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螺旋CT诊断价值
单排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单排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患者CT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评价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结果:螺旋CT 结果显示,12例患者硬膜囊受损,硬膜囊脂肪层不对称、消失,因受到挤压导致变形,神经根也被推压移位;8例患者黄韧带肥厚并伴随钙化;16例患者侧隐窝狭窄;24例患者椎间盘部分脱出,椎间盘椎体后缘中央弧形突出;2例患者椎间孔狭窄。
螺旋CT检出率为98.44%,诊断正确率为96.88%,与手术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螺旋CT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中,可准确显示患者腰椎管狭窄程度、腰椎间盘小关节突增生肥大程度、硬膜囊受损程度及韧带和神经根受压情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螺旋CT;诊断;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是骨科中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因椎间盘各部分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影响下,使椎间盘纤维环受损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或突出至椎管内,进而使相邻脊椎神经被压迫,导致患者产生腰部疼痛,并伴随下肢麻木,据有关数据统计,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L4~5、L5~S1处,约占95%[1]。
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若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在L2~3、L3~4处,则会引起股神经痛,但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严重患者会出现大小便失控,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由于患者的脊椎神经被长期压迫,导致患者活动功能受限,不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在发生肿瘤或退行性改变时,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并发椎管狭窄,因此,准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多层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作者:周桂清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19期[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9-0202-02腰椎間盘突出症是一种因椎间盘变形刺激马尾神经所引发的病症,病变期间患者多会出现腰酸腿痛等症状。
椎管狭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并发症,引发该并发症的原因主要与腰椎退变、骨质增生等因素有关,发病后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极易出现排泄异常、下肢无力以及会阴刺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因此,临床还需尽早对该病进行诊断,并在确诊后及时对其开展治疗,才能确保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往常临床多是采用腰椎X射线对该病进行检查,这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该检查方式无法明确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局限性较大,诊断结果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求,无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近几年,我国医疗水平不断在提升,影像学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多层螺旋CT因其分辨率高、可多角度成像等特点,在临床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据相关研究显示,采用多层螺旋CT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检查,在提高诊断准确率方面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鉴于此,本文就多层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21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年龄42~68岁,均值(54.24±2.62)岁,病程5个月~3年,均值(1.95±0.36)年。
本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存在坐骨神经痛、腰腿酸痛等症状的患者;②有局限性压痛点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骨质疏松者;②肝肾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
1.2方法使用西门子perspective128层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
探讨分析螺旋ct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

56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9月 第3卷第18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患者在确诊后可让医师制定出合适患者的治疗方案,因此临床及早诊断、治疗变得尤为重要[1]。
本文旨在探究螺旋CT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诊断中所取得的效果,对CT应用在临床诊断价值展开相应的分析,研究如下文详述: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研究的主体的80例患者为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检查、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患者,男女所占比例为38:42,年龄在25岁~68岁之间,年龄均值(46.80±3.56)岁。
患者以活动受限、疼痛为主要表现,其中疼痛向下肢发散共23例,患者个人资料完整,在治疗前均完成了CT检查,患者、家属知晓检查方案、手术方案、药物治疗方案等,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已将其他严重骨科疾病、纵隔淋巴结肿大、精神疾病、其他手术治疗史、手术不耐受、神志不清、严重器质性疾病排除在外。
1.2 方法所有的患者均接受CT检查,协助患者调整位置(选择平卧位),于CT扫描机之下其双下肢取屈曲位,对CT 扫描机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管电压设置为120kV,层间距设置为3.0mm,管电流、每次扫描时间、层厚分别设置为250~300mA、1.5秒、3.0mm。
对其每一个部位展开扫描,于扫描结束之后将结果交至专业医师展开阅读和分析,对其病情展开诊断。
患者之后接受手术治疗,并将手术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CT和手术结果。
1.3 统计方法此次研究在经过对数据统计、分析时均采用PPSS22.0软件,关于组别间计数资料的对比和分析中采用(n%)对相关结果展开相应的表述,关于组别间计量资料的对比和分析中采用(x-±s)对相关的结果展开相应的表述,组别间的检验水准采用P<0.05对数据展开核对,此次研究中组别间P值对比若小于0.05,则可判定组别间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有意义。
2 结果患者接受CT进行检查,其中诊断准确率高,该类疾病为97.50%;而未检出率均比较低,该类疾病为2.50%。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实施螺旋CT诊断的效果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实施螺旋CT诊断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06-16T12:29:59.66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王鹏宇[导读]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使用螺旋CT检查的结果。
王鹏宇鸡东县人民医院 158200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使用螺旋CT检查的结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使用螺旋CT检查,分析检查准确率,并总结患者的病变类型,从而为治疗提供参考。
结果通过使用螺旋CT检查,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中,有97例被准确检查,说明这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为97.00%;常见的病变类型包括:硬膜囊受损病变、椎间盘部分脱出病变、韧带肥厚病变等。
结论使用螺旋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可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并检查出患者的病理组织和分布情况,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螺旋CT检查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诊断价值;应用效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变过程中,患者的神经性生理组织结构会产生刺激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导致发生病理改变现象,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带来很多不便。
本文将螺旋CT影像学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骨狭窄病变患者进行研究,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段29-57岁,平均年龄(46.53±2.17)岁,病程为7-35个月,平均病程(24.77±3.20)个月。
全部患者均获得确诊,主要症状是身体腰腿疼痛,均没有接受过手术,而且也没有严重的器官障碍疾病。
1.2检查方法对于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病变患者均使用螺旋CT影像学检查,具体的检查方法:要求患者平卧,保持患者双侧下肢保持屈曲,在检查中要把管电压设置为120.00kv,把管电流设置为230.00-300.00A/s,要保证每一层扫描的时候持续时间为1.50s。
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2-09-15T06:47:56.57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6期作者:李祖贤[导读]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并发椎管狭窄的价值作用李祖贤九寨沟县人民医院四川阿坝州 623400【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并发椎管狭窄的价值作用。
方法:对40例、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诊治的LIDP并发椎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以手术病理为诊断金标准,均采取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
结果:螺旋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较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螺旋CT诊断发现,LIDP并发椎管狭窄患者以椎间盘部分脱出、椎间孔狭窄、韧带肥大为主要构成。
CT检查发现:①硬膜囊受损者、②椎间盘部分脱出者、③韧带肥大者、④侧隐窝狭窄者、⑤椎间孔狭窄者的影像学特征有所不同。
①硬囊膜脂肪层消失或不对称为主要影像学特征表现。
且神经根明显存在推压移位现象;②以椎间盘后呈低密度影,弧形;③韧带厚度在7mm左右或有钙化现象;④侧隐窝大小为2mm,明显小于正常人;⑤椎小关节增生压迫、椎间间距明显缩小。
结论:螺旋CT可清晰显示LIDP并发椎管狭窄患者各部位情况,对临床医师判断其病变类型提供参考,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可指导医师制定与患者病情相符的对症治疗方案,此检查技术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关键词】螺旋CT;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诊断价值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后受到外力作用导致间盘纤维环受损破裂,使其在椎管内或后方位置出现髓核突出现象,从而对邻近脊椎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1]。
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明显腰痛、麻痛向下肢放射等神经症状。
如治疗不及时将出现椎管狭窄等多种并发症,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活动功能,导致其生活质量大大降低[2]。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螺旋CT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螺旋CT诊断摘要:目的: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50例患者有关资料,比较患者采用螺旋CT和X影像的诊断结果,对螺旋CT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在临床诊断准确率方面,螺旋CT达到94%,X影像达到86%,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影像诊断。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可清晰显示出患者的病变特征,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螺旋CT;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影像诊断1. 前言在临床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比较多发的骨科疾病,各年龄群体都可能发病,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使腰椎间盘突出症逐年提高发病率。
产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临床中的症状表现比较典型,大部分患者有较长的病程,在临床短时间内中不能完全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早期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对患者及时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改善十分重要,本研究收集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50例患者有关资料,比较患者采用螺旋CT和X影像的诊断结果,对螺旋CT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2. 资料与方法2.1 患者资料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50例患者有关资料,其中有27例男患者,23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21—69岁之间,平均年龄(51.8±5.3)岁。
病程在0.3—5年之间,患者平均病程(2.6±1.1)年。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
2.2 方法患者依次进行螺旋CT、X影像检查,螺旋CT采用16排螺旋CT检查仪器,X影像检查时患者采用DR检查仪器,对正侧位拍摄标准片。
患者采取平躺姿势,调节参数:视野250毫米,120千伏,295毫安,1.006螺距,1毫米层厚,1毫米重建间隔, 512×512矩阵。
扫描平面与扫描床垂直,采取连续容积扫描,范围在L2椎体椎弓下缘到S1椎体椎弓上缘之间。
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腿疼痛常见病因的一种,同时也属于临床常见神经性疾病的一种,该病主要指椎间盘变性致使纤维环破裂,从而形成髓核突出压迫或者刺激神经根与马尾神经等。
因为脊椎神经被压迫,患者经常出现神经疼痛甚至活动功能障碍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椎间盘突出患者受创伤、肿瘤或者出现退行性变等状况时,可发展为椎管狭窄,临床诊断时主要按照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等进行检查,因此临床应用精准的诊断方法关系到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
为了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应用螺旋CT诊断的价值,本文对我院50例应用螺旋CT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作出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3~82岁,平均年龄(54.26±2.48)岁;病程0.2~3年,平均病程(1.23±0.36)年。
1.2方法选择螺旋CT检查仪器进行诊断,患者取平卧位,双下肢屈曲。
科学设置扫描参数,具体如下:管电压120Kv,层厚、层间距均为3mm,每层扫描时间1.5s。
全部患者均扫描椎间隙、L3~L4、L4~L5、L5~S1,扫描范围为相邻椎体上下缘。
选取资历丰厚医生阅片,并对比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
1.3统计学原理选择SPSS18.0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数据资料以率来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CT诊断检出48例,其检出率为96%,手术诊断检出50例,检出率100.00%,两者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50例患者CT诊断具体情况及影像学分析50例患者中,硬膜囊受损12例,椎间盘部分脱出18例,韧带肥厚11例,侧隐窝狭窄6例,椎间孔狭窄3例。
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作者:刘颖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第33期【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方法 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入院时均使用螺旋CT进行检查,查阅患者在医院就诊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
结果 52例患者经过螺旋CT检查,专业医师进行阅片诊断,发现其中51例患者患有不同类型的疾病,并准确诊断出其中50例患者的疾病类型,通过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50例诊断结果均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准确率为96.15%,其中12例为硬膜囊受损患者, 17例为椎间盘部分脱出患者, 9例为韧带肥大患者, 6例为侧隐窝狭窄患者, 6例为椎间孔狭窄患者。
影像学分析:①硬膜囊受损患者的CT检查影像中硬囊膜脂肪层出现消失或者不对称的情况,神经根出现推压移位现象;②椎间盘部分脱出患者的CT检查影像中椎间盘后表现为稍低密度影,呈弧形凸显出来;③韧带肥大患者的CT检查影像中韧带厚度在7 mm左右,部分患者还出现钙化现象;④侧隐窝狭窄患者的CT检查影像中侧隐窝大小与正常人比较显小,一般为2 mm;⑤椎间孔狭窄患者的CT检查影像中椎小关节增生出现压迫现象,导致椎间之间距离减少。
结论螺旋CT检查能准确将患者的各个部位情况清晰的显示出来,给医师诊断患者的疾病类型提供诊断依据,提高诊断准确性,同时能够给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适合其病情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指导意义,从而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螺旋CT;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诊断价值DOI:10.14163/ki.11-5547/r.2017.33.024患者椎间盘出现变形,导致纤维环出现断裂现象,从而引起髓核出现突出等情况对马尾神经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患者的疼痛感,这种情况就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5]。
近些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疾病常见于青壮年人群中,导致青壮年人群患病率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压力以及工作压力不断增加[6]。
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
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采取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本院经手术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为45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2.1月到2023.1月,对其术前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组,CT诊断结果作CT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CT组诊断准确率,与金标准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进行诊断,患者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研究推广。
【关键词】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临床效果【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mplicated with spinal stenosis. Methods A total of 45 patients with surgically confirm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mplicated with spinal stenosis in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The preoperativespiral CT diagnosis resul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were taken as the gold standard group and the CT diagnosis results as the CT group.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T group was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gold standard group (P>0.05), with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Spiral CT can be used to diagnose the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mplicated with spinal stenosis. The diagnosis accuracy of patients is relatively high,which has good clinical value and is worth to be studied and popularized.【 Key words 】CT diagnosi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mplicated with spinal stenosis; Clinical effect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扭曲,对马尾神经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在损伤的过程中,患者会有腰酸腿痛的感觉。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实施螺旋CT诊断的效果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实施螺旋CT诊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实施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而入院诊断的98例患者加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其行螺旋CT诊断,观察其检测准确率。
结果:在98例患者中,共计95例患者被成功检查,检出率为96.94%。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实施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螺旋CT;诊断效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当前临床极为常见的疾病,这也是引起腰腿疼痛的重要病因。
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变,还会刺激神经性生理组织结构,进而引起病理变化问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而及时准确的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具体分析了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临床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而入院诊断的98例患者加以研究,在98例患者中,分别为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51例,其年龄最大的为60岁,年龄最小的为28岁,平均年龄(45.83±3.64)岁,平均病程(23.79±4.06)个月。
患者,均因腰腿疼痛而入院检查,对本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对,数据差异度小P>0.05,有研究分析价值。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螺旋CT影像学检查,扫描仪的型号为GE PROSPEED AI。
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并保持双侧下肢屈曲,设置电压为120KW,设置管电流为230-300A/S,确保在扫描每一层时的持续时间不低于1.5秒。
1.3评定方法记录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并对其病变类型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此文中的数据加以处理,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X²”对数据项加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