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物探试题库

合集下载

物探工模拟试题及答案

物探工模拟试题及答案

物探工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19题,每题1分,共119分)1.水平显示范围是依据信号量级的上限而自动选定的,最多可显示()个量级的范围.A、3B、2C、4D、5正确答案:D2.当电池电压低于()左右,一个保护电路开关就会断开 Rx 接收机并且闪烁灯闪烁以示警告。

A、9.7B、9.6C、9.5D、9.8正确答案:A3.矿井充水水源主要包括( )、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空积水。

A、大气降水B、断层水C、底板水D、顶板水正确答案:A4.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 )。

A、洪水位B、河床阶地C、河床D、历年最高洪水位正确答案:D5.产生重力异常的地质地球物里前提是()A、地下地质体的密度存在横向变化B、地下存在不同密度的地质体C、地下存在不同岩性的地质体正确答案:A6.正断层一般认为是岩层受( )而发生的断裂。

A、|剪应力B、水平拉伸作用C、相对水平方向错动D、水平挤压力作用正确答案:B7.要增大直流电法的勘探深度,可以通过下面()方式来实现。

A、增大供电极距的宽度B、电极浇灌盐水,降低接地电阻C、增大供电功率正确答案:A8.探放老空水时,钻孔终孔位置以满足平距()为准。

A、3mB、1mC、5 mD、10m正确答案:A9.AMT的含义是()A、低频大地电磁法B、音频大地电磁法正确答案:B10.矿井瞬变电磁在掘进工作面超前探时,掘进机应后退()米以上A、10B、20C、15D、5正确答案:B11.槽波地震勘探中,横波比纵波传播的(),只在固体介质中传播A、相同B、快C、无法确定D、慢正确答案:D12.地震勘查采区勘探时,当覆盖层厚度大于200 m时,其解释误差不大于()。

A、3%B、2%|C、1%D、5%正确答案:B13.音频电透视对50HZ的工频信号抑制能力达到()DB以上。

A、60B、80C、100D、120正确答案:D14.应用地球物理学是以岩矿石与围岩的()差异为基础,探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的变化规律,从而达到勘探目的A、力学性质应力场B、化学性质化学元素C、物理性质物理场正确答案:C15.点电源场的等电位面分布形态呈以电流源为球心的( )。

物探考工考试:初级物探考工题库考点

物探考工考试:初级物探考工题库考点

物探考工考试:初级物探考工题库考点1、问答题直达波的时距曲线方程和特点?正确答案:直达波就是从震源直接到达检波器的波.它的时距曲线方程为t=±X/V,直达波时距曲线的图象,为通过震源O点的两条直线.2、单选(江南博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岩石的()有关.A.弹性;B.厚度;C.体积.正确答案:A3、单选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物质中纵波速度最大的是().A.水;B.空气;C.花岗岩;D.石油.正确答案:C4、填空题用()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方法,叫地震勘探.正确答案:人工;地下;地下;物探.5、单选断层的两盘沿水平方向相对错动,叫().A.逆断层;B.正断层;C.平移断层.正确答案:C6、问答题什么是剩余时差?正确答案:对于共反射点道集记录上的多次波来说,同样用反射波的正常时差,对它进行动校正.由于反射波的正常时差,与多次波的正常时差不同.所以,动校正后的多次波记录,道与道之间仍然存在着时差,这个时差叫做多次波的剩余时差.7、名词解释地垒正确答案: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上升盘.8、判断题界面与地面的夹角,叫真倾角.正确答案:对9、单选油气运移的总趋势是().A.从低处流向高处;B.从高处流向低处.正确答案:A10、单选能够形成储集层的岩石必须具有较好的()和渗透性.A.生油条件;B.孔隙性.正确答案:B11、判断题地震速度一般不随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正确答案:错12、名词解释标准层正确答案:标准层是可以用来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的特征性地层(或岩层)它们必须具有某些明显的地质特征、厚度不大而稳定,并且在区域上广泛分布.13、单选断层的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这样的断层是().A.逆断层;B.正断层;C.平移断层.正确答案:B14、判断题位于断层面之上者为上升盘 .正确答案:错15、问答?计算不同孔隙度的砂岩速度知:砂岩骨架速度Vm=5200m/s,孔隙中充气,气的速度V l=430m/s求:孔隙度Φ=0.1和0.2时,砂岩速度V=?正确答案:当Φ=0.1时∵1/V=(1-Φ)/Vm+Φ/Vl=(1-0.1)/5200+0.1/430=0.0004056s/m∴V=2465m/s当Φ=0.2时∵1/V=(1-Φ)/Vm+Φ/Vl=(1-0.2)/5200+0.2/430=0.0006189s/m∴V=1616m/sΦ=0.1时,V=2465m/s;Φ=0.2时,V=1616m/s.16、判断题当炮点位于排列中间时就叫中间放炮.正确答案:对17、问答题褶曲的基本类型有几种,并说明?正确答案:褶曲的基本类型有两种.岩层向上拱曲,称为背斜褶曲;岩层向下凹曲,称为向斜褶曲.18、填空题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层,平均厚度().在大陆部分较厚,一般();在大洋部分较薄,一般().正确答案:固体;15--17公里;30--40公里;6--16公里.19、单选为了得到理想的记录,一般组合检波器都要用()的连接方式.A.串联;B.并联;C.先串后并.正确答案:C20、判断题不同波的迭加叫做波的干涉,迭加部分叫做干涉带.正确答案:对21、填空题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发生的形变只改变(),而它的()不变,这种形变叫()形变,简称()正确答案:形状;体积;形状;切变.22、判断题反射系数不能说明反射波的强度.正确答案:错23、填空题地震勘探分()地震法、()地震法和()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正确答案:反射波;折射波;透射波;反射波.24、判断题当条件相同时,反射波振幅越强,反射波的振幅就越强.正确答案:错25、问答题什么是倾斜岩层?怎样描述倾斜岩层的空间位置?正确答案: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交角的岩层,称为倾斜岩层.倾斜岩层的空间位置用产状要素来描述,即用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来描述.走向表示岩层在水平面上的延伸方向倾向表示岩层的倾斜方向,倾角表示岩层倾斜的程度.26、问答题什么叫多次覆盖?正确答案:为了压制多次波等干扰,可采用多次覆盖的观测法.所谓多次覆盖,就是对地下每一个反射点,都要进行多次重复观测.27、名词解释古风化壳正确答案:被埋藏在地下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风化壳,称为古风化壳.28、单选射线和波前的关系是().A.相互平行;B.相互斜交;C.相互垂直;D.无关联.正确答案:C29、问答题选择观测系统的原则有几条?正确答案:合理地选择观测系统因素,在多次覆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选择观测系统时,应遵守下述三条原则:1)要根据地下地质情况、地质任务和干扰波的特点来选择观测系统的形式.如果工区内断层发育,多次波干扰不严重,这时可选用短排列的单边放炮,或中间放炮观测系统.因为排列短,一方面动校正速度误差小,另一方面地下反射点密集,观测精度高,可提高多断层地区的勘探效果.如果多次波干扰比较严重,这时就应选用端点的或偏移的长排列观测系统.因为排列长,有利于压制多次波干扰.2)选择观测系统因素时,必须确保反射波位于通放带,干扰波处于压制区,这是其一.其二,还必须保证迭加后有足够的信噪比,一般要求信噪比达到3-5倍.3)在保证地质任务完成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覆盖次数,大道距的观测系统,用最小的工作量达到最好的地质效果.30、名词解释道距正确答案:道与道之间的距离叫做道距.。

工程物探试题库

工程物探试题库

工程物探试题库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工程物探试题(一)一、解释概念(共16分)1.观测系统2.惠更斯原理3.频谱4.波动曲线5.静校正6.地球物理勘探7.折射定理8.视速度二、填空题(共13分)1.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岩土介质可视为介质,产生的波可视为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2.原始地震记录上主要包含的地震波、、、和。

3.浅层折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

4.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和。

三、简答题:(共20分)1. 1.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4分)2.什么是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有什么优越性(4分)3. 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4分)4.t0法的原理。

(8分)四、证明题:(共12分)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

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2.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

五、(共24分)假设地质模型如图1所示。

1.推导R界面共激发点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2.写出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3.讨论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

4.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

5.绘出图2水平叠加后时间地震剖面。

地面h1=50m v1=800m/sRv2=1000m/s图1地面(a)(b)图2六、(共15分)已知4次覆盖,接收道数N=24,道间距ΔX=4米,偏移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求: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2.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3.写出共CDP点道集?工程物探试题(二)一、解释概念(24%,每小题3分)1.惠更斯原理2.视速度3.波动曲线4.采样定理5.抽道集6.静校正7.纵向电导率解释法二、简答题(36%,每小题6分)1.1.地震波是如何形成的其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2. 水平叠加剖面的主要处理流程有哪些并说明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为什么还需要做偏移归位处理3.声波探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说明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 地震勘探中的反射波和折射波是如何产生的在共激发点地震记录上呈现出什么特征5.瑞利面波测试方法有哪两种其方法原理有何异同6.什么是地震信号的频谱和频谱分析它对地震勘探工作有什么意义三、(8%)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在均匀介质中呈直射线传播。

2023年物探考工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432题)精选全文

2023年物探考工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432题)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2023年物探考工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432题)1、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沉积环境称为().(单选题)A. 高能环境.B. 低能环境.C. 还原环境.试题答案:B2、实际地震子波的波形,是由()决定的.(单选题)A. 地质结构.B. 地层序列.C. 激发岩性.试题答案:A3、岩层尖灭是岩层厚度向某一方向逐渐变薄().(单选题)A. 以至消失;B. 但不消失.试题答案:A4、在测量平差中,用观测值改正数计算单位权中误差的公式为()(单选题)A. AB. BC. CD. D试题答案:C5、在水平迭加剖面上,回转波经常出现在().(单选题)A. 浅层.B. 中层.C. 深层.试题答案:C6、当地形高差比较大时,一般要作()校正.(单选题)A. 井口.B. 低降速带.C. 基准面.试题答案:C7、回转波在迭偏剖面上收敛为().(单选题)A. 凸界面反射波.B. 凹界面反射波.C. 断面波.试题答案:B8、根据石油物探测量规范(SY/T5171—2003),利用双频接收机作快速静态测量时,若基线长度小于20km,则同步观测时段长度应不小于()分钟。

(单选题)A. 1B. 5C. 10D. 20试题答案:B9、连续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深度Z关系是()(单选题)A. V=Vo(1+βZ)B. V=Vo(1+β+Z)C. V=VoβZD. V=(1+2βZ).Vo试题答案:A10、根据误差理论,当偶然误差的个数足够多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接近于()(单选题)A. 0B. 1C. -1D. 0.5试题答案:A11、大比例尺地形测图的作业流程主要包括技术设计、图根控制、()、地形图编绘等作业步骤。

(单选题)A. 碎部点采集B. 物理点采集C. 加密控制点D. 补充控制点试题答案:A12、用来阐述观测值中误差与观测值函数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称为()(单选题)A. 高斯定律B. 误差传播定律C. 高斯公式D. 误差缩放定律试题答案:B13、当波传播到一定深度时,入射角会超过().而产生全反射,形成反射波.(单选题)A. 反射角.B. 透射角.C. 临界角.试题答案:C14、根据误差传播定律,观测值和差函数Z=±X±Y,其误差传播的关系式为()(单选题)A. AB. BC. CD. D试题答案:B15、当碎部点的平面位置采用经纬仪极坐标法测定时,若地势比较平坦且对高程精度要求较高,则其高程通常采用()法同时测定。

物探工试题(含参考答案)

物探工试题(含参考答案)

物探工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应急预案应该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实施。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水平显示范围是依据信号量级的上限而自动选定的,最多可显示4个量级的范围.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地震勘查详查时,主要煤层底板的深度大于200m时,解释误差不大于3%。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4.由于煤、岩层的密度和速度的差异,煤层中地震波大部分能量在顶、底板之间来回反射并干涉,形成了槽波。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低阻体上方有电阻率异常,也一定会产生激电异常。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电测深法是在地面上不断改变供电电极和测置电极的位置,观测和研究所供直流电场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了解测点电阻率沿深度的变化的探测方法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音频电透视法对每个供电点,应在另一顺槽的扇形对称区间12~20个点进行观测,以确保采面内各单元有两次以上的覆盖。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相关速度谱的灵敏度较高,迭加速度谱抗干扰能力较强。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无线电波坑透发射机工作时,不必将发射功率调谐至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值。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坑透发射点如果布置在构造位置,会形成大片阴影区,不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资料的有效利用。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公式H=Vt0/2,中V为平均速度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隔水层是(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4.所谓的频散现象是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振幅的函数。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5.矿用钻孔测井分析仪如果遇到钻孔塌孔严重,不得强行推进。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6.褶皱与断层是岩石变形产生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地质构造,因此,它们总是相互独立产生的。

物探工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物探工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物探工测试题(含参考答案)1、坑透法利用岩矿石的()不同来进行探测的A、力学性B、磁性|C、电性|答案:C2、PROTEM瞬变电磁仪的动态范围是()bits.A、27B、28C、29D、30答案:C3、发射时电流过大(大于70mA),仪器发射后显示“error!”需()。

A、提高电压B、重新砸电极C、接入限流盒D、重新启动仪器答案:C4、瓦斯喷出区域和突出煤层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时,必须采用()。

A、压入式B、抽出式C、混合式D、其它答案:A5、过滤电场的形成是由于()。

A、岩石颗粒与溶液负离子的选择吸附作B、溶液与矿体之间的电化学作用C、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的溶液的扩散答案:A6、瞬变电磁仪二次磁场具有对于高阻体,曲线衰减();对含水低阻体呈现为衰减( )的特征。

A、较慢、较快|B、较快、较慢C、较慢、较慢D、较快、较快7、射线和波前的关系是()A、无关联B、相互平行C、相互斜交|D、相互垂直答案:D8、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反射时间。

A、垂直B、标准答案:A9、探放水工打钻过程中()停风。

A、可以B、不准C、不注意D、及时答案:B10、使用音频电穿透仪探测时,在接收巷道布置M、N电极时,电极一般()。

A、与巷道平行、不定间距B、与巷道平行、等间距C、与巷道垂直、等间距D、与巷道垂直、不定间距答案:C11、槽波地震施工时,炮点与数据采集站布置在同一巷道内,接收来自工作面内的地震反射信号,属于()A、透射/反射联合勘探法B、回射槽波勘探法C、反射槽波勘探法D、透射槽波勘探法答案:C12、瞬变电磁操作时,叠加次数应不少于()次。

A、30B、24D、64答案:A13、采区避灾路线上应当设置压风管路,其中主管路直径不小于()mm。

A、120B、100C、75D、50答案:B14、井下临时停工的作业地点()停风。

A、根据瓦斯浓度大小决定B、不得C、可以D、根据时间长短决定答案:B15、关于逆断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工程物探技术与应用考核试卷

工程物探技术与应用考核试卷
4.密度;弹性模量
5.微波
6.采集;处理
7.地震勘探;电法勘探
8.直流;交流
9.埋深;形态
10.结构;物理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地震勘探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特性来探测地质结构。在工程物探中,主要用于查明地下构造、岩性界面和矿产资源分布。通过分析反射波和折射波,可以确定地层界面和构造位置。
D.遥感技术
18.以下哪些方法对环境污染较小()
A.地震勘探
B.电法勘探
C.磁法勘探
D.遥感技术
19.以下哪些方法在工程物探中具有较高分辨率()
A.地震勘探
B.电法勘探
C.磁法勘探
D.地质雷达
20.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工程物探成果的解释()
A.数据质量
B.地质背景
C.勘探方法
D.数据处理技术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地震勘探中,P波又称为_______波,S波又称为_______波。
2.电法勘探中,根据测量参数的不同,主要分为_______法、_______法和激发极化法等。
3.磁法勘探是基于地质体_______性质的差异来进行勘探的。
4.工程物探中,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地质体的_______和_______。
4.地质雷达勘探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是如何应用于考古勘探和地下管线探测的?请举例说明。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A

物探工单选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物探工单选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物探工单选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IOO题,每题1分,共100分)1、QH型曲线是几层曲线?()A、二B、四C、五D、三正确答案:B2、同步法是发射机与接收机()移动,并在各测点分别发射和接收场强值A、逐点B、同时C、分时正确答案:A3、矿井音频电透视层析成像是利用穿过采煤工作面内的沿许多电力线(由供电点到测量点)的()数据来重建采面电性变化图像的。

A、电阻B、电位差C、电阻率D、电流正确答案:B4、直流电法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可测量O的含水、导水构造。

A、顶板B、底板IC、侧帮D、以上三项正确答案:D5、在电剖面测量中,下列哪种装置类型电磁耦合最小?()A、偶极-偶极装置B、对称四极装置C、中间梯度装置D、双边三极装置正确答案:A6、矿井瞬变电磁法属于()效应勘探A、全空间B、半空间C、定向空间正确答案:A7、井下临时停工的作业地点()停风。

A、根据瓦斯浓度大小决定B、根据时间长短决定C、可以D、不得正确答案:D8、集团公司常用的井下物探方法有坑道透视法、高密度电法、瑞利波法、()oA、地质雷达B、网络电法C、瞬变电磁法正确答案:C9、PROTEM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发射装置,分别是TEM47、TEM57-MK2和TEM67,其中TEM47相应的勘探深度是O mA、1500B、3000C、150D、500正确答案:C10、上山探水时,一般进行双巷掘进,其中一条超前探水和汇水,另一条用来()oA、通风B、隔禺C、安全撤人D、排水I正确答案:CIK使用音频电穿透仪探测时,在接收巷道布置M、N电极时,电极一般()oA、与巷道垂直、不定间距B、与巷道平行、不定间距C、与巷道垂直、等间距D、与巷道平行、等间距正确答案:C12、()是矿工安全的首要保障。

A、矿灯B、安全帽IC、自救器D、瓦检仪正确答案:B13、下列哪一种源不能作为大地电磁场的场源()A、电离层B、手机信号发射塔C、雷电D、太阳风正确答案:B14、波阻抗是OA、正交电场与磁场的比值B、正交电场与电场的比值正确答案:A15、矿用钻孔测井分析仪到达现场后,首先将主机箱、线箱放在钻孔附近的(),打开箱盖;将推杆及工具包准备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物探试题(一)一、解释概念(共16分)1.观测系统2.惠更斯原理3.频谱4.波动曲线5.静校正6.地球物理勘探7.折射定理8.视速度二、填空题(共13分)1.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岩土介质可视为介质,产生的波可视为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2.原始地震记录上主要包含的地震波、、、和。

3.浅层折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

4.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和。

三、简答题:(共20分)1. 1.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4分)2.什么是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有什么优越性?(4分)3. 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4分)4.t0法的原理。

(8分)四、证明题:(共12分)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

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2.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

五、(共24分)假设地质模型如图1所示。

1.推导R界面共激发点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2.写出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3.讨论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

4.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

5.绘出图2水平叠加后时间地震剖面。

地面h1=50m v1=800m/sRv2=1000m/s图1地面(a)(b)图2六、(共15分)已知4次覆盖,接收道数N=24,道间距ΔX=4米,偏移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求: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2.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3.写出共CDP点道集?工程物探试题(二)一、解释概念(24%,每小题3分)1.惠更斯原理2.视速度3.波动曲线4.采样定理5.抽道集6.静校正7.纵向电导率8.t0解释法二、简答题(36%,每小题6分)1.1.地震波是如何形成的?其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2. 水平叠加剖面的主要处理流程有哪些?并说明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为什么还需要做偏移归位处理?3.声波探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说明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 地震勘探中的反射波和折射波是如何产生的?在共激发点地震记录上呈现出什么特征?5.瑞利面波测试方法有哪两种?其方法原理有何异同?6.什么是地震信号的频谱和频谱分析?它对地震勘探工作有什么意义?三、(8%)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在均匀介质中呈直射线传播。

四、(20%)假设有一水平两层介质,界面为R,已知h1=20m,V1=800m/s,v2=2000m/s。

请:4.推导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5.写出R界面共激发点时距曲线方程。

3.讨论上述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

4.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

五、(12%)设置3次覆盖、接收道数N=24、道间距ΔX=5米、偏移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的反射波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求: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米?2.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各为多少米?6.写出共CDP点道集?工程物探试题(三)一、解释概念(共16分)1.采样定律2.抽道集3.频谱分析4.声波探测5.时距曲线6.惠更斯原理7.静校正8.纵向电导二、填空题(共10分)1.浅层反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和,、和。

2.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和。

3.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岩土介质可视为介质,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三、判断题(对(√),错(x),每小题2分,共10分)1.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是完全弹性波。

()2.动校正时如果动校正速度选择过大,反射波校正过头。

()3.介质间的波阻抗差的存在是产生反射波的前提条件。

()4.多次覆盖的反射波资料处理时,抽道集后的记录为共激发点记录。

()5.费马原理是波射线沿路径最短的距离传播。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反射波资料处理时速度分析的原理是什么?2. 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3.工程岩体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相比,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4.大地电阻率测量的基本原理?五、证明题:(共14分)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

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2.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

六、(共16分)图1所示为采集的原始反射波地震记录。

回答:1.说明地震记录图上坐标和波线的含义。

2.推导一个水平界面折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3.写出地震记录上主要的地震波类型,并在图上标明。

七、(共14分)已知3次覆盖,接收道数N=12,道间距ΔX=4米,偏移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求: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2.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图13.写出共CDP点道集?工程物探试题(四)一、解释概念(共16分)1.动校正2.惠更斯原理3.频谱4.波动曲线5.电法探测6.采样定理7.折射定理8.视速度二、填空题(共10分)1.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产生的波可视为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2.浅层折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常用的解释方法为。

3.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和。

三、判断题(对(√),错(x),每小题2分,共10分)1.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是完全弹性波。

()2.动校正时如果动校正速度选择过大,反射波校正过头。

()3.介质间的波阻抗差的存在是产生反射波的前提条件。

()4.多次覆盖的反射波资料处理时,抽道集后的记录为共激发点记录。

()5.费马原理是波射线沿路径最短的距离传播。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 1.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2.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3.工程岩体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相比,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4.声波测井的基本原理?五、证明题:(共14)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

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2.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

六、(共20分)假设地质模型如图1所示。

7.推导R界面共激发点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8.写出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3.讨论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

4.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

地面h1=50m v1=800m/sRv2=1000m/s图1七、(共14分)已知4次覆盖,接收道数N=24,道间距ΔX=4米,偏移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求: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2.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3.写出共CDP点道集?工程物探试题(五)一、解释概念(共16分)1.观测系统2.惠更斯原理3.频谱4.波动曲线5.地震测线6.采样间隔7.折射定理8.视速度二、填空题(共13分)1.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岩土介质可视为介质,产生的波可视为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2.原始地震记录上主要包含的地震波、、、和。

3.浅层折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常用的解释方法为。

4.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和。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2.什么是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有什么优越性?3.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4.工程岩体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相比,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5.声波测井的基本原理?四、证明题:(共12分)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

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2.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

五、(共24分)假设地质模型如图1所示。

1.推导R界面共激发点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2.写出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3.讨论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

4.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

5.绘出图2水平叠加后时间地震剖面。

地面h1=50m v1=800m/sRv2=1000m/s图1地面(a)(b)图2六、(共15分)已知4次覆盖,接收道数N=24,道间距ΔX=4米,偏移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求: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2.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3.写出共CDP点道集?工程物探试题(六)一、解释概念(共16分)1.采样定律2.抽道集3.频谱分析4.振动曲线5.多次覆盖观测系统6.费马原理7.静校正8.视波长二、填空题(共12分)1.浅层反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和。

2.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和。

3.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岩土介质可视为介质产生的波可视为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4.地震记录的显示形式有、、和。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折射波法的应用条件和常用观测系统是什么?2.浅层地震的主要特点和地质条件是什么?3. 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4.工程岩体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相比,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5.声波测井的基本原理?6.反射波法和折射波(t0法)资料解释方法?四、证明题:(共12分)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

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2.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

五、(共20分)图1所示为采集的反射波地震记录。

回答:1.说明地震记录图上坐标和波线的含义。

2.推导一个水平界面反射波和折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3.写出地震记录上主要的地震波类型,并在图上标明。

4.对地震记录进行质量分析,并对不同的地震波进行分区(在图上标明)。

图1六、(共16分)已知3次覆盖,接收道数N=12,道间距ΔX=4米,偏移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求: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2.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3.写出共CDP点道集?《工程物探》试题库黄真萍编写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工程系二00二年十二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