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中桃花意象浅析
《桃花扇》的桃花意象简析

《桃花扇》的桃花意象简析作者:杨晶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5期《桃花扇》的桃花意象简析杨晶渤海大学辽宁锦州 121000摘要:桃花这一意象在中国诗词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清人孔尚任三次易稿,巧妙地运用了“桃花”这一意象,创作了传奇佳作《桃花扇》。
他赋予桃花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象。
这里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简析:一、作为美人的意象;二、作为爱情的意象;三、作为桃花源的意象;四、作为忠奸斗争的意象。
关键词:《桃花扇》;桃花;意象;简析;作者简介:杨晶,女(1990-),辽宁盘锦人,学士,籍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5-0-01有人说,《桃花扇》在中国戏剧史上是一朵艳丽奇葩。
“扇面之桃花”,扇面承载着桃花,桃花又以美人之血点染而成,可见,桃花的不寻常、意象的丰富。
那么,在《桃花扇》中的桃花的具体意象都有哪些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以桃花作为美人的意象。
她,外表柔弱,内心坚硬;她不仅是外表娇媚的如诗美人,更是具有高洁人格的香草美人。
(一)、美人如诗《诗经·周南·桃夭》首次唱出了以桃花作为美人的意象先声。
美人如诗,以诗来赞美佳人实是历史悠久。
在《桃花扇》中,孔尚任也继承了以桃花喻美人的传统,大量使用桃花意象,来展现李香君的年轻美艳。
如第七回却奁【园林好】“正芬芳桃香李香,都提在宫纱扇上,怕遇着狂风摧荡,须紧紧袖中藏。
”“世兄有福,消此尤物。
香军天姿国色,今日插了几朵翠花,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爱。
”“桃李正芬芳”,它点出了花开正艳,香气袭人,也就是在暗示着李香君正值青春美好年华;“尤物”,《说文解字》:“尤,异也。
”尤的意思是异,就是突出的意思,“尤物”一词所指代的是:“容貌艳丽的女子、特别漂亮的女人”。
在这里杨敬友用尤物来描述李香君的艳丽姿色。
美人如诗,以桃花象征美人,实是贴切。
一片痴情敲两断桃花扇底送南朝_浅析_桃花扇_主题意象的美学功能

%""+ 年 %% 月版 $ 第 ,% 页 %
!"#$%&% ’骂筵》中,阮大铖、马士英之流强行招香君侑酒以助其荒淫,她不畏强暴冒着生命危险痛斥权奸: “ 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 雪海冰山,苦陪觞咏。 ”此时其爱情已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她仗义执言为正义骂贼: “ 东林伯仲, 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 。被马士英的爪牙推倒在冰雪之中,她仍然不屈不 挠骂不绝口: “ 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 ”因此遭到报复被选入皇宫内廷教唱曲子。南明王 朝灭亡之后,她乘乱混出皇宫逃难,倍尝流离播迁之苦。通观其人生道路与爱情波折,真可谓命运多 舛,遭际堪伤。以写花来隐约曲折地表现人物命运的手法在 《 红楼梦》中达到了颠峰状态。值得注意 的是,曹雪芹写林黛玉不幸命运时也使用了桃花意象,林黛玉所作 《 葬花吟》 、 《 秋窗风雨夕》 、 《 桃 花行》均具浓郁的悲剧意味,合成了表现其悲剧命运的三部曲。其中 《 桃花行》是最后一首,诗歌以 桃花的飘零、憔悴象征着林黛玉的悲剧命运,使全诗弥漫着忧伤、绝望的情调,增强了震撼人心的悲 剧力量,或许与 《 桃花扇》的桃花意象有一定精神血脉上的联系。 复次,扇面桃花进一步象征李香君忠贞不渝的爱情追求与是非分明的政治操守。侯、李成亲之后, 细心的香君从杨龙友处获悉自己的妆奁是阮大铖别有用心的暗中资助。此时,侯方域不能坚守道德底 线,竟然堕入阮大铖的圈套,同意替他向复社文人求情,几乎丧失政治操守,犯下严重的错误。与之 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香君 “ 贫贱不能移” ,慧眼辨忠奸,坚决 “ 却奁”并一针见血地指出: “ 官人之意, 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哪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 ”随后毅然拔簪脱 衣自我表白: “ 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多么掷地有声,多么荡气回肠,多么义正词严! 一个风尘女子的高瞻远瞩使侯方域如梦方醒自愧弗如: “ 好,好,好!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乃侯 生之畏友也。 ”在深明大义、立场坚定的香君的正确指引下,侯方域与阮大铖断绝了关系使其阴谋没有 得逞。非凡的胆识与政治远见不仅令她成为侯生的 “ 畏友” ,而且也赢得了复社文人由衷的敬重,他们 尊称她为 “ 老社嫂” 。李自成攻破北京,马士英等人乘机拥立福王,阮大铖等因而得势,借机报复复社 文人与侯方域、李香君,强逼香君嫁给马士英的党羽田仰。 “ 疾风知劲草,板荡显忠臣” ,在与恶势力 直接冲突的风口浪尖上,香君对爱情的坚贞与反权奸的政治态度得到有力的聚焦与彰显。她 “ 富贵不 能淫” ,声称 “ 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门” ;她 “ 威武不能屈” ,面对百般逼迫,誓死 “ 守楼” ,为了保 持节操自毁花容、血溅诗扇。扇面上的几枝灼灼桃花是杨龙友就着其血迹点染而成。画桃花的颜料竟 然是李香君的鲜血,多么尖新奇特,多么匪夷所思,而这恰恰就是激发作者创作激情的兴奋点,也成 为李香君高洁品格的物质载体。 “ 传奇,传奇,无奇不传” 。从某种角度看, 《 桃花扇》正是借助了这 一新颖的情节关目才得以传之久远的。孔尚任在 《 桃花扇本末》中曾说: “ 独香姬面血溅扇,杨龙友 以画笔点之,此则龙友小史言于方训公者。虽不见诸别籍,其事则新奇可传, 《 桃花扇》一剧感此而
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桃”意象的审美意蕴

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桃”意象的审美意蕴含蓄敏感的中国古人善于用感性思维捕捉客观物象,在文学创作时常以景写情、以象易物,在对客观外物的描写中寄寓生命的感动和心灵的慨叹,创造了丰富的审美意象,桃意象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历来对桃有着深厚的感情,桃树原产地即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栽培、使用、食用历史。
在人们的认识中,桃木可驱邪避祸,桃花极具观赏性,桃果被称为五果之首,桃核可制成手串,其根、叶、花、仁皆可入药,可谓浑身是宝。
在这个寻常景物中,人们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创造出了桃意象丰富的意蕴。
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桃意象的指代性表现出一脉相承、融会贯通的特点,但有时其象征意义也会大相径庭。
从这些文化现象中,我们可大概窥探出古代文人复杂的创作情感,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观念的更迭变换。
一、诉说季节物语,映射爱情婚姻桃意象是春天的象征。
早春时节,桃花荑萼满枝,微红初泛,用一抹明丽的红色打破了春的宁静。
宋代黄升《重叠金除日立春》云: 一笑绕花身。
小桃先报春。
桃花于阳春三月盛开,姿色娇媚,一树繁英,秾丽夺眼。
诗词中常以桃花歌颂春天,如宋代陈亮《采桑子》: 桃花已作东风笑,小蕊嫣然,春色喧妍。
东风本就是春天到来的象征,桃花与东风并举,歌咏生命蓬勃、郁郁而发的春天,共同昭示世人春的脚步悄然临近。
桃和爱情的关联,首先因为桃花盛开在爱情发生的时节,是婚爱时令的典型景物。
《周礼地官媒氏》: 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春天被认为是情爱、婚嫁的法定时节,侍春而发的桃花成为美好的背景和点缀。
《诗经桃夭》中描述美丽女子的爱情和嫁娶,开篇即以桃花起兴。
其次,桃花常用来隐喻爱情的主人公,即年轻美貌的女子,上文已有论述。
今日人们所说桃花运桃花劫等,都和女子、爱情相关。
爱情出现裂痕或有所损失时,如同美好的桃花最终飘落成泥,令人怜惜叹惋。
陆游与唐婉无奈分手后,见桃花而感伤,写下了著名词作《钗头凤》: 春如旧,人空瘦。
《桃花扇》中桃花意象意蕴分析

《桃花扇》中桃花意象的意蕴分析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中说:“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作者借桃花扇上的桃花意象刻画人物,叙述故事,反映主题,赋予桃花意象特定的意蕴。
下面就《桃花扇》中桃花意象的意蕴作简单分析。
桃花是美的符号、美的化身,是李香君这个女子的象征。
李香君美丽、聪明,追求个性自由,对爱情执着、忠贞不渝。
她的美丽漂亮、乐歌之才、政治见识以及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打动无数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李香君不是这样的女子,她坚定顽强,比同时代的精英们更懂得“亡国”之恨。
她在国家大厦将倾之时忧心忡忡,尽力挽救;在国破家亡之后看破红尘,入道而去。
在侯方域送给李香君的扇子上,侯方域写了“定情诗”:“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
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青溪边辛夷树树上的白花远远比不上那娇嫩的桃花,李香君就是那娇嫩的桃花。
但她又有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顽强精神,宁愿毁容也不愿屈服于阮大铖的淫威,她守的不仅是作为侯方域妻子的节,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写的人的节,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骂筵》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
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
”“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
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
”立场坚定,是非鲜明,妓女骂宰相,骂得义愤填膺,痛快淋漓。
王国维先生在《文学小言》中则说:“以其不顾一己之利害故,使吾人生无限之兴味,发无限之尊敬。
”所以作者选择桃花作为他最爱怜的女主人公的形象,作为他最敬重的忠贞精神的象征。
桃花易落,扇面的桃花暗示着香君前途否测,是李香君悲剧命运的象征。
“【锦上花】一朵朵伤情,春风懒笑;一片片消魂,流水愁漂。
摘的下娇色,天然蘸好;便妙手徐熙,怎能画到。
樱唇上调朱,莲腮上临稿,写意儿几笔红桃。
补衬些翠枝青叶,分外夭夭,薄命人写了一幅桃花照。
”香君历尽艰难险苦,最终与心上人相遇,可是家破了,国亡了,沧海桑田,哪有个人幸福可言,香君只能出家了。
“桃花”意象解读

“桃花”意象解读作者:邱兼顾来源:《新高考·新世纪智能·语文学习》2019年第08期寻根溯源《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以桃花喻年轻美貌的女子,以桃树的花叶繁茂比喻女子出嫁后的幸福生活。
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落英缤纷的桃花作背景,构建了一个中国式乌托邦——“桃花源”。
唐孟綮记载了桃花与少女的感伤故事:“崔护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
题诗慨叹。
”后世还被改编为杂剧。
他那首“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使桃花染上了遗憾的色彩。
多情的杜牧曾经碰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当时姑娘尚年幼,杜牧说,等我若干年,我必来娶你。
小姑娘渐渐长大了,杜牧却将这件事忘在脑后。
多年以后,旧地重游,杜牧想起当年的允诺,不料姑娘因久等不至而嫁人了。
杜牧不胜惆怅,作诗曰:“自是寻春去太迟,无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清初孔尚任的《桃花扇》,把血染的“桃花”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同南明王朝的衰亡交织融为一剧,借身世之悲写破国亡家之痛,成为著名的古典悲剧。
在古代诗文中,写春景和写女子,都离不开桃花。
“桃花源”作为中国的乌托邦,反复地显现在古代和当今的诗文中。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桃树栽种于屋前舍后,人们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古人还认为鬼畏桃树,于是就削桃木驱鬼避邪。
王安石有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者,两块桃木板,其上各书神茶、郁垒二神之名,悬门之左右,以驱百鬼。
《全唐诗》涉及桃花的诗293首,《全宋词》涉及桃花的词169首,《全宋诗》涉及桃花的诗865首,加上元明清的诗词,据粗略统计就有1818首之多,翻开中国古代诗歌,可谓满眼“桃花”灿烂。
阅读链接[古人谈“桃花”意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矣。
杜子美云:“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
“桃花扇”的意象

名篇解读“桃花扇”的意象浅析此处的“桃花扇”非指《桃花扇》该剧,而是指剧中“桃花扇”这一道具。
从道具角度而言,“桃花扇”原不是“桃花扇”,这把扇子第一次出现时是在第六出《眠香》。
候朝宗和李香君成婚时拿出一柄宫扇作为定情信物,并由候朝宗题诗在上。
至于这把扇子是什么样的,那是在第七出《却奁》里借杨龙友之口告诉我们的:是一柄白纱宫扇。
这说明“桃花扇”最初只是一柄白纱扇,没有任何装饰,扇面上是没桃花的。
那么为什么要称之为“桃花扇”呢?这一点,我想大家都很明白,就是因为李香君血溅扇面,杨龙友点缀成桃花后才称作“桃花扇”的。
“桃花扇”作为《桃花扇》一剧中的重要道具,其实它在剧中出现的并不是很多,《眠香》、《却奁》中只是拿出向众人展示了一下,《守楼》、《寄扇》中血溅扇面和点缀桃花两处相对是这把扇子的重头戏,随后就是在《逢舟》、《题画》、《栖真》、《入道》四出里也是象征性地出现了一下。
如果只是单纯地说一把扇子,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而真正提挈全剧的是扇上“桃花”的意象。
就如同《牡丹亭》中的“梅和柳”,并不是二者本身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它们所承载的意象有着不一般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目的只在于阐明:《桃花扇》剧中的“桃花扇”是通过其扇上桃花的意象来反映整出《桃花扇》的主题思想的。
那么下面我们就“桃花扇”的意象问题做一点浅析。
桃之夭夭薄命照以桃花比喻美人是桃花诸多意象中最普遍的一个,《诗经》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句子。
以桃花的灿烂形容女子的美丽,在后世文人的作品中比比皆是,如南朝徐悱的“方鲜类红粉,比素若铅华”(《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唐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韦庄有“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女冠子》)等等大家都很熟悉了。
春秋时楚国漂亮的息夫人别名也称“桃花夫人”,而《红楼梦》中林黛玉所写《桃花行》也是一个经典的以桃花喻女子的例子。
在《桃花扇》当中,女主人公李香君无疑是一位桃花般的女子,第二出《传歌》就有“香君国色第一”的台词,候朝宗题于扇上的定情诗“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
《桃花扇》中的桃花意象解析

低杨柳 楼心 月 , 尽桃花 扇底 风 ”从 《 歌 ; 桃花 源记 》 桃 花扇> 剧 . 到《 戏
再到 中 国小说 的最 高峰 的《 楼 梦》 的黛玉 葬花 ; 中国古代 神 红 中 从 话故 事《 山海经》 里的 “ 父逐 日. 为桃林 ” 夸 化 至桃 李满 天下 。 ……桃 花在 唐代 受到文 人墨 客的青 睐 , 宋代 则被打 入“ 宫”成 为文人 在 冷 , 贬损 的对 象 , 明清 时期 , 到 桃花再 度 受到 文人 的偏 爱 , 为诗词 歌 成 赋 的主题 。明清 时期 , 着商 品经济 的发展 。 本 主义 的萌芽 , 随 资 人 们 强烈地 感受到 自由的 召唤 . 们迫切 要求 摆脱封 建礼教 , 他 追求个 性解 放 , 求社 会最 大限度 地满 足大众 的欲 望。 要
l 教 1-【 注】 语文 育 . 关 .
《 桃花扇》 中的桃花意象解析
●王 金 文
摘
要 :桃 花扇 》 为清代 传奇的 典 范 , 《 作 具有 多重 悲剧 性 。 剧
成了承 载这 种理想 精神 家园 的典型 意象 。 国是 一个诗 歌的 大国 。 中 千百 年来 , 文人 骚客 将桃 花异 彩 纷呈 。 不尽 , 不完 , 有别 的 。 说 唱 没 只 因那对 桃花 , 也是 对 生命 , 对我 们 的家 国深 深 的爱 。 从来 没有 离 开 ……从《 诗经 》 桃 之天天 ” 清代 袁 枚 的“ 桃花 下感 流 年” 的“ 到 碧 ; 从唐李 白“ 桃花 潭水 深千 尺 。 不及 汪伦 送 我情 。到 宋 晏几 道的 。 ” 舞
神境界 的飞 升。她 在情 场转 了一 回 ,在完成 追 求爱情 大业 的时候
《桃花扇》中桃花意象

浅谈《桃花扇》中桃花意象【摘要】在古诗词中,桃花常作为春天、美人、桃源以及悲情的意象,《桃花扇》将诗歌意象桃花转为传奇意象,展现萧条之景,渗透了剧中人物的身世、命运、情感,是文人特殊审美的向往,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物,也饱含了作者对社会兴亡的态度。
【关键词】意象《桃花扇》桃花李香君《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杰作,“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梁启超激赞《桃花扇》“以结构之精严、文藻之壮丽、寄托之遥深论之,窃谓孔云亭之《桃花扇》,冠绝前古矣。
”孔尚任将传统诗体文学中意象艺术融汇于传奇戏剧的创作之中,设置桃花扇作为贯穿侯李悲欢离合和照映南明存亡兴衰的线索,借桃花扇上的桃花意象刻画人物,叙述故事,反映主题。
一、由诗歌意象到传奇的特定意象桃花经常出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之中,桃花的美丽、娇嫩以及桃花的暧昧、凋零,都深受中国文人的喜爱。
桃花在古诗词中有着很深的文化积淀,经常呈现以下几种意象:(1)春天的意象桃花鲜艳、美丽,表现着盎然春意,桃花的绽开代表了春天的真正到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桃花开了,天气转暖,一切充满生机活力。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棹歌》)桃花烂漫季节,桃花雨、桃花汛也来了。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花落鸟飞,春深似海。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春中》)和“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秦观《行香子》)都表明桃花永远是春天的主角。
(2)美人的意象桃花的艳丽、娇嫩、柔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年青美丽充满活力的女子。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以桃花喻年轻美貌的女子。
大家很熟悉的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使桃花染上了遗憾的色彩,“人面桃花”从此与佳人联系到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扇》中桃花意象浅析
作者:赵苗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14期
摘要:《桃花扇》中的意象桃花,既是女子青春美艳、美好精神的象征,也有薄命和凄美爱情的内涵,此剧借助侯、李爱情为我们展示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全过程,完美地实现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意图,透露出浓厚的悲剧意味。
关键词:桃花;悲剧意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11-01
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借助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我们展示了南明王朝血雨腥风的历史画卷。
《桃花扇》中的重要意象桃花也具有多种内涵。
一、桃花自古就是女子青春美艳的象征。
《诗经•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从男性感受的角度写女子的灿烂美好。
之后,以艳丽的桃花比喻女子的美丽馨香和青春气息的例子屡见不鲜,如“艳若桃李”、“面若桃花”。
孔尚任继承了中国文学史上以桃花喻女子的传统,以桃花象征李香君的青春美艳。
在第六出《眠香》中,复社名流侯方域流寓南京,因得阉党余孽阮大铖的资助得以梳栊秦淮名妓李香君,赠宫扇以为定情之物,并在上题诗曰:“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遇富平车。
清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通过“辛夷树”与“桃李花”的鲜明对比来赞美李香君,侯方域“正芬芳桃香李香,都题在宫纱扇上”的感慨也明确的表示出用桃李的芬芳绽放来形容李香君的明艳照人与青春妩媚。
二、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就曾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美李广,可见桃花也是美好精神的象征。
《桃花扇》中的扇面桃花象征着李香君忠贞不渝的爱情追求与是非分明的政治操守。
在《却奁》一出中,聪慧敏锐的香君得知自己的妆奁是阮大铖别有用心的暗中资助时,拔簪脱衣自我表白:“脱裙衫,穷不妨;布襟人,名自香。
”此时的侯方域竟然落入阮大铖的圈套答应为他向复社文人求情,几乎丧失了政治操守和立场,而香君去一针见血的指出:“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哪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
”一个风尘女子的一番义正词严的话语使侯方域如梦初醒自叹不如:“好,好,好!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
” 李香君的深明大义与非凡胆识使侯生目之为“畏友”,也赢得了复社文人的由衷敬重。
李自成攻破北京,马士英等人乘机拥立福王,阮大铖因之得势,于是借机报复复社文人与侯方域、李香君,强逼香君嫁给马士英的党羽田仰,但香君“富贵不能淫”,声称
“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门”,她“威武不能屈”,誓死“守楼”,为了保持节操自毁花容,血溅诗扇。
扇面上的灼灼桃花即是杨龙友用其鲜血点染而成,《桃花扇》的新奇之处也正在于此。
三、桃花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有薄命和凄美爱情的内涵。
因为桃花迎春开放,吐蕊之时娇艳无比,但花期不长,容易凋零,所以它往往也隐喻着青春红颜落拓不偶的命运。
在《寄扇》一出中,香君对扇自悲身世:“咳!桃花薄命,扇底飘零。
”鲜艳的桃花与其难免飘零、委落风尘的命运是李香君飘零身世的象征。
香君自毁花容付出了血的代价才得已躲过田仰逼嫁之难,但她仍坚持反对权奸的正义立场。
在《骂筵》一出中,阮大铖、马士英之流招香君侑酒,她不畏强暴痛斥权奸:“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
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
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
”因此遭报复被选入皇宫内教唱曲子。
《选优》一出的下场诗曰:“曲终人散日西斜,殿角凄凉自一家;纵有春风无路入,长门关住碧桃花。
”这里的碧桃花就是指李香君。
南朝灭亡后,李香君才得以逃出皇宫,倍尝流离之苦,其命运着实堪怜。
桃花也是凄美爱情的象征。
唐代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中“人面桃花”象征凄美爱情,有两个重要的构成因素:不变的桃花,各自飘零的情人。
不变的桃花仿佛向人温馨诉说着往日美好的爱情,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人生变化莫测的感慨。
侯李二人相互欣赏,由容貌之爱到志同道合。
侯方域被阮大铖迫害逃难在外,香君守楼待之,拒嫁田仰,并托苏昆生寻觅侯郎。
侯郎归来,香君却被抓入宫中学戏,两不相见。
在《题画》一出中,侯方域感慨到:“想起小生定情之日,桃花盛开,映着簇新新一座妆楼;不料美人一去,零落至此。
今日小生重来,又值桃花盛开,对景触情,怎能忍住一双泪眼。
”随后侯郎入狱,更不得相见。
至香君出宫,侯生出狱,仍不相见。
二人在爱的旅途中苦苦追寻,倍感世事多变,实难把握。
在经历了“书难捎,梦空劳,情无了,出来路儿越迢遥”的苦苦煎熬后终于相见,但张道士裂扇喝断双痴,使之“如梦初醒”,遁入空门,二人爱情也成空幻,让人唏嘘感叹爱情的曲折。
四、被毁的桃花扇传达出国破家亡之后的历史悲剧感、爱情幻灭感和人生虚无感。
桃花扇是二人的定情之物,撕碎了桃花扇也就象征着因国家灭亡扯断了情丝,从此人生也就没有了归宿。
在《入道》一出中,孔尚任破除了生旦团圆的传统惯例,这是因为侯李二人的爱情自始至终都与政治紧密相连,侯方域是复社名流,而李香君也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政治因素在二人的感情中起着重要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二人的爱情才不同于一般的风流韵事。
当国家灭亡,他们的感情也就自然而然的失去了附丽。
国家灭亡,爱情云散,随之而来的就是人生的幻灭感。
三者叠加使全剧充满了悲剧意味。
综上所述,孔尚任巧妙运用桃花意象,通过凄美的爱情将国破家亡之后的历史悲剧感、爱情幻灭感和人生虚无感传达出来,完美地实现了“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意图。
参考文献:
[1] 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 夏之放.文学意象论[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3]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