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资源出口的贸易摩擦与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我国稀土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稀土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2011年第12期 总第210期Foreign Econmic Relations &Trade 【国际贸易】我国稀土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张子潇(海南大学三亚学院财经分院,海南三亚572022)[摘 要]稀土原素因为其特殊的原子结构具有极为丰富的光、热、电、磁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新技术和军事领域,是各国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工业原料。

中国是世界上稀土储量最多的国家,还是生产规模与出口量最多的国家。

然而,大量的稀土出口并没有为中国带来与其价值相符的经济收益,稀土的价格反而越来越受到主要进口国的压制。

通过对稀土廉价出口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稀土产业存在缺乏有效的监管且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定价话语权、宏观战略意识薄弱和出口配额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健全谈判定价机制和合理管控出口配额等措施。

[关键词]稀土出口;产业链;定价话语权[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12-0020-02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稀土储备最多的国家,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占世界稀土资源量的4/5。

我国稀土资源储备不仅丰富,而且稀土元素品种齐全,矿点分布也较为合理。

迄今为止,地质勘探人员已经在全国2/3以上的省市发现稀土矿床、矿点和矿化产物。

同时,我国还是稀土产量最多的国家,从2000年的73000吨(以氧化物计算)激增到2009年的129400吨,占全球产量比重由87.53%上升至95.55%。

我国的稀土出口量也居世界首位,1990年以后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2006年达到历史最高点,为57400吨。

世界稀土进口大国美国和日本的稀土进口中有90%以上来自中国。

2007—2009年我国稀土产量有所下降,2010年出口量为3.5万吨。

目前,我国稀土精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6%,商品供应量占到世界总量85%~90%,稀土磁体等高新技术材料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我国稀土贸易问题及其法律应对措施

我国稀土贸易问题及其法律应对措施

我国稀土贸易问题及其法律应对措施【摘要】稀土作为21世纪新兴战略资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稀土国际贸易摩擦也越发频繁。

近年来我国对稀土资源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取得良好成果,同时也触及到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利益。

文章分析现阶段稀土资源长远发展遇到的问题,并对稀土资源保护法律应对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稀土贸易;问题分析;法律应对措施2009年美国、欧盟等将“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诉诸于世界贸易组织,2011年7月从其争端解决机构裁决中取得有利结果后;2013年3月美国、欧盟和日本再次联手将中国稀土等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

长期以来中国稀土政策重视稀土贸易缺少稀土产业法律制度构建,使我国在越发频繁的新能源贸易摩擦中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稀土的战略地位受到重视,我国采取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来保护稀土资源,取得良好的效果。

然而这些措施触及到一向从我国取得廉价“现代工业的味精”——稀土的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的自身利益。

这就需要我国加强稀土资源的战略规划,完善健全现有法律法规,减少国际贸易摩擦,保证稀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稀土资源问题现状分析(一)严重失衡的储量、产量和出口量长期以来,中国以不到世界36%(约为3600万吨)的稀土储量,供应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份额;某些国家虽然拥有丰富稀土资源的国家,却一直不开发不出口。

例如:美国(储备量约为1300万吨)、俄罗斯(储量约为1900万吨);澳大利亚(储备量约为540万吨)出口量均为0;同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储备量约为540万吨,出口只占量占世界2%。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进口国,稀土进口量的三分之二作为战略储备存放起来。

而我国稀土出口却承担了超过自身合理承载能力的义务。

(二)缺乏稀土定价权,价格波动不合理长期以来中国在稀土出口的国际贸易中并没有定价权,稀土只能卖出“白菜价”。

从1990年到2005年的15年中,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10倍左右,可是出口的平均价格却只有约当初价格的64%。

中国稀土贸易往来之浅析

中国稀土贸易往来之浅析

中国稀土贸易往来之浅析【摘要】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较大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5年以来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96%,稀土产量的60%~7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世界第一。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

本文以中国稀土的无序过度开采,导致了不可再生资源稀土价格过低,进而引起了中国外贸出口秩序上的混乱为例;探寻针对稀土低价出口的策略及措施,争取使得中国掌握稀土这种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促进中国稀土贸易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定价权稀土开采稀土资源战略一、中国稀土资源价格现状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资源开采不进行合理规划、对开采出来的资源不能进行精深加工和有效利用,那么资源优势未必能转化成经济优势。

稀土对于生产发光材料、电脑、手机、低碳汽车等行业至关重要,但在其产品成本构成中所占的份额并不太高。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很多地方争相建立稀土企业,受到眼前利益驱动,一度出现无证开采、越界开采,过量开采、稀土分离冶炼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乱采滥挖和弃贫矿开富矿等现象,不仅稀土资源大量流失,还造成“稀土卖了土价钱”等令人痛心的结果。

近年来,欧美、日本多国对中国稀土限产和控制出口政策表示不满,纷纷要求中国扩大稀土出口量。

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长期扮演了“唯一一个价位低廉的生产大国”的尴尬角色,一旦减少出口,自然会拉高稀土的价格。

换言之,中国稀土新战略的实施,终结了这些发达国家长期廉价囤积稀土资源的战略。

虽然中国长期以来以全球31%的储量,供应了全球95%以上的需求,却始终没有定价权,成为国际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被称为“黄金卖了白菜价”。

而在中国稀土大量廉价出口之时,日本等国的企业趁机大量进口囤积,即使是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15%的美国,也早在1985年就关闭了自己的稀土矿,从中国进口。

稀土之争引起的法律问题及解决对策

稀土之争引起的法律问题及解决对策

稀土之争引起的法律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由于其在军事,石油化工,冶金,玻璃陶瓷,新材料及农业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近代各国相争的宠儿。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日本,韩国,美国,西欧等一些国家的稀土资源主要靠从我国进口,近年来,考虑到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出台了限制稀土出口政策,美国、日本、欧盟出于其经济利益的考虑,把中国告上了WTO。

另一方面,过度的开采稀土,也给我国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的严重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需要出台相应政策解决环境问题与国际间稀土进出口贸易问题,积极应对美日欧诉中国的问题。

关键词:稀土法律问题解决对策美国、日本、欧盟把中国告上了WTO,要求中国取消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而中国除了以法律途径来应对起诉外,也通过了舆论透漏给外界两个数字,中国虽然占有全球稀土量不到全球的40%,但却贡献了90%的配额,言下之意就是说,中国已经仁至义尽了,事实上,中国稀土出口最高的数字占到了95%,而这也是中国试图争取更多的外汇,而对于中国国内拥有如此之高的稀土之量,国内也有不满的声音,认为中国政府牺牲了环境。

稀土在分离选矿中会产生很多污染,因此近日马来西亚爆发了反对澳大利亚在马来东部建设稀土矿的万人示威游行,而回到中国,中国稀土开采付出的代价更加触目惊心,矿石的分离和冶炼中不免对环境产生污染,稀土最关键环节就是萃取分离,而这也是稀土产生最多污染的环节之一,但相比从前的生产环境,目前的稀土萃取环境已经大为改善,而目前,稀土生产开采分离中仍存在混乱现状,而目前能做的就是行业整合,但由于地方政府对部分企业存在保护力度,而行业整合也面临困难。

一、稀土之争的现状稀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称为稀土元素(Rare Earth)。

我国稀土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稀土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现实意义 。 属 出 口额 为 1 . 8 7 亿 美 元 , 同 比 下 着世 界 需求减 少 导致 国内产 能 严
降6 9 . 0 4 % , 出 口量 减少为 2 7 5 6吨 。 重过 剩 , 产 品价 格迅 速 下跌 , 出口


0 0 6 -2 0 1 2年我 国稀 土 金属 出 口 额减少为 7 . 2 2 亿美元 , 同比下 降 我 国 稀 土产 品 出 口现 状 2 量逐渐减 少 , 我 国稀 土金属 出 口量 6 5 . 0 2 % 。从 出口单价看 , 2 0 0 6 年 该 产 品每 吨 出 口价 格 为 0 . 5 6万 美
8 . 9 % ; 2 0 1 0年 对 日本 出 口 4 ( 2 8 0 5 3 0 ) 、 稀 土氧化 物和其 他化合 口额 的 8 0 . 3 7 % ; 2 0 1 1 年出 口单价 井喷式上
. 3 亿美元 , 占全年 出 口 升至 1 5 . 1 5万 美 元 , 同 比 增 长 物( 2 8 4 6 ) 、 稀土 永磁 体 ( 8 5 0 5 1 1 ) 这 额 上升为 1 三 种 主要 稀土 产 品 的 出 口现状 进 额 的 7 3 % ; 2 0 1 1 年 出 口增加至 5 . 7 8 5 7 0 . 3 5 % ; 2 0 1 2年 出 口单 价又 品市场 1 . 6 6 亿 美元 ; 2 0 0 9年 , 由于受到世 土氧 化物 和其 他化 合物 具有 出 口
上具有绝 对的“ 垄断” 地位 , 但我 国 界金 融危 机 导致 国外 市 场需 求减 额波 动较大 、 出 口单价振荡上升 的 稀土产 品 出口存在诸 多 问题 , 比如 少的影响 , 我国稀土金属 出口 5 3 4 5 趋势 。从 出口额看 , 2 0 0 6 年 该产 品 出口产 品结构层 次低 、 丧 失出 口定 吨 ,同 比下 降 2 3 . 2 2 % , 出口额 为 出 口额 为 2 . 9 2亿 美 元 ;此 后 增 速 价权 、 走 私严重等 。我 国作 为稀 土 0 . 7 2亿 美元 , 同 比下 降 5 6 . 6 3 % ; 较快, 2 0 0 8年出 口 5 . 2 2 亿 美元 , 较

中日贸易摩擦案例

中日贸易摩擦案例

中日贸易摩擦案例中日贸易摩擦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时有发生。

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2010年至2013年间的中日贸易摩擦案例。

本文将就此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背景、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

背景。

2010年,中日之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对中国出口的稀土实施了限制,稀土是许多高科技产品的关键原材料,中国是全球稀土的主要生产国,因此这一举措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极大不满。

另外,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上的分歧也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贸易摩擦也因此升级。

原因。

中日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在贸易政策、资源分配、政治关系等方面存在分歧。

首先,日本对中国出口的稀土实施限制,主要是出于保护自身资源和环境考虑,但这一举措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相关产业和出口。

其次,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使得两国政治关系紧张,进而影响了双边贸易合作。

双方在经济政策、贸易政策等方面存在分歧,也是导致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影响。

中日贸易摩擦对双方的影响都十分严重。

首先,中国的稀土产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出口受阻,相关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日本的一些高科技企业也因为稀土限制而面临原材料短缺的问题。

其次,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大幅下降,经济合作受到了严重影响。

双方政治关系的紧张也使得其他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受到了牵连。

此外,中日贸易摩擦也对国际市场造成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解决方案。

针对中日贸易摩擦,双方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寻求解决方案。

首先,双方应该就稀土出口限制等贸易问题展开对话,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

其次,中日两国需要就钓鱼岛争端等政治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寻求缓和双边关系的途径。

双方还可以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等方式来化解贸易摩擦,共同推动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

结语。

中日贸易摩擦对双方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希望在未来的合作中,中日双方能够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化解分歧,共同推动地区和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稀土产品的出口营销策略、措施

稀土产品的出口营销策略、措施

稀土产品的出口营销策略、措施摘要:稀土产品出口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稀土产品的出口营销策略和措施对于提高我国稀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保护稀土资源和提高出口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排列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探讨了我国稀土产品的出口营销策略和措施,指出了我国稀土产品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为我国稀土产品的出口营销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稀土产品;出口营销;竞争力;出口贸易;策略和措施Abstract:The export of rare earth products is an important part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has important economic significance. The export marketing strategy and measures of rare earth produc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rare earth product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protecting rare earth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export trade. Through investiga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xport marketing strategy and measures of China's rare earth products,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China's rare earth products,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iming to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export marketing of China's rare earth products.Keywords: Rare earth products; export marketing; competitiveness; export trade; strategy and measures1.前言稀土元素是一组具有特殊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磁性和光学特性的元素,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和新能源等领域。

中国稀土出口的现状及其对策

中国稀土出口的现状及其对策

中国稀土出口的现状及其对策【摘要】本文从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出口价格、出口依存度、出口地理方向等方面对中国稀土出口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中国稀土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力图对中国稀土出口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促进中国稀土出口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稀土;出口;现状;对策一、中国稀土出口现状(一)中国稀土资源的情况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是世界第一稀土资源大国。

中国稀土工业储量为5200万吨,远景储量为2.1亿吨,是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近几年的稀土产量如下表:(二)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和出口额稀土的出口量和出口额,这里主要指稀土每年统计的出口贸易数量(以重量REO计)和出口金额(以货币美元计),以2004年至2008年为例:(三)中国稀土的出口依存度中国稀土出口量占产量的比例即为中国稀土的出口依存度。

通过表2.1和表2.2中的数据,计算出稀土出口的依存度如下:(四)中国稀土的出口地理方向资料表明,中国稀土出口的主要地理方向是日本、美国和法国。

2004年至2008年,每年出口到这三国的稀土数量如下图所示:二、中国稀土出口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中国稀土现状的分析,可以找出中国稀土出口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中国稀土开发方式的粗放稀土的开发状况直接制约着稀土的出口,中国稀土的开发方式包括稀土的开采和分离。

中国存在着许多由小型企业乃至个体进行开采的稀土小矿洞,这样就使得开采方式无法达到一定的机械化程度。

而稀土的分离技术也不成熟,不能提炼出高质量、高标准的稀土产品。

(二)中国稀土的出口依存度过高从稀土出口依存度中可以看到,2004年的稀土出口依存度为54.22%,可以看出近几年的稀土出口依存度都在逐步降低,可是稀土出口的依存度仍然较高。

(三)中国稀土出口地理方向相对集中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特别是与美、日的贸易与日俱增。

在稀土出口的问题上,由于出口地理方向相对集中,稀土出口贸易将严重被进口国家所制约,其贸易风险程度将会大大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稀土资源出口的贸易摩擦与应对措施
关键字稀土限制出口中国日本美国欧盟制裁
摘要近日美国、日本、欧盟联手拟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世界贸易组织(WTO)
提出贸易诉讼。

中国两部门随即表态指出,中国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目的,整顿了乱开乱采的企业,未限制出口。

稀土贸易纷争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利益纠葛,中国稀土出口政策的调整有着怎样的动态倾向,而中国又将怎样面对欧盟、美国和日本联合在世贸组织发起的诉讼?本文从中国国内稀土行业现状,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稀土使用及来源等方面对中国所面临的稀土出口摩擦进行分析,找出稀土贸易摩擦之根本所在,并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正文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言人3月13日证实,WTO收到美国、欧盟和日本
就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WTO提起的诉讼。

欧美等国家都声称中国是世界主要的稀土生产国,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措施导致稀土价格持续走高。

日本共同社13日报道说,由于在中国国内可以低价获取稀土,日美欧认为中国优待本国企业,这有悖于国际贸易规则。

当今世界,每6项新技术的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稀土是21世纪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现代工业的“味精”。

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而在国防战略武器、新材料开发、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比如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

而且,稀土同样是电子、激光、核工业、超导等诸多高科技的润滑剂。

邓小平曾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稀土的经济军事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稀土科技一旦用于军事,必然带来军事科技的跃升。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军在冷战后几次局部战争中压倒性控制,以及能够对敌人肆无忌惮地公开杀戮,正缘于稀土科技领域的超人一等。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

我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为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有相对集中。

我国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第一,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拥有重要意义且相对短缺的中重稀土;生产规模第一,2005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国产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国际贸易的63%以上,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统计,2008年我国共生产稀土矿12.5吨,同比增长3.5%;冶炼分离产品13.5吨,同比增长7.1%:出口冶炼分离产品3. 46万吨,同比减少23.7%。

2008年稀土全行业实现产值245.3亿元,同比减少14.71亿元。

我国稀土产品呈现出“乱采滥挖,无序开发,新建稀土项目过多过快”的乱象。

全国从事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的企业高达169家,其中,中小型企业居多,部分企业的生产力只有几百吨甚至几十吨。

由于国内对稀土产品的需要有限,这些生产企业的产品只能涌向出口这一条“单行道”。

商务部称中国稀土储备仅能维持20年,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

按现有生产速度,我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有可能需要进口。

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供应世界大多数稀土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

我国稀土产业的这种出口乱象也被国际市场一些居心叵测的买家所利用,趁机向下打压稀土产品价格,并把从中国低价购买的中低档稀土产品打包储备,以备将来之需。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说的一句名言。

然而,在发达国家先后将稀土视为战略资源,并有所行动的时候,稀土在中国更多只被看作是换取外汇的普通商品。

由于开采成本较低,金属很长一段时间在世界市场以相当低的价格出售。

温家宝曾对默克尔说过,中国过去以卖盐的价格出售稀土。

在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就稀土问题表示,稀土是一种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开发稀土对环境造成影响,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均实施了管理措施,而不仅仅在出口环节,相关措施符合世贸规则。

中国稀土资源占全球总量36.4%,但承担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

多年来,尽管面临巨大环境压力,中国一直努力保持一定数量的稀土出口。

今后,中国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并依据世贸规则对稀土出口实行有效的管理。

以制造业和电子工业起家的日本、韩国自身资源短缺,对稀土的依赖不言而喻。

中国出口量的近70%都去了这两个国家。

至于稀土储量世界第二的美国,早早便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钼的生产也已停止,转而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

西欧国家储量本就不多,就更加珍爱本国稀土资源,也是我国稀土重要用户。

发达国家的贪婪表现在,除了生产所需,它们不但通过政府拨款超额购进,存储在各自国家的仓库中——这种做法,日美韩等国行之有年;除了购买,还通过投资等方式规避中国法律,参与稀土开发,行公开掠夺之实。

遗憾的是,至今未见政府有效的控制举措。

许多专家呼吁的战略储备制度,至今不见动静。

目前,中国稀土的主要购买国日本、韩国、美国,前二者与中国存在种种纠纷,后者则在台湾问题上构成对中国最大的现实威胁,而且是近些年世界局部战争主要参与者。

美日韩都是稀土科技大国。

以日本为例,日本在有关稀土应用的材料科学、雷达、微电子产业上甚至拥有比美国更强的技术制造能力。

美军现役武器中,潜艇用高强度钢,导弹微电子芯片的80%由日本制造,战机引擎的特种陶瓷也是日本研发……日本科学家曾夸口说,如果不用日本芯片,美国巡航导弹的精度就不是100米,而是50米。

不过,我们可以想象,这些微电子芯片、高强度钢如果缺少了稀土,可能根本就无法被制造出来。

中国在稀土供应方面日益崛起的实力令日本政府感到担忧。

有日本政府人士对《泰晤士报》说,对日本业界来说,这是一种无形的海啸恐慌。

日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四处寻找能够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源。

丰田和日本其它大型汽车生产商正忙于在越南和马来西亚寻找稀土。

东京计划投资12亿美元用来改善稀土供应状况。

日本已经与蒙古闪电达成协议,从本月起开发该国的稀土资源。

另一稀土消耗大国韩国也有类似的计划。

本月初,韩国宣布将投资1500万美元,在2016年前储备1200吨稀土。

美国被价格战挤出的稀土矿也将重新投入使用。

全世界范围内,关闭的矿山重新开张,开发了新的储量。

目前的紧缺可以很快告终。

对德国的工业来说是个好消息,新的供货商今后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然而稀土会更贵,因为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的金属开采要比中国更昂贵。

《德国金融时报》3月13日报道则称“北京多年来就加紧出口限制,其中包括交货配额和出口关税,这巨大地推动了原材料价格。

”该报还介绍说,世贸
组织的审议应在一个月以后开始,仲裁程序会以世贸组织的仲裁判决告终。

“中国若不让步,就会导致在最糟糕情况下受到制裁。


对于外界呼吁中国放宽稀土出口的不合理要求,中国工信部和商务部分别于13日做出回应。

工信部部长苗圩13日表示,中方一旦因稀土出口等问题被起诉,将会主动应诉,说明情况。

苗圩强调,中国的稀土出口政策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外用户,更不是想通过这种办法进行贸易保护,而是出于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当天也指出,中方政策目标是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无意通过扭曲贸易的方式保护国内产业。

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同时表示,中方希望其他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也积极开发稀土资源,共同承担全球稀土供应的责任,也愿意在寻找开发稀土的替代资源、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与各国加强合作。

在未来稀土发展中,我国应调整和优化中国稀土行业结构,合理控制稀土出口配额,出台稀土行业长期发展规划以达到加强稀土出口管理的目标;应当提高稀土行业技术科研水平并且调整稀土出口地理方向,建立有效的稀土出口定价模式以改变以卖盐的价格出口稀土的尴尬局面;最后还应加大稀土行业协会的支持。

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概览[M]》.中国稀土产业概览编委会. 2004
陈钰《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J]》. 湖南有色金属.2007(3):77-80 林河成《试谈我国稀土出口及建议[J]》.稀土.2004(4):75-78
李红卫.李小卫《我国稀土出口现状及对策[J]》.稀土信息.2005(2):13-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