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专用)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5单元机械能第15讲能量守恒定律作业手册新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学案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学案

第五章机械能[全国卷5年考情分析]基础考点常考考点命题概率常考角度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Ⅱ)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以上2个考点未曾独立命题功和功率(Ⅱ)'17Ⅱ卷T14(6分),'16Ⅱ卷T19(6分)'16Ⅱ卷T21(6分),'15Ⅱ卷T17(6分)'14Ⅱ卷T16(6分),'13Ⅰ卷T21(6分)独立命题概率80%(1)(变力)做功和功率问题(2)动能定理的应用(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4)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的综合(5)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动能和动能定理(Ⅱ)'16Ⅲ卷T20(6分),'15Ⅰ卷T17(6分)'14Ⅱ卷T16(6分)综合命题概率100%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Ⅱ)'17Ⅰ卷T24(12分),'17Ⅱ卷T17(6分)'17Ⅲ卷T16(6分),'16Ⅱ卷T16(6分)'16Ⅱ卷T21(6分),'16Ⅱ卷T25(20分)'16Ⅲ卷T24(12分),'15Ⅰ卷T17(6分)'15Ⅱ卷T21(6分),'13Ⅱ卷T20(6分)独立命题概率75%综合命题概率100%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6Ⅰ卷T22(5分)综合命题概率40%第1节功和功率(1)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发生了位移,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2)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则说明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3)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4)力对物体做功的正负是由力和位移间的夹角大小决定的。

(√)(5)由P=Fv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机车的牵引力与运行速度的大小成反比。

(√)(6)汽车上坡时换成低挡位,其目的是减小速度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1.力对物体做不做功,关键是看力与物体的位移方向间的夹角,只要夹角不等于90° 就做功。

全品复习方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5单元 机械能单元小结卷

全品复习方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5单元 机械能单元小结卷

第5单元 机械能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5小题为单选,6~8小题为多选) 1.关于功是否为矢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是矢量,功也是矢量B .因为功没有方向,所以功是标量C .力和位移都是矢量,功也一定是矢量D .因为功有正功和负功,所以功是矢量2.在射箭比赛中,如图D5­1所示,运动员右手向后拉弓弦的过程中,她对弓弦的做功情况是( )图D5­1A .一直做正功B .一直做负功C .先做正功,后做负功D .先做负功,后做正功3.中国版“野牛”级重型气垫船,自重达540吨,最高速度为108 km/h ,装有“M ­70”大功率燃气轮机,该机额定输出功率为8700 kW.假设“野牛”级重型气垫船在海面航行过程中所受的阻力F f 与速度v 成正比,即F f =kv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D5­2A .“野牛”级重型气垫船的最大牵引力大于2.9×105NB .在额定输出功率下以最高时速匀速航行时,气垫船所受的阻力为2.9×105N C .以最高时速一半的速度匀速航行时,气垫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2175 W D .由题中给出的数据能计算阻力F f 与速度v 的比值k4.如图D5­3甲所示,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力F 作用下开始加速运动,力F 的功率P 保持恒定,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阻力f 大小不变,物体速度最终达到稳定值v m ,作用过程物体速度的倒数1v与加速度a 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仅在已知功率P 的情况下,根据图像所给信息可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D5­3A .可求出m 、f 和v mB .不能求出mC .不能求出fD .可求出加速运动时间5.如图D5­4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滑道ABC 关于B 点对称,且A 、B 、C 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若小滑块第一次由A 滑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二次由C 滑到 A ,所用的时间为t 2,小滑块两次的末速度大小相同,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且运动过程始终沿着滑道滑行,小滑块与滑道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则( )图D5­4A .v 1<v 2B .v 1=v 2C .t 1=t 2D .t 1<t 26.如图D5­5所示,足够长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物块a 通过平行于斜面的轻绳跨过光滑轻滑轮与物块b 相连,b 的质量为m .开始时,a 、b 均静止且a 刚好不受斜面摩擦力作用.现对b 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 ,使a 、b 做加速运动,则在b 下降h 高度过程中( )图D5­5A .a 的加速度为F mB .a 的重力势能增加mghC .绳的拉力对a 做的功等于a 机械能的增加量D .F 对b 做的功与摩擦力对a 做的功之和等于a 、b 动能的增加量 7.特战队员在进行素质训练时,抓住一端固定在同一水平高度的不同位置的绳索另一端,从高度一定的平台由水平状态无初速度开始下摆,如图D5­6所示,在绳索到达竖直状态时放开绳索,特战队员水平抛出直到落地.不计绳索质量和空气阻力,特战队员可看成质点,绳索一直处于伸直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D5­6A .绳索越长,特战队员落地时的速度越大B .绳索越长,特战队员落地时的水平位移越大C .绳索越长,特战队员落地时的水平方向速度越大D .绳索越长,特战队员落地时的竖直方向速度越小8.如图D5­7甲所示,竖直光滑杆固定不动,套在杆上的弹簧下端固定,将套在杆上的滑块向下压缩弹簧至其离地高度h 1=0.1 m 处,滑块与弹簧不拴接.现由静止释放滑块,通过传感器测量到滑块的速度和离地高度h 并作出滑块的E k ­h 图像,其中高度从0.2 m 上升到0.35 m 范围内图像为直线,其余部分为曲线,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取g =10 m/s 2,由图像可知( )图D5­7A.小滑块的质量为0.2 kgB.轻弹簧原长为0.2 mC.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为0.32 JD.小滑块的重力势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总和最小为0.18 J二、计算题(第9题14分,第10题18分,第11题20分,共52分,写出必要的步骤和文字说明)9.如图D5­8所示,质量m=4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在外力F=25 N作用下开始运动.已知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7°,物体的位移为5 m时,具有50 J的动能.求:(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1)此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图D5­810.如图D5­9所示为圆弧形固定光滑轨道,a点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53°,b点切线方向水平.一小球以水平初速度v0=6 m/s做平抛运动刚好能沿轨道切线方向从a点进入轨道,已知轨道半径为1 m,小球质量为1 kg.(sin 53°=0.8,cos 53°=0.6,g取10 m/s2)(1)求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2)求小球到达b点时轨道对小球压力大小.图D5­911.如图D5­10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铺设特殊材料,调节使其初始长度为l,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左端固定,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v0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已知R=0.4 m,l=2.5 m,v0=6 m/s,物块质量m=1 kg,与PQ段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轨道其他部分摩擦不计.g取10 m/s2.(1)求物块经过圆轨道最高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2)求物块从Q运动到P的时间及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3)物块仍以初速度v0从右侧冲上轨道,调节PQ段的长度l,当l是多少时,物块恰能不脱离轨道返回A点继续向右运动?图D5­10参考答案(测评手册) 单元小结卷(五)1.B [解析] 力是矢量,功是标量,故A 错误;功没有方向,故功是标量,故B 正确;力和位移是矢量,但功是标量,故C 错误;功是标量,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表示该力为动力,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表示该力为阻力,故D 错误.2.A [解析] 在运动员向后拉弓弦的过程中,人对弓弦的作用力和其运动位移方向相同,根据公式W =FL cos θ可知人对弓弦一直做正功.3.C [解析] 由F =P v可得在额定输出功率下以最高时速匀速航行时,“野牛”级重型气垫船的牵引力:F =8700×10330 N =2.9×105N ,阻力与牵引力大小相等,选项B 正确;当气垫船的速度小于最高时速时,提供的牵引力大于2.9×105N ,选项A 正确;由F f =kv 可得k=F f v =2.9×10530N ·s/m ,选项D 正确;若以最高时速一半的速度匀速航行,则有P ′=F f ′v ′=P4=2175 kW ,选项C 错误. 4.A [解析] 当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运动,此时的牵引力等于阻力,速度为最大值;由功率的计算公式可得P =Fv ,而F -f =ma ,联立可得1v =m P a +f P ,该图像斜率为mP,纵轴截距为f P,因此可求出m 、f 和v m ,选项A 正确,B 、C 错误.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无法求解物体加速运动的时间,选项D 错误.5.D [解析] 滑块运动过程中,径向合力提供向心力.AB 段速度越大,滑块对滑道压力越大,其所受摩擦力越大;BC 段速度越小,滑块对滑道的压力越大,其所受摩擦力越大.两种情况末速度大小相等,所以滑块由A 到C 克服摩擦力做功较多,结合动能定理可知v 1>v 2,则滑块由A 到C 的平均速率大,故t 1<t 2,D 正确.6.BD [解析] 两物块静止时,mg =m a g sin θ,解得m a =msin θ,分别对a 、b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T -m a g sin θ-F f =m a a ,F +mg -T =ma ,解得a =F -F f m +m a <Fm,选项A 错误;a 重力势能的增量为ΔE p =m a gh sin θ=mgh ,选项B 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绳的拉力对a 做的功等于a 增大的机械能和克服摩擦力产生的内能之和,所以绳的拉力对a 做的功大于a 增大的机械能,选项C 错误;对a 、b 组成的系统应用动能定理,有Fh +mgh -m a gh sin θ-F f h =ΔE k ,即Fh -F f h =ΔE k ,选项D 正确.7.AB [解析] 设平台高为H ,特战队员落地时的速率为v ,特战队员从开始下摆到落地,绳索的拉力不做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12mv 2,得v =2gH ,v 与绳索长度无关,选项A 错误;设绳索的长度为L ,放开绳索时,特战队员的速率为v 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L =12mv 21,得v 1=2gL ,特战队员放开绳索后做平抛运动,则总的水平位移大小x =L +v 1t ,又竖直方向有H -L =12gt 2,得x =L +2L (H -L ),由数学知识可知,选项B 错误;特战队员落地时水平方向速度为v 1=2gL ,故选项C 正确;特战队员落地时的竖直方向速度为v y=v 2-v 21=2g (H -L ),故选项D 正确.8.AB [解析] 由动能定理得ΔE k =F 合(h -h 1),h 1=0.1 m ,所以图线各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合外力的大小,图像的直线部分表示合外力恒定,即滑块离开了弹簧只受重力作用,F 合=mg =|ΔE k |Δh =2 N ,m =0.2 kg ,选项A 正确;由题意和图像知,h ≥0.2 m 时不受弹簧的弹力,即脱离了弹簧,所以弹簧原长为0.2 m ,选项B 正确;滑块在h 1=0.1 m 处,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动能为0,滑块与弹簧作为系统的机械能为E pm +mgh 1,当滑块到达h 2=0.35 m 处,动能又为0,弹簧的弹性势能也为0,系统的机械能为mgh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pm +mgh 1=mgh 2,解得E pm =0.5 J ,选项C 错误;由图可知,当h =0.18 m 时,动能最大,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此时滑块的重力势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总和最小,最小值为E pmin =E pm +mgh 1-E km =0.38 J ,故D 错误.9.(1)50 J (2)0.4 [解析] (1)由动能定理得Fs cos 37°-W f =12mv 2解得W f =Fs cos 37°-12mv 2=50 J.(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把拉力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根据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和滑动摩擦力公式得 f =μF N =μ(mg -F sin θ) 由W f =μ(mg -F sin θ)s 解得 μ=0.4.10.(1)0.8 s (2)58 N[解析] (1)小球进入轨道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53°,有v yv 0=tan 53° v y =gt解得t =0.8 s.(2)设小球的初始位置距a 点高度为h ,有h =12gt 2=3.2 m设小球的初始位置距b 点高度为H ,有H =h -R +35R =1.6 m小球从初始位置运动到b 由动能定理,有mgH =12mv 2b -12mv 2对b 点由牛顿二定律,有N +mg =m v 2bR解得N =58 N.11.(1)40 N ,方向竖直向上 (2)0.5 s 8 J (3)1 m [解析] (1)设物块冲上圆形轨道最高点B 时速度为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 20=12mv 2+2mgR 物块经B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v 2R联立解得F N =40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块对轨道压力大小为40 N ,方向竖直向上. (2)物块在Q 点时速度为v 0=6 m/s 在PQ 段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 =m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l =v 0t -12at 2联立解得t =0.5 s设物块在P 点时速度为v 1,则v 21-v 20=-2μgl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块压缩弹簧时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E pm =12mv 21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E pm =8 J.(3)设物块以初速度v 0冲上轨道直到回到PQ 段右侧Q 点时速度为v 2.根据动能定理得 -2μmgl =12mv 22-12mv 2物块恰能不脱离轨道,则最高点的速度v 3应满足mg =mv 23R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 22=2mgR +12mv 23 联立解得l =1 m.。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5单元机械能第15讲能量守恒定律作业手册新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5单元机械能第15讲能量守恒定律作业手册新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5单元机械能第15讲能量守恒定律作业手册新人教版一、单选题1.假设某颗陨石进入地球大气层的速度约为4万英里每小时,随后与空气摩擦而发生剧烈燃烧,并在距离地面上空12至15英里处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碎片,假定某一碎片自爆炸后落至地面并陷入地下一定深度过程中其质量不变,则( )A.该碎片在空中下落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加量B.该碎片在空中下落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小于动能的增加量C.该碎片在陷入地下的过程中合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改变量D.该碎片在整个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减少量2.[2020·淮安四模]在无风的环境中,将乒乓球从高处由静止开释,小明用摄像机研究乒乓球下落的运动,发觉它在落地前差不多做匀速运动,若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则乒乓球( )A.在下落过程中,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B.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先增大后不变C.从更高处由静止开释,在空中运动时刻变长D.从更高处由静止开释,落地前瞬时的速度变大3.如图K15­1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由静止开释,那么从小球压上弹簧后连续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K15­1A.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B.球刚接触弹簧时动能最大C.小球克服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减少的机械能D.弹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4.一个质量为m的铁块以初速度v1沿粗糙斜面上滑,通过一段时刻又返回动身点,整个过程铁块速度随时刻变化的图像如图K15­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15­2A.铁块上滑过程处于超重状态B.铁块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铁块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满足v1t1=v2(t2-t1)D .铁块上滑过程缺失的机械能为12mv 21二、多选题5.[2020·济南期末]图K15­3为某双线客运索道,其索线由静止不动的承载索和牵引缆车运动的牵引索组成.运行过程中牵引索通过作用力F 使缆车沿倾斜的承载索道斜向上加速移动,不计空气阻力,在缆车向上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15­3A .F 对缆车做的功等于缆车增加的动能和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B .F 对缆车做的功等于缆车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C .缆车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缆车增加的重力势能D .F 对缆车做的功等于缆车增加的机械能与缆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6.如图K15­4所示,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物块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F 作用在小物块上,小物块与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 f ,通过一段时刻小车运动的位移为x ,小物块刚好滑到小车的右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K15­4A .现在小车的动能为F f xB .现在物块的动能为F (x +L )C .这一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FLD .这一过程中,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x +(F -F f )L7.[2020·成都石室中学二模]如图K15­5所示,光滑轨道ABCD 是大型游乐设施过山车轨道的简化模型,最低点B 处的入、出口靠近但相互错开,C 是半径为R 的圆形轨道的最高点,BD 部分水平,末端D 点与右端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无缝连接,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 逆时针转动,现将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从轨道AB 上某一固定位置A 由静止开释,滑块能通过C 点后再经D 点滑上传送带,则( )图K15­5A. 固定位置A 到B 点的竖直高度可能为2RB. 滑块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与传送带速度v 有关C. 滑块可能重新回到动身点A 处D. 传送带速度v 越大,滑块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越多 三、运算题8.[2020·哈尔滨六中二模]某校物理爱好小组决定举行遥控赛车竞赛,竞赛路径如图K15­6所示.可视为质点的赛车从起点A动身,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L后,由B点进入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并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才算完成竞赛.B是半圆轨道的最低点,水平直线轨道和半圆轨道相切于B点.已知赛车质量m=0.5 kg,通电后以额定功率P=2 W工作,进入竖直半圆轨道前受到的阻力恒为F f= N,随后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均可不计,L=10.0 m,R=0.32 m,g取10 m/s2.(1)要使赛车完成竞赛,赛车在半圆轨道的B点对轨道的压力至少为多大?(2)要使赛车完成竞赛,电动机至少工作多长时刻?(3)若电动机工作时刻为t0=5 s,当半圆轨道半径为多少时赛车既能完成竞赛且飞出的水平距离又最大?水平距离最大是多少?图K15­69.[2020·扬州摸底]如图K15­7所示,半径R =0.5 m 的光滑圆弧面CDM 分别与光滑斜面体ABC 和斜面MN 相切于C 、M 点,O 为圆弧圆心,D 为圆弧最低点.斜面体ABC 固定在地面上,顶端B 安装一定滑轮,一轻质软细绳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摩擦)分别连接小物块P 、Q (两边细绳分别与对应斜面平行),并保持P 、Q 两物块静止.若P 、C 间距为L 1=0.25 m ,斜面MN 足够长,物块P 质量m 1=3 kg ,与MN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3.求:(sin 37°=,cos37°=,g 取10 m/s 2)(1)烧断细绳后,物块P 第一次到达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物块P 在MN 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图K15­7课时作业(十五)1.C [解析] 依照动能定理,碎片下落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应等于重力与阻力做功之和,而阻力做负功,因此重力做的功大于动能的增加量,选项A 、B 错误;依照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碎片下落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应等于机械能的减少量,选项D 错误;依照动能定理,碎片在陷入地下的过程中合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改变量,选项C 正确.2.C [解析] 依照牛顿第二定律,有mg -kv =ma ,解得加速度a =g -kvm,随着速度的增大,空气阻力增大,乒乓球的加速度减小,当加速度a =0时乒乓球做匀速运动,匀速运动的速度v =mg k.由于乒乓球在落地前差不多做匀速运动,可知从更高处由静止开释,落地前也做匀速运动,落地瞬时的速度不变,选项A 、D 错误;在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一直做负功,因此其机械能不断减小,选项B 错误;从更高处由静止开释,变加速运动的时刻相同,而匀速运动的时刻变长,因此乒乓球在空中运动时刻变长,选项C 正确.3.C [解析] 小球一直向下运动,弹簧一直被压缩,因此弹性势能逐步增大,选项A 错误;小球刚接触弹簧时,合力向下,小球向下做加速度逐步减小的加速运动,运动到某个位置时,弹簧弹力等于重力,合力减小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选项B 错误;依照功能关系,除重力以外的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小球机械能的增量,因此该过程小球克服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减少的机械能,选项C 正确;依照功能关系,弹簧弹力对小球做的功总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而上述过程弹力对小球做负功,因此小球克服弹力做的功等于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选项D 错误.4.C [解析] 上滑过程为匀减速,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下滑过程为匀加速,则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上滑和下滑过程加速度方向相同,铁块都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 、B 错误;速度—时刻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上滑的位移为12v 1t 1,下滑的位移为12v 2(t 2-t 1),通过一段时刻又返回动身点说明v 1t 1=v 2(t 2-t 1),故选项C 正确;依照能量守恒定律知上滑过程缺失的机械能为ΔE =E k1-mgh =12mv 21-12v 1t 1mg ,故选项D 错误.5.CD [解析] 由动能定理可知,F 对缆车做的功等于缆车增加的动能、增加的重力势能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即等于缆车增加的机械能与缆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故选项A 、B 错误,D 正确;缆车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缆车增加的重力势能,故选项C 正确.6.AD [解析] 小车受摩擦力作用,摩擦力作用下小车的位移为x ,故摩擦力对小车做功为F f x ,对小车由动能定理可知,小车的动能改变量为F f x ,故选项A 正确;在拉力的作用下物块前进的位移为L +x ,拉力的功W 1=F (x +L ),摩擦力的功为-F f (x +L ),则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可知,物块的动能为(F -F f )(x +L ),选项B 错误;依照能量守恒定律,外力F 做的功等于物块和小车增加的动能与摩擦产生内能之和,摩擦产生内能等于F f L ,因此机械能的增量为F (x +L )-F f L ,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7.CD [解析] 滑块恰能通过C 点的条件是mg =mv 2C R ,由A 到C 依照动能定理得mgh =12mv 2C ,解得h =12R ,则A 、B 间的最小高度为2R +h =,选项A 错误;设滑块在传送带上的最大位移为x ,由动能定理得2mgR -μmgx =0-12mv 2C ,该式说明x 与传送带的速度无关,选项B 错误;假如滑块在传送带上能够减速为零且第一次滑到D 点的速度小于或等于v ,则滑块返回到D 点的速度大小不变,滑块能够回到A 点,选项C 正确;传送带的速度越大,滑块与传送带的相对路程Δx 越大,则滑块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Q =μmg Δx 越多,选项D 正确.8.(1)30 N (2)4 s (3)0.3 m 1.2 m[解析] (1)赛车恰通过C 点的条件是mg =mv 2CR解得最小速度v C =gR由B 到C 过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 2B =12mv 2C +mg ·2R 在B 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B R联立解得v B =5gR =4 m/s F N =6mg =3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赛车对轨道的压力F ′N =F N =30 N. (2)由A 到B 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产生的热量Q =F f L 依照能量守恒定律得Pt =12mv 2B +Q联立解得t =4 s.(3)由A 到C 过程依照能量守恒定律得Pt 0=12mv ′2C +Q +mg ·2R 0赛车过C 点后做平抛运动,有 2R 0=12gt 20 x =v ′C t 0联立解得x 2=-16R 20+当R 0=0.3 m 时x max =1.2 m. 9.(1)78 N (2)1.0 m[解析] (1)依照几何关系,P 、D 间的高度差 h =L 1sin 53°+R (1-cos 53°)=0.4 m 物块由P 到D 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1gh =12m 1v 2D在D 点,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F D -m 1g =m 1v 2DR联立解得F D =78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块P 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78 N. (2)物块P 运动到M 点过程,依照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1gL 1sin 53°=12m 1v 2M解得v M =2 m/s物块最终在圆弧轨道上往复滑动,且到达M点时速度为零全过程减少的机械能ΔE=m1gL1sin 53°产生的内能Q=μm1g cos 53°·s依照能量守恒定律得ΔE=Q,即m1gL1sin 53°=μm1g cos 53°·s解得其在MN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s=1.0 m.。

【精品】2019届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word版本

【精品】2019届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word版本

2019屆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計劃??一、復習目標、宗旨1、通過復習幫助學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學科知識體系,構建系統知識網絡;2、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認識、理解和應用,促成學科科學思維,培養物理學科科學方法。

3、結合各知識點復習,加強習題訓練,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訓練解題規范和答題速度;4、提高學科內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與技巧,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處理現實問題。

二、復習具體時間安排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底。

三、復習策略1、立足課本,面向全體學生,著眼基礎,循序漸進。

全面、系統、完整地復習所有必考的知識點,重視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其基本解題方法與技巧等基礎知識的復習,要做到重點突出、覆蓋面廣。

2、認真學習和理解考綱,仔細研究近幾年來的高考題,準確把握知識標高,控制好教學的難度和坡度。

3、鉆研教材,狠抓常規教學,落實好備、教、批、輔、考、評等各個教學環節,做到精選、精練、精講、精評。

4、加強方法教學和規范教學,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我探究,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使之能夠靈活運用基本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夠進行實驗設計,提高實驗能力。

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5、關注高考信息,隨時了解最新動態,適當調整教學計劃。

6、分層教學,分類推進,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三、具體措施1、以2019年高考考綱為依據,以教材為線索,以考試說明中的知識點作為重點,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復習,復習中要突出知識的梳理,構建知識結構,把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學科內部的綜合能力。

2、認真備課,精心選擇例習題,做到立足課本,即針對考綱,針對學生實際,緊抓課本,細挖教材,扎實推進基礎知識復習工作.高考立足課本考基礎,于變化中考能力。

研究高考試題的特點就是研究命題專家的命題特點,洞察命題者的命題思路。

通過對高考題的研究、比較、創新,高考命題的技巧與方法,有利于指導復習備考,3、課堂教學以學生實際掌握的質量作為標準,認真落實分類指導、分類推進措施。

《高考设计》2019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物理课件:第五章机械能5

《高考设计》2019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物理课件:第五章机械能5
阻力,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小球落地时速度相同
两球落地时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A、B均错;从开始运动至落地,重
B.两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C.从开始运动至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的功相同
力对两球做的功相同,但B球用的时间长,故C对,D错。
C D.从开始运动至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得两过程的加速度关系为
a1 = 22 。由于在相同的粗糙水平地面上运
C.WF2<4WF1,Wf2=2Wf1
动,故两过程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即
Ff1 =Ff2 =F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1
1

<4W
F12,W
FD.W
=ma
-Ff2<2W
=ma2f1,所以 F1 = F2 + Ff,即 F1 > 2 。根据功的计算公
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F1对物体做功6 J,物体克
服F2做功8 J,即F2对物体做功为-8 J,因而F1、F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为6 J-8
J=-2 J,D正确。
D
关闭
解析
答案
-12知识梳理
考点自诊
5.(2017·福建福州期末)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在某一高度处
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v0分别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抛出,不计空气
2
功为 W=Fl=5 500 J,故 D 正确。
D
关闭
解析
答案
-11知识梳理
考点自诊
4.(2017·山西忻府区期末)物体受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力F1、F2作
用而运动,已知力F1做功6 J,物体克服力F2做功8 J,则力F1、F2的合

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高三物理第一轮复计划为做好2019届高考物理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我校学生实际,经过2019届高三物理教师讨论,制定了以下一轮复计划:一、复指导思想:立足学科、抓住重点、夯实基础、联系实际、关注综合能力。

二、复目标:1、通过一轮复,帮助学生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及理解和应用,促成学科科学思维,培养物理学科解题方法。

2、结合各知识点复,加强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

3、通过一轮复,基本实现章节知识网络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三、复的具体措施:1、教师要熟悉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熟悉近年的必考点和常考点,并在双向细目表的指引下复。

每一节课必须备好课,设计好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然后根据教学的环节设计好课堂教学和课后的巩固、反馈。

2、第一轮复中,要求学生带齐高中课本,以课本为主线,加强基本概念、原理的复,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知识结构。

每节课都必须进行知识点的网络化小结。

3、提高课堂训练的质量和效率,训练题要做到精心设计,每一题要体现它的功能,有针对性地做好讲评。

在基本知识重现的基础上,针对本节课的知识选好课堂练(以全品小练的题为主),然后学生进行训练并展示思路和方法,教师点评,如有需要教师进行讲解。

4、注重方法、步骤及一般的解题思维训练,精讲多练,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情景,建立物理图景,寻找具体适用规律的能力。

教学计划教师在讲解题、课后作业和测试卷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很多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公式,缺乏应用能力,这主要是因为缺乏解题思维。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这种思维,最好的方法是建立物理图形或情景,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惯,帮助学生找到最适用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平时多交流、多听课、多研究课堂教学。

全国卷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阶段综合测评

全国卷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阶段综合测评

阶段综合测评五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温馨提示:1.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书写在试卷上;交卷前请核对班级、姓名、考号.2.本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3.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有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得0分)1.(2015届湖南省益阳市阵营中学高三月考)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 s 内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和拉力的功率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g 取10 m/s 2)( )A. kgB. kgC. kgD. kg5310935910解析:根据v ­t 图象可知物体在0~2 s 内的加速度a ==3 m/s 2,故在0~2 s 内有F -f =ma ,ΔvΔt 所以在2~6 s 内拉力的功率P =Fv =f ×6=10 W ,故有物体所受的阻力f = N ,而在0~2 s 内有53F =f +ma ,所以在t =2 s 时拉力的功率P =(f +ma )v =×6=30 W ,解得物体的质量m =(53+3×m )109kg ,故选项B 正确.答案:B2.(2015届湖北省教学合作高三月考)如图所示,小物体A 沿高为h 、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以初速度v 0从顶端滑到底端,而相同的物体B 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从同等高度竖直上抛,则( )A .两物体落地时速率相同B .从开始运动至落地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相同C .两物体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D.从开始运动至落地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解析:两个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都是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所以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两物体落地时速率相同,故选项A正确;重力做功只与初末位置有关,物体的起点和终点一样,所以重力做的功相同,故选项B正确;两种情况下落地方向不同,根据公式P=Fv cosθ,所以瞬时功率不同,所以选项C错误;平均功率等于做功的大小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物体重力做的功相同,但是时间不同,所以平均功率不同,所以选项D错误.答案:AB3.(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月考)两木块A、B用一轻弹簧连接,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a)所示.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b)所示.从木块A开始运动到木块B将要离开地面的过程中,下述判断正确的是(设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A.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减小B.力F一直增大C.木块A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一直增大D.两木块A、B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解析:在A上升过程中,弹簧从压缩到伸长,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选项A错误;最初弹簧被压缩,A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弹力等于重力,由于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A受力分析,列出牛顿第二定律解出对应的表达式.当B物体要离开地面时地面的支持力为零,弹簧对B物体向上的拉力等于B物体的重力,即弹簧对A物体向下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再列出牛顿第二定律即可解出此所需的拉力F大小.得出拉力一直增大,故选项B正确;在上升过程中由于物体A做匀加速运动,所以物体A的速度增大,高度升高,则木块A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增大,故选项C正确;在上升过程中,除重力与弹力做功外,还有拉力做正功,所以两木块A、B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一直增大,故选项D错误.答案:BC4.(2015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小物块与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经过一段时间小车运动的位移为x,小物块刚好滑到小车的右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时物块的动能为F (x +L )B .此时小车的动能为fxC .这一过程中,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x -fLD .这一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fL解析: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可知,物块的动能:E k =(F -f )(x +L ),故选项A 错误;对小车,由动能定理可得,小车的动能为fx ,故选项B 正确;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 (x +L )-fL ,故选项C 错误;系统产生的内能等于系统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这一过程中,小物块和小车产生的内能为fL ,故选项D 正确.答案:BD5.(2015届温州市十校联合体联考)如图所示,一小球从斜轨道的某高处由静止滑下,然后沿竖直光滑轨道的内侧运动.已知圆轨道的半径为R ,忽略一切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轨道最低点、最高点,轨道对小球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同的B .小球的初位置比圆轨道最低点高出2R 时,小球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C .小球的初位置比圆轨道最低点高出0.5R 时,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能不脱离轨道D .小球的初位置只有比圆轨道最低点高出2.5R 时,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才能不脱离轨道解析:设小球的初位置比轨道最低点高h ,从初位置到圆轨道最高点,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mv 2-0,而要通过圆周运动最高点,速度v ≥,代入可得h ≥2.5R ,即初位置要比圆轨道最低点12gR 高出2.5R 时小球才能通过最高点,选项B 错误;小球沿圆轨道内侧运动,最低点弹力向上最高点弹力向下,选项A 错误;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能不脱离轨道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通过最高点即比最低点高出2.5R 的初位置释放,另一种是小球沿圆轨道上滑的高度小于半径R ,根据动能定理即h ≤R ,此时小球上滑速度减小到0后又返回,所以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答案:C6.(2015届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三二模)一质量不计的直角形支架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 和2m 的小球A 和B .支架的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2l 和l ,支架可绕固定轴O 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如图所示.开始时OA 边处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则( )A .A 球的最大速度为2glB .A 球速度最大时,B 球的重力势能最小C .A 球速度最大时,两直角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D .A ,B 两球的最大速度之比 v a ∶v b =1∶2解析:当OA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时,由机械能守恒得mg ×2l cos θ-2mgl (1-sin θ)=mv +·2mv ,且有v A =2v B ,联立解得v =gl (sin θ+cos θ)-gl ,由数学知识可知,当122A 122B 2A 8383θ=45°时(sin θ+cos θ)有最大值,且A 球的最大速度v A = ,所以选项A 错误,选项 2-1 83glC 正确;两球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之比v A ∶v B =ω·2l ∶ω·l =2∶1,故选项D 错误;A 球速度最大时,B 球速度也最大,系统的动能最大,则此时A 、B 两球的重力势能之和最小,并不是B 球的重力势能最小,故选项B 错误.答案:C7.(2015届江西省南昌市三校联考)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 、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弹簧劲度系数为k ,C 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 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当物块B 刚要离开挡板C 时,物块A 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为d ,速度为v ,此时( )A .拉力F 做功等于A 动能的增加量B .物块B 满足m 2g sin θ=kdC .物块A 的加速度为F -kdm 1D .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为Fd -m 1gd sin θ-m 1v 212解析:物体A 在拉力、重力、弹簧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故选项A 错;初始状态,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对物块A 分析可得压缩量x 1=,m 1g sin θk 末状态,B 刚要离开挡板,分析B 可得x 2=,A 的运动距离d =x 1+x 2=.对物m 2g sin θk m 1+m 2 g sin θk 块B ,m 2g sin θ=kx 2<kd ,选项B 错误;对物块A 分析,则有F -m 1g sin θ-kx 2=m 1a ,整理得a =,选项C 正确;对A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则有Fd -m 1g sin θ×d -E p =m 1v 2,整理得F -kd m 112E p =Fd -m 1g sin θ×d -m 1v 2,选项D 正确.12答案:CD8.(2015届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月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从A 点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为g ,此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则在这个过程23中物体( )A .重力势能增加了mghB .动能损失了mghC .克服摩擦力做功mgh16D .机械能损失了mgh13解析: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则物体增加的重力势能为mgh ,故选项A 正确;物体上升过程中其加速度a =g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30°+f =ma ,解得f =mg ,物体上升到最高点过程中,克服合2316外力做功W =mgh +f =mgh ,由动能定理可知其动能损失ΔE k =mgh ,故选项B 错误;克服摩擦h sin30°4343力做功W f =f =mgh ,选项C 错误;由功能关系可知,损失机械能等于克服摩擦力做功,故选项h sin30°13D 正确.答案:AD9.(2015届湖北省孝感市高三月考)如图所示,一轻绳通过无摩擦的小定滑轮O 与小球B 连接,另一端与套在光滑竖直杆上的小物块A 连接,杆两端固定且足够长,物块A 由静止从图示位置释放后,先沿杆向上运动.设某时刻物块A 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A ,小球B 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B ,轻绳与杆的夹角为θ.则( )A.v A=v B cosθB.v B=v A cosθC.小球B减小的势能等于物块A增加的动能D.当物块A上升到与滑轮等高时,它的机械能最大解析: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A的速度分解为沿绳方向和垂直绳方向的两个分速度,如图所示,则有v A cosθ=v B,故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小球B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小球A、B增加的动能与小球A增加的重力势能之和,故选项C错误;小球A上升到与滑轮等高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始终对小球做正功,其机械能增加,故选项D正确.答案:BD10.(2015届武汉市三十九中高三月考)如图所示,2013年2月15日,一颗陨星坠落俄罗斯中西部地区,造成数百人受伤.在影响最严重的车里雅宾斯克州,爆炸造成玻璃窗破碎和人员受伤.忽略陨星的质量变化,在陨星靠近地球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陨星的重力势能随时间增加均匀减小B.陨星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C.陨星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陨星增加的内能D.陨星的机械能不断减小解析:因为陨石在下落过程中并不是做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下落的高度不是均匀减小的,故陨星的重力势能随时间增加不均匀减小,选项A错误;由于摩擦力的存在,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选项B正确;根据功能关系可得陨石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选项C错误;由于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减小,选项D 正确.答案:B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11.(6分)(2015届武汉市三十九中高三月考)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U 、频率为f 的交流电源上,从实验打出的几条纸带中选出一条理想纸带,如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5个点A 、B 、C 、D 、E ,测出A 点与起始点O 的距离为s 0,点A 、C 间的距离为s 1,点C 、E 间的距离为s 2,已知重锤的质量为m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1)从起点O 开始到打下C 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________,重锤动能的增加量ΔE k =________.(2)根据题设条件,还可利用重锤下落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________,经过计算可知,测量值比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要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从起点O 开始到打下C 点,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mg (s 0+s 1),打下C 点的重锤的速度v C ==,故重锤增加的动能ΔE k =mv =.s 1+s 22ΔT s 1+s 2 f 4122C m s 1+s 2 2f 232(2)根据s 2-s 1=g ΔT 2,得g ==,测得重力加速度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主s 2-s 1 2T 2 s 2-s 1 f 24要原因是纸带与限位孔之间摩擦力的作用.答案:(1)mg (s 0+s 1) m s 1+s 2 2f 232(2)g =f 2 纸带与限位孔之间摩擦力(或答纸带与其它部分的阻力或摩擦阻力)的作用s 2-s 1412.(9分)(2014届江门市高考模拟考试)用如图(a)所示的仪器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步骤如下:(1)①将木板固定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起适当高度,消除摩擦力的影响;②小车钩住一条橡皮筋,往后拉至某个位置,记录小车的位置;③先________,后________,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打下一系列点,断开电源;④改用同样的橡皮筋2条、3条……重复②、③的实验操作,每次操作一定要将小车________________.(2)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下图所示是四次实验打出的纸带.(3)根据纸带,完成尚未填入的数据.次数1234橡皮筋做的功W 2W3W 4W v (m/s) 1.00 1.42 2.00v 2(m 2/s 2)1.002.01 4.00从表中数据可得出什么样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且每次操作一定要将小车从相同的位置释放.(3)根据v == m/s =1.73 m/sx t 3.46×10-20.02v 2=1.732=2.99.答案:(1)③接通电源 释放小车 ④从相同位置释放(3)1.73 2.99 橡皮筋做的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5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数值和单位)13.(12分)(2015届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三二模)如图,竖直放置的斜面AB 的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BCD 的B 端相切,圆弧半径为R ,圆心与A 、D 在同一水平面上,∠COB =θ,现有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体从斜面上的A 点无初速滑下,已知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1)小物体在斜面上能够通过的路程;(2)小物体通过C 点时,对C 点的最大压力和最小压力.解析:(1)如图,小物体最终将在以过圆心的半径两侧θ范围内运动,由动能定理得mgR cos θ-fs =0,又f =μmg cos θ,解得:s =R /μ.(2)小物体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对C 点的压力最大:N m -mg =mv 2/R由动能定理得:mgR -μmg cos θ·=mv 2/2,=R cot θAB AB 解得:N m =mg (3-2μcos θcot θ)当小物体最后在BCD ′(D ′在C 点左侧与B 等高)圆弧上运动时,通过C 点时对轨道压力最小.N n -mg =mv 2/R ,mgR (1-cos θ)=mv ′2/2解得:N n =mg (3-2cos θ).答案:(1) (2)mg (3-2μcos θcot θ) mg (3-2cos θ)Rμ14.(15分)(2015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所示,用内壁光滑的薄壁细管弯成的“S ”形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其弯曲部分是由两个半径均为R =0.2 m 的半圆平滑对接而成(圆的半径远大于细管内径),轨道底端D 点与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现有一辆质量为m =1 kg 的玩具小车以恒定的功率从E 点由静止开始行驶,经过一段时间t =4 s 后,出现了故障,发动机自动关闭,小车在水平地面继续运动并进入“S ”形轨道,从轨道的最高点飞出后,恰好垂直撞在固定斜面B 上的C 点,C 点与下半圆的圆心O 等高.已知小车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ED 之间的距离为x 0=10 m ,斜面的倾角为30°.求:(g =10 m/s 2)(1)小车到达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2)在A 点小车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3)小车的恒定功率是多少?解析:(1)把C 点的速度分解为水平方向的v A 和竖直方向的v y ,有:v =2g ·3R 2y v C =vycos30°解得v C =4 m/s.(2)由(1)知小车在A 点的速度大小v A ==2 m/s2gR 因为v A =>,对外轨有压力,轨道对小车的作用力向下2gR gRmg +F N =m v 2A R解得F N =1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小车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 N ′=F N =10 N ,方向竖直向上.(3)从E 到A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Pt -μmgx 0-mg 4R =mv 122A 解得P ==5 W.μmgx 0+5mgR t 答案:(1)4 m/s (2)10 N ,方向竖直向上 (3)5 W15.(18分)(2015届温州市十校联合体联考)如左图是在阿毛同学的漫画中出现的装置,描述了一个“吃货”用来做“糖炒栗子”的“萌”事儿:将板栗在地面小平台上以一定的初速度经两个四分之一圆弧衔接而成的轨道,从最高点P 飞出进入炒锅内,利用来回运动使其均匀受热.我们用质量为m 的小滑块代替栗子,借这套装置来研究一些物理问题.设大小两个四分之一圆弧半径为2R 和R ,小平台和圆弧均光滑.将过锅底的纵截面看作是两个斜面AB 、CD 和一段光滑圆弧BC 组成,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且不随温度变化.两斜面倾角均为θ=37°,AB =CD =2R ,A 、D 等高,D 端固定一小挡板,碰撞不损失机械能.滑块的运动始终在包括锅底最低点的竖直平面内,重力加速度为g .(1)如果滑块恰好能经P 点飞出,为了使滑块恰好沿AB 斜面进入锅内,应调节锅底支架高度使斜面的A 、D 点离地高为多少?(2)接(1)问,试通过计算用文字描述滑块的运动过程;(3)给滑块不同的初速度,求其通过最高点P 和小圆弧最低点Q 时受压力之差的最小值.解析:(1)在P 点mg =,得v P =mv 2P2R 2gR到达A 点时速度方向要沿着AB ,v y =v P ·tan θ=342gR所以AD 离地高度为h =3R -=R v 2y 2g 3916(2)进入A 点滑块的速度为v ==vp cos θ542gR假设经过一个来回能够回到A 点,设回来时动能为E k ,23E k=mv2-μmg cosθ8R<012所以滑块不会滑到A而飞出,最终在BC间来回滑动.(3)设初速度、最高点速度分别为v1,v2由牛顿第二定律,在Q点F1-mg=,在P点F2+mg=mv21Rmv22R 所以F1-F2=2mg+m 2v21-2v2+v22R由机械能守恒mv=mv+mg3R,得v-v=6gR为定值1221122212带入v2的最小值得压力差的最小值为9mg.2gR答案:(1)R (2)见解析 (3)9mg3916。

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为做好2019届高考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就目前高考物理的命题,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我校学生实际,经2019届高三物理教师讨论,制定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如下:一、复习指导思想:立足学科、抓纲靠本、夯实基础、联系实际、关注综合二、复习目标1、通过一轮复习帮助学生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及理解和应用,促成学科科学思维,培养物理学科解题方法。

2、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3、通过一轮复习,基本实现章节知识网络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三、复习的具体措施1、首先是要求教师提高自己对高考的认知,课前备好课。

教师要熟悉两纲,即熟悉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熟悉近年的必考点和常考点,并在双向细目表的指引下复习。

这样在一轮复习中才能分清主次和轻重,只有老师知道考什么和什么考,才能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而且每一节课必须备好课,你才知道本节课要做什么,完成什么教学任务,达到什么目的,然后根据教学的环节设计好课堂教学和课后的巩固、反馈。

2、第一轮复习中,要求学生带齐高中课本,以课本为主线,加强基本概念、原理的复习,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知识结构。

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原来上过的内容基本已经忘记,现在的复习就好比是上新课一样,但是如何真的“上新课”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我们的做法是每一节课设计好教学的目标,然后列提纲,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重现、梳理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基本的概念、定律、定理、公示等等,而且每节课都必须要进行知识点的网络化小结。

3、提高课堂训练的质量和效率,训练题要做到精心设计,每一题要体现它的功能,有针对性地做好讲评.在基本知识重现的基础上,针对本节课的知识选好课堂练习(以全品小练习的习题为主),然后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并展示思路和方法,教师点评,如有需要教师进行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讲 能量守恒定律一、单选题1.假设某颗陨石进入地球大气层的速度约为4万英里每小时,随后与空气摩擦而发生剧烈燃烧,并在距离地面上空12至15英里处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碎片,假定某一碎片自爆炸后落至地面并陷入地下一定深度过程中其质量不变,则( )A .该碎片在空中下落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加量B .该碎片在空中下落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小于动能的增加量C .该碎片在陷入地下的过程中合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改变量D .该碎片在整个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减少量2.[2015·淮安四模]在无风的环境中,将乒乓球从高处由静止释放,小明用摄像机研究乒乓球下落的运动,发现它在落地前已经做匀速运动,若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则乒乓球( )A .在下落过程中,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B .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先增大后不变C .从更高处由静止释放,在空中运动时间变长D .从更高处由静止释放,落地前瞬间的速度变大3.如图K15­1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 处由静止释放,那么从小球压上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K15­1A .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B .球刚接触弹簧时动能最大C .小球克服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减少的机械能D .弹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4.一个质量为m 的铁块以初速度v 1沿粗糙斜面上滑,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出发点,整个过程铁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K15­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15­2A .铁块上滑过程处于超重状态B .铁块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铁块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满足v 1t 1=v 2(t 2-t 1)D .铁块上滑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12mv 21 二、多选题5.[2015·济南期末]图K15­3为某双线客运索道,其索线由静止不动的承载索和牵引缆车运动的牵引索组成.运行过程中牵引索通过作用力F 使缆车沿倾斜的承载索道斜向上加速移动,不计空气阻力,在缆车向上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15­3A .F 对缆车做的功等于缆车增加的动能和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B .F 对缆车做的功等于缆车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C .缆车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缆车增加的重力势能D .F 对缆车做的功等于缆车增加的机械能与缆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6.如图K15­4所示,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物块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F 作用在小物块上,小物块与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 f ,经过一段时间小车运动的位移为x ,小物块刚好滑到小车的右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K15­4A .此时小车的动能为F f xB .此时物块的动能为F (x +L )C .这一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FLD .这一过程中,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x +(F -F f )L7.[2015·成都石室中学二模]如图K15­5所示,光滑轨道ABCD 是大型游乐设施过山车轨道的简化模型,最低点B 处的入、出口靠近但相互错开,C 是半径为R 的圆形轨道的最高点,BD 部分水平,末端D 点与右端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无缝连接,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 逆时针转动,现将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从轨道AB 上某一固定位置A 由静止释放,滑块能通过C 点后再经D 点滑上传送带,则( )图K15­5A. 固定位置A 到B 点的竖直高度可能为2RB. 滑块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与传送带速度v 有关C. 滑块可能重新回到出发点A 处D. 传送带速度v 越大,滑块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越多三、计算题8.[2015·哈尔滨六中二模]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决定举行遥控赛车比赛,比赛路径如图K15­6所示.可视为质点的赛车从起点A 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L 后,由B 点进入半径为R 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并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 ,才算完成比赛.B 是半圆轨道的最低点,水平直线轨道和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已知赛车质量m =0.5 kg ,通电后以额定功率P =2 W 工作,进入竖直半圆轨道前受到的阻力恒为F f =0.4 N ,随后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均可不计,L =10.0 m ,R =0.32 m ,g 取10 m/s 2.(1)要使赛车完成比赛,赛车在半圆轨道的B 点对轨道的压力至少为多大?(2)要使赛车完成比赛,电动机至少工作多长时间?(3)若电动机工作时间为t 0=5 s ,当半圆轨道半径为多少时赛车既能完成比赛且飞出的水平距离又最大?水平距离最大是多少?图K15­69.[2015·扬州摸底]如图K15­7所示,半径R =0.5 m 的光滑圆弧面CDM 分别与光滑斜面体ABC 和斜面MN 相切于C 、M 点,O 为圆弧圆心,D 为圆弧最低点.斜面体ABC 固定在地面上,顶端B 安装一定滑轮,一轻质软细绳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摩擦)分别连接小物块P 、Q (两边细绳分别与对应斜面平行),并保持P 、Q 两物块静止.若P 、C 间距为L 1=0.25 m ,斜面MN 足够长,物块P 质量m 1=3 kg ,与MN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3.求:(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1)烧断细绳后,物块P 第一次到达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2)物块P 在MN 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图K15­7课时作业(十五)1.C [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碎片下落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应等于重力与阻力做功之和,而阻力做负功,所以重力做的功大于动能的增加量,选项A 、B 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碎片下落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应等于机械能的减少量,选项D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碎片在陷入地下的过程中合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改变量,选项C 正确.2.C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kv =ma ,解得加速度a =g -kv m ,随着速度的增大,空气阻力增大,乒乓球的加速度减小,当加速度a =0时乒乓球做匀速运动,匀速运动的速度v =mg k.由于乒乓球在落地前已经做匀速运动,可知从更高处由静止释放,落地前也做匀速运动,落地瞬间的速度不变,选项A 、D 错误;在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一直做负功,所以其机械能不断减小,选项B 错误;从更高处由静止释放,变加速运动的时间相同,而匀速运动的时间变长,所以乒乓球在空中运动时间变长,选项C 正确.3.C [解析] 小球一直向下运动,弹簧一直被压缩,所以弹性势能逐渐增大,选项A 错误;小球刚接触弹簧时,合力向下,小球向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运动到某个位置时,弹簧弹力等于重力,合力减小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选项B 错误;根据功能关系,除重力以外的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小球机械能的增量,所以该过程小球克服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减少的机械能,选项C 正确;根据功能关系,弹簧弹力对小球做的功总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而上述过程弹力对小球做负功,所以小球克服弹力做的功等于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选项D 错误.4.C [解析] 上滑过程为匀减速,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下滑过程为匀加速,则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上滑和下滑过程加速度方向相同,铁块都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 、B错误;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上滑的位移为12v 1t 1,下滑的位移为12v 2(t 2-t 1),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出发点说明v 1t 1=v 2(t 2-t 1),故选项C 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上滑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ΔE =E k1-mgh =12mv 21-12v 1t 1mg ,故选项D 错误.5.CD [解析] 由动能定理可知,F 对缆车做的功等于缆车增加的动能、增加的重力势能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即等于缆车增加的机械能与缆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故选项A 、B 错误,D 正确;缆车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缆车增加的重力势能,故选项C 正确.6.AD [解析] 小车受摩擦力作用,摩擦力作用下小车的位移为x ,故摩擦力对小车做功为F f x ,对小车由动能定理可知,小车的动能改变量为F f x ,故选项A 正确;在拉力的作用下物块前进的位移为L +x ,拉力的功W 1=F (x +L ),摩擦力的功为-F f (x +L ),则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可知,物块的动能为(F -F f )(x +L ),选项B 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外力F 做的功等于物块和小车增加的动能与摩擦产生内能之和,摩擦产生内能等于F f L ,所以机械能的增量为F (x +L )-F f L ,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7.CD [解析] 滑块恰能通过C 点的条件是mg =mv 2C R ,由A 到C 根据动能定理得mgh =12mv 2C ,解得h =12R ,则A 、B 间的最小高度为2R +h =2.5R ,选项A 错误;设滑块在传送带上的最大位移为x ,由动能定理得2mgR -μmgx =0-12mv 2C ,该式说明x 与传送带的速度无关,选项B 错误;如果滑块在传送带上能够减速为零且第一次滑到D 点的速度小于或等于v ,则滑块返回到D 点的速度大小不变,滑块能够回到A 点,选项C 正确;传送带的速度越大,滑块与传送带的相对路程Δx 越大,则滑块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Q =μmg Δx 越多,选项D 正确.8.(1)30 N (2)4 s (3)0.3 m 1.2 m[解析] (1)赛车恰通过C 点的条件是mg =mv 2C R解得最小速度v C =gR由B 到C 过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v 2B =12mv 2C +mg ·2R 在B 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B R联立解得v B =5gR =4 m/sF N =6mg =3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赛车对轨道的压力F ′N =F N =30 N.(2)由A 到B 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产生的热量Q =F f L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Pt =12mv 2B +Q联立解得t =4 s.(3)由A 到C 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Pt 0=12mv ′2C +Q +mg ·2R 0赛车过C 点后做平抛运动,有2R 0=12gt 20 x =v ′C t 0 联立解得x 2=-16R 20+9.6R 0当R 0=0.3 m 时x max =1.2 m.9.(1)78 N (2)1.0 m[解析] (1)根据几何关系,P 、D 间的高度差h =L 1sin 53°+R (1-cos 53°)=0.4 m物块由P 到D 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 1gh =12m 1v 2D在D 点,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F D -m 1g =m 1v 2D R联立解得F D =78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块P 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78 N.(2)物块P 运动到M 点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1gL 1sin 53°=12m 1v 2M解得v M =2 m/s物块最终在圆弧轨道上往复滑动,且到达M 点时速度为零 全过程减少的机械能ΔE =m 1gL 1sin 53°产生的内能Q =μm 1g cos 53°·s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ΔE =Q ,即m 1gL 1sin 53°=μm 1g cos 53°·s解得其在MN 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s =1.0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