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放暑假了,同学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个暑假呢?高中中学阶段是我们一生实验中学习的“黄金时期”。

暑假这一个月的时间对同学们尤其重要。

下文为大家准备了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B“装”应为“妆”,弄(lòng)堂C绵里藏针D贸然、刀削(xiāo)面,螳臂当(dāng)车2.【答案】D。

解析:(“国事”,国家事务;“国是”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置疑”意为“怀疑(用于否定)”;“惟妙惟肖”是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逼真,语境为自然界事物;故应用“形神兼备”。

)3.【答案】B。

解析:A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

C赘余,“依照相关法律手册”与“依法”重复。

D偷换主语,“获得了该项比赛的冠军”前加“周洋”。

4.【答案】A。

解析:B项,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主谓短语做并列谓语。

C项,第二个逗号改成分号。

D项,括号内容为“两高一资”的解释,故应把括号移到“两高一资”的后面。

5.【答案】C。

6.【答案】C。

解析:A项是“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而不是这首曲子本身。

B项“逐渐摆脱”说法有误,香道体系中依然有“闻香”。

D项《圣经》有误,是陈与义的《焚香》诗。

7.【答案】要点:(1)香道源于人道,与人生活关系密切;(2)香道与精神(德行)也有密切关系,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规范;(3)香道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4)香道也是天道,与禅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四点5分)8.【答案】A。

解析:②军:驻扎。

④见:我。

⑦却:使……退却或击退。

9.【答案】D。

定语后置。

解析:A定语后置,被动句。

B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C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10.【答案】D。

(“阅”应是“历经”)11.【答案】B。

解析:(③介绍钱乙受欢迎的情况,不是直接表现④介绍钱乙在医学理论方面的成就⑥表现钱乙多识物理)12.【答案】C。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1.【答案】A。

解析:B“装”应为“妆”,弄堂C绵里藏针D贸然、刀削面,螳臂当车2.【答案】D。

解析:”;“惟妙惟肖”是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逼真,语境为自然界事物;故应用“形神兼备”。

)3.【答案】B。

解析:A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

C赘余,“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与“依法”重复。

D偷换主语,“获得了该项比赛的冠军”前加“周洋”。

4.【答案】A。

解析:B项,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主谓短语做并列谓语。

C项,第二个逗号改成分号。

D项,括号内容为“两高一资”的解释,故应把括号移到“两高一资”的后面。

5.【答案】C。

6.【答案】C。

解析:A项是“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而不是这首曲子本身。

B 项“逐渐摆脱”说法有误,香道体系中依然有“闻香”。

D项《圣经》有误,是陈与义的《焚香》诗。

7.【答案】要点:香道源于人道,与人生活关系密切;香道与精神也有密切关系,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香道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香道也是天道,与禅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8.【答案】A。

解析:②军:驻扎。

④见:我。

⑦却:使……退却或击退。

9.【答案】D。

定语后置。

解析:A定语后置,被动句。

B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C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10.【答案】D。

11.【答案】B。

解析:12.【答案】C。

解析:理解错误,并非亲自挖来茯苓,而是派亲近的人去。

13.【答案】①译文: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告诉了他。

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前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

②译文:他于是叹息道:“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人会死掉,我大概要死了!”暑假英语作业参考答案1-5CBCAC6-10BDBCB11-15AABDC16-20BBCCB21-25DCCBD26-30CCDBC31-35DACAC36-40BDABC41-45ABCBD46-50CDCDB51-55AACAA56-60CBDDD61-65DCCBC66-70DDDBC71-75ADCDB76-80CBADC81-85BCBAD86-90CDBDC91-95ACABB96-100AABAD101-105AADAC106-110BCDBB111-115ACCDD116-120CDBCC121-125BBBCC126-130BABAD131-135DBABB136-140BCBAD141-145CDCAA146-150BAACD151-155DDCCA156-160ACDDD161-165AACAB166-170CCBDB171-175BDABB176-180ADBCD181-185BCBDB186-190CDBDB191-195CBCAC196-200AAABC201-205CDADB206-210CBBCB211-215BCCCC216-220BDBDC221-225BDACC226-230DBDBA暑假英语作业参考答案一.单词拼写1—5interestedcarefullyminepotatoessunny6—10fewerOctobernervousninthinventions二.任务型阅读。

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详解

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详解

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详解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

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C.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

比喻消息与传闻等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8. 【答案】A【解析】尘埃落定指事情终于有了结果。

B项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合语境,应为不闻不问。

C项三令五申是多次命令和告诫的意思与强调语意重复,且不合语境。

D项狗尾续貂指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头,不适用于改编的东西。

9. 【解析】A项,颐指气使:形容傲慢地指挥别人,贬义词。

B项,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蓬勃涌现,褒义词。

C项,弹冠相庆:指一人做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D项,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

B、C、D三项均是褒贬失当。

【答案】A10. 【解析】C项,罄竹难书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用来形容日本侵略罪行,妥当。

A项,唯命是从,听从命令,绝对服从,多用于下级对上级,含贬义。

句中贬词褒用,可改为百依百顺B项,半斤八两,比喻彼此相当,不分高下,多含贬义。

句中贬词褒用;D项,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含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贬义。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答案】C11、【解析】D项,并驾齐驱意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用于此处符合语意。

注意此处容易错用半斤八两,使感情色彩不协调。

A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含贬义。

句中是将贬词褒用了;B项,粉墨登场是化装上台演戏,比喻登上政治舞台的意思,是贬义词,不合语境。

C项,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

【答案】D12. 【解析】B项,孤陋寡闻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

A项,敝帚自珍不能用于他人的礼物;C 项,千虑一得指平庸的人考虑多次总有一次会正确,用于发表意见时自谦的话,句中却用来称赞他人;D项,鼎力相助属敬辞,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一、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病句1.【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项wéi/wéi、guō/tián、mú/mó;B项qīng/jīng 、yī/qǐ、chù/chǔ;C项qí/jī、gǎn/kàn 、jüé/jüé;D项yàn/yīng、xùn/xùn、cān/cēn。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A动辄得咎,B椎心泣血指捶着胸脯,悲切得哭不出声音,就像眼中要充血一样,形容极度悲痛。

C项的“块”应为“快”。

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

也可用来形容食物鲜美。

3.【答案】C(“废弛”指政令、风纪等因不执行或不被重视而失去约束作用;“废止”指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

“释放”指把所含的物质或能量放出来;“施放”是指放出、发出。

“坦承”坦白地承认;“坦陈”坦率地陈述。

)4.【答案】B(A、如数家珍:数:点数。

家珍:家藏的珍宝。

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不是“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

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

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

,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

)5.【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后一句;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D项逻辑顺序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doc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doc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项厉兵秣m马,B项倾轧y,D项解剖p ōu。

2、答案:C【解析】A项唱主角的角应读ju;B项掺和的掺应读chān;D项名噪一时的噪应读zo3、【答案】C【解析】】A项膨涨应为膨胀指物体的体积增大,泛指事物的扩大或增长,与水无关。

B项捉迷藏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比喻言行故意使人难以捉摸,不是谜语,而是重点在于让人寻找。

D项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望指有声望,不是兴旺。

4、【答案】A扭怩应为忸怩。

忸怩:羞惭的样子,与心理有关,应用忸。

5、【答案】B【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D、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6、答案B解析:A、句式杂糅,拟采用和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C、搭配不当,基地与机构不搭配。

D、宾语残缺,应改为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的办法。

7、答案A解析:B项凝聚和骨干不搭配,产量成为品牌搭配不当,可改为十几年来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在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成为一个著名品牌。

C项这指代不清,应将前半句改为一些人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

D定状语序不当,应该为潜移默化地产生了影响。

8、答案:①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②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9、(1)④①②③(2)甲:完整的宗族谱系乙:辉煌的学术成就10、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二)1、答案:C,【解析】A项供认不悔中悔应为讳;B项一拉罐中的一应为易隽永中的隽应读junD项化装品中的装应为妆倾轧中的轧应读y2、答案:B3、答案D【解析】A项急应为疾B项形应为型C项辉应为晖。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一、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病句1.【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识记现代汉语一般话常用字字音的实力。

A项wéi/wéi、guō/tián、mú/mó;B项qīng/jīng 、yī/qǐ、chù/chǔ;C项qí/jī、gǎn/kàn 、jüé/jüé;D项yàn/yīng、xùn/xùn、cān/cēn。

2.【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辨析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实力。

A动辄得咎,B椎心泣血指捶着胸脯,悲切得哭不出声音,就像眼中要充血一样,形容极度哀思。

C项的“块”应为“快”。

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

也可用来形容食物鲜美。

3.【答案】C(“废弛”指政令、风纪等因不执行或不被重视而失去约束作用;“废止”指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

“释放”指把所含的物质或能量放出来;“施放”是指放出、发出。

“坦承”坦白地成认;“坦陈”坦率地陈述。

)4.【答案】B(A、如数家珍:数:点数。

家珍:家藏的珍宝。

犹如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不是“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方对所讲的事情特别熟识;B、不刊之论,指不行磨灭和不行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

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

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

,比方处在未开化壮态。

)5.【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实力。

A项句式杂糅,探讨发觉的是后文的三种状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状况,此“三种状况”既已经作为“探讨发觉”的宾语,则不行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终一句;C项关联词语运用不当,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D项逻辑依次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当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解析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解析【参考译文】但凡被人家毁谤或赞誉的人,也各有各的被毁谤或被称赞的原因。

君子如果身居下位便会遭到很多的毁谤,如果身居上位就会受到不少赞誉;小人身居下位便会赢来很多赞誉,身居上位就会落得很多毁谤。

什么原因呢?君子适宜于身居上位不适宜于居处下位,小人适宜于居处下位不适宜于身处上位。

处于应处的地位便会赢得赞誉,处于不宜处的地位就会遭到毁谤。

这是指的一般性情况。

但是,君子遭逢乱世,不得已而处于上位,那么,他所行之道必定会违背国君的旨意并且一定会施恩惠给人民。

由于这样,毁谤便会产生于上而不会产生在下面。

所以,对上来说,该杀头该受侮辱,但人民还是会赞誉他。

小人遭遇乱世而后能够混进上层社会,那么,他所行之道一定会符合国君的心意并且遗祸给人民。

由于这样,赞誉便会产生在上面而不会产生在下面。

所以,他可以受到宠爱变得富裕,但人民还是会毁谤他。

君子得到的赞誉,不是一般人认为的赞誉,而是他的善行自然表现啊;小人受到的毁谤,也不是一般人所说的毁谤,而是他的恶行的自然表现啊。

这样说来,那些身处下位而遭到很多毁谤的人,难道全部都是愚蠢或者狡猾的人吗?身处上位而受到很多赞誉的人,难道全部都是仁慈或者聪明的人吗?那些毁谤或者赞誉他人的人,难道全部都是明智或者是长于褒贬的人吗?但是社会上的人听了就会十分糊涂。

从一个庸人口中传出,便引起一群人的传播,并且由近及远四方散播。

没有不信以为实的。

(这样一来),岂止不知该如何对一个人加以褒贬,(并且)还被自己的好恶心理所蒙蔽,被利害关系所左右,我们又怎么能够得到评价一个人好坏的实情呢?孔丘先生曾说过:不如乡里人认为是好人我们就喜欢他,乡里人认为是坏人我们就憎恶他。

好人我们很难遇到啊,可是那些毁谤君子的坏人又不少啊。

那些毁谤孔子的人也不少啊,流传下来被记下来的就有一个叫叔孙武叔的人,还是当时的显贵啊。

那些没有流传下来没有被人记着的,又不少啊。

所以,身居下位的人一定会遭受困厄。

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放暑假了,同学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个暑假呢高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

暑假这一个月的时间对同学们尤其重要.下文为大家准备了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ﻭ1.【答案】A.解析:B“装”应为“妆”,弄(lòng)堂C绵里藏针D贸然、刀削(xiāo)面,螳臂当(dāng)车ﻭ2。

【答案】D。

解析:(“国事",;“国是”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置疑”意为“怀疑(用于否定)”;“惟妙惟肖”是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真,语境为自然界事物;故应用“形神兼备”。

)ﻭ3.【答案】B。

解析:A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前。

C赘余,“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与“依法"重复。

D偷换主语,“获得了该项比赛的冠军”前加“周洋”。

4.【答案】A.解析:B项,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主谓短语做并列谓语.C 项,第二个逗号改成分号。

D项,括号内容为“两高一资”的解释,故应把括号移到“两高一资”的后面。

5.【答案】C。

ﻭ6.【答案】C。

解析:A项是“孔子《漪兰》之曲的传说”,而不是这首曲子本身。

B项“逐渐摆脱”说法有误,香道体系中依然有“闻香”.D项《》有误,是陈与义的《焚香》诗。

7.【答案】要点:(1)香道源于人道,与人生活关系密切;(2)香道与精神(德行)也有密切关系,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3)香道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4)香道也是天道,与禅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四点5分)8.【答案】A。

解析:②军:驻扎。

④见:我。

⑦却:使……退却或击退。

9.【答案】D。

定语后置。

解析:A定语后置,被动句。

B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C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ﻭ10.【答案】D。

(“阅”应是“历经”)11.【答案】B.解析:(③介绍钱乙受欢迎的情况,不是直接表现④介绍钱乙在医学理论方面的成就⑥表现钱乙多识物理)ﻭ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解析一、知识巩固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互:交互盖失强援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出,分清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③至于*,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孤危⑤然后得一夕安寝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②⑦B.③④⑤C.①⑤⑦D.④⑥⑧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4.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④城之破也,妇孺不存⑤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A.①②B.②⑤C.③④D.①⑤5.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准确的一项是(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②率赂秦耶(全都)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⑤诸侯之所亡(灭亡)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A.①③⑤B.①②⑤C.③④⑤D.②④⑥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而力亏而秦兵又至矣B.破灭之道也暴秦之欲无厌C.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之所大欲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9.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函梁君臣之首D.序八州而朝同列10.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能够知之矣B.此所以学者不能够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1.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雄壮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D.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自然之理也身:身体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14.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5、名句填空回眸一笑百媚生,,天长地久有时尽,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愤》,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楼船夜雪瓜州渡,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长使英雄泪满襟吴楚东南坼,二、语言与使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一项是(3分)A.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B.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C.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D. 他的父亲整天沉湎于麻将当中,他对父亲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之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各地教材大换血,鲁迅的多篇作品“被踢出去”,网友质疑道“时代确实不同了,但谁又能否认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鲁迅精神了呢?”B.风风雨雨,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凿呀,他用手锤敲醒了太阳,他又用手锤敲落了月亮,敲得石头都有了感情C.关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们都理解到如果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D.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时会出现呕吐和腹泻,严重的会导致死亡①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能够人传染人,②与以往或当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③包括发热、咳嗽、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咽痛以及流涕等,④表现出的症状和感染和其他流感类似,⑤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往从未在人群中传播过,A.⑤②①④③B.②⑤①③④C.②⑤③①④D.⑤②③④①4.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能够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连报考都有严格限制的英国伊顿公学,凭借它以前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首选的地位和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而成为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中学5.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晶莹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草尖的柔嫩,拥抱朝霞的艳丽,向往蓝天的广阔三、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庭芝生时,有芝产屋栋,乡人聚观,以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王昱守随,庭芝年十八,告其诸父曰:“王公贪而不恤下,下多怨之,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诸父勉强从之,未浃旬①,昱果为部曲挟之以叛,随民死者甚众淳祜初,举进士,中第辟荆帅孟珙幕中,主管机宜文字珙卒,遗表举贾似道自代,而荐庭芝于似道,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兴国,即弃官归,为珙行三年丧似道镇京湖,起为制置司参议,移镇两淮,与似道议栅清河五河口,增淮南烽百二十开庆元年,似道宣抚京湖,留庭芝权扬州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②多亡去,公私萧然庭芝悉贷民负逋③,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④,与士行习射礼⑤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德佑二年,宋亡三月,大元将阿术使者持诏来招降,庭芝开壁纳使者,斩之,焚诏陴⑥上七月,阿术请赦庭芝焚诏之罪,使之降,有诏从之庭芝亦不纳是月,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焕守扬,与姜才将兵七千人东入海,至泰州,阿术将兵追围之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裨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被执至扬州,朱焕请曰:“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于是斩之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注:①浃旬:十天②亭户:盐户③贷民负逋:宽免百姓的拖欠的赋税④俎豆:古代礼器祭祀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⑤射礼:古代贵族男子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分四种,此处指乡射⑥陴:城上女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留庭芝权扬州权:代理B.兼浚他运河浚:疏通C.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放:免除,解除D.不杀之何俟俟:通“矣”,语气词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庭芝善于安民的一组是①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②扶其柩葬之兴国③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④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⑤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⑥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A.①②⑥B.①④⑤C.③④⑤D. ②③⑥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李庭芝聪颖过人他出生时,他家的房梁上长出了灵芝,乡人认为这是大吉之兆,于是就起名庭芝他少年时就非常聪明,每天能背诵数千字的内容,智慧和见识也常常超过长辈B.李庭芝知恩守丧他在孟珙帐下听用,孟珙去世前遗表推举贾似道接替自己,又把李庭芝推荐给贾似道李庭芝为报答孟珙的知遇之恩,弃官回家,为孟珙守丧三年C.李庭芝拒不降元南宋灭亡后,大元将领阿术派使者劝降李庭芝,结果使者被杀,诏书也被焚毁后再次劝降,又被李庭芝拒绝D.李庭芝拒元至死朱焕利用李庭芝将士和妻子、孩子诱迫把守泰州城的副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投降,并最终请求将李庭芝处死在泰州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5分)译文: (2)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5分)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实,唯独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艺术倾向理想,故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艺术以“似与不似”为目标,不能似,亦不能不似艺术批评与艺术不同,仍应以真实为目标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包括艺术批评的娱乐化,都与真实远矣,因而有“失语”之类对艺术批评的批评,包括对艺术批评目的庸俗化的质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导致艺术批评的矮化,也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艺术批评的所谓真实是有条件的,它并不期待艺术批评与艺术的完全重合中国古代有“诗无达诂”之说,而在西方则有“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谓可见,对艺术批评的期许,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所谓“失语”理应是指艺术批评借助对艺术批评对象的杜撰,实现与批评对应的批评对象风马牛不相及的目的“失语”之失,失在作伪艺术批评亦有与艺术近似的一面,因为艺术批评也有理想,所以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除却客观与公正之外,还须超越艺术,即超越批评的对象,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艺术,纯化艺术,端正艺术对艺术批评“失语”的批评理应是指艺术批评对这个目标的偏离但是艺术批评的真实依然是能够期待的,这里的所谓真实仅仅相对意义的存有,不是指艺术批评与艺术批评对象之间的完全重合,仅限于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能够相互印证,而且是在一定水准、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证它大致指向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雅与俗、虚与实这些以前以时序指向图腾、宗教、权力、风俗等等以及其他历史存续的社会意识所有艺术批评一直围绕着这些意识形成历史波澜,并且衍生出诸如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继承与革新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区域之间还存有不同的批评标准和不同的批评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区域,其批评的标准与方式亦是变化的不但如此,古今之间,中西之间,还存有孰是孰非、孰轻孰重的争斗这些既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亦是艺术批评的现实艺术批评的“失语”认真追究起来,其背后不只有批评道德的侵蚀,亦还有批评素质的掣肘,也许后者才是“失语”的更为深刻的原因艺术批评的真实性从理想的层面看,并不虚妄,它能够感知,能够体悟今日中国艺术最切近的目标理应是如何回应21世纪人类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觉,中国文化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超越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当然也是中国艺术批评的责任与使命(节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日)1. 下列关于“失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失语”既指艺术批评本身存有的不足,也是对存有着不足的艺术批评的批评B. 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和艺术批评的娱乐化等,都属于艺术批评的“失语”C.“失语”是一种作伪,目的是使艺术批评同与其对应的批评对象之间没有联系D. 除了批评道德的侵蚀会造成“失语”,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批评素质的掣肘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而艺术批评仍以真实为目标,当艺术批评偏离或远离真实时,就会出现“失语”之类的批评B. 艺术批评的真实并不要求艺术批评与艺术重合,但这种有条件的真实并不是说能够借助杜撰批评对象去作艺术批评C. 艺术批评和艺术都有理想,所以艺术批评不但要客观公正,还要超越艺术,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纯化和端正艺术D. 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都由艺术批评衍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 金钱的介入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只要艺术批评能够不受金钱的干扰,就能够保持真实并重获应有的尊严B. 不同民族、信仰或区域之间存有着批评标准和方式的不同,即使民族、信仰或区域相同,其批评标准和方式也有变化C. 在艺术批评的标准和方式上,古今之间、中西之间存有是非轻重的争斗,这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之一,也是其现实之一D. 今天的中国、中国艺术和艺术批评的责任和使命,是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部分参考答案一、1、提示:B项中“厌”应为“满足” 答案:B2、提示:②“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③“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⑥“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⑧“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答案:C3、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答案:B4、提示:①被打破,被攻克;②攻克;③解除,破解;④被攻占,被攻克;⑤攻克,攻破答案:B5、提示:A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答案:D6、提示:①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③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⑤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答案:A7、提示:A项,表顺承/转折;C项,因为/用;D项,表列举/那么答案:B8、提示:A、B、D三项与例句均是名词用作状语,C项“天下”意为“天下的人” 答案:C9、提示:B、C、D三项中分别有“舍”“函”“序”为名词用作动词答案:A10、提示:A、B、C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D项中“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答案:D11、提示:B项应为“负(锦囊)而前驱” 答案:B12、提示:D项,身:自身、自己答案:D13、提示: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中“组”在此处为名词答案:C14、提示:D项为被动句答案:D二、 1.B(A: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用错了对象C素昧平生:与人从未见过面不指事物 D恨铁不成钢”恨某人不争气、不成材多用于对学生或子女,有时也用于对下属或公众人物B 想入非非:是两用性成语,既能够形容想法大胆离奇,有褒义;又可喻指荒唐离奇、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是贬义语句中用其褒义,准确)2.B(A多重否定用错C“不适当”有歧义D句式杂糅,去掉“诱发的”)3.A4.(5分)【参考答案】英国伊顿公学是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中学它的报考有严格限制,它以前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的首选,它拥有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5.(6分)【参考答案】枯萎的落花,即使是一瓣,也会怀念春风的和善,牢记细雨的叮嘱,承载花根的希望三、1.D(俟:等待)2.C(①显示的是智慧;②是感恩于孟珙)3.D(被处死在扬州)4.(1)借给百姓钱款让他们盖房子,房子建成又免掉那些贷款,总共一年,官民的房屋全都盖好了(5分“假钱”、“使‘之’”、“凡”、“具”各1分,句意1分采分点准确即给分)(2)州郡中发生水灾旱灾,李庭芝马上就下令打开粮仓,不够就用自己家财救济他们扬州百姓像对父母一样感激他(5分“发廪”、“振”、“德”、“如父母”各1分,句意1分)5、【参考答案】D【解析】将“也许后者才是”(第6段中)的或然判断误为“还在于”的实然判断曲解原意6.【参考答案】【解析】偷换概念选项中后一个“艺术批评”不同于原文的“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7.【参考答案】A【解析】“只要……就……”的说法不但绝对而且无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