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1.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课题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5学习目标●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找到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的共同点。
●通过观察植物、动物以及人体各种细胞的图片,知道细胞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
●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科学家。
重点了解细胞是动物、植物、细菌的基本组成单位。
难点描绘不同细胞的形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这两位似曾相识的老朋友吗?明确:一个是放大镜,一个是手持显微镜。
2、放大镜用来放大物体的图像且清晰。
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播放视频。
3、显微镜用来放大微小物体图像。
实验室常用光学显微镜和手持显微镜两种。
手持显微镜既可观察透明物体,也可观察不透明物体。
怎样正确使用手持显微镜?播放视频。
4、今天,你想用这两种工具来观察什么呢?预测: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回答观看视频回顾观看视频回顾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回顾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一、借助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观察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1、观察手背皮肤温馨提示:观察前把手洗干净,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
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记录:放大镜下皮肤较粗糙,能看到大毛孔;显微镜下皮肤呈不规则的形状,类似鳞片。
2、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温馨提示:●不要把洋葱汁弄到眼睛里,以免引起不适。
●观察后要洗手,以免沾在手上的洋葱汁刺激眼睛。
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
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记录:放大镜下表皮较粗糙,显微镜下呈长方格形,有较清晰的界线。
用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观察手背皮肤,记录观察结果。
用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记录观察结果。
指导学生借助不同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图像特点,为寻找它们异同点做准备。
二、比较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找出异同点1、实验材料:人皮肤表皮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的细胞切片、传统显微镜、笔、活动手册等。
2022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2022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2022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在显微镜下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画出它们的样子。
它们都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在下面的图片中,细胞是长方形的,连一连。
2.微小的生命体在显微镜下观察水样中的生物,画出它们的样子。
在下面的生物中,勾选出微生物:蓝藻、乳酸菌。
其他的不是微生物。
科学阅读微生物无处不在。
一滴海水放大25倍后,摄影师发现这滴海水中包含着各种生物,如蟹幼虫、菌类、鱼卵、浮游动物、硅藻等等。
人的身体上也遍布着各种微生物,如皮肤上、口腔里、肠道里等。
每个人身上有不同的气味,就与他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
空气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的孢子、细菌的芽孢和某些耐干燥的球菌,如葡萄球菌。
这些微生物吸附在尘埃和小液滴上,随气流在空气中传播。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较多,有放线菌、霉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也很多,1克土壤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
根据以上科学短文,写出能够发现微生物的地方:海水、皮肤、口腔、肠道、空气中的尘埃、空气中的小液滴、土壤。
在下面的生物中,勾选出微生物:变形虫、草履虫、大肠杆菌、病毒、红细胞、霉、蘑菇。
3.发霉与防霉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霉,画出它们的样子。
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问题: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假设:馒头放置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实验设计如下:序号条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1 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不发霉2 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阳台上发霉3 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不发霉4 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阳台上不发霉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4.微生物的“功”与“过”写出你对微生物的了解。
有“功”的事例:制作馒头、面包、生产调味品。
有“过”的事例:导致感冒、导致食物变质。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同步练习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A.基因B.器官C.细胞2.在下列人体细胞的形状中,呈纺锤形的是()。
A.神经细胞B.骨细胞C.肌肉细胞3.植物、动物都是由()组成的。
A.真菌B.细胞C.病毒4.1675年,荷兰人()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
A.胡克B.列文虎克C.弗莱明5.小科观察了很多生物的细胞,下列属于神经细胞的是()。
A.B.C.6.细胞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下列不是细胞的是()。
A.蛙卵B.鱼卵C.鸭蛋7.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都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B.人体有不同类型的细胞C.细胞是胡克发现的8.下图是人体红细胞,它的形状是?()A.方形B.纺锤形C.圆盘形二、填空题9.卵细胞是球形的,神经细胞是( ),红细胞是( )。
10.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
11.动物、植物、细菌等都是由_______组成的,它是构成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________。
12.有些细胞很大,如鸡蛋的____________。
13.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那些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洋葱的______________;它是构成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三、判断题14.所有的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 )15.在空气、水、泥土中以及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但是在火山、岩石里微生物无法生存。
( )16.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和茎细胞形状一样。
( )17.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是细胞。
( )18.第一次发现微生物存在的人是列文虎克。
( )四、综合题19.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了很多生物的细胞。
如图所示:(1)属于植物细胞的有____________。
属于动物和人体细胞的有_________。
(2)不同生物的细胞一样吗?____________。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及反思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中的第1课。
本课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中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属于“生命世界”中“生命的共同特征”的范畴。
本课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使科学探究深入到细胞水平,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作用。
让学生在初步接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时了解人类对生命的探索过程。
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巨大帮助,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学习目标1.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2.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能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与相同。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重点与难点重点: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比较。
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白细胞消灭病菌的过程。
教学准备显微镜、抹布、洋葱切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出示Flash:我是细胞,我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2.同学们,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呢?(细胞)好,那就让我们走进“细胞”世界,探究微观世界里“细胞”的奥秘。
(二)初步感知细胞出示课件,展示几种细胞,初步感知细胞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1.仔细观察图片,把观察到的细胞的形状、结构、像什么填写在活动记录单中。
2.活动开始。
3.下面我们请小组同学,把你们观察到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4.实物展台:展示观察后填写的表格。
5.小组汇报。
(三)对比观察细胞1.下面我们再来观察6组细胞,看看它们之间在形状上有什么不同。
2.观察对比、汇报交流。
3. 通过这几组细胞的对比,你发现了什么?4.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有个别细胞却很大。
如鸡蛋中的蛋黄(未受精的)就是一个细胞。
2023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2023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答案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画出在显微镜下观看到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的样子。
它们的一样之处:都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2.微小的生命体画出在显微镜下观看到的水样中生物的样子。
在下面生物中勾选出微生物。
〔√〕蓝藻〔√〕变形虫〔√〕病毒〔√〕乳酸菌〔√〕草履虫〔√〕红细胞〔〕西瓜虫〔√〕大肠杆菌〔√〕霉〔〕跳蚤〔〕苔藓〔√〕蘑菇科学阅读微生物无处不在摄影师将一滴海水在显微镜下放大 25 倍,事实的真相暴露了:这滴海水中竟然包含着蟹幼虫、菌类、鱼卵、浮游动物、硅藻,还有更多各种你想不到的生物。
我们全身上下也都遍布着各种微生物,如皮肤上、口腔里、肠道里等。
每个人身上有不同的气味,就与他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
空气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的孢子、细菌的芽孢和某些耐枯燥的球菌,如葡萄球菌。
这些微生物吸附在尘埃和小液滴上,随气流在空气中传播。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较多,有放线菌、霉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也很多,1 克土壤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
依据以上科学短文,写出能够觉察微生物的地方:海水、皮肤、口腔、肠道、空气中的尘埃、空气中的小液滴、土壤。
3.发霉与防霉画出在显微镜下观看到的各种霉。
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问题:馒头在什么状况下简洁发霉假设:馒头放置在温顺、潮湿的环境中简洁发霉。
试验设计:序号条件试验方法试验结果1严寒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不发霉2温顺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阳台上发霉3严寒枯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不发霉4温顺枯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阳台上不发霉试验结论:馒头在温顺、潮湿的条件下简洁发霉。
4.微生物的“功”与“过”写出你对微生物的了解。
有“功”的事例:制作馒头、面包、生产调味品有“过”的事例:导致感冒、导致食物变质有“功”也有“过”的事例: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微生物就会分解苹果,使苹果变成腐殖质我认为:假设没有微生物,世界将会垃圾成山,难以分解;植物难以存活和生长;动物难以生存;人类没有食物,没有某些药品,等等。
科学《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说课稿

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一、说教材本课遵照认识微小个体的主要进程,采用递进式的逻辑结构,从发现细胞到认识细胞的多种形态,展开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部分,发现细胞,其中包括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采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指导学生依次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的内表皮,发现它们的特点,为第二个活动的展开做好铺垫;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找出显微镜下看到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的共同之处,为课文介绍细胞打下基础;第三个活动,介绍胡克发现细胞的资料,指导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细胞的过程。
第二个部分,观察人体细胞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细胞有多种形状,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通过一、三、四年级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动植物多样性、植物生命周期、生物延续生命繁衍后代等生命科学领域的概念,对生命体的宏观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生命体的微观概念还处于模糊认识的阶段。
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听说过细胞,也许还不经意地说过这个词汇,但由于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细胞,学生还未真正亲眼见过,更没有见识过它们的多姿多彩与神奇变化。
因而,学生渴望撩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去观察它们、认识它们,进入一个他们从未领略的微观世界。
同时,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表达交流、数据搜集和加工的能力,并且对未知领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尝试新鲜事物、愿意与同伴合作分享,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结构化的工具逐步观察生命体的细胞结构,通过对比、归纳建构出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这一概念,同时通过感受科技发展和工具的发明对人类认识自然具有深远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是动物、植物、细菌的基本组成单位。
2.在观察植物与动物以及人体的各种细胞图片中,知道细胞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
科学探究目标:1.能比较用放大镜、手持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信息的不同,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素材)手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实验名称:借助不同的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实验目标:用比较容易观察到细胞的材料一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通过逐次放大观察,让学生发现细胞的微小形态和结构特点。
实验器材:放大镜、手持显微镜、洋葱内表皮、手背皮肤。
实验步骤: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复习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手背皮肤,简要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后,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手背皮肤,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3.出示洋葱表皮鳞片,同样先用放大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简要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后,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4.比较手背皮肤和洋葱内表皮,观察动物表皮细胞和植物表皮细胞有什么相同之处。
实验结论:这些在显微镜下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组成生命体的细胞。
动物、植物、霉茵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注意事项:1.在现容手背皮肤前,应提醒学生把手洗干净,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2.在让学生观察洋意鳞片内表皮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洋葱汁弄到眼睛里,以免引起不适。
在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后应提醒学生去洗手,以免活在手上的洋葱汁制激眼睛。
2.微小的生命体安验名称:自制“小水塘”。
实验目标:为了克服自然水城中微生物密度小,学生难以在水中找到微生物的困难,自制“小水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出微生物,以使学生用星微镜发现水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广口靓,地塘水,放大性,叶子,草,土。
实验步骤:1.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决定是组织全班集体做一个“小水塘”,还是分组做。
最好能把做好的“小水塘”放在教室里,以便学生随时观察其变化。
2。
在一个干净的广口机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池塘水3.将一些腐性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放人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4。
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分别用内眼和放大镜观察瓶子中水样的变化。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材分析】《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与《微小的生命体》、《发霉与防霉》、《微生物的“功”6)年级与“过”》三课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微观生命科学单元,依据《科学(3~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中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
属于“生命世界”中“生命的共同特征”的范畴。
本课教材的编排按照人类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过程展开,从宏观到微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使科学探究深入到细胞水平,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作用。
让学生在初步接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时了解人类对生命的探索过程。
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巨大帮助,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本课重点在于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已基本形成。
大部分学生懂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
但是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大多是从书本中间接学习所得、认识肤浅不系统,非亲眼所见不直观、本课教学内容有趣、贴近生活。
学生能直接动手操作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学生兴趣盎然、探究热情高。
【设计理念】1.利用网络资源:本课中的细胞相关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遇的少,看不见,摸不着,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知识的传授主要以的感性认识为基础。
本课我将利用网络渠道收集大量的图片视频,及时地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化解难点,增强了教学效果。
通过科学网站的介绍,将学生的探究不断延伸。
2.凸显人文精神:在了解细胞的发展史时,花大量时间引导学生自学、汇报科学名人的事迹,感受科学家的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精神。
3.倡导实用科学:学科学就是为了用科学,科学的实用性不仅为我们解决了实际问题,更让我们有成就感,课中抗生素是否能治疗感冒的问题就是一个极为普通实用的科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3.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认识植物构造,是由宏观逐渐走向微观的。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认识到细胞的重要作用。内容有:一、说明细胞就好像是构成人体的“积木”。二、让学生观察几种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及特点。三、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比较动植物细胞的不同。四、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细胞及其发现。
3、学生提出疑问。
4、学生领取材料和仪器。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5、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6、学生观察人体表皮切片。
7、学生自学资料,并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查找到的有关细胞的资料。
8、由学生自学资料“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认识细胞的形状、结构和特点。
二、借助显微镜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区别。
三、进一步了解细胞有着不同的功能。
1、通过谈话(积木)引出细胞,请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认识各种细胞。
2、组织讨论:细胞有些什么特点?
3、组织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教师具体介绍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制作方法,及观察方法、注意事项等等。
预期教学效果
1、能有调试好的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
2、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3、知道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拨并进行比较。
难点:
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教时
1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显微镜、镊子、载玻片
学生准备:洋葱、小刀
4、教师到小组中巡视,具体指导有困难的小组完成实验。
5、组织汇报。
6、提供人体表皮细胞切片给小Fra bibliotek进行观察。7、引导学生自学资料“胡克发现了细胞”。
8、了解细胞的特殊作用。
9、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细胞的简单知识。
1、学生观察,交流发现的特点。
2、让学生观图讨论,汇报得出:细胞很小(除了蛋黄),细胞各种各样,各不相同,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