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君子与小人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第四,看是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释义: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 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 与此相反。
感悟:品德高尚的君子有仁爱 之心,凡是别人的事情符合道 义的,君子不仅乐见其成,更 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达成 美好的目标,促成别人的进步、 成功。但如果是不合道义的, 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君子 一定不会成人之恶,为虎作伥。
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 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感悟:出了问题、有了矛盾,君子有 自我反省、自立自强的特质,君子总 是先反省自己的做法,寻找自我的不 足,从而改正缺点不断进步。而小人 则正好相反,从来不会检讨自己,总 是把错误和责任推给别人,对别人求 全责备,自然不会有进步。
第十,看抉择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释义:君子走投无路时,仍然坚 持原则;换了是小人,就胡作非 为了。
感悟:能否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 然坚持原则和底线,不仅是君子 和小人的区别,也是真君子和伪 君子的区别。越是在最艰苦的环 境中,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
第二,看交友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释义: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 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感悟: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 都能以公正之心对待众人,一 视同仁,不拉帮结派;小人却 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 小圈子,排斥异己,结党营私。
第三,看标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释义:君子看重的是道义, 而小人看重的却是利益。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高二(16)班 2016-05-21
第一,看胸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关于君子不与小人计较的文言文

关于君子不与小人计较的文言文关于君子不与小人计较的文言文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义”就是“宜”,也就是说,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
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出自:《论语·里仁》就是说,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小人则记惦的是自己的家乡;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3、“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出自:《论语·卫灵公》)就是说: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
同时,他也决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
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则刚好相反,他是“同而不和”。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论语·为政》“周”就是能够团结照顾到很多人,他以道义为准则与人交往,所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个真君子不管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感到受到照应。
“比”这个字形,象两个人紧挨着站在一起,意思是说,小人喜欢结成小圈子,他不会融入大集体。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
所谓“结党营私”,正是这个意思。
而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所以能够平和,能够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6、“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出自《论语·子路》说,同“悦”,高兴。
一个君子你很容易与他相处,但是你又难以取悦他。
假如你想以不正当的手段取悦他,他反而会不高兴。
决不会说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及相关章节解读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及相关章节解读《论语》里的“君子”和“小人”有多种涵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究竟该如何理解?一、“君子”与“小人”的多种涵义《论语》里“君子”共出现108次,“小人”共出现24次,其中19次“君子”和“小人”同时出现。
“君”指天子,“君子”本义则是指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古代汉语词典》),在《孔子家语·五仪解》里“君子”则是指个人修养比较好的人(参见前言)。
“小人”有三种含义:地位低下的人;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谦词(《古代汉语词典》)。
《孔子家语·大婚解》里孔子与鲁哀公对话,对话之初孔子说:“君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中间有:“君子者也,人之成名也,百姓与名,谓之君子,则是成其亲为君,而为其子也。
”最后说:“君子及此言,是臣之福也。
”这里君子指统治者,与百姓、臣相对,并说明了“君子”名称的由来。
《孔子家语·问礼》里鲁哀公向孔子问礼,孔子对曰:“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尽,以遂其心,以怨其政,忤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虐杀刑诛,不以其治。
夫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是即今之君子,莫能为礼也。
”这里的君子当然不是指有道德的人,也是指统治者。
“不闻小人之劳”(《尚书·无逸》)“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诗经·小雅·采薇》)“君子”和“小人”也是以位言。
“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
”(《左传·成公十三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襄公九年》)“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也,谓之懿德。
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谓之昏德。
林语堂论君子与小人的句子

33.贼至而小人战,贼退而小人安。
34.君子以界行。小人以行界。
35.玩世不为人所愚,名播有名几人知。知之者何苦慕人,不知之者何必疑己。
36.小人贵无言,君子贵有谠。
37.君子履道何须小人啬。
38.君子但与小人相买贷,何计之有。
39.君子相乎哉,乃小人相。
40.君子知之,小人自闻品行。
96.将其内不形
97.不为者之欲,反厉之可以也
98.君子之精不以为有忧
99.悼诸肆无及
100.小人之精有忧,忧其于人之忧未必耳
101.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区别,就像是晴天和阴天之间的区别一样。
102.君子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而小人却让它们主宰自己的生活。
103.君子看重品德和道义,而小人只看重权力和利益。
9.君子坚守原则,小人随风转舵。
10.君子主动承担责任,小人推卸责任。
11.君子友善待人,小人心怀恶意。
12.君子全心全意,小人随波逐流。
13.君子待人坦诚,小人虚伪做作。
14.君子与人为善,小人欺压他人。
15.君子以德行立身,小人以权力取信。
16.君子重视道德品质,小人只追求名利。
17.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心眼狭隘。
115.君子有信念和追求,而小人则缺乏远大的目标和意义。
116.君子坚持正义和公平,而小人则只追求私利和武断。
117.君子关心他人的幸福和快乐,而小人只关心自己的快乐。
118.君子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而小人总是自私和吝啬。
119.君子有人格魅力和内在的修养,而小人只注重外在的表象。
120.君子是一个见识广博、道德高尚的人,而小人则是一个狭隘、自私的人。
50.君子宽容待人,小人置他人于死地。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名句
莘县莘州中学戚戚。” 孔子说:“君子光明磊 落、心胸坦荡,小人则 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君子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 月,无论得意或艰难,都自然 是胸襟开朗,乐观而不盲目, 对人宽容,没有仇怨,所以能 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重的在于道义,而小 人看重的却在于利益。
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 所以,当遇到问题,或者面临 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的标 准去衡量,最后做出选择; 而小人看重利益,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获利,这是君子和小 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的时候的最大区别。 道义和利益,是君子和小人的两把标尺,他们会用各自的标尺权衡 利弊,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
小人的心里永远都有事情,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是觉 得这个社会不对。 君子不论穷达顺逆,都因为走在人生正途上而充 满自信与喜悦;小人即无志之人,即使富贵,也会患得患失,更不用 说身处困境了。
2、君子周而不比,小 人比而不周” 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 往都能一视同仁,从 不拉帮结派;小人却 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 的人结成小圈子,一 起排斥异己。
6、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 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君子庄重,心境平和,气定神闲, 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 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息。 这是君子与小人外在气质的表现。 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 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申,所谓“君子不骄”就是一个人,若胸有大志, 心有定力,有心灵的勇敢,他可以泰然自若而没有骄矜之气;而一 个人处处张扬,处处表现出骄傲,甚至处处攻击,他少了一种气定 神闲,这就是小人。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君子,而不能做小人。
君子小人的十大名言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名言
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小人只知道和人为伍,而不会真正与他人和谐相处。
孟子说过,“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通过与他人交流来结交朋友,并通过这些朋友来帮助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
孔子也说过,“君子不器。
”这是说君子不是一个刻板的人,他们不会因为别人的观点或文化背景与其不同而排斥他们。
孟子说过,“君子有三乐,取乎身,观乎俗,察乎人情。
”君子喜欢做到自己的身体健康、身心愉悦,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并根据人情世故来处理自己的关系。
《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的行为应该成为别人的榜样,而不是教人做坏事。
孟子说过,“小人以善小人为善,以善君子为恶;君子以善君子为善,以善小人为恶。
”小人喜欢与同样不道德的
人为伍,而君子则喜欢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
《论语》中的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开阔,不会背地里耿耿于怀,而小人总是生活在狭窄的空间里。
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懂得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而小人则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论语》中的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君子不会干预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而小人则经常越权干涉他人的事务。
《论语》中常说到君子小人,君子和小人是指怎样的人?

《论语》中常说到君子小人,君子和小人是指怎样的人?
某种意义上,论语之于中国,就行圣经之于西方。
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论语对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论语中的许多思想,对中国甚至西方社会都有许多积极的参考意义。
论语的最核心思想是“仁”。
“仁”是需要通过人来实现的,到底通过什么人来实现呢?论语或者说孔子给出的答案是“君子”。
因此论语里面“君子”二字出现的次数高达107次,与之对应的反面教材是“小人”,出现了24次,两者共同出现的次数是19次。
那么在论语中“君子”和“小人”到底指的是什么人呢?
君子最初的本意是指统治者或贵族,小人最初的本意是指平民,并没有其它含义和色彩。
论语里面有部分使用的,也是这个意思,例如“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里面的“君子”指的是统治者或者说贵族;例如“小人怀土”,指的就是平民百姓。
事实上,论语对君子小人的使用,大多都不是最初的本意,而是包含着大量的孔子个人的思想色彩和价值取向。
其中,君子指的是有理想、有见识、有能力、为人善良、品德高尚的人,最多的是指品德高尚的人。
与之对应,小人指的是性格卑劣和见识浅薄的人。
我们最熟知的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指的就是品德高尚的人。
我们比较少见的“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分别指的是见识高远的人和见识浅薄的人。
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论述

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论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孔子论述的中心和重点。
为了辨清“君子”的形像,孔子常把“君子”与“小人”比较而论,从道德修养、人格理想、义利观和行为观等方面区分了君子和小人,指出两者根本的区别。
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这里的“喻”字,有“领悟”、“明白”的意思。
具体含义是指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所谓“利”,是指金钱、财富等物质利益;所谓“义”,是指道义、正义等超越物质利益之上的道德价值。
君子行事按“义以为质”,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义之与比”后才为之的。
而小人只讲究私利,以利来衡量,会为利益舍弃道义,做事只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一个真正的君子,必然是具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他称赞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自己也是这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对于品德高尚的君子来说,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在于融于道的心灵深处的快乐。
君子能够安贫乐道,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为以“道”为准,符合“道”,可以贵亦可以富,而若违背了“道”,那是坚决不行的。
君子要“见利思义”,他把不义而来的富贵比作浮云,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孔子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
“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是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相成相济,互动互补,使万物生生不已。
而“同而不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这种单一性倾向,最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说君子与小人
摘自《衡水晚报》枣强姚金波上海复旦大学鲍鹏山教授讲《水浒》时说,君子的优点常常被小人看做是缺点。
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常伤害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常伤害对方。
平时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常用到“小人”二字。
什么事君子、小人?我讲不出准确的定义,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
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小人一是指古代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二是指人格卑鄙的人。
为官者是否都是君子,为民者是否都是小人,我不敢妄说,但我赞成世上没有绝对的君子,也没有绝对的小人。
我还欣赏社会从不同方面对君子、小人的描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常和睦微笑,小人易发怒翻脸。
君子言行一致,小人言行不一。
君子深思熟虑,小人搞小聪明。
君子对不懂的事不耻下问,小人却以轻蔑掩盖自己的不足。
君子对事客观分析,实事求是;小人却挑剔皮毛,抹杀本质。
君子讲情理,小人只讲义气。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群而不党,小人结党营私。
君子见贤思齐,小人嫉贤妒能。
君子见别人不幸当一面镜子,小人见别人犯错误幸灾乐祸。
君子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小人只会睚眦必报。
君子釜底抽薪,小人扬汤止沸。
君子防患未然,小人
头疼治头。
君子治未乱,小人治已乱。
君子以善胜恶,小人以恶胜善。
君子爱己爱人爱才,小人只爱己爱财。
君子生财有道道为先,小人见利忘义利在前。
能否区别真正的君子与小人,要看一个人站在什么角度、什么位置,这是一个较难的事。
如历史上的曹操是君子还是小人,至今各有评说。
通常情况下,人们仅凭外表难以区分谁是真君子谁是小人,酒桌上更难以区分谁是真君子谁是伪君子。
许多人往往凭自己的第一感觉来评判谁是好人谁是不好的人。
我认为好人主要具备君子的品行,不好的人主要具备了小人的品行。
好人成事被人称赞,不好的人成事事成人散。
君子和小人是具有两种不同思想理念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君子有可能做回小人,但小人很难做回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