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荧光蛋白GFP

合集下载

gfp绿色荧光蛋白序列_概述及解释说明

gfp绿色荧光蛋白序列_概述及解释说明

gfp绿色荧光蛋白序列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GFP(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具有独特发光特性的蛋白质,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领域。

其绿色荧光可以通过外源激活而观察到,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可视化细胞内发生的过程,并实时跟踪靶标分子的定位与转移。

GFP的序列是理解其结构、功能以及应用关键的基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GFP绿色荧光蛋白序列进行概述及解释说明。

首先,我们将介绍GFP的历史和发现过程,以及其在现代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随后,我们将详细探讨GFP序列的组成和编码基因信息,并解析与功能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最后,我们将阐述GFP序列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有关GFP绿色荧光蛋白序列的全面概述及解释说明,深入探讨其组成、结构、功能和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GFP序列在生物学领域中的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文促进对GFP技术的探索和创新,推动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

2. GFP绿色荧光蛋白序列概述2.1 GFP简介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来自于海洋水母的蛋白质。

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发出绿色荧光,并且在非生物致死条件下仍然保持稳定。

由于这些特性,GFP成为了生物学领域中一种广泛使用的标记工具。

2.2 GFP的发现历程GFP最早是在1960年代末期由奥斯汀·盖因斯、罗德南·麦迪安和道格拉斯·普里肯特等科学家在研究水母Aequorea victoria时发现的。

他们观察到当GFP暴露在紫外线下时会发出绿色荧光,并且将其提取出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随后,科学家们发现GFP能够自身形成一个染色体,而不需要其他辅助物质。

2.3 GFP的结构特征GFP的序列长约238个氨基酸残基,具有高度保守性。

绿色荧光蛋白(GFP)

绿色荧光蛋白(GFP)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分子细胞\钱永健希望更多中 国青年投身基础研究_标清.mp4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下村修
1928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市, 毕业于名古屋大学,是日本化 学家、海洋生物学。 1960年开始,在美国普林 斯顿大学学者约翰逊的邀请下, 前往美国,先后在普林斯顿大 学、波士顿大学和麻省伍兹霍 尔海洋生物实验所工作。
绿色荧光蛋白的应用前景
3.对于肿瘤的机制阐明及治疗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有助于人们肿瘤的深入了解: 以肿瘤细胞浸润性举例,浸润性指肿瘤细胞粘连、酶降解、移动和基质内 增殖等一系列表现,其根本原因在于肿瘤细胞内某些基因表达异常。利用 GFP 的示踪特性,将目的基因标记为绿色,即可定量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 水平,研究肿瘤细胞内某些基因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浸润的关系,即可揭 示肿瘤细胞浸润的某些机制。
大 家 好
了不起的绿色荧光蛋白(GFP)
By: 药剂121
前言
2008年10月8日,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 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非和钱永健因发现和改 造绿色荧光蛋白(GFP)而获奖。GFP大家都不陌生, 细胞中散发着点点绿光,煞是好看。1962年被发现, 1992年被克隆,中间隔了30年。而在最近十几年它才 在生物界中被广泛应用。
5、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通过随机重组和基因定向突变得到了多种对环境敏感的GFP, 它们可用作环境指示剂。
最新进展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分子细 胞\美、德三名科学家分享2014年诺贝尔化 学奖[看东方]_超清.mp4
谢谢观 看
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 一,我国著名的钱氏家族的一员,美 国生物化学家。 1994年起,钱永健开始研究GFP, 改进GFP的发光强度,发光颜色(发 明变种,多种不同颜色),发明更多 应用方法,阐明发光原理。世界上应 用的FP,多半是他发明的变种。他的 专利有很多人用,有公司销售。

绿色荧光蛋白(GFP)

绿色荧光蛋白(GFP)
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 一,我国著名的钱氏家族的一员,美 国生物化学家。
1994年起,钱永健开始研究GFP, 改进GFP的发光强度,发光颜色(发 明变种,多种不同颜色),发明更多 应用方法,阐明发光原理。世界上应 用的FP,多半是他发明的变种。他的 专利有很多人用,有公司销售。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大 家 好
了不起的绿色荧光蛋白(GFP)
By: 药剂121
前言
2008年10月8日,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 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非和钱永健因发现和改 造绿色荧光蛋白(GFP)而获奖。GFP大家都不陌生, 细胞中散发着点点绿光,煞是好看。1962年被发现, 1992年被克隆,中间隔了30年。而在最近十几年它才 在生物界中被广泛应用。
3.作为荧光靶使用方便,可直接用于活体测定
绿色荧光蛋白的应用前景
骨架和细胞分 动力学裂和泡囊运输 发育生物学 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肿瘤发病机制的应用 在信号转导中的应用
光伏发电 神经生物学
绿色荧光蛋白的应用前景
将绿黄红荧光蛋白质植入鱼的DNA分子结构中
绿色荧光蛋白的应用前景
1.分子标记
将GFP作为蛋白质标签(protein tagging),利 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与GFP基因构成融合 基因,转染合适的细胞进行表达,然后借助荧光显 微镜便可对标记的蛋白质进行细胞内活体观察。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下村修
1961年,下村修等人从大量的多管水 母属中分离了水母素及腔肠素。他们发现 生物发光是由钙离子引发的。这项研究开 展了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
1962年,他从一种水母中发现了荧光 蛋白,被誉为生物发光研究第一人。
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能够放出蓝色的荧光。这是 透过快速释放与水母素相互作用的钙离子(Ca2+)生 成的。所放出的蓝光会被绿色荧光蛋白转变为绿光。水 母素和绿色荧光蛋白都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gfp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gfp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gfp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嘿,你知道 GFP 吗?这玩意儿在细胞生物学里可有着重要地位呢!就好像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样耀眼!
GFP 啊,其实就是绿色荧光蛋白的简称啦。

你想想看,在一个神秘
的细胞世界里,GFP 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信号灯,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
细胞里发生的事情。

比如说,科学家们把 GFP 连接到一个他们感兴趣
的蛋白质上,哇塞,就好像给这个蛋白质装上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小尾巴!那我们不就能轻松地追踪这个蛋白质在细胞里的动向啦?这多神
奇呀!
我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 GFP 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兴奋,就像一群好奇的孩子发现了新玩具一样。

老师说:“同学们,GFP 就像是细胞里的魔法标记,能让我们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

”然
后有个同学马上就问:“那是不是像在黑暗中突然有了亮光呀?”老师
笑着回答:“对呀,就是这样!”这就是 GFP 的魅力所在呀!
它可不是随便就出现的哦,是科学家们经过不断努力和探索才发现的。

这就好比我们在寻找宝藏的路上,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
找到了那颗最璀璨的宝石。

GFP 为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
的大门,让我们对细胞的了解更加深入。

现在,GFP 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研究领域啦,从基础研究到医学应用,都有着它的身影。

它难道不是细胞生物学里的超级明星吗?我觉
得呀,GFP 就是那个能让我们对细胞世界充满无限好奇和探索欲望的
神奇存在!所以,一定要好好了解它呀!
我的观点就是,GFP 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为我们探索细胞的奥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手段,真的太了不起了!。

绿色萤光蛋白

绿色萤光蛋白

绿色萤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GFP,这种蛋白质最早在一种学名Aequorea victoria的水母中发现。

其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在蓝色波长范围的光线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萤光。

这个发光的过程中还需要冷光蛋白质Aequorin的帮助,且这个冷光蛋白质与钙离子(Ca+2)可产生交互作用。

由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中发现的野生型绿色萤光蛋白,395nm和475nm分别是最大和次大的激发波长,它的发射波长的峰点是在509nm,在可见光绿光的范围下是较弱的位置。

由海肾(sea pansy)所得的绿色萤光蛋白,仅有在498nm有一个较高的激发峰点。

在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绿色萤光蛋白基因常被用作为一个报导基因(reporter gene)。

一些经修饰过的型式可作为生物探针,绿色萤光蛋白基因也可以克隆到脊椎动物(例如:兔子上进行表现,并拿来映证某种假设的实验方法。

我们这边细胞组的基本上都在用这个东东。

标记细胞GFP的分子结构和发光机制绿色荧光蛋白为一个由2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GFP有两个吸收峰,主峰在395nm,次峰在470nm,其荧光发射峰在509nm。

GFP 的化学性质相当稳定,其变性需要在90℃或pH<4或pH>12的条件下用6mollL盐酸胍处理,这一性质与GFP的结构特性相关。

Yang等的研究表明,GFP是由两个相当规则的内含一个α-螺旋和外面包围l1个β-折叠的β-桶状结构组成的二聚体,β-桶状结构直径约3nm,高约4nm。

β折叠彼此紧密结合,象桶板一样形成桶状结构的外围,并且形成了一个规则的氢键带。

桶状结构和位于其末端的短α螺旋以及环状结构一起组成一个单独的致密结构域,没有可供扩散的配体进入缝隙。

这种坚实的结构保证了其稳定和抗热、抗变性的特点。

GFP的生色基团附着于α-螺旋上,几乎完美的包被于桶状结构中心。

位于圆桶中央的α-螺旋含有一个由六肽组成的发光中心,而发光团是由其中的三肽Ser65-Tyr66-Gly67经过环化形成了对羟基苯咪唑啉酮。

对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了解及应用

对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了解及应用

对绿色荧光蛋白的了解及应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姓名:马宗英年级:2011学号:2011012923前言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GFP,是一种具有奇妙特性的“光学蛋白质”。

这种蛋白质从成分和结构上来说,没有丝毫的特殊性,它的组成单元是20种常见的氨基酸,二级结构也是普通的α螺旋和β片层。

但是,这种蛋白质却具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性质——发出绿色荧光。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生命科学应用一、绿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蛋白最早是由下村修等人于1962年在一种学名Aequorea victoria的水母中发现的。

其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在蓝色波长范围的光线激发下,吸收蓝光的部分能量,发出绿色荧光。

野生型水母GFP的一级序列已由其cDNA序列推导出来[1],它至少存在4种同源GFP,但这些突变并不影响GFP的基本功能,只是使突变的GFP具有了新的性质。

生色团是GFP发出荧光的物质基础,也是GFP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GFP的生色团位于氨基酸序列64~69位的六肽内,65~67位的丝氨酸、脱氢酪氨酸、甘氨酸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对羟基苯甲基咪唑环酮是一个独特的、相当稳定的环状三肽结构,构成了GFP生色团的核心[2],见图1。

图2为生色团的形成机制。

图1 多管水母中GFP生色团的化学结构和附近序列图2生色团的形成机制目前人们对GFP的荧光发光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大家只是认为,GFP是生物发光过程中的能量受体,并且是最终的发光体,不同的生物发光机制各不相同,不同的突变体发光机制也有很大差异。

二、GFP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作为蛋白质标签(protein tagging)利用绿色荧光蛋白独特的发光机制,可将GFP作为蛋白质标签(protein tagging),即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与GFP基因构成融合基因,转染到合适的细胞中进行表达,然后借助荧光显微镜便可对标记的蛋白质进行细胞内的活体观察。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亚细胞定位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亚细胞定位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亚细胞定位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是一种自然存在于海洋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中的荧光蛋白,其拥有强烈的绿色荧光。

由于其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领域,GFP已经成为研究生物过程和信号传递的强有力工具。

GFP的结构由238个氨基酸组成,具有一个单独的蛋白质区域,称为圆柱螺旋(Beta-can)。

GFP基因含有GFP编码序列,该序列通过表达可以产生GFP蛋白质。

GFP的荧光性质是由三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染色体枢纽部分决定的,即丝氨酸(Tyr66)、谷氨酸(Pro68)和脯氨酸(Ala80)。

在GFP的自然状态下,并不发出荧光。

但当该基因被转录和翻译成蛋白质之后,在有氧条件下,GFP的氨基酸序列会发生类似于玉米的光合作用过程,使得GFP的荧光激活。

在细胞生物学领域,GFP被广泛用作标记工具,以帮助研究人员观察细胞内部的某些组分或结构。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将GFP基因与目标蛋白的基因融合,使目标蛋白在表达时也表达GFP。

由于GFP的荧光性质,这样就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目标蛋白的位置和分布。

通过GFP技术,科学家们得以研究细胞核或细胞器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探索细胞活动的机制。

此外,通过将GFP基因与多个目标蛋白的基因融合,科学家们可以标记多种细胞结构,并观察它们在细胞活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动态变化。

除了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外,GFP还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物筛选和基因治疗等领域。

由于GFP的高度稳定性和荧光强度,它可以作为生物化学实验中定量和定位特定蛋白质的工具。

此外,GFP作为标记基因在基因治疗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于追踪和监测基因表达和转导的进程。

尽管GFP已经成为生物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工具,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GFP的结构和功能对温度和酸碱度非常敏感,因此在特殊环境中的应用可能受到限制。

gfp荧光值

gfp荧光值

gfp荧光值
GFP,即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在生物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荧光标记物。

GFP的荧光特性主要源于其独特的发光机制,它能够在受到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后,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

这种荧光不仅具有高度的可见性,而且相对稳定,使得GFP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GFP的荧光值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激发光的波长。

GFP在受到紫外光或蓝光激发时,能够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

其吸收的光谱峰值位于395nm(紫外)处,并有一个副吸收峰位于470nm(蓝光)处。

尽管450~490nm只是GFP的副吸收峰,但由于该激发光对细胞的伤害较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多使用该波段的光源,尤其是488nm的激光。

除了激发光的波长,GFP的荧光值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荧光蛋白的浓度、环境的pH值、温度以及可能存在的荧光猝灭剂等。

在适当的条件下,GFP的荧光值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复杂的生物环境中清晰地观察到被标记的目标。

GFP的荧光特性不仅在基础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生物医学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癌症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利用GFP标记肿瘤细胞,从而实时追踪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

此外,GFP还可用于药物的筛选和开发,通过观察药物对GFP荧光的影响,研究人员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潜在的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荧光蛋白GFP综述
生命科学学院 2010级李积锋 1241410007
【摘要】绿色荧光蛋白(GFP) 是一种最先来源于水母的蛋白质,现已成为在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中研究和开发应用得最广泛的蛋白质之一。

其内源荧光基团在受到紫外光或蓝光激发时小峰可高效发射清晰可见的绿光。

它已成为一个监测在完整细胞和组织内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定位的理想标记。

在生理指示剂、生物传感器、光化学领域以及生产发光纤维等方面展示了广阔前景。

【关键词】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生色团变种
1绿色荧光蛋白简介
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类存在于包括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当受到紫外或蓝光激发时,发射绿色荧光。

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产生荧光无需底物或辅因子,发色团是其蛋白质一级序列固有的来源于水母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很稳定,无种属限制,已在多种动植物细胞中表达成功并产生荧光。

GFP的荧光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另外GFP的检测十分方便,而对细胞的伤害极小。

由于这些优点,GFP已经成为检测体内基因表达及细胞内蛋白质原位定位的极为重要的报告分子。

2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和成熟
GFP的表达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植物细胞中表达GFP时,改变一些原GFP 基因的密码子为该植物使用的偏爱密码子,并消除潜在的剪接位点。

目前适用于哺乳动物的表达系统不受影响。

GFP还可以顺利的在无细胞的体外翻译系统中表达并自发折叠。

用一些小体积的氨基酸残基取代大体积残基可以提高GFP在高温下正确折叠的速度。

这些突变位点分布于成熟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各个部位,几乎不能提供如
何帮助GFP折叠和成熟的线索。

另外,分子伴侣的存在也有助于GFP的折叠,反过来,这个发现也使GFP成为检测分子伴侣功能的一个好底物,因为GFP可以提供一个连续的、无破坏性的检测蛋白折叠成功的分析方法。

3绿色荧光蛋白的应用
3.1报告基因和细胞标记
GFP作为报告分子和细胞标记最明显的优势是无需底物或辅因子参与;无论在活细胞还是在完整的转基因胚胎和动物中,都能有效地监测基因转移的效率。

但在这方面的应用中,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放大作用,它不能象酶一样能通过加工无数的底物分子而将信号放大所以一般都需强启动子以驱动GFP基因在细胞内足量的表达也可用亚细胞分辨率的显微成像系统检测基因产物,靶入的基因被限制于一个细胞器内,GFP的浓度则相对提高了许多倍。

3.2融合标记
应用得最多和最成功的是GFP同宿主蛋白构成融合子来监测宿主蛋白的定位
和最后归宿既有荧光又有宿主蛋白原有的正常功能和定位的融合蛋白效果最佳GFP可融合于宿主蛋白的C端或N端,也可插入其内部迄今为止,GFP已成功地靶入了大部分细胞器中,如质膜、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体、线粒体、液泡和吞噬体等。

3.3 其它
GFP分子生色团的坚固外层保护荧光不被熄灭,但同时也降低了GFP分子的荧光对环境的敏感性通过随机重组和基因定向突变得到了多种对环境敏感的GFP,它们可用作环境指示剂如:对PH敏感GFP的可以测定细胞器内的PH值;通过基因工程,可GFP在中插入磷酸化位点以便用磷酸化控制GFP的荧光。

另外,最近报道的利用靶入了水母GFP基因的丝蛋白昆虫病毒,感染蚕的幼虫,用改造的基因取代了蚕的正常基因,当蚕吐丝时这种丝是一种能在黑暗中发绿色荧光的纤维。

4应用特点
GFP这一新型报告基因,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青睐,其原因就在于它具有以下优点:
(1)检测方便:因为GFP荧光反应不需要外加底物和辅助因子,也就不存在这些物质可能难进入细胞的问题,只需紫外光或蓝光激发,即可发出绿色荧光,用荧光显微镜甚至肉眼就可以观察到,且灵敏度高,对于单细胞水平的表达也可识别。

(2)荧光稳定:GFP对光漂白有较强的耐受性,能耐受长时间的光照;对高温(70℃)、碱性、除垢剂、盐、有机溶剂和大多数普通酶都有较强抗性。

(3)无毒害: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GFP对生活的细胞基本无毒害,对目的基因的功能也没有影响,转化后细胞仍可连续传代。

(4)共用性和通用性:首先表现在GFP的表达几乎不受种属范围的限制,在微生物、植物、动物中都获得了成功的表达其次是GFP没有细胞种类和位置上的限制,在各个部位都可以表达发出荧光。

5)易于构建载体:由于GFP分子量较小,编码GFP的基因序列也很短,为所以很方便地同其它序列一起构建多种质粒,而不至于使质粒过大影响转化频率。

(6)可进行活细胞定时定位观察:对活细胞中蛋白的功能研究,更能接近自然真实的状态。

通过GFP可实时观察到外界信号刺激下,目的蛋白的变化过程,借助于近来广泛使用的。

5展望
尽管GDP基因作为新型报告基因越累越受到关注,但必尽只是近几年的事,对GDP的基础理论研究远远赶不上其应用的速度。

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除了水母外的其他发光生物(如珊瑚、水螅等)中基因的克隆、是怎样折叠成桶状结构的、突变是如何影响生色团形成的、荧光波长是否可以再增加以适合更多种标记和报告分子及中介转移受体、可否在的分子内部融合其他蛋白质以及研究如何利用生物合成有色纤维、多数生物有微弱的自发荧光现象,并有着类似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影响某些GDP的检测,新生GDP通过折叠和加工成为具有活性的性质,过程十分缓慢紫外激发对某些GDP有光漂白和光破坏作用,导致荧光型号快速丧失等。

随着对GDP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新型突变体的不断出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它的开发及应用将会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