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辩证施护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辩证施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辩证施护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辩证施护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部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向椎管内或椎间盘的后侧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是要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好发于20-50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护理评估:1、病因:风、寒、湿、热、闪挫、淤血、气滞、痰饮等均可引2、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3、常发于青壮年。

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

4、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嚔)时疼痛加重。

5、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6、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消失,拇指背伸力可能变弱,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辩证:本症多因慢性损伤,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致肾气亏虚,痹阻经络,气血淤滞,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湿煦濡养而发病。

本症分为血淤证、寒湿证、湿热证、肝肾亏虚证四型。

三、一般护理1、按中医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室舒适、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度、温湿度适宜。

嘱咐病人平卧硬板床,保持床铺干燥、平整、舒适。

翻身时必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可作腰背伸展,禁忌作腰前屈、侧弯,更不能作腰旋转。

3、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推拿后及用腰围固定腰部,睡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异常等情况。

5、急性期应绝对卧床3周,大小便时均不宜下床。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避免脊柱屈曲位,不得搬运重物。

6、向病人讲解各种治疗的注意事项:牵引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7、注意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应做好会阴及皮肤护理,以防止湿疹、褥疮的发生。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基于循证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施护体系

基于循证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施护体系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些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例如,年龄、病 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可能影响推拿治疗的疗效。此外,治疗过程中的个体化差 异也需要重视,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推拿手法和刺激强度。
结论
通过对近10年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总结了中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 用规律。在治疗方法上,首选穴位为肾俞、命门、腰阳关、阿是穴等,治疗时 机多选择在急性期过后,疗程通常为2-4周,禁忌证包括急性期、严重脊柱疾 病以及对推拿手法过敏的患者。在案例分析中,我们发现中医推拿能有效地改 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并对影像学改变和工作生活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2、方剂研究
中药方剂是中药内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经验方和古方的加 减化裁上。如《伤寒论》中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 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此外,还有以补肾壮骨、活血化瘀为 原则的自拟方剂,如补肾活血方、腰痛宁胶囊等,其疗效也得到了临床验证。
3、药理研究
基于循证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 施护体系
01 引言
03 证候特征
目录
02 病因病机 04 治疗原则
05 护理措施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总结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体质、饮食、 环境和情志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辨证施护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和康复具有显著疗效。本次演示将从病因病机、证候特 征、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等方面,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施护体系的构 建。
当然,我们在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构建中医临床评价体系时,也需要考虑到中医 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例如,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而循证医学方法强调普 适性,因此需要在实践中寻找平衡点。此外,由于循证医学方法需要大量的临 床数据支持,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中医临床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3)合理膳食,增加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骨骼强度。
(4)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提高腰背肌肉力量。
2.中医特色护理
(1)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缓解腰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拔罐疗法:在腰部及患侧下肢取肾俞、大肠俞、委中等穴位,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3)艾灸疗法:选用肾俞、腰阳关、命门等穴位,温经散寒,补益肾阳。
2.整体观念: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实施全面护理。
3.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4.治病求本: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采取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
三、中医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2)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时变换体位,减轻腰部负担。
4.功能锻炼:
(1)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如“飞燕式”、“拱桥式”等。
(2)逐渐增加锻炼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3)锻炼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腰部损伤。
四、护理评估与监测
1.定期评估患者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
2.观察患者腰部活动度、肌力、感觉等体征的变化。
3.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2)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变换体位,减轻腰部负担。
(3)合理饮食,增加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增强骨骼强度。
(4)适当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增强腰背肌肉力量。
2.中医特色护理:
(1)按摩:采用推拿、揉捏等方法,缓解腰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拔罐:在腰部及患侧下肢取穴,如肾俞、大肠俞、委中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正确治疗和恰当的护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中医前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腰疼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使患者痛苦不堪,心理蒙上阴影。

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并不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更多的是采取保守治疗。

对于这一疾病运用辨证施护,在临床取得了不俗的疗效。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深入学习和推广。

一、腰痛病定义:中医病名:腰痛病,因劳损、寒湿侵袭等原因,使经气阻痹所致。

以腰痛向一侧下肢后外侧放射,麻木、疼痛,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二、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中医古籍中虽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但对此病症已有极为详细的描述,如《素问·刺腰痛篇》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

”《医学心悟》载:“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以上列举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咳嗽时加重,这与西医所说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相似。

三、中医对腰痛病的病因分类《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九《腰痛第七》中有如此描述:“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

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

二曰风脾,风寒着腰,是以腰痛。

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

腰椎病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病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剧烈,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一)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遇寒痛增,伴下肢活动受限,舌质胖淡,苔白腻。

(三)肝肾亏虚证:腰腿痛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腰腿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

恢复期,佩戴腰托保护和支撑,忌腰部用力,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

3.做好腰部、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腰部予中药塌渍,TDP照射,观察治疗后的效果。

(二)肢体麻木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3.遵医嘱予穴位贴敷,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

(三)下肢活动受限1.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正确使用辅助工具行走,防止跌倒。

2.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做好健康宣教。

3.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腰椎牵引的护理1.牵引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2.遵医嘱选择合适的体位,牵引的重量、角度及固定带松紧要适宜。

3.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心慌等不适,及时调整。

若出现不适时,通知医生处理。

4.注意防寒保暖,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

(二)围手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

(2)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俯卧位训练2.术后护理(1)术后搬运患者时,保持脊椎一条直线,防止扭曲。

翻身时,采取轴线翻身方法。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

(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双下肢感觉、运动、肌力等神经功能的变化。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本病大多好发于25~45岁的青壮年。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化变性,导致腰椎间纤维环的破裂,髓核向后或向后外侧移位疝出,压迫马尾神经、脊神经及周围其它软组织,出现腰痛伴有下肢反射痛或伴有马尾神经症状等为主的临床病症。

本症[1]属于祖国医学“腰痛”、“痹症”、“肾亏”范畴。

《证治准绳》中指出:“腰痛之病,有风,有寒,有湿,有热,有挫闪,有淤血,有滞气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本症多因急慢性损伤,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致肾气亏虚,痹阻经络,气血淤滞,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湿煦濡养而发病。

本症分为血淤证、寒湿证、湿热证、肝肾亏虚证四型。

本文着重从辨证施护方面,结合临床谈一些体会。

1 临床资料我科于2006年1月~2008年5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65例,男49例,女16例,年龄18~67岁。

其中,血瘀证29例,寒湿证13例,湿热证11例,肝肾亏虚证12例。

2 一般护理2.1 体位:病人平卧硬板床,保持床铺干燥、平整、舒适。

室内空气流通无异味。

翻身时必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可作腰背伸展,禁忌作腰前屈、侧弯,更不能作腰旋转。

2.2 休息:急性期应绝对卧床3周,大小便时均不宜下床。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避免脊柱屈曲位,不得搬运重物。

2.3 饮食护理:普通饮食,加强营养,忌生冷油腻之品。

2.4 情志护理:由于病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易产生忧郁、烦躁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关心体贴病人,及时了解思想情况,安慰开导,介绍本病相关知识及成功病例,保持乐观开朗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5 健康教育:(1)急性发作期应严格睡硬板床,症状缓解后,可用弹力腰围保护、固定腰部起床活动,腰围大小要合体,使用腰围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过度前屈、后伸动作。

无症状即应解除弹力腰围,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2)恢复期进行动静结合的体育活动,加强腰背肌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辩证施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辩证施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辩证施护河北中医2000年8月第22卷第8期HebeiJTCM.August2000.V o]22,No.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刘美娟(福建省宁德地区中医院352101)【关键词】腰椎问盘突出症辨证施护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痛的主要疾病之一,属中医痹证范畴.由于其发病率较高,病机发展过程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按照中医辨证有寒,热,虚,实之不同,所以在临床上也应给予相应的辨证施护.1临床资料本组300例患者,男180例,女120例;平均年龄4岁;病程最长1O余年,最短近1个月;全部病例做CT示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临床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行走不利,或伴有间歇性跛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辨证施护300例患者按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寒湿阻滞,肝肾亏虚等4种证型进行辨证施护.2.1气滞血瘀型2.1.1此型多见于青壮年,多有外伤史,起病急骤,因强力任重或跌仆闪挫使经脉受损,血溢脉外,聚之不散,壅于脉道而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症见腰腿刺痛,痛有定处拒按,腰部转侧不利,步履艰难.舌质红,舌边有紫斑,苔黄或白,脉弦数.治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理气止痛.2.1.2护理要点(1)急性期应严格卧硬板床休息,待症状基本缓解,可在围腰保护下离床活动;(2)加强情志护理以安慰患者情绪,使患者克服因长期卧床产生的烦躁情绪;(3)痛剧者可口服新癀片或痛血康,可针刺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委中等;(4)患者饮食宜清淡,多食水果,蔬菜,忌辛辣,香燥之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瘀血郁里化热加重病情.2.2痰湿凝滞型2.2.1临床表现及治则多因烟酒过度或嗜肥腻醇厚之品,脾胃受损,痰饮水湿失运,阻于脉络而致痰湿凝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此型多见于肥胖病人,起病缓慢,病程缠绵.见腰腿闷痛,活动不灵,动作迟缓,双下肢如负千斤,终日神疲.若痰湿郁久化热,还可伴口苦,咽干,头晕,头痛如裹等症.舌淡胖, 苔厚腻,脉沉迟无力.治宜祛湿化痰,舒筋通络.2.2.2护理要点(I)应了解患者的饮食,睡眠等情况,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2)予卧硬板床,腰部垫枕,鼓励其进行腰背肌功能煅炼如三点式,五点式, 直腿抬高等,以和气血通畅,预防神经根粘连;(3)饮食宜清淡之品,忌食肥甘厚腻,尤其应禁烟酒,多食千吾,昌-,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要适当节制饮食减轻体重.23寒湿阻滞型2.3.1临床表现及治则因冒雨涉水,或久卧湿地或久居冷室,寒湿之邪入侵,闭阻经脉.此型多见于水中作业者.症见腰部冷痛重坠,屈伸不利,日轻夜重,遇寒加重,形寒肢冷喜暖,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细腻,脉沉迟.治宜温经散寒,活络止痛.2.3.2护理要点(1)首先向病人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使其对疼痛有正确的认识,提高治疗的信心;(2) 可采用温热法护理技术,局部予中药热敷,艾灸,拔火罐,针灸等治疗,以通络祛湿散寒;(3)做好保暖防寒的工作,给病人温热饮料和热性食物,饮食宜祛湿散寒之品,如牛肉羊肉,狗肉等.在炎热的夏天也应忌冲凉水及直接对着电风扇,空调纳凉.2.4肝肾亏虚型2.4.1因久病或年老体弱致肾气不足,精髓亏虚或疲劳过度,耗伤精血使肾气虚损,精血空虚,不能满养筋脉,不荣则痛,不荣则麻.症见腰酸腰痛,肢体麻木,喜揉喜按,腰膝无力,屈伸不利,遇劳则剧,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夜尿多.偏阳虚者畏寒肢冷,腰部冰冷,少腹拘急,面色眺白,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口燥咽干,心烦不寐,面色红赤,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补益肝肾,壮腰活络.2.4.2护理要点(1)因患者多为老年人或慢性病人,应着重加强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消除其焦虑,惧怕的不良心理状态,使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愉快地配合治疗和护理;(2)协助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3)卧硬板床休息,避免久坐,弯腰,忌劳倦过度加重病情,指导督促其行腰背肌功能煅炼;(4)饮食上宜多食补益肝肾之品,如鸡,鸭,瘦肉,禽蛋,猪肝,核桃,桂圆等,以补益气血,滋养筋骨,每晨温水冲服蜂蜜一匙,以润肠通便.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牵引等原因会引起步态,姿式不正常或腰背肌劳损等,护理还应加强步态训练及伴随症状治疗.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疾病之一,临床除治疗外,护理人员必须紧密配合进行辨证施护,才能达到康复的结果.'(JI殳藕日期:2000—04一O6)(蝙辑王利广)q/。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辩证施护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部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向椎管内或椎间盘的后侧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是要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好发于20-50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护理评估:
1、病因:风、寒、湿、热、闪挫、淤血、气滞、痰饮等均可引
2、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
性腰痛史。

3、常发于青壮年。

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

4、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嚔)时疼痛加
重。

5、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
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6、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
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消失,拇指背伸力可能变弱,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辩证:本症多因慢性损伤,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致肾气亏虚,痹阻经络,气血淤滞,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湿煦濡养而发病。

本症分为血淤证、寒湿证、湿热证、肝肾亏虚证四型。

三、一般护理
1、按中医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室舒适、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度、温湿度适宜。

嘱咐病人平卧硬板床,保持床铺干燥、平整、舒适。

翻身时必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可作腰背伸展,禁忌作腰前屈、侧弯,更不能作腰旋转。

3、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推拿后及用腰围固定腰部,睡硬板床,
观察腰腿疼痛情况。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异常等情况。

5、急性期应绝对卧床3周,大小便时均不宜下床。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避免脊柱屈曲位,不得搬运重物。

6、向病人讲解各种治疗的注意事项:牵引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
7、注意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应做好会阴及皮肤护理,以防止湿疹、
褥疮的发生。

8、缓解期及康复期的护理
①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下床方法,病人宜先滚向床的一侧,抬
高床头,将腿放于床的一侧,用胳膊支撑自己起来,在站起前坐在床的一侧,把脚放在地上,按相反的顺序回到床上。

②减轻腰部负荷,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

③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持之以恒。

④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卧床休息,注意局部保暖。

9、给药护理:用药期间忌生冷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
病情。

10、饮食护理: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兹腻之品
11、情志护理:多关心体贴病人,及时了解思想情况,安慰开导,
介绍本病相关知识及成功病例,保持乐观开朗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四、临症施护:
1、气滞血瘀证:
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用身痛逐瘀汤加减.
(2)针灸调护: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为主,腰部夹脊穴阿是穴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条口承山昆仑针用泻法,委中可刺络拔罐。

(3)推拿调护:手法滚揉,牵伸,弹拨,旋转,扳腰等方法.急性期以止痛解痉为主,恢复期以促进髓核还纳,松解粘连手法为主.
(4)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营养丰富,如菠菜,面条等,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等阻滞气机之品,待病情稳定,大便通畅后适当进食补养之品。

(5)情志护理:向病人解释病情,介绍相关知识,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建立战胜腰痛的信心。

2、寒湿痹阻证:
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汤药宜热服。

(2)针灸调护: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取穴:腰部夹脊穴阿是穴委中肾俞腰阳关风府阳陵泉阴陵泉恶寒发热者加大椎合谷等穴,配合推拿。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瓜果等寒凉食品。

(4)情志护理:向病人解释病情,使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疾病,解除各种思想故虑。

3、湿热痹阻证:
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1)药物调护::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2)针灸调护: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取穴:腰部夹脊穴,阿是穴委中肾俞脾俞丰隆委中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针用泻法.配合推拿。

(3)饮食调护:适宜营养丰富而合理有节,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及发物。

(4)情志护理:向病人解释病情,使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疾病,解除各种思想顾虑。

4、肝肾亏虚证:
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孪,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1)药物调护:补益肝肾,通络止痛,选肾阳虚方:右归丸加减。

(2)针灸调护: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取穴:腰部夹脊穴,阿是穴肾俞志室太溪委中复溜水泉。

肾阳虚:加气海,关元穴。

肾阴虚:加照海,针用补法加灸。

(3)饮食调护:.饮食可常吃滋补肾精之品,如动物肝脏,核桃仁等。

(4)情志护理:向病人解释病情,使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疾病,解除各种思想顾虑。

健康教育:
1、睡卧硬板床。

2、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3、腰围不可长期使用,应经常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
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停止治疗后应继续休息1~2个月,期间坚持四肢活动及腰背肌锻炼
4、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曲和旋转,教会
出院患者正确的生活姿势,杜绝无准备的弯腰、持重物、急转、猛蹲、骤起等动作,注意劳逸结合的原则,避免易引起复发的因素,从而有效地降低复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