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5.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上)
合集下载
5.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恒定律需在 密闭 体系中进行。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实质)
分成
重新组合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三不变)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文字表达式: 碳 + 和
化学方程式: C +
点燃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条件 生成
O2 点燃
CO2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2.反应条件 3.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4.粒子个数比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最终消失。
2.为防止煤气中毒,常加入有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 + 9O2==4CO2 + 2X + 6H2O
则X的化学式为 ( A )
A.SO2
B.SO3
C.H2SO4
D.CO
3.你知道为什么废品收购站的废铁要淋了雨以后再卖吗?
铁生锈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水的质量
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 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5.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
⑴据此判断,淀粉中一含有 C、H 元素,
可能含有 O 元素。
⑵根据这一反应,在保证光照和充足水份
的条件下,还能够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方法
是 向大棚内施放较多的二氧化碳
。
6.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参加该
化学反应中
、、
的粒子个数比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实质)
分成
重新组合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三不变)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文字表达式: 碳 + 和
化学方程式: C +
点燃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条件 生成
O2 点燃
CO2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2.反应条件 3.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4.粒子个数比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最终消失。
2.为防止煤气中毒,常加入有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 + 9O2==4CO2 + 2X + 6H2O
则X的化学式为 ( A )
A.SO2
B.SO3
C.H2SO4
D.CO
3.你知道为什么废品收购站的废铁要淋了雨以后再卖吗?
铁生锈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水的质量
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 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5.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
⑴据此判断,淀粉中一含有 C、H 元素,
可能含有 O 元素。
⑵根据这一反应,在保证光照和充足水份
的条件下,还能够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方法
是 向大棚内施放较多的二氧化碳
。
6.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参加该
化学反应中
、、
的粒子个数比
5.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C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A .①④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⑤物质的种类
3.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 通电 2H2↑+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D ) A.反应所需条件 B.生成物的状态 C.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D.氧气可助燃
P O2
P2O5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瘪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天平平衡
实验结论
反应前总质量 = 反应后总质量
符合质量 守恒定律
注意事项: 1.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防止锥形瓶底部炸裂; 2.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气球, 目的是防止红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瓶内气体迅速膨胀而冲开橡胶塞; 3.玻璃管下端与红磷接触的目的是引燃红磷; 4.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3)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 五氧化二磷。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C + O2 点燃 CO2 (1)直接读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名称和反应条件
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读“和、与、跟” ===读“生成”
(2)读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各物质的质量比 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点燃 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意义
读法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表示各物质之间粒子个数比 宏观: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微观:每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点燃生成 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质量: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点 燃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5.1质量守恒定律(共26张PPT)

复习: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2.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铁钉+硫酸铜
硫酸亚铁+铜
质量守恒定律
星火一中 姜先吉
演示实验1: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2)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点燃白磷,观察产生的现象为: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4)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15.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 g氧气,同
时只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 水,则该化
合物中
(C )
A.只含碳、氢元素 B.只含碳、氧元素
C.含碳、氢、氧元素 D.无法确定
谢谢 再见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
一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想 呢?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 的总 质量 呢?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六 元素质量 不 物质的总质量 变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什 么?学了该定律,对我们有什 么用?
2.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
> 成的固体的质量
镁条的质量(填
“<” “>” “=”),这与质量守恒定律 不矛盾
(填矛盾或不矛盾)。
3.现有化学反应A+B==C+D,已知A为a g,
B为b g,完全反应后生成D为d g,则生A + B == C + D的反应中,5 gA物质跟 4 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 g C物质和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2.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铁钉+硫酸铜
硫酸亚铁+铜
质量守恒定律
星火一中 姜先吉
演示实验1: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2)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点燃白磷,观察产生的现象为: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4)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15.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 g氧气,同
时只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 水,则该化
合物中
(C )
A.只含碳、氢元素 B.只含碳、氧元素
C.含碳、氢、氧元素 D.无法确定
谢谢 再见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
一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想 呢?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 的总 质量 呢?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六 元素质量 不 物质的总质量 变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什 么?学了该定律,对我们有什 么用?
2.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
> 成的固体的质量
镁条的质量(填
“<” “>” “=”),这与质量守恒定律 不矛盾
(填矛盾或不矛盾)。
3.现有化学反应A+B==C+D,已知A为a g,
B为b g,完全反应后生成D为d g,则生A + B == C + D的反应中,5 gA物质跟 4 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 g C物质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28张PPT)

物质
AB CD
反应前质量/g
20 12 2
2
反应后质量/g
0
2
2
待测
m (1)反应后D物质的质量是 32 g。不变
(2)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 2:1 。20:10=2:1
(3)C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 催化剂 (填“反应
物”、“生成物”或“催化剂”)催化剂或杂质
(3)该反应属于 化合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
积
是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守恒
C、在氧气中燃烧的细铁丝的质量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
铁的质量 × 反应前氧气的质量没有称量到
D、充分加热ag的氯酸钾与bg的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
成氯化钾c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c)g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密闭容器里进行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一、推断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式 二、确定物质的质量 三、微粒图形题 四、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五、化学计算题型
2、
单质
C
×
× 改变
√
× 2:1
四、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四、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随堂练习四
1、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
律的是( B )
×
无法测得氧气的质量
×
不反应
√ 封闭容器
×
敞口容器,有气体生成
随堂练习四
2、使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下列反应中应选择( A )
A.6HCl+2Al(OH)3=2AlCl3+6H2O √
一、推断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式
1、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 •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 (共15张PPT)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石头中没有金元素,所以不能点石成金。
反应原理:
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Na2CO3+HCl
NaCl+CO2+H2O
天平平衡情况: 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变轻)
活动与探究
根据刚刚的实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 实验结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反应有 气体生成,而反应未在密封装置内进行, 导致气体逸出。
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这个 反应前后质量改变的原因吗?
该反应的原理是
点燃
Mg + O2
MgO
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有白烟产生)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并 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适合直接用来验证 质量守恒定律
若选择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 反应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一定要 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碳酸钠粉末
H
O
H
H
O
H
H
H
O
H H
O
通电
2H2O氢分子 氧分子HHOHH
O
2H2 + O2
微观
化 原子种类不变
学
反 应
原子个数不变
前 后
原子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种类不变 元素质量不变 物质总质量不变
是否存在违背质量 守恒定律的化学反 应呢?
探究实验
将稀盐 酸倒入 烧杯中
实验现象: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稀盐酸
1
2
小结:
在化学反应中有六不变、两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反应原理:
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Na2CO3+HCl
NaCl+CO2+H2O
天平平衡情况: 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变轻)
活动与探究
根据刚刚的实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 实验结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反应有 气体生成,而反应未在密封装置内进行, 导致气体逸出。
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这个 反应前后质量改变的原因吗?
该反应的原理是
点燃
Mg + O2
MgO
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有白烟产生)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并 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适合直接用来验证 质量守恒定律
若选择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 反应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一定要 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碳酸钠粉末
H
O
H
H
O
H
H
H
O
H H
O
通电
2H2O氢分子 氧分子HHOHH
O
2H2 + O2
微观
化 原子种类不变
学
反 应
原子个数不变
前 后
原子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种类不变 元素质量不变 物质总质量不变
是否存在违背质量 守恒定律的化学反 应呢?
探究实验
将稀盐 酸倒入 烧杯中
实验现象: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稀盐酸
1
2
小结:
在化学反应中有六不变、两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人教版九上化学 5.1.1 质量守恒定律(共33张PPT)

(2)符号表达式
P O2 点燃P2O5
(3)探究一结论
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m1
=
m2
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思考】 (1)在红磷的燃烧实验中,锥形瓶底部为什么要铺 有少量细砂?
防止锥形瓶底部受热不均导致炸裂 (2)在红磷的燃烧实验中,气球为什么先变大,后 收缩?
实验方案
方案三
方案四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化学表达式 反应前后质 量关系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
的 气泡
。
盐酸+碳酸钠
氯
化钠+水+二氧化碳
HCl + Na2CO3 →
NaCl + H2O + CO2 反应后的质量 小于 反应前的质量
发出耀眼的 白光 ,放 热,生成 白色 固体
点燃
Mg + O2 → MgO 反应后的质量 大于 反应前的质量
练习:判断下列题,正确的打“√”,错误
的打“×”。
⑴ 水冷却结成冰,总质量没有改变 ,由此说明:
此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⑵ 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
定律,反而体
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应让反
现了质量守恒
应在 密闭 容器中进行; 定律。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人 教版九 上化学 5.1.1 质量守恒定律(共33张PPT)课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人 教版九 上化学 5.1.1 质量守恒定律(共33张PPT)课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定律解释。
4、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是指质量守恒,而不
P O2 点燃P2O5
(3)探究一结论
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m1
=
m2
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思考】 (1)在红磷的燃烧实验中,锥形瓶底部为什么要铺 有少量细砂?
防止锥形瓶底部受热不均导致炸裂 (2)在红磷的燃烧实验中,气球为什么先变大,后 收缩?
实验方案
方案三
方案四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化学表达式 反应前后质 量关系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
的 气泡
。
盐酸+碳酸钠
氯
化钠+水+二氧化碳
HCl + Na2CO3 →
NaCl + H2O + CO2 反应后的质量 小于 反应前的质量
发出耀眼的 白光 ,放 热,生成 白色 固体
点燃
Mg + O2 → MgO 反应后的质量 大于 反应前的质量
练习:判断下列题,正确的打“√”,错误
的打“×”。
⑴ 水冷却结成冰,总质量没有改变 ,由此说明:
此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⑵ 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
定律,反而体
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应让反
现了质量守恒
应在 密闭 容器中进行; 定律。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人 教版九 上化学 5.1.1 质量守恒定律(共33张PPT)课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人 教版九 上化学 5.1.1 质量守恒定律(共33张PPT)课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定律解释。
4、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是指质量守恒,而不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

白磷:保存在水中,容易自燃。
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备好的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2)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点燃白磷,观察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 烟(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4)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冷却)
(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质量不变
P O2 点 燃 P2O5
分子数目不变: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小结:化学反应前后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不 原子种类
元素质量
原子数目
物质总质量 变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元素的化合价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练习:
1、在A + B = C 的化学反应中,
4克
12克
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 B
由于没称量到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此反应后 质量偏轻。
● 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实验3的问题,让反应后天平依然平衡?
Na2CO3 + HCl
NaCl + CO2 + H2O
改进方法:将烧 杯换成锥形瓶, 并在瓶口塞上 橡胶塞或套一 个小气球.
● 探究实验 四
实验4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 方案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总质量
= 总质量
讨论:
1、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什么? 防止瓶内气体膨胀冲开瓶塞。 2、实验中细沙的作用是什么?
防止锥形瓶底部受 热不均而炸裂。
实验二: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量。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砝码不用取下), 静置1-2分钟,注意实验现象并观察天平是否 平衡。
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备好的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2)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点燃白磷,观察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 烟(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4)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冷却)
(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质量不变
P O2 点 燃 P2O5
分子数目不变: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小结:化学反应前后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不 原子种类
元素质量
原子数目
物质总质量 变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元素的化合价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练习:
1、在A + B = C 的化学反应中,
4克
12克
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 B
由于没称量到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此反应后 质量偏轻。
● 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实验3的问题,让反应后天平依然平衡?
Na2CO3 + HCl
NaCl + CO2 + H2O
改进方法:将烧 杯换成锥形瓶, 并在瓶口塞上 橡胶塞或套一 个小气球.
● 探究实验 四
实验4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 方案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总质量
= 总质量
讨论:
1、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什么? 防止瓶内气体膨胀冲开瓶塞。 2、实验中细沙的作用是什么?
防止锥形瓶底部受 热不均而炸裂。
实验二: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量。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砝码不用取下), 静置1-2分钟,注意实验现象并观察天平是否 平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5.1《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共14张PPT)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3: 58:0223 :58:022 3:588/ 10/2021 11:58:02 P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8.1023: 58:0223 :58Aug -2110-A 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3:58: 0223:5 8:0223: 58Tues day, August 10, 2021
•
(5)在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充分反应 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 质量
2
2
78
5
反应后 质量
待测
24
0
14
反应后x的质量= (2+2+78+5)-(24+0+14)=49
这个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反应物:z
生成物:x,y,q
Z
x+y+q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 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 1021.8. 1023:58 :0223:5 8:02August 10, 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M1 = M2
演示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
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烧杯中放入蓝色硫酸铜溶液,
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2)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3)倾斜烧杯,使二者反应。观察现象:
(4)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氢氧 化钠
氢氧
硫酸铜
硫酸钠
化铜
演示实验2小结
•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是因为( C )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原来的种类没有变化 •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 质量没有变化 •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 质量没有变化
• 2、现有化学反应A+B=C,若 mgA和n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 应,生成C的质量是( ) • A、等于(m+n)g • B、小于(m+n)g • C、大于(m+n)g • D、不大于(m+n)g
•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1、解释有关现象 •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 物质的化学式; •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 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 某元素的质量; • 5、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某 物质的质量。
• 蜡烛在燃烧时,越烧,蜡烛越短,质 量也就越小,说明它不适合质量守恒 定律,对吗?为什么?
• 蜡烛在燃烧时,越烧,蜡烛越短,质 量也就越小,说明它不适合质量守恒 定律,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不对,因为蜡烛时,反应物 是蜡烛的氧气,而产物为二氧化碳气 体和水蒸气,产物都以气体形式散逸 到空气中,所以越烧,质量越轻,它 还适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 镁带燃烧后的产物比镁带重,说 明质量守恒定律不适合这个反应, 对吗?为什么?
• 镁带燃烧后的产物比镁带重,说 明质量守恒定律不适合这个反应, 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不对,因为这个反应中 参加反应的是镁带和氧气,而的 物只有一种氧化镁固体,氧化镁 的质量应等于镁带的质量和参加 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这个反应 依然适合质量守恒定律。
2.H2和O2形成混合物的质量等于 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 ×)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 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 积等不一定守恒。 2. 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参加 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
3.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 如沉淀、气体等。 4.“反应生成的物质”仅指该反应 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质量,在反应 之前已经存在的质量无关。
Fe O2 Fe3O4
2、硫在氧气中燃烧:
1、铁在氧气中燃烧:
点燃
S O2 SO2
点燃
•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会看到 各种化学反应,如蜡烛燃烧、煤 球燃烧、钢铁生锈,大家是否想 过,为何钢铁生锈质量是增加的, 蜡烛燃烧却消失了呢?在化学反 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改变 呢?
4、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 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 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 C、H 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 O ___元素
5、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 学式为( B ) A、X2Y3 C、X2Y6 B、XY3 D、 X2Y4
小结 小结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点燃
点燃
• 读法:以C + O2 == CO2为例: • 12 :16×2 :12+16×2 • 12 :32 : 44 • 1、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 氧化碳。 • 2、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 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 1、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 • 2、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 3、反应生成了那些物质(生成物); • 4、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 5、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
•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 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 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C ) • A、镁条放入盐酸中 •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 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 液 •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 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 • A、大于铁丝质量 B、小于 铁丝质量 • C、等于铁丝质量 D、可能 等于铁丝质量
1、化学反应的实质 是什么?
2、怎样判断化学反应已 经发生?
化学反应的实质: 被破坏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变成 形成
化学变化发生时,一定有新物质生 成,还会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有 时还 会发生颜色变化、或生成沉淀、 产生气体等现象。
下面是什么物 质发生的化学变化? 你会写它们发生化 学变化的表达式吗?
• 2.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 B物质和C物质(用A=B+C表示), 当一定量A发生分解后,生成56 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 A物质是 • (A) 12克 (B)44克 • (C)56克 (D)100克
结论: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 总质量相等
硫酸铜 +氢氧化钠→ 硫酸钠 + 氢氧化铜
M1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的现象为:
=
M2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 和
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 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演示实验3:蜡烛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演示实验3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 什么?学了该定律,对我们 有什么用?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可运用定律:
1. 进行有关的计算 2.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3.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 1、反应A+B=C+D中,已知2 g A和5 gB 3 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 g C,则有____g D 生成。 2、 将24.5 g氯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 9.6 固体质量14.9 g,则产生气体____g。 3、加热10 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 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 g,则生 成氧气的质量为 0.48 g
• 为什么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会相等呢?
• 为什么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会相等呢? 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只是参加反 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成而生成其 它物质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 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 没有变化,所在,化学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
在开放容器中 石蜡+氧气 → 水 +二氧化碳
M1 > M2
讨论
在实验中,石蜡和氧气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 什么不相等呢? 如何证明石蜡和氧气反 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呢?
演示实验4: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前后质量测定
演示实验4小结
在密闭容器中 石蜡+氧气 → 水 +二氧化碳
M1 = M2
演示实验5: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
碳酸钠+盐酸→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M1 > M2 •有盖时(密闭容器内) 碳酸钠+盐酸→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M1 = M2
• 实验5-2镁条燃烧
演示实验5-2小结 观察到的现象:
镁+氧气→ 氧化镁 M1 = M2
波义耳的实验反应后 物质的质量增加了,增加 了什么物质?
判断对错:
1.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 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 × 煤的质量相等 ( )
• 碳 + 氧气 • 反应物
点燃
二氧化碳 生成物
• 化学方程式概念(见课本第93页)
•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意义
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 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实例(2H2+O2 == 2H2O)
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 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 燃
点燃
量的方面:1.表示反应物、 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各 1、2H2 + O2== 2H2O 物质间质量与化学计量数 (2×2) (32×1) (18×2) 的乘积比;2.表示反应物、 即1 : 8 :9 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 2、2H2+O2==2H2O 比) 2:1 :2
内容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因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应用
进行有关的计算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化学方程式:
• 学习化学,常常需描述各种物质之间的反 应,如何简便地表示化学反应呢?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 应可以用文字表示为: • 和 反应条件
演示实验5小结 观察到的现象: 产生无色气泡。 无盖时(开放容器内)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M1 > M2 •有盖时(密闭容器内)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M1 = M2
• 实验5-1 •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 量的测定
演示实验5-1小结 观察到的现象: 产生无色气泡。 无盖时(开放容器内)
• 2、现有化学反应A+B=C,若 mgA和n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 应,生成C的质量是( A ) • A、等于(m+n)g • B、小于(m+n)g • C、大于(m+n)g • D、不大于(m+n)g
• 3、小明在练习制作“糖葫芦”时, 在给蔗糖加热时产生了炭黑和水(整 个过程密闭),这一事实说明了 ( ) •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和水分子组 成的 • D、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