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专题22
第22讲 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课件)-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专用)

一、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古印度文明
(1)时空特点
①地理范围: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等广大地区。 ②时间: A.公元前3千纪,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B.前1500—前6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吠陀时代) C.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列国时代),成为印度 历史中心舞台 D.约前324年—约前188年,孔雀帝国
一、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两河流域文明
(1)政治
(2)经济 (3)文化
文化领域
成就
文字
楔形文字——已知世界上最早文字
文学 《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建筑 艺术
苏美尔人:泥偶雕像、壁画 乌尔王陵:板画 亚述帝国王宫雕通 史】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四部分 世界古代史 第五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一轮复习:第四部分 世界古代史
专题八: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
第22讲 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
专题八: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
【阶段特征】
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
长老会 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 监察官
权力,但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
一、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5、古希腊文明
(1)时空特点 (2)政治 农业: ①作物:大麦、小麦、葡萄、橄榄
②奴隶制经济:公民拥有土地,奴隶劳动
(3)经济
手工业: 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
第22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2013年高考历史限时卷(二十二)

2013年高考历史限时卷(二十二)一、单项选择题:1.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
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
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民族自治政策的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③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
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90多岁,到过许多国家,没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
”这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直接的村民选举制度4.1965年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会上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对上图历史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①西藏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管辖②藏族人民当家作主③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④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稳定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6.“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
大家公认,谱曲的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
2013届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性测试22人民版

阶段性测试题二十二(选修四综合测试)本卷共6 道小题,每小题15 分,满分9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1. (15分)(2012 •吉林质检)材料一“政党者,乃本特异之政纲为全体所共认者,以一致之运动图国家之幸福,因而相与联合之一团体也。
“……“惟记者(章士钊自称)之所信,则凡国家之能获政党之福者,必其国内有两大党,而亦仅有两大党,政纲截然不同,相代用事者也。
”——1912 年章士钊《论统一党》(1)依据材料一,章士钊认为什么是政党?(2 分)(不得摘抄原文。
)概述其政党观。
(2 分)材料二“代议制不适于吾农业国,其所以然,则吾之所谓士者,本属游民,不能事事,古来以禄代耕之意,久已无存,益以浮滥淫靡、本土不具之习,所以腐人心性而堕人节操者,又随工业国之代议制转徙而来,外污中粪,不可究诘。
”——1923年章士钊《论代议制何以不适于中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章士钊为什么认为“代议制不适于吾农业国”?(11 分)【答案】(1)政党是依据并且落实特殊的政治纲领的团体。
(2 分)政党观:两党制。
(2 分)(2)资本主义国家的议员,有富有的资本家为其提供经费,(2 分)不用犯愁自己的衣食之费和巨大的政治活动开支(2 分);中国是个农业国,议员没有资本家为其提供经费,他们以政治为谋生之路,(2 分)一旦离开政治,将无以为生,故视政治为聚财手段,(2 分)一旦从政,将贪污受贿,无所不为。
(3 分)2. (15分)(2012 •黄冈质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末年,后金政权不时对明朝发动进攻,整个社会处在动荡不安的状态。
徐光启富于爱国的热忱,他希望能够利用科学技术帮助国家富强起来,使天下的黎民过上“丰衣食,绝饥寒”的安定富裕的生活。
直至花甲之年,保国守土的爱国忠心,昭昭可鏊。
材料二徐光启曾长期辗转苦读,深知当时流行的陆王心学,实为误国害民。
徐光启走上了积极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道路。
万历二十三年(1595),徐光启开始与传教士郭居静交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2课时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人教版必修1)

■ HISTORY第22课时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1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 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深标解读1.新航路的开辟:①开辟的原因;②人物和过程;③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④影响。
2 •早期殖民扩张:①“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殖民扩张;②英国的殖民扩张;③英、荷与 英、法的殖民争夺。
3. 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对应学生 用书P119知识—,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背景(1) 经济根源一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2) 社会根源一一欧洲掀起一股狂热的寻金热。
(3) 商业危机一一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引发欧洲的商业危机。
(4) 精神动力——欧洲人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2. 条件(1) 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是最突出的表现。
(2) 造船技术:已出现了新型的轻便、多桅多帆、快速、舱宽的大船。
(3) 地理知识:欧洲地圆说开始流行,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4) 西、葡王室支持:15世纪末两国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建立中央集权。
3. 经过 时间率领船队的开辟的航路支持者专题四走向I 比界的资本上义市场01 JICHUZHISHIZHENGHE ………冷基础知识整合名*师+优唯*助+倂行航海家1487 年迪亚十欧洲到好望角葡萄牙王室1492 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西班牙王室1497 〜1498 年葡萄牙人达伽马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葡萄牙王室1519 〜1522 年葡萄牙人£哲伦等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西班牙王室4•影响(1)引起了“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马铃薯、玉米等带到欧洲,传遍世界。
201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大纲版)含答案

2013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适用省区:广西)12.中国史上有察区行政区的象,如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
体出A.中央集促成地方行政制度迁B.展致地方行政地域整C.中央地方的察力度越来越弱D.国土化影响地方行政地域置13.文帝:“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重服以生,吾甚不取。
” 文帝在此的是A.无而治B.徭薄C.崇尚D.民君14.范仲淹倡的“ 新政”与王安石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北宋“ ”“ 弱”的状,而“ 新政”更重于A.增加税B.澄清吏治C.培养人才D.充防15.《娥冤》揭示封建治的黑暗,《水》民起英雄富。
反响了A.封建社会的腐败衰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C.一般民众的理想与梦想D.商展冲念16.明初的役制度,将籍分若干,其中主若是民,有、匠、灶(煮)等几十,并格禁止更。
一措施有利于A.和土地兼并B.促成社会分化C.化社会控制D.展商品17.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小薄,千之。
”据此可知A.宋代商品比清代更繁荣B.当两岸交往尚不亲近C.海峡两岸有着不相同的系统D.宋代今后台湾展18.1863 年,理各国事衙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海关税司,赫德拟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做了定。
表示A.中国关税自主一步失B.清政府加了海关的管控C.洋运正式张开D.外易完好被英国控制19.之洞在戊戌法期撰写的《学篇》,在知分子中生了极大影响,行百万册。
反响出A.保守力而支持改革B.洋派“中体西用”思想已C.清政府成革的主者D.洋派与新派思想有共同之20.从 20 世 60 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促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散的格局。
出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整了工布局B.人口急膨C.国家行城化略D.大运的张开21. 19 世 60 年代中期,普士政府提出事改革案,要求充常、延服役期、增加税收与,碰到会烈反。
2013年各地高考题精编-中国世界史部分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江苏高考13题)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考查点】古希腊的公民2.(2013年安徽高考19题)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
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考查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3.(2013年重庆高考10题)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
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
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考查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4.(2013年广东高考18题)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考查点】克里斯提尼改革5.(2013年四川高考8题)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
”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考查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6.(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6题)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1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解析:选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有利于国际市场的 开发,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 纷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 衡”是调整农业的措施,与题目不符,故 A 项错误;提高关 税,实行贸易保护,主要是抵御外来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不 符合题意,故 B 项错误;“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 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是恢复工业的措施,故 C 项错误。
1.(2013·高考全国卷Ⅰ,T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 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 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 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2.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为了缓和危机,通畅国际贸易渠道,巩固美国在世界市场中 的地位,罗斯福上台后提出了一些比较缓和的外交政策。 (1)罗斯福上台伊始就发出对苏友好的信号,1933 年 11 月, 美苏两国正式建交并就债务问题、赔偿问题和宗教问题达成 谅解。 (2)1934 年 6 月,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降低了长期 以来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以此来缓和美国与西方各资本主义 国家的关系,改善对外贸易环境。
解析:选 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主旨:胡佛的某 些措施被罗斯福新政所借鉴,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作答。A 项与罗斯福新政允许罢工存在矛盾;B 项与罗斯福新政相悖; C 项罗斯福新政是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农业生产,并非“自愿 减少耕地”;D 项的整顿金融和兴办公共工程的做法为罗斯 福新政所借鉴。
2.(2015·高考海南卷)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 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 40%提高至 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 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单项选择题1 . (2013年高考全国I卷31题)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 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 通过霍利一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 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答案】D【考查点】胡佛应对危机的措施2. (2013年天津高考7题)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A.消费者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 •汽车销售价格上涨【答案】A【考查点】经济危机的影响3. (2013年北京高考23题)图9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
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1GCB •厂家生产能力下降理局”的缩写。
这项措施旨在购买力下降A.恢复银行信誉 B •鼓励建立工会C •加强社会保障D •调整劳资关系【答案】D【考查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4.(2013年安徽高考21题)图6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图6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 •“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 •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答案】A【考查点】二战后不断调整的美国经济政策5・(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23题)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涨”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增加货币发行量 B •扩大政府开支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 •增加政府税收【答案】C【考查点】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二、非选择题6. (2013年江苏高考23题)(15分)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2 现代中国科教文艺【考点定位】(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科技的主要成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突出考查―双百‖方针的背景及意义、―双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指引下新中国的文化成就。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着得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依法治教‖战略的伟大意义。
【三年高考】一.2012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74)2012年农历四月十五是小明十二岁生日,有趣的是小明今年有两次农历生日,与他同岁的小刚从出生至今只过了三次阳历生日,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多选题)A. 两人属相都为马B. 小刚的生日是农历二月二十九C. 两人出生那年是阳历闰年D. 2012年是农历闰年【答案】:CD【解析】:2012年是农历闰年,小明可过两次农历生日,选择D项;小明与小刚同岁,小刚12年中只过了三次阳历(公历)生日,他的生日只能是阳历2月29日(只有阳历闰年才有这一天),选择C项。
其余两项不能从题中材料推出。
二.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外来乐曲―民族化‖的器乐作品。
下列属于这类作品的是A.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B.钢琴曲《革命练习曲》C.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D.高胡、筝三重奏《春天来了》【答案】:C【解析】:题中材料所指是用外来乐器演奏中国民乐,仅C项符合。
A、D项是中国乐器演奏;B项是外来乐器演奏外来乐曲。
2.(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答案】:B【解析】:②项在建国初期提出;③项是1977年改革开放前夕;④项是改革开放初期;①项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提出的。
3.(2011年四川卷文综37—(3)、(4))材料三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
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
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至少、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
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
(据《清华大学校史稿》等)(3)根据材料三,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6分)图9、图10所示清华校训和格言蕴含着怎样的人才培养理念?(2分)材料四―才能优先原则‖一直是美国移民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动道子犹太难民出现时,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
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一些私人基金会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努力援救流亡科学家。
到1945年,德奥两国驱逐的约12000名文化精英至少有63.3%被美国接纳,约1400名流亡科学家至少有77%被美国接纳,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等1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
在学习欧洲百年之后,美国出乎预料地成了世界科学中心。
欧洲的原子物理学派、奥地利精神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纷纷在美国落户生根。
美国利用这一巨大的智力资源以及邮他们培养出来的新的科学力量,为美国科技发展服务。
今天,美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超过200名,显然与这批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和营造的特殊学术氛围紧密相关。
(据胡小芬《罗斯福时代的美国欧洲犹太知识移民政策》等)(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
(11分)【答案】:【解析】:(3)建国后(1949年以来),清华大学第一次调整为单一工科院校,是为了培养有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人才;清华大学第二次调整恢复重建文科院系,是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适应新时期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认真理解图9、图10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校训与格言的含义。
(4)开放性试题,但要突出评价的全面性、层次性、科学性。
全面性和层次性主要是指应包括―知识移民政策‖的背景、内容、作用、影响、总体评价等;科学性是指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4.(2011年重庆卷文综37—(3)、(4))[来源:教-育-城]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代,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邓小平在1975年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四人帮‖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未能实现。
但他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
(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
(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3)指出材料三体现的邓小平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4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
(4分)(4)在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中,你认为应该怎样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2分)【答案】:三.20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0年广东卷文综17)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答案】:D【解析】: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双百‖方针,目的是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ABC三项提法与此相反。
2.(2010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36第(3)小题)(3)1873年,多瑙河河畔的维也纳举办世博会时演奏了《蓝色多瑙河》;2010年,世博会来到上海,开幕式上奏响的《新上海协奏曲》融入了一首赞美我国江河的乐曲,与《蓝色多瑙河》相呼应,这首乐曲是A.《浏阳河》B.《黄河大合唱》C.《松花江上》D.《长江之歌》【答案】:D【解析】:注意选择的标准是―新上海协奏曲‖这一主题,只有D项(上海在长江入海口处)最适合。
【两年模拟】一.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1.(安徽省合肥八中2012届高三一次质检历史)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州八号与天富一号在苍穹中进行了―完美一吻‖。
这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
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D.―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答案】:B【解析】:识记中国航天技术的第一伟大成就,即B项。
2.(福建省厦门翔安一中2012届高三二月考历史)有一位同学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文章报道了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消息。
对这篇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A.高等学校停止招生造成中学毕业生失去了深造的机会B.造成了我国人才结构的断层C.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D.符合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答案】:D【解析】:这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D项理解不正确。
3.(湖南省蓝山二中2012届高三六次月考历史)毛泽东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
‖这一主张A.体现了―双百‖方针B.不利于文艺繁荣C.造成学术受政治干扰D.捍卫了社会主义文化【答案】:C【解析】:按题中材料,科技文艺领域也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家,以阶级斗争为纲,即C 项。
4.(浙江省四校2012届高三联考文综)《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
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
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
‖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属于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答案】:A【解析】:题中所述扫盲教育和工农识字教育是新中国刚成立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即选A项。
5.(广东省湛江二中2012届高三六次月考文综)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答案】:A【解析】:B项应在③——④时期之间;C项错在―没有任何科技成就;D项应是④时期的成果。
6.(山东省泰安市2012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2009年国防科大研制―天河一号‖计算机成功,2010年该计算机运算达到每秒2507万亿次,成为世界上运算最快的电脑。
与之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战略是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B.科教兴国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答案】:B【解析】:―天河一号―是高科技成果,即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7.(江西省南昌二中2012届高三四次文综)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
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
‖该谈话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答案】:A【解析】:从时间上来看,BCD三项都不是1955年的情况;周恩来的话也体现了―百家齐鸣、百花齐放‖方针。
8.(海南省海口市2012届高三调研二历史)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
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
这最能说明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答案】:C【解析】:题中材料表明,在中国首批工程院院士和―两弹一重‖突出贡献专家中,留学归国者占很大的比例,这是最能说明留学教育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