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龚自珍词的创作特色

合集下载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龚自珍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

龚自珍认为文学必须有用。

他说,“曰圣之时,以有用为主”,“求政事在斯,求言语在斯,求文学之美,岂不在斯”。

指出儒学、政事和诗文具有共同目的,就是有用。

他认为诗和史的功用一样,都在对社会历史进行批评,文章、诗歌都和史有源流的关系。

他认为《六经》是周史的宗子;《诗经》是史官采集和编订起来的,而且“诗人之指,有瞽献曲之义,本群史之支流”(《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七》)。

因此,选诗和作史的目的,都是“乐取其人而胪之,而高下之”,进行社会历史批评。

所以他把自己的诗看成)清议”或“评论”,“贵人相讯劳相护,莫作人间清议看”(《杂诗,己卯目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安得上言依汉制,诗成侍史佐评论”(《夜直》)。

从这一诗论观点出发,他认为诗歌创作的动机是由于“外境”即现实生活所引起,“外境迭至,如风吹水,万态皆有,皆成文章”(《与江居士笺》),不得不然。

而创作方法则和撰史一样,应利用一切历史资料(《送徐铁孙序》)。

龚自珍的诗和他的诗论是一致的。

他打破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总是着眼于现实政治、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

他的诗饱含着社会历史内容,是一个历史家、政治家的诗。

他从15岁开始诗编年,到47岁,诗集共有27卷。

他很珍惜他的少作,“文侯端冕听高歌,少作精严故不磨”;“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己亥杂诗》)。

这些“精严”而“字字真”的少作,虽然都已失传,但当时却是针对政治腐败和官僚庸俗的“伤时”、“骂坐”之作,被一般文士视为“大不可”的。

因此他又曾几次戒诗。

嘉庆二十五年(1820)的秋天,他开始戒诗,次年夏因考军机章京未被录取,赋《小游仙》15首,遂又破戒。

道光七年(1827)十月,他编了两卷《破戒草》后,又发誓戒诗,“戒诗昔有诗,庚辰诗语繁”正是愤慨于他的诗不能为腐朽庸俗社会所容忍。

龚自珍诗词艺术赏析

龚自珍诗词艺术赏析

龚自珍诗词艺术赏析引言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他的诗词创作,以思想深刻、情感真挚、风格独特而著称,是清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本文将从诗词艺术的角度,对龚自珍的作品进行详细的赏析。

一、诗词创作背景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这是一个社会变革的大时代。

清朝的衰落、社会的黑暗、人民的苦难,都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思想和诗词创作。

他的诗词,既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也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望。

二、诗词艺术特色2.1 思想深刻龚自珍的诗词,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他关注社会现实,对封建社会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如《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首》中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清朝封建统治的批判,对人才的重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2.2 情感真挚龚自珍的诗词,情感真挚而浓郁。

他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的关心、对人民的同情,都深深地融入了他的诗词之中。

如《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四首》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沉关爱。

2.3 风格独特龚自珍的诗词,风格独特,自成一家。

他的诗词,既有传统的诗词形式,又有自己创新的手法。

如《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六首》中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种新奇的表达方式,使他的诗词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结论龚自珍的诗词,以其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词,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简述龚自珍诗歌的特点

简述龚自珍诗歌的特点

简述龚自珍诗歌的特点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和爱国主义者,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浪漫主义情怀:龚自珍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他表达了对自然、对爱情、对人生的深情追求和热烈渴望。

2、忧国忧民的情怀:龚自珍的诗歌中透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他以悲愤的笔触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呼吁救亡图存,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倾注了无尽的痛苦与希望。

3、带有政治意识的思考:诗歌中不乏对当时政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反思,龚自珍通过诗歌表达他对社会不公、民族危机等问题的觉醒与痛心。

他用敏锐的眼光和批评的态度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时局的思考和呼吁变革的强烈愿望。

4、语言形式的创新:龚自珍在诗歌创作中注重形式的创新,他灵活运用韵律和修辞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诗歌节奏和声音美感。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深刻,并且常常带有音乐性和画面感。

总的来说,龚自珍的诗歌特点是热情浪漫、爱国忧民、政治意识强烈、语言形式创新,他的诗作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已亥杂诗赏析

已亥杂诗赏析

已亥杂诗赏析
摘要:
1.已亥杂诗的背景介绍
2.已亥杂诗的艺术特点
3.已亥杂诗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正文:
已亥杂诗是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歌,共31 首,写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 年)。

这组诗歌的主题涉及时政、哲理、生活等多个方面,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在当时文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已亥杂诗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组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对现实政治的针砭时弊,也有对个人生活的抒发。

如《己亥杂诗·其一》中,龚自珍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揭示出当时清朝政治的腐朽黑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其次,已亥杂诗在艺术形式上,龚自珍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表达更为深刻、形象。

例如,《己亥杂诗·其五》中,“横舟对青楼,耐可乘风翻”,用船只在水中的景象象征人生的起伏,寓意深刻。

再者,已亥杂诗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龚自珍在这组诗歌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启示意义的观点。

例如,《己亥杂诗·其十二》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呼唤当时的社会要重视人才,改革创新。

已亥杂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它奠定了龚自珍在清诗史上的地位,使他成为清代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另一方面,已亥杂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都受到了这组诗歌的启发和影响,
如梁启超、黄遵宪等。

浅析龚自珍的诗歌风格(一)

浅析龚自珍的诗歌风格(一)

浅析龚自珍的诗歌风格(一)浅析龚自珍的诗歌风格(一)论文关键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双重倾向结合互补论文摘要:龚自珍是首开近代新诗风的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与散文一样,紧紧围绕现实政治这个中心,或批判,或抒慨,富有社会历史内容。

同时龚诗的最大特点又是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气势飞动,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并且以异常真挚强烈的感情溶化到诗的形象之中去,从而使他的诗对读者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龚诗的语言璀璨瑰丽,文采斐然,词汇丰富优美,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龚自珍(1792—1841),字瑟人,号定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我国十九世纪上半叶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思想带有极大的叛逆性,而他的文学极富于创造性,其诗文打破了清中叶以来传统文学的腐朽局面,首开近代文学风气。

他的诗,以其先进的思想,别开生面,真正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

本文将试从其诗歌现实与浪漫的双重倾向出发来分析龚自珍的诗歌风格。

龚自珍生活的年代,正是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溃,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新阶段。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断加深,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

在龚自珍之前的清中叶诗坛,山水诗歌占据了统治地位,这类诗歌,往往模山范水,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与现实远远脱离。

而处于时代剧烈动荡的龚自珍,作为一个主张改革腐朽现状、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启蒙思想家,显然是深恶这种无益的诗风的,他的诗,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总是着眼现实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

在他的思想中,诗和史的联系是很自然的。

他认为《六经》是周史的宗子;《诗》是由史官采集和编订起来的;而且“诗人之指,有瞽献曲之义,本群史之支流”。

因此他认为不仅选诗和作史的目的,皆在于“乐取其人而胪之,而高下之”,而且诗人作诗也必然和史官作史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社会历史批评。

“贵人相讯劳相护,莫作人间清议看”;“安得上言依汉制,诗成侍史佐评论”:他把自己的诗看成是“清议”或“评论”的工具,显然他把诗与史、诗人与史官在社会作用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它们的职责皆在于对社会历史进行批评。

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色

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色
天才的龚自珍在这一时期的文坛上以傲岸的姿态发出极具穿透力与震撼力的声音把清中期的文学推上更具有自觉的抗争性的高龚自珍的诗歌现存约600首多为其30岁创作的作品这些诗紧紧围绕现实政治这一中心或批判现实或寄托感慨思想深邃寄慨遥远具有喻世醒世和警世的进步作用为有清一代罕见乃新清代诗坛之面目
文 学教育 2008.05
作家研究
梁文娟
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色
龚自珍, 清代中叶著名的思 想家、文学家, 也是近代首开新 诗 诗 风 的 杰 出 诗 人 [1], 在 文 学 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当时诗人张维 屏评论说: “近数十年来, 士大 夫诵史鉴, 考掌故, 慷慨论天下 事 , 其 风 气 实 定 公 开 之 。” 近 代 学者梁启超评价龚自珍云: “自 珍性詄宕, 不检细行, 颇似法之 卢骚; 喜为要眇之思, 其文辞犿 诡连俶, 当时之人弗善也。…… 虽然, 晚清思想之解放, 自珍确 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 者, 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 一 时 期 。 初 读 《 定 庵 文 集 》, 若 受 电 然 , 稍 进 乃 厌 其 浅 薄 。” ( 《 清 代 学 术 概 论 》)
象, 构成了特殊的诗歌意境。这 种意境就其内涵来说, 它既含有 诗人作为一个反对封建、追求民 主的改革者的崇高理想, 同时也 不免交织着道路坎坷、壮志难酬 的激烈感慨。柳亚子评叹: “三 百年来第一流, 飞仙剑客古无 俦, 只愁孤负灵箫意, 北驾南舣 到 白 头 。”
在形式上, 龚自珍的诗歌进 一步打破了旧有的模式和写法, 从而更加鲜明地显示出清诗自己 的独特面目。他的诗歌不受格律 的束缚, 自由运用, 冲口而出。 龚自珍的诗歌绝大多数属于近体 诗, 以七言绝句表现得最突出。 他不屑于区区格律, 的《己亥杂 诗》三百十五首率意而行, 无拘 无束, 独创性地运用发展了七言 绝句的这一形式。古人写诗一般 很少用仄声韵, 力避重字, 而他 的《己亥杂诗》竟有二十余首押 仄声韵, 甚至有些作品韵脚用同 字, 如其中的第二十二:

龚自珍作品赏析

龚自珍作品赏析

龚自珍作品赏析龚自珍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也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

龚自珍认为文学必须有用。

他说“曰圣之时,以有用为主”。

所以龚自珍的文学创作更多地关注当时的社会政治。

(1)《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以七言绝句形式写的大型组诗,共三百十五首,占他现存诗歌一半以上。

这组诗有强烈的现实感,艺术上绚丽夺目,在近代诗坛上放射出独特的光彩,也是龚自珍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龚自珍是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辞官南归的。

四月二十三日,只身出都。

七月九日到达杭州。

九月十五日又从杭州北上,接还家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把家眷接回杭州。

安置在昆山羽琌山馆。

这次南北往返上下几个月,途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

《己亥杂诗》就是在这期间陆续写成的。

在这三百多首诗里,思想内容比较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段矛盾和民族矛盾,抒发了他对清政府腐败黑暗的愤懑和反对侵略、反对屈膝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怀。

而这些大都包含在对自己的家世、经历、著述、社会交往和坎坷的政治生涯的叙述之中。

因此,《己亥杂诗》不仅是研究作者生平思想的重要材料,有些作品也是可以作为时代的史诗来读的。

如龚自珍在诗中描绘了劳动人民在封建统治下痛苦生活的情状: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

——《己亥杂诗》第八十三首这是诗人南归途中在江苏淮浦所看到的情况。

淮浦是当时运河与黄河相交的地方,那里水闸很多,船只过闸都是靠人工拉纤,劳动相当艰苦,加上黄河、运河水利长期失修,泥沙淤塞,常常泛滥成灾,这就更增加了运输的困难。

而行走在这条航道上的漕船,运输的货物主要是清政府从江南搜括得来专供朝廷享用的白米。

船夫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挣扎在这艰难险阻的航道上。

而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心情也化作滂沱泪水倾泻而出。

再如下面这首诗,诗人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与政权的存亡联系了起来: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

龚自珍诗歌的特点

龚自珍诗歌的特点

龚自珍诗歌的特点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学者,其诗歌风格独特,主题广泛,堪称中国诗歌的瑰宝之一。

首先,龚自珍的诗歌有浓郁的自然意蕴。

他对四季景象的的描绘
非常细致入微,常常用自然景物来表现内心的感受。

其次,龚自珍的诗歌富有哲理思考。

他喜欢在诗歌中表达自己对
社会与人生的疑问,思考人的尊严和人类的命运。

此外,龚自珍的诗歌还具有史诗性和叙事性特点,他以自己的经
历和情感作为主要的叙事对象,融入了古典和现代诗歌的元素,使作
品别具一格。

总的来说,龚自珍的诗歌保持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融入了
现代文学的风格,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浓郁的艺术魅力,对中国文
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裁在 《 怀人馆词序 》 中也大赞其词 , 可 见龚 自珍词 的艺术性很高 。 龚 自珍 留世 的词作虽然不多 , 但却 是晚清少有的经典之作 ,特色鲜明 。 迷离、豪迈 、悲怆的词风 龚 自珍 曾在《 天仙子 》 里言“ 古来情语 爱迷离 ” ,


我们 知道龚词 的大部分内容是以 “ 情 ”为素材 , 他 早期编撰的 《 无著词 》 《 怀人馆词》都体现了这个 特点 。龚 白珍是个 真正的重情 、 尊情之人 ,他的情
思人 。 作者在面对众多 的情感琐事之时 , 又要面对 自己政治上 的屡次失败 。在双重矛盾 的枷锁之下 , 作者希望 自己烦 躁 的内心可 以在佛道的教化 下 , 解 忧解愁解孤独。 三 、多重意象 的组合 龚 自珍的词 同他的诗文一样 , 语言深奥 , 意象 众多 , 许多句子作 者并不是直接抒 发情感 , 而是 比 较隐 晦的用另 一些词语 或者某种 固定 的意象来表 达, 若不细细读来 , 很难发现龚词的深层 次的意义 。 龚词的 “ 剑气 箫心”“ 香 草美 人”“ 孤花秋 心”等多 个意象代 表了龚 自珍 的个 人的理想 、性格 、命运 。
灵” ,龚词打破常态 ,独具特色 。他 的外祖父段玉
或许是龚 自珍幻想的一个奇境 , 无 论哪一种 , 都说 明了龚 自珍的情感 与心态。 他假 设 自己可以如神仙
般 与心爱 之人相 伴左右 , 不受 宇宙万物 的干扰 , 来 去 自如。 但这 个幻想 , 最终还 是被 打破 , 回归现 实。 龚词情语绵绵 , 意境美妙 ,与朦胧 诗相近 , 我们无 法确凿 的考察这 每首词背后 的故事 , 但 我们可 以欣 赏其 中的美感和韵味 。 龚 自珍 的文学创作 总体 呈现 出一 种气质 磅礴 之势 。 理所 当然 , 他 的词作也不全是迷离朦胧 的情 词 ,也有不少作品流露出豪迈 之风。代表作 《 金缕

的仕途不顺 , 作者心情必然失 落至极。但是他没有 味的牢骚 ,反而安慰 自己 ,就算 文章震惊 海内 ,
也不过是个纸上谈兵 而已 , 春水流逝 , 与 自己无关 , 何 不做个逍遥贵族 , 享受生活 ,结交美人名士 , 慷 慨任侠 。 处在 鸦片战争前期 的龚 自珍 , 眼看着 国家 日益衰落 , 百姓流离失所 , 极力 渴望为 国为民出力 , 却始终难 以被重 用 ,只得暗 自伤神 。《 水调歌头 》
第2 5卷
第1 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M u d a n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Vo1 . 25 N o .1 2
2 0 1 6 年 1 2月
D e c . 20 1 6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8 7 1 7( 2 0 1 6 )1 2 - 0 0 6 9 — 0 2
浅析龚 自珍词 的创作特 色
严 丽 丽 (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甘肃 兰州 7 3 1 ) 0 7 0)
摘 要 :龚 自珍 是 中国近代 杰 出的思想 家、文 学家。他 思想独特 ,观点犀利 ,敢 于直言。其文章 写 得振 聋发聩 ,其诗歌唱得 志意狂直。一直以来 ,学界 多专 注于龚 自珍 的诗 文领 域 ,对 于龚 自珍词 的研 究 相 对较 少。龚 自 珍 作为近代文 学的开山之祖 ,其词作处处彰显 着沉郁 豪放 、委 婉缠绵的特点 。本文对 龚 自珍词的创作特 色进行浅析 ,认 为龚词的地位不可忽视 。 关键词:龚 自 珍 ;词作特 色;价值地位 中图分类号: I 2 0 7 . 2 3 文献标识码 :A 龚 自珍 ( 1 7 9 2 — 1 8 4 1 ) ,字瑶人 ,号定庵 ,十九 岁开始填词 , 现有《 无著词》 《 怀人馆词》 《 影事词 》 《 小 奢摩词 》 《 庚子雅词 ) ) o 由于龚词删节和遗失 的 较多 ,现 《 龚 自珍全集 》中共存词约 1 5 0 首 。龚 自 珍词 的创作与他的诗文一样 , 独特新颖 , 他 的词既 不同于浙西词派的 “ 古雅” 也不 同于常州词派的 “ 幽
词, 从语言上来看 , 大多具有朦胧迷 离的特 点。早 期 的情词似乎含有寄托之 意 , 想象奇特非凡 , 时 常 把天上人间结合起 来。 《 太常行 》云 :“ 一身云影堕 人问 ,休认彩鸾看 。花 叶寄应难 ,又何况 、春痕袖 斑?似他身世 , 似他心性 , 无恨 到眉弯。月子下屏
曲》 ,这首词作 于龚 自珍科举失 意之后 ,准备南行 的途 中, 词的 内容有对生活的感慨 , 但不是悲观消 极 的心态 , 而是充满 了慷慨豪 迈之意。面对又一次
山, 算 窥见 、 瑶池梦还。 ” 这首词每一句里都有一 个梦幻般 意境 , 云里来雾里去 , 让人难以抓住 实在
物体 。由天上 的彩鸾写到人间的花 , 又 回到天上的 月, 最终月下屏 山。 或许这是天上人 问的爱情故事 ,
阕更是流露 出了作者逍遥洒脱 的一 面。 龚 自珍作 为一个末代王朝仕途不顺的文人 , 他 的人生经历是

悲惨的 , 但他一直坚守着这份豪迈奔放之 隋, 这实
在难 能可贵。
收稿 日期:2 0 l 6 . 0 6 . O 7 作者简介:严丽丽 ( 1 9 9 3 一) ,女,甘肃武威人,西 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 元明清。 Fra bibliotek6 9
国家 的风雨飘摇 , 个人 的坎坷经历 , 龚 自珍敏 感 的神经多次遭到摧残 , 这些情感 自然而然 的从一 首首词作里流露 出来 , 我们从 中感受到清末文人的 沉郁悲怆 。 《 丑奴儿令 》 云 :“ 游踪二十五年到 ,江 也依稀 ,山也依稀 ,少壮沈雄 心事违 。 ”∞ 这是篇游 历之作 , 作 者多年后重返 旧地 ,江山依 I E t  ̄ n 故, 年 少时 的梦想事与愿违 ,这种难言之苦 ,无处可泄 , 只得 自己默默承受 。 由此可联想到作者一生饱经风 霜 、痛苦不堪 的状态 。作者尽情 直言 自己的烦 恼 , 遭人谗言 , 与爱妻分别等遭遇 , 作者精神上的飘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