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1)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修订版)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修订版)
[注] ①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
②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身。 ③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 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流莺的飘荡不自持 (步骤一) 对此诗情感的理解。 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抒发了诗人无法掌握自 己命运的感慨;(步骤二)/借流莺的徒自巧啭难遇佳期, 无人欣赏,(步骤一)抒写自己不为人赏识、怀才不遇的 精神苦闷。(步骤二)
【增分提示】 高考“情感把握”题,采点全,开掘深,特别 需要对诗句逐一仔细地研读,抓情语,因景悟情, 并联系诗人及其写作背景,方可得满分,阅读时千
万不可粗枝大叶。
满 江 红 抗金名将, 登黄鹤楼有感 收复失地 岳飞 痛心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 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 郊畿,风尘恶。 愤恨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 决心 黄鹤。
拐杖一:审标题
夜 归 周密 qióng chéng 夜深归客依筇① 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 ①筇:此指代竹杖。 事件 本诗蕴含了哪些情感? 时间 思乡
这首诗通过“夜归”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在 深夜以客的身份匆忙往家归,深夜归家,不顾 行路的艰辛,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急切思念 之情。
“萦牵”,比较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当然, 诗题“暮春”和“南宋”对理解感情也有一定的暗
示作用。这样,乡愁、伤春、自怜、羁旅之愁、难答问题。(4分)
枕上作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

专题04评价诗歌的思想与情感-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预热(含解析)

专题04评价诗歌的思想与情感-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预热(含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预热专题4 评价诗歌的思想与情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与情感,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其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

高考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要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不能主观臆断。

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诗歌评价题型一评价诗歌的思想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把握。

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

解题策略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表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便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常把古典诗歌按题材分成若干类。

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词)所属的类型,就可快速地把握该诗(词)的感情基调。

如思乡诗,毫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两类。

“乐景”表示“乐情”,“哀景”表示“哀情”。

不过特别要留意的是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

典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解析版)

14、诗词三首——群文阅读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诗缘情”,诗歌与人的感情密不可分。

思想感情,指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爱恨等各种情感。

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即要求根据诗词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的心理变化分析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这是古诗词鉴赏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对诗歌主旨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我们可以通过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会到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慷慨激昂的气概。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01.这首诗(词)表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02.结合全诗(词) ,简要分析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03.某联(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技法点拨】1.依据题材,理解情感。

常见诗歌题材有山水田园、边塞军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羁旅思乡,赠友送别等。

同题材的诗歌,大致有相同的思想感情。

分清类别,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而把握情感。

2.关注题目、注释,理解情感。

如王维《田园乐》一诗,抓住“乐”字,便能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抓住意象,理解情感。

意象往往是诗词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物,有些意象意义基本固定,如“柳”寓意惜别,“长亭"寓意送别,“梧桐”“芭蕉”寓意孤独、寂寞,“月亮”寓意乡思等。

4.分析手法,理解情感。

分析借物抒情、运用典故、象征、烘托等写作手法,也能分析出作者的情感寄托。

5.扣住诗眼,理解情感。

古代诗词中的“诗眼”“词眼”往往是解读诗词主旨的钥匙,它直接抒发或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所以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抓住“爱”字,不难理解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6.理解作者,把握情感。

诗歌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总会融聚时代特色和作者个人经历、思想发展、个性气质等情况,了解这些,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教案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教案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教案教案标题: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鉴赏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诗歌中的思想和感情表达。

教学准备:1. 教材:选取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诗歌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朗诵音频,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诗歌的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如押韵、节奏、意象等。

2. 分析诗歌的思想和感情表达:教师以具体的诗歌作品为例,解读其中的思想和感情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三、鉴赏实践(25分钟)1. 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选定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2.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探究诗歌的思想和感情: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思想和感情的理解,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

四、巩固拓展(15分钟)1. 创作诗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创作一首短诗,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

2. 欣赏名家诗歌:教师选取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思想和感情表达。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对思想和感情的表达作用。

2. 学生进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以及对诗歌的新认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诗歌作品,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3分)
(20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 全诗简要分析。(5分)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 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 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流寓夔州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柔美。(3) 未缺指月圆,(4)列宿指群星。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 度进行赏析。
二、掌握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 方法
小结: (1)抓住诗题 (2)抓住关键词 (3)抓住题材类型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5)抓住典型意象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 诗的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介绍别人评价
鉴 赏 诗 歌考 的点 思一 想 情 感
一、分清诗歌题材,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抒怀诗
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战诗 即景感怀诗
闺情宫怨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

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

高考诗歌鉴赏之一: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分析思想感情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3、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景、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今(借典故抒情),借事抒情。

第二步、仔细审视诗歌中的景物行为或典故的特点。

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固定的。

如:闻鸡起舞表达的事报效国家的愿望;燕然勒功表达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黍离之悲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思念,持节云中,表达的是对朝廷重用的盼望……景物常常与感情间有相似性。

另外,景物的描写角度及色彩的变化常常体现情感的变化。

第三步、读懂诗歌。

(一)读懂诗歌内容:1、懂得诗词的结构特点。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词。

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为主2、读懂诗家语(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句子的反常组合。

(2)、抓住关键词句品情态(3)、抓住景事情。

(4)、看标题、作者及注释内容。

3、读懂诗词的表现手法。

二、理解诗词中的人物及作者的情感1、对人、对事、对景、对物的情感;2、具体情感体现: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重难点16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新高考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16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新高考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16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读题目,明范围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则暗含文章的主旨,有的形象地表现中心,有的标明文章的内容。

二、读作者,知背景在欣赏诗歌时,一般要事先了解作家的思想、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等。

作家的思想往往通过作品流露出来。

例如孟浩然积极入世的思想通过《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表露出来。

作家的思想和经历往往又是密不可分的。

例如李白本想积极入世,却又鄙弃世俗、蔑视权贵,在政治仕途受挫后抑郁不平而又感到茫然,有时又因之流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了解了他的这些思想和经历后,我们才能准确地解读他的《行路难》《将进酒》等作品的思想内涵。

又如李清照的作品南渡前后判若两样的风格与思想,就和她在这前后的经历和遭遇直接有关。

三.读注释,解难点注释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典故出处等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环节,不可不看。

四.读诗句,解诗意要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弄懂诗的语句,才能把握诗的内容,进而进行评价赏析,因而先解诗句才能读懂诗。

五、找诗眼,明中心能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古诗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什么是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六、分类别,明方向诗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

但是叙事诗篇幅过长,不便于考核。

因而考核的诗歌主要是抒情诗。

七.理结构,明思路古诗的层次结构,主是从诗歌的景(境)与情、事与情、事与志、景(境)与人、时间与空间等角度来考虑一般来说,诗歌鉴赏思想情感价值观的试题,出在简答题上,也就是6分的简答题,有时候也会直接提出“这首诗(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也有的时候会换一些词语来提问,比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本诗(词)意蕴丰富,请加以赏析(分析)”,或者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同是写“(某种情感),有什么不同?”等,提问起来比较含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夜抒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 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
5.抓住典型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 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所以注意分析诗中意象来揣摩 诗人的情感。
6.抓住注释
注释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如:
注释 分类 介绍写 作背景 介绍相 关诗句 介绍 作者 介绍别 人评价
[注] 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 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 志存恢复。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 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思路分析] 本题分析情感的关键是抓住关键句进行分 析。只要准确理解了“肝胆”和“阅”字的意思。即可完成 答案。
[参考答案]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 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 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类型二 抓住景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 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 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 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一、“分析思想情感型”解题技巧 1.抓住诗题
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 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 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 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
抓住了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 上面的[例3]。 3.抓住题材类型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
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
发了……”
人们常常把古典诗歌按题材分成若干类,如上面的[学之 窗]中就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成了两大类。因此,若能判 定一首诗(词)所属的类型,就可快速把握该诗(词)的感情 基调。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分别表现“乐景”和 “哀情”,如上面的[例4]就是据此分析的。不过特别要 留意的是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如杜甫
如何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考查点二
分析思想情感
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 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 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类型一 抓住关键字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
[思路分析] 本题分析思想情感前两句主要可抓住“雨” 字来分析。雨丝而及网,由网字可分析出诗人的愁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两句 可抓住“鸟”字分析,由“门前几可罗雀”分析世态的炎凉。
[参考答案]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 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 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 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 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 感情基调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二、“分析思想情感型”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步骤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试比较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3.××句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