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绝句》)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完整版)诗歌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设问、反问、叠字、反复、顶针、用典、互文1、比喻: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有相似点)作用: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请对诗中二四两句,用修辞手法加以赏析运用比喻,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尽显月下湖面之朦胧美,将湖中的君山比作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山水映衬,精美绝伦。
第一步:明确修辞;第二步:如何运用;第三步:艺术效果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拟人)作用: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这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拟人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留宿,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表现了诗人因赦而喜悦轻松、浪漫豁达的心情。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明知故问)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
(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技巧,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诗人可以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和倒装等。
首先是比喻,比喻是运用联想的方式,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
通过比喻,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具形象和富有感情色彩。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他用“床前明月光”来比喻代表思念的“疑是地上霜”,这种比喻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其次是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行为。
通过拟人,诗人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生动性和亲切感。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中,他写道“树木已争春,村径欲下斜”,将树木和村径拟人为争春和有欲望下斜的人,生动地表现出秋夜的寂静和渴望。
夸张是一种夸大表达的手法,通过夸张可以使诗歌更具艺术效果和表现力。
例如,在杜甫的《登高》中,他写道“京城如画图”,夸张地形容京城的美丽。
对偶是将两个相似的词语或短语并置使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偶,诗人可以使作品更具韵律感和离奇感。
例如,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他写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通过对偶的结构,使诗句更加平衡和美感。
排比是将相同结构的词语或短语并列使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诗人可以强调事物的重要性和层次感。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中,他写道“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通过排比的方式,使诗句更加凝练和有力。
倒装是改变词语或短语的正常语序,以增强修辞效果的一种手法。
通过倒装,诗人可以使句子更具冲击力和表现力。
例如,在杜甫的《登高》中,他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通过倒装的方式,增加了句子的紧凑和节奏感。
除了以上提到的修辞手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手法如比兴、反复、重读、音律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富有情感和表达力,从而能够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总之,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技巧,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和倒装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能够使作品更具形象、生动和感染力。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一、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二、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三、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五、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六、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七、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辞手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借用相关事物代替。
用借代的手法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叶红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对偶: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
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物:????.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古诗词中把这种修辞手法称为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鉴赏诗词手法:15种修辞手法

鉴赏诗词手法:15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古典诗歌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
如贺知章的《咏柳》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
3.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4.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说话时有意将事实夸大或缩小,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夸张。
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描写,表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鉴赏诗词手法:15种修辞手法

鉴赏诗词手法:15 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古典诗歌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
如贺知章的《咏柳》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
3.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4.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说话时有意将事实夸大或缩小,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夸张。
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描写,表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使诗句富有感情、形象生动。
下面将罗列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供参考使用。
1.比喻比喻是通过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在某种联系上的相似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他是个狮子般的英勇”。
2.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形象或行为。
例如:“太阳笑了笑”。
3.借代借代是替代某个事物以减少冗余的修辞手法。
例如:“杯中之物”代指酒。
4.比照比照是通过与另一事物的对比,突出所表达的感受或形象。
例如:“她如蒲公英般飞舞”。
5.排比排比是将相同的结构或语法进行重复,以增强语言的力量和节奏感。
例如:“你是风,我是雨,你是春天,我是夏天”。
6.反问反问是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目的是加强表达的意义和感情。
例如:“难道我不值得你的关心吗?”7.对偶对偶是一种通过将两个相似或相反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放在一起来平衡语言的修辞手法。
例如:“情深缘浅,意暖情寒”。
8.夸张夸张是为了突出表达的效果,对事物进行夸大描述。
例如:“眼泪如江河般汹涌”。
9.比较比较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其间的差异或共同点。
例如:“你像春天的花朵,我如秋天的枫叶”。
10.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通过描写身边的物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
例如:“在这寂静的夜晚,我和月亮交谈”。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双关: 双关: • 利用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 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 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 •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春蚕到死丝方尽, 干。 • 此句中的“丝”既指“蚕丝”,又跟 此句中的“ 既指“蚕丝” 是同音,因而又指“思念” “思”是同音,因而又指“思念”。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 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 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 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 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 思念之切。 思念之切。
真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真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答:这里说“云愁”实际说的是人愁,运用 这里说“云愁”实际说的是人愁, 拟人的手法,赋予陇云愁绪,由此可见人的 拟人的手法,赋予陇云愁绪, 愁之深,借以衬托征人的悲凉心情。 愁之深,借以衬托征人的悲凉心情。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2)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 答: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
• 互文: 互文: • 一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两个语句看似在 说两件事,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 说两件事,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前后 互为补充,而且前后有些词语可互换位置; 互为补充,而且前后有些词语可互换位置; •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主人下马客在船。 • 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应这样理解: 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应这样理解: 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再一起上船。 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再一起上船。 • 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这两个语句使用了互文,应这样理解:不 这两个语句使用了互文,应这样理解: 以物和己为喜,也不以物和己为悲。 以物和己为喜,也不以物和己为悲。
答案:双关。 既指“晴天” 答案:双关。 “晴” 既指“晴天” 的 也指“有情” “晴”,也指“有情”的“情”。
例2: :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真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真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年安徽卷) (2006年安徽卷) 年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柳梢青 送卢梅坡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 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 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 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 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 。(2006年江西卷) 年江西卷) 题。( 年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流过。 【注】将:行,流过。 (2)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 )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分 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分)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 析其作用。 析其作用。 试结合诗的内容,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法的 这一修辞手法的? 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 。( 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 。(步骤二 步骤二) 法。(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 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步骤三 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例2: :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例2: :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 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步骤二) 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步骤二), 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步骤三)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步骤三).
例 1: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郞江上踏歌声。 闻郞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Fra bibliotek例1: :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郞江上踏歌声。 闻郞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问:两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 两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 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两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 的形象? 问:两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简要分析。 请 简要分析。
表 达 技 巧
1 修辞手法 2 表现手法 3 表达方式 4 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
修辞手法鉴赏
的 修 辞 手 法
诗 歌 中 常 用
1、比喻;2、比拟;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3、借代;4、夸张; 对偶; 设问; 5、对偶;7、设问; 反问; 8、反问;9、双关 10、互文;11、反复; 10、互文;11、反复;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注 ①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 吹奏《梅花落》 吹奏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柳梢青•送卢梅坡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 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 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 舟行。 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 吹奏《梅花落》。 吹梅:吹奏 梅花落》 吹奏《 注 ①泛菊:饮菊花酒。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齐安郡中偶题
拟人修辞手法。杜诗的“绿荷” 答:拟人修辞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 背西风” 尽显“ 的哀婉之态, “背西风”,尽显“荷”的哀婉之态,含有诗人 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而杨诗的“荷花” 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而杨诗的“荷花” 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 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 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陇云愁”是什么意思?请从运用修辞手法 陇云愁”是什么意思? 的角度加以说明。 的角度加以说明。
真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真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孙光宪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光道路。马萧萧,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光道路。马萧萧,人去 陇云愁。 香貂③旧制戎衣窄, 去② ,陇云愁。 香貂③旧制戎衣窄,胡霜 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注] : ①空碛:空旷的大沙漠。 ②去去:走了一 空碛:空旷的大沙漠。 去去: 注 程又一程。 ③香貂:贵重貂皮做的战袍。 程又一程。 香貂:贵重貂皮做的战袍。 陇云愁”是什么意思? “陇云愁”是什么意思?请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 度加以说明。 度加以说明。
酒泉子 孙光宪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光道路。马萧萧,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光道路。马萧萧, 人去去② 陇云愁。 香貂③ 人去去② ,陇云愁。 香貂③旧制戎 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 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 楼。
[注] : ①空碛:空旷的大沙漠。 ②去去:走了一 注 空碛:空旷的大沙漠。 去去: 程又一程。 香貂:贵重貂皮做的战袍。 程又一程。 ③香貂:贵重貂皮做的战袍。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溪渡”比作 “交 山溪渡” 水上风波” 人生波折” 情” 、“水上风波”比 作“人生波折”, 赋予”山溪渡” 风波”象征意义, 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 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 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 主旨。
真题演练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年浙江卷) (6分)( 分)(2005年浙江卷) 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