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合集下载

2024年上海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年上海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2.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3.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4.小闵同学看到水池里原本呆呆停在那里的鱼儿,突然游向远处,不觉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题(22分)【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醉翁亭记(节选)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伯父君谟,号“美髯须”。

仁宗一日属清闲之燕①,偶顾.问曰:“卿髯甚美,长夜覆之于衾下乎,将置之于外乎?”君谟无以对。

归舍,暮就寝,思圣语,以髯置之内外,悉不安。

递一夕不能寝。

盖无心与有意,相去适有间,凡事如此。

【注】①燕:同“宴”。

5.【乙】文作者是_______(朝代)文学家学__________(人名)。

(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临.溪而渔____________(2)偶顾.问曰__________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13分)1.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3.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4.小明同学旅游时遥望山野,看到夕阳余晖下漫山红色的枫叶,情不自禁地用王绩《野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心情。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一10题。

(22分)【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为鲁山令,有盗系①狱,会虎为暴,盗请格②虎自赎,许之。

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

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系:拘囚,关进牢狱。

②格:打斗,击杀。

③爨(cuàn):烧火煮饭。

5.【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 (人名),我们还学过他另一篇作品《___________》。

(2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下列与文中加点词“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如释负重B.忘恩负义C.负荆请罪D.久负盛名(2)许.之矣___________7.用现代汉语解释【乙】文中划线句。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 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 页。

全卷总分12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5 小题,计17 分)1.经典诗文默写。

[在(1) ~(6)题中,任选四题....。

](6分)....;在(7)~(8)题中,任选一题(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2)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游山西村》)(3)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 ,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5)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6)树叶子却绿得发亮,。

(朱自清《春》)(7)光阴荏苒,岁月匆匆。

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总是能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真可谓,。

(王湾《次北固山下》)(8)人生之路常有不如意,但我们要有“,”的旷达胸襟,心怀“古仁人之心”,用聪明才智书写专属于自己的辉煌。

(范仲淹《岳阳楼记》)阅读语段,完成2~3题。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guǒ尸,魂归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lǒng 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1)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A. shuò B. sù)那一道道沟渠。

( )(2)纵然谄.(A. chǎn B. xiàn)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

2024河南省南阳市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河南省南阳市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学校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

3.考生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题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班级开展以“龙文化探索”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1. 下面是班长小语的动员发言,请帮他判断其中的读音和字形。

同学们,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象征着权利、尊贵和吉祥。

龙的形象飘①而神秘,“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展示出无穷的威严和力量。

上下数千年,悠悠岁月流转,龙的形象不断完善,龙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甲辰龙年到来之际,让我们追溯龙的前世今生,了解和传承②远流长的龙文化内③,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芒。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

()A. shǔ zhuàn shuòB. shù zhuǎn sùC. shù zhuǎn shuòD. shǔ zhuàn sù的(2)语段三个横线处应填写汉字依次是()A. ①绎②源③含B. ①逸②渊③含C. ①逸②源③涵D. ①绎②渊③涵2. 【释“龙”之神】在探索“龙”的精神内涵时,你用古诗文名句来阐释,请补写完整。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它刚健威武、勇猛无畏、福泽四海,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①”(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不畏挫折、自信豪迈的乐观精神;“______②,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是奋发开拓、勇于进取的精神;“____③ ,______④”(范仲淹《岳阳楼记》)是心系天下、胸怀家国的担当精神;“_____⑤,_____⑥”(龚自珍《己亥杂诗》),是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_____⑦ ,______⑧,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是取法自然、与天和谐的适应精神。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模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全卷共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2)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将塞外雪景写得广阔壮美的一句是“,。

”(4)小州即将告别初中生活,老师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勉励小州,即使遇到朔风逆旅,也要永葆豁达的胸襟;他的好友用一句连续的古诗词“,”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与君共勉;小州借用《虽有嘉肴》中的“,”希望学弟学妹们努力学习,找到自己的不足,常常自我反思。

2.根据语境作答。

(12分)应“水韵江苏”摄制组的邀请,“央视专题栏目”来到了徐州这座润泽古城。

某中学文学社的学生小州,自发地为节目组写了一段文案:“三月来,百草开,盈香满袖万物苏;三月来,暖阳复,陌上花香开满路。

”徐州,不仅有古黄河,宛如玉带,穿城而过,但是云龙湖、大龙湖,湖湖青绿,恰似美玉。

水,正是徐州青秀的底色!徐州的水,,它们轻轻地抚摸着古老的城墙,仿佛在(A)着过去的故事;徐州的水,,在雨季来临之时,大雨pāng( )沱,汇聚成汹涌的洪流,展现出páng( )礴的力量;徐州的水,,它们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拂过岸边的垂柳,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几分梦幻;徐州的水,,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华灯初上,水面在灯光的映照下,与浪漫的月光(B)。

当你走在这青山绿水的城市中,你会惊讶于曾经的一城煤灰半城土,早已变为如今的一城青山半城湖。

一个“徐”字,道出楚风汉韵;一个“州”字,化为青山大河。

“徐州,请君来!”(1)小州感到有两个形近字拿不准,用拼音代替了,请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

(2分)(2)小州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帮他选出合适的词语。

(2分)A.诉说陈述B.相得益彰交相辉映(3)小州不小心把画线句记录成了病句,请帮他修改过来。

西城区2024届初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

西城区2024届初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统一测试试卷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2024.4一、基础·运用(共14分)1.答案:D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2.答案:A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3. 答案:D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4. 示例:这些含有建筑细节的成语,有的保留了与建筑相关的原义,有的发生了语义演变。

评分标准:共2分。

将“保护”改为“保留”,1分;将成语意义的发展分出两种情况,1分。

5. 答案:C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6. 答案:B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7. 示例:与汉字、成语、诗文交汇,共同构筑了熠熠生辉的中华文化。

评分标准:共2分。

与汉字、成语、诗文(语文)1分,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1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共4分)8.①答案:八百里分麾下炙②示例: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九万里风鹏正举等评分标准:共2分。

每空1分,有错不得分。

9.答案:一鼓作气评分标准:1分。

有错不得分。

10.答案:富贵不能淫评分标准:1分。

有错不得分。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统一测试试卷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第1页(共4页)(二)(共5分)11. ①示例:期望失望②答案:兔③示例:荒凉破败评分标准:共3分。

每空1分。

①③空意思对即可。

12. 示例:①悲伤痛苦的老兵②思乡忧国评分标准:共2分。

每空1分。

意思对即可。

(三)(共7分)13.答案:B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14.答案:甲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15.示例:①兴复汉室/北定中原/还于旧都/讨贼兴复②竭尽全力,以死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亲理细事评分标准:共3分。

每空1分。

三、名著阅读(5分)16. 示例: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着极其艰苦的条件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但红军并没有被打败;他们越雪山、过草地,克服了饥饿、寒冷和疾病等困难,最终胜利完成了长征。

红军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评分标准:共5分。

2024北京石景山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北京石景山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北京石景山初三一模语 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班级开展以“故事的力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各组进行专题研究,在展示交流会上分享成果,并结集成册,同时制作数字班刊相关栏目。

你负责编辑,请完成下列任务。

1. 在专题研究报告集的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故事的力量”作为标题__________。

2. 第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莫言演讲词“讲故事的人”。

下面对其文稿中的字音和字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讲完自己的,就必须讲他人的。

当然,我对他们都进行了文学化处理,使他们成为文学形象。

写作时,有时我使用他们的真实姓名,借此获得一种亲近感。

有人找我父亲发泄不满,我父亲替我道歉,同时开导他们不要当真:“《红高粱》中他第一句就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我都不在意,你们还在意什么?”写社会现实类小说时,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不使它变成一个社会事件的纪实报告。

小说家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人都当作人来写。

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发端于事件但超越事件。

A. “处”在此处是“处置”的意思,应读作“chǔ”。

B. “当”在此处是“应当”的意思,应读作“dāng”。

C. “纪”在此处是“记录”的意思,应写作“纪”。

D. “作”在此处是“当成”的意思,应写作“作”。

3. 第二组同学向大家介绍“如何讲好故事”。

下面文稿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你想成为讲故事高手,最佳途径之一是向经典名著学习。

《水浒传》继承了宋元以来“说话”的艺术,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结构安排错落有致,犹如抽丝剥茧,集英雄好汉于梁山。

2024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卷2024.1一、古诗文(35 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 __________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

(《迢迢牵牛星》)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4.汽笛声响起,轮船渐渐驶离码头。

柔情的江水恋恋不舍地送着远行的游子。

这让离开故土的小新想起了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洪武初,有御史言陶安①隐微之过者。

太祖曰:“尔何由知之?”对曰:“闻之于道路。

”太祖曰:“御史但取道路之言以毁誉人,此为尽职乎?植佳木者必去蟫蠹②,长良苗者必芟稂莠③,任正士者必绝邪人。

凡邪人之事君,必先结以小信,而后逞其大诈。

此人尝有所言,朕不疑而听之,故今日乃为此妄言。

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④。

不然,害滋大矣。

”乃命中书省黜之。

(选自《典故纪闻》)【注释】:①陶安:字主敬。

洪武元年九月染病卒于官,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②蟫蠹(yín d ù):此处泛指蛀虫。

③芟(shān):铲除。

稂莠(lángyǒu):泛指有害于禾苗的杂草。

④为力:奏效。

5.【甲】文出自《__________》。

(1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6分)(1)及其家穿井________ (2)国人道之________ (3)植佳木者必去蟫蠹________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钟总分:15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刹.那(chà)翌.日(yì) 恣.情 (zī) 诅.咒(zǔ)B.炊.烟(cuī) 拾.级(shâ) 血脉.(mài) 冗.杂(rǒng)C.绮.丽(qǐ) 精髓.(suǐ) 嘹.亮(liáo) 应.当(yīng)D.风靡.(mǐ) 充沛.(pâi) 蜿.蜒(wān) 舷.窗 (xuán)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我从舷窗向外眺望,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是蓝的。

B.“春雨细,柳丝长,夏日暴雨晒高阳,秋雨缠绵冬雨凉。

”雨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从天空中飘落,在泥土中消融。

C.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因其在《百家讲坛》的出色表现而迅速走红,人称“学术超女”。

D.许多人还不明白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为什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他匆忙来到院子里,环顾四周,目空一切....,什么也没有发现。

B.这篇文章文采飞扬,笔触细腻,把夏日荷塘描写得入木三分....。

C.汶川5.12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励才学子的心,在刚刚举行的“我为灾区献爱心”捐款仪式上,同学们纷纷捐出自己的零花钱,有的甚至囊空如洗....也在所不惜。

D.将军的这件外套是战争时期穿过的,虽然补了又补,但他却敝帚自珍....,舍不得丢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2分)A.品茶,不仅要品其辛苦遭逢,更要品其色形味,品自己心性的聪慧与愚钝。

B.对于达赖集团的无耻言行,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C.能否成功登上歌唱艺术的顶峰,关键在于你努力的程度。

D.中行、建行等金融部门宣布对所有的赈灾捐款开通绿色通道,并全部免除取消手续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B.C.反取病.焉(困苦不堪)俶尔..远逝(忽然)躬.历山川(亲自)D.熙熙..而乐(快乐的样子)去国.怀乡(国都)深入不毛.(草木)6、将下面的句子填在横线上,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生机。

①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血水清流②你坐在马鞍上③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④就可以俯视那阳光投射到的清澈的水底A. ④②①③B. ④③①②C. ②④③①D. ②①③④第二部分非选择题(138分)二、按要求答题。

(37分)7、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

(4分)⑴震撼⑵全神贯注⑶两全齐美⑷推陈出新⑸题纲⑹胸有成竹⑺兴高采烈⑻春华秋实⑼聘请⑽金壁辉煌⑾记忆犹新⑿清山绿水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0分)⑴桃李不言,。

⑵,可以攻玉。

⑶无可奈何花落去,。

⑷不畏浮云遮望眼,。

⑸芳林新叶催陈叶,。

⑹,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⑺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

”《<孟子>二章》中与这一看法相同的语句是:,。

⑻陆游词中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一句,毛泽东在《卜算子 咏梅》中反其意而用之,则写成 , 。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更远更偏僻的地方。

①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2分)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拂”和“侵”字的表达效果。

(2分)③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10、观察漫画《变调》回答问题。

(5分)①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

(2分)②泰州市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出台了《八项规定》,如果画中的学生是你,会对主管教育的王市长说些什么?(3分)11、名著阅读。

(6分)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

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

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

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

……”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①这段文字出名著《》中的《》(2分)②文段中的“胖大和尚”和“青面”分别是指、(2分)③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段文字有什么思考。

(2分)【我的思考】12材料一:”春天真正来到了。

然而,不同地方,这一天,天气情况却不同。

以今年清明节(4月4日)为例。

三亚:晴到多云,最低气温23℃左右,最高气温东部地区30~32℃,其余地区31~33℃。

泰州:今天白天阴到多云,夜里阴有小阵雨,东南风3~4级,温度11℃~16℃。

黑龙江:西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东南风4~5级,温度4℃~9℃。

材料二:宋代诗人高翥的《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古人郊野扫墓,哀思逝者的悲痛场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人不在拘泥于传统的祭扫方式,出现了鲜花祭扫、网上祭扫、植树祭扫、种草祭扫、社区公祭等新方式。

①阅读材料一,请用物候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2分)②泰州市民政局要调查人们对现代的祭扫方式的认识情况,你认为有哪些调查方式?(2分)③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请拟一则标语宣传文明祭扫。

(2分)三、阅读理解(41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6题。

(12分)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①之。

稍壮,折节②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③,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④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注:①宗:推崇;②折节:改变平日的志节、行为;③矍然:惊视的样子;④堵:墙。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人莫.识也()适见焉.()问余所以..至此()耸然异.之()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

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

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

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

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

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

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

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硷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米之中,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7、通读全文,概述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哪些内容。

(3分)18、“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19、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

(3分)20、“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一句中“大多”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料购物袋的通知》。

通知明确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你认为广大市民及相关部门应怎样做才能把这个通知落到实处呢?(不少于2点)(2分)是春风得意抑或是厄运当途,任何人都无法预料。

既然进庙烧香,就要有个禅的心态,否则,欲无止境,当了皇帝还想成仙,天生的幸运儿总想锦上添花,过高的期望值往往导致物极必反,喜极生悲。

只是哪得诸般都占尽呢?凡人还是应该调整心态,安心静虑,平和地待人、待己、处事。

即使是华盖当头又回天无力,那就学学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还能落得个“知足者常乐”的结局呢!22、作者对《枫桥夜泊》的理解和“历来的注释”有何不同之处?(2分)2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悟禅”的?(6分)25、作者说“我国历史上众多的知识分子尽管一生之中在宦海几经沉浮,但大多都能虚怀若谷,安之若素”,请举一例,联系其相关诗文句子,作简要阐述。

(3分)四、作文(60分)请以“这也是一首诗”为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中心突出,条理清晰,字迹工整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1、C2、D3、D4、C5、B6、C7、其提碧青8、下自成蹊;他山之石;似曾相识燕归来;自缘身在最高层;流水前波让后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9、(1)绘声绘色、托物言志、托物抒怀皆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