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赏析解析共63页
孔尚任《桃花扇·余韵》赏析课件

以上六支曲以写景为主。随着景物的逐处展现,老艺人的感情渐渐 激昂、高涨。在【离亭宴带歇指煞】中,他放声悲歌,尽情发抒: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 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 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 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余韵》写苏昆生、柳敬亭偶遇老赞礼,三人同在江边饮酒 唱曲抒怀。苏昆生把重游南京时所见所感吟成【哀江南】套 曲。该套曲是《余韵》的主体,共七只曲子,一气呵成,全 曲以弋阳腔演唱,长歌当哭,不能自已;痛定思痛,顿足捶 胸;且一曲悲似一曲,一句悲似一句,仿佛仰天长号,抚地 饮泣,梁启超说《桃花扇》乃是“一部哭声泪痕之书”,每 一读之,辄觉酸泪盈盈承睫而下。” 读【哀江南】套,方觉 此言诚不虚妄。
【哀江南】由苏昆生演唱。苏昆生是作者歌颂的下层市民形象, 这个唱曲名家深明大义,爱憎分明.他曾在阮大城门下做客, 当他知道阮是魏党时,立即拂衣而去,在秦淮一带教歌女度曲, 李香君即从他习唱。他同情复社人士,能急人之难,忠人之事, 受李香君之托,他带着桃花扇寻找侯朝宗,侯被捕;他又赶到 湖广求左良玉营救。明亡后,他和柳敬亭归隐山林,以渔樵为 生。
【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 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销,当日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 新红叶无个人瞧。”
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 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接 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 空寂。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 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 “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而现在,歌女逃 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 闹”,“重九无聊”。 “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 “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 悦的氛围。“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 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 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 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 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 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 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 主题的表达。
《桃花扇-寄扇》原文及鉴赏

《桃花扇-寄扇》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桃花扇-寄扇》原文及鉴赏【导语】:(旦) 独坐无聊,不免取出侯郎诗扇,展看一回。
桃花扇(唐寅)解读

唐伯虎当年在苏州看上了一处房子,是别人废弃的别墅,“长久未有人别业”。
苏州还有个地名,就叫桃花坞。
据记载,唐伯虎在决定买房时,因为没有钱,只好用自己的部分藏书作抵押,向京城一位当官的朋友借的钱。
后来,他用了两年多时间努力写字画画卖钱,才还清了购房款。
桃花坞位于苏州城北,宋时曾是枢密章粢的别墅,后废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别业,自号“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岁。
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就隐居在这里,呼朋引类,诗酒度日。
《桃花庵歌》是其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
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
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以上几句,可谓作者自况,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
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
虽仕进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又值壮年,美景逸思,一咏成诗。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桃花扇及其人物内容赏析

桃花扇及其人物赏析摘要孔尚任以其“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史鉴精神,“列之案头,歌之场上”尽皆相宜的艺术形式,使其《桃花扇》传奇登上了我国古代历史剧作的顶峰。
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描述了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不从而撞头欲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的故事,歌颂了下层人民的忠心坚贞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为封建统治阶级所鄙视的歌妓、艺人的优美形象。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阮大铖正文《桃花扇》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历史剧。
剧作的主题正如孔尚任自己所说的,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作品通过侯朝宗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从而揭示了南明覆灭的根本原因。
作者从沉痛的故国哀思出发,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阶级丑恶的本质,严厉地遣责了他们祸国殃民的罪行;同时,以激昂的爱国热情歌颂了民族英雄和热爱祖国的下层人民。
桃花扇是侯方域、李香君定情之物。
孔尚任以此记录着男女主人公的沉浮命运,又用它勾连出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
一把纤巧的扇子,在孔尚任手中不仅串络着纷乱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并雄辩地展示出它们的破灭的必然性。
在民族沦落、社稷倾圮的时代,作者把高尚的人格给予身为妓女的李香君,把一个孱弱的灵魂赋予了享有盛名的才子。
而将最深沉的同情寄予在社会地位卑微的民间艺人身上。
孔尚任借助他们的口,抒发了对末世既临的无可奈何、无可挽回的叹息。
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侯方域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
结识李香君,并与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
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
阮大铖怀恨在心。
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坚决不从……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
桃花扇

《桃花扇》赏析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归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起初看这本剧便觉得这几句话读起来不免有点拗口,细品来,却与《长生殿》、《牡丹亭》都有让人驻足细赏的魔力。
在《桃花扇》传奇一开始的时候,作者就在我们面前展开了复社文人陈定生、吴次尾等对魏阉余孽阮大铖的斗争。
这实际是明代从万历、天启以来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派系斗争的继续。
代表统治阶级内部最腐朽黑暗势力的阮大铖,正在等待时机,重新起来执政。
以陈定生、吴次尾为领袖的复社文人,在政治上继承东林党的主张,有他们进步的一面。
然而他们在“中原无人,大事已不可问”的时候,依然流连风月,买醉征歌,这就通过舞台上的人物活动,说明他们不可能担当起挽回国家危急形势的艰巨任务的。
剧中的男主人侯方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形象,一方面热情地肯定和赞扬他跟庵党的斗争,他的正义感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另一方面又善意地批评了他软弱、动摇和沉溺于个人爱情等。
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站在面前,他不是完美的,然而他却又能集中概括当时复社文人的典型特征。
剧中女主人李香君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
她深刻的描写了中国古典戏曲中一个光辉夺目的妇女形象。
一个聪明的,美丽的,正直刚强的,晓大义有节气的却身处社会下层,受尽凌辱的秦淮歌妓。
她对侯方域有着坚贞的爱情,对政治有着强烈的是非观和正义感……在描写她对爱情的选择上,其实也反应了她对政治的选择。
特别是在马、阮等人逼迫香君嫁给新任曹抚田仰时,香君宁死不从,以头撞地,血染侯方域当年所赠诗扇;杨龙友采摘花汁点染成桃花图,是谓桃花扇。
在马、阮于赏心亭置酒赏雪时,香君乘机骂筵以泄愤恨。
其中的《却奁》一出,集中地刻画了李香君的形象,将她的思想、眼光、气节、性格都写得十分突出,光彩照人。
为了摆脱政治上的困境,拉拢复社文人,权奸阮大铖通过杨龙友,给侯李二人的结合送来妆奁。
杨龙友并未讲明是阮大铖所送,而李香君却从一开始就敏锐地感觉到其中有鬼,提出怀疑,表现了她不仅有思想,而且头脑冷静,警惕性非常高。
《桃花扇》余韵原文、注释及解析

《桃花扇》余韵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余韵《桃花扇》[西江月] (净扮樵子挑担上)放目苍崖万丈,拂头红树千枝;云深猛虎出无时,也避人间弓矢。
建业城啼夜鬼②,维扬井贮秋尸③;樵夫剩得命如丝,满肚南朝野史④。
在下苏昆生⑤,自从乙酉年同香君到山,一住三载,俺就不曾回家,往来牛首、栖霞⑥,采樵度日。
谁想柳敬亭与俺同志⑦,买只小船,也在此捕鱼为业。
且喜山深树老,江阔人稀,每日相逢,便把斧头敲着船头,浩浩落落⑧,尽俺歌唱,好不快活。
今日柴担早歇,专等他来促膝闲话,怎的还不见到? (歇担盹睡介)(丑扮渔翁摇船上)年年垂钓鬓如银,爱此江山胜富春⑨;歌舞丛中征战里,渔翁都是过来人。
俺柳敬亭送侯朝宗修道之后,就在这龙潭江畔,捕鱼三载,把此兴亡旧事,付之风月闲谈。
今值秋雨新晴,江光似练,正好寻苏昆生饮酒谈心。
(指介)你看,他早已醉倒在地。
待我上岸,唤他醒来。
(作上岸介)(呼介)苏昆生。
(净醒介)大哥果然来了。
(丑拱介)贤弟偏杯呀⑩! (净)柴不曾卖,那得酒来?(丑)愚兄也没卖鱼,都是空囊,怎么处? (净)有了,有了! 你输水,我输柴,大家煮茗清谈罢。
(副末扮老赞礼(11),提弦携壶上)江山江山,一忙一闲。
谁赢谁输,两鬓皆斑。
(见介)原来是柳、苏两位老哥。
(净、丑拱介)老相公怎得到此? (副末)老夫住在燕子矶边(12),今乃戊子年九月十七日(13),是福德星君降生之辰(14);我同些山中社友,到福德神祠祭赛已毕(15),路过此间。
(净)为何挟着弦子(16),提着酒壶? (副末)见笑见笑! 老夫编了几句神弦歌(17),名曰[问苍天(18)]。
今日弹唱乐神,社散之时,分得这瓶福酒。
恰好遇着二位,就同饮三杯罢。
(丑)怎好取扰。
(副末)这叫就“有福同享”(19)。
(净、丑)好,好! (同坐饮介)(净)何不把神弦歌领略一回? (副末)使得! 老夫的心事,正要请教二位哩。
(弹弦唱巫腔)(净、丑拍手衬介)[问苍天] 新历数,顺治朝,五年戊子;九月秋,十七日,嘉会良时。
《桃花扇-余韵》原文及鉴赏

《桃花扇-余韵》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桃花扇-余韵》原文及鉴赏【导语】:(敲板唱弋阳腔介) 俺樵夫呵! 【哀江南】【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
《桃花扇》的作品赏析

《桃花扇》的作品赏析关于《桃花扇》的作品赏析作品主题《桃花扇》描写了一个朝代的灭亡,造成这个朝代灭亡的原因不是某一个人的过失,承担最后悲剧结局的也不是一个人,而面临悲剧命运进行抗争的也不只有一个人。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桃花扇》的作品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尚任写的《桃花扇》是一部非常著名的清代传奇,据孔尚任自己说,他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
《桃花扇》原为一剧名,桃花扇是剧中最主要的道具。
所谓桃花扇,就是指扇面上绘有桃花之扇,在这本书中也象征着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
从抛赠扇坠开始,梳栊时初则赠扇,定情时题诗于扇,到侯方域被迫离开南部后,李香君万般思念之际,独自抚扇以自遣,李香君心许侯生从未动摇,杨友龙欲强使之嫁与田仰,李香君猛撞头部欲自尽,血溅于扇上,杨友龙又加以勾勒,并添加枝叶,画成桃花,此扇乃成一柄桃花扇。
孔尚任是孔子的第64代孙,作为一个清朝诗人、戏曲作家,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在京任官十年间,他写了《岸堂稿》、《长留集》(与刘廷玑合著)等诗文作品,时时感叹自己穷愁潦倒、碌碌无成。
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岁的孔尚任写成了《桃花扇》,一时间洛阳纸贵。
孔尚任的《桃花扇》共有《小引》、《小识》、《本末》、《凡例》、《考据》、《纲领》六篇自序,在明清传奇作品的海洋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例。
《桃花扇》写的是南明弘光帝登基前后的事,写复社文人侯方域至秦淮河畔访名妓李香君,与之订交。
魏忠贤余党阮大铖企图东山再起,通过杨文骢赠梳栊费给侯方域,欲以此为突破口拉拢陈贞慧、吴应萁等复社核心人物,乃至代表清议之诸东林党的元老。
侯方域虽然略有察觉,竟接受了,李香君则大义凛然,坚决拒绝。
后来阮大铖追随奸佞迎立福王,骤登高位,乃对复社文人千方百计的陷害,侯方域为避祸离开南京。
李香君被逼嫁田仰,她宁死不从,撞得头破血流,后来杨文骢前来探望,将扇上血渍添加枝叶,画成一柄桃花扇。
苏昆生前往河防寻访侯方域,李香君以扇代书,托苏昆生带去,以表思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扇》主旨
❖ 一、表现民族意识 史可法、柳敬亭、苏昆生 ❖ 二、拥护清朝。孔府——清王朝 ❖ 三、悼明诫清并存 ❖ “惩创人心,为末世一救” ❖ 四、时代苦闷说 ❖ 封建王朝的挽歌 ❖ 对士林群体的失望;对等级观念的动摇;对
历史向何处去的困惑。
《桃花扇》的历史意识
❖ 竭力忠于客观史实 《桃花扇凡例》:“朝政得失,文人聚散, 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
❖ 守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画扇) ❖ 寄扇 ❖ 骂筵 ❖ 选优 ❖ 题画 ❖ 沉江 ❖ 入道
❖ 上本: ❖ 试一出 先声 副末开场 老赞礼 97岁 ❖ 闰二十出 闲话 遗民追思崇祯 ❖ 下本 ❖ 加二十一出 孤吟 老赞礼引出对南明王朝灭
亡的叙述 ❖ 续四十出 余韵 渔樵说史 感慨兴亡 ❖ 共四十四出
《桃花扇》的艺术特色
《桃花扇》凡例部分
❖ 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 《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 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珠,观众当作巨 眼。
❖ 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 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 亦非乌有子虚之比。
❖ 旧本说白,止作三分,优人登场,自增七分。 俗态恶谑,往往点金成铁,为文笔之累。今 说白详备,不容再添一字。
①人物形象
❖ “正”、“邪”
❖ 边缘人物
②戏剧结构
❖ 以“桃花扇”贯穿爱情线,以爱情线串联政治斗争与社 会活动
❖ “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 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如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 不离乎珠。观者当用巨眼。” (《桃花扇凡例》) “桃花薄命,扇底飘零。”(《寄扇》) “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桃花扇本末》)
❖ 作者:孔尚任(1648~1718年)
❖ 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 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 初诗人、戏曲作家。
❖ 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 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 破格授为国子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 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
❖ 康熙三十八年(1699),五十二岁的孔尚任, 终于写成了《桃花扇》。次年三月,孔尚任 被免职 。
❖ 自撰《小引》《小识》《本末》《凡例》 《考据》《纲领》等六篇
❖ 《桃花扇·本末》所说:“已卯(1699)秋夕, 内侍索《桃花扇》本甚急,予之缮本莫知流 传何所,乃于张平州中丞家觅得一本,午夜 进之直邸,遂入内府。”
❖ 命薄忽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谤诽。
❖ 故事背景: ❖ 一、明末党争 ❖ 阉党与东林党、复社争斗。南明政权内讧 ❖ 马士英、阮大铖 ❖ 二、抗清斗争 ❖ 史可法 ❖ 三、名士与秦淮名妓
❖ 马湘兰、徐翩翩、尹春、李湘真、顾媚、董 白、董年、卞赛、李香、寇湄、马娇、沙才、 柳如是、陈圆圆
❖ 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宛转,调 笑无双,人题之为“香扇坠”。余有诗赠之 云:“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 何缘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武塘 魏子一魏学濂为书于粉壁,贵竹杨龙友杨文骢写 崇兰诡石于左偏,时人称为三绝。由是,香 之名盛于南曲,四方才士,争一识面以为荣。
❖ 书生遭际, 自觉非分, 犬马图报, 期诸没齿。
❖ ——《出山 异数记》
❖ 时人将与《长生殿》作者并论,称“南洪北 孔”。
❖ “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 。”
❖ 影响:“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誉”
❖ “长安之演《桃花扇》者,岁无虚日,独寄 园一席,最为繁盛。名公巨卿,墨客骚人, 骈集者坐不容膝。……笙歌靡丽之中,或有 掩袂独坐者,则故臣遗老也。灯烨酒阑,唏 嘘而散”。
❖
——余怀《板桥杂记》
❖ 《桃花扇》 提到南京地 名遍布全城:
❖ 孙楚楼,夫 子庙、五丁 桥、三山街、 凤凰台、水 西门、明故 宫、栖霞山、 莫愁湖、幕 府山、牛首 山、燕子矶
❖ 侯方域《李姬传》
❖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 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 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 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 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 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 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 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 主要人物: ❖ 侯方域 ❖ 李香君 ❖ 史可法 ❖ 柳敬亭 ❖ 苏昆生 ❖ 杨龙友 ❖ 马士英 ❖ 阮大铖 ❖ 左良玉
❖ 老赞礼 97岁 ❖ 贯穿全剧线索 ❖ 张道士 ❖ 总结兴亡
《桃花扇》小引
❖ 传奇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 无体不备。至于摹写须眉,点染景物,乃兼画苑矣。 其旨趣,实本于《三百篇》。而义则《春秋》,用 笔行文,又左、国、太史公也。于以警世易俗,赞 圣道而辅王化,最近且切。今之乐,犹古之乐,岂 不信哉?《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 存者。属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 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 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一救矣。盖 予未仕时,山居多暇,博采遣闻,入之声律,一句 一字,抉心呕成。今携游长安,借读者虽多,竟无 一句一字着眼看毕之人。每抚胸浩叹,几欲付之一 火。转思天下大矣,后世远矣,特识焦桐者,岂无 中郎乎?予姑俟之。
❖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 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 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 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 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 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 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 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 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 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 艺术虚构与艺术情感的产物 顾彩《桃花扇序》:“虽人其人而事其事, 若一无所避忌者,然不必目为词史也。…… 事有不必尽实录者。作者虽有轩轾之文,余 则仍视为太虚浮云,空中楼阁云尔。”
❖ 包含着总结明亡教训的用心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主要情节
❖ 访翠(赠扇) ❖ 却奁 ❖ 辞院 ❖ 哭主 ❖ 迎驾 ❖ 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