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脂类化学-改
合集下载
第二章脂类化学

极性端
非极性端
脂类--磷脂
脂类--复脂
鞘脂类
由1分子脂肪酸,1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及1 分子极性头基团组成。 是构成双层脂膜的结构物质。
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的单分子层中。
糖脂和硫酯
单半乳糖基二酰甘油
双半乳糖基二酰甘油
6-亚硫酸-6-脱氧--葡萄糖甘油二酯(硫酯)
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等)
按非脂成 分的不同
磷脂 糖脂
鞘氨醇磷脂(鞘磷脂) 鞘糖脂(如脑苷脂、神经节 苷脂等) 甘油糖脂(半乳糖基二酰基 甘油)
非脂成分是糖
醇成分 不同
鞘氨醇磷脂和鞘糖脂合称为鞘脂类(sphingolipid)
③ 衍生脂类(derived lipid
由单纯脂类或复合脂类衍生而来或与 它们关系密切。
9
6,9 3,6,9 6,9,12 6,9,12,15 3,6,9,12,1 5 3,6,9,12,1 5 3,6,9,12,1 5,18
ω-9
ω-6 ω-3 ω-6 ω-6 ω-3
广泛
植物油 植物油 植物油 植物油 鱼油
clupanodonic
22:5
ω-3
鱼油,脑
cervonic
22:6
ω-3
鱼油
类脂 糖酯、胆 固醇及其 酯、磷脂 (组织脂)
5﹪ 动物所有细 1.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含量 胞的生物膜、2.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 素、 相当稳 神经、血浆 维生素、胆汁酸等 定) 3. 构成血浆脂蛋白
三 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贮存脂类——脂肪 1g脂肪氧化— 38 kJ 1g糖或蛋白质—17 kJ
----乙酰化
脂类—三酰甘油
化学性质
由酯键产生的性质----水解和皂化(saponification)
第二章脂类化学

碘值大,说明油脂双键数目多,不饱和程度大。 碘值大,说明油脂双键数目多,不饱和程度大。 氢化油:不饱和脂肪酸加氢,变成饱和脂肪酸。 氢化油:不饱和脂肪酸加氢,变成饱和脂肪酸。
研究各项指数的意义: 研究各项指数的意义: 通过测定天然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和酸值, 通过测定天然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和酸值, 可以确定油脂的某种特性。 可以确定油脂的某种特性。
4.必需脂肪酸:哺乳动物不能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哺乳动物不能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 而对人体的功能又是必不可少的。 而对人体的功能又是必不可少的。 植物油是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植物油是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如亚油酸和花生四 烯酸(ARA)必须从植物中获取。 (ARA)必须从植物中获取 烯酸(ARA)必须从植物中获取。亚麻酸可由亚油酸在 体内合成。 体内合成。 油脂中必需脂肪酸含量高、 油脂中必需脂肪酸含量高、脂溶 性维生素高,被认为营养价值高。 性维生素高,被认为营养价值高。
三、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1.提供能量。 提供能量。 人体内氧化1g脂肪可得到38KJ 1g脂肪可得到38KJ热能 人体内氧化1g脂肪可得到38KJ热能 氧化1g糖或蛋白质只能得到17KJ 1g糖或蛋白质只能得到17KJ热能 氧化1g糖或蛋白质只能得到17KJ热能 构建生物膜。 2.构建生物膜。 作溶剂,促进人及动物体吸收脂溶性物质。 3.作溶剂,促进人及动物体吸收脂溶性物质。 4.有些还具有维生素和激素的功能 5.保护作用和御寒作用
含一个长的碳氢链(烃基)及一个末端羧基。 1、结构特点 含一个长的碳氢链(烃基)及一个末端羧基。 烃基含碳原子3 33个 烃基含碳原子3-33个
2.分类及实例: 2.分类及实例: 分类及实例
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多为固态) 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多为固态) 不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多为液态) 不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多为液态)
第二章-生物化学-脂类化学

2.3.1.1 甘油磷脂
甘油磷脂的组成
立体专一编号(Sn)
Sn—二脂酰甘油—3—磷酸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重 要 的 甘 油 磷 脂
磷脂酸
磷脂酰乙醇胺 乙醇胺
卵磷脂
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肌醇
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 choline) ——卵磷脂
O
CH2-O-C-R 1 R2-C-O-CH O + CH2-O-P -O-CH -CH -N (CH 3 ) 3 2 2 OH 卵磷脂
O
L-α-磷脂酰胆碱
★基本介绍
"卵磷脂"这个词本身由希腊文"Lekiths"派生
出来,意指"蛋黄", 因为卵磷脂最初是在蛋 黄中发现,一只鲜蛋黄中约含10%卵磷脂。近 年来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 三大营养素",倍受社会关注,已成为保健品 市场的"黄金产品"。卵磷脂是人体细胞膜的基 本组成部分,细胞膜是细胞的卫士,它决定了 细胞之间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人体拥有足够的 卵磷脂,就意味着具有较好的免疫力、代谢力 和生命活力。卵磷脂更多地集中于脑及脑神经 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心、肝、肾 等重要器官中。
原子上的羟基以酯键相连。 是线粒体膜和细菌膜的主要成分,是唯一具有抗原性的磷 脂分子。
缩醛磷脂(plasmalogens)
脂性醛基
存在脑组织和动脉血管,可能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2.3.1.2 鞘氨醇磷脂(sphingomyelin)
CH3(CH2)12-CH=CH-CH-OH NH2-CH CH2-OH 鞘氨醇
第2章脂类化学及脂类生物药物新-36页文档资料

3.酵母固醇
HO 麦角固醇
紫外线
H2C
H2
HO
VD2
存在于酵母菌、毒菌中。 经日光和紫外光照射可以被转化为维生素D2。
(二)固醇类衍生物
1.胆汁酸:
COOH
HO
包括胆酸、脱氧胆酸和鹅脱氧胆酸
2.性激素
O OH
雄激素
O
睾酮
HO 雄酮 O
OH
雌激素 HO
雌 二醇
HO 雌酮
五.脂类在体内的贮存、动员和运输
出现双键。
COOH C20 5ω3 EPA
ω3
系 列
COOH C22 6ω3 DHA
COOH
C18 3ω3 α -亚麻酸
COOH
C18 3ω6 γ -亚麻酸
ω6
系
列
COOH
C18 2ω6 亚麻酸
2.DHA和EPA的生理活性
①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的合成,从而抑制了血栓素缩小 血管,引发心脏病的病因
②DHA和EPA对大脑发育,健全脑功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预防癌症
神经醇磷脂的结构通式
三、糖脂
一个或多个单糖残基与脂类部分(单脂酰或二脂酰甘
油)以糖苷键相连所形成的化合物。
(一)脑苷脂类
1.结构特点
糖苷键
葡萄糖———————鞘氨醇
(或半乳糖
岩藻糖
酰胺键
N-乙酰氨基葡萄糖
N-乙酰半乳糖胺)
脂肪酸
2.性质 白色,粉状物,不溶于水、乙醚、石油醚, 溶于热乙醇,热丙酮,吡啶及苯,极稳定
CH2
O
O
R2
CO
C
H
O
C
R1
O
CH2
O
第二章 脂类的化学

三、胆固醇和胆酸
(一)胆固醇(cholesterol)
固醇共同结构: 环戊烷多氢菲
1 2 A 3 4 5 6 11 H 10 9 H B 12 H C H 8 7 13 17 D 14 H 15 16
动物固醇
胆固醇
植物固醇
酵母固醇
胆结石症的胆石成分几乎都是胆固醇构成的。
(二)胆酸与胆汁酸
胆汁酸
传统分类
储能和供能 脂肪(甘油三酯,TG) 磷酸甘油酯(PL) 脂类 类脂
磷脂
鞘磷脂 脑苷脂
糖脂
神经节苷脂
胆固醇(Ch)及其酯(ChE)
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
三、脂类的生理功能
1、生物体内主要的贮能和供能物质
2、维持生物膜的ຫໍສະໝຸດ 构和功能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维持体温、保护脏器
脂肪酸(fatty acid, FA)是一条长的烃链(R-)和 一个羧基(-COOH)组成的羧酸。
构成脂类的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软脂酸 硬脂酸
非必需脂肪酸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 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脂肪酸
软脂酸(16C)
4、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肌醇 + 磷脂酸 → 磷脂酰肌醇(肌醇磷脂)
o
5、缩醛磷脂(plasmalogen)
6、心磷脂(cardiolipin)
心磷脂是脂质中唯一有抗原性的
甘油磷脂的共性
都有高度极性的头部及疏水性较强的尾部;
甘油分子C1上连接的脂酰基多数是饱和的,而 C2上的多数是不饱和的; 在pH7时,其磷酸基团带的是负电荷。
第二章脂类化学

4、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1)结构:
心磷脂是由 2 分子磷脂酸与一分子甘油结合 而成的磷脂。是脂质中唯一具有抗原性的。
磷脂酸分子
甘油骨架
磷脂酸分子
• 5、缩醛磷脂:长碳烯醇以醚键与甘 油羟基相连
• 存在于细胞膜,特别是肌肉和神经 细胞的膜中。
pH7时,几种常见的甘油醇磷脂的净电荷
磷脂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乙醚、氯份等。 • 甘油是许多化合物的良好溶剂,广泛地用
于化妆品和医药工业。 • 甘油能保持水分,可以作为润湿剂。
第三节
磷脂类
磷脂是分子中含磷的单脂衍生物。 甘油 甘油磷脂类 鞘氨醇 鞘氨醇磷脂类
一、甘油磷脂
(一)通式
组成?
1 2 3
(二)性质 1、两亲分子:亲油、亲水 2、氧化(双键过氧化) 3、水解
• 总结:磷脂类从结构上讲其共性是都含有 磷酸基团,都含有极性的基团。
• 其结构骨架是醇(甘油醇,鞘氨醇),脂肪酸、 磷酸基团。
第四节 糖脂
• 是含有糖成分的结合脂,主要包括鞘糖脂和甘 油糖脂两类。
(一)鞘氨醇糖脂(神经酰胺糖脂)
组成:鞘氨醇、脂酸、糖
根据糖基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脑苷脂(脑糖脂)(cerebroside) : 神经鞘中最为丰富,糖基为中性糖(多数为半 乳糖,少数为葡萄糖)
磷酸基团 -
X基团 + +
+,0
净电荷 0 0 -1 -1
二、鞘磷脂
1、鞘氨醇 有60多种,动物中常见 D—鞘氨醇,植物 中二氢鞘氨醇 和 4—羟二氢鞘氨醇常见。
2、神经酰胺
脂肪酸通过酰胺键与鞘氨醇的-NH2相连, 形成神经酰胺。
第二章 脂类化学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H3
甘油(丙三醇)
HO
C O
C H2
H2C OH HC OH C OH H2
H2O
脂肪酸1
H2 C C O C H2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C CH3
非必需脂肪酸
三、脂肪(三酰甘油)
动植物油脂的化学本质是酰基甘油,其中以三
酰甘油或称甘油三酯为主。
三酰甘油脂又称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的油 脂称为油,为固态的称为脂或脂肪。植物 性三酰甘油脂多为油,动物多为脂。
生物体内含量最为丰富的脂类物质
H2 C
H2 C C H2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P
-
X
X= CH2 CH NH2 磷脂酰丝氨酸 COOH
X
极性,易溶于水 称极性头
非极性,不易溶于水 称非极性尾
磷脂酰甘油绝大多数存在于生物膜中
卵磷脂具有增强记忆、防止老年痴呆等健脑作用,原 因何在?
主要为卵磷脂可以增加神经传导物、促进脑细胞活化
卵磷脂可乳化胆固醇、油脂,为什么?
两性(亲油、亲水),乳化剂
第二章 脂类化学
脂类的分类
I
按化学组成分类 II 单纯脂类 • •
按能否被碱水解分类 可皂化脂类 不可皂化脂类
复合脂类 衍生脂
第一节 简单脂
一、脂质(脂类)的定义:脂类(lipid)是一 类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其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 物。
生物化学 第02章 脂类化学

n 皂化价:完全皂化1克脂肪(油或脂)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 毫克数。
n 皂化价可用于计算该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分子量=1/[(皂化价/1000)/56/3]
单位为克的皂化价
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摩尔数 (脂肪酸的摩尔数) 甘油三酯的摩尔数
分子量 = 3 × 56× 1000 皂化值
n250毫克油脂完全皂化时需要47.5毫克KOH, 计算该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规定:
1,3的位置不能交换
n 磷脂酰胆碱(X基团为胆碱) ——卵磷脂
O
O CH2-O-C-R1 R2-C-O-CH O
CH2-O-P-O-CH 2-CH2-N+(CH )3 3 OH
卵磷脂
如果磷酰胆碱基连接在甘油基的3位碳,则为-型,2位则为-型。
自然界:L--磷脂酰胆碱
n★基本介绍 n“卵磷脂”这个词本身由希腊文“Lekiths” 派生出来,意指“蛋黄”。卵磷脂最初是在蛋 黄中发现,一只鲜蛋黄中约含10%卵磷脂。近 年来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 三大营养素"。
液酸
神经酰胺
中性糖 N-乙酰半乳糖胺
神经酰胺
半乳糖 唾液酸
葡萄糖
n 甘油醇糖脂(glycosyl glycerides)—植物糖脂
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称植物糖脂。
n答案:884
2)不饱和双键产生的性质
①氢化(Hydrogenation)(反式脂肪酸) n 油脂中的不饱和键可以在金属镍催化下发生氢化作用。 n 氢化作用通常用于使液体油变成半固体或固体脂肪。
②卤化和碘值 n 卤化作用(Halogenation):油脂中不饱和键可与卤素 发生加成作用,生成卤代脂。 n碘值(价):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n用碘值表示油脂的不饱和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 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
– 使胎儿和新生儿更易患上必需脂肪缺乏症,影响生长 发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抑制前 列腺素的合成,干扰婴儿生长发育。
• 促进Ⅱ型糖尿病的发生 • 易引发冠心病等心脏病 • 影响男性生育能力 • 容易发胖
WHO建议每人每天的摄取量不超过摄取的总热量的1%,大约相当 于2克。而一份炸薯条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大约5克。
5.人类的某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和酮尿症等都与脂 类代谢紊乱有关。
第二节 油脂的结构和性质
一、甘油脂(glyceride)的结构
油脂是油(液体)和脂(固体)的总称。从化学结构来看均 为甘油和脂肪酸所组成的酯。常见的是三酰甘油(或甘油三 酯)。
*
油脂结构通式
若3个脂肪酸相同者称为单纯甘油酯,不同者称为混合甘油酯。 自然界多为混合三酰甘油的混合物。 甘油三酯为中性酯,其C2常为手性碳原子,具有D-型和L-型。
二、磷脂酰胆碱(PC)
又称卵磷脂,它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磷脂。
组成:磷脂酸和胆碱。R1多为饱和脂肪酸,R2是不饱和脂肪 酸,X位为胆碱(强碱性),-CH2CH2N+(CH3)3。 性质:白色蜡状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吸水变成黑色胶状 物。不溶于丙酮,溶于乙醚和乙醇。两性(亲水,亲油),极性 头部是胆碱。含有磷酸的酸性和胆碱的碱性。 分布与功能:在蛋黄、脑、精液、肾上腺和红细胞中含量最 高;在血浆中作为脂蛋白的主要成分,运输脂类和胆固醇。
在有乳化剂的存在下可与水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水和油两相界面处的表面张力。
乳化作用(emulsification)
油脂在乳化剂(如胆汁酸盐、肥皂)的作用下变成 细小颗粒而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乳化液的过程。
脂肪需乳化后才能被肠壁细胞吸收。日常生活中, 以肥皂为乳化剂,去除油污就是乳化作用。
在高等动植物体内主要是C12以上的高级脂肪酸,多含偶数C原子;
烃链有饱和和不饱和的,也有取代基;常见饱和的:软脂酸(C16)和 硬脂酸(C18);不饱和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
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单烯酸)的双键位置一般在C9~C10间,多不饱 和脂肪酸(多烯酸)常间隔3个碳原子出现一个双键;
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顺反异构现象,天然的多为顺式异构体。
–Omega3的前体亚麻酸和Omega6的前体亚油酸为必需脂 肪酸。
• 亚油酸和亚麻酸分别是AA和DHA的前体。
–DHA对于脑细胞,特别是脑的神经传导和突触的生长发 育有重要作用。 –当缺乏DHA时,脑细胞形成出现故障,可能引起脑细胞 的死亡,信息不能顺利传递,使人的智力、记忆、思 维、判断等活动难以正常进行。
1.甘油(丙三醇)
用于调整人体的各种 无色无臭的粘稠液体,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 机能,排除人体内多 余的“垃圾”。一旦 2.脂肪酸 缺少,引发前列腺炎 症,高血脂、高血压、 含有1个烃基(含3~33个C原子,多数含有12~20个C)和末端1 血栓病、动脉粥样硬 个羧基的有机羧酸,自然界的脂肪酸多为直链。 化,风湿病,糖尿病, 皮肤粗糙、加速衰老 油脂中脂肪酸的特点: 等系列疾病。
– 人类大脑的60%是由脑结构脂构成,而AA就约占脑结构总量的40%-50%.
• AA是人体大脑和视神经发育的重要物质,对提高智力和增强 视敏度具有重要作用。
• AA具有酯化胆固醇、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度、调节血 细胞功能等一系列生理活性。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 肿瘤等具有重要功效。
• 在孕晚期及新生儿期,DHA和AA迅速集中在大脑中,人体视网 膜的感光体内也有丰富DHA,主要通过胎盘或母乳来提供。
R2OCOCH
O-
CH2—O— P—O—X O
X:胆碱,胆胺, 丝氨酸,肌醇等
磷脂中甘油的命名原则(立体专一编号,Sn表示):
C1~C3顺序不能颠倒,C2上的-OH基一定放在左边,位于C2 上的为C1,位于C2下的为C3,这就是Sn编号,写在化合物名称 的前面。 天然存在的磷酸甘油酯均为L-型和Sn-甘油-3-磷酸。
– 其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 脂肪 (fat, adipose)?
• 油脂 (grease)?
二、分类
根据脂类主要成分,可分为单酯和复酯。单酯是由各脂肪 酸和醇构成的酯;复酯是除含有脂肪酸和各种醇外,还含有 其它成分的酯,如糖脂,脂蛋白等。 脂 油 蜡
单脂
脂类
复脂
固醇脂
糖脂 磷脂 脂蛋白
皂化价(值) 完全皂化1克油脂所需的KOH的毫克数。 可推知脂肪中所含脂肪酸的平均分子量(反比关系)。 测定皂化值可检测油脂质量(是否掺有其他物质),可检测 油脂的水解程度,可指示将油脂转化为肥皂所需的碱量。
(2)加成反应
油脂分子中的不饱和双键可与氢或卤素发生加成反应,也称 氢化或卤化反应。 碘值:在卤化作用中,100克油脂与碘作用所需碘的克数。
第二章 脂类化学
卢晓英
luxy2005@swjtu. cn
西南交通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第二章 脂类化学
• 第一节:概述 • 第二节:油脂的结构和性质 • 第三节:磷酸甘油酯 • 第四节:固醇类和萜类 • 第五节:生物膜
第一节 概述
一、脂类定义
• 脂类(lipid)亦为脂质或类脂,是一类低溶于 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 当选购添有DHA配方奶粉时,要注意尝奶粉味道,看产品是否出现鱼 腥味?若鱼腥味过重,说明DHA已被氧化,就不要再喂宝宝了。
• 亚油酸(LA)和亚麻酸(ALA)在母乳中比例为5~15:1
二、油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液体或固体,呈中性,比重小于1g/cm3(一般为 0.91~0.94间);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丙酮、氯仿等非极性溶剂。 无明确熔点。 脂肪酸烃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对其性质影响很大: 凡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 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油和 溶解度 熔点 粘度 沸点 水)能均匀地分散成乳状 碳原子数增加: ↓ ↑ ↑ ↑ 液(或称乳浊液)的物质。 不饱和度增加: ↑ ↓ ↓ ↓
–缺乏时可引发如生长发育迟缓、皮肤异常鳞屑、不育、智力障 碍等一系列症状。
• DHA有预防近视和改善视力的作用。
–如果妇女妊娠期膳食中缺乏DHA,可能会导致胎儿失明。
AA(或ARA)
• 学名二十碳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或ARA),又名花 生四烯酸,属Omega6族长链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广泛存于人 类脑细胞和神经末梢。 • 人体含量最丰富,最为活跃和最必需的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
例:纯橄榄油样品与碘反应,680毫克油脂吸
收578毫克碘。求样品分子中含多少双键?该样
品的碘价是多少?橄榄油的分子量是884。
(3)酸败(rancidity)与氧化作用
油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难闻气味,这种现象称为酸败。 化学本质是油脂中不饱低级醛、酮、酸或衍生物,这些物质使油脂产生臭味。 光、热、湿气可加速油脂酸败。另一原因是微生物或脂肪酶可油脂水 解成低级脂肪酸,继续氧化最后产生低级酮。
卵磷脂的水解产物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
• 食物
– 油炸食品,如方便面、薯片、薯条等;
– 含有油脂尤其是人造油脂的加工食品,如方便汤、冷 冻食品(如汤圆)、烘焙食物(如饼干等)、各种即 冲型糊粉状食品(如粉状麦片、椰子粉、芝麻糊粉 等),以及各种奶油糖、花生酱、巧克力酱 ; – 起酥面包里含“起酥油”,低档巧克力含“代可可 脂”,一些面包和酥点中含“麦琪淋”,微波炉爆米 花和一些膨化食品中都含有氢化植物油; – 珍珠奶茶、咖啡伴侣主料之一就是植脂末,主要成分 是含反式脂肪的氢化油;
极性,易溶于水 称极性头,亲水 端
非极性,不易溶于水 称非极性尾,疏水端
磷脂分子含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的尾部,在水相中自发形 成脂质双分子层,这对构成生物膜结构尤为重要。
磷脂酶A1和A2分别特异地催化甘油磷脂中 C-1和 C-2位
置酯键的水解。由于磷脂酶A2作用产生高浓度的溶血磷脂可 能会破坏细胞膜,蛇毒及蜂毒是磷脂酶的最好来源,因此往 血管注射蛇毒会导致威胁生命的溶血(红细胞膜裂解)。磷 脂酶C催化甘油和磷酸之间的键的水解,生成二酰甘油和磷 酸(胆)碱。磷脂酶D催化甘油磷脂生成磷脂酸和(胆)碱。
容易氧化→ 腥臭味的胺 类物质
DHA
• 俗名脑黄金,学名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ic Acid), 属Omega3族长链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 大量存在于人脑细胞中,是人脑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占 大脑脂肪酸的25-33%。 • DHA对大脑活动、脂肪代谢、胎儿生长、婴幼儿智力发育及 免疫功能有极大影响,DHA被称为“高智商因子”。
碘值可表示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碘值越大,油脂的不 饱和度越大。还可根据碘值变化来指示氢化反应进行的程度。 加成反应的结果使不饱和的转变为饱和脂肪酸。氢化作用通 常使液体油脂变成固体油脂。食品工业就是用此原理将棉籽油 等植物油制造为人造牛油、人造奶油等。采用卤化反应可以制 造特种脂肪。
液体油脂不便运输,易酸败,海产油脂还有臭味,可通过氢 化或卤化加以改善。
– 供给适当DHA和AA是必需的,尤其早产儿及无母乳者更为重要。
• DHA最佳食物来源是鱼类,且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利于人体 吸收。
– 孕妇及老年人应常吃,每周不少于三次。
• DHA特别容易被氧化,其氧化产物与氨基化合物结合,生成具 有强烈腥臭味的胺类物质,鱼腥味就是这样产生的。因此, 鱼腥味的产生,是DHA氧化变质信号,并不是添加DHA标志。
三、脂类生理功能
1.贮存能量(贮存脂质):每克脂肪氧化时可释放出38.9kJ的能 量,每克糖和蛋白质氧化释放的能量仅分别为17.2kJ和23.4kJ。
2.细胞组分(结构脂质):是生物膜等的重要组成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