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疾病负担 柳叶刀 文聚焦
中国的医改革受到顶级医学界杂志柳叶刀的关注

中国的医改革受到顶级医学界杂志《柳叶刀》的关注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唐建华整理《柳叶刀(The Lancet)》是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性质的医学期刊之一。
一直以来,对中国医学领域的进步以及医疗卫生改革保持了密集的关注。
不久前,特地推出一期中国专刊“中国医疗体系启示录”。
在过去的十年中,主要是关于其在医疗及公共卫生领域中的角色及应发挥的作用。
对中国医改及其带来卫生服务可及性、可负担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中国医改目标和系统战略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每一个人享有其可能获得的最高标准健康的权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保我们能够公平全面地关注全球各个国家及其人民的健康并为其呼吁。
因此,我们开始与中国的优秀的研究机构共同合作,对于中国人在未来将要面临的医疗健康困境探寻挑战及出路。
这项工作已经变得愈发紧迫。
近几年,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的同行向我们投递了越来越多的文章——在所有国家当中,中国现在在投稿数量上已排名第三。
正是上述这两种力量塑造了我们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关注以及对中国的承诺。
它拥有巨大的价值。
现今的全球共识是寻找一个实现全民医疗覆盖的可靠途径。
这个目标整合了两种思路:加强医疗体系,以及让每个人都享有其可能获得的最高标准健康的权利。
加强医疗体系包括一个国家如何在财政上支持其医疗系统。
中国努力创建一个全民医保系统以实现全民医疗覆盖,这能为所有中等收入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
独特之处是中国的大背景:中国领导人的理解是市场化改革已经造成了巨大的不平等,使一些家庭陷入巨大的医疗支出、贫困以及更进一步的健康恶化之中。
要关注中国人民健康问题,同样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并使经济可持续发展,那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方法是全民医疗覆盖。
这项政策要求建立一个全面的医疗经济系统,即医疗保险。
同时,也要有新的决心来承担起对医疗从业者的培训并加强医学信息,以更好地支持规划及决策。
中国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已经为这些解决方案提供了资源。
聚餐饮酒讨论辨析

聚餐饮酒讨论辨析在聚餐的时候,人们都喜欢喝酒。
以往,人们总会看到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而且,多数是提倡少量饮红酒,据说,可以扩张血管、美容养颜,甚至还说对糖尿病患者也有好处。
那么适度饮酒真的有利于健康吗?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组研究发现:喝酒不能带来任何健康收益,适量饮酒有益的说法,根本就不存在!喝酒对健康有益,这个多年来被深信的观点,是时候被改写了。
说好的“少量饮酒有益”呢?这项研究显示喝酒没有一点益处,那以前说“少量喝酒有益”是怎么回事?那喝酒到底对人有没有好处呢?数据分析显示,在全球每年因各种原因死去的3200多万人中,喝酒直接导致了280万人的死亡,是第七大致死和致残因素!在15岁到49岁的人群中,3.8%的女性死亡及12.2%男性死亡归因于酒精,也就是说100个人中有4个女人及12个男人是因喝酒而死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每天喝上二两白酒感觉不到身体出现什么不良影响,反而一直把白酒当做一种养生方式,殊不知,和滴酒不沾的朋友们比起来,你肝脏的健康水平却大不如他们呢。
当然,喝酒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还要看喝了多少酒。
如果每天的纯酒精摄入量在10克以下(一罐/瓶啤酒或者一小杯红酒),那么健康风险与不喝酒的人相比只会增加0.5%,但目前所谓的适量饮酒(20克),就会让死亡风险上升7%,每天喝50克的酒会使风险上升到37%,再多喝风险就更是直线上升了。
因此,没事喝点酒有益健康的鬼话,千万别再信了!想活得长活得好,就别喝酒,如果用数据计算,喝多少酒对健康的威胁最低时,结果是:0!少量喝酒能预防心脏病吗?“少喝点儿,可以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
”这可算得上是劝酒理由中的一股清流了,的确这种说法盛传已久。
少量饮酒虽然有利于减少冠心病、心衰、中风的风险,但也会增加房颤风险,说明其对心血管病的保护作用并不是“全方位覆盖”的,很有可能利弊相抵甚至弊大于利。
更重要的是,少量饮酒的有益作用只体现在部分心血管疾病中,而在内分泌疾病、肝脏疾病和肿瘤方面的研究中,无论量多少,饮酒都是彻头彻尾的有害因素。
面对眼健康危机,共生、共享、共荣的视光生态圈雏形已现

编者按:2月17日,《柳叶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发表了“全球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
该报告指出,截至到2020年,有11亿人患有未经治疗的视力损害,这一数字将在2050年增至18亿。
其中,超过90%的视力丧失可以通过现有的、成本效益较高的干预措施来预防或治疗。
为了使社会和视力障碍患者能有即时和实质获益,该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将眼健康纳入整体健康规划和筹资,利用新技术改进诊疗,并扩大眼健康工作队伍,使每个人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眼健康服务。
此前几年来,中国的近视人数迅速增加,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国民眼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作者系依视路集团大中华区事务总裁、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局董事吕建中博士,他认为,上述报告切开了眼健康危机的话题,为我国眼视光行业从业者在眼健康服务方面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期,《柳叶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在《全球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中指出,未矫治的视力损害将对个人健康和生活产生威胁和损害,并对社会经济造成生产力损失,而90%的视力丧失可以通过现有的、成本效益较高的干预措施来预防或治疗,解决可预防的视力丧失问题每年可带来4110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效益,对实现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2030)有重要作用。
从可持续的社会和商业角度,该报告中的以下信息值得眼视光人关注:1 视力损害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特征研究表明,80%视力损害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视力损害则主要集中在相对贫困的社区。
视力损害问题代表了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人能获得健康权利及资源的平等程度。
受困于视力损害的女性多于男性,她们能够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却少于男性,这也反映出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视力损害事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中的重要议题(SDGs2030)。
面对眼健康危机,共生、共享、共荣的视光生态圈雏形已现吕建中商业观察2021·4·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52 视力损害对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视力损害不仅仅对个人的健康、生活、就业和发展带来了障碍,更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额成本和负担。
慢性病的全球负担与应对措施

慢性病的全球负担与应对措施慢性病是指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的疾病。
在全球范
围内,慢性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
负担。
本文将探讨慢性病的全球负担情况,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目前,慢性病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
球近三分之二的死亡是由于四类主要慢性病引起的,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
这些慢性病占据了全球疾病负担
的绝大部分,给医疗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
在发展中国家,慢性病也越来越成为主要健康威胁。
随着生活方式
的改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中国家的慢性病患病率逐渐增高。
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健康教育不足等原因,这些国家面临着更为严峻
的挑战。
如果不加以有效干预和控制,慢性病将对这些国家的可持续
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要解决全球慢性病负担问题,需要多方合作,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慢性病的投入,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水平。
其次,要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
康生活方式、加强早期筛查和干预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慢性病的挑战。
总之,慢性病的全球负担日益加重,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社
会各界共同努力,开展全面、协调的应对措施。
只有通过合作与努力,才能有效减轻慢性病给全球带来的负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水平。
柳叶刀

2016年,《柳叶刀–胃肠病和肝病学》(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柳叶刀–公 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柳叶刀–儿童青少年健康》(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柳叶刀–星球健康》(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创刊。
《柳叶刀》系列期刊既是科学内容发表的终点,也是提高科学研究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柳叶刀团队希望 您的科研成果在由研究人员、临床医生、行业专业人员、政策制定者、媒体机构、患者和更广泛的公众组成的全 球网络中广泛传播,与您和您所在的机构合作,最大程度地提高研究对全世界的影响。
《柳叶刀》系列期刊在全球范围内有广泛的影响力。柳叶刀网站TheLancet的年度访问量超过4250万, TheLancet和ScienceDirect的年度文章下载量达2.69亿篇,系列期刊的邮件订阅量超过350万;各刊发表的研究 被全球有影响力的媒体报道,柳叶刀每年被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提到的次数超过36.3万次。柳叶刀在全球社交媒 体上共有约180万粉丝;播客的每月收听人次约7.6万
简介
期刊介绍
声誉及影响 力
《柳叶刀》是全球顶尖综合性医学期刊,每周都会发表来自世界各地顶尖科学家的研究精粹。拥有首屈一指 的全球覆盖面,对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自创刊以来,《柳叶刀》一直努力推动科学的广泛传播, 让医学服务社会、改变社会并积极影响人们的生活。期刊制定了极高的发表标准,发表的论文对科学和人类健康 做出了重要贡献。迄今,《柳叶刀》已刊发一万余期。
“久坐癌”每年让1300万人早亡

“久坐癌”每年让1300万人早亡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6年第10期◎王琪峰当代人多吃少动又常久坐,被称为患了“久坐癌”。
“久坐癌”的流行,已经成为危及人类健康和世界经济的危机。
英国《柳叶刀》杂志近期刊登的研究报告表明,人久坐、长期不运动,会每年造成1340万人早亡,同时让世界一年损失675亿“国际美元”!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你还想继续做个“沙发土豆”吗?研究覆盖全球九成人口久坐不动对人类身体的危害不容小觑——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糖尿病、结肠癌和乳腺癌、结石、肥胖和抑郁等健康风险。
在网吧久坐不动上网猝死的案例屡见报端。
有研究表明,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人中,每10位就有1位是缺乏运动造成的。
近日,英国《柳叶刀》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缺乏锻炼除了使身体受损,还使医疗保健和生产力发展蒙受巨大损失,每年给全球经济造成675亿国际美元的负担,全球因缺乏运动导致的早亡人口达1340万。
该研究皆以“国际美元”为计量单位,主要是为了避免各国的物价和汇率差异。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1国际美元在所在国买到的货物或者服务,与1美元在美国所购买的货物或服务相当。
该研究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主导,在共计142个国家、覆盖全球人口93%的范围内,调查了2013年由于身体不活动致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具体来说,针对的是缺乏运动所致的5种主要非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乳腺癌、结肠癌和脑中风,并分9个步骤来估算经济负担。
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偏保守。
例如,至少有22种疾病与缺乏运动有关,而调查只关注了其中5种。
此外,经济负担中的“间接经济负担”部分只估算了早亡,对其他间接负担,如请病假或带病上班、伤残、非正式护理、非医疗救助等,都没有统计在内。
全球范围首例经济负担分析不过,此项研究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是在全球范围内对缺乏运动造成的经济负担进行的首例分析,既评估了直接的健康医疗成本,也推测了生产力下降方面的损失,为公共政策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卒中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从全球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共同应对这一日益严峻的健康挑战。
文章首先将概述脑卒中的定义、分类及其全球流行趋势,为后续分析提供背景信息。
接着,将重点介绍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现状,包括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成因,包括但不限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变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普及,以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
文章还将分析脑卒中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沉重负担,包括医疗资源的消耗、劳动力减少、家庭负担增加等方面。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旨在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降低脑卒中疾病负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脑卒中防治工作的广泛关注,共同推动中国脑卒中防治事业的进步,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二、全球脑卒中疾病负担概况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疾病负担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约有1500万人罹患脑卒中,其中约500万人因此死亡,存活者中约三分之一会遗留严重残疾。
脑卒中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也对全球经济产生沉重负担。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差异。
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医疗水平提高等因素,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医疗资源匮乏、公众健康意识不足等原因,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结果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结果1993年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应用伤残调整生命年对全球疾病负担进行研究。
GBD研究将全球划分为八个地区:①已建立市场经济的国家(the established marketeconomies,EME);②欧洲前社会主义国家(the formerly socialisteconomies ofEurope,FSE,③印度(India,IND);⑥中国(China,CHN);③亚洲其他地区及岛屿(otherAsiaandislands,OAl);⑥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Africa,SSA);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LatinAmericanandCaribbean,LAC);③中东伊斯兰地区(the Middle Eastern Crescent,MEC)(发达地区指EME+FSE,发展中国家指其他地区)0GBD把疾病和伤残情况划分成三大类:①感染/产期(母婴)疾病/营养不良,②非感染性疾病;③外伤;对全球107种疾病和损伤共483种结果的疾病负担进行研究,比较了不同地区、不同疾病间的疾病负担。
疾病负担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而对疾病负担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的疾病负担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而发展中国家面临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考验。
GBD结果还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精神障碍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占全部疾病负担的10.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为22.0%(第l 位)和9.0%(第2位),并预测2020年将分别达到14.7%(第1位)、21.8%(第2位)和13.7%(第3位)0WH01990年GBD资料中前10位死因主要是感染性疾病,无精神障碍,而造成残疾的前10位原因中,有五种是精神障碍,依次为抑郁症、酒精滥用、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强迫障碍。
在1998年DALYs比例超过1%的25种疾病中,精神疾病占了5项,分别是抑郁症(4.2%)、自杀/自伤(1.6%)、酒精中毒(1.3%)、双相情感障碍(1.2%)和精神分裂症(1.0%),另外DALYs比例超过0.5%的还有:药瘾、强迫症、Alzheimers病/痴呆和惊恐障碍,这些精神障碍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常见的高负担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叶刀6文聚焦2016全球疾病负担:死亡率、死因排名等众多数据公布!
一、全球死亡率和预期寿命
1. 全球总死亡人数:1970年为4280万,1990年为4650万,2016年为5470万,这一变化为死亡率、人口总数和全球老龄化的综合影响。
图2. 1970、2000和2016年不同年龄组的死亡人数
2.全球死亡率:1970年到2016年,男性和女性的全球死亡率均下降。
1970年,1990年和2016年,女性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万,10万,10万;男性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万,10万,10万。
3.预期寿命:1970年,1990年和2016年,全球预期寿命分别为:岁,岁,岁。
女性的预期寿命仍然高于男性,2016年,女性的预期寿命为岁,男性为岁。
文献来源:Lancet 2017; 390: 1084–1150
二、全球死因
全球范围内,传染性、孕产妇、新生儿和营养(CMNN)的原因导致的死亡,占全球死亡的%,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占%,伤害占%。
(注:原文中的表2列出了2016年所有原因导致的全球死亡数和寿命损失年,本文限于篇幅就不再放进来,感兴趣的可以查看全文)
2006年到2016年,CMNN造成的总死亡数下降了%,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了%;NCD造成的总死亡数增加了%,但是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了%。
图3. 不同年龄组中不同死因造成的死亡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016年,造成最多死亡人数的三类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1760万;肿瘤—893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54万。
2006年到2016年,全球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增加了%,而年龄标化死亡率也下降了%;2016年,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卒中)共占了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
缺血性心脏病的总死亡数增加了%,从2006年的796万上升到2016年的948万,是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的下降,主要是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带来的,后者的死亡率从2006年到2016年下降了%。
2006年到2016年,糖尿病导致的死亡绝对数和过早死亡寿命损失年(YLLs)分别增加了%和%,不过同时期年龄标化YLL率下降了%。
2006年到2016年,肿瘤死亡人数增加了%,从758万上升到893万,同时期内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了%。
只有一种肿瘤的总死亡人数明显下降:霍奇金淋巴瘤,下降了%。
大多数肿瘤的年龄标化死亡率都有所下降,最明显的是胃癌(下降%)和霍奇金淋巴瘤(下降%)。
2006年到2016年,肺癌和乳腺癌死亡人数都有所增加,肺癌从144万死亡人数上升到了171万,乳腺癌从万上升到了万。
不过两个肿瘤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下降了%和%。
儿童死因
201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为500万,相比2006年下降了%,2006年死亡数为746万。
前三大死因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早产并发症,出生窒息和创伤造成的新生儿脑病。
新生儿死亡人数占比最高,为%,2006年到2016年,新生儿死亡人数下降了%,从304万下降到了216万。
不同原因导致的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 (YLLs)
使用社会人口学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 SDI)——根据人均收入水平、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总生育率综合衡量各国家的发展水平,将国家分为5个发展等级:低、中低、中等、中高、高水平。
2016年,不同水平SDI国家中导致YLLs最高的Top10原因为:
SDI水平-高:① 缺血性心脏病;② 肺癌;③ 脑血管疾病;④ 阿尔茨海默病;⑤ 自残;⑥ COPD;⑦ 结直肠癌;⑧ 下呼吸道感染;⑨ 道路交通伤害;⑩乳腺癌
SDI水平-中高:① 缺血性心脏病;② 脑血管疾病;③ 道路交通伤害;
④ 肺癌;⑤ 下呼吸道感染;⑥ 自残;⑦ COPD;⑧ 阿尔茨海默病;⑨ 先天异常;⑩ 结直肠癌
SDI水平-中等:① 缺血性心脏病;② 脑血管疾病;③ 道路交通伤害;
④ COPD;⑤ 下呼吸道感染;⑥ 肺癌;⑦ HIV/AIDS;⑧ 肝癌;⑨ 糖尿病;⑩ 慢性肾病
SDI水平-中低:① 缺血性心脏病;② 下呼吸道感染;③ 腹泻;④ 疟疾;
⑤ 脑血管疾病;⑥ 新生儿早产;⑦ 新生儿脑病;⑧ HIV/AIDS;⑨ 结核;⑩ 道路交通伤害
SDI水平-低:① 下呼吸道感染;② 疟疾;③ 腹泻;④ HIV/AIDS;⑤新生儿早产;⑥ 新生儿脑病;⑦ 结核;⑧ 缺血性心脏病;⑨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⑩ 先天异常
中国情况
在中国,导致YLLs最高的Top10原因为:① 卒中;② 缺血性心脏病;
③ 道路交通伤害;④ 肺癌;⑤ COPD;⑥ 肝癌;⑦ 胃癌;⑧ 阿尔茨海默病;⑨ 自残;⑩ 食管癌
文献来源:Lancet 2017; 390: 1151–210
三、328种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伤残损失寿命年
原文中一个超大的表列出了各个疾病的全球患病率、发病率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的数据,感兴趣的可以查看全文。
患病率
2016年,患病率最高的10大疾病是:恒牙龋齿,潜伏性结核感染,紧张型头痛,年龄相关性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听力损失,缺铁性贫血,偏头痛,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生殖器疱疹,眼屈光与调节障碍,蛔虫病。
发病率
2016年,发病率最高的10大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恒牙龋齿,腹泻,真菌性皮肤病,乳牙龋齿,紧张型头痛,其他感觉器官疾病,其他皮肤和皮下疾病,维生素A缺乏症,脓皮病。
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
2016年,导致YLDs最高的10大病因为:腰痛,偏头痛,年龄相关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听力损失,缺铁性贫血,重度抑郁症,颈痛,其他肌肉骨骼疾病,糖尿病,焦虑症,跌倒。
2016年,中国的全因年龄标化YLDs率最低,也门最高。
图4. 不同年龄组中不同病因造成的YLDs
在中国,导致YLDs最高的Top10原因为:颈痛,腰痛,年龄相关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听力损失,重度抑郁症,偏头痛,糖尿病,缺血性卒中,其他肌肉骨骼疾病,精神分裂症,骨关节炎。
文献来源:Lancet 2017; 390: 1211–59
不同疾病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以及不同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高BMI等)造成的疾病负担,在另外两篇文献中都有详细介绍,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再一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