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2课件: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单元整合
高考化学精品课件:第2讲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

软水:含少量或不含Ca2+、Mg2+的水。
(2)硬水的类型: 暂时硬度——由钙、镁的碳酸氢盐引起的硬度。 永久硬度——由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引起的硬度。
(3)硬水软化的方法: ①加热法(只能软化具有暂时硬度的水): △ 其原理为:Ca(HCO3)2=====CaCO3↓+CO2↑+H2O, △ Mg(HCO3)2=====MgCO3↓+CO2↑+H2O, 继续煮沸时,MgCO3 可转化为更难溶的 Mg(OH)2,即 △ MgCO3+H2O=====Mg(OH)2↓+CO2↑。
+ +
的硬度是由 Ca(HCO3)2 或 Mg(HCO3)2 所引起的,这种硬度 叫做暂时硬度。具有暂时硬度的水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进行软 △ 化,方程式为 Ca +2HCO3 =====CaCO3↓+CO2↑+
2+
-
△ H2O、Mg +2HCO3 =====MgCO3↓+CO2↑+H2O。
2+
-
(2)如果水的硬度是由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等引起的, 这种硬度叫做永久硬度。具有永久硬度的水可以采用离
C.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而除去盐分
D.利用半透膜,采用反渗透法而除掉盐分
解析:海水中Na+等离子不能通过加化学试剂而沉淀, A项错误;B项为蒸馏法淡化海水;C项为电渗析法淡化 海水;D项为反渗透法淡化海水。
答案: A
1-2.下列有关硬水及其软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离子交换法可以软化硬水 B.硬水中含有较多Ca2+、Mg2+
(3)通过施加一定压力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而将大分子或 离子截留,从而获得纯净水的方法称为_______。电 渗析法净化水时,使离子通过半透膜的推动力是 ________。
(4)检验蒸馏水的纯度时,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测定水的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

(3)有关反应方程式: Ba2++SO24-===BaSO4↓, Mg2++2OH-===Mg(OH)2↓, Fe3++3OH-===Fe(OH)3↓, Ca2++CO32-===CaCO3↓, Ba2++CO32-===BaCO3↓, CO23-+2H+===H2O+CO2↑。
第十一页,共56页。
b.加入苏打——除去 Ca2+引起的硬度 Ca2++CO32-===CaCO3↓ ③离子交换法 利用了离子交换反应原理,软化水的质量高。常用离子交换树脂 作离子交换剂,其软化硬水和再生的过程如图所示:
NaRCa2+(Mg2+)CaR2(MgR2)饱和食盐水 离子方程式:Ca2++2NaR===CaR2↓+2Na+、 Mg2++2NaR===MgR2↓+2Na+。
3(胶体)
+3H+,带正电荷的 Al(OH)3 胶粒破坏天然水中胶体杂质的稳定性, 并吸附 悬浮物 而 沉降(ch。énjiàng)
第六页,共56页。
2.硬水的软化 (1)硬水和软水 天然水— 硬水(yìngshuǐ):含Ca2+、Mg2+较多的水
软水(ruǎnshuǐ):含少量或不含Ca2+、Mg2+的水
第十九页,共56页。
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 ②SO2 吸收法:用空气吹出的溴和大量的空气混合在一起,不易 分离,用还原剂 SO2 吸收后,再用氯气氧化 HBr 即得到溴单质。 特别提示: (1)通氯气前要将海水酸化,pH 为 3.5 时,氯气的氧化效果最好。 (2)用空气或 H2O(g)将溴吹出,而不用 CCl4 萃取,因后者工艺复 杂,设备投资大,经济效益低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第三十四页,共56页。
3.电解生产 (1)设备: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离子交换膜只允许 Na+通过。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二教学案:第2单元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85页)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选修2化学与技术课题1获取洁净的水第1课时天然水的净化●课标要求知道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课标解读1.了解自然水的净化原理。
2.了解净水的常用方法——混凝法和化学软化法。
3.知道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学会简单、常用的检验硬水与软水的方法。
4.掌握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加热法、药剂法和离子交换法。
●教学地位本课时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与初中和高中学过的化学课程紧密相连。
侧重介绍水净化的原理、方法和简要流程。
在天然水的净化中主要介绍了混凝法和化学软化法,这些方法以化学反应原理为基础,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将化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高考侧重考查化学方法在水处理中怎样选择合适的处理剂、涉及反应方程式书写、现象等问题。
●新课导入建议水是生命之源,但天然水中会含有很多杂质而不能直接使用。
你知道水中含有哪些杂质吗?你了解人们怎样净化天然水吗?让我们共同学习本节知识,认识化学知识在水处理中的作用,节约和爱护水资源!●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1.自学教材课题1中“天然水的净化”,初步掌握混凝法、化学软化法。
2.完成[课前自主导学],尝试解决[思考交流]中的问题。
3.标记预习中的难点和疑点。
⇒步骤1:新课导入利用水的重要性和常见的水处理方法,提出“为什么要净化天然水?怎样净化天然水?”引入新课。
⇒步骤2:分组实验,交流讨论。
1.分组进行实验2—1,并讨论铝离子、铁离子的净水原理。
2.讨论获取自来水的过程。
3.分组进行教材中的[科学探究],讨论完成软化水的实验方案。
⇓步骤5:巩固训练,检验测评。
1.利用[当堂双基达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2.根据教学实际安排课下作业,完成[课后知能检测]⇐步骤4: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利用[课堂小结]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总结本节知识重点、难点和热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本节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步骤3:互动探究,重点讲解。
1.结合[课堂互动探究]中的要点阐述、例题进行重点讲解。
(精选)化学人教版高二选修2学案:单元整合_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_word版含解析

单元整合知识网络专题归纳专题1净化水的方法的比较【例题1】含有农药、染料、酚、氰化物以及引起色度、臭味的废水,常用化学氧化法进行处理,所用的氧化剂有氯类(如液氯、次氯酸钙、次氯酸钠等)和氧类(如空气、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一个典型实例是用氯氧化法处理含有剧毒的氰化物(含CN-)的废水。
在碱性条件下(pH=8.5~11),氯气可将氰化的氰酸盐。
物中的CN-氧化为只有它毒性11000(1)写出含CN-废水用氯气氧化生成氰酸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含CNO-的废水中再通入氯气,可使CNO-转化为无毒的气体,写出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用液氯不便的地区,可用漂白粉处理含CN-的废水,若将其氧化为CNO-,写出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N-是在碱性条件下被Cl2氧化的,故反应物应有OH-参加,产物除生成氰酸盐外还应有Cl -及H2O,离子方程式为CN-+Cl2+2OH-===CNO-+2Cl-+H2O。
(2)当Cl2过量时(1)中的产物CNO-与Cl2反应,碱性条件下不可能产生CO2及其他气体,而碳元素的存在形式为CO23-,无毒气体一定为N2,离子方程式为2CNO-+3Cl2+8OH-===2CO23-+6Cl-+4H2O+N2。
(3)由于漂白粉中的ClO-具有强氧化性,故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ClO-===CNO-+Cl-。
答案:(1)CN-+Cl2+2OH-===CNO-+2Cl-+H2O(2)2CNO-+3Cl2+8OH-===2CO23-+6Cl-+4H2O+N2(3)CN-+ClO-===CNO-+Cl-专题2关于海水的综合利用【例题2】海水约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高中化学第二单元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新人教版选修二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天然水的净化和污水处理的几种方法,知道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 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从中认识和体会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
3. 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最新进展。
二、内容分析
1. 地位和功能
在初中和高中必修化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煤、石油、天然气等的有关知识,本章在此基础上,从资源和技术进步的角度,进一步介绍有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帮助学生形成
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观念,并对工业中的一些技术问题有所了解,从而认识化学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2. 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教科书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有关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分两个课题介绍,课题1主要介绍如何从水资源中除去杂质等而获取纯净的水;而课题2则介绍如何从海水资源中获
取有用的化学物质。
另一部分介绍化石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在化学必修知识的基础上介绍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教科书以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主要线索,以水和化石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化学原理、方法及应用为主要内容,体现其过程中化学与技术的关系。
呈现时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化学必修课的衔接,拓宽和加深有关的化学原理,并注意知识的实际应用。
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图示表示生产流程,介绍化学工业中的一些方法,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了解化学与技术的实际应用。
三、课时建议
课题1 获取洁净的水 2课时
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 2课时
课题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2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复习课件

④设参加反应的 NaCl 的质量为 x。根据题意,则
2NaCl+2H2O=电==解==2NaOH+H2↑+Cl2↑ Δm
117
73
73
x
117x
200 kg×25 %-x 因此 200 kg-17137x ×100 %=20 %,解得
x≈11.43 kg。
根据反应:2NaCl+2H2O=电==解==2NaOH+H2↑+Cl2↑, n(Cl2)=12n(NaCl)=12×1518.4.53×g/1m0o3lg≈97.7 mol。
【答案】 (1)甲烷 高温、高压 (2)2CH4―高―温→C2H2 +3H2,CH4―高―温→C+2H2 (3)天然气所需的氧气多。
1.下列有关石油化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裂化把沸点不同的物质分离开来,是物理变化 B.裂解是深度裂化,目的是获得以短链不饱和烃为主要 成分的基本化工原料 C.催化重整就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汽油中烃分子的 结构进行重新排列形成新的分子结构,以提高汽油的品质 D.利用共聚技术可以改进高分子材料的性能
煤的干馏
H2、CH4、作化工原 C2H4、CO 料、燃料
名称
来历
出炉 煤气
煤的干馏
高炉 煤气
炼厂 气
裂解 气
石油 气又 叫液 化气
炼铁的余气
石油炼制的副 产气
石油裂解得到 的气态烃
天然气、油田 气、炼厂气加 压、降温后液 化
主要成分
焦炉气、粗氨水、煤焦 油
CO、CO2、N2、O2等 气态烃的混合物,主要 为丁烯、丙烯、乙烯等 乙烯、丙烯、丁烯、少 量CH4、C2H2、H2等
【解析】 (1)运用蒸馏法进行海水淡化要消耗大量的 能量,合理利用廉价易得的能源——太阳能,可节约能源, 减少环境污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二课件化学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知识拓展ppt(63页)

1. 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
药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
理
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
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①化学物质与生活的 关系、②绿色化学的概念、③化肥农药对人类生活的影 响。A 项,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研发高效 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B 项,绿色化学 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 环境的污染;C 项,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一次能源,为了 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开发新能源;D 项,垃圾也 是一项重要的资源。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 D 项。
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的消毒剂有:漂白粉精、氯气、 二氧化氯和臭氧等。
常用吸附剂:活性炭(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除 去水中异味)。
(2)化学软化法 ①软水与硬水 区别:含有较多的 Ca2+、Mg2+的水叫做硬水;含有 少量或不含 Ca2+、Mg2+的水叫做软水。 简单鉴别:取少量两种水,加入适量的肥皂水,产 生沉淀者为硬水,不产生沉淀者为软水。
资料二:石油催化裂化中通常使用 Al2O3 作催化剂。某 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石油的催化裂化,装置 如图: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烧瓶中固体石蜡先熔化,试 管Ⅱ中有少量液体凝结,试管Ⅲ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 色,实验后闻试管Ⅱ中液体气味,具有汽油的气味。
(1) 该 装 置 仪 器 连 接 的 顺 序 应 遵 循 的 原 则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保证实验成功,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中较长的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Ⅱ中少量液体凝结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2

化为沉淀;D 项,由电极反应式:Fe-2eFe2+,每转移 12 mol e-生成
6 mol Fe2+ ,6 mol Fe 2+能够还原 1 mol Cr2O27。
答案:B
第十二页,共30页。
专题
(zhuāntí)一
2+
+
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 Cr2O27 +6Fe +14H
2Cr3+ +6Fe3+ +7H2O,最后,Cr3+以 Cr(OH) 3 形式除去。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
A.阳极反应为 Fe-2eFe2+
B.电解过程中溶液 pH 不会变化
C.过程中有 Fe(OH)3 沉淀生成
D.电路中每转移 12 mol 电子,最多有 1 mol Cr2O27 被还原
200 kg -
73
117
117
×100%=20%,解得
x≈11.43 kg。
根据反应:2NaCl+2H2O
2NaOH+H2↑+Cl 2↑,
1
1
11.43×103 g
2
2
58.5 g·mo l -1
n(Cl2)= n(NaCl)= ×
≈97.7 mol。
第十七页,共30页。
专题
(zhuāntí)一
的主要反应是Br2+Na2CO3+H2O
mol Br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NaBr+NaBrO3+NaHCO3,吸收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例题1】 含有农药、染料、酚、氰化物以及引起色度、臭味 的废水,常用化学氧化法进行处理,所用的氧化剂有氯类(如液氯、 次氯酸钙、次氯酸钠等)和氧类(如空气、臭氧、过氧化氢、高锰 酸钾等)。一个典型实例是用氯氧化法处理含有剧毒的氰化物(含 CN-)的废水。在碱性条件下(pH=8.5~11),氯气可将氰化物中的CN1 氧化为只有它毒性 1 000 的氰酸盐。 (1)写出含CN-废水用氯气氧化生成氰酸盐的离子方程 式: 。 (2)若向含CNO-的废水中再通入氯气,可使CNO-转化为无毒的气 体,写出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在用液氯不便的地区,可用漂白粉处理含CN-的废水,若将其氧 化为CNO-,写出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 。
2NaOH+H2↑+Cl 2↑,H2+Cl 2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专题3 关于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例题3】 下列关于石油的炼制和石油化工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石油干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 B.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 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解析:石油分馏可获得汽油、煤油等,石油裂解可获得乙烯、丙 烯和丁二烯,A、B错误,C正确;石油和油脂都不属于高分子,D错误。 答案:C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解析:(1)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汽,蒸汽经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 整个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由此可判断蒸馏法是物理变化。
(2)由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 2HCl 得:
NaCl ~ HCl 58.5 36.5 m(NaCl) 36.5%×1 000 t m(NaCl)=585 t 答案:(1)物理变化 (2)585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专题2 关于海水的综合利用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例题2】 海水约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 生产结合起来,既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海洋 资源。 (1)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蒸馏法。蒸馏 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汽,蒸汽经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由此可判断蒸 馏法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反应式为: NaCl+H2O NaOH+H2↑+Cl2↑(未配平) 利用电解所得气体制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1 000 t,最少需 消耗食盐 t。
单元整合
专题1
专题2
专题3
专题1 净化水的方法的比较
净化水 的方法 沉淀 吸附 过滤 蒸馏
原理
作用
除去较大的不溶 静置,使不溶性杂质与水分层 性杂质 利用明矾在水中生成胶状物吸附杂 吸附不溶性絮状 质;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附水中 物,除去可溶性杂 的一些可溶性杂质、异味及色素 质、异味及色素 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 除去不溶性杂质 加热时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一般 不挥发,水加热到沸腾时,生成大量水 硬水软化 蒸析:(1)CN-是在碱性条件下被Cl2氧化的,故反应物应有OH-参 加,产物除生成氰酸盐外还应有Cl-及H2O,离子方程式为CN+Cl2+2OHCNO-+2Cl-+H2O。
(2)当 Cl2 过量时(1)中的产物 CNO-与 Cl 2 反应 ,碱性条件下不可能 产生 CO2 及其他气体 ,而碳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CO2 3 , 无毒气体一定 为N2,离子方程式为 2CNO-+3Cl2+8OH2CO2 3 + 6Cl − +4H2O + N2。 (3)由于漂白粉中的ClO-具有强氧化性,故可发生反应:CN-+ClOCNO-+Cl-。 答案:(1)CN-+Cl 2+2OHCNO-+2Cl -+H2O (2)2CNO-+3Cl 2+8OH2CO2 3 + 6Cl − +4H2O + N2 (3)CN-+ClOCNO-+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