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模拟试题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带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运用(共20分)1.下列句中空缺处的关联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____疫情影响多么严重,还是世界环境动荡不安,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②我不觉感到悲凉,这种不可的凄凉之感,使我无论作何设想也提不起任何兴致。
A. 不是驱除更正更正C. 不是祛除更改D. 不管驱除更改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国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他的获奖充分证明:一个作家只有立足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生活,写出生活的真实与美好,才能获得世界的认可。
B.对于机器人是否比人类聪明,未来是否可能替代人类,假如机器人产业完全替代人类生产,人还能做些什么等问题,来合肥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C.把研究方向聚焦在威胁人类生命乃至健康的重大传染病防治上,把目标定位在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上,加上大团队合作,这些为青蒿素的发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D.国家林业局着手编订《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计划在2016年至2050年间,完成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西南、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六大储备林建设基地。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为了堵住汩汩往外喷涌的缺口,消防队员前仆后继....,终于形成一道人墙,封住了洪水,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B. 水质污染,水位急速下降,空气能见度降低,我们不能再竭泽而渔....,要停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做法。
C.三娘这刺绣的手艺可是一绝,绣的那花仿佛就要开在眼前,绣的那鸟仿佛就要展翅高飞,这手艺精彩..绝伦..。
D.话剧《屈原》上演之后,观众口碑不错,都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表演到位,引人入胜....。
5.填空。
(5分)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表明作者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要振奋精神,重新投入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邯郸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题号第一部分(一)(二)(三)(四)(五)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29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6分)一声枪响拉开了战争序慕,战争的硝烟弥漫在每一片土地,每一个角落,让人们无法呼吸,无法逃离。
残破的旗帜、断裂的枪支和四处散落的弹壳,一片狼藉。
昔日战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已化为灰烬,永远埋藏在这片悲剧的土地下。
但倔强的人,也许会碰壁,他们却从不轻易放弃,因为他们知道,挫折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而非终点。
脑海中一句句智慧的教讳,如同灯塔,指引他们在人生航程中不会迷失方向,翘首以盼的终是胜利。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②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2)请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灰烬________②翘首________(3)文段中的“挫”字,用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查到这个字读“cuò”。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看着比赛的同学一个个都表演得绘声绘色、____________,我就不免紧张了起来。
(2)即使在寒冷的冬季,这家电厂仍然门庭若市,前来谈合作的客户____________。
(3)美术组的小艺术家们将生活中的废弃物改造成五花八门的艺术品,真是____________。
A.惟妙惟肖络绎不绝心灵手巧B.栩栩如生络绎不绝妙手偶得C.惟妙惟肖摩肩接踵妙手偶得D.栩栩如生摩肩接踵心灵手巧3.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提高科研观测精度和实验设计方法。
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成语形容人冷静自持?A.横眉冷对千夫指B.半推半就C.无事生非D.泰然自若2.下列词语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意义相近?A.热辣辣B.鸿雁在天C.爱河蜜月D.荣华富贵3.词语的拼音如下,其中哪一个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A.刺激B.离开C.承认D.控制4.“攀登者嘴唇冻裂"这句话的主语是:A.攀登者B.嘴唇C.冻裂D.句话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作者是谁?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伍子胥6.下面哪个成语与其他三个意思相反?A.脱颖而出B.孑然一身C.众口一词D.平白无故7.“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中的“贪欢"意味着:A.惊喜B.悲伤C.激动D.沉醉8.下列哪一项是成语的释义?A.原璧归趙B.不知所措C.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D.假公济私A.原璧归趙——传说中赵国失去的“璧"被送回;B.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C.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失去一点不要紧;D.假公济私——假装公正,违法违规谋取私利。
9.“言与心违"的意思是:A.不说是非B.言不由衷C.说一不二D.相反无常10.下面选项中,不是常用语的一个是:A.吵吵闹闹B.杀一儆百C.展开思路D.小巧玲珑二、填空题1.补全成语:贵____深____、昂然____头、言____意合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请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___________(两个词)?3.请将下列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分别标出。
“我们在青春期有许多疑惑,我们在这个年纪就应该尽力把疑惑解决掉。
"主语:____________谓语:____________宾语:____________三、简答题1.简述你的学习方法,目前你认为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2.为什么每个人的理解不同?部分原因是因为文化背景和个人经验的差异,请举例说明。
3.请从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简要阐述阅读的重要性。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模拟语文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模拟语文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①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
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
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注】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
②悉:知道。
③兹:现在。
④汝:你。
⑤业:已经。
⑥资:钱财,费用。
⑦即:就,便。
⑧告罄:财务用尽。
⑨苟:假如。
⑩特:不过。
⑪恃:倚仗,依赖。
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
⑬固:本来。
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⑮致:给予。
⑯函:信件。
⑰毋:不要,不可。
⑱负:辜负。
⑲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儿自去国至今________②求学宜先刻苦________③特汝不应若是耳________④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②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024年中考语文统一模拟考试含解析

2024年初三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箴.言zhēn 赐予jǐ云霓ní瓦楞léngB.莽莽mǎng 褴褛lǚ纯粹suì连翘qiáoC.娉婷pīng 宽宥yòu鄙夷bì栈桥zhànD.妄想wàng 拮据jù恣睢zì玄虚xuán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秘诀法琅禅师与日具增B.豢养脏物惊骇自渐行秽C.潮汛摇曳天娇纷繁芜杂D.旁骛萧索游弋矫揉造作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醉在天伦之乐的喜悦中。
B.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中国书法承载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担当,任重道远。
C.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将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应有备无患,最大限度地削减其可能带来的平安隐患。
D.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通过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日的电子墨水屏,使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酷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变更。
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凄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刘禹锡,唐代(朝代)诗人,在扬州的一次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他屡遭贬谪、明珠暗投的命运赐予怜悯,故其作此诗答谢。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部编教材)(附参考答案)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部编教材)(附参考答案)第一卷选择题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时不可存心诘.(jí)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zhāi )句,而应推敲细思。
B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情达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chēng),丝毫不爽.(shuǎng),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C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jǐng)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qí)首。
D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zēng wù),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fà)。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付予对象以生命。
B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箫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C他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D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倾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
3.以下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为()A.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
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B.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举重若轻....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C.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一)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一)近来,全国各地的初中毕业班都陆续开始进行中考模拟考试,而语文成为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门科目。
正所谓,“语文是做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如何应对模拟考试,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备战中考也成了许多学生关注的话题。
一份好的模拟试题不仅能够真实模拟中考所考察的内容和难度,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不足,纠正错误。
下面,笔者汇总了一份常见的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供学习参考。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25分)本部分共分三篇文章,每篇文章后有5个问题。
阅读时间为40分钟。
篇一:《天上的圆舞曲》孩子们在嬉闹,老人们在谈笑,城市的一草一木都在为今天做好准备,因为今天是烟花盛会的日子。
天上的圆舞曲是今天最重要的一场演出。
与众不同的是,这场演出是由天上的小动物们为大家表演的。
大家开心地庆祝着,天上的小动物也在认真排练。
1. 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什么?A. 烟花盛会的日子B. 天上的圆舞曲表演C. 城市的热闹景象D. 天上的小动物们的表演2. 天上的圆舞曲是由谁表演的?A. 孩子们B. 老人们C. 城市中的一草一木D. 天上的小动物们3. 以下哪句话说明了天上的小动物在认真排练?A. “孩子们在嬉闹”B. “老人们在谈笑”C. “城市的一草一木都在为今天做好准备”D. “天上的小动物也在认真排练”4. 为什么大家在开心地庆祝?A. 因为今天是烟花盛会的日子B. 因为今天是天上的圆舞曲表演日C. 因为城市中的一草一木都在为今天做好准备D. 因为孩子们在嬉闹5. 本文的文体是什么?A. 描写文B. 故事文C. 说明文D. 记叙文参考答案:1.B 2.D 3.D 4.A 5.D篇二:《一只流浪的小猫》有一只小猫走丢了,只能四处流浪。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风雪把它冻得瑟瑟发抖。
它饿了三天三夜,身体如同小枯枝般瘦弱。
有一天,它感觉到了一丝暖意,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家人的门稍微开了一点。
小猫轻轻地钻进去,躲在了床下。
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语文中考综合模拟检测试题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30分)1.班级开展”家训”专题活动,请你阅读材料。
中国历代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一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诰辞”是古代的一种告诚性的话或文章),从此绵( )数千年。
好的家训(甲)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价值追求,(乙)体现了中华民族代秀传统,从而逐渐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标准,乃至典范。
在思想多变、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的基础上,,,,让这面家国同在的千年旗帜凝聚民族精神,除旧貌,换新颜,引领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
(3分)(2)给加点字注音追溯.(________)(1分)(3)看拼音写汉字:绵yán(________)(1分)(4)在文中(甲)(乙)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分)(甲)________ (乙)________(5)在第二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剔除糟粕②丰富家训的时代意义③发掘精华④葆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核A.②①③④B.④①③②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6分)(1)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
(刘禹锡《秋词》)(3)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4)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几千年来,家国情怀始终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假如你参与了学校开展的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本试题卷分A卷(选择题)和B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A卷(100分)第1卷(选择题共24分)一、语文基础知识 (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阴霾.mái 地窖.jiào 箱箧.qiè鳞次栉.比zhìB.悲怆.chàng 震悚.sǒng 陨.落yǔn 睡眼惺.忪xīngC.窥伺.sì家醅.pēi 骈.进pián 即物起兴.xīnD.逞.能chěng 狼藉.jiè伫.立zhù锐不可当.dā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喧腾不容质疑看风驶舵重蹈覆辙B.亵渎顾名思意怡然自得通宵达旦C.招徕碌碌终生孤陋寡闻进退维谷D.赃物仙露琼浆顶礼漠拜恼羞成怒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发生之后,全国各界人士对恐怖分子的行径表示纷纷谴责。
B.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俄罗斯议会全票通过了对乌克兰出兵。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今日,“两会”代表们就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的作者分别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和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
C.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采用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的方法,无情地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言论,热情歌颂富于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
D.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塞罗》《威尼斯商人》《罗米欧与朱丽叶》等。
B卷(共60分)一、诗歌鉴赏(共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江上渔(1)者范仲淹江山往来人,但(2)爱鲈鱼(3)美。
君看一叶舟 , 出没风波里。
注释:(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3):鲈鱼:一种口大,体扁鳞鱼、北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3—5题。
(10分)芳容至孝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
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
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
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
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
次日,病不能起。
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
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
”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
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
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
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
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芳容泣而志.之(2)药.之可以即愈(3)且吾有大事未了.(4)闻言色.动4.翻译下列句子。
(3分)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5.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6—9题。
(14分)习惯成自然叶圣陶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
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
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
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
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
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
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
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
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
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
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
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
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
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7.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论证了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分) 8.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4分)9.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2分)10.结合原文和生活实际谈谈当今中学生应如何增强能力。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8分)母亲莫言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
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
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
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
大家都学得很像。
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
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
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0、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
(4分)11、理解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义。
(4分)(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12、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5分)13、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
(5分)五、语言运用(共12分)14、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弹力”下个定义。
(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弹力是一种力。
(2)弹力是物体在外界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
(3)弹力是物体要恢复原来形状时产生的。
弹力(4分)15、请按实例仿写,写出两个“一”开头的熟语,并对其中蕴含的情趣或理趣,作简要的分析。
实例:“一触即发”形象地表现出形势十分紧张,突显紧迫和危险。
(4分)16、下面是两位同学在作文中引用同一则材料中的文字,你认为哪则更好,为什么?(4分)A、李清照在她的《如梦令》中表达了她永远铭记的点点滴滴。
B、坐在池边停下泪流满面的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她永远铭记着这一生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争渡”途中所做出的选择。
(五)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50分)记者问:你最想和哪个后卫合作?姚明说:这个名单很长很长。
有时候你不能挑你希望的东西,你得去适应你自己可以拥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