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患者麻醉-309医院王卓强

合集下载

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用于肥胖产妇剖宫产术的剂量研究

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用于肥胖产妇剖宫产术的剂量研究

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用于肥胖产妇剖宫产术的剂量研究程殿臣;蔡忠惠;张莉;杨瑞青;李玲;杨惠茹
【期刊名称】《现代妇产科进展》
【年(卷),期】2012(21)4
【摘要】肥胖产妇病理生理复杂,麻醉基础差,剖宫产率高,妊娠并发症多。

肥胖产妇的剖宫产手术被确定为产妇死亡的非依赖性高危因素。

腰麻后麻醉的可控性差,风险性高,不良反应多。

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用于剖宫产麻醉,术中麻醉质量和肌松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总页数】2页(P321-322)
【关键词】剖宫产术;肥胖症;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麻醉
【作者】程殿臣;蔡忠惠;张莉;杨瑞青;李玲;杨惠茹
【作者单位】兰州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兰州大学公共卫生院;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兰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9.8
【相关文献】
1.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布比卡因剖宫产术腰麻的50%和95%有效剂量[J], 孙星峰;黄绍强;耿桂启;王婷婷;李泓;李惟一;耿炜莲
2.肥胖产妇剖宫产术腰麻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布比卡因剂量的影响 [J], 汤蓓蕾;肖飞;魏长娜;王立中
3.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腰麻布比卡因的最低有效剂量研究 [J], 肖云瑞;钟江红;郭检文;杨为一;陈柏成;黄秀兰
4.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比较 [J], 沈俊;金孝岠;喻君;孙大伟
5.小剂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 [J], 李友良;魏智慧;史玉华;王福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胸术后多模式复合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开胸术后多模式复合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2012年11月第9卷第31期·麻醉与镇痛·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经历开胸手术的患者,70%在术后会感到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并不比疾病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小[1]。

由于切口创伤、肌肉损伤及胸腔闭式引流管压迫肋间神经,刺激胸膜等,其疼痛剧烈且持续时间长,直接影响患者的咳嗽、咯痰以及呼吸运动,从而可引起术后感染、肺不张及心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

有效的术后镇痛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其术后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够有力促进机体早日康复,接受进一步巩固治疗。

胸科镇痛的方式很多,大体分为全身给药和区域阻滞两类。

无论何种镇痛方法,在具有一定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

因此,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不同的镇痛措施,通过多种机制产生镇痛作用的“多模式镇痛”概念,已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认可[1]。

本研究旨在观察和评价综合运用术中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关胸前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以及术后患者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 )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并与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合并芬太尼-地佐辛PCIA ,以及单纯芬太尼-地佐辛PCIA 进行比较,以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

开胸术后多模式复合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徐震王卓强▲王恒林王显望吕宝胜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91[摘要]目的比较开胸术后多模式复合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 )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将9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肋间神经阻滞+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的多模式镇痛组(MA 组)、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合并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组(RP 组)及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组(P 组),记录并比较术后48h 内视觉模拟疼痛(VAS )评分、Ramsay 评分、不良反应及镇痛泵药量消耗情况。

【病例讨论总结】合并肥胖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减重手术麻醉策略

【病例讨论总结】合并肥胖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减重手术麻醉策略

合并肥胖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减重手术麻醉策略
一、术前评估
1.肥胖症的评估
1.1肥胖类型
1.1.1按病因分类:单纯性vs 继发性
1.1.2按严重程度分类:轻、中、重三级
1.1.3按脂肪分布分类:中心性(腹型)vs 外周性;以腰围、腰围/身高比作为判断标准:男性≥102cm,女性≥88cm或腰围/身高比≥0.55;腹型肥胖患者肥胖相关疾病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
1.1.4按病理生理分类:增殖性、肥大性、健康性
1.2严重程度
亚裔人群每一级肥胖的BMI标准下调2.5kg·m2
1.3手术适应症
1.3.1 3级肥胖
1.3.2 2级肥胖且伴有一种或多种肥胖相关致死性疾病,尤其是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时
1.3.3 1级肥胖且合并2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经过严格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体重不减或有增加趋势者。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
品 0 . 2 - 0 . 5 mg 。 1 . 3 监测 指标
于麻醉前记录基础 N B P 、 H R 、 S p O 值及心电图 并记 录诱 导后 、 结束时、 苏 醒时 、 术 中最 低值 S p O 时
等 4个 时 间点 的 N B P 、 H R值 及心 电图 ; 记 录丙 泊 酚
张 丽
( 景德镇 市第三 医院麻 醉科 , 江 西 景 德镇 3 3 3 0 0 1 )
摘 要 :目的 探讨丙泊酚麻醉在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术中的应 用效果及注意事项 。方法 按体 质量 指数 ( B M I ) 将6 0
例行 无 痛人 流 的早 孕妇 女分 为 2组 : A组 3 O例 为正 常体 质量 组 ( B MI < 2 5 k g ・ I I r 2 ) ; B组 3 O例为 肥胖 体 质 量 组 ( B M I >3 O 3 5 k g ・ m ) 。 2组 均 缓 慢 静 脉 推 注 丙 泊 酚 注 射 液 至 患者 入 睡 , 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 比较 2组 手 术 与 苏 醒 时 间 、 丙
泊酚用量及术中 S p O : 下降 、 呼吸抑制 、 体动发生情况 ; 观察术前术后 N B P 、 HR、 S p O : 的变化 。结果 2组患者镇静镇
痛效果均满意 , 无 术 中知 晓 , 圆满 完 成 人 流 术 。但 B组 丙 泊 酚 用 量 、 体动发生率较 A组明显降低 , 而S p O : 下降 、 呼 吸 抑 制 发 生 率 明显 高 于 A 组 ( P < O . 0 5 ) 。结 论 呼吸抑制 。 要加强呼吸系统的管理。 丙泊 酚静 脉麻 醉在 肥 胖 患 者 无 痛 人 流 术 中效 果 确 切 满 意 , 但 术 中易 出 现
1 对 象 与 方 法

扩张性心肌病麻醉处理

扩张性心肌病麻醉处理
一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麻醉
— —病例与思考
解放军第309医院麻醉科 陈剑
精选ppt
1
目录
精选ppt
2
病例回顾
精选ppt
3
病例回顾
精选ppt
4
病例回顾
术前检查
精选ppt
5
病例回顾 术前诊断及拟实施手术
拟行剖腹探查盆腔包块切除术
精选ppt
6
术前风险评估
精选ppt
7
术前风险评估
多学科会诊
精选ppt
思考与总结
麻醉要点
精选ppt
23
思考与总结
麻醉要点
精选ppt
24
思考与总结
麻醉要点
精选ppt
25
思考与总结
麻醉要点
精选ppt
26
思考与总结
麻醉要点
术中精心调整液体出入量,使液体呈现平 衡状态,维持心肌收缩力和心脏前负荷,降低 后负荷,应用利尿剂,预防心功能负荷加重。
精选ppt
27
思考与总结
8
术前风险评估
此时我们想到的问题
精选ppt
9
麻醉方案及术中管理
精选ppt
10
麻醉方案及术中管理
麻醉方法与术前访视
精选ppt
11
麻醉方案及术中管理
麻醉用药
精选ppt
12
麻醉方案及术中管理
术中循环情况
精选ppt
13
麻醉方案及术中管理
术中液体平衡(2.5h)
精选ppt
14
麻醉方案及术中管理
患者转归
精选ppt
15
思考与总结
精选ppt
16
思考与总结

丙泊酚TCI指南解读课件

丙泊酚TCI指南解读课件

总结
丙泊酚靶控输注具有多种优势, 更便于临床应用 在麻醉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靶浓度, 预防不良反应 针对特定人群需要个性化调节靶浓度, 密切监测 丙泊酚TCI 使麻醉从诱导、维持到苏醒成为一个连续
过程,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谢谢 谢谢
丙泊酚TCI的临床应用
– 维持期用法用量 – 麻醉维持期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为3-6μg/ml – 根据手术刺激强弱、病人反应等调整靶浓度 – 应配伍使用阿片类药物, 丙泊酚靶浓度1.5-
3.5μg/m时, 成年病人对疼痛刺激无反应瑞芬 太尼血浆靶浓度EC50为 2.2-4.4 ng/ml, EC95为2.3-6.0 ng/ml
为指标, 由计算机自动控制输注速率, 从而达到所需要 的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技术 TCI应用的优势 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麻醉水平更易控制 从麻醉复苏更迅速 减少麻醉医师的工作负荷
TCI相关概念简介
药代动力学
血浆浓度
输注控制计算
计算速率 实际速率
目标浓度
麻醉医师
监测
静脉注射泵
输注
手术患者
TCI相关知识
丙泊酚TCI的临床应用
预防术中知晓 麻醉维持期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应以意识消失时的丙
泊酚效应室浓度作为有效的参考指标。 使中国人群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半数有效浓度
(EC50)为2.2μg/ml, 95%的药物有效浓度(EC95) 为3.2μg/ml。 年龄每增加10岁, 意识消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 EC50和EC95亦随之分别下降了7.5%和13.6%。 推荐使用各种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并且可适当伍用苯 二氮卓类药物或吸入麻醉药
靶控方法均安全有效, 均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TCI相关概念简介

闭环靶控吸入麻醉用於肥胖病人的临床研究

闭环靶控吸入麻醉用於肥胖病人的临床研究

合逋 的麻醉 深度是 保 障病 人 安全 、 造 良好 手衍 劁 傺 件 的前 提 。由於病人 年龄 、 醴赏 及封麻 醉蘖 敏感性 和耐受性 不 同, 以及在 全麻 中常 已使用 较多 的镇痛 蘖 和肌松 蘖 , 逭些 因素都 可促 使麻 醉深 度 的判 断鞋 以辈 碓, 以致 黉生衍 中 知 晓 的 同题 日益 突 出 。因此 , 於 封 麻醉深 度 的盛 测 , 越 来 越 受 到 人 们 的 重祝 。近 年 已 来, 有鞭 道利用 麻醉 反馈 控 制 原 理 , 於 麻 醉 深度 维 利

高, 少敷 刖 血糖 降 低 。衍后 病 人血 糖 值 ,8/ 6 9病人 高 6 於 手衍前 ,6/ 2 病人高 於衍 中, 9 6 遗有 1 病 人 明额低 2/ 9 6 於 正常值 。
参 考 文献
1 Va e eg eG. M o eua ilg : A i l o lfr . n dn B rh lc lr boo y t mey to o
srs :A e iw rm h i r tr. Am e 9 5 8: te s r ve fo tel eau e t JM d 1 9 ,9
7 5~ 84 .
手衍期同糖的代谢有明颖 的燮化 , 舆病人封疾病 和手衍焦虑、 疾病影辔 、 手衍刺激 、 衍前镇静蘖和麻醉
蘖 的影窖 因素有 明 。手衍 期 同 8 病 人 血 糖 明颢升 0/ 9 6
根掾衍 中刺激 束调筇 蘖物 输注 速度 , 以腾 鼋蔓频 指敷
作者罩位: 山柬 大 阜 齐 畚 臀 院麻 醉 科 ( 圆 济 南 ,5 0 2 中 201)
晴 同 10 0 n 1组焉 BS反馈组 , 3 ±4mi;1 I 包括男性 1 4
( 接上页) 肌和心臌则颓示抗胰岛素性能, 致葡萄糖撬

肥胖患者麻醉用药原则

肥胖患者麻醉用药原则

肥胖患者麻醉用药原则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人群日益扩大,麻醉科医师需要关注的是,当肥胖人群需要手术时,如何合理麻醉用药。

肥胖人群麻醉诱导用药应多于普通人群,建议采用理想体重+超重部分*打折系数给药;肥胖人群麻醉维持用药建议优先使用吸入麻醉药,特别是七氟酸、地氟酣等药物;肌松药物的诱导、维持用药建议同样参照理想体重+超重部分x 打折系数给药。

●麻醉诱导用药:对于肥胖人群,麻醉诱导用药的剂量通常需要多于普通人群。

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理想体重加上超重部分乘以一个打折系数来确定用药剂量。

●麻醉维持用药:在肥胖人群中,建议优先使用吸入麻醉药物,如七氟酸和地氟酣等。

这些药物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肌松药物的使用:肌松药物在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的使用也应考虑肥胖人群的体重情况。

同样,可以根据理想体重加上超重部分乘以一个打折系数来确定用药剂量。

一、什么是必须脂肪、非必须脂肪、瘦体重、脂肪率?必须脂肪与非必须脂肪人体有很多非脂肪组织如重要脏器(心、脑、肝、肺、肾、内外分泌腺等),肌肉(心肌、骨骼肌、平滑肌等),骨骼以及结缔组织;人体还有脂肪组织,脂肪组织包括了必须脂肪和非必须脂肪。

必须脂肪起到隔绝和保护重要脏器的作用。

如果没有必须脂肪的衬垫作用,脏器可能很容易在碰撞中形成损伤。

男性必须脂肪组织约占体重的2%~5%,女性必须脂肪的比例约为10%~13%,高于男性。

非必须脂肪是指完全可以不要的脂肪。

实际上,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缺少食物,因此在有了充足的食物后,出于本能,人类仍然不断地进食,来存贮能量,从而产生了过多的非必须脂肪。

非必须脂肪过多就出现了超重、肥胖及与之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问题。

瘦体重与脂肪率瘦体重是指除去非必须脂肪以外的体重,人体脂肪重量占体重的比例称为脂肪率。

新生儿的脂肪率约为10%,男性儿童脂肪率约10%,女性儿童约15%。

无论是正常体重、超重或肥胖人群,成年男性的脂肪率都低于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卫组织将 BMI>25定为超重;BMI>30定为肥胖)
(专家指出中国人理想的BMI=22 ;BMI﹥24超重; BMI﹥28肥胖 )
儿 童 BMI 值
年龄
�低于6岁 �6- 11岁
正常
超重 轻度肥胖 中度肥胖 重度肥胖 20-22 21-23 22-25 23-27 ﹥25 ﹥27
(二)代谢改变及疾病

2型糖尿病/脂肪肝/痛风/高血脂
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MS)是一组以2型糖尿病和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为临床特征的综合症。腹型肥胖 /慢性炎症/胰岛抵 抗在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1988年Reaven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1999年WHO正式定义,2002年获得国际疾病编码(ICD-9-277.7)。
�3.肌松剂
� 琥珀胆碱/顺式阿曲库胺
意义: TBF% >
WHR > BMI > SW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
重要事实(世卫组织官方网站
实况报道 第311号 2011年3月)
� 1980年以来,世界肥胖症人数已翻了一番。 � 世卫组织估计,全球自2008年起,2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15亿人超
重。其中2亿多男性和近3亿女性为肥胖。总而言之,全球成人中十分 之一以上为肥胖人口。
抵抗素(Resistin)
� 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由114 个氨基酸组成。因引起胰岛素抵抗而得名。
也有研究显示,抵抗素也能减少肝脏的糖异生。 抵抗素可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 值,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抵抗素基因的表达及蛋白 质的分泌可被抗糖尿病药物噻唑烷二酮类(TZDs) 显著抑制,可以解释 TZDs类药物抗糖尿病作用的部分机理。 同时还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脏脂肪因子(Visfatin)、 白介素6(IL-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管紧张素Ⅱ(AG Ⅱ)、自由脂肪酸(FF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等不同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和激素。

(三)呼吸系统改变
口咽腔狭窄---插管困难 CC(闭合容积)下降 ---小气道闭塞、部分肺不张, V/Q失调,导致低O2血症 胸廓/肺顺应性下降 ---肺活量下降,IC(深吸气量)下降, ERV(补呼气量)下降, FRC下降,肺储备功能下降。
肥 胖
肺通气血流改变
肺通气血流改变
呼吸系统改变
肥胖低通气综合症 (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 OHS )
肥胖致慢性肺泡低通气,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日间嗜 睡, 继发红细胞增多症,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衰竭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
目前国际上多数学者认为OSAHS的定义是:睡眠时口鼻气 流停止≥10s,每小时呼吸暂停加低通气5次以上,即睡眠呼吸 紊乱指数(respiratorydisturbanceindex,RDI)>5,或每晚7h 呼吸暂停加呼吸低通气达30次以上者。
肥胖导致的生理病理改变 及伴随疾患
(五)精神神经系统:
抑郁症/脑溢血/脑血栓 (六)消化系统 胃食管反流/胆囊结石/脂肪肝 (七)骨关节病 (八)癌症/不育症/ 皮肤病 (九)减肥药物的并发症
(十)药代动力学(PK)和 药效动力学(PD)改变
�1.TBW↑ �2.LBW↑
TBW↑相应 LBW↑ , LBW/TBW↓ Vd(表观分布容积)和Vp(外周室分布容积) ↑↑↑。 总血量↑(血容量/ kg体重↓); 心输出量↑(每kg组织血供↓)。 副作用↑治疗窗变窄。


标准臀围=身高 X 0.542 (cm) 人种 腰围
欧美人正常 (腰臀比) 中国人正常 (腰臀比) 男性≤94cm ( 0.85-0.95 ) 男性≤85cm (0.88)
臀围
女性≤80cm ( 0.67~0.80 ) 女性≤80cm (0.72)
4.体脂测定
利用专门的多频生物电阻抗和核磁成像 技术可准确的测量TBF%(体脂占总体重百分比)
� 2010年,约有4300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近3500万超重儿童生活在发展
中国家,800万生活在发达国家。
� 一度被视为高收入国家问题的超重和肥胖,如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
其是城市环境中,呈上升的趋势。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 ---中国心脏大会2010年8月
� 中国18岁以上超重者2.5亿;肥胖7000万。7-18岁青少年约有2137万超重和
�注意:
� 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
不同年龄组波动较大,详见儿童生长发育表 。
� 成人标准体重对老年人,
或者身高过于矮小的人群 以及特殊体型使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3.腰围/臀围/腰臀比(WHR)

标准腰围计算方法(±5%为正常范围)
男性:身高(cm)÷2-11(cm); 女性:身高(cm)÷2-14(cm)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标准体重±10﹪为正常体重;±10﹪-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 ±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2.标准体重法(儿童,kg)

标准体重(kg )= 年龄 ×2 + 8 轻度肥胖 : 超过标准体重 20% - 30 %
中度肥胖 : 超过标准体重 40% - 50 % 重度肥胖 : 超过标准体重 50% 以上
� 遗憾的是无法准确测量LBW:
常用的James,公式适用于正常人群,随着TBW的过大而变小甚至为负值, 而 Janmahasatian,过于繁琐,病理性肥胖宜使用CW修正体重 。 病理性肥胖给药经验公式
﹦ IBW×120%,随着TBW的过大而偏小。
并且药品说明书也未给出按LBM的给药剂量。
MO常用麻醉给药研究结果文献调研
脂联素(Adiponectin)
� 它是有24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是重要的脂肪细胞因子。
脂联素负性调节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最近的研究发现,脂联素还参与心肌肥厚、保护心肌的缺血再灌 注损伤等过程。脂联素是通过下调心肌的ERK水平和上调AMPK水平的分 子机制来防止心肌肥厚的。 研究也表明脂联素是通过AMPK和COX-2两种信号通路来共同保护心 肌,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脂联素可以通过COX-2/PGEs途径抑制脂肪细 胞分化。
肥胖与麻醉
309医院麻醉科
王卓强 葛彦虎
一、肥胖定义及判定
�体重=脂肪重量+(骨骼+肌肉+内脏+体液+其它组织)
体重=脂肪重量+瘦体重
(超重不一定肥胖)
�肥胖的定义: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
是指体内脂肪细胞体积和数量增加,导致总体重增加和总体脂占体重百分比增 加(正常男性成人脂肪组织重量约占体重的15%~18%,女性约占20%~25%)
肥胖。从成人转向儿童;从城市转向农村;每天因心血管病死亡 8200。
�北京地区住院患者,超重为32%;肥胖6.8%。 �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包括:
� 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肺部疾病和糖尿病,它们共有四项可变风险因素
----烟草、有害的酒精使用、不良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 (超重和肥胖)。
� 全世界每5例死亡中,就有3例死亡是由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每年约导致
3600万人死亡。约四分之一的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病例不足 60岁;而10人中 则有9人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三、肥胖导致的生理病理改变 及伴随疾患

(一)脂肪组织的生理/病理
脂肪组织是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场所,同时还是一个
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已有的研究发现脂肪组织分泌一系列 激素和细胞因子,参与营养平衡、血糖稳态、免疫/炎症反 应、血压控制、发育和生殖功能等重要生理功能。 与2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免疫反应等疾病和 病理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3.MO患者的伴随疾患
�4.相关研究少,给药缺乏依据
药品说明书都是基于TBW给药;TCI模型是基于正常体重的研究。
�5. 给药标准混乱,标准计算不统一
TBW总体重 IBW标准体重 LBW瘦体重 CW修正体重 BSA体表面积
常用的给药标准
�TBW(kg) �IBW(kg)
IBM(男)=H(cm)-100 ;IBM(女)=H(cm)-105 ( H 身高cm )

(1).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计算方法:
男性:标准体重= (身高cm-80)×70﹪ 女性:标准体重= (身高cm-70)×60﹪

(2). 计算方法:
男性: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0 女性: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5

(3). 计算方法:标准体重=身高(m)×身高(m)×22 超重计算公式(%)
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和细胞因子

瘦素(Leptin)
1994年,Friedman等克隆的ob基因的表达产物瘦素,从此开 始重视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 瘦素通过下丘脑的核团,抑制食欲,从而降低体重。 人类ob 基因的突变和受体的突变均导致肥胖和与肥胖相关的 2型糖尿病。 在骨骼肌,通过AMPK信号通路和中枢刺激脂肪酸的氧化,从而调 节胰岛素的敏感性 瘦素对心血管疾病既起保护又促进其发生的作用。 瘦素参与发育和生殖。 瘦素在骨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CW(kg)= IBW +( TBW-IBW )×40%

� TBW总体重 � IBW标准体重 � BSA体表面积 � LBW瘦体重

用药过量 用药不足 无法反映脂肪量(外周室分布容积)和LBM,
即无法与PK和PD直接关联。使用缺乏普遍性。 (由于LBW与血容量/心输出量正相关,肥厚型心肌病除外) 理论上讲除非去极化肌松药外, LBW是绝大多数麻醉药的理想给药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