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药时期药剂对麦红吸浆虫的防治效果
小麦的吸浆虫灾害要谨慎防治

小麦的吸浆虫灾害要谨慎防治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其幼虫常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浆液,造成秕粒、空壳,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
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研究员胡传玺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要密切关注植保部门发布的小麦吸浆虫害预测预报,抓住关键时机进行科学防治。
黄淮大部分地区的小麦吸浆虫为麦红吸浆虫,一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来年春天由土壤深层向地面移动,当小麦露脸抽穗时羽化为成虫,在麦穗上产卵,孵化出的幼虫钻进麦穗颖壳内,咬破麦粒表皮,吸食流出的浆液,形成秕粒,导致减产。
幼虫经过15天-20天便离开麦穗,掉落地面,钻入土中越夏、越冬。
蛹期是小麦吸浆虫害防治的最关键时期,一般在4月20日前。
具体防治方法为: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毫升-350毫升或浆虫一灌灵乳油500毫升加水5公斤,同时喷拌细沙土25公斤均匀施用,并及时浇水。
成虫补治是控制小麦吸浆虫为害的最后一道防线,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具体防治方法为:当两手扒开麦垄一眼即可看到2头-3头成虫时开始施药,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毫升或菊酯类药剂每亩25毫升,兑水常量喷雾,间隔2天-3天,连喷3次-5次,下午5时以后喷洒防治效果最好。
- 1 -。
小麦吸浆虫各成长期的防治措施.doc

小麦吸浆虫各成长期的防治措施
为有效地控制小麦吸浆虫的危害,应坚持“主攻蛹期,成虫期扫残”的原则,用好相应有效防治技术,及时用药防治。
一、蛹期防治
凡是蛹期每样方有虫2头以上的地块,都必须用撒毒土的方法进行防治。
一般年份在小麦孕穗期正是小麦吸浆虫大量化蛹时,每亩可用5%毒死蜱粉剂0.6~0.9公斤,与20~25公斤细沙土混匀,均匀地撒于地面,可杀死大量吸浆虫蛹和初羽化的成虫。
二、成虫期防治
凡是成虫防治期10复网有虫20头以上或用手扒开麦垄一眼可见2~3头成虫的地块都要及时进行喷药防治。
小麦抽穗时正是吸浆虫大量羽化出土的时期,当全田有70%~80%的小麦抽穗时,可亩用40%乐果50克对水50公斤,或用苦参碱20克对水40~50公斤,均匀地喷洒于麦田,可杀死大量小麦吸浆虫成虫,还可兼治小麦蚜虫。
若同时每亩加入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克,对水50公斤,可兼治小麦白粉病。
三、注意事项
①严重发生的地块要注意蛹期防治和成虫期防治有机结合。
②配制毒土时农药和沙土要尽量混匀。
③未浇水的麦田撒毒土后及时浇水,可提高药效。
④撒毒土时不要带露水撒药,要将粘在麦叶上的毒土借助于扫帚、拉绳索等器具使毒土弹落在地面。
⑤成虫期防治一定要注
意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的时间用药,尽量躲开中午强光时刻和风、雨天气。
⑥喷雾时要喷洒均匀,不要任意减少用水量。
⑦工作人员要采取保护措施,注意用药安全。
小麦吸浆虫如何防治?

小麦吸浆虫如何防治?
小麦的毁灭性害虫其中之一就是吸浆虫,该冲对小麦的品质以及产量造成很大的危害,下面本人介绍一下吸浆虫的特点以及防治技术。
蛹期防治预计防治适期是4月中下旬(小麦孕穗期),每样方有
虫2头以上田块,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1.5公
斤或3%辛硫磷颗粒剂3公斤,拌细土20~25公斤也可亩用40%毒死蜱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300克,拌细沙土20~25公斤,均匀撒于地表。
施药后若立即浇水,可提高防效。
成虫期防治预计5月初(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是成虫防治适期。
手拨开麦垄一眼可见2头以上成虫的田块,及时喷雾防治。
用10%
吡虫啉1000倍液、50%毒死蜱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
1000~1500倍液喷雾,在上午11点前或下午4点后喷雾防治。
喷药
时可加入多菌灵、三唑酮、烯唑醇、磷酸二氢钾等混合喷雾,同时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和防早衰的作用。
麦红吸浆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麦红吸浆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麦红吸浆虫是一种小麦毁灭性害虫,属双翅目瘿蚊科。
2001年在任城区长沟、南张、安居等镇暴发,危害面积达12万亩,一般减产30%~50%,严重的减产80%以上,甚至绝产。
在麦红吸浆虫的防治上,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办法。
1选用抗虫品种
生产上应选用芒长多刺、口紧、小穗密集、扬花期短而集中、果皮厚的小麦品种,如济宁13号、济麦19号等,对麦红吸浆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不利,从而使小麦受害减轻。
2深翻地、轮作换茬
生产实践证明,麦田连年深翻,小麦与豆类、棉花等作物轮作倒茬,对压低虫口数量作用十分明显。
3化学防治
3.1土壤施药秋种时结合深翻,每亩用6%林丹粉2.0~2.5kg或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5~3.0kg,拌细沙土20~30kg撒垡头,然后细耙,可明显降低越冬虫口数量。
3.2蛹期防治为控制成虫出土,于小麦孕穗期每亩用1.5%1605粉2.5~3.0kg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200g或6%林丹粉1.5~2.0kg,拌细沙土顺垄撒施,然后搂划或浇水。
3.3防治成虫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每亩用25%快杀灵乳油30~40g或25%辛?甲氰乳油40~50g或20%蚜必
克乳油40~50g,对水50~60kg喷雾,4~5天后再喷1次,防治效果更理想。
防治小麦吸浆虫要抓最佳时机

防治小麦吸浆虫要抓最佳时机小麦吸浆虫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小麦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小麦吸浆虫有二种,一为麦黄吸浆虫,一为麦红吸浆虫,二种吸浆虫每年都发生一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翌年当10厘米地温7℃以上时,休眠幼虫破茧而出,开始活动。
一、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发展的因素它的发生轻重规律与雨水有关,一般的说4月多雨发生重,反之4月干旱则轻。
小麦吸浆虫对温湿度有三个敏感期:第一是对温度的要求,即需要一定的低温滞育阶段如同小麦的春化阶段似的。
第二当气温10℃以上才能解除滞育并活化破茧活动。
第三是湿度的敏感期,即活动破茧后需要土壤的一定湿度,否则也不活动,在临化蛹期,需要短时间高湿度,若不能满足,则不化蛹而重新结茧,待下年再行活动。
由于吸浆虫对湿度要求严格,所以一些河渠两岸、低洼地、常年灌区、山谷湿地发生重,反之高坡地、阳面地则轻,壤土地重,沙地轻。
小麦品种间对吸浆虫的危害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不选择性,二是耐害性,三是抗虫性。
不选择性是指小麦对害虫的取食、产卵、隐蔽等没有吸引力,也就是说吸浆虫成虫不愿意飞落。
耐害性是指害虫能侵入危害,但由于小麦的光合作用能力强,很快得到补偿,损失不大。
抗虫性是指害虫取食该植物后,害虫本身发育不良,死亡数量增加。
目前小麦品种对小麦吸浆虫抗性主要表现在不选择性,但遗憾的是一些抗虫品种产量都不高,难以推广。
因此,就小麦生产而言,对小麦吸浆虫还是以药物防治为主。
二、防治时机分析过去防治小麦吸浆虫重点是防治地下幼虫。
方法有效但也存在缺点。
所以相对于地表防治幼虫而言,还是穗期防治比较好。
当小麦拔节,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小麦开始孕穗,幼虫上升到地表过去强调此时防治;小麦进入抽穗期吸浆虫蛹开始羽化为成虫,抽穗盛期是吸浆虫成虫大量羽化时期,成虫羽化后一天就交尾产卵,成虫多选择已经抽穗而未扬花的麦穗产卵,而且,卵多产在护颖与外颖、小穗与小穗、小穗与穗轴之间。
黄淮冬麦区麦红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黄淮冬麦区麦红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黄淮冬麦区是我国重要的冬麦生产区域,而麦红吸浆虫是该地区常见的危害冬小麦作物的害虫之一。
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麦红吸浆虫的发生情况、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麦红吸浆虫的发生情况麦红吸浆虫是一种常见的吸食麦苗汁液的害虫,主要发生在黄淮地区的冬小麦田间。
该虫在春季开始孳生,以2、3龄若虫和成虫为主,以吸取麦苗的汁液为食。
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受气候、麦苗生长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在温暖潮湿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
特别是在田间管理不善、施肥过量、密植等情况下,更容易诱发麦红吸浆虫的大量孳生和危害。
二、麦红吸浆虫的危害特点1. 导致麦苗生长不良:麦红吸浆虫在吸食麦苗汁液的过程中,会严重影响麦苗的生长,导致麦苗发育不良,长势弱小,影响产量和品质。
2. 传播病害:麦红吸浆虫在吸取麦苗汁液的还会带走病毒等病原体,导致病害传播,增加了冬小麦的病害发生风险。
3. 形成“红僵病”:在严重危害下,麦红吸浆虫会导致冬小麦出现“红僵病”,严重影响整个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三、麦红吸浆虫的防治措施1. 合理施肥:麦田施肥要注意合理施用,严格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以减少麦红吸浆虫的滋生。
2. 间断灌溉:在田间管理中,要注意控制灌溉频率和水量,避免田间出现潮湿的环境,减少麦红吸浆虫的孳生。
3. 早期发现,早期防治:在冬小麦生长初期,要加强田间巡查,一旦发现麦红吸浆虫的存在,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避免虫害扩散。
4. 合理使用农药:如发现麦红吸浆虫危害较重,可采用针对性的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麦红吸浆虫是冬小麦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是保障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施肥、间断灌溉、早期发现和合理使用农药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和危害,保障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防治小麦吸浆虫两个关键时期

抽穗扬花期的防治策略与方法
生物防治
• 引入天敌:引入吸浆虫的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控制其数 量。
• 生物农药:使用对天敌安全的生物农药,如Bt乳剂等,进行喷雾防治 。
抽穗扬花期的防治策略与方法
01 02 03 04
化学防治
• 选择合适的农药:如吡虫啉、啶虫脒等,根据吸浆虫的发生程度和 田间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农药品种。
春季返青期的防治策略与方法
01
02
03
04
种植抗虫品种
选择对吸浆虫具有抗性的小麦 品种,降低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 水,提高小麦的抗虫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 控制吸浆虫种群数量。
化学防治
在虫害严重时,可选用合适的 农药进行喷雾防治,注意轮换
用药,避免抗药性产生。
选择这两个时期进行防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小麦吸浆虫的繁殖和危害,保护小 麦产量和品质。
防治的重要性和目标
重要性
有效防治小麦吸浆虫是保障小麦安全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和维护农业生态系统 平衡的重要举措。
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降低小麦吸浆虫的虫口密度,减轻害虫对小麦产量 和品质的影响,提高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推动农业绿色发 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科学施药:在抽穗扬花期前及时进行预防性喷雾,确保药液均匀覆 盖小麦植株,同时注意轮换用药,避免吸浆虫产生抗药性。
通过综合应用上述防治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吸浆虫的危 害,保护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04
防治手段与技术
防治手段与技术
•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 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防治小麦吸浆虫,需要在其生命周期中的 两个关键时期进行防治。
防治小麦吸浆虫两个关键时期

防治小麦吸浆虫两个关键时期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浆液,造成秕粒、空壳。
其虫体很小,危害十分隐蔽,往年受害重的田块应注意及时防治。
小麦吸浆虫以老熟幼虫在深层土壤中结圆茧越冬,并且可以休眠多年。
春季10厘米土温上升到7℃左右时(小麦拔节期)幼虫破茧向土壤表层移动,4月中旬小麦进入孕穗期时幼虫陆续在3厘米表土层中化蛹,4月下旬成虫羽化后先在地表活动,然后在麦穗上产卵,此时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
幼虫孵化后钻进麦穗颖壳内,咬破麦粒表皮取食。
针对吸浆虫只在小麦穗期危害穗粒,小麦抽穗前幼虫、蛹和成虫集中在土壤表层活动的特点,可以采取孕穗期撒药土、抽穗扬花期喷雾的方法防治。
(1)撒药土。
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2公斤,与20公斤细土拌匀制成药土,在露水干后撒入麦田,然后用竹竿或细绳振动麦株,使药土完全落于地表。
施药时结合灌水效果更好。
(2)抽穗期选用啶虫脒、吡虫啉、辛硫磷、菊酯类药喷雾防治,注意加足水量喷匀喷透,选傍晚施药。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u n lo n n Ag iu t r l ce c s o r a fHe a rc lu a in e S
不 同施 药 时期 药 剂 对 麦 红 吸浆 虫 的 防治 效 果
段 爱 菊 , 顺 通 自启 刘 长 营 武 予清 刘 , 张 , ,
Co t o f c fFi e Pe tcd s a an tSio i o i s la a n r lEfe to v s ii e g i s t d pl ssmo e l n ’ i fe e tGr wt t g s o h a n Di r n o h S a e fW e t f
虫 出土不整 齐时 , 可以选 吡 虫啉 或 辛硫磷 在抽 穗 期和 扬花 期 2次施 药 。 关 键词 :麦红 吸浆 虫;药 剂 ; 药时期 ;防治 效果 ;吡 虫啉 ;辛硫 磷 施 中 图分 类号 : 4 5 1 2 1 ¥ 3 . 2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1 0 0 4—3 6 ( 0 1 1 0 9 一O 2 siu eo l n r t c i n He a a e fAg i u t r lS in e , h n z o 5 0 2, i a . n tt t fP a tP o e t , n n Ac d my o rc lu a c e c s Z e g h u 4 0 0 Ch n ) o
药 时期防 治试 验结 果显 示 , 2 5 高渗 吡 虫啉 E 以 . C抽 穗 期 +扬 花期 2次施 药效 果 最好 , 口减退 虫
率 达 9 . 4 , 次是吡 虫啉 抽穗 期 1次施 药和 8 辛硫磷 E 5 6 其 1/ 9 6 C抽穗 期 +扬 花 期 2次 施 药 。因此 , 在 麦 红吸浆 虫 出土整 齐时 , 用吡 虫啉 在 小麦抽 穗期 1次施 药防 治成 虫较 为 简便 有 效 ; 麦红 吸浆 选 在
( . 阳市 农 林 科 学 院 , 南 洛 阳 4 12 ;2 河 南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植 物 保 护 研 究 所 , 南 郑 州 4 0 0 ) 1洛 河 703 . 河 502
摘 要 :选 用 2 5 . %高渗吡 虫啉 E 8 %辛硫磷 E C、 1 C等 5种 药剂在 小麦 抽穗 期喷 雾 , 以筛选 防治麦 红 吸 浆 虫的适 宜药剂 ; 用辛硫 磷和 吡 虫啉在 小麦挑 旗期 、 穗 期 、 花期 、 穗 期 +扬 花 期施 药 , 选 抽 扬 抽 以 明确 麦红 吸浆 虫的 防 治适期 。结 果表 明 : 小麦抽 穗 期喷 雾以 2 5 高渗 吡 虫啉 E 防 治效果 最 好 , . C 虫 口减退 率达 到 8 . 5 , 次是 8 辛硫 磷 E 9 4 其 1 C和 4 毒 死 蜱 E 7 . 0 、 1 0 %) 0 C( 4 5 7 . 5 。不 同施
DUAN -u , U h n t n Z Ai LI S u —o g , HANG iq LI Ch n — ig , U — ig j Z— i , U a g yn W Yu qn
( . o a g Ac d m y o rc lu a n o e ty S in e , o a g 4 1 2 , h n ; 1 Lu y n a e f Ag i u t r la d F r s r ce c s Lu y n 7 0 3 C i a
Ab t a t sr c :Fi e p s i i e r m p o e o s r y o e ti h a s lp ro n a f l x e i v e t d s we e e l y d t p a n wh a n t e t s e e i d i i d e p r— c e
me t f ee tng t e optma e tc d o c nt o t di o i s lan n ors l c i h i lp s i i e t o r lSio pl ssmo e l a.The pho m nd i a xi a mi — d cop i r p id i h rod b f e e r e,t s e e i a l rd we e a ple n t e pe i e or me g a s lp rod,fo rn ro n a s lpe l we i g pe i d a d t s e —
ls sl n n sc n rl f c wa pt 9 4 ,olwe y8 p o i E n 0 oi moel a a di o to ef t su O 8 . 5/ fl s a t e 9 6 o db 1 h xm C a d4
r d 4 f we i g p ro f wh a o d t r n h p i a o t o e i d Th e u t h we i - l o o rn e i d o e t t e e mi e t e o t l c n r lp ro . m e r s ls s o d t a mo g t e 5 d fe e tp s i i e ,2 5 i a a l p i o h e te f c g i s t di — h ta n h i r n e tcd s . mi d c o rd EC g tt e b s fe ta a n tSi f o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