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疾病负担柳叶刀文聚焦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浅谈口腔疾病防控策略

浅谈口腔疾病防控策略发布时间:2021-11-25T01:57:47.858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9期作者:任存贵[导读] 相对于传染病、心血管疾病、外伤等致命性疾病,社会对口腔疾病的防控关注度明显不足。
任存贵甘肃省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744100相对于传染病、心血管疾病、外伤等致命性疾病,社会对口腔疾病的防控关注度明显不足。
而事实上,科学研究表明,口腔疾病对社会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位居所有慢性病的前列。
研究还表明,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关系密切,存在共同的致病因子,如口腔里的微生物可以导致龋病和牙周病,也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同时,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过多糖的消耗、吸烟、饮酒、外伤、心理压力、卫生条件差和缺乏运动是口腔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鉴于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共同危险因素策略”作为口腔疾病的防控策略之一。
本文对共同危险因素策略进行解读,提出以共同危险因素策略为指导、适当调整我国口腔疾病的防控策略,并对口腔健康教育内容以及实施方式提出建议,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及口腔同行对当前的口腔疾病防控策略有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我国过去70年的口腔疾病防控策略,从改革开放前各地分散存在的各级牙防所(机构),到1989至2008年间的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以及后来的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设立的“口腔卫生处”,均是基于“单独系统的口腔疾病防治网是有效防治口腔疾病的组织形式”的理念,坚持独立的牙病防控体系。
面对挫折,我国口腔医学领域的专家始终坚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口腔疾病防控策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种体系是由口腔疾病的特征决定的,也曾经在一些发达国家实施。
然而,对于尚处于经济发展阶段的我们这样的大国,建设和运行这样的体系十分艰难。
从国际上看,运行和实施这样的体系也成本巨大,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2017年《柳叶刀》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1990年还是2017年,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最高的疾病都是口腔疾病。
全球近6亿人罹患骨关节炎

全球近6亿人罹患骨关节炎
施婕
【期刊名称】《漫科学(新健康)》
【年(卷),期】2024()3
【摘要】关节炎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关节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骨关节炎最为常见。
最近,一项发表于《柳叶刀·风湿病学》的研究发现,1990年,全球骨关节炎患者数量为2.56亿,2020年这一数字猛增至5.95亿,30年间增幅高达132%。
照此趋势,到2050年,全球预计有近10亿人受骨关节炎困扰。
【总页数】2页(P8-9)
【作者】施婕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胫骨高位截骨与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的近远期疗效比较
2.被动吸烟危害巨大长期吸“二手烟”者近半数罹患慢阻肺导致死亡
3.全球每年逾千万人罹患癌症近四成可预防
4.全球公共卫生背景下国际移民罹患传染病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5.全球近6亿人罹患骨关节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柳叶刀酒精安全摄入量为零 原文

柳叶刀酒精安全摄入量为零原文世界医学界权威学术刊物《柳叶刀》于2018年8月23日发布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组的最新分析数据,聚焦195个国家和地区的饮酒所致疾病负担。
通过研究分析1990-2016年间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年龄在15-95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的694个关于个人和人群饮酒量数据源,以及592个关于酒精摄入风险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最终得到了全球范围内酒精摄入与死亡、残疾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明确了酒精对健康的危害,即,饮酒的安全剂量为零,喝一点对健康都有害。
饮酒的危害有多大?《柳叶刀》研究显示,仅2016年,全球就有约280万人因饮酒死亡,酒精可以排在全球顶尖“杀手”的第七位。
这意味着,饮酒是人类第七大致死和致残因素。
而在相对健康的15-49岁人群中,酒精一下子雄踞“杀手”榜第一名。
根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酒精在15-49岁人群的死亡中,占据男性死亡原因的12.2%,女性死亡原因的3.8%。
15-49岁由酒精引起死亡的人群中,肺结核、交通事故损伤和由饮酒导致的自伤行为(自残、自杀)排前三位;在50岁以上酒精致死的人群中,癌症为主要死亡原因。
虽然数据也证实,适量饮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类疾病以及女性糖尿病的风险,但这点优势,放到所有因素加起来的危险面前,就微不足道了。
同时,虽然短期少量饮酒并无大碍,但随着时间和酒精摄入量的增加、积累,酒精对健康的危害会逐渐显现。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表示:“喝酒对健康有益,这个多年来被深信的观点,是时候被改写了。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明,没有所谓的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一说,不喝酒,才对健康最好!”无论黄酒白酒红酒都含有乙醇(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累积会增加患癌风险。
酒精,在去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被列为一级致癌物;同年11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特别发布了一项声明,希望大家重视酒精和癌症发病的危险。
数据显示,41%的口腔癌、23%的喉癌、22%的肝癌、21%的食管癌、16%的乳腺癌(女)、13%的结直肠癌,均与饮酒有关。
《柳叶刀》带你认识健康的四位元凶

《柳叶刀》带你认识健康的四位元凶作者:常晓韩丽娟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01期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年仅50岁的著名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去世,引发公众对健康的极大关注。
妻子哈文发文,称李咏在美国坚持了17个月的抗癌治疗,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而一句“永失我爱”,更是让人倍感心酸……事实也再一次证明疾病不分贫贱,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是对家人最大的负责。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健康,降低死亡的概率呢?或许,从《柳叶刀》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能找到一些答案。
《柳叶刀》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大神级刊物,创立于1823年,创始人以外科用具“柳叶刀”(lancet)为期刊命名,寓意为“照亮医界的明窗”。
内容包括医学进步、最新突破,也包括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
此次《柳叶刀》发布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明确指出当前全球死亡人数的一半是由高血压、吸烟、高血糖和肥胖四种风险因素导致的。
认识这四种危险因素,及时发现疾病信号,科学合理地进行治疗和控制,才能降低由此带来的死亡率。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疾病谱、死因谱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
目前由生活行为方式引发的疾病已占到60%以上,80%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不良行为因素引发的,而这四种风险因素恰恰多是由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所致。
换言之,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已成为当今人类的最大“杀手”。
新年第一期,就让我们一起从四种健康“元凶”聊起,看看如何与“元凶”告别,成为自己和家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不少人认为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怎么可能患上呢?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高血压患者已出现年轻化。
吴先生今年26岁,去年單位组织体检时被查出高血压,但仗着年轻身体好,他压根没有放在心上。
入冬以来早晚温差大,吴先生常觉得鼻腔内疼痛难忍。
年底他和几个同事聚餐饮酒后去了KTV,借着酒劲,吴先生唱了不少高难度歌曲,唱到高音处,他的脸涨红得厉害。
柳叶刀:全球95%的人不健康

柳叶刀:全球95%的人不健康近日,《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仅4.3%的人群不存在健康问题,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可能是患病人群明显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Lancet. 2015年6月8日在线版)研究者系统性分析了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纳入1990-2013年来自188个国家的35 620个流行病学数据,涉及301种疾病和损伤以及2337种后遗症。
结果表明,2013年仅有4.3%的人群不存在健康问题。
而且,年龄和严重疾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80岁以上成人中只有0.03%无后遗症,而0~4岁儿童中有35.9%无后遗症。
1990年,因伤残所致的伤残调整生命年比例为21.1%,而2013年,该比例上升至31.2%。
研究者指出,与死亡率相比,非致死性疾病和损伤患病率的下降速度更缓慢,这提示人们要重视伤残引起的健康损失,而非单纯关注死亡率的下降。
研究还发现,全球有超过10%的人群至少受到以下8种慢性病之一影响,包括:恒牙龋齿(24亿)、紧张型头痛(16亿)、贫血(12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11.8亿)、年龄相关的听力损失(12.3亿)、生殖器疱疹(11.2亿)、偏头痛(8.5亿)和蛔虫病(8亿)。
急性病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影响了全球超过20亿人。
在所有国家中,下背痛和重度抑郁都位列导致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的前十位,两者造成的损失甚至多于糖尿病、肺病和哮喘的总和。
在中国,前十位原因分别为背痛、颈痛、重度抑郁、糖尿病、年龄相关和其他原因听力损失、其他肌肉骨骼疾病、精神分裂症、缺铁性贫血、慢阻肺和焦虑。
此外,1990-2013年,糖尿病(增136%)、阿尔茨海默病(增92%)、药物过度使用导致的头痛(增120%)和骨关节炎(增75%)导致的健康损失显著增加。
国外医学名著

国外医学名著牛津医学手册系列是专为学生、初级医师、专科实习生、牙医、护理人员和医疗专职专业人员等医疗行业人员打造的口袋书系列。
这些手册既可以应用于指导实践,也可以用于学术参考。
《牛津临床医学手册》是最畅销的袖珍医学手册之一。
作为牛津医学手册系列的旗舰书目,它集合近20位作者和600名撰稿人,内容跨越近40年,现已更新至第10版。
它曾被评价“让医学学习和临床变得太容易了”,被列入英美各医学院所的必读书单。
本手册分为19章,每章涵盖一个核心领域,并以清晰的方式介绍临床信息,提供可靠的建议,同时配有临床照片和图表。
《牛津医学教科书》属于国际权威医学教科书,内容全面,分类详细,同时覆盖科研和临床实践知识。
全书纸质版多达7728页,在线版同时收录250多个视频,定期更新内容,是教学必备的重要资源。
“国际性”——包括了中医药内容并不断更新。
例如,早在2003年的第四版教材中,就已经介绍黄花蒿在中国悠久的使用历史和中国科研人员从中提取青蒿素,中医理论知识也在其它章节有所体现。
《柳叶刀》中曾介绍:"有关全球疾病负担、预防性医疗战略、卫生政策和成本计算的最新主题内容会更受读者关注。
相信这些章节(内容)对所有刚起步的医学毕业生、教师和研究人员来说都很有价值"。
《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血管医学教科书》第3版是动态更新的百科全书资源,由学科领域专家教授、学科专家编辑委员会和1000多名世界领先专家提供支持。
全书涵盖心脏病学中的63个学科内容,为读者提供心血管医学全方面、可值得信赖的见解。
书名简称“ESC(CardioMed”,内容不断更新,含有高清插图、多媒体材料,以及ESC临床实践指南,为读者提供动态的、前瞻性的心脏病学资源。
2019年获评英国医学会心脏病学年度图书,评价其为“一部伟大的教科书,可以说是全科心脏病学教材的黄金标准”。
《牛津烧伤专科手册》是一本简明、易于浏览的参考书,概述了烧伤患者的评估、管理和康复,内容涵盖了烧伤患者护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从急救到重建技术和物理治疗。
心率计的研究背景

心率计的研究背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步入了21世纪。
我们见证了经济、科技、医疗等等飞速的发展。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水平被不断被的提高,高强度的脑力以及体力的工作让健康成为了我们大家所关注的焦点。
人体器官中心脏是比较重要的,心脏的功能就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充足动力,将血液传输到人体的各个器官中,同时也被称为人体中血液循环的动力泵。
如果心脏发生问题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安全,各种类型的心率失常是引起心脏相关疾病死亡的首要因素,此系统疾病已经成为损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大杀手。
2013年3月17日,国外医学研究机构《美国心脏协会》发布《中国成人的心血管健康情况调查报告》(Status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Chinese Adults),依据9万余名成年公民的心血管检测数据加以研究。
这一研究主要使用美国心脏协会标准,主要划分为身体健康与行为健康。
行为健康主要包括:不抽烟、体重标准、体育锻炼强度适当、饮食科学。
身体健康主要包括:不抽烟、血压达到正常水平、血脂符合要求、血糖处于正常状态。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身体健康指标满足的人约为百分之十三,行为健康指标满足的人约为百分之七,两者均均满足的人约为百分之二。
研究人员将上述健康指标划分为理想、中等、低等,但心血管健康状态不良的人数占比四分之三,中等心血管健康的人占比四分之一,理想状态的人几乎没有。
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理想心血管健康比例非常低,应针对全体公民和心血管病高危因素两方面努力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促进中国人心血管健康(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5,65(10):1013-1025)[1]。
2015年1月5日,全球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研究颁布《二零一三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这一研究报告对一九九零年至二零一三年期间多个国家的死亡情况作出统计,主要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评估机构(IHME)带领研究人员完成相关调查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叶刀6文聚焦2016全球疾病负担:死亡率、死因排名等众多数据公布!
一、全球死亡率和预期寿命
1. 全球总死亡人数:1970年为4280万,1990年为4650万,2016年为5470万,这一变化为死亡率、人口总数和全球老龄化的综合影响。
图2. 1970、2000和2016年不同年龄组的死亡人数
2.全球死亡率:1970年到2016年,男性和女性的全球死亡率均下降。
1970年,1990年和2016年,女性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万,10万,10万;男性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万,10万,10万。
3.预期寿命:1970年,1990年和2016年,全球预期寿命分别为:岁,岁,岁。
女性的预期寿命仍然高于男性,2016年,女性的预期寿命为岁,男性为岁。
文献来源:Lancet 2017; 390: 1084–1150
二、全球死因
全球范围内,传染性、孕产妇、新生儿和营养(CMNN)的原因导致的死亡,占全球死亡的%,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占%,伤害占%。
(注:原文中的表2列出了2016年所有原因导致的全球死亡数和寿命损失年,本文限于篇幅就不再放进来,感兴趣的可以查看全文)
2006年到2016年,CMNN造成的总死亡数下降了%,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了%;NCD造成的总死亡数增加了%,但是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了%。
图3. 不同年龄组中不同死因造成的死亡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016年,造成最多死亡人数的三类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1760万;肿瘤—893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54万。
2006年到2016年,全球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增加了%,而年龄标化死亡率也下降了%;2016年,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卒中)共占了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
缺血性心脏病的总死亡数增加了%,从2006年的796万上升到2016年的948万,是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的下
降,主要是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带来的,后者的死亡率从2006年到2016年下降了%。
2006年到2016年,糖尿病导致的死亡绝对数和过早死亡寿命损失年(YLLs)分别增加了%和%,不过同时期年龄标化YLL率下降了%。
2006年到2016年,肿瘤死亡人数增加了%,从758万上升到893万,同时期内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了%。
只有一种肿瘤的总死亡人数明显下降:霍奇金淋巴瘤,下降了%。
大多数肿瘤的年龄标化死亡率都有所下降,最明显的是胃癌(下降%)和霍奇金淋巴瘤(下降%)。
2006年到2016年,肺癌和乳腺癌死亡人数都有所增加,肺癌从144万死亡人数上升到了171万,乳腺癌从万上升到了万。
不过两个肿瘤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下降了%和%。
儿童死因
201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为500万,相比2006年下降了%,2006年死亡数为746万。
前三大死因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早产并发症,出生窒息和创伤造成的新生儿脑病。
新生儿死亡人数占比最高,为%,2006年到2016年,新生儿死亡人数下降了%,从304万下降到了216万。
不同原因导致的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
使用社会人口学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 SDI)——根据人均收入水平、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总生育率综合衡量各国家的发展水平,将国家分为5个发展等级:低、中低、中
等、中高、高水平。
2016年,不同水平SDI国家中导致YLLs最高的Top10原因为:
SDI水平-高:①缺血性心脏病;②肺癌;③脑血管疾病;④阿尔茨海默病;⑤自残;
⑥ COPD;⑦结直肠癌;⑧下呼吸道感染;⑨道路交通伤害;⑩乳腺癌
SDI水平-中高:①缺血性心脏病;②脑血管疾病;③道路交通伤害;④肺癌;⑤下呼吸道感染;⑥自残;⑦ COPD;⑧阿尔茨海默病;⑨先天异常;⑩结直肠癌
SDI水平-中等:①缺血性心脏病;②脑血管疾病;③道路交通伤害;④ COPD;⑤下呼吸道感染;⑥肺癌;⑦ HIV/AIDS;⑧肝癌;⑨糖尿病;⑩慢性肾病
SDI水平-中低:①缺血性心脏病;②下呼吸道感染;③腹泻;④疟疾;⑤脑血管疾病;⑥新生儿早产;⑦新生儿脑病;⑧ HIV/AIDS;⑨结核;⑩道路交通伤害SDI水平-低:①下呼吸道感染;②疟疾;③腹泻;④ HIV/AIDS;⑤新生儿早产;⑥新生儿脑病;⑦结核;⑧缺血性心脏病;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⑩先天异常
中国情况
在中国,导致YLLs最高的Top10原因为:①卒中;②缺血性心脏病;③道路交通伤害;④肺癌;⑤ COPD;⑥肝癌;⑦胃癌;⑧阿尔茨海默病;⑨自残;⑩食管癌文献来源:Lancet 2017; 390: 1151–210
三、328种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伤残损失寿命年
原文中一个超大的表列出了各个疾病的全球患病率、发病率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的数据,感兴趣的可以查看全文。
患病率
2016年,患病率最高的10大疾病是:恒牙龋齿,潜伏性结核感染,紧张型头痛,年龄相关性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听力损失,缺铁性贫血,偏头痛,葡萄糖-6-磷酸脱氢
酶缺乏症,生殖器疱疹,眼屈光与调节障碍,蛔虫病。
发病率
2016年,发病率最高的10大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恒牙龋齿,腹泻,真菌性皮肤病,乳牙龋齿,紧张型头痛,其他感觉器官疾病,其他皮肤和皮下疾病,维生素A 缺乏症,脓皮病。
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
2016年,导致YLDs最高的10大病因为:腰痛,偏头痛,年龄相关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听力损失,缺铁性贫血,重度抑郁症,颈痛,其他肌肉骨骼疾病,糖尿病,焦虑症,跌倒。
2016年,中国的全因年龄标化YLDs率最低,也门最高。
图4. 不同年龄组中不同病因造成的YLDs
在中国,导致YLDs最高的Top10原因为:颈痛,腰痛,年龄相关和其他原因导致
的听力损失,重度抑郁症,偏头痛,糖尿病,缺血性卒中,其他肌肉骨骼疾病,精神分裂症,骨关节炎。
文献来源:Lancet 2017; 390: 1211–59
不同疾病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以及不同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高BMI等)造成的疾病负担,在另外两篇文献中都有详细介绍,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再一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