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四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四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四篇【精华】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四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WTT搜集整理的地质野外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篇1 第一章:绪言(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

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

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此取名少华山。

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

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

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

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①掌握野外观察,描绘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绘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构造,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根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进步我们观察分析^p 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

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

地质实习报告收获及心得(通用10篇)

地质实习报告收获及心得(通用10篇)

地质实习报告收获及心得(通用10篇)地质实习报告收获及心得篇1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__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

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

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

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

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

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

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

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四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质野外实习报告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言(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

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

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

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

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

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

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

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

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篇1工程地质实习过程我们的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我们到达湖山地区,观察湖山地区的地质地貌,肉眼判别岩石,采集岩石标本,并且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石的产状,判断背斜和向斜;其次,我们去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了解中国石文化。

当天下午三点结束工程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工程地质实习内容认识湖山地区的岩层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大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为北向东。

自南京有公共汽车通汤山镇、湖山地区,交通便利。

于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对湖山地区进行了研究。

而国内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也对此作过研究。

在湖山地区所观察到的岩石主要以沉积岩为主,还有少量的侵入岩。

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在宁镇地区是少有的。

志留系高家边组、坟头组出露较好,茅山组很不发育,仅零星可见。

五通组、孤峰组发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

龙潭组中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易于观察。

青龙群在棒锤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

在开始实习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以下内容:一、志留系1、高家边组(s1g)主要由土黄色页岩(质感滑腻,易折断)及泥岩组成,厚度大于293.5米;据资料,高家边组含有多种笔石。

高家边组与上伏五峰组的接触关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2、坟头组(s2+3f )主要由土黄色中层-厚层砂岩构成,有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等;夹有少量土黄色薄层粉砂岩、泥岩和页岩;厚度120m;据资料,坟头组含有王冠虫等化石。

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为整合接触。

3、茅山组(s3m)主要由紫色粉砂岩组成,夹粉砂岩等;厚度约为20余米,呈斜层理构造。

茅山组与下伏坟头组为整合接触。

二、泥盆系五通组(d3w)底部为中厚层底砾岩、下部为厚层灰白色石英砂岩夹厚层粉砂岩,上部为砂岩及粉砂岩,顶部为中厚层石英砂岩,有层间构造,如印模构造等,有风化现象,可见节理构造,成岩破碎,没有错位,粘土高岭土化;厚约150米;据资料,有斜方薄皮木、亚鳞木及楔叶木等化石,但是没有观察到。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七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七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七篇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篇1一:勘探工作目的,本次野外实习,勘探工作目的是:二:勘探任务,本次野外实习的任务是:(1)观察各实习地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体等其他情况;(2)观察奥陶纪石灰岩的颜色、光泽、解理、化石的种类及其含量、断层等其他情况;(3)对断层做素描图、描述其擦痕的状况;(4)观察晚奥陶统与中石炭统的假整和面及其过渡岩层的风化程度、颜色、岩性、化石种类及其数量等其他情况;(5)观察中石炭统本溪组泥岩层的岩层特点、砂岩的颜色、解理及砂岩岩层中所包含的矿产、石灰岩的颜色、解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化石的种类及其数量等;(6)观察上石炭统的黏土层、石灰岩层的特点、岩层厚度、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含水情况、矿产种类及其数量;(7)观察上石炭统的砂岩、泥岩、黏土层的特点、及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8)观察煤矿的地形、了解煤矿的各种设施的用途、观察各种机器的特点,了解其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9)了解煤矿的开采情况、煤的种类、煤的储存和运输等。

三:交通状况缝山针公园位于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园西边是村庄,公园前是东西走向的公路,公园内是海相沉积的中、晚石炭统石灰岩。

红砂岭位于的缝山针的公园西方,焦作影视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视路从南面跨过,上白作乡公路从南至北穿过此地区,交通便利,有盘山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铁矿和其他的一些废弃的铁矿矿井。

西张庄位于焦作市区西部,有公路通往山下,从山下到山上路矿稍差,山顶上有硫磺矿和用黏土烧制陶瓷器皿的小工厂。

焦煤集团珠春矿位于焦作矿区西南部,东距焦作市五千米;公路铁路交通便利,焦晋高速在矿区西部穿过,焦克公路在矿区北部通过,有矿区铁路专线与焦柳、正太干线连接。

四:天气情况五:水文地质情况(1)在缝山针公园内无固定水系,小寺河和群英干渠自西向东穿过本地区,一般干涸无水,夏秋季节汇集降雨并排泄山洪,有时会发生小规模的山体滑坡,山下有一小塘,含水量不多,为景观用水。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

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

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

因此,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

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第二节实习安排和进度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习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

实习开始以20__/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习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

本次实习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习也分为两条实习路线。

地质专业大学生野外实习报告(三篇)

地质专业大学生野外实习报告(三篇)

地质专业大学生野外实习报告【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地质专业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领域,在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野外实习是地质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对地质学科的兴趣,并提升其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本次野外实习主要以研究地质构造、岩石学和矿床学为主题,旨在加深学生对地质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本次野外实习主要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地质构造和岩石出露地作为实习点,包括断裂带、褶皱带、火山地区等。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地质构造的观察和描述、岩石样品的采集和分类、矿石的鉴定和分析等。

实习方法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和操作来进行,学生需要亲自体验和参与其中,从而增加实践经验。

三、实习过程和结果1. 实习地点:选择了山地和海滩两个不同的地理环境作为实习地点,以便学生们能够接触不同类型的岩石和构造。

2. 断裂带观察:我们在山地选取了一个断裂带作为观察点,通过测量断裂带的长度、宽度和位移量,学习了断层的形成和变形机制。

3. 褶皱带观察:我们在另一处山地选择了一个褶皱带作为观察点,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褶皱和测量褶皱的形态参数,学习了褶皱的形成和变形规律。

4. 岩石采集和分类: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还进行了一些岩石的采集和分类工作,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质地和成分等特征,学习了岩石的分类方法和岩石的成因。

5. 矿床鉴定和分析:在海滩实习地点,我们进行了一些矿床的鉴定和分析工作,通过观察矿石的外观和测量矿石的成分,学习了矿床的形成和矿石的资源评价方法。

四、实习收获和心得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对地质学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使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质构造的形态和变形规律,增加了对地壳演化过程的理解。

岩石采集和分类的工作使我对不同类型的岩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我对细节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3篇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3篇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3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学问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

我们有了理论学问,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

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

因此,应当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学问。

运用这些学问去观察、研究、分析和推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熬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喜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学问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

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学问,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学问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猎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学问。

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学问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第二节实习安排和进度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习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

实习开始以20xx/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习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

本次实习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习也分为两条实习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最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
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
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
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
强烈。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
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
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
叶林。
实习任务
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
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
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
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
点。
实习工具: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实习要求
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合理使用测量
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
注意防火事宜。
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
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其中玄武
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细粒或
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火成岩根据
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 基性岩.中性
岩和酸性岩;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
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花岗岩是
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
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实习地区构造概况:少华山在大一级地质构造中属于秦
岭构造带,进一步划分属于东秦岭地质构造带。
少华山隶属于秦岭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带地壳下陷同时
又由于上古时期形成古地台时的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以
及印支运动等,其中海西运动的影响之为明显:在晚古生代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末期伴随着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秦岭及其周围山脉相继隆
起。少华山山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
岩、变质岩构造,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构
成复杂,背斜较易观察,向斜成山不明显。岩层层理较清晰。
岩石表面风华严重,节理较为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