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6版高二语文第1章1.5《庄子》选读暑假作业(含解析)

合集下载

精编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

精编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

精编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一、知识巩固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互:交互盖失强援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出,分清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孤危⑤然后得一夕安寝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②⑦B.③④⑤C.①⑤⑦D.④⑥⑧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4.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④城之破也,妇孺不存⑤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A.①②B.②⑤C.③④D.①⑤5.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②率赂秦耶(全都)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⑤诸侯之所亡(灭亡)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A.①③⑤B.①②⑤C.③④⑤D.②④⑥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而力亏而秦兵又至矣B.破灭之道也暴秦之欲无厌C.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之所大欲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9.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函梁君臣之首D.序八州而朝同列10.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1.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雄壮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身:身体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14.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5、名句填空回眸一笑百媚生,,天长地久有时尽,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楼船夜雪瓜州渡,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长使英雄泪满襟吴楚东南坼,二、语言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一项是(3分)A.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B.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C.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D. 他的父亲整天沉湎于麻将当中,他对父亲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之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各地教材大换血,鲁迅的多篇作品“被踢出去”,网友质疑道“时代确实不同了,但谁又能否认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鲁迅精神了呢?”B.风风雨雨,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凿呀,他用手锤敲醒了太阳,他又用手锤敲落了月亮,敲得石头都有了感情C.关于子女的教育问习题,家长们都认识到如果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D.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时会出现呕吐和腹泻,严重的会导致死亡①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②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③包括发热、咳嗽、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咽痛以及流涕等,④表现出的症状和感染和其他流感类似,⑤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往从未在人群中传播过,A.⑤②①④③B.②⑤①③④C.②⑤③①④D.⑤②③④①4.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连报考都有严格限制的英国伊顿公学,凭借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首选的地位和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而成为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实验中学5.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晶莹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草尖的柔嫩,拥抱朝霞的艳丽,向往蓝天的广阔三、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习题李庭芝生时,有芝产屋栋,乡人聚观,以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王昱守随,庭芝年十八,告其诸父曰:“王公贪而不恤下,下多怨之,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诸父勉强从之,未浃旬①,昱果为部曲挟之以叛,随民死者甚众淳祜初,举进士,中第辟荆帅孟珙幕中,主管机宜文字珙卒,遗表举贾似道自代,而荐庭芝于似道,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兴国,即弃官归,为珙行三年丧似道镇京湖,起为制置司参议,移镇两淮,与似道议栅清河五河口,增淮南烽百二十开庆元年,似道宣抚京湖,留庭芝权扬州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②多亡去,公私萧然庭芝悉贷民负逋③,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④,与士行习射礼⑤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德佑二年,宋亡三月,大元将阿术使者持诏来招降,庭芝开壁纳使者,斩之,焚诏陴⑥上七月,阿术请赦庭芝焚诏之罪,使之降,有诏从之庭芝亦不纳是月,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焕守扬,与姜才将兵七千人东入海,至泰州,阿术将兵追围之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裨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被执至扬州,朱焕请曰:“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于是斩之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注:①浃旬:十天②亭户:盐户③贷民负逋:宽免百姓的拖欠的赋税④俎豆:古代礼器祭祀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⑤射礼:古代贵族男子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分四种,此处指乡射⑥陴:城上女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留庭芝权扬州权:代理B.兼浚他运河浚:疏通C.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放:免除,解除D.不杀之何俟俟:通“矣”,语气词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庭芝善于安民的一组是①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②扶其柩葬之兴国③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④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⑤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⑥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A.①②⑥B.①④⑤C.③④⑤D. ②③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庭芝聪颖过人他出生时,他家的房梁上长出了灵芝,乡人认为这是大吉之兆,于是就起名庭芝他少年时就非常聪明,每天能背诵数千字的内容,智慧和见识也常常超过长辈B.李庭芝知恩守丧他在孟珙帐下听用,孟珙去世前遗表推举贾似道接替自己,又把李庭芝推荐给贾似道李庭芝为报答孟珙的知遇之恩,弃官回家,为孟珙守丧三年C.李庭芝拒不降元南宋灭亡后,大元将领阿术派使者劝降李庭芝,结果使者被杀,诏书也被焚毁后再次劝降,又被李庭芝拒绝D.李庭芝拒元至死朱焕利用李庭芝将士和妻子、孩子诱迫把守泰州城的副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投降,并最终请求将李庭芝处死在泰州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5分)译文:(2)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5分)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习题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实,唯独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艺术倾向理想,故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艺术以“似与不似”为目标,不能似,亦不能不似艺术批评与艺术不同,仍应以真实为目标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包括艺术批评的娱乐化,都与真实远矣,因而有“失语”之类对艺术批评的批评,包括对艺术批评目的庸俗化的质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导致艺术批评的矮化,也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艺术批评的所谓真实是有条件的,它并不期待艺术批评与艺术的完全重合中国古代有“诗无达诂”之说,而在西方则有“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谓可见,对艺术批评的期许,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所谓“失语”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借助对艺术批评对象的杜撰,实现与批评对应的批评对象风马牛不相及的目的“失语”之失,失在作伪艺术批评亦有与艺术近似的一面,因为艺术批评也有理想,因此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除却客观与公正之外,还须超越艺术,即超越批评的对象,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艺术,纯化艺术,端正艺术对艺术批评“失语”的批评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对这一目标的偏离但是艺术批评的真实依然是可以期待的,这里的所谓真实只是相对意义的存在,不是指艺术批评与艺术批评对象之间的完全重合,仅限于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可以相互印证,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证它大致指向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雅与俗、虚与实这些曾经以时序指向图腾、宗教、权力、风俗等等以及其他历史存续的社会意识所有艺术批评一直围绕着这些意识形成历史波澜,并且衍生出诸如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继承与革新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规范和规则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同的批评规范和不同的批评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区域,其批评的规范与方式亦是变化的不仅如此,古今之间,中西之间,还存在孰是孰非、孰轻孰重的争斗这些既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亦是艺术批评的现实艺术批评的“失语”认真追究起来,其背后不只有批评道德的侵蚀,亦还有批评素质的掣肘,也许后者才是“失语”的更为深刻的原因艺术批评的真实性从理想的层面看,并不虚妄,它可以感知,可以体悟今日中国艺术最切近的目标应当是如何回应21世纪人类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觉,中国文化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超越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当然也是中国艺术批评的责任与使命1. 下列关于“失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失语”既指艺术批评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对存在着不足的艺术批评的批评B. 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和艺术批评的娱乐化等,都属于艺术批评的“失语”C.“失语”是一种作伪,目的是使艺术批评同与其对应的批评对象之间没有联系D. 除了批评道德的侵蚀会造成“失语”,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批评素质的掣肘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而艺术批评仍以真实为目标,当艺术批评偏离或远离真实时,就会出现“失语”之类的批评B. 艺术批评的真实并不要求艺术批评与艺术重合,但这种有条件的真实并不是说可以借助杜撰批评对象去作艺术批评C. 艺术批评和艺术都有理想,因此艺术批评不仅要客观公正,还要超越艺术,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纯化和端正艺术D. 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规范和规则都由艺术批评衍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金钱的介入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只要艺术批评能够不受金钱的干扰,就能够保持真实并重获应有的尊严B. 不同民族、信仰或区域之间存在着批评规范和方式的不同,即使民族、信仰或区域相同,其批评规范和方式也有变化C. 在艺术批评的规范和方式上,古今之间、中西之间存在是非轻重的争斗,这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之一,也是其现实之一D. 今天的中国、中国艺术和艺术批评的责任和使命,是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部分参考答案一、1、提示:B项中“厌”应为“满足”答案:B2、提示:②“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③“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⑥“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⑧“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答案:C3、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答案:B4、提示:①被打破,被攻克;②攻克;③解除,破解;④被攻占,被攻克;⑤攻克,攻破答案:B5、提示:A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答案:D6、提示:①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③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⑤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答案:A7、提示:A项,表顺承/转折;C项,因为/用;D项,表列举/那么答案:B8、提示:A、B、D三项与例句均是名词用作状语,C项“天下”意为“天下的人”答案:C9、提示:B、C、D三项中分别有“舍”“函”“序”为名词用作动词答案:A10、提示:A、B、C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D项中“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答案:D11、提示:B项应为“负(锦囊)而前驱”答案:B12、提示:D项,身:自身、自己答案:D13、提示: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中“组”在此处为名词答案:C14、提示:D项为被动句答案:D二、1.B(A: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用错了对象C素昧平生:与人从未见过面不指事物D恨铁不成钢”恨某人不争气、不成材多用于对学生或子女,有时也用于对下属或公众人物B 想入非非:是两用性成语,既可以形容想法大胆离奇,有褒义;又可喻指荒唐离奇、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是贬义语句中用其褒义,正确)2.B(A多重否定用错C“不适当”有歧义D句式杂糅,去掉“诱发的”)3.A4.(5分)【参考答案】英国伊顿公学是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实验中学它的报考有严格限制,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的首选,它拥有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5.(6分)【参考答案】枯萎的落花,即使是一瓣,也会怀念春风的和善,牢记细雨的叮嘱,承载花根的希望三、1.D(俟:等待)2.C(①显示的是智慧;②是感恩于孟珙)3.D(被处死在扬州)4.(1)借给百姓钱款让他们盖房子,房子建成又免掉那些贷款,总共一年,官民的房屋全都盖好了(5分“假钱”、“使‘之’”、“凡”、“具”各1分,句意1分采分点准确即给分)(2)州郡中发生水灾旱灾,李庭芝马上就下令打开粮仓,不够就用自己家财救济他们扬州百姓像对父母一样感激他(5分“发廪”、“振”、“德”、“如父母”各1分,句意1分)5、【参考答案】D【解析】将“也许后者才是”(第6段中)的或然判断误为“还在于”的实然判断曲解原意6.【参考答案】【解析】偷换概念选项中后一个“艺术批评”不同于原文的“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7.【参考答案】A【解析】“只要……就……”的说法不仅绝对而且无据上文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相关内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希望同学们收获一个快乐健康而又充实的暑假!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Happy暑假,我的作业君(2016版)高二语文通用版 第1章1.5《庄子》选读 Word版含解析

Happy暑假,我的作业君(2016版)高二语文通用版 第1章1.5《庄子》选读 Word版含解析

第1章1.5 《庄子》选读一、《庄子》解读庄子思想、文章的奇诡美妙,历史上罕有其比。

其后学予以继承和发展,使之更加蔚为壮观。

鲁迅在评介先秦诸子时曾说:“……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列子》《鹖冠子》书晚出,皆为后人伪作;今存者有《庄子》。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清儒林云铭则称《庄子》为“文字中鬼神”,“不可不全读”(林云铭《增订古文析义合编》之凡例,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五年宝文堂刻本)。

这些评断,十分恰当地说明了《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色、价值和地位。

第一节“无端崖之辞”,主要是要引导学生领会《庄子》写作艺术的新颖奇妙;第二节“鹏之徙于南冥”,主要是要引导学生了解庄子那种不断追求最高人生境界的思想(庄子把“无己”“无功”“无名”视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我们不一定要认同,却应该体会和学习他确定下一个最高的目标后,便向上不断努力的精神)。

1.文章在提出“逍遥游”之前为什么先强调“小大之辩”?2.庄子的寓言和孟子的寓言分别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1.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

’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夫地非不广且大耶?人之所用容足耳。

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

’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庄子•外物》(1)翻译:①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②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2)文中体现了庄子什么样的辨证观点?2.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①。

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庄子•齐物论》①封:疆界、界线。

(1)翻译划线句子①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恶乎至?②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2)庄子在论述宇宙之始时具体事物之间存在是什么?3.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2016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2《语文》一 含解析

2016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2《语文》一 含解析

新课标2016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2必修一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读不下去的书,并非浅薄无聊。

浅薄无聊的书都好读,像糖粥一样“哧溜”就顺着喉咙下去了,让人不忍卒读的往往是名著经典. B.有人说庄子是第一个达观之人,因为庄子在他的老妻去世时,没有像常人那样衰伤,反而长歌当哭,鼓盆而歌.C.农民工由过去逆来顺受的“沉默一族”开始勇敢地站出来说话,这是令人欣喜的进步。

D.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是要把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变成栩栩如生的“活语文”,就是要把语文学习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当一些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发生的游行示威、将中国妖魔化时,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媒体和报纸、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西方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图谋。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太阳下山了,,,,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 。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①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②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③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④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⑤只是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A.①②④③⑤B.④③①⑤②C.①④②⑤③D.④①③⑤②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7)文言文阅读1: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本

(7)文言文阅读1: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本

(7)文言文阅读1: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齐王谓子思曰:“今天下扰扰,诸侯无伯。

吾国大人众,图帝何如?”子思曰:“不可也。

君不能去君贪利之心。

”王曰:“何害?”子思曰:“夫水之性清而土壤汩之,人之性安而嗜欲乱之。

故能有天下者,必无以天下为者也;能有名誉者,必无以名誉为者也。

达此则其利心外矣。

”曰:“文王葬枯骨而天下知仁,商纣斩朝涉而天下称暴。

夫义者不必遍利天下也,暴者不必(节选自《孔丛子·抗志第十》) 材料二: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

可取,身将先取。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①其大宝②。

用其新,弃其陈,腠理③遂通。

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

此之谓真人。

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诗》曰:“执辔如组④。

”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

”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也,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

”故子华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矣,大水深渊成而鱼鳖安矣,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季春纪·先已》) 【注】①啬:爱。

②大宝:身。

③腠理:肌肤的纹理。

④组:织丝。

1.材料一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吾知A其不辜B而适C触D吾忿E故戮之F以为G不足伤H义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扰扰,指纷乱的样子,与《阿房宫赋》中“绿云扰扰”的“扰扰”意思不同。

B.过,指犯错误,与《鸿门宴》中“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的“过”意思不同。

C.日,指每天,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的“日”意思相同。

D.涂,通“途”,指道路,与成语“道听途说”“殊途同归”的“途”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齐王“何害”的疑问,子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从土壤会使本性清澈的水变得浑浊的道理入手,引出嗜欲会扰乱人的本性的观点。

福建省永春一中2016年7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5) 含答案

福建省永春一中2016年7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5) 含答案

永春一中高二语文暑假练习(五)4朝济而夕设版焉(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6。

又前而为歌曰( )7 乃朝服,设九宾()8.顷之未发,太子迟之()9。

使使以闻大王()10.箕踞以骂曰()11.其人居远()12。

皆白衣冠以送之( )13.群臣怪之()14.范增数目项王( )15。

吾得兄事之()16从百余骑()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8。

高余冠之岌岌兮()19。

孔雀东南飞()20。

手巾掩口啼()21.死生亦大矣()22.齐彭殇为妄作()2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4。

舞幽壑之潜蛟()25。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6。

有泉侧出()27.火尚足以明也()28。

后世之谬其传( )2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0.养生丧死无憾矣( )3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2.序八州而朝同列( )33.外连横而斗诸侯()34。

却匈奴七百余里()35。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36。

以愚黔首()37。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8.舍相如广成传()39.大王必欲急臣()40.尽归汉使路充国等()41。

欲因此时降武()42.单于壮其节()43.反欲斗两主( )44。

乐琴书以消忧()45。

眄庭柯以怡颜()46。

窜梁鸿于海曲()47。

襟三江而带五湖()48。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49。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0.则刘病日笃()四.文言句式:(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

(15分,每个0。

5分)1。

俟我于城隅( )2.秋以为期()3。

为仲卿母所遣( )4。

但闻悲鸟号古木( )5。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6。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7。

则又何羡乎()8.客有吹洞箫者()9。

之二虫又何知()10。

而彼且奚适也?()11.彼且恶乎待哉!()1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3。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14。

未之有也()15.不拘于时( )1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7。

具告以事()18.籍何以至此()19.何辞为( )20.吾属今为之虏矣( )21.今臣亡国贱俘( )22.具以表闻( )2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4.人不敢与忤视。

(通用版)2016版高二语文 第1章 1.1《论语》选读暑假作业(含解析)不分版本

(通用版)2016版高二语文 第1章 1.1《论语》选读暑假作业(含解析)不分版本

(通用版)2016版高二语文第1章 1.1《论语》选读暑假作业(含解析)不分版本第1章1.1《论语》选读一、论语解读当仁,不让于师孔子对弟子的爱往往表达出他的道德选择。

伯牛和颜渊两个例子,很能说明这一点。

《论语·先进》篇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意思是指孔子众弟子中德行好的,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

孔子为伯牛感慨“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个“斯人也〞就包含着他对伯牛德行的推许。

选文第13那么:“颜渊死,子哭之恸。

〞“恸〞意思是说悲哀过甚,以至于变动容貌。

跟着他的众弟子说:“子恸矣!〞意思是说:“您太过悲哀了!〞孔子那么说:“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先作一句疑问:“有恸乎〞,意思是说真的哀痛过度了吗、真的太过悲哀了吗。

再作一句反问:“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意思是说不为这个人哀痛,还为谁哀痛呢。

“夫〞这里相当于“此〞,“夫人〞就是“这个人〞;“谁为〞就是“为谁〞的意思。

这个反问里面,同样包含着孔子对颜回德行的高度推许。

选文第9那么“贤哉,回也〞一段,淋漓酣畅地表现了孔子对颜回德行的赞叹。

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一方面告诉人们不能干什么,一方面又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

要做到仁并不难,关键看你是不是有这种追求。

所以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意味着,对每一个人来说,可怕的不是他不具备仁德,而是他丧失了追求仁德的愿望。

孔子把仁这种境界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选文第8那么:“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指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

“仁人〞指讲究仁义的人。

志士仁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只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仁是孔子为人生开启的根本方向,是孔子为世人营造的安排人生的居所。

选文第9那么:“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这里主要是看这句话的前一半。

“约〞,意思是指贫困。

孔子说,不讲究仁义、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中。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 5 含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 5 含答案

系列文言文综合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

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

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

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

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

"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

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

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

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

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6)文言文阅读(二)——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解析)

(6)文言文阅读(二)——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解析)

(6)文言文阅读(二)——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解析)(6)文言文阅读(二)——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文本一: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

”公不悦,揖而退之。

成孙弋见。

公曰:“向者吾问忠臣于子思,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

’寡人惑焉,而未之得也。

”成孙弋曰:“噫,善哉言乎!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尝有之矣。

恒称其君之恶者,未之有也。

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效禄爵者也。

恒称其君之恶者,远禄爵者也。

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

”(选自《鲁穆公问子思》)文本二: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子思曰:“臣羁旅于此,而辱君之威尊,亟临筚门,其荣多矣。

顾未有可以报君者,唯达贤尔。

”卫君曰:“贤则固寡人之所愿也。

”子思曰:“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君曰:“必用以治政。

”子思曰:“君弗能也。

”君曰:“何故?”答曰:“卫国非无贤才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

”君曰:“虽然,愿闻先生所以为贤者。

”答曰:“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君曰:“必以实。

”子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

”君曰:“其父祖何也?”答曰:“世农夫也。

”卫君乃卢胡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农夫之子,无所用之。

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

”子思曰:“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

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其祖考。

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亦未必与之同也。

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

臣之问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实也。

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受,则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

”卫君屈而无辞。

(节选自《孔丛子·抗志第十》,标点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B.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C.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D.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揖,即拱手行礼,是古时汉民族相见礼的一种形式,“揖”据考证约源自周代以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1.5 《庄子》选读
一、《庄子》解读
庄子思想、文章的奇诡美妙,历史上罕有其比。

其后学予以继承和发展,使之更加蔚为壮观。

鲁迅在评介先秦诸子时曾说:“……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列子》《鹖冠子》书晚出,皆为后人伪作;今存者有《庄子》。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清儒林云铭则称《庄子》为“文字中鬼神”,“不可不全读”(林云铭《增订古文析义合编》之凡例,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五年宝文堂刻本)。

这些评断,十分恰当地说明了《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色、价值和地位。

第一节“无端崖之辞”,主要是要引导学生领会《庄子》写作艺术的新颖奇妙;第二节“鹏之徙于南冥”,主要是要引导学生了解庄子那种不断追求最高人生境界的思想(庄子把“无己”“无功”“无名”视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我们不一定要认同,却应该体会和学习他确定下一个最高的目标后,便向上不断努力的精神)。

1.文章在提出“逍遥游”之前为什么先强调“小大之辩”?
2.庄子的寓言和孟子的寓言分别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
1.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

’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夫地非不广且大耶?人之所用容足耳。

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

’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庄子•外物》
(1)翻译:
①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②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2)文中体现了庄子什么样的辨证观点?
2.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①。

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庄子•齐物论》①封:疆界、界线。

(1)翻译划线句子
①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恶乎至?
②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2)庄子在论述宇宙之始时具体事物之间存在是什么?
3.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3分)
②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4分)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4.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②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

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③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
[注] ①垩(è):白灰。

漫:涂。

②斲(zhuó):同“斫”,砍。

③质:质对,对象。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②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2)庄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则寓言表达了庄子的什么感情?
5.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

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

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尝出乎众哉!因众以宁所闻,不知众技众矣。

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乎三王①之利而不见其患者也。

此以人之国侥幸也,几何侥幸而不丧人之国乎!注释①三王:夏、周、商三代帝王。

出自《庄子•在宥》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

②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尝出乎众哉!
(2)庄子在文中提出人性的一个共同弱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

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
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

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

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