<3。

对一个职pUC18一般大小的质粒,这意味着连接反应中应含有载体DNA为20-60μg/ml。

2)未端浓度等于或稍高于载体DNA的外源DNA,如外源DNA浓度比载体低得多,在效连接产物的数量会很低,这样就很难别小部分带重组抽粒的转化菌落。

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采用一些步骤来减少带非重组质粒的背景菌落。

如用磷酸酶处理线状质粒DNA或发迹克隆策略以便通过定向克隆的方法构建重组质粒。

二、粘端连接1)用适当的限制酶消化质粒和外源DNA。

如有必要,可用凝胶电泳分离片段并(或)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质粒DNA。

通过酚:氯仿抽提和乙沉淀来纯化DNA,然后用TE(pH7.6)溶液使其浓度为100/ml。

2)按如下所述设立连接反应混合物:a.将0.1μl载体DNA转移到无菌微量离心管中,加等摩尔量的外源DNA。

b.加水至7.5μl,于45℃加温5分钟以使重新退炎的粘端解链,将混合物冷却到0℃。

c.加入:10xT4噬菌体DNA连接酶缓冲液1μlT4噬菌体NDA连接酶 0.1Weiss单位5mmol/L ATP 1μl于16℃温育1-4小时10xT4噬菌体DNA连接酶缓冲液200mmol/L同Tris.Cl(pH7.6)50mmol/K MgCl250mmol/L二硫苏糖醇500μg/ml牛血清白蛋白(组分V.Sigma产品)(可用可不用)该缓训液应分装成小份,贮存于-20℃。

另外,再设立两个对照反应,其中含有(1)只有质粒载体;(2)只有外源DNA片段。

如果外源DNA量不足,每个连接反应可用50-100ng质粒DNA,并尽可能多加外源DNA,同时保持连接反应体积不超过10μl。

可用至少3种不同方法来测定T4噬菌体DNA连接酶的活性。

大多数制造厂商(除N ew England Biolabs公司外)现在都用Weiss等,11968)对该酶进行标化。

1个Weiss单位是指在37℃下20分钏内催化1mmol32P从焦磷酸根置换到[γ,β-32P]ATP所需酶时,1个Weiss单位相当于0.2个用外切核酸酶耐受试验来定义的单位(Modrich和Lehman,1970)或者60个粘端单位(如New England Biolabs公司所定义)。

因此,0.015Weiss单位的T4噬菌体DNA连接酶在16℃下30分钟内可使50%的λ噬菌体HindⅢ片段(5μg)得以连接。

在本书中,T4噬菌体DNA连接酶一律用Weiss单位表示。

\par 目前提供的T4噬菌体DNA连接酶均为浓溶液(1-5单位/μl),可用20mmol/L Tris.Cl(pH7.6)、60mmol/L KCl、5mmol/L二硫苏糖醇、500μg/ml牛血清白蛋白、50%甘稀释成100单位/ml的浓度置存。

处于这种浓度并在这种缓冲液中的T4噬体DNA连接酶于-20℃保存3个月可保持稳定。

3)每个样品各取1-2μl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三、平端DNA连接T4噬菌体DNA连接酶不同于大肠杆菌DNA连接酶,它可以催化平端DNA片段的连接(Sgara mella和Khorana,1972;Sgaramella和Ehrlich,1978),由于DNA很容易成为平端,所以这是一个极为有用的酶学物性。

有了这样的物性,才能使任何DNA分子彼此相连。

然而,相对而言,平端连接是低效反应,它要求以下4个条件:1)低浓度(0.5mmol/L)的ATP(Ferretti和Sgaranekka,1981)。

2)不存在亚精胺一类的多胺。

3)极高浓度的连接酶(50Weiss单位.ml)。

4)高浓度的平端。

1.凝聚剂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一些可促进大分子群聚作用并可导致DNA分子凝聚成集体的物质,如聚乙二醇(Pheiffer和Zimmerman,1983;Zimmerman和Pheiffer,1983;ZimmermanT Harrison,1985)或氯化六氨全高钴(Rusche和Howard-Flanders,1985),可以使如何取得适当浓度的平端DNA的总是迎刃而解。

在连接反应中,这些物质具有两作用:1)它们可使平端DNA的连接速率加大1-3个数量级,因此可使连接反应在酶DNA浓度不高的条件下进行。

2)它们可以改变连接产物的分布,分子内连接受到抑制,所形成的连接产物一律是分子间连接的产物。

这样,即使在有利于自身环化(j:i=10)的DNA浓度下,所有的DNA产物也将是线状多聚体。

\par 在设立含凝聚剂的连接反应时,下列资料可供参考。

(1)聚乙二醇(PEG8000)1)用去离子水配制的PEG8000贮存液(40%)分装成小份,冰冻保存,但加入连接反应混合物之前应将其融化并使其达到室温。

在含15%PEG 8000的连接反应混合物中,对连接反刺激效应最为显著。

除P EG 800和T4噬菌体DNA连接酶以外,其他所有连接混合物的组分应于0℃混合,然后加适当体积的PEG 8000(处于室温),混匀,加酶后于20℃进行温育。

2)连接混合物中含0.5mmol/L ATP和5mmol/L MgCl2时对连接反应的刺激效应最为显著,甚至ATP 浓度略有增加或MgCl2浓度略有降低,都会严重降低刺激的强度(Pheiffer和Zimmerman,1983)。

3)浓度为15%的PEG 8000可刺激带粘端的DNA分子的连接效率提高至原来的10-100倍,反应的主产物是串联的多联体。

4)PEG 8000可刺激短至8个核苷酸的合成寡聚物的平端连接,在这一方面,它与氯化六氨合高钴有所不同。

(2)氯化六氨合高钴1)氯化六氨合高钴可用水配成10mmol/L贮存液贮存于-20℃,它对连接反应的刺激具有高度的浓度信赖性。

当连接反应混合物中盐深度为1.0-1.5μmol/L时,其刺激作用最大。

氯化六氨合高钴可使平端连接的效率大约提高到原来的50W部,但只能使端连接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的5倍(Rusche和Howard-Flanders,1 985)。

2)在单价阳离子(30mmol/L KCl)存在下,它对平端连接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此时连接产物的分布有所改变。

连接产物不再是清一色的分子间连接产物,相反,环状DNA将点尽优势。

3)与PEG 8000不同,氯化六氨合高钴不能显著提高合成寡核苷酸的连接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