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 CH04001 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A)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化学教育专业(三年制专科)课程类别:必修一、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无机化学是化学教育(专科)专业必修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

它既与中学化学内容相衔接,又要为后继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学生学习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1.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以及氧化还原、配合离解和沉淀溶解等基本理论;2.培养学生运用上述原理去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用途等基本知识。

并且具有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3.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注意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培养学生自学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4.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适当介绍现代化学的新发展、特点及研究新方法,拓宽学生视野。

二、主要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及相当学习网站1、教材:北师大等院校编《无机化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2、主要参考书:①《无机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②《无机化学》庞锡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③《无机化学学习指导书》庞锡涛主编④《现代化学基础》华东师大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9年⑤《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⑥《无机化学答疑》黄孟键高等教育出版社⑦《无机化学——要点·例题·习题》张祖德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⑧《大学化学》杂志3、相关学习网站①.②.③.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及化合物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理论解释难点:原子结构、化学键理论四、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为主本课程的成绩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构成。

平时考核内容有平时测验、习作讨论、课外作业等方面。

期末考核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依据。

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无机化学》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90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验课30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药学、药剂专业学生。

三、课程性质地位无机化学是药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优秀医药学人才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掌握了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和重要元素的化学基础知识,注重化学与医药学的交叉与结合,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思路。

四、课程基本理念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本着为学员终身学习奠基的思想,强调“重基础、重能力、重素质”的原则,着重介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根据《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在总结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课程目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具体明确的阐述。

《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课、实验课。

理论课的安排60学时,实验课30学时。

理论课采用大班课教学,辅以多媒体电教手段,以教员讲授为主。

教学中灵活运用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教学,增强教学互动,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验课采用小班课教学,以学员亲自动手操作为主,实验课教员只做必要的讲解、示范和提示,全面培养学员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逐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为了尽可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员对无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评价学员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本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相结合,将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本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依据,二者按20~30%、70~80%的比例构成本课程的综合成绩。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机化学适用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学时数: 7 2学分: 32010 年 4 月《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无机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通过研究单质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反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律、分子结构、氧化还原、配合物、化学热力学等初步知识,并在原理的指导下,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不同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溶解性、热稳定性、配位能力及典型反应,熟知元素周期表中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本课程为职业能力课,后续课程有《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技术》《化工安全技术》等课程。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构建以“化工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教学工作项目设置为指导,并结合了中山市及珠三角地区化工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和学院专业教学标准。

它基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密切结合专业生产的需要,精选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保证了基本内容的深广度及科学性,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就业思路,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其中,理论知识模块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氧化和还原、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配位化学和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等几个部分,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化学实验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数据表达与处理、玻璃管加工及塞子的打孔、台秤与分析天平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电导率仪的使用、酸度计的使用、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等。

无机化学作为化学专业最基础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无机化学——精选推荐

无机化学——精选推荐

⽆机化学⽆机化学课程教学⼤纲⼀、课程说明(⼀)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课程名称:⽆机化学所属专业:材料化学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4学分(72学时)(⼆)课程简介、⽬标与任务课程简介:⽆机化学主要研究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然界的存在、⼈⼯制取、性质和反应,以及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解释的科学。

是理科相关专业本科⽣化学教学中的第⼀门主⼲基础课,是后续化学课程的基础,也是理科各专业⼈才整体知识结构及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较系统、全⾯地学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热⼒学原理及四⼤平衡的关系。

掌握原⼦结构及其对元素性质的影响,以及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掌握离⼦键理论、共价键理论、⾦属键理论对分⼦形成及其结构的解释。

在理论部分的基础上,讨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先修课程要求:已完成⾼中化学课程后续相关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本科阶段的⽆机化学课程是在中学基础上的逐步深化和提⾼,同时⼜为后续课程打下必要和扎实的基础,因此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

在内容上,删减了与中学化学重复内容,着重强化了化学理论中规律性的知识,从更完善的理论⾓度重新认识化学物质结构及化学变化规律,加强了对微观结构的描述和重要理论的阐述,同时细化了重要元素及典型化合物的讨论,适当增加了某些化合物新⽤途的介绍。

这些内容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开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机化学》(第五版),⼤连理⼯⼤学⽆机化学教研室编,⾼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

参考书:[1] 《基础⽆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张淑民编著,唐瑜修订,兰州⼤学出版社,2011年6⽉[2] 《⽆机化学》,宋天佑等主编,⾼等教育出版社[3] 《⽆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武汉⼤学&吉林⼤学编,⾼等教育出版社[4] 《⽆机化学》,张祖德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学出版社,2008年11出版⼆、课程内容与安排第⼀章绪论第⼀节化学研究的对象第⼆节⽆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第三节⽆机化学课的内容、学习任务和⽅法第四节⽆机化学常⽤的计量单位(⼀)教学⽅法与学时分配:多媒体教学⽅式进⾏课堂讲授,讨论;学时:1学时。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中文:无机化学2是为化学、应化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掌握元素化学、元素定性分析及与无机化学相关的最新发展与创新,为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具体内容包括:配位化学、元素化学、定性分析、核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等。

英文:Inorganic chemistr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students of chemistry and applied chemistry students.The purposes of this course are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inorganicchemistry, and basic skills in practice and operation of inorganic experiment; operational flows of element chmistry,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elements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inorganic chemistry. So as to build a platform for their future study of organic cheistry, physical chemistry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The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cover coordination chemistry, element chemistry, qualitative analysis, nuclear chemistry, bioinorganic cheistry and organometallic chmistry.三、课程内容(一)课程教学目标“无机化学”是化学系本科生第一门化学基础课。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时:90学分:6适用专业:科学教育专业【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无机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学系科学教育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与高中化学课程相衔接,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它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继化学课程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自学无机化学书刊的能力。

本大纲参照 1980 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无机化学教学大纲》和1995 年颁布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全国通用的理科《无机化学》教材(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第三版),适应当前教学时数减少的情况制定。

在规定的学时内应完成大纲所列教学内容,顺序和课时分配可作适当调整。

重点和难点内容应讲深、讲透。

【教学内容、目标和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1、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科学。

2、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和前景。

3、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

教学目标:结合无机化学的最新进展,介绍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教学重点:无机化学的任务、最新发展方向及应用教学难点:化学发展简史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6学时)教学内容1、分子、原于、元素、核素、原子量、原子质量、平均原子质量、分子量。

2、电子的发现,α-粒子散射与带核的原于模型、氢原子光谱与玻尔理论。

3、微观粒子运动的特点:波粒二象性,德布罗依预言,电子衍射实验,测不准原理。

4、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波函数和原子轨道,电子云,径向分布,角度分布四个量子数。

5、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和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电子排布)。

6、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的关系: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族的划分,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的分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简史。

7、元素的周期性:电离势,电子亲合势,原子半径,元素电负性。

教学目标1、掌握原子、分子、元素、核素、同位素、原子质量、平均原子质量、分子量、式量等基本概念,了解相似概念间的区别。

《无机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无机化学(Inorgaic Chemistry)课程代码:1121243007学分/总学时:3.0/48开课单位: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面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无机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学科基础课,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物质结构部分以及元素化学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去解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规律等问题。

课程实际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固体结构、配合物结构、s区元素、p区元素、d区元素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元素化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无机化学发展的新兴领域,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能力,认识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增强学生自学知识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并对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认识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具备高中数、理、化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等基本理论;并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法、用途等基本知识。

了解现代无机化学的新发展、特点及新的研究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科研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学时分配章节标题课内学时数课外学时数理论授课实验(或实践)第一章原子结构 6 0 30第二章分子结构 6 0 30第三章固体结构 6 0 30第四章配合物结构 4 0 20第五章s区元素 2 0 10第六章p区元素(一) 4 0 15第七章p区元素(二) 4 0 15第八章p区元素(三) 4 0 15第九章d区元素(一) 6 0 15第十章d区元素(二) 6 0 15总计48 230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原子结构[目的要求][1] 了解氢原子光谱和能级的概念[2] 了解原子轨道、概率和概率密度、电子云等概念.熟悉四个量子数的名称、符号、取值和意义;熟悉s、p、d原子轨道与电子的形状和空间的伸展方向。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精选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精选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的科学,它是化学中最古老的分支学科。

是大学化学各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基础课程,在化学各专业课的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师范院校的无机化学又是和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包含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两部分,它们互相渗透,紧密联系,组成了无机化学课程的整体。

基础理论内容涉及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平衡、物质结构、配位化学、电化学等化学原理。

元素化学重点介绍周期表中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的性质、结构、用途和制备,并运用热力学、动力学、元素电势图以及结构化学原理进行解释。

二、课程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无机化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系第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它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该课程的讲授内容既要立足于学生已掌握的中学化学知识基础,又要为其它几门后续课程准备必须的基础理论和无机化学知识。

无机化学课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和氧化还原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并且使学生掌握重点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用途。

同时通过教学过程还应培养学生掌握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并注意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

(二)课程目的无机化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理解和掌握周期律、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沉淀平衡和配位平衡四大平衡等初步知识,并在原理的指导下,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理解化学变化基本特征,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溶解性、热稳定性、配位能力等特性及典型反应。

要求学生在元素化学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培养自学能力,并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代码: CH04001课程名称:无机化学(A)
选用教材:《无机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无机教研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授课学期:2013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应化
课程学分:4
授课教师:朱磊
授课时间,地点:周二1、2节中楼104,周四3、4节中楼121:
讨论时间,地点:应化1301单周5-17周四1、2节中楼121,
应化1302单周5-17周四9、10节中楼116
中文课程描述
无机化学是大学化学的一门基础课,涵盖了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元素化学和生物环境等内容,理论部分重视联系生产和科研实际,元素部分侧重基本性质、反应规律和重要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自学无机化学书刊的能力。

英文课程描述
Inorganic chemistry is a fundamental college course that covers all areas including reaction mechanism, matter structure, elemental chemistry, bio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The theoretical part of this course focuses on applications in industry and research, and the elemental part focuses on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elementals and their reactions and applications. The goal is to provide knowledge for students interested in chemistry to better understand major concepts as matter structure,
elemental properties and basic reaction rules such as why and how reactions take place. The course aims to teach students the methodology of chemistry learning and how to exploit what they learn to solve problems in their retune life.
更多内容(链接)
/G2S/Template/View.aspx?courseId=62&topMenuId=11253 4&action=view&type=1&name=&menuType=1
教学日历
备注:1、实验包含项目、案例、仿真、模拟、编程、写作等多种形式;考试(测验)包含用机试、考查、测试、期中考试等多种形式;项目实做包含课程设计、案例、实习、编程、写作等多种形式。

教学 16 周,授课 16 周完成;
授课 32 次,每次 90 分钟(连续);讨论 7 次,每次 90 分钟;
实验(项目) 0 次;
测验(考查) 4 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