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唐

合集下载

历史七下第1-3单元复习重点(有答案)

历史七下第1-3单元复习重点(有答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人:隋炀帝。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第2课“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史称“贞观之治”。

三、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也称“贞观遗风”)。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为治”: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商业区。

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度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由于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被尊奉为“天可汗”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的概况: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生活在今天青藏高原一带。

2、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了松赞干布。

3、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给了尺带珠丹。

后来吐蕃赞普上书: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中国人被称为唐人:说明唐朝的强盛和对外国影响大。

★唐与日本的关系:1、隋唐时,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唐朝时期,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主持修筑了唐昭提寺。

3、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1)仿唐制度;2)创制文字;3)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保留了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科学技术1、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PPT课件

• 什么叫运河,你都知道哪 些著名的运河?
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 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 1、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开 凿具备了经济实力;
• 2、隋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 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运河做基础。
起点
中点
三点、四段、
五河流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止点

隋朝大运河
3.隋朝的强盛: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找一找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 1、隋朝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 2、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改革,
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长江
钱塘江
C

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 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江都(扬州)
长江
江南河
钱塘江 C(今杭州)
尽道大隋大亡促为进此了河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 巩至固今统千一里和赖社通会波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 作若用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开论凿功大不运较河多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 级矛盾—激—化唐。•皮日休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 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A.永济渠 C.邗沟
B.通济渠 D.江南河
• 4、(2010·山东威海)隋朝,犹如一颗流 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 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七年下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七年下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主备:审批:组别:教师评价:课题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课型自学验收(二)[自学与交流]:(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知识点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1)时间:(2)建立者:(3)都城:2、隋朝的统一:(1)统一的时间:(2)统一的原因:(3)统一的意义:3、隋朝的繁荣(社会经济繁荣)——开皇之治(1)原因:(2)表现:知识点二:隋朝大运河:(1)目的:(2)时间:(观察教材第4页的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3)三点:中心在,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段:(5)五大河流:(6)地位:(7)作用:知识超市: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之中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朝代。

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

589年灭南朝陈,南北重新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隋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

隋统一南北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两个重要历史条件:(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自东汉以来陆续内迁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的长期交往,在经济生活和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这些民族的名称,逐渐消失于史册。

南北政权使节往来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这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2)江南经济的发展。

江南经济的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北朝自北魏以来经济发展较快。

南北边境上的民间贸易很多,双方官员也违禁互市牟利。

南北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迫切要求结束分裂局面。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增加政府收入。

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一、课堂导入: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2014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2014

结论 人口增加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人口增加,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民谣:
琼花
隋炀帝
隋炀帝龙舟模型



通 济 渠 邗 沟
江 南 河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涿郡(北京)
海河
洛阳 黄河
淮么相同点?
第七组: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有什么利和弊?
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①统治时间短,因为暴政而亡。 ②结束了分裂,实现统一。 ③兴建大工程——秦:长城;隋:大运河 ④制定影响深远的制度—— 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隋:确立了科举制。
我们这节课学 习了什么? ¤一次统一 ──隋朝的统一
部分河段经常断流、干涸
当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的 绝大部分渠道都是延用了京杭大运河的河段, 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护大运河?
注意环境保护;不要在河道乱扔垃圾; 不要把污水排放到运河里面;不要过分 开采河沙等等。
第二组: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战略意义? 这对我们今天的南水北调工程有什么意义?
第三组:隋朝为什么会那么短暂?
7A 8D 9D 10C 11D 12A 13A 14C 15B 16B
17(1) ①隋炀帝;②605年
(2)加强南北交流,巩固统治。 (3)①洛阳、②涿郡、③余杭 18(1)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 产;注重吏治 (2)成由勤俭败由奢,如果统治者励精图治,社 会就会发展,如果统治者骄奢淫逸,国家有可能 会灭亡。 (3)①统治时间短,因为暴政而亡。②结束了分裂, 实现统一。③兴建大工程——秦:长城;隋:大运河 ④制定影响深远的制度——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 央集权制度;隋:确立了科举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知识点归纳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特点:繁荣一时,二世而亡)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史称“开皇之治”)2、隋朝的统一:(1)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初的统治的巩固:(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4、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1)客观条件:○1人民渴望统一;○2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2)主观条件:○1隋文帝励精图治;○2陈后主荒淫无道。

二、开通大运河(重点)1、开通者:隋炀帝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时间:605年开始4、大运河的规模:○1一中心两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2共分四段(从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连接五大水系(从北到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5、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意义(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7、评价隋朝大运河○1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消极影响(后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因此而亡国)8、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有利条件(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1隋朝时,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2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家实力增强,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经济保障)○3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作基础。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公元前与公元的区别?
2.公元“0”年是中国什么朝代?
3.今年是2017年,是公元200年离现 在近,还是公元前200年离现在近?
公元前与公元的区别
以公元1年为标志,公元前就是1年之前,公元就是1年之后
公元前(Before Christ(意为“基督前/主前”),缩写B.C.),即公元元年 以前。如:公元前197年,公元前8年等。公元前xx年,也简称“前xx年”。
6、经常性地复习。
可以安排一周复习几次,长期性地对 历史知识进行多看,这样记忆效果会更 好。不至于每当考试前期猛地学习,一 是可能掌握程度不够;而是容易记错知 识。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 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八下历史书浙教版电子书

八下历史书浙教版电子书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是隋唐时期。

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都城长安。

589年隋朝统一中国。

隋朝与历史上的秦朝最相似。

2、隋文帝统治出现:“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

3、隋朝大运河开通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在位皇帝:隋炀帝。

概况: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自北而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历史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政要”1、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都城长安。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贞观之治的原因(内容)是:⑴、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⑵、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⑶、戒奢从简⑷、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⑸、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⑹、大兴学校、发展科举3武则天:历史地位: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政绩:⑴、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⑵、破格重用有才能的人⑶、使唐朝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1、开元之治的内容(原因)⑴、选贤任能⑵、重视地方吏治⑶、注意节俭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4、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背景:⑴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⑵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2、创立⑴隋文帝分科举人⑵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3、科举制的完善⑴朝代:唐朝⑵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⑶过程:①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②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③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4科举制的影响⑴、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崾先镇学校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执笔人:鲁岳东审核人:时间:2013.2
3、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在在位时开凿。

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观察教材第4页的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 (3)三点:中心在,北达涿郡,南至。

(4)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邗沟、。

(5)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6)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的交流。

【合作交流】
1、 想一想,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知识树理】
【检测反馈】
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
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5. 你认为隋朝和以前的哪个朝代最相似()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西晋
6.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史称()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请回答:(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2)请写出“此河”的三点四段分别是什么?地位如何?
大运河的三点: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