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经典翻译系列之七:大崩溃20070817
有关崩盘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

有关崩盘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有关崩盘的名言有哪些「篇一」崩盘,又称为股市崩盘或市场崩盘,指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股市或金融市场价格暴跌,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在市场崩盘的背景下,许多重要人物和专家也曾发表过一些相关的名言,以下是关于崩盘的不低于20句名言。
1. "行情犹如海浪,涨起以后必将再跌下来。
" - 杰西·利弗莫尔2. "投资人应该记住,永远不要试图去捕捉最高点和最低点。
" - 约翰·K·鲁曼3. "崩盘是投资市场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关键是如何应对和适应。
" - 彼得·林奇4. "成功的投资者会在市场崩盘中看到机遇,而不是灾难。
" - 约翰·波格尔森5. "市场崩盘是财富的转移机会,机智者会从中获益。
" - 詹姆斯·可萨6. "崩盘是市场给予投资者的一次检验,只有真正坚定的人才能经受住考验。
" - 约瑟夫·肯尼迪7. "市场崩盘是股票市场给予投资者的一份礼物,它清楚地展示了真正的价值。
" - 沃伦·巴菲特8. "市场崩盘是投资者的最好老师,学好这课将让你受益终身。
" - 彼得·林奇9. "崩盘是市场给予投资者的放大镜,能够揭示真正的投资者素质。
" - 雷·达利欧10. "市场的崩盘证明了人性的弱点,只有克服自己的恐惧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 - 杰西·利弗莫尔11. "市场崩盘是投资者清除错误决策的机会,它让我们反思和改进。
" - 彼得·林奇12. "不管市场如何崩盘,长期投资始终是你最好的选择。
" - 约翰·博格尔13. "市场崩盘是所谓智者和愚者的分水岭,你要属于哪一类?" - 彼得·林奇14. "崩盘是对那些顽固不移坚守原则的人的赏识,只有真正的价值会经得起考验。
动荡2008——最冲天的投资

的s S N ,主 要 是 以集 合 更 多 用户 为 目
吗 ?据 调查 ,校 内 网上几 乎 没有 广 告
再 加 上 当 时 We 20 利 模 式 缺 失 , b .盈
一
的版 面 ,而紫 豆 服 务似 乎也 没 有得 到 广 大 用 户 的认 可 。据 千 橡 内部 人 士
称 ,校 内 网并 没有 被 定 义为 一个 盈 利
些 圈 内 人 纷 纷 唱 衰 干 橡 。有 人 甚 至 这 样 评 价 陈 一 舟 ,说 他 是 不 错 的 资 本 推 手 ,但 就 是 没 有 将 自己 的企
雷 :恒 大地 产 上 市流 产 。lAT 增 财务 数 据 被聆 讯 ,这 真 是 当头 棒 喝 。 随之 一个 个 地雷 不 断 T 虚
爆 破 :亚 洲传 媒退 市 ,炎 黄传 媒 内部人 事争 斗 ,让投 资 人焦 头 烂额 ;江 西博 雅 生物 制药 卷入 人
命 案还 没有 结束 。又传 出奶 粉事 件 。随 之而 来 的就是 太子 奶 资金 的断 裂 ,然后 P G遭遇 潜逃 事 P 件 ,紧接 着 ,号称 “ 全球 最大 中文博 客 网站 ” 的博 客 网卷入 裁 员关 闭 的危机 。龙 湖地 产 上市 搁
之前 。投资人还在疯 狂投资 。几乎 失去 了理智似地将 P 值推高到 了1倍 以上 。 “ 1 ”大 地震 之 E 2 5・ 2
后 ,许 多人对 人生进行 反思的同时 ,投资人也在反思——投 资是不是太狂热了? 物 极 必 反 ,这 是 自然 规 律 。 同样 。市 场也 遵 循 这 一 规律 。狂 热 之 时 。突 然 有人 踩 到 了 地
出点 什 么。
2 0 ,但 愿就 像奥 巴 马所说 : “ 09 我们 选择 了希 望而不 是恐 惧 。”
福布斯荐75本经商必读

商业兴衰1. 《1929 年大崩盘》(The Great Crash 1929),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著,1955 年出版。
这是本简明扼要但又富有见地的历史著作,初版以来一直在重印。
原因何在?加尔布雷思本人在1997 年写道: “每次它就要停印时,一场投机性泡沫……又会激起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兴趣,这是现代经济大起大落的重要案例。
”(中文版信息:上海财大的这个版本读起来总感觉有点晦涩,不知是我水平原因还是翻译问题。
最近这本书因为金融危机又开始非常畅销了,在能排到前100名。
“牛”啊)2.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查理斯•麦基(Charles Mackay)著,1841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这本有关1634 年荷兰郁金香狂热和1720 年“南海泡沫”事件(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 年,主要从事奴隶贸易。
该公司的股票曾经在市场上炙手可热,吸引了大批投资者。
1720 年 1 月,该股票从128.5 英镑飙升至1,000 英镑,引起了空前的投机热潮。
但同年9 月,股市狂跌,该股票跌至124 英镑,使许多投机者破产─译注)等非理性狂热现象的编年史引人入胜,它深刻描绘了人类陷入投机狂热的冲动。
(中文版信息:中国金融出版社的版本早已缺货,不过可以在上图借到。
厚厚的一本,是全译本,其中还包括了除金融市场外人类的其他群众性癫狂。
机工2007年出了新版,包含了两本书:《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和《混乱中的困惑》,并改名为《投机与骗局》。
其中内容就少多了,只讲了密西西比计划、南海泡沫和郁金香狂潮)3. 《有趣的钱财》(Funny Money),马克•辛格(Mark Singer)著,1985 年出版。
纯粹从消遣的角度说,任何其它书的好看程度都比不上辛格讲述的俄克拉荷马州Penn Square Bank 倒闭的故事。
50部必读的投资经典(整理版)

《50部必读的投资经典》书目:第1部《聪明的投资者》[美国]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1978)第2部《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美国] 沃伦·巴菲特(1930-)第3部《战胜华力二街》[美国] 彼得·林奇(1944-)第4部《金融炼金术》[美国] 乔治·索罗斯(1930-)第5部《一个投机者的告白》[德国]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1906-1999)第6部《证券分析》[美国]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1976)第7部《漫步华尔街》[美国] 伯顿·麦基尔(1933-)第8部《华尔街45年》[美国] 威廉·戴尔伯特·江恩(1878-1955)第9部《怎样选择成长股》[美国] 菲利普·A·费舍(1908-2004)第10部《克罗谈投资策略》[美国] 斯坦利·克罗(1928-)第11部《艾略特波浪理论》[美国] 小罗伯特·鲁格劳特·普莱切特(1949-)第12部《投资学精要》[美国] 兹维·博迪(1943-)第12部《金融学》[美国] 罗伯特·C·莫顿(1944-)第14部《投资艺术》[美国] 查尔斯·艾里斯(1941-)第15部《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美国] 约翰·迈吉(1912-1987)第16部《笑傲股市》[美国] 威廉·欧奈尔(1933-)第17部《金融市场技术分析》[美国] 约翰·墨菲(1934-)第18部《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美国] 埃德加·E·彼得斯(1952-)第19部《华尔街股市投资经典》[美国] 詹姆斯·P·奥肖内西(1931-)第20部《专业投机原理》[美国] 维克多·斯波朗迪(1952-)第21部《交易冠军》[美国] 马丁·舒华兹(1945-)第22部《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美国] 吉姆·罗杰斯(1942-)第23部《世纪炒股赢家》[美国] 罗伊·纽伯格(1903-1999)第24部《逆向思考的艺术》[美国] 汉弗莱·B·尼尔(1904-1978)第25部《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美国] 范·K·撒普(1945-)第26部《泥鸽靶》[美国] 弗兰克·帕特诺伊(1967-)第27部《伟大的博弈》[美国] 约翰·斯蒂尔·戈登(1944-)第28部《散户全上》[美国] 阿瑟·莱维特(1931-)第29部《非理性繁荣》[美国] 罗伯特·J·希勒(1946-)第30部《贼巢》[美国] 詹姆斯·B·斯图尔特(1951-)第31部《股票作手回忆录》[美国] 爱德温·李费佛(1877-1940)第32部《统计陷阱》[美国] 达莱尔·哈夫(1913-2001)第33部《1929年大崩盘》[美国]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1908-2006)第34部《说谎者的扑克牌》[美国] 迈克尔·刘易斯(1960-)第35部《对冲基金风云录》[美国] 巴顿·比格斯(1932-)第36部《客户的游艇在哪里》[美国] 小弗雷德·施维德(1901-1966)第37部《共同基金常识》[美国] 约翰·鲍格尔(1929-)第38部《投资者的未来》[美国] 杰里米·J·西格尔(1945-)第39部《股市晴雨表》[美国] 威廉·彼得·汉密尔顿第40部《股市潜规则》[美国]迈克尔·帕内斯(1965-)第41部《与天为敌》[美国]彼得·伯恩斯坦(1919-)第42部《以交易为生》[美国]亚历山大·埃尔德(1950-)第43部《操纵金钱》[美国]安迪·凯斯勒(1958-)第44部《我如何在股市赚了200万》[美国]尼古拉斯·达瓦斯(1920-1977)第45部《股市真规则》[美国]帕特·多尔西(1950-)第46部《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美国]安迪·基尔帕特里克(1945-)第47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美国]彼得·林奇(1944-)第48部《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最佳金钱故事》[美国]安德烈·科斯托拉尼(1906-1999)第49部《向格雷厄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美国]劳伦斯·克尼厄姆(1962-)第50部《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的投资秘诀》[美国]蒂莫西·米德尔顿(1944-)附录1:50部必读的投资经典中外文书名对照表附录2:Value杂志推荐阅读的55部投资理财经典书目附录3:《财富》推荐的75本经典读物书目附录4:里奥·高夫《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书目Value建议阅读的投资经典55本大半年前,读书周报的一位编辑约我写一篇推荐各类投资理财书籍的文章,被我谢绝了。
07股市崩溃原因

07年股市崩溃的原因:1.中国的股市崩溃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息息相关。
此次金融海啸可以说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升级。
正是一系列的信用衍生品将信用危机引至了金融领域。
早在2003年巴菲特就发出警告说“华尔街的种种高风险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次贷危机本来是信贷市场的问题,但经过复杂衍生品,最后变成了证券市场的问题。
就是为了获得流动性,次级贷款发放机构把次级贷款组成“资产池”,通过真实出售、破产隔离、信用增级等技术发行了一系列资产证券化产品,包括MBS、ABS(资产支持证券)以及个性化的CDO、CDS等等。
持续上涨的房价以及较低的利率水平带来较低的风险溢价,因而成为机构投资者不惜以高杠杆借贷进行投资的对象。
因为次级贷款是上述信用衍生产品最初的基础资产,所以次级贷款的运行状况直接或间接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市场运行。
一旦次级贷款发生危机,上述产品的市场将很难幸免于难。
由于资产支持证券的反复衍生和杠杆交易,实体经济的波动(如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使这些信用衍生品市场及相关的金融市场产生更为剧烈的波动。
2.经济全球化将整个世界的经济联系在了一起,金融已没有国界;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融为一体,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世界各大股指不坚挺,中国股市也只能跟着跳楼,更何况出事的还是经济大国、强国美国。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出口经济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外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也可以说中国的经济是在靠别人来发展,别人只是占用了中国的地方、中国的资源、中国的劳动力等因素,为中国创造了高GDP,而实实在在的“钱”在别人的口中,这是很危险的。
2007年,中国外贸依存度更是高达66.8%,这就导致中国经济受国外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十分巨大。
而同时,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债务国,美国经济受挫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下降、外汇储备损失、国际流动性紧张引起的外汇储备下降以及市场信心受损。
3.2007年初,所有过剩的流动性开始向股市汇集。
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美)斯蒂芬李柏格伦斯特拉西东2008070608_pdf

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美)斯蒂芬李柏格伦斯特拉西东2008070608_pdf2008年7月6日/星期日责任编辑李郁葱/版式设计汪琳08■财经书架阅读人屠雁飞■快读主持人李郁葱+=3.0大陆之新资本主义自诞生以来,有关于它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
而多数著作或《中国企业家》2008年07月观点讨论的都是在资本主义这一体制下生产资料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是研大陆对台湾商业巨头而言,新的兴奋究不同阶层、不同利益代表之间的关之处在哪里?它们会对内地市场展开哪些系。
《资本主义》的新意恐怕在于它新攻略?跳脱了社会关系这一相对局限的话题,而是以全球生态为着眼点,在思考人类的未来。
在书中,作者认为资本主义既是拯救河西走廊当代最有效的经济体制之一,也是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源,它肆意攫取《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07月人类共享的资源。
然而,要避免它的弊病,若想靠着资本主义的“幡然悔悟”有专家断言,倘若任由形势恶化,河西是不可能的,靠着企业家们的“承担社走廊生态环境有可能在年内全面恶化。
会责任”也是不可能的。
书中作者提出的建议是将现有的资本主义版本―――企业、全球化升级,建立一个能够与资本主义达到平衡的机构体制,保持、维塑造世界级企业家要越过几道坎护并传承所共享的公共资源,包括自然环境资源、社会结构与文化,这就是《法人》2008年06月资本主义的。
世纪年代,贫困成为美国仰看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松下幸人的普遍经历。
工资很低,工时很长,之助等商业领袖我们就知晓,中国企业家几乎所有家庭的门口都有失业之狼在游荡。
在年代,失业率达到。
社南的修炼与攀登之路还远未到尽头,距离顶海峰还有很长一段路途。
会需求超过了供给,那个阶段可称之出为短缺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版版本。
公而资本主义本身最突出的地方,司高油价背后的金融战在于它最大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于物定价:2质的追求。
在生产力低下,物质极度匮《国际融资》2008年06月乏的年代,这当然是顺应时势的。
一个爆仓者的自白

我爆仓了,绝望了今晚。
2008年2月12日,我已经彻底的绝望了。
因为我爆仓了。
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在外汇市场上留下的最后的痕迹,我已经被out出局,被这个市场无情的淘汰,成为那个80%的失败者。
写下这篇文章,只希望还在努力的同志们能得以获益,不会与我为伍。
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这是我在人世间留下的最后痕迹,我希望我的这一善举能让我不至于掉到18层地狱。
只是下辈子别做人就好了。
(喝多了,废话也多,别见怪)我在这个外汇保证金市场已经3年多了,从04年做到现在,刚开始的时候开了两个仓,因为太专注于这个市场,所以没有再工作。
(因为我做事情总是会全心全意的去做)没钱了就从帐户取钱出来用,就这么持续到了06年初,结果到底是输光了,还是用光了,算不清楚了。
感觉是持平阶段吧。
先说说刚开始的阶段吧,一开始,当然是做模拟单,谁都是这样。
一开始也是赢利的,谁都是这样。
后来开仓了,开始3单是盈利的,基本上谁都是这样。
后来开始亏钱了,而且亏得很大,再后来,就开始寻找圣杯了,这个肯定谁都是一样。
支撑线、波浪理论、突破、分形、黄金分割线、RSI、MACD……我几乎花了4个月时间研究了所有平台上的指标,看了不下100本书和文章。
终于研究了一套系统出来。
就是依靠这个系统,我开始稳定的盈利。
新手注意了,一开始,必须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这是获利的第一步,不过也是最不重要的一步,不要去问别人用什么指标,不要去抄袭别人的系统,不要去看别人怎么分析,这都没有用的,不要以为别人做了多少多少年,他的指标就一定天下无敌,就是这个市场的圣杯,不是的,这个不是圣杯,只是海市蜃楼。
一定要有自己的系统,一定是自己花心血研究来的。
为什么不能问别人?下面我会详细讲解。
先说操作系统怎么形成吧。
很简单的,随便拿个指标,比如说RSI,超过80区域拐头就空,超过20区域就做多。
这是基础的第一步,第二步,做记录,看看成功多大,看看平均每次进去亏损多少,获利能达到多少,做个统计,就能发现弊病在什么地方。
世界上最惨烈的几次股市大蹦盘

纽约1929大崩盘:一个小时内,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1929年10月24日,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
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
到了上午11点,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
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
自杀风从那时起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
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也因泡沫的破灭而出现。
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
大崩盘之后,随即发生了大萧条。
大萧条以不同以往的严重程度持续了10个年头。
至止1933年,还有大约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1987:大恐慌再临1987年10月19日,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
股市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
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响到的还是那些富人。
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从榜上抹去了。
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藉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积蓄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日本股市梦魇1989年12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
进入90年代,股市价格旋即暴跌。
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
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崩 溃 —— 次级债危机的前世今生作者: John Rubino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火灾会否绵延到全球市场?“这将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一位资深人士称。
泡沫产生很久以前,住房贷款是件严肃的事情。
抵押贷款人要求借款人不仅要有足够的收入,而且要有一大笔首付款。
借款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按月付款,最终完全拥有房子。
这种商业模式保护银行资本却限制了潜在买房者,刺激到许多人。
一般收入的承租人仍然想要自己的那一份美国梦。
贷款人和房产商,和所有的销售机构一样,希望卖掉越多的产品越好。
美国各派政客都喜欢居者有其屋这个概念,因为房产所有者会为当政者投票。
简言之,许多人都想要给低收入美国人住房抵押贷款。
自2002年起,他们的愿望实现了。
科技股泡沫破灭和911袭击的双重打击使得美联储大幅降低短期利率,从而让低收入者能够用抵押贷款买房。
此举本会让住房市场复苏。
但是,此后的一系列金融创新却带来诸多麻烦。
资产证券化和信用保险传统上,放贷的银行将持有抵押贷款至其到期,赚取按月支付额与放贷成本之间的差额。
这个体系限制了银行可供的资本,也使它们谨慎,要求借款人要有足够收入且支付大笔首付款。
资产证券化时代的到来早在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发现一些不同质量的贷款能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ABS),出售给全球的机构投资者。
打包服务商,如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开始向银行购买抵押贷款,转变成高评级债券。
银行就有更多现金进行借贷,提供更多的抵押贷款。
为了让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MBS)符合厌恶风险的养老基金的口味,华尔街创造出信用违约保险,也叫作信用违约互换(CDS)。
借此对冲基金或投行就能对抵押贷款证券进行担保。
这招果然有用。
低利率,资产证券化和信用保险的结合创造了有力的循环反馈。
来得容易的钱使违约风险降低(当房子所有者不能支付分期款时,总有人愿意买下房子),低违约风险使信用保险获利甚丰。
对冲基金可以借钱来参与信用违约互换(CDS),通过杠杆作用获得巨大利差。
关键部分在于——证券化能像加工高质量的债务那样轻易地加工低质量的债务。
金融工程师像是用魔法用抵押贷款证券化制造出投资级债券。
突然间,许多低收入且信用差的购房者构成的未开发的世界(即次级债市场)成为全球货币经理创造投资级债券的原材料。
实际上,证券化使得无限的全球资本流入美国房产成为可能。
到2004为止,抵押贷款市场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以前持有贷款到期的贷款方现在经常是在几周之内就把它们卖了。
债务成为可替代的商品,就像铜或是小麦。
银行开始尽可能多的制造。
“事实是,前五年内80%以上的贷款被证券化和出售了。
” Lord的投资咨询部门Institutional Risk Analytics的高级副总裁、总经理Christopher Whalen说道。
次级贷方的崛起由于现在交易流(deal flow)要比信用分析更重要,不被机构投资的谨慎所牵制的新玩家参与其中。
非银行的公司,如通用电器和H&R Block,纷纷涌入。
英国的汇丰银行在美国开设次级债分支机构,不惜代价地占领市场份额。
新一代的高速贷款方,如New Century Financial 和 Accredited Home Lenders 开始与成千上万的独立抵押贷款经纪人签订合约来制造大批产品。
从打包方来看,传统的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和联邦住宅管理局(FHA)被更加激进的投行,如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和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挤出市场。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爆发几乎都归咎于自有品牌证券(private-label securities)市场。
”住房咨询师Tom Lawler说道。
舶来品全球资本涌入美国房地产市场会把国内的房价抬高,但是高房价也会使交易流减少。
因此,金融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法。
这次,他们发明了“新型”贷款,这些贷款不需要首付或者允许借款人只付利息、甚至不付。
收入申明贷款,或者被称为“谎言贷款”(它被分为低收入证明贷款,无收入证明贷款和“Alt-A”贷款),允许贷款人仅仅申报一个收入数字。
“哑二贷款”和“附加贷款”让借款人分两步借到超过房屋价格100%的资金。
以上的这些贷款都具有非常低的初期“诱导”利率。
瑞士信贷的房产分析师Ivy Zelman说:“房屋购买者能否得到贷款通常取决于他们是否能负担初期诱导利率,而不是完全分期偿还利率,这使很多人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决定。
”简而言之,贷款标准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Lawler说:“七、八年前,没有谁会把钱借给那些信用不好的人,如果他们不付首付或者没有收入证明的话。
这种交易是根本不存在的。
”不过到了2005年,这种交易不但存在,还形成了一个不断成长的市场。
因为房屋价格一路攀升而再融资的机会又很多,包含次级债和“新型”贷款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表现与那些传统债券的表现一样出色。
前者甚至被认为更“出色”,因为它们拥有更高的回报率,但是几乎不需要做什么尽职调查。
因此,次级债的泡沫进入了一个令人惊愕的阶段。
一个年收入只有2万美元的大学毕业生却能够申请到价值60万美元的按揭贷款;一个以拾草莓为生的移民能借到72万美元,虽然他每个星期只赚600美元;一个加利弗尼亚州的拖车泊位能卖到1百万美元;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离开法律界、不去经营园艺的老百姓,他们开始在房产市场上投机。
总的来说,廉价货币、宽松的信贷标准以及证券化机构对于按揭贷款的巨大需求,使得次级债市场迅速膨胀。
它占整个按揭贷款的市场份额在2006年达到了20%,比2001年的规模番了一番。
(见数据1)在整个次级债市场中,低收入证明贷款的比重上升到46%。
2006年,在用次级贷款购买房屋的交易中,贷款与房屋价值之比已经达到了96%,这意味着首付的规模仅为6%。
而且,这些贷款中的四分之三是2/28可调整利率贷款,它们前两年的利率很低,而第三年开始利率迅速提高。
总体而言,次级债和Alt-A贷款在2006年占美国抵押贷款市场将近40%的份额。
当资金流向那些原本流不到的地方,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美国家庭拥有的房屋和家庭负债相对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都在不断升高。
(见数据2)堂而惶之地入场各方心满意足地从次级债市场分得一杯羹。
推动“居者有其屋”计划的国会拉美秘密预备会议(the Congressional Hispanic Caucus)和黑人秘密预备会议(Congressional Black Caucus)收受次级贷款方的大笔捐赠。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2005年时评论道:“创新带来大量新产品,比如次级贷款和适合移民的缝隙信用市场。
随着技术进步,贷款方可以利用信用评级系统和其他技术,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贷款。
勉强有能力支付的借款人在以前会得不到贷款。
但是现在,贷款方有能力有效地衡量每个申请者的偿付能力,并为风险定价。
这些进步使得次级债市场繁荣,支持有建设性的创新。
这些创新不仅对市场需求敏感,还对消费者有益。
”至于跟踪次级债贷款方的股票分析师,最近一个季度似乎是最重要的。
据华尔街日报载,2006初,覆盖次级债市场中的领头羊New Century的12个分析师中有11个将之评级为“买入”或“持有”。
2006年的次级陈年旧债如此繁荣起来的次级债市场,很明显,繁荣的泡沫是一定会破灭。
2006年,泡沫确实破灭了。
曾经热闹的市场,如拉斯维加斯和圣地亚哥,房价平稳后开始下降。
需要涨价来维持盈亏平衡的投机者开始抛售囤积的房子,购房注销率高涨。
2006过期的次级抵押贷款经受前所未有的灾难,许多贷款连一笔还款都没有。
2007年2月,次级抵押贷款年违约率高达12.6%,而普通贷款仅为1.5%。
“房价自2005年10月连续下滑。
即使是有能力,很多人也没有动力支付月付。
因为他们已被套牢,”纽约SPRINGFIELD的经济顾问GARY SHRILLING说:“人们死赖着,希望政府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这一切都发生在2006年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利率重新制定利息之前。
“迄今为止,次债的危机和利率的重新制定并没有关系,”LAWLER说,“房贷的危机是由那些本不应该发生的次债和骗贷行为带来的。
”那么这些贷款是怎么发生的呢?根据FITCH评级机构在2007年4月的一项研究,那些在2006年发放贷款的银行以及为住房抵押债券进行评级的机构过多地看中借款人的FICO积分(过去还贷的信誉),而很少关注借款人已有多少贷款。
这就使给定FICO积分的借款人有了更多的贷款,而他们的收入情况很少被确认。
从最近的情况来看这是个很经典的案例。
“当房产市场强势走高的时候,合同以及所要付出的贷款的利息已不再是主要的问题,因为任何地方的房价都上涨了,”LAWLAR说,“此时主要的问题在于人们是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资金,这决定了他们的信用积分。
”因为评级机构的模型都是利用过去十年的数据,所以当房价普遍上涨的时候他们往往忽视了一旦房价下跌会带给已经超额贷款的借款者的影响。
此次事件还远没有结束。
投资银行突然意识到房贷根本不是一个很好的赚钱的商品,于是他们将最差的贷款返还给初始贷款人,将许多最初贷款人推向了破产的边缘。
根据MORTAGE LENDER IMPLODE-O-METER 网站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6月中旬,已经有76家专业次债公司已经消失了。
汇丰的美国次债部分出现了88亿美元的巨大损失,H&R BLOCK 的次债已经全部售出,而NEW CENTURY 也已经宣布破产了。
幸存者们正在将贷款标准调整到泡沫产生之前,如图3所示。
但是一旦这么做就等于承认他们在2006年标准上的懈怠。
比如花期集团,现在正在对那些不能提供财务状况,并申请第二笔100%房屋贷款的客户群进行缩减。
一排名前10大的次级抵押贷方不会再提供抵押贷款给CLTV1高于95%。
Countrywide Financial 已经停止提供100%CLTV产品。
Freddie Mac 也不再购买那些糊弄人的次级抵押ARMs。
从今往后,借方必需偿还款项。
诸如此类的政策修改实际上没个尽头,但是最终的影响是明确的: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少的贷款提供给那些相对低信誉的贷款者。
Dasvid Liu¸UBS AG驻纽约的分析师,预测称,2007年次级抵押贷款会下降50%左右。
同时,2006年ARMs 开始重新设定,很多住房拥有者曾寄希望于再融资来偿还还未高企的债务,却发觉已不可能了。
其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违约款项,至少将持续另一个年头。
当这些绝望的房屋拥有者试图想要出售住房时,房屋价格自大萧条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挫跌。
1 CLTV-第二笔抵押加上现有抵押=CLTV,CLTV不得超过一个相对于房屋价值的设定比例即时影响现在的问题是波形的走势将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