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导引术在心脏康复的应用

合集下载

导引术的名词解释

导引术的名词解释

导引术的名词解释导引术,又称为引导术,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术来引导和调整人的心灵和身体,以达到平衡和健康的状态。

它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和哲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和实践,对于改善人类的身心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导引术的起源与发展导引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道家哲学和医学理论。

道家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身体、心灵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导引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中医理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导引术的基本原理导引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人的呼吸、感知和能量的流动来改善身心健康。

它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能量系统,能量在体内的流动受到阻碍时,就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和疾病。

通过导引术的方法,可以调整能量的流动,消除阻碍,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三、导引术的技术和方法导引术包含了多种技术和方法,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观察呼吸、调整呼吸和练习冥想。

观察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关注呼吸的起伏和变化,可以让人意识到身体和心灵之间的联系。

调整呼吸则是通过深呼吸、缓慢呼吸或特定的呼吸模式来调整身体的能量和平衡。

练习冥想则是通过专注和集中注意力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四、导引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导引术在健康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的恢复和修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导引术作为一种自我调节和治疗的方法,为人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来改善身心健康。

五、导引术的传承与发展导引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身心健康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导引术需要与现代科学相结合,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来验证其效果,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六、结语导引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身心健康调理方法,对于现代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实践导引术,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增强自身的内在力量,使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八段锦导引法对疾病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八段锦导引法对疾病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八段锦导引法对疾病治疗作用研究进展八段锦是中医导引法代表,至今800余年历史,目前主要以立式八段锦及坐式八段锦形式广为流传。

本文对两种八段锦形式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梳理,着重阐述八段锦对脑血管病、高血压、呼吸系统、内分泌、骨伤科、焦虑抑郁情绪、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作用最新研究进展。

标签:导引法;八段锦;疾病八段锦导引法历史悠久,动作独立完整,是我国导引术的杰出代表。

因其无需器械,对场地无特殊要求,简单易学而广泛流传。

八段锦共八组动作,古人的“锦”是一种精美的丝织品,优美华贵,可见八段锦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喜爱。

1 八段锦发展历程1.1 立式八段锦后世流行的八段锦功法包括立式和坐式两大系统。

北宋蒲虔贯的《保生要录》最早对立式八段锦(又称武八段)动作进行文字记录,书中记载的导引术动作与立式八段锦功法有相似之处[1]。

此时八段锦还未从其他导引术中独立出来。

八段锦歌诀最早见于宋元时《灵剑子导引子午诀》,书中对八段锦的功法要领也有所记录。

清末《新出保身图说·八段锦图》,首次出现“八段锦”之名,是目前定型立式八段锦动作歌诀的最早文献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有过短暂的发展;随后发展缓慢,直至20世纪末八段锦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始进入我国大专院校课程[2],2003年健身气功·八段锦(亦为立势八段锦)推出。

随着大家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八段锦导引术越来越深受练功群众的喜欢。

1.2 坐式八段锦坐式八段锦(又称文八段),功法练习全程坐势。

明代《道枢·众妙篇》中记载了坐式八段锦的动作雏形。

坐式八段锦的最早文字记录见于南宋《修真十书》,书中记录“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记载有“八段锦导引法图”,不仅有图示还附有动作要领的说明。

坐式八段锦在明清时期流传广泛,同时出现十二段锦、十六段锦等功法;进入近现代,坐式八段锦发展缓慢;近十年国家政策推进了坐式八段锦发展,坐式八段锦因其动作特点,在老年人及行动不便人群中尤其受到欢迎。

传统导引养生术对中老年人心率及血脂的影响

传统导引养生术对中老年人心率及血脂的影响

传统导引养生术对中老年人心率及血脂的影响魏胜敏【摘要】In the trend of nationwide fitness programs, as mid - old peopleis prefer to put into the lines of sports body - building . It is to regard the first choice method of exersice for fitness, of which the traditional daoyin has good on body building and extending the life time. To utilize the index is that exersice heart rat and total lipids of interrelated chronic diease to guide the mid - old people for practice, look at the practice whether or not to attain the effects of to do physical training. The purpose is to make them to be at ease to enjoy and inheritance the traditional health culture.%在全民健身的大潮中,作为中老年人更是积极的投入到运动健身的行列当中,由于中国导引养生功法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能,而被广大中老年人作为首选的健身手段。

相应的在运动实践中是否达到锻炼效果,采用运动中心率遥测以及与慢性疾病相关的血脂指标来指导中老年健身人群,使其放心享受与传播导引养生文化。

【期刊名称】《吉林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6页(P16-21)【关键词】导引术;中老年人;心率;血脂;影响【作者】魏胜敏【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体育系,河北石家庄05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71 前言“健康第一”的理念,进入21世纪后已经成为人们推崇的主流观念。

传统导引养生术健身养生功能与当代价值的分析

传统导引养生术健身养生功能与当代价值的分析

2017年(第7卷)第11期民族传统体育199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如今的的生活是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

每天超负荷的工作下还要面对着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锻炼身体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大多数人都患上了一种病——文明病。

所以,人们在不断寻求健康的新的方式,希望通过一些新的方式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

传统的导引养生术不仅能够治病保健,并且能够强身健体。

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对个人本身和社会整体的健康水平都有着积极的影响[1]。

1 传统导引养生术健身养生的功能导引养生术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它主要是借助于四肢的运动来达到健身的效果。

同时呼吸运动、按摩等要相互配合才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不断融入和运用古代医学的理论知识,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优秀代表和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集中反映。

导引养生术的方法有很多,讲求的是“三调合一”的技法理念,要求保精养气、调心养神。

所谓的“三调合一”指的是身、息、心的调和,以及精、气、神三者的完美融合[2]。

形体与内心的完美配合,每个环节都是缺一不可。

只有达到内外兼修,才能很好的调理生息。

1.1 导引养生术的“调身”的功能调身,是指调整控制身躯,保持一定的姿势,以帮助入静。

通过肢体动作使人处于松静自然的状态,打通脉络,使气与血可以很好的流通,进而使人神清气爽,活血舒筋。

对于调身的方法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两脚平行站立,身体放松,两臂自然下垂,呼吸匀畅,然后逐渐的进入状态。

当我们在调身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抓住动作要领做好每一个动作。

特别忌讳动作变形,且达不到练功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1.2 导引养生术的“调息”的功能调息,是指在练功的过程中调整和控制呼吸。

在练功过程中,练功者要结合自己的动作与身体状况来调控呼吸的快慢与节奏。

在规范动作的基础上,配合好自己的身体,找到适合自己的呼吸方式。

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将呼吸与动作配合一致,动作、姿态一定严格按照规定,呼吸的时候要做到“细、静、匀、长”,以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

老年人多练练中医导引术

老年人多练练中医导引术

老年人多练练中医导引术⊙广州中医药大学 陈思炀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群体正在迅猛增长,65岁以上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14%以上。

在这一宏大群体中,又有75%人口患有1种或1种以上疾病,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存在着精神心理问题,更有一些老年人因疾病等原因处于失能和半失能状态,这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运动作为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受到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追捧。

但对于年岁较大的老年人来说,不宜进行运动量过大的项目。

而中医导引术具有强度低、作用温和的特点,特别适合老年人开展。

导引,大家听上去可能会感到很陌生,但要说起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大家就耳熟能详了,其实这些都属于养生保健的导引术。

导引又称为“导引行气”,“导”指导气,导气令和,“引”指“引体”,引体令柔,主要是指以经络脏腑气血理论为依据,通过肢体有规律的、柔和松静的运动和心意的调控,引导气血在经络脏腑中正常地流通运行,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身心疾病的功效。

应用导引治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

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

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导引术可分为肢体动作导引和心意静态导引两种,前者为动中求静,后者为静中求动,两者皆动静相间,形神兼备,各有所长而互为补益,缺一不可,可做到调息、调身、调神相统一,起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

这对于精血耗竭、气血亏虚、神气浮弱、脏腑功能衰退的老年人来说,再合适不过。

临床研究证实,坚持练习导引,有着非常积极的健康意义。

提升生理机能在呼吸吐纳过程中,胸廓随之活动,可疏通上焦气机,使肺气肃降、朝百脉、化气行水;还能带动腹部肌肉进行运动,改善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进而濡养脏腑。

研究发现,传统养生功法如八段锦、易筋经,无论是对提高年人握力、平衡能力以及灵敏性等身体素质,还是增强血压调节、平和呼吸等生理机能都很有帮助。

简述中医导引定义、作用、意义。

简述中医导引定义、作用、意义。

简述中医导引定义、作用、意义。

中医导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也被称为“气功”或“吐纳法”。

它是通过调整呼吸、身体姿势和意识,来促进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
方法。

中医导引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身体机能:中医导引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来调
节身体的机能,如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等。

2. 缓解压力:中医导引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身体
的抗压能力。

3. 改善睡眠:中医导引可以帮助人们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

4. 增强体质:中医导引可以帮助人们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耐力
和抗疲劳能力。

5. 预防疾病:中医导引可以帮助人们预防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

中医导引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自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需要使用药物或手术,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同时,中医导引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智慧和经验,对于推广和传承中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导引术祛病强身

中国导引术祛病强身

中国导引术祛病强身中国导引术祛病强身2011-11-12 14:06|发布者: 白菜风尘|查看: 2369|评论: 0|来自: 华夏中医网摘要: 随着马王堆《导引图》的出土问世,2000多年前的中国导引术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什么是“导引”?传统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摇筋骨,动肢节”,另一种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认为导引是一种肢体 ...随着马王堆《导引图》的出土问世,2000多年前的中国导引术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什么是“导引”?传统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摇筋骨,动肢节”,另一种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认为导引是一种肢体、筋骨、关节的活动,后者则包括引导体内气机趋向平和,活动肢体使其柔软。

但说到底,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因为其最终目的都是使人“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身体的健康有赖于气血的正常流动,这一观念的形成大概也是受到自然现象的启发。

如《吕氏春秋》有一段著名的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体亦然。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为了使气血流通,生命健旺,先民们最初采用舞蹈,后来又模仿动物的动作,创造了各种导引术,如东汉名医华佗创制的“五禽戏”,就是最早的导引法之一。

其实,导引术并不复杂,从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可以看出,古代的导引实际上和我们今天的广播体操差不多。

导引属于中国传统的养生运动,它不同于现在的某些以展示人体极限能力为目的的竞技体育项目。

竞技必须竭尽全力,因而在运动中难免会受到损伤。

因此,竞技体育与养生锻炼并不相同。

中国传统的养生原则,讲究“闲心”(精神要悠闲)、“劳形”(形体要运动)。

导引正是为“闲心”、“劳形”而设。

就“劳形”而言,又必须“常欲小劳,但莫大疲”,也就是说要轻微运动,不要精疲力竭。

在这一点上,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古国的传统锻炼方法不谋而合。

如印度“瑜珈”的“体位法”,也是为“骨正筋柔”而设。

它缓慢平静的动作,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关节得到充分锻炼。

冠心病支架术后 [防治冠心病的“膻中开合导引术”]

冠心病支架术后 [防治冠心病的“膻中开合导引术”]

冠心病支架术后 [防治冠心病的“膻中开合导引术”]我的友人严某患冠心病数年,心悸、早博,终年服药,非常苦恼。

我将“膻中开合导引术”介绍给他,嘱他每天练习。

他治病心切,坚持不懈地练了两个月左右,症状就得到了缓解,练到三个多月后,完全痊愈了,并且停了药。

后来,他仍每日练习不辍,不但巩固了疗效,且体质日益强健,精力充沛,与以前相比,判若两人。

后来,他又将此功介绍给了一位心肌梗塞之人,此人也已恢复了健康。

膻中开合导引术是一套古老的动静相兼的导引医疗功法,是著名老中医刘仲华先生继承了古老的导引功法,结合现代医理而成的一套治疗冠心病的有效功法。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医师刘文清先生开始将此功引入中医内科治疗领域,临床证实此功对加速末梢微循环流速,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增加心脑血供,改善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管弹性,提高心泵功能,改善生命素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作用。

现将功法介绍如下:一、预备式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膝盖稍松而不弯,舒胸拔背,头正身直,沉肩垂肘,两目轻闭,双臂向两侧分开,形似古庙里的铜钟,故名日铜钟式站桩功。

(图1)待人静后,气血振荡,产生轻微的有节奏的自发功后,就可练下列的正功了。

二、膻中开合导引术1.转肩开合:接预备式,翻掌,转腕,转肩,同时屈膝半下蹲,双手背相合于丹田前,十指用内劲外翘(图2)。

保持原姿势,慢慢起立,同时将双臂提至与肩平,手背仍相对(图3)。

然后由外向内翻掌使掌心相对,两臂慢慢拉开舒胸,掌心向前呈侧平举,手臂必须伸直,手指放松。

2.水平开合:接上式,两臂相合,劳宫穴相对,同时屈膝半下蹲,两臂前平举,距离同肩宽(图4)。

然后两臂慢慢向两侧拉开。

掌心向前呈侧平举,舒胸,同时慢慢起立(图5)。

再两臂相合,劳宫穴相对,同时屈膝下蹲,双臂呈前平举,距离同肩宽,然后自然下落至身体两侧。

3.垂直开合之一:接上式,两臂慢慢相合,手背相对,十指放松垂直于地面,置于丹田前,同时屈膝半下蹲(图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