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气运动及气压、等压线
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和反气旋

高
低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大气运动
气 气 水平 压 流 运动
四周 低 气 向中 心辐 压 旋 合
北半球
逆时针
南半球
顺时针
垂直 天 运动 气
上升 阴
实 例
温带气 旋、热 带气旋 (台 风)、 龙卷风
雨
高 反 气 压 旋
A
台风“黑格比”
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常带来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等危害
B
1010
锋后
990 甲 A 锋前
D C
锋前
乙
锋后
1000
冷锋风速大。 ___
(3)ABCD四点中可能有降水的
BD 是__;
稠密
稀疏
(4)能正确表示乙地天气系统的是( A )
理想是经, 行动是纬,
行动成就梦想!
常见的大气运动形式
—— 气旋与反气旋
低气压(低): 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 高 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 叫做低气压。
高
低
高压脊
气旋:中心气压低、 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 平涡旋。
高气压(高): 凡等压线闭合,中心 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 区域,叫做高气压。
低
低压槽
反气旋:中心气压 高、四周气压低的 大气水平涡旋。
读“2009年8月6日~9日台湾花莲气压变化示意图 ”, 完成3~4题。
3. 7~9日的天气受 ( ) A.气旋影响 B.反气旋影响 C.冷锋影响 D.准静止锋影响 4. 8日前后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 A.狂风暴雨 B.阴雨连绵 C.伏旱 D.天干物燥
)
西
伯
利
亚
寒潮入侵我国路线图
高压脊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九
提能演练
1.此时,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值可能为( ) A.1.5 hPa B.2.5 hPa C.5.5 hPa D.7.5 hPa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相邻两条等压线的差值为 2.5 hPa。根据等压 线分布规律可知,甲地的气压为 1 007.5~1 010 hPa,乙地的气压为 1 002.5~ 1 005 hPa,故甲、乙两地气压差为 2.5~7.5 hPa,故 C 项正确。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九
提能演练
□ (4)④表示 09 风向 。近地面受三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如图一; □ 高空不考虑 10 地面摩擦力 ,受二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图二。
(5)图二中,A 表示 □11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表示□12 地转偏向力 ,C 表示 □13 风向 。
(6)图一表示 □14 北 半球近地面风向,图二表示 □15 南 半球高空风向。
第13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九
提能演练
以图串知
1.风的形成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九
提能演练
(1)①表示 □01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 □02 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2)②表示 □03 地面摩擦力 ,与风向 □04 相反 ,对风有阻碍减小的作用。
(3)③表示 □05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06 右 偏, □07 南 半球左偏,只 改变风向,不改变 □08 风速 。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九
提能演练
第八步:判断季节。 冬季陆地形成高压中心,海洋形成低压中心;夏季陆地形成低压中心, 海洋形成高压中心。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4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练习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4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9·江苏马坝高级中学上学期期中)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
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
“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
读图,回答1~2题。
1.[考向大气受热过程]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右图中的( ) A.① B.③ C.⑤ D.⑦答案 D解析图中①表示被大气削弱之后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⑦表示射向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⑤表示被大气吸引的地面辐射;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为⑦,D项正确。
2.[考向大气受热过程对气温的影响]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A.①强,②弱 B.②强,③弱C.①强,③弱 D.④强,⑤弱答案 C解析图中①表示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⑤表示被大气吸引的地面辐射。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①强,故温度高,而夜晚没有大气逆辐射,③弱,故温度低,由此导致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C项正确。
读北半球1月和7月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完成3~5题。
3.[考向大气的垂直分层与气温]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C.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低D.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答案 D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是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高;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故D项正确。
课件8:2.4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

高空的风:
与等压线平行
由于地转偏向力总是与物体运动 的方向垂直。当地转偏向力与水平 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物体保持原 来的运动状态。
南半球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近地面的风:
斜穿等压线
由于地面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 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 既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也改变物 体运动的速度。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
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线与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线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
北半球
490 492 494 496 498 500/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读上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四幅气压分布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A.a
B.b
C.c
D.d
答案 A 解析 a、b比例尺相等,等高距a为4、b为2,则a地水平气 压梯度力大于b;同理c大于d。a比例尺大于c,所以a点水 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最大。
谢谢观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脊 槽
槽
脊
作图:等压线图上画风向
北半球近地面
990 1000 1010
约45°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改变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改变
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第四部分 4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4大气运动、气压带与风带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A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形式为a选择性吸收、散射和b反射。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3.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2)下垫面因素:影响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
(3)其他因素:其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1)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图示:2.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2)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比较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恰好相反。
5.季风环流(1)概念: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变化的风(东亚季风最典型) (2)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3)典型的季风6.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和特点(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和特点(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①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风,叫季风。
②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③典型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
7.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术语三、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与天气2.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1)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2)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①概念: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②锋面位置:在等压线转折比较显著的地方即低压槽常形成锋面,其中甲处形成冷锋,乙处形成暖锋。
③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气压

等压面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温度一致
等压面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温度一致
等压面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温度一致
低
高
等压面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温度一致
低
高
等压面
若B点的气压比A、C两点高 低
A
B
C
高
等压面
若B点的气压比A、C两点高 低
A
B
C
高
等压面
等压面的数值自下而上降低
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
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
答案:(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 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 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 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oC及以下)。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 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 (3)低温、冻害,夜间;洪涝灾害,夏季(雨季、1—3 月或12月至次年3月);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11 月,答春、秋季即可) (4)(沟渠、沙坑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 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降温的速度比陆 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合理)交 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 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3. 高、低气压“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是都在同 一海拔高度上,是指相对于某一海拔高度的同一水平面 而言。近地面,一般气温高气压值低,气温低气压值高。 近地面和上空的高、低气压正好相反。 4. 等压面表示三维空间气压值的分布,同一等压面上气 压值相等,任一等压面的数值总是比其上面的等压面数 值要大。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气压,等压面下凹的地 方是低气压。 5. 等压线表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的分布,同一条等压 线上气压值相等。 6. 高、低气压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热力原因(如赤道 低压、极地高压、热低压、冷高压等),另一是动力原因, 由大气运动造成(如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等)。 7.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太阳辐射高低纬度的 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等压线判断风向方法

等压线判断风向方法等压线是指在地球大气中,连接同一等压值的点所得到的线,在气象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大气的水平变化。
判断风向是气象预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而等压线的分布对风向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帮助。
下面将详细介绍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等压线的基本概念。
等压线是在大气中连接相同气压的点所形成的线,它反映了大气压力的分布情况。
在气象图上,等压线通常呈现为等间距的线条,这些线条连接着相同气压值的点,通过观察等压线的分布情况可以推断出风的方向和强度。
我们需要了解等压线的规律。
在地球表面,空气会沿着等压线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这是由于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观察等压线的分布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风的走势和风向的变化。
通常情况下,等压线的间距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风速也就越大。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如何利用等压线判断风向。
观察气象图上的等压线分布情况,找出等压线的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在高压中心周围,等压线通常呈现为闭合的形状,而在低压中心周围,等压线通常呈现为弯曲的形状。
根据等压线的走势,我们可以推断出风的走向:从高压中心指向低压中心,呈螺旋状的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
还可以根据等压线的梯度来判断风向。
在等压线的梯度较陡峭的地方,风速通常较大,而在梯度较平缓的地方,风速较小。
观察等压线的梯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风速的变化趋势。
需要指出的是,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方法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气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气象预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具体的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进行准确判断和预报。
在利用等压线判断风向时,需要谨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提高预报准确性。
等压线的分布对风向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帮助,通过观察等压线的形态和走势,我们可以推断出风的走向和风速的变化。
但需要注意的是,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方法是气象预报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其他气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球大气物理学中的等温线和等压线

地球大气物理学中的等温线和等压线地球大气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其中,等温线和等压线是重要的概念和方法,用来描述和分析地球大气的宏观结构和运动特征。
本文将介绍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它们在气象学、海洋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重要性和前沿研究。
一、等温线等温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地面到一定高度(如1000米)的不同点上,气温相同的连续曲线。
它反映了地球大气中温度的分布规律和随着高度的改变而变化的趋势。
等温线通常表示为等温线图,是气象学和气候学中常用的重要工具。
等温线的主要原理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了能量守恒的关系,即能量不会消失也不会产生,只会转化成其他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描述了能量向热流动的方向和过程,即高温物体会向低温物体放热,热量会沿着温度梯度传导,形成热对流和辐射。
这些定律和原理同时也适用于地球大气中的能量转化和传输过程。
等温线的分布与地球大气的物理过程和地形、气压、湿度、风向等因素有关。
一般而言,等温线紧密地包裹在等压线上,形成类似“灯笼”的纵向结构。
如果地面上的气温变化不大,等温线就呈现出平行于地面的分布趋势,形成“平行直线棵”(个别地方会呈弯曲或分叉的形态)。
如果气温随高度快速降低,等温线就会急剧向上弯曲,这种现象叫做“温度逆变层”。
温度逆变层对飞行和空气污染等有显著的影响。
二、等压线等压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同的气压水平面上,气压相同的连续曲线。
它描述了地球大气的压力分布和随着高度的改变而变化的趋势。
等压线通常表示为等压线图,也是气象学和气候学中常用的重要工具。
等压线的主要原理是气体状态方程和气压垂直分布的特点。
气体状态方程指出,温度、压力和密度是气体的三个重要参数,彼此之间有确定的函数关系。
气压垂直分布的特点则是由地球引力和气体重力势能平衡的结果。
在地球大气中,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逐渐减小,呈指数函数的关系。
气压差异是驱动大气运动和涡旋形成的重要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