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i's病

合集下载

Caroli’s病8例报告

Caroli’s病8例报告

其中
l
例 肝硬 化
临 本组
9 岁 4

床 男
3
资 料 例
,
8
例中
,



5
1 ~ 年龄 2


上腹 痛
诊 断 间题 寒战

:
本病 临 床表 现为 发作性 右
,
均有 反复 发 作右 上腹痛
,
寒战
,
发 热或
1

发 热或 伴有 黄疽 等症状
,
最初
有 轻度 黄疽 等胆 管炎 病史 短者 年 例
,
年 长 者达 3 0 ~
a r0
i l护s

8
例 报 告
伏文钧
,
扬 州 医 学 院 附属 医 院
a r
l i,
s
病 又 称 肝 内胆管 囊性 扩张 症 例
,
,


5
例伴 肝外 胆管扩 张

6
例胆 管结 石
,
,
3
例病
院 19 8 0 ~
1 9 9 0 年手术 治 疗 8
兹报告 如 下
5

理 证实 汇 管 区 纤 维组 织 增生 继 发庙 变

:
名 本 病病 变 可局 限于 半 肝或 累 及左
并 以左 半 肝为 多
3 1 7%
.
右肝
,
量 切 除囊性病 灶 ;
5
,
( 2 ) 彻底 清 除 胆 管 结 石

同时 伴肝 外胆 管 扩 张 者 占
、 ,
( 3 ) 建 立通畅 的胆 肠 内引 流

Caroli’s病外科治疗与护理

Caroli’s病外科治疗与护理
总管切 开取 石 T 管 引 流术 6例 ; 腹 探 查 , 中发 剖 术
2 1 2 术 前 观察 本组 5例 入 院时 伴有 急性 胆 道 ..
感 染 , 前注 意观察 患者 有无腹 痛 、 术 寒战发 热 、 黄疸 ,
以及脉 速 、 压下 降等 胆道休 克先 兆 , 血 配合 做好抗 感
2 护 理 ・
该 病 的治疗 和康 复起 着重 要 作用 , 内外 未见 该 病 国
治 疗 的护 理报道 , 现对 我院 2 0 年 8月  ̄2 0 年 7 00 06 月 收治 的 3 例 C r l S 1 aoi 病进行 回顾 分析 , ’ 为临床 护 理 工作提供 依据 。报告 如下 。
( TC ) 例 。 P D 1
13 结 果 .
2 无 近 期并 发 症 , 例 胆 瘘 、 例 应 5例 1 1
激性 溃疡 ( 经非 手术 治愈 ) 2 后 ,7例治 愈 出院 , 1例癌
变患者 术 后 因肝 肾 功 能 衰 竭 放 弃 治 疗 自动 出 院 , E B / T D 3例 带 管 出 院 , 院 1 3个 月 后 回 N D PC 出 ~ 院手术 治疗 , 平均 住院 1 。 6d
维普资讯
护 士进 修 杂 志 2 0 0 7年 7月第 2 第 1 2卷 4期

1 71 ・ 2
C rl S aoi 病外科治疗 与护理 ’
廖 培 娇 雷 阳 阳 朱 志 英
( 山 大学 附属 第 一 医 院肝 胆 外 科 , 东 广州 5 0 8 ) 中 广 10 0 摘 要 目的 探 讨 C rl S 外 科 治疗 护 理要 点 。方 法 通 过 对 2 aoi 病 ’ 8例 行 手 术 治 疗 和 3例 行 鼻 胆 管 引 流 ( N E —

Carolis病

Carolis病

CT扫描可见如下特点:
①条状或小分枝状的低密度影,多以右叶为主,但肝 门区中心胆管反而不扩张;②多个小囊肿区域,囊肿 一般较小,且与扩张的管状结构相连接;③中心点征, 是在囊状阴影内的小点状组织影,平均密度低于或 等于肝实质,增强后密度高于肝实质,其病理基础是 门静脉分支被胆管扩张的囊壁包绕,并在切面上呈 轴位投影,中心点征足以提供准确的诊断;④扩张的 小胆管内可见有小结石影;⑤伴明显肝纤维化的病 例,可见肝硬化的CT表现。
对于单发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可选择肝叶部 分切除术。如单纯左侧肝内胆管扩张,可行左半 肝或左外叶切除术。肝外胆管扩张病变应同时 切除,远侧胆管封闭,近侧肝总管与空肠吻合以 重建胆道引流。
此外,若为周边胆管末梢扩张,也可行楔形切 除部分肝叶或肝段。
胆肠内引流术:
胆肠内引流术:对无法切除的多发囊肿要设 法行胆肠内引流术,先切除部分肝组织,选择一 个低位的肝后较大囊肿与空肠作Roux-en-Y吻 合。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肝内囊性病变
其中主要与肝囊肿鉴别。多囊肝常见于成 年人,病变多为弥漫性变化,通常伴有多囊肾 或其它先天性异常。病理学上多囊肝胆管内 缺乏淤胆,细胞无形态学变化,炎细胞无明显 浸润。CT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肝囊肿不与胆 管相通,胆管不扩张,无中心点征。
2.梗阻性肝内胆管扩张
常为局限性病变,仅累及梗阻部位以前的 胆管,常有梗阻物存在。病史、临床表现及影 像学检查可鉴别两者。如胆管癌可引起肝内 胆管扩张,常可显示肝门区软组织结节、肿块 或肝门结构模糊,扩张的胆管起始部形态不规 则等改变。
图1肝右叶近肝门区胆管呈囊状扩张,伴肝内 胆管多发结石
图2肝右后叶胆管呈柱状扩张,伴肝硬化、脾大
图3、4肝左右叶胆管呈广泛性囊状、柱状扩张, 伴肝脾肿大

caroli病名词解释医学

caroli病名词解释医学

caroli病名词解释医学《Caroli病》《Caroli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肝胆管疾病,以肝内胆管扩张和囊肿形成为特征。

此病被命名为Caroli病,以纪念奥地利病理学家Jacques Caroli(1921-2008)。

Caroli病可分为两种类型:简单型和复杂型。

简单型Caroli病主要表现为肝内单一的、均一的或不均一的胆管扩张。

而复杂型Caroli病则伴随着肝内囊肿形成、感染和肝硬化等并发症。

Caroli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

目前,已知与Caroli病相关的遗传突变主要涉及肝内胆汁分泌和排泄的调节基因。

这些突变导致了胆道的发育异常和胆管腔内的胆汁淤积。

Caroli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黄疸、发热和进行性肝功能异常。

这些症状可能与肝内囊肿形成引起的胆道阻塞、胆管感染和胆汁淤积有关。

患者还可能出现脓肿形成、脂肪泻和出血倾向等并发症。

对于Caroli病的确诊,关键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观察胆管扩张和囊肿形成的特征。

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胆道造影(MRCP)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治疗Caroli病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消炎、镇痛和抗生素治疗,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胆囊切除、胆道重建或肝移植等方法来缓解胆道阻塞和改善肝功能。

虽然Caroli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但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针对家族史阳性的患者,早期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发现并干预该疾病的发展。

总之,《Caroli病》是一本关于罕见的遗传性肝胆管疾病的书,其中详细解释了该疾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这本书,医生和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和管理Caroli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caroli病名词解释

caroli病名词解释

caroli病名词解释Caroli病是以肝内胆管管壁肌肉组织不发育或发育异常,导致肝内胆管水样扩张、囊状扩张并形成囊肿的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肝疾病。

该疾病首次于1958年被描述,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预测每一百万人当中大概只有1-5人会患上这种疾病。

这种病一般是由遗传基因影响造成的,普遍是自生出生起就存在。

这种疾病的病征为以下三个方面:1. 肝脏和肝脏周围的疼痛和不适感。

2. 体内缺乏胆汁,这会导致黄疸、发热等症状。

3. 胆汁在体内聚积,“囊状扩张”(胆管病变)导致排泄不畅,由此形成的肝内囊肿积聚胆汁,容易引发感染。

这种疾病无法治愈,但是可以通过治疗缓解症状和避免并发症。

对于病人而言,对于疾病有充分的了解是很重要的,这样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疾病并了解自身状况。

那么,Caroli病具体是如何被诊断和治疗的呢?首先,医生通常会进行各种检查和测试以确定疾病预后和确定疾病的确切性质。

这通常包括:1. 病史记录: 这将包括家族历史、既往病史、当前症状和使用的药物。

2. 化验: 进行基础常规化验,例如肝功能指标、电解质、凝血指标、免疫球蛋白等等。

3. 影像学检查:B超、CT或MRI等都可以确定疾病的确切性质和预后(包括检查这种疾病是否导致了其他合并症的发生)。

4. 胆道造影: 这个测试可以通过注入造影剂来完整地显示出肝脏内的胆管和囊状扩张部位。

一旦疾病被确定,治疗通常会专注于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展。

疾病的治疗方式可以分为两类:1、手术治疗:如果疾病的严重程度已经影响到病人的常规生活,那么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促进胆汁的排放,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2、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中草药、营养补充剂、针灸和理疗等方法调节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减轻病人的疼痛和减缓病情的发展。

总而言之,Caroli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肝疾病,它的症状包括肝脏疼痛、缺乏胆汁、胆管病变和囊肿形成等。

该病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Caroli病的影像学诊断

Caroli病的影像学诊断

Caroli病的影像学诊断Caroli病即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又称交通性海绵状肝内胆管扩张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胆道疾病。

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加之影像医生对其缺乏全面的认识,易误诊、漏诊。

现本文分享一例相对典型的Caroli病,对其CT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旨在回顾及学习Caroli病影像学诊断特点。

患者,男性,40岁,因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闷胀,疼痛不适,呈持续性隐痛,进行性加剧,入院就诊。

补充病史:胆囊切除术后27年。

上图示呈囊状扩张的胆内胆管上图示胆囊切除术后积气扩张的肝右叶胆管及囊柱状扩张的胆管上图示囊状扩张的肝左叶胆管合并多发胆管结石。

上图示肝右叶胆管少量积气,囊状扩张的肝右叶胆管合并结石。

冠状位示节段性扩张的胆管呈大小不等的串珠状改变。

有木有发现上图很像某种生物体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冠状位示节段性扩张的胆管呈大小不等的囊样改变。

冠状位示囊状、柱状扩张的胆管远端呈“鼠尾状”改变。

Caroli病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肝内胆管囊状扩张与胆管树相同,呈局限性或弥漫性。

部分肝内胆管囊性扩张而形成肝脏内的胆管囊肿,可单发,较多为多发性。

Caroli病分型:I型(单纯型):①肝内胆管节段性、囊状扩张;②无肝硬化及门脉高压;③可合并胆管炎、胆管结石;④病理组织活检肝实质正常。

II型(弥漫型或门静脉周围纤维化型):①大多数肝内胆管弥漫性扩张;②伴有先天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③可合并胆管炎、胆管结石及胆管癌;④病理活检可见胆管增生以及肝纤维化。

Caroli病合并先天性肝纤维化亦称Caroli综合征。

鉴别诊断:1、多囊肝多囊肝也是肝脏内存在多发性囊肿,但囊肿不与胆管相通,囊液也不含有胆汁,不并发肝硬化。

与Caroli病不同的是本症多无肝脏及胆管的临床症状,一般不会发生胆管的炎症。

多囊肝也常伴有多囊肾,可因肾功能不良而出现症状。

Caroli病患者可伴有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症。

2、继发性肝内胆管扩张症多有远端胆道狭窄或梗阻的病史。

caroli病诊断标准

caroli病诊断标准

Caroli病诊断标准
Caroli病是一种罕见的胆道疾病,其诊断通常基于一系列临床和影像学标准。

以下是Caroli病的诊断标准:
1.影像学检查:
1.1. 超声:超声检查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或胆管囊肿,这是Caroli病的一个典型表现。

1.2. CT:CT扫描可以提供肝内胆管的横断面图像,有助于明确胆管扩张和结石的分布情况。

1.3. 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胆管图像,有助于诊断Caroli病。

2.病变胆管形态异常:
病变胆管形态异常,如囊状、梭状或憩室状扩张,也是Caroli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些形态的异常扩张表明胆管存在持续性梗阻或异常分流。

3.肝内胆管结石或炎症:
Caroli病患者常常存在肝内胆管结石或炎症,这些病变可导致胆管扩张和疼痛等症状。

4.患者可能有黄疸、腹痛、发热等症状:
Caroli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腹痛和发热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与胆管梗阻、感染或结石有关。

5.其他病变:
在某些情况下,Caroli病可能与肿瘤或先天遗传疾病等其他病变有关。

这些病变可能需要额外的诊断和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Caroli病的诊断通常是基于上述标准的综合评估。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其他可能的病因。

如果怀疑患有Caroli病,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进一步评估。

Caroli病

Caroli病

Caroli病Caroli病【流行病学】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又称Caroli病,属于先天性肝脏囊性纤维性病变,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男性多见,好发于30~50岁,也可幼儿期发病。

其病因可能是由于先天性的胆管壁薄弱、胆管腔内压增高,扩大形成囊肿;也可能是由于交感神经缺如所引起。

扩张的囊状管壁内层柱状上皮常因炎症、淤胆和压迫而被破坏。

由于远端胆管梗阻易引甚至癌变,癌变率较正常人高出10~20倍。

本病分为两型:Ⅰ型(单纯型),多伴有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表现为反复胆道感染;Ⅱ型(汇管区周纤维化型),以肝脾肿大及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为特点。

【临床表现】1) 症状: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等。

合并肝脓疡时,有发热及败血症表现。

2) 体征:肝脏肿大,触诊有囊性感。

3) 并发症:可合并肾囊性病,包括肾小管扩张症、皮质囊肿和染色体遗传性肾脏疾病。

Ⅱ型晚期有门脉高压和肝硬变的表现。

【影像表现】B超:可见肝内胆管系统主要分支分布多个圆形和梭形无回声区。

无回声区之间于狭窄处相互连通,或与肝内胆管的干支相交通。

X线:经皮穿刺胆道造影(PTC)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可见左右肝管呈囊状扩张。

CT:1)Ⅰ型:(1)肝内散在大小不等的囊状低密度影,CT值接近水。

囊内可见小点状高密度影。

(2)低密度影与胆管相通。

(3)有时可合并胆管结石。

(4)增强扫描囊状扩张胆管内有点状门静脉分支明显强化,即“中心点征”。

(5)囊肿与胆道相通,口服或静脉注射胆道对比剂后CT扫描,囊内有对比剂充盈。

2)Ⅱ型:(1)外周小胆管扩张明显,近端大胆管不扩张。

(2)肝脏体积缩小,肝裂增宽等肝硬化改变。

MRI:磁共振水成像(MRCP)可见扩张的囊腔与胆管相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roli's病又称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或交通性海绵状胆管扩张症。

1958年由法国医生Caroli和Couinaud首先描述,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胆道疾病,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病理
该病具有特征性胆管上皮增生和囊性扩张,上皮增生无异形性,在增生胆管可见厚壁血管、神经和淋巴滤泡等以及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细胞增生反应。

病理学根据有无肝内纤维化和门脉高压将Caroli's病分为I型、II型。

病理学根据有无肝内纤维化和门脉高压将Caroli's病分为I型、II型。

病理学根据有无肝内纤维化和门脉高压将Caroli's病分为I型、II型。

I型表现为单纯性肝内胆管扩张伴有胆囊炎、胆石症,少数可有胆总管囊肿,无合并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病理上病变多为局限性,以肝内胆管扩张、纤维增生和大量纤维组织细胞反应为特征,并围绕胆管周围,胆管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部分上皮呈乳头状生长,可发生上皮的不典型增生或癌变,故Caroli's病本身为一种癌前病变,癌变率约为7%。

II型为合并肝纤维化型,除肝内胆管扩张外,还存在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无肝内近端大胆管扩张及胆管结石或胆管炎病变,重症可发展至肝硬化。

病理上以肝内末端小胆管扩张为其特征。

可见胆管扩张性变化或肝内纤维化伴末端小胆管增生,但肝实质细胞是正常的。

临床表现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儿童及青少年多发,男性多于女性。

比例约为2:1。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典型者可表现有腹痛、黄疸和腹部肿块三联征。

常因胆汁淤滞而导致反复发作的持续性胆管炎,继发感染者有发热。

病变压迫十二指肠可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儿童可有胆汁样便,偶可致肝脓肿,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常伴发多囊肾。

Ⅰ型与Ⅱ型Caroli’s病在临床表现上有所差异。

Ⅰ型:主要以胆道系统病变的临床表现为主,可表现为右上腹反复发作性疼痛,进行性加重,常与胆囊炎、胆结石难以鉴别,故易漏诊、误诊。

Ⅱ型:除胆道系统的表现外,尚伴有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如上消化道出血、脾肿大等。

此型多于胆管炎或梗阻性黄疸出现前即有肝硬化,亦称为Caroli 综合征。

诊断
该病在临床表现上缺乏特异性,故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资料作出。

B超检查是常规的诊断方法之一,可见肝内多发性囊肿群,常呈簇状分布,若发现囊肿内合并结石,可提高诊断率,但B超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囊肿内未并发结石者及其他类型的肝内囊性病变往往难以鉴别。

CT检查优于超声,可明确显示病变部位及性质,如条状或小分枝状的低密度影,以肝右叶为主,肝门区及中心胆管区无扩张,囊肿与扩张的管状结构相连通,
中心点征常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同时可以显示肝脏、门脉、脾脏及双肾病变情况。

MRCP检查优点为:1、无创,避免了细菌传播的风险。

2、能很好的显示胆道与囊肿的关系,对于判断病变范围,明确肝实质、血管、胆管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鉴别诊断
治疗
手术治疗目前是Caroli’s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式选择依据病人病情而定,原位肝移植可取得较好预后。

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为;①有明显临床症状。

②囊肿群限于一叶或段,能以手术彻底切除。

③合并有感染,肝内、外胆管结石。

④合并胆总管囊状扩张。

⑤疑有恶性变而尚可手术切者。

传统的非手术治疗主要以保肝为主,辅以对症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①无明显临床症状者。

②无严重并发症者。

③无可疑恶变者。

④肝纤维化晚期及肝功能不全者。

⑤癌变晚期。

此外,多发性病变不易手术切除者可仅作姑息性治疗及相应对症处理而不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