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面积变化
中国耕地面积现状

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
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
二、我国耕地的分布与 自然条件的关系
东部平原、丘陵及 中部的盆地和低缓 高原
耕
地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地
秦岭—淮河
水田
水田
耕地分类
水田:主要分布在南方(秦岭—淮河以 南),用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 物的耕地。
1996年至2003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已由13亿公顷减到123亿公顷减少了700万公顷比2个海南省的耕地面积还要多而且减少的多是城郊村旁的优质耕地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一、中国耕地面积现状
全国耕地面积约1.2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 12.5% 。中国是一个多山之国,山地、高原和丘 陵约占国土总面积百分 之六十五;难以利用的高 寒荒漠、石山、冰川、沙漠、戈壁等占去总 面积 三分之一,可开发为耕地的面积极为有限。人均 耕地1.6亩,仅为世界人均5.5亩的三分之一。在 1,568个县级行政
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 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 耕地。”
《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保 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 转为非耕地。” “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 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 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 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 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 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第三十六条规定:“禁止占用 耕地建窑、建坟或擅自在耕 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 取土等”。
旱地:指除水田以外的耕地。旱地包括 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主要分布在北
方(秦岭—淮河以北) 。
耕地资源的基本现状和问题
1.人均耕地少 2.耕地整体质量下降 3.耕地退化严重 4.耕地减少势头仍未遏制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一、现状和趋势。
1.现状:我国耕地总面积已经稳定在1.2亿公顷左右,耕地数量仍然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随着工业、城镇化和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
根据报告显示,耕地面积在2000年达到峰值,之后持续下降,到2015年下降至1.8亿亩以下。
这意味着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2.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和规模化进程已经加速推进,而且未来在农业科技和创新的支持下,农业生产会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
同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人口密度升高,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些因素都将对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新的挑战。
二、保护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耕地占用准入制度,设立“红线”短缺资源区,对耕地进行全面保护。
2.推进土地集中流转:支持土地流转与土地托管,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多种经营方式并举,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是推进土地流转的目标。
3.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模式,促进农业和种植业等的产业转型升级,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手段,合理配置种植空间,有利于生态农业规模效益逐步提高。
4.加强耕地监管:建立耕地用途监测、评估与调查制度,注重耕地土壤质量保护,实时监控耕地面积的变化,掌握稳定粮食需要的耕地数量。
5.推广科技技术: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效益与产值,加强科技创新,开发高效、绿色、低成本的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耕作效率。
以上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保护并利用我国的耕地资源,而且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一、论文报告标题1. 中国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分析2. 耕地保护政策的实践与探讨3.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4. 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升与耕地流转的经济效益分析5.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耕地保护政策的融合二、中国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分析近20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面对着严重的耕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此,中国政府在保护耕地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政策。
然而,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的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并不乐观。
首先,查阅相关数据,可以得知1997年到2017年的20年间,中国的耕地面积减少了约1500万公顷左右,年均减少约750万公顷,占到全国土地面积的2.2%左右。
其中,一些较发达的地区(如长三角地区等),耕地面积减少幅度更为严重。
其次,对于耕地面积的利用率,中国虽然实行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力图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然而,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农民为了增加收益,把耕地流转给了其他人,导致耕地闲置、荒废等问题,这些都给土地资源的利用造成了损害。
三、耕地保护政策的实践与探讨在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中国政府不断地完善和调整政策,以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
具体来说,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耕地基本信息的统计和管理。
政策的核心是落实好“耕地占用指标管理制度”,确保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
同时,加强耕地资源的监管和管理,落实耕地的区划和登记制度,遏制非法侵占和乱占耕地现象。
二是加强对农民的资金支持。
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取有偿退出、产权流转等措施,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加强耕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扩大农民资本收益,推行农户产权分置,让农民享受到土地资产的红利。
三是推行农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
政策鼓励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等现代化农业模式,借助科技进步等手段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
同时,对农业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引导农业向优势方向发展,以减少对耕地资源的需求。
中国统计年鉴2024分地区土地利用情况

2024年,中国统计年鉴发布了分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
这份年鉴是一份官方发布的关于中国国家统计数据的重要参考资料,旨在提供详细的统计数据和分析,以评估土地利用状况,并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城市规划等提供参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202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数据显示,中国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和其他用地。
首先是耕地的利用情况。
2024年,中国的耕地面积总计为1.35亿公顷,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3.6%。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是耕地面积最大的三个地区,分别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2%、21.4%和17.6%。
而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耕地面积最小,仅分别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5%和5.2%。
此外,从耕地的分布类型来看,农田面积占比最大,达到了99.1%,而盐碱地和其他土地的面积则占比较小。
其次是林地的利用情况。
2024年,中国的林地总面积为2.18亿公顷,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21.9%。
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是林地面积最大的三个地区,分别占全国林地面积的26.1%、19.6%和11.3%。
而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林地面积最小,仅分别占全国林地面积的 4.2%和5.7%。
此外,在林地的分布类型中,森林占比最大,达到了77.6%,而杂木林和竹林的面积较小。
第三是草地的利用情况。
2024年,中国的草地总面积为3.16亿公顷,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31.8%。
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是草地面积最大的三个地区,分别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9.8%、16.6%和12.9%。
而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草地面积最小,仅分别占全国草地面积的 1.3%和4.2%。
此外,草地的分布类型中,草地草原占比最大,达到了84.3%,而其它类型的草地面积较小。
第四是园地的利用情况。
2024年,中国的园地总面积为0.36亿公顷,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3.6%。
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是园地面积最大的三个地区,分别占全国园地面积的28.5%、22.3%和18.1%。
中国耕地概况介绍

一、耕地概念耕地是指用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在中国耕地包括休闲地、草田轮作地、撂荒未满三年的轮歇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以及耕地中宽度小于等于1米到2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图1 耕地二、耕地分类根据耕地的水利条件,耕地可分为灌溉水田、水浇地、旱地3个二级地类:(1)灌溉水田灌溉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图2 水田(2)水浇地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图3 水浇地(3)旱地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图4 旱地三、我国耕地面积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我国西部耕地面积小,分布零星。
图5 我国耕地分布图我国耕地面积排世界第3,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人均耕地仅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世界现有耕地总面积约为15亿公顷,约占世界地表总面积134亿公顷的11%,约占世界可耕土地总面积42亿公顷的36%。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
四、我国耕地的变化趋势地球上大约有3100万平方公里是可耕地,但目前可耕地面积正以每年10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
而耕地流失的主因是森林开伐,目前森林开伐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过度开发的雨林中,森林开伐有时甚至会导致荒漠化。
1996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
2003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18.51亿亩。
比1996年减少1亿亩。
2005年10月31日,国土资源部公布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面由2004年的1.41亩降为1.4亩。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一多三少是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及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一多三少是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及就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而言:一、耕地面积少1.耕地总面积日益缩小。
截至2018年底,全国耕地总面积为约1.81亿公顷,比2002年减少1200多万公顷,属持续减少趋势。
2.耕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也在逐渐下降。
根据统计,1982年时,耕地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为17.9%,1992年下降至14.79%,到2018年,耕地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仅为12.04%,中国耕地减少的现象有明显趋势。
二、一多三少现象严重1.全国的一多三少现象十分普遍。
有研究显示,中国有25%的耕地处于一多三少状态,耕地总数量越来越少,而在太平洋西南部的浙江省和福建省,一多三少的比例更加突出,达到40%-47%,这对粮食生产造成了巨大冲击。
2.耕地质量严重退化。
中国的耕地质量严重退化,尤其是中央县这种我国很多地区出现的水土流失现象,也是湿地得不到有效保护,使得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也随之受影响,粮食生产受到极大影响。
三、减少耕地影响重大1.耕地减少使粮食产量大降。
耕地减少,导致粮食作物得不到有效栽培,产量也遭受到较大的影响,当前粮食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胁。
2.耕地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耕地减少使农民总收入减少,既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又影响到经济发展水平,使经济发展受到负面影响。
3.耕地减少对生态环境也存在一定影响。
耕地减少导致昆虫多样性不断减少,植物组成也发生变化,植物保护和植物研究也遭受到一定的影响四、解决耕地少的问题1.尽可能保护现有耕地。
政府应根据耕地评价系统和农业发展战略,结合规划学,尽可能保护现有耕地。
2.实施现代农业。
政府应把现代农业的建设作为实施国家农业现代化规划的关键,实施精细、精准农业发展战略,以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收入。
3.发展科技设备。
引入先进的自动耕种机械和其他农机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减少耕地每亩数量,同时有效防止土壤退化。
4.全面实施农业保护供水工程。
依靠控制地方产业结构不断释放农用水资源,及时加固险情、处理火灾灾害,全面实施新型农业生态保护供水工程,充分发挥航道治理湿地保护水位的潜能,可以有效减少耕地面积的流失,有效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
[整理版]我国人均耕地面积
![[整理版]我国人均耕地面积](https://img.taocdn.com/s3/m/61a1c23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d.png)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多地少,土地压力十分巨大。
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粮食必然要保障自给,耕地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
但耕地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逐年降低,致使我们国家的耕地面临很大的危险。
本文总结并分析了耕地闲置、耕地荒废和耕地占用等我国耕地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而且,很多资料都源自组员家乡的实际情况,视角更贴近实地情况。
从个人层面和土地制度层面找原因,并尝试通过完善土地制度,提供解决耕地问题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耕地问题,耕地闲置,耕地荒废,耕地占用,土地制度正文:耕地问题的重要性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也是最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耕地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尤其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由于特殊的国情所致,耕地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中国总人口达到14.56亿,其中农业户口9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为7亿4千万;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2008年);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3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粮食产量46950万吨。
我国现有的这18多亿亩耕地,不但是粮、油生产的基础,而且也是农区人民肉、蛋、奶供给的源泉,是14多亿人民的衣食所依,如此少的耕地却要要活如此多的人口,土地压力可见一斑。
在粮食安全的背景下,我国耕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在粮食全部自给的保障水平下,2005年我国耕地面积供应缺口为1216.72万公顷,2010年为2968.46万公顷,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粮食必然要保障自给,因而保护耕地已经是刻不容缓[1]。
新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任务极其艰巨,不仅要持续增产,确保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而且还有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能源和工业原料。
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实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首先就要保障耕地的合理高效使用,提高农产品产量,可以说耕地问题(农产品产量、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解决农村耕地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进行,土地始终是我国农民的根本问题。
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作者:侯艳丽马俊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18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大量良田被占用;再加上不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这些都严重威胁到我国耕地的质量,导致耕地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
因此,分析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对预测我国未来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等都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定性分析了我国1949—2018年耕地面积和耕地利用现状,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我国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主成分,同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因子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耕地面积经历了持续增加—持续减少—波动减少—较平稳4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耕地利用变化率较大;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是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耕地面积;耕地利用;影响因素;驱动力;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32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9)18-0060-05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8.01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ChinaHOU Yan-li,MA Jun(Natural Resources Plann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Gansu Province, Lanzhou, Gansu 733000)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the area of land used for construction continued to expand, a lot of fertile land is occupied with the irrational use of arable land. All these seriously threat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and arable l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a scarce resource for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Analyz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China had signific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edicting the change trend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the future, rationaly using arable land resources, ensuring food security, and realizing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is research, we firstlyqualitatively analyzed the arable land area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rable land utilization in China from 1949 to 2018, then 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driving factors of farmland use change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a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influence of driving factors on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was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China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of continuous increase-continuous decrease-fluctuation decrease-relative steady. The area with higher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had a larger change rate of cultivated land us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China. At last,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Cultivated land area;Cultivated land use;Influencing factor;Driving force;Policy suggestions耕地是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式,是人類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抵御就业风险的屏障,对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耕地面积变化
1.耕地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对于我国耕地总量,一直缺乏权威的数据。
比较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4].根据统计局的资料,我国耕地面积在1957年达到高峰,其后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减少。
第二次大的滑坡发生在1965~1977年;第三次1980~1988年;第四次从1992年持续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耕地减少的速度是60年代至今最快的一段时间。
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5],1978~1997年累计增加耕地1140万hm2,累计减少1605万hm2,两者相抵,净减少465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5%,相当于整个江苏省的耕地面积。
这段时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25万hm2,而在此前的10年(1968~1978)间,平均每年净减少16万hm2,速度明显加快。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间,耕地总量平衡中只有1979、1990、1995和1996年新增耕地面积超过了减少的耕地面积。
但净增面积有限,不超过10万hm
2.净减少最快的是1984~1988年,年均减少55万hm2,其中1985年是减少最多的一年,达100万hm2.1993~1995三年也很突出,每年净减少近40万hm2. 如果仅从全国尺度考察耕地总量变化,会忽视一些重要的现象。
从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分布上看,净减少最快的一是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天津及辽宁等沿海省份;二是陕西、湖北、四川、湖南、山西等中部省份。
尽管从全国的趋势看个别年份耕地面积是净增加的,但这些自然条件较好的省份自1978年以来一直维持着净减少的趋势。
那些自然条件较差的边远省份,如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广西、贵州、甘肃、宁夏等省,1988年以后耕地却基本上是净增加的。
个别省份,如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增加的幅度还比较大。
耕地面积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说明在我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中,生产力较低的耕地面积的增加,在数量上部分地抵消了优质良田的减少,因而掩盖了问题的实质。
答案补充
耕地面积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
在中国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3年的土地和休闲地。
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附带种植零星果树、桑树、茶树和其它林木的土地,多年固定耕种的河滩地,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也都属于耕地的范围。
但专业性的桑园、果园、果林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草场等不包括在内。
据统计,1996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
耕地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年初耕地面积,加上当年增加的耕地面积、减去当年减少的耕地面积。
当年增加的耕地面积是指本年度内因新开荒答案补充
据最新统计,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20亿亩 .世界现有耕地总面积约为15亿公顷,约占世界地表总面积134亿公顷的11%,约占世界可耕土地总面积42亿公顷的36%。
匿名回答采纳率:52.0% 2009-03-19 23:39 发表年份统计对象数字全文快照来源文献全国范围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 中部五省具有广阔的平原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其耕地面积达2597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 查看来源:一、中部农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栏目:报告六中部农业发展研究,《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年)全国范围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 中部耕地面积达2597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2002年中部主要农产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8.6%,油料占全国的39.7%。
查看来源:摘要,栏目:摘要,《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年)全国范围 92万亩原平市地处晋北,是山西省较大的县市之一,总面积2571平方公里,共有29个乡镇,520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4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6万人,耕地面积92万亩,其中水地面积42.54万亩。
查看来源:着力构建新世纪的晋北强市,栏目:新思维新概念市长论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年)全国范围 320万亩全市总面积3,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万亩。
查看来源:搞好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实践与思考,栏目:新思维新概念市长论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年)全国范围只占13.8% 耕地面积只占13.8%。
查看来源:二、人口变化正朝着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健康发展,栏目:人口过快增长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成就辉煌的20年》(年)全国范围达25977.9千公顷中部耕地面积达2597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2002年中部主要农产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8.6%,油料占全国的39.7%。
查看来源:摘要,栏目:摘要,《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年)全国范围达25977.9千公顷中部五省具有广阔的平原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其耕地面积达2597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 查看来源:一、中部农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栏目:报告六中部农业发展研究,《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年)医药; 30万公顷全市耕地面积30万公顷,林地面积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3%,林木蓄积量7213万立方米。
查看来源: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医药名城,栏目:新思维新概念市长论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年)全国范围净减少683万亩“八五”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683万亩,目前人均耕地面积只有 1 查看来源:三、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栏目:深化改革协调政策加速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与优化,《成就辉煌的20年》(年) 1838-1949 全国范围拥有61.01% 据靖江四个乡五个村的调查,1938年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以前,占农村户数 5.5%的地主,拥有总耕地面积的
61.01%,平均每户有田一百二十亩;而占总户数61,5%的无地或土地不足的雇贫农则只有10.5%的耕地,每户平均有田地一亩左右。
查看快乐行者回答采纳率:1.7% 2009-03-20 12:47 这是2007年4月13日的新闻中国国土资源部12日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9亩,逼近18亿亩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