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博弈
[在生活中的博弈论]生活中的博弈论举例
![[在生活中的博弈论]生活中的博弈论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2c6f98d0763231126fdb117c.png)
[在生活中的博弈论]生活中的博弈论举例“博弈论”原本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但由于它较建模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环境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
可以说,“博弈论”已经变化了经济学的传统轮廓线。
从对“博弈论”简要、通俗的介绍中可以发现,我们身边充满了博弈,或者说,我们身边的许多这些行为、现象都可用博弈来概括。
“博弈论”不仅属于经济学,也理应属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这些学科也有理由分享“博弈论”那旖旎的学术风光和精细的分析技巧。
一、博弈及其分类“博弈论”就是分析博弈行为和博弈决策的一门。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已于前不久为“博弈论”研究专家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所获得,1994年度和1996年度的诺贝尔,也分别由纳什、泽尔滕、海萨尼、戈登和维克瑞等“博弈论”专家分享。
如此众多的“博弈论”研究专家的频频获奖,凸现了“博弈论”主导地位在主流经济学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博弈论”原本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但由于它较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
可以说,“博弈论”已经改变轮廓线了逻辑学的传统轮廓线。
“博弈论”的英语原文是Game Theory,直译过来就是游戏论、运动论或竞赛论。
譬如在足球比赛中,双方都想用在努力巩固防守的同时,应积极进攻以置对方于“死地”。
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博弈。
“弈”在汉语中是下棋的本意,下棋中的双方行为特征也如同足球比赛中双方的行为。
当然,扩展开来讲,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角力等等,都是“游戏”,只是格斗游戏的内容不同而已。
我国古代有个“田忌赛马”的故事,说的是齐威王与大将田忌各出三匹马,一对一比赛三场,由于齐威王的最优、次优和较差的三匹马分别跑得比田忌三匹马快,所以田忌总是以0:3告负。
后来田忌的谋士孙膑给田忌出主意,让马最出色的马去与齐威王最快的马比,而让最优的马去赢齐威王次优的马,让次优的马去赢齐威王鲁庄公最差的和马,这样便以2:1取胜。
生活中的博弈论例子

生活中的博弈论例子
博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均可从博弈得到解释,大到美日,小到今天早上你在纠结是否要睡多五分钟。
我举以下几个例子来体现在生活中的博弈论。
例如:两个人走在同一条路上相遇,可能有一方赶时间,干脆不让路,继续走,心想对方应该会让路,另一方遇到此情况的默认方式是让路,最终两人顺利通过。
也可能双方都不让路或同时让路,最后都不得不再进行一次选择,选择让还是不让,无疑最终都浪费了双方的时间。
例如:在上下班交通高峰中,大家都着急上班为了不迟到,大家都为了早点回家早点休息,就有选择在正常行驶中换道超车的人,当大家都不愿意自己吃亏,于是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超车,从而造成交通拥堵,最后的局面是每个人都要等,每个人都要延迟自己在路上的时间,大家都吃亏。
例如:在篮球比赛中的最后十秒钟,A队落后B队三分,A队的教练有两个选择:快速打进更有把握的两分,犯规,进行下一回合的选择;通过不断的绕掩护和跑空位,投难度更高的三分绝平比赛进入加时。
同样的,B队的教练也有两个选择:严防外线,不让对方有轻易的三分出手机会,让对方进两分,通过罚球维持分差把时间继续缩小;犯规,通过开球进一步缩小比赛时间,最好是耗尽时间。
最终的结果我们都不敢绝对有把握相信哪一方会赢,但在期间的精彩博弈值得我们回味。
得与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面对的博弈,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利益必须争取,什么利益敬而远之,这些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学习生活中的博弈论的体会

学习生活中的博弈论的体会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之间争夺有限资源的策略和结果的数学模型。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选择的抉择,博弈论提供了一种从数学角度分析决策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理性的选择。
以下是我在学习生活中体会到的博弈论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
在博弈论中,参与者对于对方参与者的信息了解程度不同,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学习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在一个小组项目中,不同的成员可能拥有不同的技能和知识,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在这种情况下,博弈论告诉我们需要根据对方的信息水平和预期行为来做出自己的决策,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其次是合作与竞争的平衡。
博弈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在争夺有限资源时,如何在合作与竞争之间找到平衡。
这一点在学习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需要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个人利益和竞争也难免存在。
博弈论的思维告诉我们,需要在合作和竞争之间做出权衡。
合作可以使整体利益最大化,但是必须注意自己的边际成本和收益,以免被其他人“踢皮球”。
第三是对策和反应的思考。
在博弈论中,常常需要针对对手的策略来制定自己的决策。
类似地,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考虑他人的行为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在面对一个难题时,我们可以观察他人的策略并找到最佳解决方法。
这种对策和反应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他人的行为,以达到更好的结果。
最后是博弈结果的分析和预测。
博弈论的核心目标是预测不同策略下的结果,并找到最佳策略。
学习生活中,通过博弈论的思维,我们也可以尝试预测不同决策的结果并找到最佳选择。
例如,在考试前我们可以分析不同学习方法的效果,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通过博弈论的思维,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决策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后果,从而更加理性地选择行为。
综上所述,博弈论在学习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通过对信息不对称、合作与竞争的平衡、对策和反应的思考以及博弈结果的分析,帮助我们做出理性的决策并获得最大的利益。
(2021)生活中的博弈论例子-图文正式版PPT资料

博弈无处不在
金庸小说中的珍珑棋局,多少高手未曾破解;而棋艺浅 陋的虚竹“退一步”,闭了眼睛乱下一子,杀死自己白 棋一片,反而天地一宽,破解迷局。
田忌赛马
• 比赛规则:马按奔跑的速度分为上中下三等, 等次不同装饰不同,各家的马依等次比赛,三 赛二胜。
懂 但要熟悉这种简捷、抽象的思维方式,记住这些符号的代表意义
给定工人不偷懒,老板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督; 但是,西方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发达到今天的程度,除了较完善的司法制度之外,是因为他们在更高的形态上复制出了前面讲的四个条
• 它有广泛的用途,但很直接有效的运用似 件。
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中,为弈论(Game Theory)又名对策论,游戏论
– 博弈论,英文为Game theory,是研究相互依赖、相 互影响的决策主体的理性决策行为以及这些决策的均 衡结果的理论。
–博弈论试图研究既存在冲突又存在合作的情况下(如 寡头垄断)人们的决策行为。博弈是一种势态,在该 势态中,两个或更多的参与人都在追求他们各自的利 益,没有人能够支配结果。
• 注重数学的严谨,注意基本功 • 得鱼忘筌,得意忘形
本课程的阅读文献
•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为主要教材 • 通俗读物:王则柯《博弈论平话》、白波《博
弈游戏》、潘天群《博弈生存》 • 参考书籍: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姚国庆
《博弈论》(南开),拉斯缪森《博弈与信息》 (北大与三联)、弗登博格《博弈论》(人民大 学),《信息经济学》(湖北) • 期刊文章:非常多,关于博弈论基本问题的文 章自1995陆续发表。但我国直接研究博弈论理 论的文章不多,应用博弈论方法的文章非常多, 但水平低
生活中的博弈论
智猪博弈生活中的例子

智猪博弈生活中的例子
1. 在职场上不就经常有智猪博弈吗?就像有些老员工仗着资历深,把麻烦的工作都推给新员工,自己坐享其成,这多像大猪等着小猪去按按钮啊!
2. 想想看在家庭里,有时候是不是也会有这种情况?比如父母总是让孩子去跑腿干各种小事,自己却在那休息,这难道不是智猪博弈的体现吗?
3. 在学校里呀,小组作业的时候,是不是总有那么些人不怎么做事,却能跟着拿好成绩,这不就像智猪博弈里偷懒的大猪吗?比如那个总是找借口不做事的小明!
4. 乘坐公共交通的时候,有的人就不愿主动往后走,都堵在车门口,等着别人动,这不也是智猪博弈吗?大家都不想当那个费力走向车厢后面的“小猪”啊!
5. 购物排队的时候,偶尔就会有人插队,他们就是想不付出等待的时间成本就获得好处,这和智猪博弈里想不劳而获的大猪有啥区别?就像那次遇到的那个插队的人,真让人恼火!
6. 朋友之间也会有啊,一起出去玩,总有人不想规划路线,等着别人安排好一切,自己享受现成的,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智猪博弈吗?就像那次和朋友们出去,老张就是啥都不管,只管跟着玩!
总之,生活中智猪博弈的例子太多啦,我们得学会应对,不能总当那个吃亏的“小猪”呀!。
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

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以下是 7 条关于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的例子:1. 在职场中,老员工就像是大猪,啥活都抢着干,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而新员工可能就像小猪,偶尔偷偷懒,享受着大猪的成果,这难道不是一种智猪博弈吗?比如有个项目,经验丰富的老张忙前忙后,新人小李就在旁边打打下手,最后成果出来了,两人都有份。
2. 在家庭里也有智猪博弈呀!父母就好比大猪,总是操心家里的各种事情,而孩子有时候就像小猪,坐享其成。
就说吃饭的时候吧,妈妈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做饭菜,爸爸在摆碗筷,孩子却在那等着吃现成的,这不是妥妥的智猪博弈嘛!3. 想想看学校里,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学霸是不是像大猪呀,努力表现自己,而有些不太爱表现的同学就像小猪,跟着享受良好的学习氛围。
像课堂上老师提问,学霸立马举手回答,其他同学就静静听着,这多像智猪博弈呀!4. 逛街买东西的时候也有哇!你看那些会砍价的人就像大猪,努力争取到最优惠的价格,而旁边不太会砍价的人不就像小猪嘛,等着别人砍下来的实惠。
比如在小店里,一个厉害的顾客把价格砍下来了,旁边其他顾客也同样享受了这个低价,这不就是智猪博弈嘛!5. 在社交场合中也能看到智猪博弈呢!有些人特别会活跃气氛,像大猪一样带动全场,而有些人就只是跟随享受欢乐的氛围,这不就是智猪博弈嘛!例如聚会上,有的人一直在讲笑话、组织游戏,其他人就开心地参与,多形象呀!6. 投资理财中不也有吗?那些专业的投资者使劲研究市场,像大猪一样努力找机会,而普通投资者可能就跟着喝点汤。
就像是在股市里,厉害的投资者选对了股票大涨,其他跟风的小投资者也能有点收益,这不是明显的智猪博弈吗?7. 甚至在健身的时候也存在智猪博弈哟!那个总是带着大家一起锻炼,督促大家的人就像大猪,其他人就像小猪等着被带动。
比如健身房里有个健身达人,总是热情地教大家动作,其他人跟着学,这不就是智猪博弈嘛!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智猪博弈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让自己处在更有利的位置呀!。
生活中的博弈

生活中的博弈
生活就像一场博弈,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与自己、与他人、与环境进行着各
种各样的博弈。
这些博弈可能是竞争,也可能是合作,而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策略,以应对不同的情况。
在与自己的博弈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局限,不断地学习、成长,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克服困难和挫折,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与他人的博弈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
在与他人的博
弈中,我们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立场和需求,以达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原则,不被他人的影响而失去自己的立场和主张。
在与环境的博弈中,我们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适应环境
的变化。
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不断地学习、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总的来说,生活中的博弈无处不在,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成长,以适应不断
变化的环境。
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策略,我们才能在这场博弈中取得成功。
因此,让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这样,我们才能在这场生活的博弈中取得胜利。
零和博弈生活中的例子

零和博弈生活中的例子
1. 商场上的竞争不就是零和博弈吗?就好比两家超市,一家生意好了,另一家不就相对差了嘛!
2. 体育比赛也是啊!比如篮球赛,一个队赢了,那另一个队不就输了嘛,难道这不是零和博弈?
3. 在情场上也常见呢!两个男生追一个女生,一个成功了,另一个可不就失败了,这不是零和博弈是什么?
4. 职场上的晋升机会不也是这样吗?只有一个人能升职,其他人就没机会了,这多明显的零和博弈呀!
5. 投标竞争不就是零和博弈的典型吗?一个公司中标了,其他公司就只能空手而归咯!
6. 选举的时候不也如此?一个人当选了,其他人都只能落选,这难道不是零和博弈在生活中的表现?
结论:生活中零和博弈的例子真是无处不在啊,它让我们看到了竞争的残酷和无奈,但也激励着我们去努力争取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博弈
在我看来,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均可从博弈论得到解释。
因为生活的本质,就是在进行一场游戏。
例子一:夫妻吵架就是一场博弈。
夫妻双方都有两种策略,强硬或软弱。
博弈的可能结果有四种组合:夫强硬妻强硬、夫强硬妻软弱、夫软弱妻强硬、夫软弱妻软弱。
丈夫
强硬软弱
强硬Array
妻子
软弱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夫软弱妻软弱是婚姻最稳定的一种,因为互相都不愿让对方受到伤害或感到难过,常常情愿自己让步。
夫强硬妻强硬是婚姻最不稳定的一种,大多数结局是负气离婚。
夫强硬妻软弱和妻强硬夫软弱是最常见的一种,许多夫妻吵架都是这样,最后终归是一方让步,不是丈夫撤退到院子里点根烟,就是妻子避让到卧室里嚎啕大哭。
例子二:单人博弈。
某天早上起来,我们发现自己咳嗽了,游戏开始了。
在这场博弈中并非只有自己一个人,还有一个叫做“自然”的“人”,我们在同它进行游戏。
如果把“自然”理解为无所不能的上帝,上
帝现在有两种策略,让我们生病或不生病。
当我们咳嗽了,我们就不
得不根据自己咳嗽的信息判断上帝的策略,然后采取对应的策略。
上帝采取让我们生病的策略,我们就要采取吃药的策略来对付;上帝采取让我们不生病的策略,我们就采取不予理睬的策略。
看,这不就是一场我们和上帝进行博弈的游戏吗?
不但生活中许多事情可以看作是一场博弈,整个人生也是一场博弈。
这个博弈中的“局中人”一个是我们自己,另一个叫做“命运”。
我们和命运之间在展开一场以一生时间为限的游戏。
谁输谁赢,取决于我们的策略和行动。
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成功了。
人生是一场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们以一生作注,和命运进行着一场豪赌,要么赢得痛快淋漓,要么输得一败涂地。
我觉得,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人都应该争取。
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一种胆识,敢于面对命运的胆识。
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会成为游戏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