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对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几点思考

对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几点思考丁新民;潘磊;王勇;张振宁;许亚丽;马晓蓉;郭蕊【期刊名称】《中国医院》【年(卷),期】2017(021)009【摘要】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培养是实施分级诊疗的一个关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作为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十分重视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培养.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尤其注重临床技能与医疗服务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科研能力3大岗位胜任力培养.临床技能与医疗服务能力培训中,全程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参与学生在各科各阶段的考核,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展.督促学生尽快掌握相关疾病的诊疗知识,了解互联网上对相关疾病的陈述情况,并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及沟通技巧的培养.同时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学生科研思维的培训,帮助学生掌握查阅文献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总页数】3页(P60-62)【作者】丁新民;潘磊;王勇;张振宁;许亚丽;马晓蓉;郭蕊【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铁医路10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铁医路10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铁医路10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铁医路10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铁医路10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铁医路10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铁医路10号【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探究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学教学模式 [J], 徐振良2.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学教学案例设计 [J], 赵付英;姜岳;于骋;刘玉江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实践 [J], 葛荣靖;赵士弟;高琴;关宿东4.基于岗位胜任力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探索 [J], 刘莉;姜丽杰;初楠;刘贺;张美芳5.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和探索 [J], 孙书珍;韩波;陈元;王国文;李倩;姜殿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问题研究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问题研究作者:孙晓靓来源:《商情》2018年第06期【摘要】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有利于促进住院医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对其医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以及临床技能的结合运用相当有益。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系统地分析加以改善与解决。
本文着眼于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意义,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改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问题对策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初,泰勒从管理学角度解析了“胜任力”,也就是“管理胜任力运动”,Mc Clelland (1973)则率先给出了胜任力的概念,即可将某一工作中的卓越成就者区别普通者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特质、动机、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行为技能等一切具有可靠测量性或计数性的且可明显区分出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胜任力模型”,别称“能力素质模型”。
住院医师即居于主治医师之下,其职责以基本医疗工作完成为主,包含有病人收治、病程记录、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医嘱、部分临床操作等,是在上级医生(主治医师及以上)指导与监督下全程诊治病人的一线医生。
德国于19世纪末开始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制,其后,各国医学界开始效仿认,迄今,美、英等国的住院医师职业化培训的医学教育体系相对完善,其主体管理模式为“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参管、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执行”,极大地推动了高素质临床医生的培养。
我国卫生部于1993年正式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制,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
伴随医学的飞速发展,医师培养体系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对于住院医师而言,岗位胜任力是其最为基本的培养核心,因此,迫切需要从岗位胜任力出发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而促进其岗位胜任力的进一步提高。
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和改进

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和改进1. 引言1.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在于提高医生的临床水平和专业素养,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作为医疗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住院医师在医院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规范化培训可以帮助住院医师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医学原理,提高诊疗水平,减少误诊率和医疗事故发生率,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
规范化培训还可以帮助住院医师提高专业素养,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社会环境下,医生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更好地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提升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强化规范化培训,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权益。
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加大投入,完善制度,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持续提升。
1.2 现状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培训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未能及时跟上医学技术和科学的最新发展。
许多培训课程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操作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导致住院医师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困难和挑战。
当前的考核和评估机制不够严格和完善,导致一些住院医师难以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影响其临床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而且,师资水平的不均衡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培训导师缺乏经验和教学能力,不能给予住院医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现行的培训管理体系也存在一定的瑕疵,缺乏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导致培训效果无法得到有效评估和提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实践的结合程度不够紧密,导致培训效果不够显著,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和改进

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和改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我看来,对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和改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规范培训的内容和课程设置。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临床技能熟练的医生。
培训的内容应该覆盖广泛、有针对性,并且与实际临床工作相结合。
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根据不同科室和不同年级的住院医师需求,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学习任务,并加强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的环节。
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临床指导和带教。
临床指导和带教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住院医师的专业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指导和教育,提高带教医师的素质和能力,确保住院医师能够获得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
加强考核和评估机制。
规范化培训的目的是提高住院医师的专业水平,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的考核和评估机制。
培养过程中应该定期进行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考核,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教学方法。
要注重对住院医师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估,包括医德医风、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术环境。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住院医师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欲望。
我们应该为住院医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学术进步。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和改进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只有通过改进培训的内容和课程设置,加强临床指导和带教,建立科学的考核和评估机制,以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术环境,才能够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讨

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讨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岗位胜任力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876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外科,就构建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不过,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关于规范化住院医师培养制才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之中,并被纳入至美国医学教育体系之中。
在目前,美国住院医师培训获得重大发展,已经进入以培养核心能力作为导向的这个阶段。
在英国及澳大利亚等这些发达国家,此外还有我国的港台地区,都已经构建由政府主导的水平较高的临床医疗体系。
在我国,从1921年开始进行住培制度住院医师培训,并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最先实行,至今其仍是国内住培管理的标杆单位。
国家卫生部在1993年首次颁布相关文件,也就是颁布《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意味着我国住培制度正式获得建立。
之后,在1995年及1998年,在先后出台《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及《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管理办法(试行)》,从这个时期开始,正式拉开我国住培工作序幕。
上海、北京、浙江、四川等省市率先开展住培工作,并注意吸收国外住培模式的先进经验。
在2010年的6月份,相关文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获得颁布,明确提出要重点培养5万名住院医师的部署。
首批450家国家级住培基地试点推广,将住培管理工作纳入国家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以全力提升全国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教育水平,并与硕士研究生教育并轨管理。
经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委联合决策,我国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培紧密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将取得执业医师证、住培考核合格证、硕士研究生毕业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证“四证合一”。
选题意义:①.对于以岗位胜任力为主要目标的培养模式而言,为临床医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住院医师个人能力与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②.对于住院医师而言,实施规范化培训与学习,可以使其自我价值得以提升,职业技能得以发展,职业生涯得以拓宽;③.对培养机构而言,尽可能的发掘临床医师自身所具有的潜能,从而提高临床医师的整体医疗水平,有利于医院未来长期的战略发展;④.对社会而言,有利于解决当前医务人员巨额空缺的现象,有利于缓解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世界性难题,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

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摘要:近年来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迅速,初步建立起考核评价体系。
本文对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思考,认为目前存在缺乏入科考核,日常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考核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很好地反映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缺乏系统的师资培训和师资评价,等问题,并提出了应积极探索和建立统一、标准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以胜任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内容等建议。
关键词:住院医师;考核评价体系;胜任力1 引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并进一步提高医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培训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必不可少。
通过考核评价的各类模式,对住院医师培训质量进行评价,有利于时时反馈住院医师培训效果,培训基地根据反馈结果作出相应调整措施,最终能够切实提高住院医师临床实际能力。
因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现状的深入分析,找出当前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构建更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2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的现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家深化医改、推进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是医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生的必经之路。
关于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的现状如下:所有参加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均要求在国家住培基地按照标准轮科方案完成核定年限培训,过程考核合格,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并顺利通过结业考核,方能取得住培合格证书。
住培评价考核分为了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过程考核具体包括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和年度考核等,一般是由各个培训基地自行组织,结业考核由国家统一组织。
目前,各个培训基地组织完成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没有统一,培训基地的过程考核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各层次学员统一培养。
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和研究目的,然后分析了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和重要性。
接着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培训计划、强化规范化考核机制、加强师徒传承和提升专业素养等实践措施。
最后对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了思考,并展望了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提高住院医师培训质量和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计划、考核机制、师徒传承、专业素养、完善、实践措施、思考、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对在医院进修学习的医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旨在提升其专业水平和医疗技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和标准也受到了更高的关注。
目前,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培训计划和内容上存在差异,导致培训质量不稳定。
缺乏统一的规范化考核机制,医师的培训成果无法客观评价。
师徒传承的机制不健全,导致医师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得到有效指导和支持。
一些医师在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影响了其整体医疗水平。
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强化考核机制和师徒传承,提升专业素养,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这不仅关乎医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更关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深入分析现阶段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体的实践措施和建议,以期促进住院医师培训质量的提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医疗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和提升医疗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完善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构建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56216投稿邮箱:sjzxyx111@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构建杨帆(新疆军区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对临床医师进行再教育的重要措施,通过规范化的培训可以显著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医学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操作水平。
而为了保证住院医师培训的质量,构建规范化的培训考核体系就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结合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实际,探讨构建以胜任力为基本导向的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的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胜任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56.174本文引用格式:杨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构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6):216-217.0 引言2014年8月25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而规范化培训的顺利开展、培训质量与培训效率要想得到保证,构建其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就成为其中的关键点。
在具体考核体系的构建上,需要探索实现基于胜任力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通过临床实践与经验积累进行体系的持续改进。
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构建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依赖相关文献查找以及通过访谈相关领域专家。
考核体系经过层层的筛选与完善,尽可能的与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相契合[1]。
根据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的实际需求,使用加权法为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提供依据,主要由专家对所筛选出的各级指标以重要性层次进行加权,之后对测评指标进行分析与统计,将平均值作为权重系数[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摘要:为了培养具有卓越岗位胜任力的口腔住院医师队伍,我基地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体系做了大量的思考和探索。
针对培训平台、研究生接轨、轮科安排等进行了一系列优化与调整,取得一定的成果与经验。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Abstract:In order to cultivate a team of dental residents competent for high-level jobs,our resident training base has contemplated and explored in depth the system of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resident physicians.So far,we have gained positive results and experiences by adopting a series of modifications and optimizations to the training platform,matching of postgraduates as well as the arrangements of clinical department rotations.
Keywords:Competence for high-level jobs,resident training
自2014年6月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国家统一的硬性要求,成为把关专业医师队伍的一道重要防线。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肩负此项重责,任重而道远。
“胜任力”的概念早在1973年就有学者提出,指能将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劳动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
围绕这个目的,为了培养卓越口腔住院医师队伍,我们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体系做了大量的探索和思考。
一、培训平台的完善与优化
我基地从1990年起,已开始按中山医科大学的要求对新入职医师进行住院医师培训。
2014年,医院申报了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并顺利通过评审,设置口腔全科、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病理科及口腔颌面影像科全部七个口腔医学专业学科培训基地。
自此,我院结合具体情况不断持续改进,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旨在摸索一套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体系。
1.构建完善的二级理论培训体系
理论培训体系包括院级和科级两级。
1.1院级培训:主管为规陪管理办公室,主要安排岗前培训、年度三基三严考核、结业考核。
此外,我基地自今年起还开设了每季度一次的规陪医生病例讨论会,规定每位规陪医生至少上报一次病例、每年至少参加两次讨论会,规陪管理办公室从候选病例中精选出8-10份进行汇报,同时安排相关学科专家进行点评和讨论,最后评选出三位优秀病例获奖者。
由于精选病例时遵循的原则是值得所有专科人员分享的病例,包括罕见病、新方法、新技术、临床上容易忽略的问题,讨论会后无论是点评专家还是规陪学员,均表示受益匪浅。
1.2科级培训:主要是指各基地定时组织的小讲课、病例讨论与总结。
各基地定时举办小讲课,针对本学科常见疾病的基本诊疗规范、治疗进展及常见问题处理,解决教科书知识滞后的问题;制度化的教学小结制度,针对规培生临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带教老师及时与学生进行讨论,或由同学分享特殊病例诊治过程。
2.建立标准化网上评估系统
为深入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4〕49号)精神,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培训质量和管理水平,我院在2016年购置了重庆远秋科技有限公司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平台,实现住培过程管理、胜任力建设、考核评价、绩效分析全智能化、无纸化、一体化。
实现过程管理、能力建设、考核评价、绩效分析于一体专业化管理。
3.采用个性化操作培训制度
我院规培生学员总的来说分三个层次:一是经过严格的本科实习以及研究生培养的单位人;二是经过严格本科实习培训的本院“5+3”学制学生;三是基础相对薄弱的部分社会人学员。
三个层次的学员无法采用统一标准的培训方式,因此各基地首先是采用入科考核进行临床准入,根据入科考核成绩,决定该学员的培训方式:考核不及格者,回炉实验室、安排与本科生一起进行仿头模训练;考核及格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者,先进行短时间的临床见习;考核成绩优秀者,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开始接诊、后期参与实习生教学。
此外,具体带教方式上,各基地也根据专科特点灵活安排,例如牙体牙髓病科采用的是学员集中带教方式,数位规培学员集中一个诊室,老师固定,统一安排接诊和带教;修复科采用不同老师的分散带教方式,通常每位老师带教1-2位学员。
最后,通过统一的出科考试把握出口质量。
二.完善接轨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5年起,根据国家医学教育改革相关政策精神,学院将原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招生调整为“5+3”一体化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即原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完成前五年学习后,纳入学院专业型研究生和附属口腔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计划及管理,其临床培养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进行“5+3”一体化培养。
为了贯彻实施研究生教育与规培结合的“5+3”培养方针政策,我院积极探索、充分调研,修订了“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细则”,并通过我学院教学科与研究生办等部门的通力合作,落实实施方案。
三、各种轮科相关问题的探索
1.通科轮转与专业轮转优化合并
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已经开展多年,自2015年起按照国家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关于口腔各专业基地的培训细则安排住院医师轮科。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该轮科安排存在第一年通科轮转和第二、三年专业轮转重叠的现象(例如,口腔内科培训细则规定:第一年牙体牙髓科轮转3个月后轮转口腔颌面外科、牙周科、修复科各3个月,但是第二年开始又在牙体牙髓科轮转3个月)。
因此,我院进行了部分轮科安排的调整与
改革,在不影响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的前提下,将已有培训基础的研究生的相同科室轮科时间连续安排在一个时间段,使其更加合理和有利于临床管理。
而对于基础略薄弱的社会人来源的规培生,则仍然按照实行标准的内容严格安排。
既体现了规培管理的个性化,又保证了我院规培生临床胜任力的培养,同时基地的管理也更加顺畅。
2.正畸专业研究生规培问题
口腔正畸学为二级学科,有别于口腔其他学科,其理论知识复杂、学习难度大、治疗周期长,在本科生的学习阶段接触甚少,缺乏实际的临床接触。
此外,作为与规培接轨的口腔正畸学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毕业需要完成正畸学相关的科研课题,如果按照原方案,第一年通科轮转,那么没有系统接触正畸学的情况下,相应的课题也难以顺利开展。
这是规培与专硕并轨后,我院正畸方向规培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院通过院务会讨论,目前决定按照“个人申请、导师同意、规培办公室同意”的流程完成正畸科轮转的改革。
首先轮转正畸科,不仅有利于更多完整病例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学习更多的病种和治疗方法,增加知识储备和临床经验;还有利于完成正畸学相关的实验操作与分析,也有利于实验相关病例的收集与分析。
而在轮转正畸科后再轮转口腔内科、外科、修复科,有利于以正畸学的思维,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病人的需要和治疗,将正畸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从而建立更完善的临床思维,积攒更丰富的临床经验。
即使在完成正畸科轮转回到通科轮转后也可通过与病人预约、上
周末班等形式继续完成对患者的治疗及其他病例的跟踪学习,且尽早接触掌握正畸理论知识更有利于后期的自主学习。
因此,这样的调整将更有利于培养具有较强岗位胜任力的“独立从事口腔正畸临床工作能力”的正畸医生。
3.种植科医生规培状况
口腔种植学是口腔科学的一个新兴的独立的分支学科。
它涉及到口腔科学中的许多学科,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学、牙周病学、口腔影像资料学和口腔材料学。
目前我国没有设立口腔种植基地,因此我院种植科住院医师的规培轮转是按修复科培训细则安排,这样既按照国家要求完成了规培,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符合专业要求的培训。
但是,后期专科阶段是否需要微调,以加强培训该专业规培生的口腔颌面外科技术,还需要继续摸索和探讨。
总之,我基地紧跟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针政策,通过逐步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培训细则、实施办法以及管理办法等文件、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实施,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且行且思,始终致力于建设一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