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骑行四十年游记散文随笔

合集下载

话骑行散文

话骑行散文

话骑行散文【篇一:话骑行散文】走过炎炎的夏日,酷暑烈阳,大汗淋漓的好像刚刚钻出水面的鱼鹰;走过秋末的黎明,霜气打湿衣衫,而身体里却热气升腾;走过落日的隆冬,呼吸时的热气结霜在眉梢。

而额头的热汗却在风中飞扬是什么令我这样痴迷的爱上骑行?纵是烈日当头,纵是寒风刺骨,纵是雨打风吹都一如既往,乐此不疲!有人说:如果不是用自行车挣钱吃饭,那就是想在这项运动中获得健康、以及拉风的形象。

而我说,这个人没有骑行的经历,或者说这个说法不是很全面。

健康、快乐是我们这些年过半百的人所注重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开始了骑行。

然而,骑行也是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要付出汗水和艰辛的,当大汗淋漓,浑身酸痛的时候,你还快乐吗?有些人就这样退缩了,骑行了几天,放弃了,甚至对自己开始骑行的决定都有些怀疑,更不顾自己开始时那样自己拉风的骑行形象。

而我,风里雨里,酷暑寒冬仍是那样热爱着骑行。

并在骑行中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真正让我如此热爱骑行的,是骑行的过程。

深秋的清晨,太阳还在东边蓄势待发。

我已经在路上了。

一套春秋季黑红相间的骑行服,黑色骑行头盔,淡红色偏光太阳镜,红白相间骑行手套。

左耳一个蓝牙耳机,通过播放着神秘园音乐。

以均速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前你可能安静的欣赏过音乐,甚至慵懒的窝在沙发里。

但你绝对没有在快速前行的自行车上欣赏音乐的经历。

一首神秘园,恬静深远、自然流畅、舒缓柔美、充满了思忆与忧郁。

空灵的曲风缓缓的像流水流过全身。

随着热气在周身升腾,在运动中身体被一种难以形容的力量慢慢贯通,舒适的没有任何疲劳的感觉。

这就是骑行的过程。

而真正使我快乐的,是一路上的思维静止。

当你用心欣赏音乐,你不会用大脑分析、判断每一个音符的对错、好坏和成败。

你的心会跟随着乐曲进入音乐所带给你的空灵世界那一曲曲神秘园,令我神往。

而思维的停止,大脑不再叽叽喳喳,东想西想,使身心获得极大的安慰!甚至消除了疲劳。

当路况或其他原因,使你从音乐中走出来,你放眼望去,满世界都是喜悦、美好和爱。

自行车散文随笔

自行车散文随笔

自行车散文随笔自行车散文随笔也许是夏天的夜间吹空调睡,手指中了关节炎,我掐着手指,掐到五十多年前里去了。

我们家住在山城,每当年末的时候,我的父母拿着户口本去领回一年的肉票、布票……。

手表、自行车和收音机是奢侈品,是要用证才能买到的。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我的父母幸有我的外公在新加坡,不光给我寄来奶粉和白糖,也给他们寄了一对梅花牌的情侣手表。

每次我闹得不吃饭时,我的妈妈就把我抱去按在自家窗外的自行车上,按铃“铃铃铃”劝我吃饭。

有时候我爸要骑车上班,我就赖在后架上,他只好推着自行车在县委大院里转,逗我哈哈大笑,笑在自己的世界、快乐的童年时光里。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我的父母恢复了工作,从五七干校把家搬到母亲新的工作单位物资局。

我父亲回到县委工作,也许是离家有点远,单位里配给他一辆白鸽牌二十八吋的自行车,让多少人羡慕不已。

我父亲上班时骑着自行车去,下班就骑回来放在自家屋檐下,我就会去拿他的车钥匙把锁开了,坐在车座上,双脚够不着踏板,只好把身体往前靠着双手顶着手把,把自己装成个骑车的人,可乐了。

自行车成了家里的宝贝似的,有次我父亲睡午觉后,我拿机油和黄油像个修理工,给自行车上了油,保养,他起床后骑车去上班回来嗅我一顿:“你把我的车浇了油。

”说着他把裤管撩起给我妈看,上面染了一块块的油污,仿佛是水垢,我转身溜了。

那时候城里夜间常常断电,我就爱玩电,把攒下的零花钱买漆包线,自己绕发电机安在我爸的自行车的后轮上,踩着踏板发电,亮了屋里,左邻右舍的同龄都跑到我家里呐喊:“有电了!李岩家里的电灯亮了。

”赶走这漆黑的夜空。

我上小学的时候路过李浪的家,叫他一起去上学,看到他家里的屋顶上吊着一辆用报纸裹着的自行车,我觉得好奇问他他说:“我爸爸留给我哥娶老婆用的。

”我们好羡慕啊!现在回想起来好笑,他哥比我们大一、二岁,要等到他结婚?多少年过去了,我特意问李浪,他说:“我爸把自行车取下来已经生锈了,只好当废铁卖了。

人家女人谁还在乎一辆自行车?看中的是你家的'保险箱的钥匙放在哪。

散文骑行,赢得人生的第二春

散文骑行,赢得人生的第二春

散⽂骑⾏,赢得⼈⽣的第⼆春骑⾏,赢得⼈⽣的第⼆春魏⼩强||安徽在都市蛰伏了⼏个⽉,跨上单车,在明媚的阳光下,做⼀个快乐的骑⾏侠,做⼀个⽆拘⽆束的背包客,在春风中,在鸟语花⾹中,在⼴袤⽆垠的旷野,拥抱花团锦簇的时光,骑向⼈⽣的锦绣年华。

惟有运动,酣畅淋漓、⾼强度的运动,让我摆脱低落的情绪和⼈⽣的阴霾,让我雄⼼勃勃,对美好的⽣活充满希望。

⽣活的压⼒、烦恼、不快,在痛快的百⾥骑⾏中消失殆尽。

在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跨上宝马坐骑,纵马扬鞭,驰骋在⼀望⽆垠的旷野。

好像⼜回到了青春岁⽉,做⼀个追风少年,尽情挥洒放纵美好的美好时光。

在⾼速骑⾏中,我是李⽩笔下的刺客,⽩⾐翩翩,武艺⾼强,取⼈⾸级,易如反掌。

‘’银鞍照⽩马,飒沓如流星。

⼗步杀⼀⼈,千⾥不留⾏。

事了拂⾐去,深藏⾝与名。

‘’在百⾥飚⾏中,我是王维诗中的战将,“少年⼗五⼆⼗时,步⾏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额虎,肯数邺下黄须⼉!⼀⾝转战三千⾥,⼀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做⼀位战将,厮杀疆场,建功⽴业。

外出骑⾏时,⼀天要多骑⾏些距离,就得早起晚睡,⼀般都是五点起床,推车出门,这时要是夏天的话,天刚蒙蒙亮,要是冬天,就得顶着⽉光出发,骑⾏经历中,到了晚上九点还在找旅社,奔波在路上,在冬天,五点天就全⿊了,骑在途中,只有靠公路上忽闪忽灭的车灯和县城城市郊区的路灯的光亮骑到⽬的地。

在长途骑⾏时,最担⼼的是下⾬,今天太阳⾼照,明天说不定阴⾬绵绵。

特别是冬天,⾐服⼀旦淋湿,那只有挨冻。

今天,给⼤轮车安装了货架。

外出时,带上⾬披和⼏套⼲⾐服,放在⼝袋⾥固定在货架上。

⼀旦下⾬,这件⾐服淋湿了就换那件⾐服,⼏件⾐服轮流着穿,⾬下得再⼤也可以⾼枕⽆忧,坚持骑完全程。

对⾃已狠,长期坚持⼤运动量的锻炼,再冷再热都坚持下来,⽼天就会对你宽容,不会让你⽣病住院。

反之,为⾃已找出各种各样不锻炼的理由:我这么⼤的年龄,不适宜锻炼,天太热了不适宜锻炼,诸如此类的理由,对⾃已狠不起来,那么,你会成为医院的常客。

我与自行车的情缘经典散文

我与自行车的情缘经典散文

我与自行车的情缘经典散文我与自行车的情缘经典散文如今人们普遍都开上了私家车,买不起汽车的也都骑上了电动车,可欧阳海水却与自行车有着难解之缘,我相信自行车将伴随我的一生。

有件事我铭刻在脑海里,那是我刚上时,赶上三年困难时期,父亲在他工作的高频瓷件厂附近开荒种地,秋后收获了不少地瓜和高粱。

有一天父亲骑自行车带我去帮他收秋,回来时,父亲推着一手推车地瓜,让我推着他骑的自行车一起回家。

当我趔趔巴巴推着自行车往家走时,我是多么想能骑着自行车回家啊。

可惜的是我那时太小,不会骑自行车。

欧阳海水有着强烈的想骑自行车的愿望,于是就趁爸爸的自行车在家时,就推到大马路上,练习学骑自行车。

刚开始我只能掏裆骑,因为我的个儿不够高,腿不够长。

那时上小学和中学都骑不上自行车,因为家里没钱买,整个学校也极少有学生骑自行车上学的。

我是多么想自己有辆自行车啊。

遗憾的是那时买辆自行车都是特别困难的,有钱都买不着。

记得我妻子上班在段机关当事务员时都是骑单位的公车,后来改做人事工作,想买辆自行车都是靠他们的王段长托人弄巧好不容易买来的'。

欧阳海水先后骑过白山、梅花、飞鸽、捷安特等多个品牌的自行车,骑坏的时候少,骑丢的有两次,还有一次,我新买的捷安特自行车放在南坝下去游泳,回来时发现插锁的两根铁棍已经被窃贼掐断了一根,好在我及时回来,眼看着窃贼慌张逃窜。

以前上班,我每天都是骑着自行车往返,有汽车也不做。

如今退休多年了,我还是习惯每天骑着自行车出门,就是到小区门口的超市买点菜,没有几步道,我都是骑着自行车去。

现在我还常常为我老婆出趟车,当然出的不是汽车,而是自行车。

街坊邻居看见我自行车带老婆,笑着对我们说:“如今骑自行车的不多了,骑自行车带人的更少见,像你们老俩口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能骑自行车带着走,肯定是独一份。

”欧阳海水是准备骑自行车骑到我骑不动的那一天为止,看现在的情形,我再骑上50年都没啥问题。

【我与自行车的情缘经典散文】。

关于生活随笔散文之川藏线骑行记

关于生活随笔散文之川藏线骑行记

关于生活随笔散文之川藏线骑行记!关于生活随笔散文之川藏线骑行记(一)行前准备在自己的身边,偶然听到这样一句话,“人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样一句独到的话语,却让自己着实冷静下来,对于生活,对于旅行,做了许多的思考。

父亲爱好骑车,在周末闲暇的时候,他常会与自己的一伙充满活力的车友一同去附近的乡野小镇骑行,既锻炼身心,也怡然自得。

正是在他的推动下,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在多次的骑行之后,也让我们产生了骑车远行的打算。

而究竟去哪儿最能历练人生?在一次父子沟通之后,骑行川藏线便成了我们的首选。

2011年,父亲便开始为我们的骑行之路做着周密的规划。

每天晚上,他都会去自行车俱乐部,与车友们一起探讨骑行的相关事项,而到了他回家后,静下心来,又会在网络上搜寻一些相关的资料。

在广泛地搜罗规划之余,我们也做足了后勤准备,例如码表、车前电筒、修车工具、轻便打气筒,乃至生活中的日常用品。

最重要的还应当准备好骑行的服装、骑行眼镜、骑行手套、头盔等。

在这些物品中,头盔是首重,因为,当安全事故发生之时,它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当然,要想顺利完成骑行,一辆理想的自行车必不可少。

父亲平时所使用的自行车型号是美利达挑战者800,而为了这次骑行,父亲特地为我购置了一辆美利达挑战者350。

在美利达自行车的各种型号之间,挑战者系列应该算是属于中游水准的。

对于我们这些业余骑行者而言,似乎已经颇为理想。

出发前,在网友的告诫下,我们得知美利达挑战者800的油压碟刹并不适合川藏线骑行,最后,父亲才决定向伯伯借用美利达挑战者300,这样,我们的旅行才正式进入正轨。

时间如白驹过隙。

2012年7月,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这一日,在父亲的车友们的陪同和帮助下,我们成功开启了旅程。

我们的计划是先自家乡玉屏乘火车至成都,因为,这里也是川藏线骑友们约定俗成的起点。

对于很长时间没有出外远游的自己,能够在一个身心俱爽的夏日,与父亲去完成一次别具风味的旅行,这实在是一件想都没想过的幸福之事。

骑乐无穷随笔散文

骑乐无穷随笔散文

骑乐无穷随笔散文骑乐无穷随笔散文比起往年的疯劲儿,今年的外出旅行就显得大为逊色了。

因为忙着考驾照,本来漫长的暑假,却感觉倏忽间就过去了。

不过忙中偷闲,两次的骑行却是快乐无比的。

8月10日午后四点钟左右,太阳终于隐藏了可怕的光辉,午睡起来后,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个注意:去骑行,世界这么大,我没去过的地方那么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嘿嘿,说走就走,更待何时?我先在地图了看好了路线:武功—礼泉—兴平—武功,路程约75公里,然后跨上儿子的赛车就出发了。

赛车在宽阔的马路上飞奔,犹如脱笼之鹄,两边的树木快速的向后闪过,心情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过了贞元镇十字,不多时就出了武功县进入乾县地界,路两边全是密不透风的果园,满眼的翠绿,果香扑鼻。

外地的客商慕名蜂拥而来,大大小小的.卡车摆满路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起出动,将红艳艳的嘎拉苹果(一种早熟的品种)按等次装箱,然后装上卡车销往外地。

过了姜村镇就是大墙乡,过了大墙乡就进入礼泉县境内。

初次造访礼泉县城,很想观赏礼泉城貌,但是一看表已经是七点钟了,时间已晚,不敢逗留,于是沿着兴礼路继续向前,向兴平进发。

礼泉是有名的苹果之乡,公路两边的苹果园与乾县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真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过史德镇、新时乡,进入兴平市境内,公路两边依然是果树林立,可见果业在当地农业中的重要地位。

走到南市乡,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摸黑赶路,安全第一,只能放慢速度了。

拐过一个弯向南,下了一个长坡,就见一片灯火辉煌,兴平市出现在眼前。

华灯初上,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广场舞的音乐不绝于耳,好一派繁华的景象!徜徉在流光溢彩的街道上,看着人来人往,忽然间没有了刚才那种回家的迫切感,只想这么无忧无虑的,漫无目的的溜达。

在兴平逗留了约半小时后,才又慢悠悠的沿着104省道(俗称西宝北线)向武功赶回去。

路过马嵬驿,只见北边坡上一片灯火通明,那就是新建成的景区,这是在白天看不到的景观。

此时此刻,双腿已经酸痛无比,停下来活动活动筋骨,补充点营养休息片刻。

骑行者的散文(1篇)

骑行者的散文(1篇)

骑行者的散文(1篇)骑行者的散文 1将绿黄色的驮包挂上去之后,我像个邮差一样上路了。

可我没有回家,而是趁太阳还没有下山,朝着山的那个方向骑去。

我享受迎着风听着歌的感觉,它能使我感到内心的富足和充实,有时还会使我感动,感动的是音乐和自然相互交融后的那一种意境。

几年前,还是这辆单车,载着我从住所出发,独自骑行到了南沙的海边,那一躺,至今仍是我骑行过最远的路,往返有一百多公里。

还是这辆单车,载着我,和阿道、阿海去过海鸥岛,在海边吹着海风,闻着海水的咸腥味谈天论地。

只是,我始终没有在海鸥岛上看到过海鸥。

我还骑着它,去过大学城,广州塔、广州图书馆、番禺图书馆,还有最多骑友会去的大夫山。

也因为骑行,让那些距离看似很遥远的地方,变得了不那么的遥远。

因为广州经常拥堵的交通使机动车比单车快不了多少,那些开车三十分钟才能到的地方,其实骑单车不用四十分钟也可以到达。

远和近,只不过是相对地存在人们脑海中的错觉。

越往山的方向骑去,路上的车辆就变得越少,稻田的芬芳就变得越香,大山的气息就变得越浓。

音乐的世界漫延到了一个小村庄,延伸到了勤劳的人们在忙活着的农田。

清风的轻柔使我放松了紧绷的神经,音乐的舒心使我脑筋能轻盈地天马行空,同时也使我变得了多情。

我经常擦拭的单车,变旧了;单车的链条,再也没有以前那样顺滑了;那些出发前总要检查是否齐全的工具,我找不到了;还有什么东西,也跟着这辆单车的变化而变得不一样了。

还是丢了,不知什么时候就丢了。

那个总能未雨绸缪,那个总能防患于未然,那个保持上进的自己,他终于丢在路上了。

我的双眼潮湿了,我的视线变得模糊了。

骑上一条蜿蜒陡峭的上坡路,然后经过一段很长的连续下坡再上坡的道路之后,我终于到达了山顶。

可当我双眼远眺太阳西下的'方向时,才发现夕阳已经躲在了山的后面。

夕阳变成了晚霞,晚霞染红了天边,并用它的艳红,向这片广袤的大地奋力又不舍地告别着。

夕阳的余晖慢慢减少,天空慢慢变暗,近处的树,远处的山,也慢慢地披上了灰色的天幕,接着天幕渐渐变黑。

骑行四十年游记散文随笔

骑行四十年游记散文随笔

骑行四十年游记散文随笔骑行四十年游记散文随笔国庆假期,偶有闲暇,观看了一会儿热播的《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

正好看了上海滑稽剧团选送的滑稽小品《共享单车的一天》,以一辆“共享单车”的视角来讲述它们的种种遭遇。

“真没想到,我一辆小小的共享单车,竟成了照出社会百态的‘镜子’。

”这句台词直指人心,令人反思。

“本是为‘节约资源’而制造的‘共享单车’,为什么最终反成了浪费资源?”为整部小品点题,也成为留在观众心上的一道思考题。

剧中退休工人志愿维修共享单车的举动,让人在冷颤中感到了温暖。

老工人说:“40年前,我凭票买了第一辆自行车,是整个弄堂最早有自行车的。

推回家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是倍有面子的事。

”老工人的话引起了我的回忆,想起了我与自行车的点点滴滴,越想越远一下子把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都串起来了。

忽然觉得改革开放的40年,何尝不是骑行的40年……40年前,我母亲坐着自行车嫁到了我们家,当年的自行车无异于现在的奔驰、宝马。

外祖父家离我们村很近,于是乎不必赶马车,母亲就坐着“金鹿”过的门。

当然,自行车不是我们家的,印象中我们家的第一辆自行车是1986年左右买的,一辆二手的“飞鸽”。

我的童年也就在飞鸽横梁上度过的,那是儿时放眼世界的桥梁。

随着父母进县城、走亲戚,觉得自行车无比神奇,比今天开车还要幸福得多。

30年前的时候,我开始学习骑自行车,从推车跑到右脚踩着脚蹬子溜,再到左脚踩着脚蹬溜,最后才能在横梁下面的三角框里双脚离地骑起来。

现在想想都感到憋屈,但当时的幸福无与伦比,一群小伙伴在土路上疯骑,尘土飞扬里遮不住欢快的笑声。

升入初中时,从横梁下提升到了横梁上,但还是坐不到车座,也开始了独立骑行。

村里几位同龄人一起骑行在家与学校之间,掉链子、扎车胎时有发生,于是我们备有一套工具,扳手、钳子、螺丝刀时刻携带,随时坏了随时修。

记得姐姐和我同校的一年,我们两个人骑一辆车,从家出来她带着我,到路途一半时换我带着她,坎坷的泥巴路,密集的庄稼地,被纷纷抛在后面,没有争吵没有抱怨,一言一语的对话中,就走进了学校,走过了少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骑行四十年游记散文随笔
国庆假期,偶有闲暇,观看了一会儿热播的《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

正好看了上海滑稽剧团选送的滑稽小品《共享单车的一天》,以一辆“共享单车”的视角来讲述它们的种种遭遇。

“真没想到,我一辆小小的共享单车,竟成了照出社会百态的‘镜子’。

”这句台词直指人心,令人反思。

“本是为‘节约资源’而制造的‘共享单车’,为什么最终反成了浪费资源?”为整部小品点题,也成为留在观众心上的一道思考题。

剧中退休工人志愿维修共享单车的举动,让人在冷颤中感到了温暖。

老工人说:“40年前,我凭票买了第一辆自行车,是整个弄堂最早有自行车的。

推回家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是倍有面子的事。


老工人的话引起了我的回忆,想起了我与自行车的点点滴滴,越想越远一下子把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都串起来了。

忽然觉得改革开放的40年,何尝不是骑行的40年……
40年前,我母亲坐着自行车嫁到了我们家,当年的自行车无异于现在的奔驰、宝马。

外祖父家离我们村很近,于是乎不必赶马车,母亲就坐着“金鹿”过的门。

当然,自行车不是我们家的,印象中我们家的第一辆自行车是1986年左右买的,一辆二手的“飞鸽”。

我的童年也就在飞鸽横梁上度过的,那是儿时放眼世界的桥梁。

随着父母进县城、走亲戚,觉得自行车无比神奇,比今天开车还要幸福得多。

30年前的时候,我开始学习骑自行车,从推车跑到右脚踩着脚蹬子溜,再到左脚踩着脚蹬溜,最后才能
在横梁下面的三角框里双脚离地骑起来。

现在想想都感到憋屈,但当时的幸福无与伦比,一群小伙伴在土路上疯骑,尘土飞扬里遮不住欢快的笑声。

升入初中时,从横梁下提升到了横梁上,但还是坐不到车座,也开始了独立骑行。

村里几位同龄人一起骑行在家与学校之间,掉链子、扎车胎时有发生,于是我们备有一套工具,扳手、钳子、螺丝刀时刻携带,随时坏了随时修。

记得姐姐和我同校的一年,我们两个人骑一辆车,从家出来她带着我,到路途一半时换我带着她,坎坷的泥巴路,密集的庄稼地,被纷纷抛在后面,没有争吵没有抱怨,一言一语的对话中,就走进了学校,走过了少年。

时常想起那时的情景,夏天的鸣蝉,林立的玉米杆,在记忆里感到很是亲切,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载着姐弟成长成人。

现在的孩子如何能够体会,他们各式各样的小车里迷茫,只知一味地索取,没有拥有的幸福!
20年前进入高中,自行车就不是很稀有了,舅舅家淘汰了一辆旧车。

父亲好一番修理,更换了新辐条、新轮胎,用废旧机油擦得锃亮。

于是,我就拥有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拉近了家与高中校园的距离。

从学校到家应该有10公里左右,每4周让休息一天半,每两周的周六早放学两节课。

两个多小时的空,我会飞快的骑回家,吃一顿饭,再赶到晚自习前回到学校。

也不仅仅是为了吃一顿可口的饭,就是想家想回去看看,那自行车真的就是我的宝贝,一刻不停的穿越县城,经过起伏坑洼的“颠脏”田间小
路,飞快的骑行,就像骑着赤兔马,驰骋奔放。

最怕的就是车半路坏掉,但也避免不了的发生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能推着疯跑,跑着跑着就跑出了岁月,懵懂年少抛在了后头。

大学的前两年没有自行车,校园不大,南门喊一声,北门就能听见,根本用不着。

可是到了大三时学校搬到了新校,新校面积很大,离市区也远,没有自行车甚是不便。

同学们纷纷购买了二手自行车,因为仅剩一年,买辆新的没有必要。

我是二手的也没用买,而是捡了一辆没人要的“古董”自行车。

15年前,那种带着横梁的自行车很少了,学校的车棚尘土里埋没着一辆。

我就推着找修车铺一番修理,成为了代步工具,并且是校园里的唯一,每每经过都引人注目,指指点点、比比划划随风而去,能省几毛钱就行了。

我的“古董”自行车也有好处,别人的小车不能带人,我得带上人一样快速奔驰,到哪里一放就可,不用担心被偷盗。

我就这样骑了半年多,去实习、去闲逛,不知不觉就毕了业。

毕业来到邹平时,我只带着一床被子、一个凉席,身无他物。

级部主任树民兄照顾有加,把他的一辆小自行车送给了我。

在私家车初兴、摩托车大盛的时期,我终于有了一辆比较先进的小自行车。

也就这样一辆小自行车,让我熟悉了邹平山水,从孤身一人变成了四口之家。

记得那时候邹平县城的山南正在大兴土木,我用这小自行车驮着妻子去玩,半路车胎没了气,从山南走回了山北。

那时还处于被考察期,没有订婚也没有结婚,我想这回可
能没戏了,谁能看上我这穷小子,就一辆别人送的破自行车,还让人家走了一路。

谁知道她眼光独特,愣是没有放手,把我彻底俘虏了。

10年前,女儿从小三轮车,到两轮儿童车,一辆辆的购买,大大小小不下五六辆。

买了很多,但骑得很少,陆陆续续成了废品处理了。

现在儿子两周岁半了,满屋子的车琳琅满目,看见没有的就要买,咿呀不清地说:“爸爸,这辆车我还没有,我不要5辆,就要这一辆。

”5在他脑子是最大的数,要很多就是5个。

“爸爸,我还没有蓝色的翻斗车,还没有自行车……”“好,买。

”小时候,不要说有玩具车,能够坐着自行车跟父母赶个集,到时给买两个包子,就能够幸福小半年。

现在孩子们各种车俱全,却幸福的时间只有一霎,玩一会就丢到一边,寻找别的幸福点了。

4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放在历史长河不过一瞬而已,回忆与自行车的故事,却又绵长深远,变化之大到惊讶。

人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当回过头看看过往,才发觉当下的幸福和进步,什么这个不平那个不忿,不过是满园花色的一点瑕疵,为什么那么多花不去赏心悦目,但盯着一点污迹流连忘返呢?“乌云在黑暗里哭泣,它忘记了是它自己遮蔽了太阳。

”忆苦思甜、安贫乐业,何乐而不为之!
骑行四十年、穿衣四十年、饮食四十年、住房四十年……无不让我们幸福满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