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和重力
重力与弹力

新知讲解
(3)实验步骤: ①把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杆上,观察弹簧自由下垂时下端所到 达的刻度位置。 ②在弹簧下端悬挂1个50g钩码平衡时在刻度尺上读出它的示数。 ③继续在弹簧下端悬挂2、3、4、5个钩码平衡时在刻度尺上读出它的 示数填入表格中。 ④以弹簧受到的弹力F为纵轴、弹簧伸长的长度x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 系。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F-x图像。
3.弹力
F
被拉长的弹簧,要恢 复原状,对相连接的小车 产生了拉力F;
被跳水运动员压弯的跳板, 要恢复原状,对上面的人产生了 支持力。
新知讲解
(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 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F1
放在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 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
弹簧在形变时产生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是有关系的。
新知讲解
3、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那么,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大小与其伸长量有什么关系呢? (1)实验目的: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2)实验器材:弹簧、铁架 台、50g钩码5只、刻度尺。
新知讲解
(4)探究弹簧弹力与 形变量的关系视频
新知讲解
(5)实验数据 钩码数量 0 1 2 3 4 5
L/cm 37.00 35.70 34.38 32.86 31.50 30.14
∆L/cm 0.00 1.30 2.62 4.14 5.50 6.86
F/mg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课堂练习
4、下列各图中,a、b表面均光滑,天花板和地面均为水平,a、b间 一定有弹力的是( B )
第1节 重力与弹力

2.对重心的理解 (1)重心的特点:重心是重力的 等效作用点 ,并非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2)重心的位置及决定因素
等效思想
①位置: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②决定因素
a.物体质量分布情况。
b.物体的形状。
(3)对薄板类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重心。
如图所示,C点即为物体 的重心,但该方法仅适用 于薄板状物体
养
断弹力的方向,并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的位置。
力与形变量的
4.了解胡克定律,会计算弹簧的弹力。
关系。
课前学习
知识点一 重 力
1.重力和重心的概念
产生
由于地球的__吸__引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大小:G=mg,式中G、m、g的单位分别为_____N_____、_____k_g____、
特别提醒 判断弹力有无的两个误区 (1)误认为两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存在弹力作用,而忽视了弹力产生的另一条件—— 发生形变。 (2)误认为有形变一定有弹力,而忽视了弹性形变和非弹性形变的区别。
[针对训练2] 如图所示,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 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一个大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丁球用两根轻质细线吊在天 花板上,且其中右侧细线是沿竖直方向的。关于这四个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例3] 请在图中画出杆或球所受的弹力方向。
解析 甲图中杆在重力作用下对A、B两处都产生挤压作用,故A、B两处对杆都有 弹力,弹力方向与过接触点的平面垂直。如图甲所示。 乙图中杆对C、D两处都有挤压作用,因C处为曲面,D处为支撑点,所以C处弹力 垂直于圆弧切面指向球心,D处弹力垂直于杆斜向上。如图乙所示。
重力和弹力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重力和弹力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一、重力的作用机制1.定义: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作用原理:地球的质量使物体受到向地心的吸引力,即重力。
3.重力公式:F = G * (m1 * m2) / r^2,其中F为重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4.重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受到向地心的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g,约为9.8m/s^2。
5.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越大。
二、弹力的作用机制1.定义:弹力是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2.作用原理: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时,物体会产生一种恢复原状的力,即弹力。
3.弹力公式:F = k * x,其中F为弹力,k为弹簧常数,x为物体的形变量。
4.弹力的作用效果:使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对物体产生推或拉的效果。
5.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弹力与物体的形变量成正比,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
三、重力和弹力的应用1.重力的应用:a.地球表面及附近物体的重量测量;b.天体运动的研究,如卫星、行星的运动;c.水、空气等流体的压力产生;d.地震波的传播;e.地球内部的结构研究。
2.弹力的应用:a.弹簧、减震器等机械元件的设计;b.音乐乐器,如钢琴、吉他等;c.工程结构,如桥梁、建筑物的振动控制;d.体育器材,如跳板、撑杆等;e.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缓冲和保护作用,如座椅、床垫等。
综上所述,重力和弹力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重力和弹力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为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多少?解题方法:使用重力公式F = G * (m1 * m2) / r^2,其中m1为物体的质量,m2为地球的质量,r为地球半径。
答案:F = 6.67 * 10^-11 * (2 * 5.97 * 10^24) / (6371 * 1000)^2 ≈19.6N2.习题:一个弹簧常数为50N/m的弹簧,当拉伸10cm时,产生的弹力是多少?解题方法:使用弹力公式F = k * x,其中k为弹簧常数,x为形变量。
重力与弹力

讨论与交流 • 如图所示,画出木杆AB所受到的 弹力的示意图
A F1
F2
B
注意方向的确定:压力或支持力与接触面垂直。 (此题为面-面和点-面情况)
胡克定律
一、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的大 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
二、表达式
F= kx
k—弹簧的劲度系数,只与弹簧本身有关,单位为N/m。 x—伸长量而不是弹簧的长度。 X=L-L0 (拉伸时) X=L0-L (压缩时)
弹性—— 发生形变的 物体具有恢复原 状的性质就称为 弹性。
形变的分类: 弹性形变:物体的形状能完全恢复 非弹性性形变: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
弹性与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限度。如果外力过大 ,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 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
探究弹力
条件:
弹力——产生弹性形变
重力
一、力的概念
(1)概念:力是 物体 和 物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 (2)单位: 牛顿 ,简称牛,用符号 N 表示。
(3)力是矢量,不但有 大小 ,而且有 方向 。
(4)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 形状 和 运动状态 。 (5)力的图示: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按一 定比例(或标度)画出线段,其 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 末端标上 箭头 表明力的作用方向; 箭尾 表示力的作
(2)对不规则的细棒和薄板,可用支撑法或 悬挂法 确定其重心
4.物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 重心 越高 ,物体的稳定性越差, 重心 越低 ,物体的稳定性越好。
重心的变化
①③ ②
①跨跃式 ②俯卧式 ③背跃式
1.对重心的理解
(1)重心并不是实际存在的一个特殊点,引入重心是为了研
重力与弹力ppt课件

断减小,弹力变小,C正确。
拉力(张力)FT、T,摩擦力f、静摩擦力f0 、A对B的力FAB
受力分析的突破
①确定“研究对象”,研究“研究对象”受到的力
②根据速度改变/加速度a或形变找力
③利用相互性找力(转换对象)
④力一定有施力物体
⑤标注规范
bj
四、重力(非接触力)
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
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
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
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
力。
③假设法:假设有弹力,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④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
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不能维持原来的力学状态。如将侧壁、斜面用海
绵来替换,将硬杆用轻弹簧(橡皮条)或细绳来替换。
九、弹力有无的判断
是否发生形变有时无法确定?此时如何判断弹力有无
①状态法:因为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大致分为两类:平
衡态、非平衡态)相吻合,所以可以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大致分为两类:
平衡态、非平衡态),受力分析(如静止二力平衡等)来判断物体间的弹力
有无、弹力大小。
②撤去法: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
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
方向改变了
用手压锯条,锯条变弯
用手拉橡皮条,橡皮条
变长
运动状态改变/
速度改变
(∆V≠0,a≠0)
原因?
形变
反过来: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即加速度a≠0)
或者形变 是否我们可以断言物体受到了力?
物体间的
弹力和重力知识点总结

弹力和重力知识点总结一、弹力的基本原理弹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是指在物体形变后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
简单来说,弹力就是一个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变形,当外力去除时,物体会恢复到原来的形态。
弹力的产生与材料的特性有关,比如弹簧、橡胶和金属都具有一定的弹性。
弹力通常有两种类型:弹簧力和压力。
1.弹簧力弹簧力是弹簧受到外力后产生的一种力,它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成正比。
弹簧力的大小可以用胡克定律来表示:F=kx,其中F表示弹簧的力,k是弹簧的弹性系数,x是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
胡克定律表明,当弹簧受到外力作用时,弹簧的形变量与外力成正比,而弹簧力的方向始终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2.压力压力是一种在物体内部产生的内力,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会产生一个与形变方向相反的内力。
压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弹力,比如橡胶弹力、气体的弹力等。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的分子会进行相对位移,从而产生了一个与外力相对抗的内力。
压力的大小可以用杨氏模量来表示,杨氏模量是一个反映物质弹性的物理量,它可以用来描述物质在受力后的形变特性。
二、重力的基本原理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所具有的一种天然力。
根据牛顿定律,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
在牛顿的力学定律中,重力是一个基本的力,它是物体运动的基本原因之一。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表示:F=Gm1m2/r^2,其中F为重力大小,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质量,r为两个质量之间的距离。
重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产生了一个叫做引力场的场,当物体在引力场中时,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引力场是一种物体产生的一种场,它的性质是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重力场是四个基本相互作用中的一个,他是由大质量天体产生的一种场,所有物体在重力场中都会受到引力的作用。
三、弹力和重力的关系在物体受力的过程中,弹力和重力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力,它们在很多物体运动及工程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一重力与弹力知识点

高一重力与弹力知识点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物体间相互吸引的力,是由于物体质量之间的作用而产生的。
它是地球上所有物体的共性,也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力。
2. 重力的计算公式重力的计算公式为:F = mg。
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3. 重力的特点(1)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2)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越远,重力越小。
4. 弹力的概念弹力是物体受到变形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
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由于物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重新排列,物体会产生恢复力,即弹力。
5. 弹力的计算公式弹力的计算公式可以分为压缩弹簧弹力和伸长弹簧弹力两种情况。
(1)压缩弹簧弹力:F = kx。
其中,F表示弹力,k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x表示压缩或伸长的长度。
(2)伸长弹簧弹力:F = -kx。
负号表示伸长的方向与弹力方向相反。
6. 重力和弹力的比较(1)重力是所有物体普遍存在的力,而弹力是物体受力后产生的反作用力。
(2)重力是吸引力,方向向下;弹力是恢复力,方向与受力方向相反。
(3)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变形长度有关。
7. 应用举例:弹簧秤和自由落体(1)弹簧秤:弹簧秤利用弹簧的弹性产生的弹力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当物体挂在秤钩上时,弹簧会产生相应的变形,根据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变形长度计算出物体的质量。
(2)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根据重力的计算公式可以确定物体的加速度和下落的距离。
总结:重力和弹力是重要的物理概念,对于理解物体间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重力是所有物体普遍存在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弹力是由于物体变形后产生的恢复力,它的大小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变形长度有关。
力·重力·弹力

一、力·重力·弹力知识点析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力学中的研究对象是受力物体。
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使物体产物加速度)。
(1)即使很小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也会使物体发生形变,只不过有时形变很小,不能直接观察到(这一点对于理解弹力很有帮助)。
(2)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指速度的大小、方向之一或同时发生变化。
3、矢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1)大小:弹簧秤称量,单位是牛顿(N)。
(2)方向:力作用的方向。
(3)力的图示法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注意:物理量有两类,矢量和标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两类物理量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它们的运算法则,标量的运算法则是代数加减法,而矢量的运算法则是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矢量性是力概念的一大难点。
4、分类(1)按性质分,可分为万有引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2)按效果分,可分为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3)按作用方式分,可分为场力和接触力。
万有引力(重力)、电磁力均属于场力,弹力、摩擦力均属于接触力。
(4)按研究对象分,可分为外力和内力。
·重力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大小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即G=mg 。
重力源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严格而言,重力一般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是提供物体随地球一同绕地轴转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从赤道到两极,该向心力θωcos R m f 2=(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R 为地球的半径,θ为纬度角)逐渐减小,故物体的重力逐渐增大到两极时,θ=90°,f=0,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我们注意到由于此原因引起的重力变化不大,因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随地球自转所需向心力大小不同,故同一物本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处重力大小不同,不过由于此原因引起的重力不从心变化不大,一般情况下可以近似认为:2R mM G m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力和重力模块一弹力一、知识点1.形变: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但在外力的作用下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形变。
(1)弹性形变:当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能恢复原来的状态的形变;海绵被敲打之后恢复了原状(2)塑性形变:当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的形变保留而不能复原的。
Iphone4S被敲打之后……2.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注意:将物体放置在桌面上,桌面也产生了细微的弹性形变,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使桌面产生形变的弹力。
证明桌面产生形变的实验:在桌子两端相对放置双面镜子(M,N),要平行。
然后用一激光笔(固定在镜子N方)射向一个镜子(M),让反射光线经过另一面镜子(N),最后射到一个刻度尺上,形成一个光点。
用力按压桌面,由于桌面发生了细微的形变,两面镜子会向箭头所指方向倾斜。
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光点会在刻度尺上有明显的移动,而把桌面的形变显示出来。
3.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
(1)构造:一根弹性很好的钢质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及外壳等。
(2)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若没有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使用之前,最好把它的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检查弹簧是否灵活。
(3)测量:不能超过量程;拉力方向与弹簧伸长方向要一致。
(4)读数: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二、例题精讲【例1】★★下列形变属于弹性形变的是()A.捏面人时面人发生的形变B.打碎玻璃时玻璃发生的形变C.人坐在沙发上时,沙发发生的形变D.骆驼在沙漠中行走时,沙漠表面发生的形变考点:弹力.解析:A、捏面人时面人发生的形变,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A不符合题意;B、打碎玻璃时玻璃发生的形变,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B不符合题意;C、人坐在沙发上时,沙发发生的形变,能恢复原状,是弹性形变,C符合题意;D、骆驼在沙漠中行走时,沙漠表面发生的形变,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D不符合题意.答案: C【例2】★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产生弹力B.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C.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同D.拉力、推力、支持力都是弹力考点:弹力.解析:A.物体发生形变时,不一定发生弹性形变,所以形变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弹力,故A不正确;B.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发生形变,所以不一定产生弹力,故B不正确;C.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故C不正确;D.拉力、推力、支持力的实质都是弹力,故D正确.答案: D【测试题】关于弹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弹性物体只要有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B.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C.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一定产生弹力D.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考点:弹力.解析:A、弹力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直接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互相接触的物体要发生弹性形变才产生弹力,接触不一定产生弹力.故A错误;B、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但不能说压力就是重力,故B错误;C、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力叫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一定产生弹力.故C正确;D、对同一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但超过其弹性限度时,形变再大,也没有了弹力.故D错误.答案: C【例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解析:由图知: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2”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答案: 2【测试题】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解析: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是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答案: 2.4【例4】★★一根弹簧受到50N拉力时,伸长了2cm,若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伸长了5cm时受到拉力为()A.80N B.100N C.125N D.150N考点: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解析:由题知F1=50N,x1=2cm,x2=5cm,根据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得:F1:F2=x1:x2∴50N:F2=2cm:5cm,解得F2=125N.答案: C【测试题】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一根长10cm的弹簧,受到0.5N的拉力时,伸长到12cm,当它受到1.5N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A.30cm B.16cm C.6cm D.36cm考点: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解析:由题知F1=0.5N,△L1=12cm﹣10cm=2cm,F2=1.5N;根据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得:F1:F2=△L1:△L2∴0.5N:1.5N=2cm:△L2△L2=6cm,所以弹簧的长度为10cm+6cm=16cm.答案: B【例5】★★★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挂在墙上,用490N的力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20cm.如果改为两个人分别拉弹簧的两端,把它也拉长了20cm,则每个人分别用力为()A.490N、490N B.0N、490N C.490N、0N D.245N、245N考点: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解析:改为两人拉弹簧后,其中一人跟墙一样起到了固定弹簧的作用,因此弹簧伸长不变,所用拉力也不变,还是490N.答案: A【测试题】有一把弹簧秤,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弹簧秤的示数为4N,则手拉弹簧的力是()A.4.2 N B.4 N C.3.8 N D.无法判断考点: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解析:秤钩不受力时,其示数为0.2N,受力后示数为4N,所以力的大小实际为4N﹣0.2N=3.8N答案: C【例6】★★★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某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图线可能是下图所示图线中的哪一个()A.B.C.D.考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解析:(1)实验中用横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纵轴表示弹簧的拉力F(即所挂重物的重力大小)(2)弹簧平放时测量自然长度,此时弹簧伸长量为0cm;(3)当竖直悬挂时,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弹簧会有一段伸长量,但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为0N(即:F=0N)(4)因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其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综合上述分析四个图象中只有C符合.答案: C【测试题】某同学做“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下图中的图线可能是哪一个图?A.B.C.D.考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解析:(1)实验中用横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纵轴表示弹簧的拉力F(即所挂重物的重力大小)(2)弹簧平放时测量自然长度,此时弹簧伸长量为0cm;(3)当竖直悬挂时,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弹簧会有一段伸长量,但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为0N(即:F=0N)(4)因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其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综合上述分析四个图象中只有C符合.答案: C模块二重力一、知识点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
(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一般略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假如生活失去了重力(2)重力是一种非接触力,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3)地球吸引着它周围的物体,同时物体也吸引着地球,我们说物体A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就是地球,受力物体就是研究的物体A。
(4)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定。
2.重力的由来:万有引力,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正是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的引力,才是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3.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G=mg,其中G表示重力,单位为N;m表示质量,单位为kg,g是一个定值,约为9.8N/kg。
地理位置不变,g也不变。
G=9.8N/kg表示在地球上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建筑工人用重垂线检查墙是否竖直用重垂线检查画是否挂正(3)重心: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
重心是等效作用点,不是重力的实际作用点。
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中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一般情况下,重心都在物体上,但并不是所有的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就在圆环的圆心上,而圆心不在圆环上;质量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9.8NG=19.6N玩具鹰的重心重力三要素二、例题精讲【例7】★图中表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A.F1B.F2C.F3D.F4考点:重力示意图.解析:因为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方向竖直向下,F1、F2方向不对,F3不是竖直向下,所以只有F4符合这一条件.答案: D【测试题】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A. B.C.D.考点:重力的方向.解析: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后,石块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答案: B【例8】★实验室的物品中,重约为1 N的是()A.一枚壹圆硬币B.二只鸡蛋C.三枚回形针D.四只实验桌考点:重力大小的估测;重力的计算.解析:A、一枚硬币的质量约为0.01kg,重力约为0.1 N,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二只鸡蛋的质量约为0.1kg,重力约为1 N,此选项符合题意;C、三枚回形针的质量约为0.001kg,重力约为0.01 N,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四只实验桌的质量约为40kg,重力约为400 N,此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B【测试题】一个中学生的体重最接近()A.5 N B.50 N C.500 N D.5000 N考点:重力大小的估测;重力的计算.解析:根据公式G=mg计算A.为0.5 kg;B.为5 kg;C.为50 kg;D.为500 kg.答案: C【例9】★★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足球的受力情况是()A.只受踢力B.只受重力C.既受踢力,也受重力D.不受踢力,也不受重力考点:重力.解析: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不计阻力,只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即重力).答案: B【测试题】足球前锋队员面对已封住角度的守门员,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进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面后使其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施力物体是() A.前锋队员B.足球C.地球D.守门员考点:力的作用效果;重力.解析:足球离开脚面后,不再受到运动员施加的作用力,不计空气阻力,此时足球只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答案: C【例10】★★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B.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D.因为g=9.8牛/千克,所以1千克就等于9.8牛考点:重力.解析:A、重力都是受地球的吸引而获得的,所以正确;B、重力和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指向地心的,所以正确;C、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为9.8N/kg,所以正确;D、1千克是质量,9.8牛是力,它们之间单位不同,不能画等号,所以错误.答案: D【测试题】我国宇航员把五星红旗带到太空,会变化的物理量是()A.质量B.重力C.密度D.宽度考点:重力.解析:宇航员将五星红旗带到太空中,A、位置发生变化,组成五星红旗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B、五星红旗受到的重力减小.符合题意;C、五星红旗的种类和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不符合题意;D、五星红旗宽度不变.不符合题意.答案: B【例11】★★质量为60kg的宇航员在地球上的重力为N,若他登上月球,则其质量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他受到的重力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