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诊断

合集下载

免疫诊断技术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免疫诊断技术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免疫诊断技术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免疫诊断技术在诊治疾病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免疫诊断技术的基础知识、技术特点、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讨论,旨在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免疫诊断技术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1. 免疫诊断技术的基础知识免疫诊断技术是指利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手段进行疾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的方法。

其基础原理在于人体受到病原菌感染时,会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检测血液、尿液、唾液等样本中的抗体、抗原等免疫成分来判断疾病的存在与否。

目前常见的免疫诊断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RIA)、荧光免疫分析法(FIA)、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等。

这些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免疫诊断技术的技术特点免疫诊断技术具有多种特点,包括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非侵入性、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

由于其基于免疫学原理,可以检测病原体的抗原和抗体等免疫成分,因此在早期病情的诊断和监测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另外,免疫诊断技术具有可靠性强、样本来源广泛、操作简便等特点,使得其不仅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同时也成为科研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3. 免疫诊断技术的应用场景免疫诊断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传染病的诊断和监测。

例如:肝炎、结核病、艾滋病、流感、丙型肝炎等传染病的检测及其疫苗的监测等。

(2)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利用免疫诊断技术可以检测肿瘤标志物如CEA、AFP、PSA等,有助于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免疫诊断技术可以检测自身抗体等免疫成分,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药物浓度测定。

免疫诊断技术可以测定药物浓度如抗生素、激素等,对于调整用药剂量和监测药物的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免疫诊断简介演示

免疫诊断简介演示

04
免疫诊断的临床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诊断
细菌感染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或 抗原,辅助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
,如败血症、脑膜炎等。
病毒感染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或 抗原,辅助诊断病毒感染性疾病
,如肝炎、艾滋病等。
寄生虫感染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或 抗原,辅助诊断寄生虫感染性疾
病,如疟疾、弓形虫病等。
通过对患者体内抗原或抗体的持续监测, 可以评估病情的发展趋势,为临床治疗提 供重要参考。
预后评估
疫苗研发
通过对患者免疫应答状态的评估,可以预 测疾病的预后情况,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免疫诊断技术也可用于疫苗研发过程中的 效果评估和质量控制。
02
免疫诊断技术分类
抗原抗体反应技术
凝集试验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通过观察颗粒性物质在液相中 的凝集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某种
免疫诊断的优点
高特异性和灵敏度
免疫诊断方法通常具有高特异性 和灵敏度,能够准确检测目标抗 原或抗体,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 结果。
广泛的应用范围
免疫诊断可用于检测各种生物分 子,如蛋白质、激素、细胞因子 等,以及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如 传染病、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 等。
操作简便
免疫诊断通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 析(CLIA)、免疫荧光技术等方 法,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和自 动化。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试剂:以化学发光物 质作为标记物,结合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进行 检测。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可定量等优点 ,但操作相对复杂。
胶体金试纸条:以胶体金作为标记物,利用金颗 粒的聚集和固定特性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简便 、可视化等优点,但灵敏度和特异性相对较低。

第二十四章免疫诊断

第二十四章免疫诊断

第二十四章免疫诊断一、单项选择题1.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部位与相应抗原决定基之间的结合强度被称之A. 吸引力B. 亲与力C.亲合力D. 聚合力E. 杀伤力2.抗血清中的抗体所针对的特异性抗原是A. 特殊型抗原B. 异嗜性抗原C. 细菌性抗原D. 同种型抗原E. 同种异型抗原3.常可用于测定血清抗体、补体含量的实验是A. 单向免疫扩散B. 双向免疫扩散C. 免疫电泳D. 凝集反应E. 免疫标记4.下列哪项不是免疫标记技术的特点A. 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B. 反应的特异性更强C. 能进行定量检测D. 能进行定位检测E. 具有快速的优点5.欲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获得纯化的淋巴细胞,最简单易行的去除单核细胞的方法是A. 密度梯度离心法B. 流式细胞术C. 磁珠分离法D. 玻璃平皿法E. 免疫荧光法6.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A. 熟悉与鉴定抗原类型B. 熟悉机体的免疫状况C. 确定细胞亚群D. 监测移植排斥反应E. 熟悉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7.辅助诊断伤寒病的肥达反应属于A. 直接凝集反应B. 间接凝集反应C. 单向琼脂扩散D. 双向琼脂扩散E.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8.用于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的皮肤实验是A. 结核菌素实验B. 肥大实验C. 锡克实验D. 青霉素皮试E. 白喉抗毒素皮试9.能与绵羊红细胞形成E花环的细胞是A. B细胞B. T细胞C. NK细胞D. 巨噬细胞E. 粒细胞10.测定抗体形成细胞数的实验是A.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B. E花环实验C. 细胞毒实验D. 协同凝集实验E. 溶血空斑实验11.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负极移动的原因是A. 抗体带正电荷B. 抗体带负电荷C. 抗体不带电荷D. 抗体的电泳作用大于电渗作用E. 抗体的电渗作用大于电泳作用12.ELISA的双抗体夹心法,固相载体的标记物是A. 待检抗原B. 已知抗原C. 已知抗体D. 酶标抗体E. 酶标抗原13.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原,应将荧光素标记在*A. 被检抗原上B. 已知抗体上C. 抗Ig抗体上D. Ag—Ab复合物上E. 已知抗原上14.溶血空斑实验的一个空斑代表A. 一个Th细胞B. 一个Tc细胞C. 一个B细胞D. 一个抗体形成细胞E. 一个NK细胞15.能够评价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是A. CD2+/CD3+细胞比值B. CD3+/CD4+细胞比值C. CD4+/CD8+细胞比值D. CD3+/CD8+细胞比值E. 以上都不是16.下列免疫学测定方法敏感性最高的是:A. 沉淀反应B. 凝集反应C. ELISAD. 放射免疫测定E. 补体结合试验17.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A. 电解质、pH 值与反应体积、温度B. 温度、pH 值与反应体积、抗原抗体比例C. 温度、电解质与反应体积、抗原抗体比例D. 电解质、pH 值与温度、抗原抗体比例E. 电解质、pH 值与反应体积、抗原抗体比例18.抗原抗体反应最适宜的pH值为:*A.2.5~4.5B.4.5~5C.5~6D.6~8E.8~919.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是检测标本中哪种成分?A. 抗体B. 补体C. 抗原D. 抗原-抗体复合物E. 以上都不是20.抗原与抗体结合力中起要紧作用的是:*A. 氢键B. 共价键C. 疏水作用D. 范德华引力E. 静电引力21.用免疫荧光技术间接法检测组织中的抗原,应将荧光素标记*A. 抗原B. 相应抗体C. 抗免疫球蛋白抗体D. 抗原-抗体复合物E. 抗C3 抗体22.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A时,固相载体的包被物是:A. 酶标抗A抗体B.未标记的抗A抗体C. 酶标抗原AD. 未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E. 酶标抗球蛋白抗体23.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能够检测下列哪种抗原?*A. HLA-A、B抗原B. HLA-DP抗原C. HLA-DQ抗原D. HLA-DR抗原E. HLA-C抗原24.双向免疫扩散试验中,如抗体浓度大于抗原浓度,则沉淀线:A. 靠近抗原孔B. 靠近抗体孔C. 在两孔中间D. 呈多条沉淀线E. 以上都不是25.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负极移动的原因是:A. 抗体带正电B. 抗体带负电C. 电渗作用D. 电泳作用E. 抗体不带电荷26.SPA 协同凝集试验中的抗体类别是:A.IgMB.IgGC.IgAD.IgEE. IgD27.免疫荧光抗体技术间接法是将荧光素标记在:*A. 补体B. 抗补体抗体C. 抗免疫球蛋白抗体D. 特异性抗原E. 特异性抗体28.在放射免疫测定中,已知抗体与同位素标记抗原的量一定,假如未标记的待测抗原量增多,则出现下列哪种现象?*A. 标记的游离抗原增加,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减少,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B. 标记的游离抗原增加,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减少,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减少C. 标记的游离抗原增加,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D. 标记的游离抗原减少,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E. 标记的游离抗原减少,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增加,未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减少29.外周血E花环阳性率约为:A.20%~30%B.30%~40%C.40%~50%D.50%~60%E.70%~80%30.用小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检测T淋巴细胞,其结果代表的是:A.T 淋巴细胞总数B.Th 细胞数C.Ts 细胞数D.CD4+ 细胞数E.CD8+ 细胞数31.B 淋巴细胞形成EA 花环是由于B淋巴细胞表面有:A.IgG 的Fc受体B.补体受体C.绵羊红细胞受体D.丝裂原受体E.病毒受体32.EAC 试验中的"C" 代表:A. 红细胞B. 抗体C. 抗原受体D. 补体E. 抗原33.与B淋巴细胞表面补体受体有关的试验是:A.E 花环试验B.EA 花环试验C.EAC 花环试验D. 细胞毒试验E.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34.外周血E花环阳性细胞总数代表的是:A. CD4+T 细胞数B. CD8+T 细胞数C. B 淋巴细胞数D. NK 细胞数E. T 淋巴细胞总数35.人T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最常用的剌激因子是:A.PHAB.SPAC.PWMD.LPSE.特异性抗原36.溶血空斑试验检测的是哪类细胞的功能?A.T 淋巴细胞B. 巨噬细胞C.NK 细胞D.B 淋巴细胞K 细胞37.评价病人T淋巴细胞功能的试验是:A.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测定B.溶血空斑试验C.淋巴细胞转化试验D.膜表面免疫球蛋白测定E.E 花环试验38.用3H-TdR掺入法检测IL-2的活性,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测得的cpm 值愈高,IL-2的活性愈差B. 测得的cpm 值愈高,IL-2的活性愈高C. 测得的cpm 值愈低,IL-2的活性愈高D. 测得的cpm 值与IL-2的活性无关E. 以上都不是39.依靠IL-2 的细胞株是:*A. 人胚肾细胞B. 人肺癌细胞C. Raji 细胞D. 小鼠肿瘤细胞E.CTLL 细胞40.LPS 可激发下列哪种细胞转化?A.B 淋巴细胞B.T 淋巴细胞C.NK 细胞D.E 噬细胞K 细胞41.检查体液免疫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是:A.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测定B. 溶血空斑试验C. B 淋巴细胞数目测定D.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E. SmIgG 的测定42.检测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的方法是:*A. 四唑氮蓝还原试验B. 白细胞计数C. 溶血空斑试验D.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E.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43.下列哪种试验不能用于可溶性抗原的检测?A. 间接凝集试验B.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C.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D.直接凝集试验E. SPA协同凝集试验44.关于间接凝集抑制试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诊断试剂为己知抗原致敏的载体及相应的抗体B. 先将标本与试剂抗体混合,然后再加入抗原致敏的载体C. 出现凝集现象为阳性结果D. 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E. 能够定性检测标本中的抗原45.下列哪项与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无关?*A. 静电引力B. 氢键C. 共价键D. 范德华引力E. 疏水作用46.单向琼脂扩散试验通常不用来检测:A.IgMB.IgAC.IgGD.C3E.IgE47.下列哪项试验不是凝集反应?A.ABO 血型鉴定B. 免疫妊娠试验C.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D. 肥达反应E. 病毒血凝试验48.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相比较,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都是抗原抗体的反应B. 都需要电解质参与C. 沉淀反应的抗原是可溶性抗原或者颗粒性抗原D. 两种反应均可用来定性或者定量检测抗原或者抗体E. 凝集反应的抗原是颗粒性抗原49.下列哪项不是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A. 特异性B. 不可逆性C. 最适比例性D. 反应第一阶段是抗原抗体结合阶段E.反应第二阶段是抗原抗体反应可见阶段50.关于补体依靠的细胞毒试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B. 可见台盼蓝染色阳性细胞C. 死细胞体积增大D. 以计算活细胞百分率为结果E. 以计算死细胞百分率为结果51.关于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毒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可由Tc细胞引起B. 可由NK细胞引起C. 可由TIL 细胞引起D. 常用的检恻方法是3H-TdR掺入法E. 可破坏靶细胞二、多项选择题1.抗原抗体反应除了与两者结构有关外,还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A. 温度B. 酸碱度C. 离子浓度D. 抗原的量E. 抗体的量2.T细胞的非特异性激活剂包含A. PHAB. ConAC. PWMD. 抗CD3单抗E. LPS3.不能用于T细胞功能测定的实验是A. 溶血空斑实验B. 皮肤实验C. MTT法细胞增殖实验D. 细胞毒实验E. 琼脂扩散实验4.细胞因子检测的常用方法有A. E花环实验B. ELISA法C. PCR法D. 凝集实验E.生物活性测定法5.检测可溶性抗原能够用A. 直接凝集反应B.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C. 单向琼脂扩散实验D. 协同凝集实验E. 反向间接凝集实验6.只能定性不能定量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是A. 对流免疫电泳B. 单向琼脂扩散C. 环状沉淀反应D. ELISAE. 荧光标记法7.测定人血清IgG 含量的方法有:A. 直接凝集反应B. 补体结合反应C. 免疫比浊法D.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E. 免疫电泳8.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是:A. 具有特异性B. 为分子表面的结合C. 为不可逆结合D. 比例适当时出现可见反应E. 结合反应分两阶段进行9.用已知抗体检测抗原的方法有:*A. 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B. 免疫荧光技术(间接法)C. ELISA( 夹心法)D. ELISA( 间接法)E. 反向间接血凝反应10.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包含下列什么?A.T 淋巴细胞数量测定B.B 淋巴细胞数量测定C.T 淋巴细胞功能测定D.Tc 细胞的效应功能测定E. 细胞因子的测定11.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体内检测方法有哪几种?A. 细胞毒试验B.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C. 皮肤试验D.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E. 接触性过敏试验12.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常用的方法有:*A. 免疫荧光法B. 流式细胞仪测定C. 酶免疫组化法D. 放射免疫法E. 间接凝集法13.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可用于什么临床疾病的辅助诊断与疗效观察?A.免疫缺陷病B.免疫增殖病C.自身免疫病D.移植免疫E. 肿瘤14.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可用于:*A. 体外评价B淋巴细胞的功能B. 体外评价T淋巴细胞的功能C. 体内评价T淋巴细胞的功能D. 筛选骨髓移植的供体E. 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数目15.参与反向溶血空斑试验的要紧试剂有什么?*A. SPAB. 绵羊红细胞C. 抗人Ig 的抗体D. 单个核细胞E. 补体16.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什么?*A. 流式细胞仪法B. 形态学方法C. 51Cr 释放法D.MTT 检测法E. 3H-TdR 掺入法17.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有什么?*A. 单克隆抗体检测法B. 依靠细胞增殖法C. 靶细胞杀伤法D. 细胞因子诱导的产物分析E. 细胞病变抑制法三、填空题1.在免疫诊断中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的_________与________。

免疫诊断的新方法

免疫诊断的新方法

免疫诊断的新方法免疫诊断是一种快速、准确判断疾病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疾病预防和治疗。

然而,传统的免疫诊断方法有着诸多局限性,如精度不高、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为了更好地诊断疾病,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免疫诊断方法。

一、光声免疫诊断技术光声免疫诊断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诊断方法。

它是利用激光光源激发免疫芯片上的荧光信号,然后通过超声成像技术对荧光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

相比传统的免疫技术,光声免疫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高灵敏度:采用光声成像技术可以对微小的荧光信号进行检测,因此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2、非侵入性:光声免疫诊断技术不需要对样本进行任何操作,不会破坏样本的完整性,因此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3、多样性:光声免疫技术可以适用于多种生物标志物检测,包括蛋白质、细胞、DNA等。

目前,光声免疫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肿瘤诊断、妊娠检测、生物传感器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应用。

二、免疫传感器技术免疫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利用特定的生物分子(例如抗体、酶等)识别并捕获靶分子的方法。

它是利用生物分子对靶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来实现检测的。

当前,免疫传感器技术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型号和型式,例如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荧光、电化学、质谱等检测技术的免疫传感器技术。

这些技术各有特点,可以实现快速、准确、高通量和高灵敏检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免疫贴身检测技术免疫贴身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人体皮肤和其它体液中的微量细胞因子、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分子进行快速诊断的新型诊断方法。

它适用于体表标本类型的多项精细检测工作,包括溶血酶、肾素、抗组胺、前列腺素、肝素、心肌酶等标志物的检测。

同时,它具有传统的检测方法不能匹敌的优势:快速、高效、便利、无创、无痛、无污染。

四、免疫计算机诊断技术免疫计算机诊断技术是一种通过模拟人体免疫系统来预测疾病的风险和进程的方法。

它是将人类的免疫系统进行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得出的诊断结果。

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免疫计算机诊断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高精度: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模型诊断结果准确。

免疫诊断方法的原理

免疫诊断方法的原理

免疫诊断方法的原理
免疫诊断方法的原理基于免疫学原理,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来测定免疫状态和检测各种疾病。

抗原与抗体在空间结构上具有高度互补性,能够高度识别并与之高效结合。

免疫诊断中,抗原或抗体与各种能够通过放射性、光电等原理定量的物质如放射性元素、酶、吖啶酯等相结合,然后利用抗原与抗体间的高效结合对人体内的抗体或抗原进行定量测试。

免疫诊断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质、激素等微量物质,以及肝炎、性病、肿瘤、代谢、心血管疾病、传染病以及优生优育诊疗等方面。

此外,在医学上,免疫诊断也是确定疾病的病因和病变部位,或是确定机体免疫状态是否正常的重要方法。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免疫力低下诊断标准

免疫力低下诊断标准

免疫⼒低下诊断标准⼀、引⾔免疫⼒低下是指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导致身体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在当今社会,由于环境污染、⽣活压⼒、不良⽣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免疫⼒低下已成为许多⼈的常⻅问题。

因此,对免疫⼒低下的诊断标准进⾏深⼊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疫⼒低下的定义免疫⼒低下是指免疫系统的功能未能达到正常⽔平,导致身体对外部病原体的抵抗能⼒下降。

具体来说,这涉及到免疫细胞的数量、活性以及免疫分⼦的表达等⽅⾯的异常。

三、免疫⼒低下的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医⽣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疾病史进⾏初步诊断。

例如,⻓期反复感冒、容易感染、伤⼝愈合缓慢等症状可能是免疫⼒低下的表现。

此外,医⽣还会询问患者的饮⻝习惯、运动量、睡眠质量等⽣活习惯,以便全⾯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免疫⼒低下的重要⼿段。

通过抽取患者的⾎液或其他体液进⾏化验,可以检测免疫细胞的数量、活性以及免疫分⼦的表达⽔平。

例如,⽩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分类、⾎清免疫球蛋⽩等指标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

若这些指标出现异常,则提示可能存在免疫⼒低下。

3.免疫功能评估:除了实验室检查外,还可以通过特定的试验来评估免疫功能。

例如,T细胞增殖试验可以检测T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从⽽判断免疫系统的应答反应能⼒。

这些试验可以帮助医⽣更准确地诊断免疫⼒低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案。

4.综合评估:诊断免疫⼒低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除了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外,医⽣还会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背景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慢性疾病等因素。

例如,⽼年⼈、⼉童、孕妇以及身体虚弱的⼈来说,由于免疫系统的⽣理特点,更容易出现免疫⼒低下。

同时,⻓期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湿性关节炎等的患者也容易发⽣免疫⼒低下。

5.治疗反应: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若在合理治疗下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反复发作,也提示可能存在免疫⼒低下。

此时,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案,并重新评估免疫功能。

免疫诊断名词解释

免疫诊断名词解释

免疫诊断名词解释免疫诊断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液、尿液、唾液或其他体液中特定的分子或抗体来确定病情的诊断方法。

以下是一些免疫诊断领域中常见的术语解释。

1. 抗体(Antibody)抗体是一种蛋白质,由免疫细胞产生来抵抗外来病原体。

在免疫诊断中,抗体可以被用来检测血液或其他体液中是否存在某种病原体或毒素。

2. 抗原(Antigen)抗原是一种能够引起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物质。

在免疫诊断中,抗原可以被用来检测血液或其他体液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

3.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抗体,由免疫细胞产生来抗击外来病原体。

在免疫诊断中,免疫球蛋白可以被用来检测血液或其他体液中是否存在某种病原体或毒素。

4.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免疫诊断方法,通过将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抗体或抗原与特定的酶标记结合,来检测是否存在特定的病原体或毒素。

5. 免疫荧光检测(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免疫荧光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免疫细胞中特定的抗体或抗原,来确定病情的免疫诊断方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检测多种疾病,如感染、自身免疫疾病以及肿瘤等。

6. 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免疫印迹是一种通过将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特定蛋白质与抗体结合,并通过电泳分离,来确定病情的免疫诊断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病原体感染等。

7. 端点检测法(Endpoint detection)端点检测法是一种免疫诊断方法,通过测量样本中特定抗体或抗原的终点稀释度,来确定诊断结果。

这种方法常用于检测传染病、自身免疫疾病等。

总之,免疫诊断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测手段,这些术语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准确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诊断试剂名词解释

免疫诊断试剂名词解释

免疫诊断试剂是一类应用于免疫诊断技术的试剂,主要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以及测定免疫状态。

免疫诊断是基于免疫学的原理,通过检测体内特定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免疫诊断试剂在医学检测、兽医诊断、生物研究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免疫诊断试剂的主要类型包括:
1. 抗原制备技术:抗原是免疫诊断试剂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抗原制备技术包括天然蛋白质抗原的纯化技术、重组蛋白质抗原的制备技术、人工合成短肽抗原制备技术等。

2. 抗体制备技术:抗体是免疫诊断试剂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抗原。

抗体制备技术包括多克隆抗体(免疫血清)制备技术、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等。

3. 标记化合物制备:标记化合物是用于标记抗体或抗原的化学物质,常用的标记化合物包括酶、放射性同位素、荧光物质等。

标记化合物的制备技术包括酶标记技术、放射性标记技术、荧光标记技术等。

4. 固相吸附分离技术:固相吸附分离技术是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体载体上,用于捕获和检测样品中的目标抗原或抗体。

常见的固相吸附分离材料有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

5. 分析模式设计:分析模式设计是根据免疫诊断原理,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条件,以实现对目标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常见的分析模式包括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等。

6. 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发、注册和质量监管: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发涉及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全过程,包括试剂的制备、性能评价、注册申报和质量控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 人群免疫状态分析,按照规定的程序有 计划地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 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消灭相应的传 染病的重要措施。
• 是将一定量已知抗体混 于琼脂凝胶中制琼脂板, 在适当位置打孔后将抗 原加入孔中扩散。抗原 在扩散过程中与凝胶中 的抗体相遇,形成以抗 原孔为中心的沉淀环, 环的直径与抗原含量成 正比相关。本法常用于 测定血清IgG、IgM、 IgA 和 C 3等的含量。
含抗体的凝胶
沉淀环
(2)、双向免疫扩散 (Double Immunodiffusion)
一、人工主动免疫
1、 死疫苗(灭活疫苗)是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 体,经理化方法使其失去活力制备而成的疫苗。伤寒 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 狂犬病病毒、乙脑病毒疫苗均为灭活疫苗。 2、 减毒活疫苗:是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体 制成的疫苗。脊髓灰质病毒、卡介苗、麻疹病毒疫苗 是常用的减毒活疫苗。
间 接 免 疫 荧 光 法 示 意 图
免 疫 荧 光 显 微 技 术
(2)、酶免疫测定 (Enzyme Immunoassay, EIA)
• 是用酶(常用的有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和碱性磷酸酶,AP) 标记的抗体进 行的抗原抗体反应。EIA将抗原抗体反 应的特异性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相结 合,通过酶作用于底物后显色来判定结 果。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 酶免疫组化法,前者测定可溶性抗原或 抗体, 后者测定组织中或细胞表面的抗 原。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3H-TdR掺入法)示意图
培养液 PHA
3H-TdR
淋巴细胞 全 血 过滤 离心 测 量 放 射 性
分层液
细胞毒试验(51Cr释放法)示意图
靶细胞
51Cr
效应细胞
洗涤
测量上清液中 释放的51Cr
去除游离 的51Cr
混合培养4-6小时
第二节 免疫学防治
•提 要
免疫预防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是人为地给机体注射含有具有抗原性的 物质(疫苗),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人工 被动免疫是直接给机体注射抗原特异性抗体等,使机 体被动获得特异性抵抗力。
(1)、免疫荧光显微技术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 是用荧光素(常用的有异硫氰酸荧光 素,FITC) 与抗体连接成荧光抗体,再 与待测标本的抗原反应,,置荧光显微 镜下观察,抗原抗体复合物散发出荧光, 借此对标本中的抗原作鉴定和定位。 • 包括直接荧光法、间接荧光法和补体 法。
放 射 免 疫 测 定 法 示 意 图
Ag*
Ab
Ag
标记抗原
特异性抗体
待测抗原
( Ag*-Ab)+ (Ag-Ab) 抗原抗体复合物
分离Ag*-Ab 和游离Ag* 测定Ag*-Ab和/或游离Ag*放射性 从标准曲线上读知含量
(RIA)
二、 淋巴细胞 的测定

检测各群体淋巴细胞的数量与 功能是观察机体免疫状态的重要手 段。外周血是病人主要的检测标本, 但仅代表再循环的淋巴细胞。实验 动物还可取胸腺、脾、淋巴结等作 为标本进行检查。
• 是将抗原与抗体分别加 入琼脂凝胶的小孔中, 二者自由向周围扩散并 相遇,在比例合适处形 成沉淀线。如果反应体 系中含两种以上的抗原 抗体系统,则小孔间可 出现两条以上的沉淀线。 本法常用于抗原或抗体 的定性 、组成和两种抗 原相关性分析的检测。
3、免疫标记技术
• 用荧光素、同位素或酶等示踪 物质 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抗 体反应。标记物质与抗体(或抗原)的 化学连接未改变抗体(或抗原)的免疫 学特性,同时标记物的性质依然存在, 因而极大的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可以 对微量物质进行定量、定性或定位检测。 免疫标记技术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免 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和同位素标记 技术。
血球凝集
(3)、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2、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
血清蛋白质、细胞裂解液或组织浸液等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沉淀物, 这一类反应称为沉淀反应。沉淀反应可在液 体中进行,如絮状沉淀。大多沉淀反应是用 半固体琼脂凝胶为介质,进行琼脂扩散故也 称免疫扩散。
(1)、单向免疫扩散 (Single Immunodiffusion)
(Radioimmunoassay, RIA)
• 是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进行的免疫学 检测技术。它将放射性核素显示的高灵 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合,使 检测的敏感性达pg水平。常用于标记的 放射性核素有I125和I131。常用于胰岛素、 生长激素、药物等微量物质的测定。
(3)、放射免疫测定法
• 直接荧光法:将荧光素直接标记抗体作标本染 色。该法的优点是特异性强,但其缺点是每检 测一种抗原必须制备相应的荧光抗体。 • 间接荧光法:用一抗与标本中的抗原结合,再 用荧光素标记的二抗染色。该法的优点是敏感 性比直接法高,制备一种荧光素标记的二抗可 用于多种抗原的检测,但非特异性荧光亦会增 加。 • 补体结合免疫荧光法:此法是在间接法的第一 步抗原—抗体反应时加入补体,使之与抗原— —抗体复合物结合;再用荧光素标记的抗C3抗 体进行示踪。
(一)、免疫细胞数量检测
• 1、T细胞数量检测 • (1)、花结试验:E花结试验可用 于检测T细胞数目。70%-80% • 2、B细胞数量检测 • (2)、EA花结试验可用于检测B细 胞数目。8%-15%
花结试验示意图
(二)、免疫细胞功能检测1、 T细胞功能测定
• 体外法 :T细胞增殖试验 形态学检查 3H-TdR掺入法 MTT法 • 体内法 : 用生物抗原或化学抗原作皮内试验。 OT-PPD皮试 SD-SK皮试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形态学示意图)
• 原理:人T细胞表面有PHA或ConA受体, T细胞在体外受PHA或ConA的刺激后能 转化为体积较大、代谢旺盛、且能进行 分裂的淋巴细胞,以此测定T细胞的功能。
PHA刺激 48~72小时
3H-TdR掺入法 淋巴细胞增殖—
• 原理:将单个核细胞中加入PHA共 同培养,在终止培养前8~15小时加 入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 经β-液体闪烁仪检测淋巴细 胞DNA的3H-TdR掺入量,推测淋 巴细胞增殖的程度。
3、 类 毒 素: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 去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即为类毒素。常用的类毒素 有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等。
4、新型疫苗
• 亚单位疫苗 提取病原微生物中的有效 抗原成分,制成疫苗。 • 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 码有效抗原的目的基因与载体重组后导 入宿主细胞,随宿主细胞的增殖,目的 基因表达大量的有效的抗原成分。
二、人工被动免疫
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
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疾
病。人工被动免疫力维持的时间短,约2~3周。
常用制剂有:
抗毒素
人免疫球蛋白制剂
细胞因子制剂 单抗/基因工程抗体
三、过继免疫
• 给患者转输能继续扩增的效应细胞 的一种治疗方法。如:骨髓移植、LAK 细胞法。
四、计划免疫
免疫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免疫学诊断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抗原-抗体反应包括沉淀反应、凝集反应、 溶解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和中和反应等。 抗原-抗体反应可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检 测未知的抗原;也可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 抗体。 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同位素标记技 术、发光免疫分析等免疫标记技术提高了抗原 抗体反应的敏感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 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 (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表面,使抗原 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 液相中游离成分洗除。主要有双抗体夹 心法、间接法BAS-ELISA等。
ELISA
检测抗体
(三)、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类型
• 1、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 结合后形成菌或红细胞与相应的抗体 直接反应,出现细菌凝集或红细胞 凝集现象。又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 (2)、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包被在红细胞或 乳胶颗粒表面,与相应抗体反应出 现颗粒凝集现象。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抗原-抗体的结合
是特异性结合
2、可逆行:抗原抗体结合是分子表面
的非 共价键结合
3、可见性:抗原和抗体结合是否呈
现可见的反应现象,于两者的分子比例密 切相关
抗原抗体比例对反应现象的影响
(二)、抗原-抗体反应受多种 因素影响
• 1 电解质:抗原-抗体反应通常应用 0.85%的氯化钠作为稀释液 ,以供给适 应浓度的电解质。 • 2 温度:一般常使用反应在37度水浴 或 孵育箱中进行。 • 3.酸碱度:抗原-抗体反应适应的酸碱度 为PH6~8。
死疫苗和活疫苗的比较
死疫苗 接种途径 接种剂量 接种次数 免疫效果 多采取皮下注射 较大 二次或多次 较差 活疫苗 多为模拟自然感染途 径、少数经皮下注射 较小 一般 只需一次 可靠 长达3~5年以上
免疫力维持时间 数月~1年
疫苗保存 不良反应 制品类型
易于保存 较大
不易保存 较小
可多种疫苗混合使用 一般单独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