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格

合集下载

九型人格之第七章 八号 保护型

九型人格之第七章 八号 保护型

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这么一类人:他们冲动却很讲义气,他们没有心计,但他们却能保护弱小,喜欢抱打不平。

很多人都很喜欢金庸先生的武侠名著《天龙八部》中的大侠乔峰,这位豪情万丈、侠肝义胆的人物,他和结拜兄弟段誉相识缘于“斗酒”,他和公孙乾的相识缘于“斗掌”,他结交朋友是方式是标准的不打不相识,这样一个可以用生命去保护朋友,保护爱人,保护无辜百姓的悲剧人物,虽然最后壮烈死去,但每一个读者将他视为真英雄,有人说金庸笔下万千英雄,如果乔峰是第一,没人敢居第一。

没错,这就是典型的八号代表,充满活力,喜欢挑战,讨厌虚伪、喜欢锄强扶弱的八号。

从外表来看,八号一般都不注重装束,但也不会邋里邋遢,他们身边总不乏照顾他们的人,八号喜欢让自己的外表权威感十足,一看就具备了保护他人的能力,有的时候他们的装束与别人格格不入,但是他们并不在乎,他们期望看到人们敬重的,害怕的眼神。

八号虽然不善言辞,但他们一旦开口就是“一针见血”“掷地有声”的话语,再辅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八号完全可以征服人心的演说家。

此外,八号的眼神也很有特点,他们的眼神能直透人心,让下属和敌人害怕。

八号总是表情威严,没有丰富的变化,而当他们心情愉快时也会露出孩子般单纯的笑容。

八号喜欢发号施令,掌控全局,他们有足够的魅力统帅别人,也能保护部下,他们相信“拳头”要比“语言”更能解决问题,所以一旦遇到问题八号总是用行动去解决,而不是冷静的等待。

八号性格坦荡,他们喜欢直来直去,不愿意拐弯抹角,他们看问题简单而直接,非此即彼,所以他们容易冲动行事。

八号是天生的保护者,他们愿意为朋友或者弱者“两肋插刀”。

八号不喜欢被人支配,只要认准了他们会不惜代价而奋斗。

八号没有太深的城府和心机,思考问题简单,但他们非常的讨厌虚伪、阿谀奉承的人,他们痛恨欺骗感情,所以和八号交往一定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否则,他们愤怒的火焰足够让你胆战心惊,尽管八号性烈如火,他们却是最值得交往的类型,八号不会因为金钱、地位把朋友划分为三六九等,他们欣赏的是朋友的才能和品德。

第七章--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第七章--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在校学习期间,有位同学在政治运动中受到 审查,组织上向B了解情况,B对此心情紧张, 认为自己会被牵连进去,终日惶惶,对同学更 加疏远。别人三两交谈或多看他一眼,便起 疑心,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已;假日亦不外出, 怕别人怀疑或跟踪;听到同学谈某人交代问 题时则认为是暗示自己也应该主动交代,因
而常表白自己没有问题。大学毕业分到一
【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 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 会适应不良。
【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 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
【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 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三 、 人格障碍的成因
人格障碍的成因包括:
生物、心理、社会三类
因素。
1.生物学因素

①富于自我表演性、戏剧性、夸张性地 表达情感; ②肤浅和易变的情感; ③自我中心,自我放纵和不为他人着想; ④追求刺激和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 ⑤不断渴望受到赞赏,情感易受伤害; ⑥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以满足自己的 需要; ⑦暗示性高,易受他人影响。
6、强迫型人格障碍
男性多于女性2倍,约70%强迫症病人 有强迫性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过分的井然有序、完美和控制,及 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 3项/7:
第七章 人格障碍、习惯和 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定义 成因 分类 诊断标准或临床表现
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
一、人格与人格障碍的定义
(一)人格(personality) 指个体总的精神面貌,是人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决定一个人特有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 不同的人格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患病倾向。 例如: 冠心病与A型性格; 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 癔症与表演型性格。

第七章人格之美

第七章人格之美

献身: 三、献身:人格的壮美升华
2、美的献身和不美的献身 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可以发现,献身是多种多 样的,但并不是任何献身都具有崇高和美的华 彩。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献身是为自己, 我们称之为个人奋斗。 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说过:如果“只为自己劳 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 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人 ”
献身: 三、献身:人格的壮美升华
1、献身是人生幸福的崇高追求 人生最美好的东西是献身精神。屠格涅夫说: “如果一个人能够从周围的人眼中看到自己的 价值,这就是幸福。”在这种幸福观中所体现 的正是人格之美。 原野的《人生》一诗曾以优美的文字赞美了人 生的这种献身精神:
人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 在别人的眼泪里结束。 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做幸福!
四、人格之美探讨的实践启迪
启迪之二: 2、启迪之二:学会体验孤独 孤独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在人类历史上是亘 古及今的。傅雷在读卓别林的自传时感慨万端, 共同的孤独感使他对卓别林感到特别亲切;卢 梭说自己始终是一个爱好孤独的人,所以在他 的《忏悔录》中我们读到,卢梭孤独时便与自 己的灵魂对话;而马克思,当他孤独时则在心 里与他亲爱的燕妮交谈。还有爱因斯坦,还有 贝多芬、梵高,他们都是孤独者。
献身: 三、献身:人格的壮美升华
真正的献身,永远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一 种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我们既已把自己的一 生献给了社会,就毋求什么回报,而这正是献 身的精魂。这正如一位诗人所歌唱的:“我不 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 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是否能够赢得爱情,既已 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情;我不去想背 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正是在孤独中,我们在情感上才能从容地积淀 对人格的美学信仰,并在此信仰中从容地体验 人生的诸种审美情趣: 孤独使我们在繁琐的世态中求得简练,在喧闹 的尘埃中求得恬静,在世俗的环境中求得超然, 甚至在不公平的遭遇和突如其来的厄运中求得 安慰和自悦。

第七章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

第七章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

第七章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本章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人本主义流派的相关研究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创立年代及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创立–理念以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性把心理学的纯科学色彩冲淡了•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人的自由选择与责任–强调¡°此时此地¡±–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强调人的成长二、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罗杰斯生平(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自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人物•农业—历史—神学—教育、心理学•192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教授、精神病学教授•曾在儿童行为研究所工作•1946-1947年,担任APA主席•美国历史上同时获得APA杰出科学贡献奖和APA杰出专业贡献奖的第一人。

(一)理论基础和假设1、理论基础罗杰斯认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而又不时地变动的经验世界里。

这个个人的经验和内心世界,罗杰斯把其称为―现象场‖。

罗杰斯认为自我是在与环境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是现象场的产物。

2、假设(1)自我实现的倾向:人和其他有生命的有机体生来俱有的求生和增进自身发展的生物学需要。

•机体评估过程(2)积极自我看待的需要:这种需要包含了要求获得他人或自己关注、赞赏、接受、尊敬、同情、温暖与爱。

(二)自我概念1、自我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它是一套有组织的、为自己所意识的、与自己有关的知觉整体。

它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

2 、理想自我指一个人希望自己成为的那个样子,而非他表现出来的样子。

3、现实自我当前真实的自我形象。

它是自我现实的、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

(三)自我的发展•1、自我的发展历程–自我认定:能认定自我的存在。

——说出主语的我–自我评价:对自己价值的判断。

第七章人格 PPT课件

第七章人格 PPT课件

三、人格的结构
(一)气质与性格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最核心的人
格差异,它有好坏之分。 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先天基础,性格是个人后天形成的
道德行为特征。
三、人格的结构
(二)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
知方式。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的差异:对外部环境依赖程度 冲动—沉思的差异:对问题的思考速度 Dase等人(1975)根据脑功能的研究,区分了同时性
(右脑优势)与继时性(左脑优势)两种认知风格。
三、人格的结构
(三)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
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 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 一、和谐。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 我评价;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 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包括自我监控、 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主题统觉测验:默瑞
罗 夏 墨 迹 测 验
第四节 人格的成因
一、生物遗传因素
第一,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第二,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
异; 第三,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
果。 具体影响:第一,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
征,影响自信心、自尊等; 第二,生理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人格的形成; 第三,某些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会影响特定人格的形成; 第四,性别差异对人类人格的影响也有明显的作用。
(三)作品分析法
(四)个案法
二、自然实验法
实验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创设实验情境,主动引起被试 的某种人格特征的表露,然后经分析、概括来确定其 人格特征的方法。

第七章人格的功能

第七章人格的功能

3 人格的社会功能
2.恋爱关系中人格的功能 恋爱关系维持的时间和质量如何,与恋爱双方的人格特点分 不开。 高神经质和低宜人性在恋爱关系中始终起到消极作用;其中 神经质主要影响恋爱关系的质量。 低水平的经历寻求、放纵和攻击敌意性特质以及高水平的活 泼性对恋爱关系的开始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 人格的社会功能
1.1 人格与情绪
2.情绪反应过程与个体差异 (1)情绪体验与个体差异: 一些个体比其他个体更易于体验到特定的情绪; (2)情绪表达与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行为; (3)情绪生理机制的个体差异 情绪的生理反应存在个体差异,主要因为个体在自主神经平衡上表现不同。
1.1 人格与情绪
情绪调节与人格的作用
情绪影响着一系列心里过程和行为,所以情绪调节对人格功能和发展具有主导性的 作用,而且是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来源。 情绪调节涉及情绪增强或减弱。
与情绪减弱有关的调节产生于:1.过分简单地评价情境; 2.促发了无益处的行为反应; 3.情绪反应倾向与其他目标相冲突;
与情绪增强有关的调节产生于:1.个人希望表现出适当的反应; 2.希望用一种情绪取代另一种情绪时;
在人际交往中,宜人性和外向性起着重要作用,是在建立和保 持人际关系时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家庭环境中,高神经质的孩子倾向对家庭日常事件做负性判 断,并更容易引发负性情绪。父母的人格特点对其与孩子的交 流教养方式也有影响,例如高外向性、宜人性、严谨性、开放 性、低神经质的父母对家庭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2 人格与健康
现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发现,敌意性、神经质和严谨性与健康有着密 切的关系。
1.敌意性 表现为强烈的追求成功、争强好胜、醉心于工作、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 意情绪,这些人格特点会通过心理生理过程、损害健康的行为和对疾病的 反应等多条途径对健康起作用。 敌意性人格(A型人格为代表)与冠心病之前存在联系,敌意性被认为是 冠心病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在长期压力下,还易升高血压、血脂和 血糖,以及引发其他心血管疾病。

人格心理学第七章人格的生物学流派

人格心理学第七章人格的生物学流派

第七章生物学流派的人格理论(人格的生物遗传学基础)一.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二.气质与人格三.进化论的人格心理学思想四.生物学流派的实证研究五.贡献与批判一.汉斯·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一)人格维度:三个超级特质(二)人格结构:等级模型(三)人格的生物学基础:三个论据汉斯·艾森克(Hans J. Eysenck)1916—1997英国人格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的生平1916 年生于德国一个望族之家。

1940于伦敦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二战期间在一个急救医院工作 ,战后他重返伦敦大学任教。

精神病学院心理系主任,兼职于伯利恒皇家医院1983年退休后仍从事心理学方面的写作,直到1997年9月4日逝世。

出版了 79 部著作和 1000 余篇杂志论文。

“知识界的斗士”。

一.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一)人格维度:二个超级特质艾森克接受了古希腊、罗马学者气质类型说。

区分出了人格结构的两个维度:(1)内倾与外倾;(2)稳定与不稳定(即神经质)维度。

两个维度出现四种类型:稳定内倾型、稳定外倾型、不稳定内倾型与不稳定外倾型。

(如图)(一)人格维度:三个超级特质艾森克经过多年研究,把所有特质归结为三个基本的人格维度。

命名为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超级特质(1)内外倾外倾:开朗的冲动的爱交际喜欢聚会冒险粗心;内倾:安静的不与人交往的内省的冷淡喜欢有秩序的生活与工作;(2)神经质高分:情感波动大焦虑易激动沮丧低分:情感反应平稳温和易自我控制(3)精神质高分:固执攻击性冷酷缺乏同情心自我中心低分:温和柔弱富有同情心缺少攻击性。

(二)人格结构:等级模型艾森克把人格因素分成可以按等级排列的不同单元(见图)。

特定性反应水平习惯化的反应水平特质水平超级特质水平(三)人格的生物学基础艾森克(1990)在阐明人格的个体差异基于生物基础时给出了三个论据。

人格的生物学基础-论据1人格的生物学基础-论据2第二,人格维度跨文化研究的一致性。

第七章 人格的功能

第七章 人格的功能

第七章人格的功能什么让人与人之间相似而又互不相同?在相同情境下,具有不同人格特点的个体表现出的行为可能完全不同,其思维和情绪体验也各有差异。

如果将人格的各个维度看作是个体思维、情绪和行为的底层变量,则不同的维度就调控着我们适应某个具体环境的能力。

因此行为是具有功能的结构,我们具体的思维、情绪及行为反应都可以视为某个人格结构的功能。

因此从生理功能到心理、社会功能,都可以纳入人格涉及的范围。

第一节一般功能(一)人格与情绪情绪:是一种躯体和精神的、主观与客观的复杂体验,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行为反应等方面。

情绪的产生与情绪反应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人类基本情绪过程及情绪调节中的个体差异非常重要,它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化的思维方式。

情绪特征:1.特定的情景诱发情绪的产生,情景与情绪产生的中介是个体的认知评价;2.情绪是多方面的整合过程,涉及主观体验、行为表达、脑生理生化改变等过程;3.情绪可以作为一种人格维度也可作为范畴来描述。

情绪可被描述为一系列连续分布的情感反应谱系,其两级分别为正向和负向情感。

情绪的发生过程与人格功能情绪发生的过程模型强调情绪开始于对情绪线索的评价。

当情绪线索受到关注并以一定的方式得到评价时,就引发一组同等的有利于作出适应反应的反应倾向。

这些反应倾向包括体验系统、行为系统和生理系统。

每一系统的反应倾向可以被调节,正是这种调节最终形成了外显情绪。

这其中与人格起着重要作用,部分决定了各个体之间情绪上的差异。

1.情绪的前提与个体差异(1)“直接观点”人为情绪是对特定事件直接的反应;“间接观点”指出引起情绪的前提并不是事件或情境,而是对事件或情境的主观评价;最近研究结果支持两者皆可引发情绪反应;(2)高外向性的个体寻找能提高正面情感的已知社会情境;高攻击的个体会寻找具有同样倾向的他人,因而提高了对抗和伴随的情绪反应;神经质得分较高的个体比得分低的个体与他人的争吵更多;——人格所代表的这种认知评价的个体差异在情绪的启动上起着关键作用;2.情绪反应过程与个体差异(1)情绪体验与个体差异:一些个体比其他个体更易于体验到特定的情绪;例如:神经质及焦虑特质较高的个体易于体验到负性情绪,易于焦虑;外向性较高的个体更多地感受到正性的情绪,对于负性的情绪体验不敏感;(2)情绪表达与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行为;例如:外向性和冲动特质比较高的个体会较为明显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大哭大笑;内向性和严谨性比较明显的个体在情绪表达上则倾向于内敛,较少出现冲动的情绪反应;(3)情绪生理机制的个体差异:情绪的生理反应存在个体差异,主要因为个体在自主神经平衡上表现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与归属的需要:社交、归属爱等 安全的需要:回避危险和恐惧等 生理需要:空气、食物、水、性等
需要层次的演进
二、动机
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行动,并 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 需要的意念活动。 动机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内部条件、 外部的刺激或诱导。
需要
心身紧 张状态
动机
行动导 向目标
41-64
65-
青年期 生殖期 亲密(孤独感) 成年期 (异性 创造(停滞) 中年期 期) 自我完善(失望) 老年期 舒适(颓丧)
二、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1、遗传潜能 2、共同经验:文化圈、亚文化群、角 色规范 3、独特的经验
三、人格形成的标志
1、自我意识的确立 2、社会化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类型的差异 3.能力发展早晚上的差异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的因素 2.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二、气质 (一)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 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并使人格染上 独特的色彩。
(二)气质类型
希波克拉底: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 抑郁质 巴甫洛夫:活泼型、安静型、兴奋型 、 抑制型 体型说 血型说 激素说
外部刺激
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3、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 4、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心理学家将动机冲突归为三种基本类型: 1、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第四节 人格的形成与 发展
一、人格形成的概念和特点
人格形成的关键是பைடு நூலகம்我意识的确立和社 会化的完善
第七章 人格
第一节 人格的概念与特性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 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一个人比较稳定 的心理特征的的总和。
二、人格的特性
1. 整体性 2. 稳定性 3. 独特性 4. 社会性 5. 倾向性
第二节 人格诸方面
人格主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
一、能力 (一)能力与智力的概念
三、性格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 的对人、对己、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固 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 方式。
(二)性格的特征
1、对现实的态度 2、意志特征 3、情绪特征 4、理智特征
(三)性格的意义
性格与气质相比具有更大的可塑性 性格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 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智力
能力的分类
1.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能力、才能 和天才。 2.按能力的构造: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3.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来划分: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4.按创造程度划分:模仿能力、再造能力 和创造能力。
(二)能力与智力的变异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强度 强 强 强 弱 平衡性 不平衡 平 衡 平 衡 不平衡 灵活性 灵活 灵活 不灵活 不灵活
高级神 气 质 类 经活动 型 类型
兴奋型 活泼型 安静型 抑制型 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三)气质的意义
1、人格赖以形成的条件之一 2、无好坏之分 3、人的适应与工作的选择 4、因材施教
人格发展的阶段与主题
年龄(岁) 阶段 弗洛伊德
艾里克森
皮亚杰 感觉动作
0-1
婴儿期 口欲期 信赖(不信赖)
2-3
4-5 6-11
幼儿期 肛门期 自主性(疑惑)
少年期 潜伏期 勤奋性(自卑)
观念前思维
具体运用
学前期 性蕾期 首创性(罪恶感) 直觉思维
12-17
18-23 24-40
青春期
自我认识(角色混乱)形式运用
第三节 需要与动机
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 信念和世界观等内容。
一、需要
需要(need)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要求 在人脑中的反映,表现为人对某种目标 的渴求和欲望。 需要的种类 1. 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的需要:理想、抱负 尊重的需要:成就、权利、名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