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模态、规范推理

合集下载

逻辑学第四章模态推理

逻辑学第四章模态推理

差 矛盾



Pp
下反对 P¬p
逻辑学第四章模态推理
3.模态命题中的模态词和否定词
①模态词在命题的前面、中间和然要受惩罚。
Lp
犯罪要受惩罚是必然的。
②在模态词前面的否定词是否定整个模态命题。
今天不可能下雨。 ¬ Mp
③在模态词后面的否定词是否定整个实然命题命题。 如:
今天可能不下雨。 M¬p
¬p与Mp 4.差等关系:Lp与Mp、Lp与p、p与Mp
L¬p与M¬p、L¬p与¬p、¬p与M¬p
二、模态对当关系推理
矛盾关系推理:12个有效式 反对关系推理:6个有效式 下反对关系推理:6个有效式 差等关系推理: 12个有效式
习题
1.甲:明天必然下雨。 乙:明天可能不下雨。
第二天果然下雨。 甲:我说对了,你错了。 乙:你没有说对,我也没有说错。
今天不必然不下雨 ¬ L¬ p
4.模态对当关系
反对
Lp
L¬p
差 矛盾 差


Mp
M¬p
下反对
5.模态六角对当关系
Lp p
反对 矛盾
L¬p ¬p
Mp 下反对 M¬p
模态六角对当关系
1.矛盾关系:Lp与M¬p、L¬p与Mp、p与¬p 2.反对关系:Lp与L¬p、Lp与¬p、L¬p与p 3.下反对关系:Mp与M¬p、p与M¬p、
谁对谁错,为什么? 2.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的是( )。 (1) M¬p┣ ┫¬Lp (2) p┣ ┫ L¬p (3) LP┣ ┫ P (4) ¬p┣ Mp (4) (5) Lp ┣ ¬p
三、规范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1.规范模态命题 ①广义模态和狭义模态 ②规范模态命题定义及种类

模态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模态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模态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模态逻辑是一种专门研究命题含有模态词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的逻辑系统。

模态逻辑主要研究命题的可能性、必然性、推断和推理等问题,以及与经典逻辑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模态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一、模态逻辑的基本概念1. 模态词模态词是指用于表示可能性、必然性、可能真或必然真等概念的词语,如“可能”,“必然”,“或许”等。

模态词可以分为“必然性”和“可能性”两大类别。

2. 推理规则推理规则是指用于进行命题推理的基本规则,它们描述了命题在逻辑上的相互关系和推导转换的合法性。

在模态逻辑中,常用的推理规则有必然推理规则、可能推理规则、非必然推理规则等。

3. 证明方法证明方法是指用于证明模态逻辑命题成立或推导出结论的方法。

常见的证明方法包括形式证明、条件证明、反证法等。

二、模态逻辑的推理规则1. 必然推理规则必然推理规则描述了命题在必然性逻辑上的推导关系。

其中包括必然条件推理规则和必然蕴含推理规则。

- 必然条件推理规则:如果P必然蕴含Q,且P成立,则可以推导出Q成立。

- 必然蕴含推理规则:如果P必然蕴含Q,且Q成立,则可以推导出P成立。

2. 可能推理规则可能推理规则描述了命题在可能性逻辑上的推导关系。

其中包括可能条件推理规则和可能蕴含推理规则。

- 可能条件推理规则:如果P可能蕴含Q,且P成立,则可以推导出Q可能成立。

- 可能蕴含推理规则:如果P可能蕴含Q,且Q成立,则可以推导出P可能成立。

3. 非必然推理规则非必然推理规则描述了命题在非必然性逻辑上的推导关系。

其中包括非必然条件推理规则和非必然蕴含推理规则。

- 非必然条件推理规则:如果P非必然蕴含Q,且P成立,则可以推导出Q可能成立。

- 非必然蕴含推理规则:如果P非必然蕴含Q,且Q成立,则可以推导出P可能成立。

三、模态逻辑的证明方法1. 形式证明形式证明是一种使用推理规则和逻辑步骤来证明模态逻辑命题的方法。

它通常基于公理系统或证明系统进行推导,以确定给定命题的正确性。

第四章模态、规范逻辑

第四章模态、规范逻辑

第二节 规范推理



4.允许否定命题 允许否定命题是陈述人们可以不实 施或不履行某种行为的命题。 例如:允许公民有不信教的自由。 语言形式结构:“允许非P” 符号形式结构:P ┑ p
第二节 规范推理



5.禁止肯定命题 禁止肯定命题是陈述人们不得实施 或履行某种行为的命题。 例如:禁止超速。 语言形式结构:“禁止P” 符号形式结构:“Fp”。
第二节 规范推理




3)矛盾关系对当推理 规范命题之间的矛盾反对关系是指 Op与P ┑ p、O ┑ p与Pp间的推演关系。 Op←→ ┑ P ┑ p P ┑ p←→ ┑ Op F p←→ ┑ Pp Pp←→ ┑ F p
第二节 规范推理

根据规范命题间的矛盾关系,它们 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因此,可由一 个命题的假推知另一个命题的真;也能 由一个命题的真推知另一个命题的假。
第一节 模态推理


3、反对关系对当推理 模态命题间的反对关系指 Lp和L ┑ p间的 真假制约关系。 Lp → ┑ L ┑ p L ┑ p → ┑ Lp 可见,Lp和L ┑ p间具有反对关系,它们 不可同真,但可同假。因此,根据反对关系, 可由某一命题为真推知另一个命题为假,但不 能由某一命题为假推知另一命题的真假。
第二节 规范推理




一、什么是规范命题 规范命题是在一定情况下,给人(规范承 受者)的行为提出某种命令或规定的命题。 在规范命题的语言表达形式中,都含有 “必须”、“应该”;或“允许”、“禁止” 这三种模态词。 例如: 一切适龄青年必须服兵役。 允许公民信教或者不信教。 禁止吸烟。
第二节 规范推理

逻辑基本知识—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逻辑基本知识—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在逻辑中,“必然”、“可能”、“不可能”等叫做“模态词”,包含模态词的命题叫做“模态命题”。

“必然p”、“不可能p”(必然⾮p)、“可能p”和“可能⾮p”之间的真假关系,类似于直⾔命题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

根据四种模态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真假关系),便可构成⼀系列简单的模态命题的直接推理。

Ⅰ、根据模态命题⽭盾关系的直接推理1.必然p,推出并⾮可能⾮p;2.并⾮必然p,推出可能⾮p;3.可能⾮p,推出并⾮必然p;4.并⾮可能⾮p,推出必然p;5.必然⾮p,推出并⾮可能p;6.并⾮必然⾮p,推出可能p;7.可能p,推出并⾮必然⾮p;8.并⾮可能p,推出必然⾮p;上述1式,可举例如下:正义必然战胜邪恶,所以,并⾮正义可能不能战胜邪恶(即:正义不可能不能战胜邪恶)。

上述3式,可举例如下:⽕星上可能没有⽣物,所以,并⾮⽕星上必然有⽣物(即⽕星上不必然有⽣物)。

Ⅱ、根据模态命题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1.必然p,推出并⾮必然⾮p。

例如:蔑视辩证法是必然要受到惩罚的,所以,蔑视辩证法并⾮必然不受到惩罚的。

2.必然⾮p,推出并⾮必然p。

例如:侵略战争必然是⾮正义战争,所以,侵略战争并⾮必然是正义战争。

Ⅲ、根据模态命题下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1.并⾮可能p,推出可能⾮p。

例如:某君不可能吸烟,所以,某君可能不吸烟。

2.并⾮可能⾮p,推出可能p。

例如:⼩王不可能不会游泳,所以,⼩王可能会游泳。

Ⅳ、根据模态命题差等关系的直接推理1.必然p,推出可能p;例如:甲队必然得冠军,所以,甲队可能得冠军。

2.并⾮可能p,推出并⾮必然p;例如⼄队不可能得冠军,所以,⼄队不必然得冠军。

3.必然⾮p,推出可能⾮p;4.并⾮可能⾮p,推出并⾮必然⾮p。

■最近⼀段时期,有关要发⽣地震的传⾔很多。

⼀天傍晚,⼩明问在院⾥乘凉的爷爷:“爷爷,他们都说明天要地震了。

”爷爷说:“根据我的观察,明天不必然地震”。

⼩明说,“那您的意思是明天肯定不会地震了。

模态逻辑—模态命题和推理

模态逻辑—模态命题和推理

二、规范命题的分类
必须型规范命题,也称为义务性规范或强制性规范命题.
允许型规范命题,也称为授权性规范命题 禁止型规范命题,(可不列为一种单独类型)
三、对当关系(指“规范”妥当或不妥当的关 系)
¬OA ↔ P ¬A ¬ P¬A ↔ OA
¬P A ↔ O¬ A ¬O¬ A ↔P A
OA →P A
O¬ A→P¬A
在逻辑上把包含模态词“可能”、“必然”等命题叫做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分为四类: 必然命题;必然p;□p。 必然非命题;必然﹁p;□﹁p。 可能命题;可能p; ◇p。 可能非命题。可能﹁p; ◇﹁p。
真值模态对当推理是根据真值模态命题对当关系 所进行的演绎推理。
例如,根据 ¬ ◊ p ↔ □¬p 有
下面那句话与王见明说的意思相似?
A.这次考试老师不可能不出那种难题。 B.这次考试老师必定不出那种难题了。 C.这次考试老师可能不出那种难题了。 D.这次考试老师不可能出那种难题了。 E.这次考试老师不一定不出那种难题。
(二)复合真值模态命题推理 复合真值模态命题推理是根据复合真值模态命题 之间的等值关系或蕴含关系而进行的演绎推理。 例如,根据 □(pΛq) ↔ □pΛ□q 便有 甲胜诉而乙败诉,这是必然的; 所以,甲必然胜诉,而乙必然败诉。
练习2:在市场预测中,专家说:明年电脑不降 价是不可能的。
以下哪项和专家说的同真?
A.明年电脑一定降价。 B.明年电脑可能降价。 C.不可能预测明年电脑是否降价。 D.明年电脑可能不降价。 E.明年电脑一定不降价。
练习3:不可能所有的错误都能避免。 以下哪项最接近于上述断定的含义?
A. 所有的错误必然都不能避免。 B. 所有的错误可能都不能避免。 C. 有的错误可能不能避免。 D. 有的错误必然不能避免。

模态逻辑公理系统

模态逻辑公理系统

模态逻辑公理系统在形式逻辑中,模态逻辑是一种对于命题逻辑进行扩展的方法,它能够处理命题的可能性、必然性、可能性和不可实现性等概念。

模态逻辑公理系统是用来推导模态逻辑命题的一组规则和原则。

本文将探讨模态逻辑公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模态逻辑公理系统是多个公理和推理规则的集合,用于推导命题逻辑中的模态命题。

其中,公理是模态逻辑中的基本命题,而推理规则是用来推导新的命题的规则。

在模态逻辑中,有许多不同的公理系统,它们基于不同的原则和规则。

其中最著名的是K系统、T系统和S系统。

K系统是最基本的模态逻辑公理系统,它包含了几个基本的公理和推理规则。

它的基本公理包括命题的可重述性、命题的蕴含性和命题的传递性。

基于这些公理,K系统可以推导出许多模态命题的有效性。

T系统是对K系统的扩展,它引入了命题的必然性概念。

T系统的基本公理包括命题的可重述性、命题的蕴含性、命题的传递性和必然性的可重述性。

基于这些公理,T系统可以推导出更多关于必然性的命题。

S系统是对K系统和T系统的更进一步扩展,它引入了命题的可能性概念。

S系统的基本公理包括命题的可重述性、命题的蕴含性、命题的传递性、必然性的可重述性和可能性的可重述性。

基于这些公理,S系统可以推导出更多关于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命题。

模态逻辑公理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人工智能领域,模态逻辑被用于描述不确定性和推理过程。

在哲学中,模态逻辑被用于研究命题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在计算机科学中,模态逻辑被用于推理系统和形式验证。

模态逻辑公理系统是一种用于推导模态命题的规则和原则的集合。

它能够处理命题的可能性、必然性、可能性和不可实现性等概念。

模态逻辑公理系统在人工智能、哲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和应用模态逻辑公理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命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逻辑学推理简单判断的推理优秀课件

逻辑学推理简单判断的推理优秀课件

┐SAP→SOP ┐SOP→SAP ┐SEP→SIP ┐SIP→SEP
13
♦ 差等关系直接推理
A 上反对 E
A、I 与 E、O 之 间 的 关系。可由真推真, 不可由真推其真假。
矛盾 差等
I、A 与 O、E 之 间 的
关系。可由假推假, 不可由真推其真假。
I 下反对 O
⒈从全称判断真推出 ⒉从特称判断假推出全
从否定来说,从外延方面看:对一类事物M有所否 定,即断定它不包括在P中,则M类中任一对象S也必 然有所否定,既断定S也不包括在P中。 从内涵方面看:一类事物不具有属性P,那么,M类中 任一对象S也必然不具有属性P。
20
三、直言三段论的规则(一)
一个正确的直言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词项 如果违反则出现“四词项”的错误,有两种 情况: 其一,前提是两个没有任何联系的判断。 其二,两个前提中的中项虽然是同一语词, 但不是同一概念。
理的根据或理由。 结论是推理所引出的新判断,是推理的目
的和结果。
3
第一节 推理的概述
三、推理和概念、判断之间的关系 推理在结构上比概念和判断更为复杂的思
维形式。概念、判断是基础。
4
第一节 推理的概述
四、推理的语言表达形式:句群或句组 但并不是一切句群都表达推理,而是具有
前提和结论的推断关系的句群,才表达推理。 例如:“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既然…就”等等。
第四章 推 理
1
第一节 推理的概述
一、什么是推理
可以由客观世界中事物的联系,可以由一 些判断推导或引申出另一些判断。具有这种 推导关系的一些判断,就构成了推理。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推理是由已知判断引出新判 断的思维形式。
2

逻辑学第4-5章模态推理

逻辑学第4-5章模态推理

④ 根据
律,若“如果A去,那么B去”为假,
则联言命题“
”为
真。
⑤根据
律,如果“A不去,但B去”为真,
则选言命题“

为假。
“金字塔不是地球人建造的”是可能 的
非p是可能的
Mp
三、真值模态命题的种类
基本
模态 命题
必然命题 可能命题
必然肯定命题 Lp 必然否定命题 Lp 可能肯定命题 Mp 可能否定命题 Mp
四、真值模态命题的真与假
Lp为真,当且仅当在所有可能世界中p都为真; Lp为假,当且仅当至少在一个可能世界中p为假 Mp为真,当且仅当至少在一个可能世界中p为真 Mp为假,当且仅当在所有可能世界中p都为假。
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 排中律的逻辑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 不能同假的命题不能同时予以否定。



不系



命 题
下 反



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 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模棱两可(应称“模棱两不可”)
三、排中律的作用和应注意的问题
• 排中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想的 明确性。
不同点
矛盾律
排中律
内容
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必有一假
必有一真
要求
对不能同真命题不能同时 对不能同假命题不能同时
肯定
否定
适用范围
矛盾和反对
矛盾和下反对
错误表现
“两肯定”或 “一肯定一否定”
“两否定”
错误名称
“两可”
“两不可”
作用
由真推假(间接反驳的根 由假推真(间接证明的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复合模态命题推理(自学) 即复合命题结合有模态词的推理,只要掌握 了复合命题推理和模态命题就能运用。 四、模态命题及其推理在法律工作中的应用。 (略)
第二节 规范推理
一、规范命题 规范命题就是陈述人们的行为规范的命题,也称为道 义命题或指令命题。所谓行为规范就是指令人们在一 定的情况下或条件下必须或者可以如此这般或不如此 这般行为的规定,简称规范。例如,法律上、道义上、 技术上的规定、义务、指令禁令等都是行为规范。把 这些规范陈述出来,就是规范命题。 如:(1)“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 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 提供辩护。” (2)“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3)“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 发展。”
模态命题的真值解释: 模态命题的真假取决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情况,还取 决于其是否具有必然性、可能性。非模态命题真或假, 其模态必然或可能命题可真可假。如P115例。 可见,必然p的真值并不是简单依赖于p的真值,而取 决于p真是否具有必然性;可能p的真值并不简单依赖 于p的真值,而取决于p真是否具有可能性。 模态命题是在一个非模态命题上增加一个模态词得到 的,要确定模态命题的真假,关键在于对所增加的模 态词作何解释。确定模态命题的真假,需要引进“可 能世界”概念。“可能世界”是莱布尼茨提出的。 (解释见P115)
(二)可能命题 可能命题就是陈述事物情况的可能性的命题。 “可能”、“或许”、“也许”是常用模态 词。可能命题分为两种: 1、可能肯定命题。即陈述事物情况可能存在 的命题。如“某甲可能是作案人。”可能肯 定命题的形式是:可能p。符号表示为:Mp 2、可能否定命题。即陈述事物情况可能不存 在的命题。如“明天可能不下雨。”可能否 定命题形式:可能不p。符号表示为:M¬ p。
规范命题 可以归结为:Op、Fp、Pp、P ¬p四 种。这四种规范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也可以用 对当方阵图表示如下:
反对关系
Op
( F ¬ p) 差 等 矛 盾 矛 盾 差 等
Fp
( O ¬ p)
Pp
下反对关系
P ¬p
规范对当推理共有四种,分别说明如下: 1、矛盾关系对当推理。规范命题之间的矛盾关 系是指Op与P ¬p之间、F p与P p之间的不可同真 并且不可同假的真值关系。具体见P126。 2、差等关系对当推理。规范命题之间的差等关 系是指Op与P p之间、 F p与P ¬p之间的真值关 系。具体分析见P127-128。 3、反对关系对当推理。规范命题之间的反对关 系是指Op与 F p之间的真值关系。具体分析见 教材P128-129。 4、下反对关系对当推理。规范命题之间的下反 对关系是指P p与 P ¬p之间的真值关系。具体见 教材P129。
第四章 模态、规范推理
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 重点掌握:模态命题;模态对当推 理;规范命题;规范对当推理。 掌握:规范条件推理;规范强弱推 理。 一般了解:复合模态命题推理;复 合规范命题推理。
第一节 模态推理 一、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就是陈述事物情况的必然性或可能 性的命题。 例如:(1)“违反客观规律必然要受到客 观规律的惩罚。” (2)“深耕可能增产。” (3)“辩护人的意见可能是对的。” 模态命题都含有“必然”或“可能”等模态 词。模态命题是在非模态命题的基础上,加 上模态词构成的。在模态逻辑中,用“L”表 示“必然”,用“M”表示可能。
2、禁止命题。禁止命题就是陈述人们必须不履 行某种行为的命题。“禁止”、“不得”、 “不准”等是常用规范词。禁止命题的形式为: 禁止p。也可以表示为:Fp。 3、允许命题。即陈述人们可以履行某种行为的 命题。“允许”、“可以”等是常用规范词。 允许命题的形式为:允许p。也可以表示为Pp。 判定一个规范命题的真假,就是看这个规范命 题所陈述的规范是否是有效规范,如果是,那 么就是真的,如果不是,则是假的。如:“在 我国,子女必须随父姓”就是假的,因为法律 没有这样的规范。
二、规范对当推理 对同一行为而言,必须p、禁止p、允许p、允 许非p四种命题之间存在确定的真假关系。这 种真假关系称为规范对当关系。规范对当推理 就是根据规范对当关系进行的演绎推理。 对同一行为p而言,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因 此,规范命题可以分为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两 种,即规范命题共有Op、O ¬ p、Fp、F ¬ p、 Pp、 P ¬ p六种。“必须不p”与“禁止p”意义相 同,“禁止不p”与“必须p”意义相同,它们之 间是等值的,可以相互替换使用。即: O ¬ p 等值于Fp 、F ¬ p等值于 Op。
Lp 矛 差 等 盾
反对关系
L¬p

差 等 盾
M¬p Mp
下反对
模态对当推理共有四种: 1、矛盾关系对当推理。模态命题间的矛盾关系 是指Lp与M ¬p之间、L ¬p与Mp之间的真假关系。 分别是一个真,另一个假。具体解释见教材P117。 2、差等关系对当推理。模态命题间的差等关系 是指Lp与Mp之间、 L ¬p与M ¬p之间的真假关系。 其推理解释见教材P118。 3、反对关系对当推理。反对关系是指Lp与L ¬p 之间的真假关系。可以同假,不能同真。见教材 P119。 4、下反对关系对当推理。模态命题之间的下反 对关系是指Mp与M ¬p之间的真假关系。可以同 真,不能同假。具体推理见教材P119。
三、复合规范命题推理(自学) 本专题内容主要涉及复合命题、规范命题, 只要了解复合命题推理和规范命题,就能掌 握。 四、规范条件推理(略) 涉及条件命题和规范命题的推理,了解条件 句,就能掌握该专题内容。 五、规范强弱推理(略) 六、规范命题及题可以分为必然命题和可能命题: (一)必然命题 必然命题是陈述事物情况的必然性的命题。通 常用“必然”、“必定”、“一定”作为模态 词。必然命题分为两种: 1、必然肯定命题。即陈述事物情况必然存在 的命题。如“客观事物必然发展变化。”必然 肯定命题形式为:必然p。用符号表示为:Lp 2、必然否定命题。即陈述事物情况必然不存 在的命题。如“客观规律必然不依人们的意志 为转移。”必然否定命题形式为:必然不p。 用符号表示为:L¬p。
“必然p”为真,当且仅当p在W中的所有可能 世界都为真。 “必然非p”为真,当且仅当p在W中的所有可 能世界都为假。 “可能P”为真,当且仅当p在W中至少一个可 能世界为真。 “可能非p”为真,当且仅当p在W中至少一个 可能世界为假。 模态命题的真假情况列表如下:
P 在可 能世界 P 在 W 中所有 P 在 W 中所有 P 在 W 中所有 中的真假 可能 世 界 中 为 可能世 界 中有 可能 世 界 中 为 模态命题的 真 真 真有假 假 假 模态命题的 种 类
Lp L非p Mp M非p
+ + -
+ +
+ +
二、模态对当推理 模态对当推理是传统逻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直 言命题一样,同一素材的Lp、 L ¬ p、 Mp、M ¬ p四 种模态命题之间也有确定的真假关系,这种真假关 系叫做模态对当关系。模态对当推理就是根据模态 对当关系进行的演绎推理。 模态对当关系方阵图:
规范命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陈述某种 行为的命题,另一部分是“必须”、“禁 止”、“允许”等规范词。在分析规范命题 的结构或形式时,将规范词放在命题变项p、 q、r等的前面。在规范逻辑中,用符号“O” 表示“必须”、用符号“F”表示“禁止”、 用符号“P”表示“允许”。 规范命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必须命题。必须命题就是陈述人们必须 履行某种行为的命题。“必须”、“应当” 等是常用规范词。必须命题的形式:必须p。 符号表示为:O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