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教案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教案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导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感受大自然之美;②鉴赏大自然美的方法;③环境问题的涵义及危害。
能力目标:①培养鉴赏自然风景的能力;②增强对人与自然不和谐之音的认识;③提高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②树立正确的自然馆,于大自然和谐相处;③提高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教案重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教案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第一课时(总第6课时)教案内容:讲授本课第一框题——感受大自然之美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详见教材P32引言)2、板书课题: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二、讲授新课板书:一、感受大自然之美1、美丽的大自然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2页)图片1:草原秀色图片2:黄果树瀑布图片3:三峡风光图片4:泰山雄姿搜集与交流: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搜集有关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
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感受大自然之美,并精选资料在全班展示。
谈一谈:每个人都有自己严重的大自然,自己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1)美丽的大自然(大自然之美的内容)①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美丽无穷宇宙之美在其“神秘”!在浩瀚神秘的宇宙世界,离我们最近的星系是太阳系,在太阳系以外还有更大的星系——银河系,以及更遥远的河外星系。
在晴朗的夜晚,抬头遥望,轻纱薄雾般的银河里流动着闪烁的群星,构成了太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学生朗读教材,从中感受其无穷的魅力)②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生物世界的美在其“奇妙”!鱼翔浅底、鹰击长空、鲜花怒放、鸟儿歌唱,河流、天空、大地、森林无不显现着生物世界的美;阳春三月燕子衔泥、炎夏六月荷花满塘、金秋九月蟋蟀歌唱、严冬腊月红梅飘香,无不展示着春、夏、秋、冬四季生物世界之美的奇妙。
八年级政治教案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花官初中学案年级九科目思品课题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课型复习执笔人审核人学科组长学习时间第周星期教师寄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学习目标1、巩固基础知识2、提高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习内容基本要求1.体现学习的主要内容;2.典型例题;3.精选练习;4.课堂达标检测。
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笔记一、基础知识:第12课感受大自然★1.大自然美表现在哪里?①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②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③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2.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带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3.怎样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4.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哪里?①自然物种在减少;②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的破坏;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5.自然物种减少原因及其危害性?①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②危害: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
★6.环境问题①含义: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②主要表现:水土流失、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水污染严重、大气污染严重。
③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13课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1.怎样关爱大自然?①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②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③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来源:为什么要善待大自然?①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②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
4.怎样善待大自然?①要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②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八年级政治 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教案 鲁教版

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回答问题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人与大自然不和谐的地方在哪里?
指导学生讨论:
要求学生尝试回答
出示资料,
请学生归纳:自然物种在减少
提出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导致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物种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出示资料:
我们如何认识到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
反馈矫正
讨论
思考
身体状况
经常发展
威胁生态平衡
感受
学会运用
举例说明
写出体会自己的感受
大家谈__在这节课中我的收获
我认为应该怎么样?
思考
回答
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生共同归纳本课知识
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用简洁的语言来说明在本课中的收获
以后怎么做?
做题
补偿训练
30`
40`
45`
课堂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讲授时间
出示资料:
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存与生活有什么影响?
点拨指导
指导学生想一想:
我们对自己生活环境状况满意吗?
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谈谈对环境危害的认识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
师:
点拨:?
指导学生做同步境对我们影响是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关键词:
生态
健康
经济
指导学生做同步学习
实际教学时间
整体感觉
1、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成功吗?
成功()较成功()一般()不成功()
2、授课后感到快乐吗?
成功()较成功()一般()不成功()
3、值得咀嚼的精彩片断
4、这节课最不满意的教学环节或某个知识点的片断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教案鲁教版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初二思品下册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内容标准一2.1 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三4.5 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4.5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法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一1.5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
三4.5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法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依法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为依法保护环境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二)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身边的环境问题,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懂得环保行动中自己的责任。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第二课时,前一课时主要是侧重于从道德层面上了解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主要讲述了人与自然相处的道德规范。
本课时则是从法律层面上讲述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立法状况、环保原则和措施,以增强学生依法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为依法保护环境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
本课的两个课时的内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也是本单元知行统一教育目标的落脚点。
“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不能仅成为空洞的说教,也不能随欲而为,关爱、保护大自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循矩而动,自觉践行。
就本课时而言,前后两个层次间存在着递进升华的内在联系。
第一层次“我国已形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环境立法状况,感悟法律规范在环保中的指导作用,从而为今后自己环保行动的落实做到有法可依,循规而行。
第二层次“我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做贡献”是第一个层次的递进和升华,是行为要求,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强依法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自觉把环保意识落实为环保行动。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单元教学计划精品稿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单元教学计划主备人:秦晓梦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共设六、七课,第六课主要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同时引领他们了解大自然面临的主要灾难,增强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第七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自觉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帮助学生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能够从自身做起,保护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能够从自我做起,培养奖赏自然、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之美,增强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自觉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能够从自身做起,保护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教学重点:1、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2、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3、怎样依法保护大自然四、教学难点:1、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2、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五、突破重难点措施:1、实施新课程,倡导问题意识,引导促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体验,搞好材料分析,运用电化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3..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避免造成对基础的知识的忽略,教学过程应该重视师生互动更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4.对教材中易混易错的知识应体现在教学的难点、重点上,应集中突破,做到学生真正理解掌握。
六、教学时间:6课时新授:4课时复习:1课时检查:1课时七、教法:问题意识,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理认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法、运用多媒体学法: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体验,搞好材料分析,对知识灵活运用。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教学案)

7.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8.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从自身做起美化自然,保护环境呢?
布置复习任务,对于12个基础题目留出时间让学生回顾展示
一学生读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12个基础题目,在复习掌握的基础上,分组展示,评价
2014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日第周星期主备人执教者
学生讨论解决,分组展示,并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2、情景分析题:
材料一:在我国西部高原牧区,多年来狼、狐狸和鹰、隼等食肉动物被大量捕杀,草原上的鼠、兔由于失去天敌而数量猛增,鼠、兔掘洞的天性使草原遭受严重破坏,最终导致近年来西部草原的迅速退化。
材料二:土地荒漠化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区域已超过国土面积的1/3,荒漠化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40多亿元。
各组展示答案,教师归纳。重新整改,明确答案。
在各组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然后各组展示自己的答案。
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水城是我家,美化靠大家”,节水、节电、美化、垃圾分类等正在成为水城人的共识,保护环境,美化水城正在成为聊城人的一种自觉的行为,选择绿色文明生活方式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目前,一个园林式、生态型、融南方水韵与北方风情于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辉映,卓越秀美的“中国江北水城”已呈现在世人面前,被誉为“济南的西药园、京津的度假村。材料表明()①水城人的环境意识在不断增强②聊城人把水城当作赖以生存的家园③人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善待自然、美化自然④江北水城已实现和谐谐社会的目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六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12课 感受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 鲁人版六三制

教学重点
了解鉴赏大自然之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鉴赏大自然之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美的能力。
五、教法学法
自主感悟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归纳总结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美丽的大自然》
教师提问:看完了这么美丽的自然风光,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发言)
二、学情分析
关于鉴赏大自然之美,涉及美学上的理论知识,而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认识事物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交流,尽量做到语言通俗易懂,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自然之美,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能力:从生活中培养鉴赏自然的能力。
总结提高,培养概括能力。
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学生讨论交流,自主发言,教师引导,总结:欣赏大自然之美的作用。
2、鉴赏大自然之美
师多媒体展示四幅图片,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图片有什么不同吗?
生说,师启发,引导,点拨,并指出:有些是人工加工改造的,有些是未经人工改造的,这就是自然美的两种分类。
无论哪种景色都给我们美的享受,未经人工改造的是种神奇的美,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美页呢刚给人以壮丽之感。在欣赏美景时,如果能掌握一定的方法,就可以从中体会到更多的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鉴赏自然美的方法。
生说,师启发,引导,点拨,总结:②鉴赏自然美,要注意角度。
3、师分别出示春夏秋冬四季和西湖四季景色,学生说一说:这对我们鉴赏自然风景有什么启示?
生说,师启发,引导,点拨,总结:③鉴赏自然美,要注意时间。
202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6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教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4、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_____,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_____。
5、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____,是生命的_____,是我们____。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需要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_____、____、____,还需要______依法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
环境问题及危害
教学难点
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做贡献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重点复习题】
1、大自然的美表现在哪里?有什么好处?2、美的对象分哪两种?
3、怎样鉴赏自然风景?4、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有哪些?5、物种灭绝的原因及危害。6、环境问题及危害。
7、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有哪些?8、为什么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你认为,塑料袋为什么会被评为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2)据报道,在“限塑令”正式实施之日,有些商场为了招揽生意,仍然在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请你从法律角度来分析商场的这一行为。
(3)为了使国务院的“限塑令”得到有效实施,请你提出两点以上好建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27620 6BE4毤37889 9401鐁_32362 7E6A繪31916 7CAC粬22346 574A坊30661 77C5矅D39953 9C11鰑%29406 72DE狞5
2.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C.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D.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B.人与自然已经和谐
C.破坏自然必将威胁人类自身的发展D.保护环境必然要停止对资源的开发
4、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八年级第6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第一框: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感受大自然之美;②了解鉴赏大自然美的方法;③提高鉴赏自然美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音乐充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借用案例让学生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②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教学重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教学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课时安排:计划用1课时授完。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大自然美的图片、歌曲、诗歌、文章等。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导言。
二、讲授新课2、板书课题:感受大自然之美1、美丽的大自然情境活动一:(音乐之声)教师播放视频《秦岭最美是商洛》,引导学生感受家乡之美,并欣赏图片1:草原秀色图片2:黄果树瀑布3:三峡风光图片4:泰山雄姿进一步感悟大自然之美,并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将搜集有关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
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感受大自然之美,并精选资料在全班展示。
谈一谈: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大自然,自己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1)美丽的大自然(大自然之美的内容)①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美丽无穷②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③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④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益处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有哪些益处呢?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以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精神生活。
情境活动二:美文欣赏:海上日出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穿上只有及其德响声。
……2、访谈: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情境活动二:(自由论坛)自己找的图片中没在何处说一说:自己在图片中看到的大自然之美,自己在鉴赏大自然美景时,有什么经验?教师讲述:自然美是我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到的,如朝霞的绚丽、月光的皎洁、大海的浩瀚、雪山冰川的险峻、原始森林的苍茫、花草虫鱼的可爱,大自然给我们提共了无限宽广的审美领域。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学会鉴赏大自然之美。
(1)自然美的分类(学生分角色朗读教材P35页第一、二段内容,思考讨论)议一议:自然美分为哪两类?自然美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
例如:春天生机勃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绿色的山林、雪白的羊群和各种巧夺天工的林园。
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例如:浩瀚辽阔的星空、广阔的大海、起伏的山川等。
(2)怎样鉴赏自然美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①观赏的距离:观赏风景时,如果我们要观赏全景,就需要有一定的距离,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
如果要观赏局部的美,距离要近些。
②观赏的角度:观赏风景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
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③观赏的时间:观赏风景还有一定的时间性。
(3)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我们中学生应该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情境活动三:审美交流图1:泰山远景图2:泰山日出谈一谈:泰山美在哪里?泰山——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雄伟壮丽的泰山,中国的五岳之首,有“通天拔地之势”“擎天捧日之姿”,故称“岱宗”。
它象顶天立地的巨人,巍巍峨峨雄峙(zhi)在海滨的山东省中部。
泰山山脉沿黄河南岸延绵二百多公里,其极顶——玉皇顶,称天柱峰,海拔1545米,泰山的余脉起伏于齐鲁天地之间,青山连绵。
莽莽苍苍,气势蓬勃。
泰山的自然景致有其独到之处,它的一峰一岭、一草一木都被古代人审视过、命名过、加工过。
因此,泰山的自然景观就具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卢卡斯先生考察了泰山后说:泰山把自然与文化独特地结合在一起了,它使国际自然协会的委员们大开眼界。
泰山使我们认识到必须要重新评介自然与人的关系。
这就是泰山,它伴随着华夏民族从远古走来,它记录下我们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就像一座丰碑,一部巨著,在无言地彪炳着我们这个东方古国所走过的不寻常的历程。
泰山,是著名的中华文化山,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
三、教师总结: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今后的生活中,就让我们带着发现美的眼睛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轮美奂,感受人类的伟大力量,在感受中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四、课后作业1、预习第十二课第二课时2、完成《一课三练》,十二课第一课时练习题。
3、识记大自然之美的内容、怎样鉴赏自然美五、教后记第二框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破坏的状况、原因、危害,知道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懂的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②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从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利用情景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②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懂得人应该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③通过引导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体会现实中存在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观,从而坚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念,为落实环保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观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分成3个学习小组,收集材料。
?(物种减少、自然景观遭破坏的实例、环境严峻的表现)2、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情境材料一:(见教材P37页图片)图1:滥捕滥杀图2:乱砍滥伐图3:大气污染图4:水污染(指导学生看图,交流)探究讨论——①看了上面的图片自己有什么感想?②对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自己知道多少?2、板书课题:二、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二、讲授新课情境活动一:第1组学生展示自己调查的结果并说明:板书:1、自然物种在减少(呼吁我们要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讨论交流——读完上述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导致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探究讨论——※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危害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共同归纳:原因:人为因素、不可抗拒的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影响: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危及人类自身。
学生小结: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人类的这种肆意行为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
为此我们呼吁——珍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师总结:第1组搜集的草料和分析的都非常的好,但这痛心的一幕在我们身边也同样存在。
教师展示:捕鸟、狩猎、捉蛇、带火种进入林区烧毁森林等行为都破坏生态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制止或举报。
教师过渡: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让我们携手共同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现在请第二小组给我们介绍他们的调查情况。
板书:2、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学生展示图片和资料:讨论交流——我们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自己还知道哪些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的事例?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教师:适时地给与引导和小结,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呼吁大家旅游时要注意保护景区自然生态环境,文明游览。
下面请第3组展示今天的重点资料:3、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展示: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地沙漠化导致的雾霾天气的资料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生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3)环境问题的危害共同归纳: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生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小结: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总结:三组同学给我们做了深入的调查和透彻的分析,帮助我们进一步明白了环境的严峻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三组同学提供的内容,再次深化环保意识。
三、课后实践活动——行动起来,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调查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
我的建议:。
四、课后作业与练习:1、《一课三练》第12课课后练习。
14、16写在作业上。
2、识记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五、教学反思第十三课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第一框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理解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善待自然,美化自然的意义。
②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能力。
③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把依法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过程与方法运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善待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②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自觉保护环境;③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的方法教学难点: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的方法教学内容: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多媒体展示世界环保组织的宣传画《救命》思考:1、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2、这一问题会造成那些不良影响?3、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师:人类肆意的行为破坏了环境,也遭到了环境的报复。
今天我们应该痛定思痛、保护环境。
板书课题:13课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二、讲授新课第一框、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情境活动一:珙(ɡǒnɡ)桐,又称“鸽子树”,扎根在美丽的峨眉山,与乐山大佛为伴,春末夏初,万千朵“鸽子花”竞相怒放,汇成峨眉山一大植物景观,人称“珙桐翔鸽”。
珙桐是一千万年前留下来的孑(jié)遗(剩余的意思)植物,也是峨眉山的特产。
但是,许多人进行野生苗栽植,森林被砍伐破坏。
目前珙桐的数量日益减少,分布范围日益减小,很有可能被其它阔叶树种更替。
红豆杉,素有“国宝”之称。
经专家验证,从中提取的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的作用,被确认为本世纪国际上最有开发前途的看该药物。
红豆杉的假种皮酸甜可口,种子还可以榨油,叶子痛经、利尿、降压,并对治疗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都有显著效果。
有观点认为“这样的植物如果在我们的土地上消失的话,损失的不仅是钱财,更严重的可能是人的生命。
”讨论交流——为什么说珍惜物种消失“损失的不仅是钱财,更严重的可能是人的生命”?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我们该如何对待自然界的各种生物?教师讲述:“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要求我们要遵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有哪些呢?1、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师讲述: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种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一种生命的消亡将会引起生命链的断裂或消亡;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