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认识实习野外实习指导书
地质野外实习指导书

普通地质学实习大纲一.实习性质地质专业第一次野外实习,属认识性实习。
二.实习意义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的精神;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野外实习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对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三.实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地球科学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科学、主动钻研地球科学的专业思想感情;养成正确的地质观察、思维方法及动手能力;通过实习,能够正确的判断所见到的岩石的类型是三大岩石中的哪一种;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通过观察、解剖、描述和采集标本,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通过实习,进一步培养独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实习任务明确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入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建立正确的时空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念。
五.实习内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地质剖面;主要化石的识别;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判别;内外动力地质现象的认识;整合接触关系与不整合接触关系;黄河地质作用;层面构造;观察点上的内容进行记录的基本格式和基本要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和地形地物方位的方法。
此外,学会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放大镜的使用、记录地质现象、绘制路线地质平面图、路线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的方法以及编写实习地质报告。
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耐劳、热爱地质科学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六.实习要事1、罗盘仪使用地质罗盘仪各个部件的名称、功能及地质罗盘仪测定各种方位及倾角的方法,能熟练使用地质罗盘仪测定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导线的方位与仰(俯)角。
2、认识地层、岩性各地质时代的地层、岩性的描述方法和三大岩类的不同描述内容,认识三大岩类的代表性地层,地层接触关系的识别方法,区分层理、节理、劈理。
采矿工程煤矿地质实习指导书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日期:一、实习目的地质学野外实习是地质学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工作方法,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打下一下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一)、路线地质教学阶段:从单一的地层、岩石、构造教学路线入手,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并进行野外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1. 学会地质野外记录。
2. 进一步熟练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
3. 观察、识别各种基本地质现象,掌握其记录描述方法:(1)岩矿的野外命名及描述,标本的采集,岩性变化的观察与记录。
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
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的观察: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古生物化石的采集、编录及初步鉴定,在地层中产出特点的观察与记录。
(4)褶皱、断裂等各种基本构造现象的识别与确定,构造在空间的变化及其特征的观察和描述。
二)、编写地质调查报告:按以下几方面完成地质调查报告编写任务:以前言、地层、构造、侵入岩、矿产资源、地质发展史、结束语等。
三、实习区概况1、大同煤田位置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在大同市西南约20km,地理座标为东经112°30′-113°15′,北纬39°35′-40°12′,跨越大同、左云、右玉、怀仁、山阴五个县市.形状近似椭圆。
长轴方向为NE-SW(北东-南西),总面积为1827km2。
聚煤盆地整体呈似长方形,四周群山包围,西面有西石山脉,南面有海拔1976米的洪涛山,东南为海拔1714米的口泉山,东北部以青磁窑断层为界。
大同煤田含有C-P煤系及J煤系。
其中C-P煤系面积为1739km2,J系面积为772km2,两煤系重叠面积为684km2,为双系煤田。
《地质学》野外实习指导书——内容

目录一、实习目的与实习内容 (2)二、南京地区地质概论 (3)三、野外实习路线 (21)四、实习安排与要求 (26)一、实习目的与实习内容(一)实习目的地质学野外实习是地质学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工作方法,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打下一下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矿物与岩石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
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
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
结合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理解构造运动概念。
4、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认识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认识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
认识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
5、简单的工程问题建筑物区域、场地地质状况,斜坡地质状况,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等。
二、南京地区地质概论引言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它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少数山峰超过300~400米,如钟山、孔山、九华山、华仑山、栖霞山、宝华山等。
这里地层山露齐全,不仅对于下扬子,而且在华南均具代表性;构造变形程度中常,构造形象清楚、典型;火成岩类多而且出露广泛;有各种内生及外生矿床,加之这里地质研究程度高,交通方便,观察容易,其中许多地点已成为地质旅行和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在国内享有盛誉。
从进行低年级地质认识实习的要求出发,将南京地区的地质情况作一介绍,供教学之参考。
(一)地层南京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宁镇地层小区。
地质勘查实习指导书

地质勘查实习指导书实习概况1.1 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本实习是地球科学相关本科专业低年级的野外认识实习,在学习了《普通地质学》等部分专业基础课之后进行。
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工作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工作的了解。
1.2 实习的时间根据培养计划,本实习的时间为2周。
其中前期准备工作1-2天,野外观察5-7天,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5天,总结工作1天。
1.3 实习的内容和要求根据安徽省内实习地区、南京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的野外观测条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以下内容:1、认识地层。
地层是各类地球科学工作的基础。
要求建立岩层、层理、岩性、接触关系、层序、相对地质年代、组、群等基本概念;认识典型的地层单位;认识常见的化石种类;学习野外观察和描述地层的基本方法;学习绘制路线地层剖面图。
2、认识常见的岩石和矿物。
区分常见的三大类岩石,学会分析安徽省内合肥大蜀山、淮南八公山、安庆天柱山、枞阳浮山等山体岩性组成,学习野外鉴定常见岩石和矿物的方法,要求认识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常见的侵入岩和火山岩等岩石;认识石英、长石、方解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黄铁矿等常见的矿物。
3、观察地壳构造运动造成的各种现象。
认识背斜、向斜、节理、断层、不整合等;学习用罗盘测量产状;学习绘制构造剖面图。
训练恢复地质体空间形态的想象力和恢复地壳运动历史的分析能力。
4、认识河流心滩、边滩、阶地、湖沼、滑坡、断层三角面、次生谷、平原、丘陵、山地、分水岭、溶洞、泉、黄土等各种地质、地貌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5、认识土壤。
观察土壤的组成,认识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孔隙、温度、水分、酸碱度等性质。
观察土壤剖面,认识土壤的形成。
观察土壤与植被的关系。
6、观察几种生态系统。
京西矿山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修改)

京西矿山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2010年6月第一部分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一、目的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
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矿山地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目的有三:(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2)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到罗盘使用等等;(3)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建立地质思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任务1、采集矿物和岩石标本,进行肉眼鉴定描述,训练野外鉴别矿物和岩石的能力,初步掌握三大岩类的特征和区别标志,尤其是沉积岩和岩浆岩的野外判别。
2、由老至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矿产,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
3、初步掌握褶皱、节理和断层等主要地质构造的野外观测方法和依据。
4、结合野外实际地质作用现象,观察认识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5、初步学会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地质点定点和描述、利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三、实习报告1、系统总结野外实习过程中的地质现象,文字图件共计4000-8000字。
2、文字:前言、地层和沉积岩、岩浆作用和岩浆岩、变质岩和变质作用、地质构造、外动力地质作用、地质发展简史、结束语(实习体会)。
3、图件:包括交通位置图、各组地层的信手剖面图、地质现象素描图。
四、实习方式和要求1、本实习属于教学性质的认识实习,以教师指导方式为主,结合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地质实际认识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学会简单的野外工作方法。
2、实习期间以实习小组为单位,组长为本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要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整个实习期间均为集体活动,严禁个人行动。
地质地貌实习指导书

《地质地貌学》教学实习指导书地质地貌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课,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无论是解决生产实践问题,还是进行地质、地貌学的理论研究,都要通过野外调查,以获得大量的实际资料作为工作的依据。
因此,野外教学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方面是对课堂讲授基本理论的检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又是对基本方法的实际操作训练,熟悉和掌握野外调查、资料整理、报告编写的基本方法与程序,达到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目标。
一、实习准备野外教学不同于校内课堂教学,内容多、时间紧,再加上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为了防止发生不必要的意外,因此要作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学习资料及文具实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补充环节,外出应带上教学用课本(或讲义),以方便随时复习、查看;带好“实习指导书”,以明确实习的目的与内容;备好自己常用文具、记录纸或记录本等。
(二)实习仪器及用品地质罗盘地质锤地质包检验用稀盐酸放大镜海拔仪(或GPS)钢卷尺和布卷尺调查区1/10000地形图、图板、图钉专用记录本采集样品用具:铲、刀、样品袋、土盒等。
(三)生活用品个人生活用品尽量从简,注意天气变化,带上外套、防晒、防雨用具,穿适宜于野外活动的衣服与鞋子;再备适量常用药品,以保证实习正常进行。
二、实习纪律要求1、提前划分5-8人左右的小组,每班4组,每组指定一人为小组长配合教师管理学生。
2、遵守纪律,服从安排,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表现出我校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貌。
3、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作好实习记录。
4、统一行动,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有事外出必须向带队老师请假。
5、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遇重大情况或特殊问题及时向带队老师报告。
三、实习日程安排以教学实习计划为准,包括野外观测与室内作业两部分。
四、实习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一)地质观测1、观测内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黄土的垂直剖面、岩层产状、地层的接触关系等。
2、观测方法:在选好的天然露头(沟壁、陡坎或土坑),根据宏观和细微的特征,将剖面分成若干层,然后分层观测:1)沉积物颜色:干、湿颜色及次生色2)岩性3)结构、构造、产状(对产状进行测量)、层理性质、特殊结构、构造4)厚度及其它测量:分层测量、分析成因的测量等。
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

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 符 勇 司荣军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二零一四年十二月1 实习目的、内容及实习安排1.1 实习目的地质实习是课堂教学的野外延伸,野外地质实习是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地质现象,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现场教学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素质培养与业务教育的结合、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是野外地质实习的最重要内容。
嵩山地质认识实习地质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地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过程。
嵩山地质认识实习的目是通过短期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通过嵩山地质实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在野外观察、认识、记录、描述地质现象的方法,熟练掌握地质罗盘等地质工具的使用,熟悉地形图的使用和判读知识,初步了解分析地质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质素描图基本方法和地质报告的写作方法。
通过嵩山地质实习,使学生的野外地质工作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为今后的地质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1.2 实习内容为实现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本次实习安排以下实习内容:(1)由老至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矿产,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
(2)初步掌握工作区出露的三大类岩石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和鉴定标志,进一步锻炼矿物、岩石的鉴定方法,学会野外观察和描述矿物岩石。
(3)观察区内褶皱构造和主要断裂构造及其鉴别特征和依据,学习在野外识别断层和褶皱的方法,了解其形成作用及其对区域地层分布和矿产的控制作用。
(4)沿石淙河观察外动力地质作用,重点是岩溶作用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沿书院河观察河流阶地,建立地壳演化的基本概念。
(5)熟练掌握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节理、断层产状,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

淮南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第一章实习区概况实习区主要位于淮南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
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
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
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习区地处北纬32゜40´,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为969毫米,属大陆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这里农业南北特色兼有,南稻北麦,东果西蔬,种类繁多,更有“八公山豆腐”为之一绝,人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工业以煤炭开采、电力、化工为主,是闻名中外的能源城市。
区内淮南铁路横贯市内,东接津浦,西连京广,北上京九,南下皖赣。
水路、公路交通也很便利。
市内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人口180万。
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市内。
淮河以南为丘陵山区,八公、舜耕、上窑“三山鼎立”,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峰为八公山区的白鹗山,海拔242 米。
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0—40米。
从现在起,让我们以一个未来地质学家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淮南这块美丽的山水,探索其中的地质奥秘。
图1 淮南市交通图第二章野外矿物岩石的观察和认识第一节基本方法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是从认识矿物岩石开始的。
矿物岩石的野外识别能力,是地质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目前地球上已被发现的矿物总数已达3300余种,我们在课堂实验室内所见到的还不到1%,如此多的矿物如何才能辨认过来?其实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仅200余种。
其中长石、石英、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粘土矿物、方解石等是常见的造岩矿物,它们占了地球上矿物总量的90%以上。
其余如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等一般少见,只是在一定区域、一定地质时代、富集到一定程度形成金属或非金属矿产。
在野外,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它们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与地球的演化密切相关。
它们随着区域、地质时代的不同有规律地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
一、前言
野外实习是对地质学所学理论的验证和加深,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通过野外实地认识各种地质现象,掌握野外地质的基本工作方法及对野外基本地质现象的观察与描述等基本训练。
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地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内容
1.学会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地质图;
2.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断层产状、节理产状的方法;
3.观察地层接触关系,学会野外地质剖面素描;
4.认识常见的造岩矿物,认识常见的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注意它们的外貌区别,观察它们野外的产状,认识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5.观察内、外力地质作用现象。
三、实习安排:
(一)指导教师:何保、禚喜准等。
(二)时间安排:
一周,其中野外三天(2012年6月,实习动员及实习准备一天,写实习报告一天。
(三)实习路线及内容:
本次实习地点选在:(1)义县杨彪沟—大柳河沟一带;(2)北砖城子—坟茔沟一带;(3)阜新海州露天矿。
1、义县杨彪沟—大柳河沟实习路线
(1)本区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本区位于义县境内。
地理坐标在东经121º16′至121º22′,北纬41º42′至41º46′。
2) 交通
实习地点交通较为便利,自阜新可乘车至清河门再向西12公里即到实习区。
(2)地质概况
1)地层
本区位于阜新盆地北部边缘、大柳河沟背斜核部—东翼。
本区出露的地层综合划分如下:
A. 新生界
第四系(Q ): 河床泥、沙、砾石堆积,黄土覆盖
B.中生界
白垩系(K):
a.孙家湾组(K1s):浅紫色砾岩为主,夹砂岩、泥岩,角度不整合于阜新组之上,地层厚度450m左右。
b.阜新组(K1f):岩性以褐灰色紫色砾岩为主,夹有灰色、灰黑色砂岩、泥岩。
局部含薄煤层和炭质泥岩。
c.沙海组(K1s):
四段:深灰、暗灰绿、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厚层状,局部夹厚层砾岩。
三段:深黑色、灰白色砂岩、粉砂岩夹可采煤层0.7-13m,四层细砂岩夹薄层河流相砾岩,含软体动物和叶支介化石。
二段:灰色、灰紫色、黄色砂岩、砂砾岩,灰紫色泥岩,局部含可采煤层,含软体动物化石。
一段:红色砂砾岩为主,夹多层砂岩、泥岩。
砂海组主要分布在阜新盆地,厚578-1300m。
d.大凌河组(K1d):灰绿、灰紫色火山岩、火山角砾岩、集块岩。
侏罗系(J)
a九佛堂组(J3j):上部由灰白色、灰绿色页岩夹油页岩组成,下部主要由灰黄色砾岩夹灰白色灰绿色页岩、砂岩组成。
地层厚686-3500m。
含叶支介、昆虫、鱼、软体和介形虫等化石。
C.古生界
震旦系(Z):硅质灰岩、石英岩、板岩。
D.太古界—元古界
前震旦系(Anz): 角闪云母片麻岩、花岗片麻岩。
1)构造
本区位于大柳河背斜之一翼,可见核部老地层(太古界前震旦系的混合岩),和翼部新岩层(依次为上元古界震旦系常州沟组、串岭沟组石英岩,石英岩质砾岩,板岩,团山子组白云质灰岩,中生界白垩系大凌河组火山岩,沙海组河湖相砾岩、砂岩、泥岩)。
受水平挤压作用,本区南部可见小褶皱现象。
石英岩中节理发育。
本区断裂构造发育,为三组走向不同的压性和压扭性断裂(东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其中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发育较早,是印支—燕山运动的产物。
而北东东向断裂发育较晚,是燕山运动的产物。
2)岩浆岩
本区岩浆活动频繁。
有晚侏罗世早期侵入到震旦系雾迷山组的黑云母花岗岩大面积出露,还有早白垩早期的大凌河火山岩(主要为中基性—中酸性),矿区常见辉绿岩墙,延伸几公里。
(3)路线各观测点需完成内容
1)练习使用罗盘测倾斜岩层产状要素;
2)在震旦系地层中认识混合岩,石英岩、板岩和硅质灰岩,鉴别其岩性和矿物成分;
3)在白垩系地层中认识沉积岩及层理构造,区别层理和节理;
4)观察岩浆侵入作用,认识其接触关系;
5)观察火山作用,确定火山岩;
6)观察断层形态、判断类型;
7)测量断层产状,判断断层性质。
(4)观测点实习要求
1)观察鉴定各种岩石的同时要求采集岩石标本;
2)观察褶曲、断层的同时,要进行素描;
3)作路线剖面素描图;
4)绘出本区观测路线草图。
2、北砖城子—坟茔沟实习路线
(1)观察内容及实习要求
1)观察震旦系混合岩及其中的岩浆岩(辉绿岩)侵入体(岩墙状);
2)观察河流地貌,人工湖泊(小青湖);
3)在震旦系地层中观察波痕、褶皱、揉皱现象,判断褶曲类型;
4)观察断层层面特征(擦痕、阶步),判断断层移动方向、确定断层性质,测量断层产状。
5)观察侏罗系义县火山岩(安山岩)
(2)绘制素描图
3、阜新海州露天矿实习路线
(1)露天矿概况:
1950年开始建设,1953年投产,长4公里,宽2公里,井田标高为+190m,最终开采标高为-170m。
设计能力为年产300万吨。
开采方法为露天开采,运输方式为标准轨电机车运输。
成煤时代为晚中生代白垩世,地层产状平均走向为N60ºE,倾向N30ºW∠18º。
有4个煤层群,平均总厚82m,其中孙家湾煤层群平均厚度14m,中间层煤层群平均厚度19m,太平上煤层群平均厚度22m,太平下煤层群平均厚度18m。
煤层分组及层间距等详见综合柱状图及平面示意图。
(2)观察内容及实习要求
1)观察煤系地层、断层、岩浆岩侵入体(岩墙、岩床);
2)观察人工截坡,画素描图;
3)认识并采集动、植物化石。
四、实习报告格式
(一) 封面
(二)目录
(三)前言
(四) 实习内容
1、文字报告:按路线观察及描述(附素描图)顺续写,最后写结论。
2、附图:实习区地质图、路线图、素描图。
(五) 实习总结
认识、体会、收获三个方面写。
适用专业班级:勘查技术10-1、2
2012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