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县高二语文暑假作业2
高中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精选

2019中学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精选2019中学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精选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袅袅(niǎo) 得鱼忘筌(shuān)疏朗(shū) 翩翩起舞(piān)B.皎皎(jiǎo) 窸窸窣窣(suō)褐绿(h) 缠绵悱恻(min)C.灼灼(shu) 四处漂泊(b)触及(ch) 空气潮湿(rn)D.寒砧(zhēn) 冉冉升起(rǎn)凄清(qī) 笑声爽朗(shuǎn)【答案】 D(A.筌读quB.窣读sū;C.灼读zhu。
)2.这篇文章事实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示意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叶作为标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绽开全文。
B.作者先解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终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示意性问题,并加以阐发。
C.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详细谈到抽象,既深化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阔读者所接受。
D.假如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示意性问题,也无不行。
因为作者考虑到读者是中学生,力求写得浅显易懂,深化浅出,所以采纳这个标题。
【答案】 D(作者写本文时并未想到它被收入课本,也不是专为中学生写的。
)3.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精确的一项是(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显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很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文章开头紧扣题目,说明木叶的来历,以及对后代诗歌产生的影响。
B.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引用这些诗句,都是为了说明古代诗人特殊宠爱运用木叶一词,因此木叶在古诗中很常见。
C.木叶是什么呢?根据字面的说明,木就是树,木叶就是树叶,这好像是不须要多加说明的。
设问开头,引出对木叶与树叶在诗歌运用上的分析。
【新高考-暑假作业2】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含答案)

【寒假作业2】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20年高考真题)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高二语文的暑假作业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的暑假作业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的暑假作业试题及答案1.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
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现数字,字数10~20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
(要求:字数分别在10~20字)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1)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
(2)社会:平时手写汉字的机会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
学校:语文课不重视汉字的书写,忽视纠正错别字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学校原因。
2.请根据下面四个省份经济发展的数据统计表,在语段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语意完整,语句连贯。
省份项目广东省江苏省河北省福建省国民生产总值(亿元)30073.7125560.113803.58075.10增幅(%)14.514.815.015.1工业增加总值(亿元)13079.2212473.554652.63980.73增幅(%)18.318.918.919.3固定资产投资总值(亿元)9959.019163.035682.93863.01增幅(%)18.022.528.239.7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与兄弟省份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在总值上均处领先地位,但(1)________________,所以,有人认为广东省应适当(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答案(1)在增幅上落后于各兄弟省份(2)加大固定资产投资(3)加快工业的发展3.结合下列表格以及附注的内容,对广东省的PM2.5的基本情况作一个综述。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习题练习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习题练习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习题练习1.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人在不断的追逐中找寻欢乐,有的人却在平凡的生活中安之若素,品尝着平淡的华蜜。
B.毕业时,虽然我们班同学都没有许下海誓山盟,但是我们在心里始终把彼此当做一辈子的挚友!C.在热情的掌声中,这次为期一周的漫长的论证会最终打退堂鼓了。
作为东道主的我们,也最终松了口气。
D.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发表了大量作品,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执牛耳者,他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解析 A项,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当状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B项,海誓山盟:用在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C 项,打退堂鼓:比方做事中途退缩;D项,执牛耳者: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解析答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远东杯2019年斯诺克锦标赛决赛今日在宜兴准时开赛,经过8盘对决之后丁俊晖不孚众望,在家乡获得本次冠军。
B.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马克扎克伯格,于2019年创办自己的公司facebook,如今已是亿万富翁。
C.2019年嫦娥奔月,2019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9年夸父安排中国太空探测安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动,真是大快人心。
D.因为出版社催稿催得很紧,他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夜以继日,手不释卷,最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这部十余万字的小说。
解析 B项,一文不名:连一文钱也没有。
形容极为穷困。
一文:一枚铜钱。
名:占有。
A项,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孚:令人信服。
此处属于褒贬误用。
C项,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处,使人们心里感到特别痛快。
此处属于对象不当。
D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解析答案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或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语文暑假作业】新高二年级第二周第3天拓展阅读(名家作品)+专题训练(信息类文本阅读)

_______月_______日星期_______ 姓名:_______名家散文——王安忆《南陌复东阡》2024年高考新课标II卷现代文阅读Ⅱ的材料出自作家徐则臣的散文《放牛记》。
《放牛记》是徐则臣真实的人生经历自述,感情真挚、语言幽默。
在回忆性视角下,作家并没有将放牛当作一件苦差事,反而认为放牛满足了自己儿时的“英雄梦”。
【作品导读】一座城市,往往有它独特的性情气质,人身处其中,尤其是生于斯长于斯,无不受到它濡染、浸润。
上海旧里弄里,南陌复东阡,纵横交错,看似混杂凌乱,却有着作家王安忆美好难忘而又忧患备尝的童年记忆,海派作家王安忆的《南陌复东阡》,堪为一篇隽永深沉的美文,作家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描写里弄风物,建筑格局,叙写少小记忆,书写缱绻情思,意到笔随,蕴含着关于童年、成长、故乡、城市、人生的诸多情思。
娓娓道来中,有人生成长普遍而深切的体验,有怀旧伤逝的无奈,有“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唏嘘感慨,有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及所蕴含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文本研读】南陌复东阡几乎是一整个九十年代,我都是从忧患中度过。
母亲多病,一年里总有一度住在医院。
病房在新建大楼的高层,可算得上那一片街区的制高点。
走廊上有一扇侧窗,望出去是一片旧式弄堂的连绵屋瓦,夕阳的光里面,飞翔着黑色的斑点,是回家的鸽群。
写景纯用白描,寥寥几笔,即勾勒出上海里弄的初印象,俨然市井、民俗生活老照片,使人如身临其境。
“回家的鸽群”,既是眼前实景,也暗含着作者对“心灵的故乡”的思归之情,文章开篇即奠定了一种怀旧伤逝的淡淡的哀伤情绪。
许多时间,是面了这扇窗过去,有时和我妈妈,有时只我自己。
心里有一种伤痛,不知是被谁伤着了,分明是来自于无边无际的不可抗力。
于是,又为这暂时的相守感到安宁。
(不可抗力,是指生老病死,不可抗拒;“安宁”是指能与母亲相守,弥足珍贵。
)以上写作者陪母亲看病时,在医院的高楼上看到的上海弄堂的情形及感受,引出下文对上海弄堂的回忆。
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伯仲(bó)塞车(sāi)散发(sàn)锦瑟(sè)B.惘然(wǎnɡ)寂寞(mò)空白(kònɡ)古柏(bǎi)C.伺机(sì)沙渚(zhǔ)猿啸(xiào)潦倒(liáo)D.浣女(huàn)竹喧(xuān)秋暝(mínɡ)萧萧(xiāo)提示:D.秋暝mínɡ。
答案:D2.选出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A.渚清沙白鸟飞回,常使英雄泪满襟。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C.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D.楼船夜雪瓜州渡,沧海月明珠有泪。
提示:D项“州”应为“洲”,“苍”应为“沧”;A项“常”应为“长”;B项“鱼”应为“渔”;C项“繁”应为“烦”。
答案:D3.解释加点的词义不准确的一项是()A.随意春芳歇(停止)两朝开济老臣心(扶助)出师一表真名世(传名)城春草木深(到了春天)B.空山新雨后(下雨)艰难苦恨繁霜鬓(增多、使增多)镜中衰鬓已先斑(出现华发)天气晚来秋(已到秋季)C.夜深还过女墙来(城上短墙)锦官城外柏森森(形容阴森寂静)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铁骑突出刀枪鸣(突然冲出)D.一弦一柱思华年(美妙的年代)千载谁堪伯仲间(兄弟,不相上下)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不尽长江滚滚来(尽头)提示:C.“柏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答案:C4.下列名句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陆游)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李商隐)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6)语言文字运用1: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本

(16)语言文字运用1: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前糊里糊涂,“觉醒”之后________,焕然新生。
但是,这种断裂式的“觉醒”没有发生在沈从文身上。
他的“我”,不是抛弃“旧我”后新生的“新我”,而是以往所有的生命经验一点儿一点儿积累、扩大、化合而来的,到了一定程度,就________地确立起来。
这样确立起来的自我,有根源,有历史。
“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么来的?生命的来路________。
可以说,它们基本的不同在于断裂式“觉醒”的“新我”是靠否定自己的历史而确立的,而沈从文的自我是通过肯定自己的历史而确立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框部分的两个“我”字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连环画,是一种大众化的读物,它的特点之一是“俗”。
这种“俗”,不是庸俗低级的“俗”,而是A______________,让人们愿意看,看得懂。
花几毛钱买一本连环画目不转睛地读,这是不少人的童年记忆。
B______________是连环画的天然优势,它既有连续有趣的图画,也有简洁生动的文字,传递出有别于其他绘画种类的审美特质。
连环画的兴起与衰落,C______________。
新中国成立初期,使用新画风、宣传新思想、传递新观念的“新”连环画,便应运而生,迎来连环画热。
20世纪90年代之后,守着传统纸质出版形式的连环画受到了新兴互联网的冲击,逐渐式微。
近年来,人们再次掀起连环画阅读热潮。
国风连环画中细致描摹的传统服饰、内涵丰富的东方故事,无一不蕴含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202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B站,以“高清电子版+互联网平台阅读”的形式,上线电子版经典连环画;第七届全国连环画展览上,触屏数字连环画、“动起来”的连环画,丰富了观众的观展体验;手机中,电子连环画、有声连环画,让读者重温童年记忆……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古代诗歌鉴赏:新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本

(4)古代诗歌鉴赏:新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本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
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
C.“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
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减,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有人评论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
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4.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建业①丁开谁遗凄凉满眼中?蘋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②,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①建业:今江苏南京,古有“金陵”“建康”等称呼,该诗写于南宋灭亡后。
②诺诺:语出《史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以问句发端,语气强烈却问而不答,对句用冷清画面坐实出句“凄凉”二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春一中高二语文暑假练习(二)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罗马是一个世界性的城市,这并非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庞大帝国的首邑。
埃及与阿非利加省的小麦养育了它。
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希腊的石料构筑了它的城市。
帝国领土的富饶物产使它蜚声东方。
更重要的是,它拥有非凡的罗马人——他们来自远至美索不达米亚和不列颠的广阔疆域。
在“四海一家”的时代精神之下,他们将自己的神祇带到“万神殿”,共同成就了罗马。
这并不仅仅完全是罗马文明的特质。
在“丝绸之路”的东端,有河西走廊上的敦煌。
汉代,这块处沙漠边缘的小绿洲向东可到达中原长安和洛阳;向西,则开始了“丝绸之路”的行旅。
敦煌东部61公里处有悬泉置遗址,这是一个驿站兼接待站。
这里出土的西汉昭帝(公元前87~前74年)以后的简牍表明,敦煌曾是接待过来往于汉王朝和西域之间的安息、大月氏、康居、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龟兹、于阗、等29国使节。
敦煌是一座伟大城市的前哨。
公元前202年,汉朝利用秦朝在渭河南岸留下的宫殿,开始兴建长安城;汉高祖刘邦始在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后又命萧何建造了未央宫;汉惠帝起修筑城墙并建成;汉武帝继位后,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在城南开太学,在城西扩充了秦朝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章宫等。
与罗马一样,长安是东方的奇观。
它有宏伟的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砌而成,高 1 2米,基宽12~16米,全城周长2.57万米,有城门12座。
都对应城内主要街道。
其中,与未央宫相对的4座有52米之宽。
在城内,8条45米宽主街相互交叉。
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贵族宅第分布在未央宫的北阙;居民区分布在城北。
城南郊还有宗庙、辟雍和社稷遗址等礼制建筑。
最宏伟的未央宫的前殿位于龙首山丘之上,至今殿基遗址仍高于附近地面3~15米。
殿基南北400米、东西200米。
殿基之上自南向北排列着3座大型宫殿建筑基址。
其前殿遗址是目前我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群。
在城市的西北有著名的“长安九市”。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
”西市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东市则是商贾云集之地。
其间货品云集:南方的象牙、翡翠、黄金;中原的丝绸、漆器、铁器;西域各国的土产、良马、毛织物、乐器、奇兽珍禽。
5世纪,罗马没落。
7世纪到8世纪初,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之都。
云集在这座城市的不只是五湖四海的物质珍品。
唐初所定十部燕乐中,天竺、康国、安国等乐种都是从葱岭以西地区传入。
白居易在《琵琶行》序中提到的三代传承琵琶演奏家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人曹保保、曹善才、曹刚,是世居长安的演奏家。
刘禹锡在《曹刚》诗中感叹说:“一听曹刚弹《薄媚》,人生不合出京城。
”文明的界限远比想象得更为模糊。
曹保保、曹善才、曹刚的演奏风格被唐长安的人们称作“京都(即长安)声”。
米兰佩佐利博物馆展示的一块16世纪意大利出产的丝绸织物,红底上面金线织就的云团状花纹取自中国汉代,毛尖状的叶子是16.17世纪土耳其地毯和天鹅绒上的图案。
这一设计在当时的意大利十分常见。
在另一块织物上,一只鸽子环绕在六瓣花朵中。
它生产于15世纪下半叶。
在今天意大利的人看来,它完完全全属于西方。
但在查阅了许多历史档案后发现,它依然源自中国的传统图样。
(摘编自徐菁菁《从长安到罗马:融合之路》)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朝在秦朝遗留的兴乐宫的基础上修建了两座宫殿,刘邦修建的命名为长乐宫,后来萧何修建的命名为未央宫。
B.长安城的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砌而成,全长达两万五千多米,有些地基宽度甚至超过了城墙的高度,煞是宏伟壮观。
C.长安城的12座城门分布在城墙的各段,且与城内的主要街道相通,八条主街宽绰且相互交叉,交通十分便利。
D.长安城的商业非常发达,东西两市各有分工,西市是各种手工业作坊聚集区,东市为商贾云集、货物交易之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沙漠边缘的一个小绿洲,它的位置很重要,向东可到达长安和洛阳,向西则连接着“丝绸之路”。
B.出土的西汉昭帝以后的简牍表明,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兼接待站,曾接待过来往于汉王朝和西域之间的多国使者。
C.长安城布局有序,宫殿集中在中部和南部,贵族宅第在未央宫北阙,居民区在城北,礼制建筑在城南郊,堪称东方奇观。
D.唐代长安是一个世界性城市,贸易关涉五湖四海的物质珍品,至少有三个乐队从葱岭以西地区传入,有演奏家世居长安。
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埃及与阿非利加省的小麦养育,有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希腊的石料构筑,有“四海一家”时代精神的罗马人的努力,罗马成为了世界性的城市。
B.西方的罗马与东方的长安在历史上都曾是世界性的文明之都,罗马的世界性地位确立较早,长安是在它没落之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中心的。
C.未央宫是由自南向北排列的3座大型宫殿组成的宫殿群,占地面积八万平米,其遗址是目前我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群。
D.各地文明间的界限并不很清晰,如曹国演奏家曹善才、曹刚等人的演奏风格被唐代长安人称作“京都声”,意大利丝绸织物上的图案源自我国传统图样。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
幼好学,博贯经史。
兄为法官,尝有子毁父画像,为旁亲所讼,疑其法不能决。
镐曰“僧道毁天尊、佛像,可比也。
”兄甚奇之。
举明经..,解褐集贤校理。
江南平,授千乘县主簿。
太宗即位,江左旧儒多荐其能,改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
会将祀南郊...,彗星见,宰相赵普召镐问之。
镐曰:“当祭而日食,犹废;况谪见[注]如此乎?”普言于上,即罢其礼。
翌日,迁著作佐郎,改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绯鱼。
太宗观书秘阁,询镐经义,进对称旨,即日改虞部员外郎,加赐金帛。
又问:“西汉赐与悉用黄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镐曰:“当是时,佛事未兴,故金价甚贱。
”又尝召问天宝梨园事,敷奏详悉。
再迁驾部员外郎,与朱昂、刘承珪编次馆阁书籍。
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
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
景德初,置龙图阁待制,因以命锡镐,加都官郎中。
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赐袭衣、金带,班在枢密直学士下。
时特置此职,儒者荣之。
大中祥符....中,迁给事中。
三年,迁镐工部侍郎。
上日,赐宴秘阁,上作诗赐之。
六年冬,卒,年七十六。
录其子渥为大理寺丞及三孙官。
镐博闻强记,凡所检阅,必戒书吏云:“某事,某书在某卷、几行。
”覆之,一无差误。
每得异书,多召问之,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甚厚。
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倦。
年逾五十,犹日治经史数十卷,或寓直馆中,四鼓则起诵《春秋..》。
所居僻陋,仅庇风雨,处之二十载,不迁徙。
燕居暇日,多挈醪馔以待宾友。
性和易,清素有懿行,士类推重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五》)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B.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C.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D.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经”是汉朝开始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祭祀是儒教礼仪中的重要部分,古代于郊外祭祀天与地,成为郊祀或郊祭,“祀南郊”就是在南郊祭祀。
C.“大中祥符”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春秋》”是“五经”之一,全名《左氏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著作,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镐学识广博。
当时律法中没有判罚“子毁父画像”的依据,年幼的杜镐建议比照僧道毁坏天尊像、佛像行为的判罚来处理。
B.杜镐奏对称旨。
出现彗星时太宗问他能不能郊祀,杜镐持否点态度;在秘阁询问他经书的义理,杜镐的回答很称皇帝心意。
C.杜镐深得宠信。
除得到财物赏赐和职位升迁外,黄帝还把专设职位赐给他,还曾赐诗于他,并在他死后录用其子孙为官。
D.杜镐品行美好。
他久居僻陋之地却能安于清贫,博闻强记却仍勤学不辍,为人和善易于相处,读书人都很推崇他,敬重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
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
(2)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甚厚。
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倦。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8~9题。
临江仙元好问今古北邙山①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②,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8.作者是怎样诉说自己“幽怀”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9.有人说这首词“字面意思消沉,情思意趣却催人感奋”,请结合下阕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李白《蜀道难》中,通过对人的动作描写来体现蜀道高峻的句子是“,”。
(2)《孟子·告子下》指出,出现“,”的情况,必然导致国家灭亡。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胸怀天下、不计个人得失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请从第三(11)、四(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的方框涂黑。
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评分。
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重逢张承志举目眺望那茫茫的四野呵那长满艾可的山梁上有她的影子——民歌①我们见面时,并没有出现什么戏剧性的情景。
索米娅用力拽着牛鼻绳,大步迎面走来。
她笑着向我问好:“呵,白音宝力格!我听达瓦仓说你来啦。
怎么样,路上累么?工作好么?你还是老样子!嗬——嘿!”她使劲拉着缰绳。
②她牵着首车的一头红花牛,和我并排走着。
她并没有哇地哭出来,更没有一下子扑进我的怀里,甚至也没有喊我“巴帕”(蒙语,可译为“哥哥”),她丝毫没有流露对往事的伤感和这劳苦生涯的委屈,甚至在我挡开她,用力挥着三齿耙和平底锨,替她把那四车煤炭卸在学校伙房后面时,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