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训练2
小学语文五年级培优训练题2

小学语文五年级培优训练题2姓名一、语言积累及运用1、你一定记得这些同音字,想一想把字写准确美观。
jiao (交)往(骄)傲(浇)花(娇)气shì(事)迹(式)样(誓)言(实)验yù荣(誉)(遇)险(预)防给(予)2、综合改错。
“六•一”(六一)节那天上午。
我们穿上节目的新装和红领巾,兴高采烈地来到校园参加庆祝会,会上,总辅导员第一个发言。
他勉励我们要继续深入“学赖宁”活动,争做《四有》新人。
会后,大家观看了校文艺队表演的精美节目。
3、在括号里填上相对应的词语。
热闹对城市正如安静对(乡村)勤奋对聪明正如(懒惰)对(愚昧)团结对安定正如分裂对(混乱)(悲伤)对(痛苦)正如幸福对快乐虚心对进步正如骄傲对(落后)宽阔对马路正如狭窄对(小道)4、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将“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这句话改成反问句○2缩句(缩到最简):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腊梅花。
○3将“晚霞映红了天空。
”改成比喻句。
○4、修改病句。
(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学校要尽量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我们怀着尊敬的心情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
有没有动脑筋是考出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电视机里传出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
○5扩句:采茶姑娘摘下嫩芽。
○6将“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
”改成双重否定句。
5、你积累谚语了吗?写下来三条吧!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众人拾柴火焰高等。
6、仿照下面的例句,从“老师”、“知识”、“理想”中任选两个作为主语,各写一句话。
例句:书籍常如最精美的宝器,珍藏着人的思想的精华。
仿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老师好比最奇妙的神笔,点拨着人的一生心灵的迷茫。
知识就像最丰富的食粮,提供着人的一生精神的营养。
物理培优训练题2——光学(教师版)

物理培优训练题2——光学1.(3分)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直径为D,且f<D<2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D)A.B.C.D.2.(3分)如图所示,两平面镜OA、OB夹角为θ,位于镜前P点的某人分别在OA、OB镜内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D)A.1;1 B.2;1 C.2;0 D.1;03.(3分)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了一个小墨点,则照出的相片上(D)A.有一个放大的墨点像B.有一个缩小的墨点像C.一片漆黑D.没有墨点的像4.(3分)小明坐在前排听讲座时,用照相机把由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象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C)A.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B.与不用闪光灯的效果一样C.看不清投影到屏幕上的图象D.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5.(3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D)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C.只有一个虚像D.只有一个实像6.(3分)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的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A)A.20°B.15°C.10°D.5°7.(3分)细心的小明同学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打开窗户,直接看远处的高架电线,电线呈规则的下弯弧形;而如果隔着窗玻璃看,电线虽然整体上也呈弧形,但电线上的不同部位有明显的不规则弯曲,而且,轻微摆动头部让视线移动时,电线上的不规则弯曲情景也在移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A.玻璃上不同部位对视线的阻挡情况不同B.玻璃各部分的透光度不均匀C.玻璃各部分的厚度不均匀D.玻璃上不同部位对光的反射不一样8(3分)(•西宁)在皮鞋擦过鞋油,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B)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C.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9.(3分)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D)A.f B.L C.f+L D.f﹣L10.(3分)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D)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11.(3分)如图所示,光线AB经过某凸透镜的一个焦点,B点在薄透镜上.已知F是该透镜的另一个焦点.若使用圆规和刻度尺来确定透镜的位置,则还需知道的条件是(D)A.光线AB经过的焦点位置B.透镜光心的位置C.光线AB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D.不需要任何条件12.(3分)夜晚,人们仰望天空,有时能看到闪烁的人造地球卫星.地球赤道处有一观察者,在日落4小时后看到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赤道正上方高空中经过,设地球半径为R,则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距赤道地面的高度至少为(B)A.R/2 B.R C.2R D.4R13.(3分)如图所示,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某发光点P发出红、黄、绿三色复光,当用与主光轴相垂直的毛玻璃屏从透镜附近沿轴方向向远移动时,在屏上将依次看到(D)A.红、黄、绿亮点B.红、绿、黄亮点C.黄、红、绿亮点D.绿、黄、红亮点14.(3分)如图所示,有一圆柱形玻璃体,在它的中心轴线上有一球形气泡,柱体低面是磨砂的毛面,当平行光沿柱轴方向向下照射时,在磨砂的毛面上可能会看到( D )A . 圆形亮斑B . 圆型暗斑C . 圆形暗斑且中心有一亮点D . 圆形亮斑且中心有一暗点15.(3分)(宜春模拟)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5厘米,在透镜左侧10厘米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 ,在透镜右侧15厘米处放一个平面镜,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 的成像情况是( D )A . 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B.一个正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 C .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 D . 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16.(3分)如图所示,平面镜OM 与ON 垂直放置,在它们的角平分线上P 点处,放有一个球形放光物体,左半部分为浅色,右半部分为深色,在P 点左侧较远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机,不考虑照相机本身在镜中的成像情况,则拍出照片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D )A .B .C .D .17.(3分)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水彩笔写上红色的“E”字.当你通过红色玻璃观察写在这张白纸上的“E”字时,观察到的现象是(D)A.清晰的红色“F”字B.清晰的黑色“F”字C.清晰的红底白色“E”字D.几乎看不出“E”字18.(3分)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和水平x轴重合,透镜左侧x轴上有一点光源.点光源到透镜的距离大于f而小于2f,若将此透镜沿x轴向右平移2f的距离,则在此过程中点光源经透镜所成的像将(D)A.一直向右移动B.一直向左移动C.先向右移动.接着向左移动D.先向左移动,接着向右移动19.(3分)如图所示,一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轴上,凸透镜位置固定.当点光源位于A点时,它的像在B点;当点光源位于B点时,它的像在C点.则凸透镜位于(A)A.A的左侧B.A B之间C.B C之间D.C的右侧20.(3分)如图所示,两平面镜A和B之间的夹角为9°自平面镜B上的某点P射出一条与B镜面成β角的光线,在β角由0°至180°范围内(不包括0°)连续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当β取某角度时,光线经镜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P点,则符合该要求的β的个数有(D)A.1个B.4个C.6个D.9个21.(3分)如图所示,有一正方形的不透光的房间,在其中的一面墙上开有一个圆形小孔.在这面墙的对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镜.在房间里有一个人靠在与平面镜垂直的一侧墙面上,当有一束垂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他能看到的是(D)A.镜面上有一个圆形的亮斑B.整个正方形镜子的形状C.整个房间的各处都是亮的D.感到整个房间是一片黑暗22.(3分)如图为潜望镜工作原理图.若现有一军舰位于S 点处,则潜水艇中的人通过潜望镜看到的像的位置( B )A . 在图中的A处 B . 在图中的B 处 C . 在图中的C 处 D . 在图中的D 处23.一束光线经过某光学元件后的出射光线如图所示,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 D )A. 只能是平面镜或凸透镜 B . 只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C . 只能是凹透镜或平面镜D . 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均可24.如图所示,在空气中平行于玻璃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于主光轴的一点S ,若把凸透镜浸没在水中,会聚点S′(B )A . 在S 的上方B . 在S 的下方C. 与S 重合 D .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5.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xoy 内,人眼位于P (0,4)位置处,平面镜MN 竖直放置其两端M 、N 的坐标分别为(3,1)和(3,0),某发光点S 在该竖直平面y 轴的右半部分某一区域内自由移动时,此人恰好都能通过平面镜看见S 的像,则该区域的最大面积为( D )(图中长度单位为:米)A . 0.5米2B . 3.5米2C . 4米2D . 4.5米226.(3分)用一支可以写出红颜色字的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一行字,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白纸上的这一行字,在阳光下会吸收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B.白纸上的这一行字,在阳光下会反射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C.白纸上的这一行字,由于它能发出红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D.白纸上的这一行字,如果只用绿色光照射上去,这一行字就会是绿色的27.(3分)如图所示,一点光源位于金属圆筒内部轴线上A点.圆筒轴线与凸透镜主光轴重合,光屏与圆筒轴线垂直且距离透镜足够远.此时,点光源正好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测出此时凸透镜与圆筒右端面的距离为L;向右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再次出现了清晰的像.由于光源位于圆筒的内部,无法直接测量出A与筒右端面的距离d,为了求出d的大小,在上述过程中还需要测量出的一个物理是第二次成像时透镜与光屏的距离;如果用N来表示该物理量的大小,则可以得出d为N﹣L.28.(3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不透光的边长为X的正方体物块.在正方体正左方有一点光源S,点光源和正方体物块的距离也为X.若在点光源S的上方距离为H处水平放置平面镜,H大小固定不变,平面镜足够大.不考虑其他光源的存在,那么在正方体的另一侧水平面上,将会由于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而被照亮,现改变X的大小,当X增大到H时,照亮区域将消失.。
浙教版2020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综合复习培优训练题2(附答案详解)

解: ,
,
由光学原理可得 ,
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 ,
在第2次“好的发射”的条件下, ,
在第3次“好的发射”的条件下, ,
,
若最多能进行n次“好的发射”,则 , 若 ,则反射光线 在 的左侧
解得 ,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图形的变化类问题,首先应找出图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 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
18.化简(2b+3a)(3a﹣2b)﹣(2b﹣3a)(2b+3a),当a=﹣1,b=2时,原式的值是_____.
19.若x=2m,则将y=1+4m+1,则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若9x=4,3y=﹣2,则34x﹣3y的值是.
21.
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小方格边长为1,点A,B,P都在格点上.
故答案为
【点睛】
考查代数式的化简求值,掌握整式的乘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9.
【解析】
试题分析: ,则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幂的几个公式的应用,属于中等难度的题型. , ,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对这两个公式的运用要非常的熟悉,将所求的量通过公式之间的转化转化为已知的量.
20.﹣2.
【解析】试题分析:∵9x=32x=4,3y=﹣2,
27.如图是一个由4条线段构成的“鱼”形图案,其中∠1=55°,∠2=55°,∠3=125°,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28.计算:
(1)2(y6)2-(y4)3;(2)(ab2c)2÷(ab3c2);
202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期末复习培优提升训练2(附答案)

202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期末复习培优提升训练2(附答案)1.如图,ABCD为一长条形纸带,AB∥CD.将ABCD沿EF折叠,A、D两点分别与A'、D'对应,若∠1=2∠2,则∠CFD'的度数为.2.如图,AB∥CD,EM是∠AMF的平分线,NF是∠CNE的平分线,EN,MF交于点O.若∠E+60°=2∠F,则∠AMF的大小是.3.如图,将一条对边互相平行的纸带进行两次折叠,折痕分别为AB、CD,若CD∥BE,∠1=30°,则∠2的大小为度.4.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D、C分别在M、N的位置上,若∠EFG=50°,则∠2﹣∠1=.5.如图,已知长方形纸带ABCD,AB∥CD,AD∥BC,∠C=90°,∠DEF=52°,将纸带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H、G的位置,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序号是.①∠BFE=52°;②∠BMG=52°;③∠AEG=76°;④∠BFH=76°.6.如图,点D,E,F分别是三角形ABC的边BC,CA,AB.上的点,且DE∥AB,DF∥CA.(1)求证∠A=∠FDE;(2)若∠A=3∠B,∠C=∠B+30°,求证:AB⊥AC.7.如图,AC∥EF,∠1+∠3=180°.(1)判定∠F AB与∠4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C平分∠F AB,EF⊥BE于点E,∠4=72°,求∠BCD的度数.8.如图,AD交BC于点D,点F在BA的延长线上,点E在线段CD上,若点H在FE的延长线上,且∠EDH=∠C,∠F=∠H,EF与AC相交于点G,∠BDA+∠CEG=180°.(1)求证:AD∥EF;(2)求证:AD是∠BAC的平分线.9.如图,已知AB∥CD,∠B=∠D,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AD∥BE;(2)若∠1=∠2=60°,∠BAC=2∠EAC,求∠DCE的度数.10.已知:如图EF∥CD,∠1+∠2=180°.(1)求证:GD∥CA;(2)若CD平分∠ACB,DG平分∠CDB,且∠A=40°,求∠CGD的度数.11.如图,AC∥FE,∠1+∠2=180°.(1)判定∠F AB与∠BD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C平分∠F AB,EF⊥BE于点E,∠BDC=76°,求∠BCD的度数.12.如图,AD∥EF,∠1+∠2=180°.(1)若∠1=50°,求∠BAD的度数;(2)若DG⊥AC,垂足为G,∠BAC=90°,试说明:DG平分∠ADC.13.如图,已知∠1=∠BDE,∠2+∠FED=180°.(1)证明:AD∥EF.(2)若EF⊥BF于点F,且∠FED=140°.求∠BAC的度数.14.已知:AB∥CD,点E在直线AB上,点F在直线CD上.(1)如图(1),∠1=∠2,∠3=∠4.证EM∥FN;(2)如图(2),EG平分∠MEF,EH平分∠AEM,直接写出∠GEH与∠EFD的数量关系.15.如图,EF∥AD,AD∥BC,CE平分∠BCF,∠DAC=120°,∠ACF=20°,求∠FEC 的度数.16.如图,已知∠1+∠2=180°,且∠3=∠B.(1)求证:∠AFE=∠ACB;(2)若CE平分∠ACB,且∠2=110°,∠3=50°,求∠ACB的度数.17.如图,CD∥AB,∠DCB=70°,∠CBF=20°,∠EFB=130°,(1)问直线EF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加以证明;(2)若∠CEF=70°,求∠ACB的度数.18.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点E.(1)若∠A=45°,∠BDC=60°,求∠BED的度数;(2)若∠A﹣∠ABD=31°,∠EDC=76°,求∠A的度数.参考答案1.解: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EF=∠FEA′,∵AB∥CD,∴∠AEF=∠2,∵∠1=2∠2,设∠1=2x,则∠AEF=∠2=∠FEA′=x,∴4x=180°,∴x=45°,∴∠2=45°,∴∠DFE=180°﹣45°=135°,∴∠D′FE=135°,∴∠CFD'=135°﹣45°=90°.故答案为:90°.2.解:作EH∥AB,如图,∵AB∥CD,∴EH∥CD,∴∠1=∠AME,∠2=∠CNE,∵EM是∠AMF的平分线,∴∠AME=∠AMF,∵∠MEN=∠1+∠2,∴∠MEN=∠AMF+∠CNE,同理可得,∠F=∠AMF+∠CNE,∴2∠F=2∠AMF+∠CNE,∴2∠F﹣∠MEN=∠AMF,∵∠MEN+60°=2∠F,即2∠F﹣∠MEN=60°,∴∠AMF=60°,故答案为:40°.3.解:如图,延长F A,由折叠的性质,可得∠3=∠1=30°,∴∠4=180°﹣30°﹣30°=120°,∵CD∥BE,BE∥AF,∴∠ACD=∠4=120°,又∵AC∥BD,∴∠2=180°﹣∠ACD=180°﹣120°=60°.故答案为:60.4.解:由题意可得:∠DEF=∠GEF.∵DE∥BC,∴∠DEF=∠EFG=50°.∴∠DEF=∠GEF=∠EFG=50°.∴∠1=180°﹣∠GFD=180°﹣100=80°.∵AE∥BG,∴∠1+∠2=180°.∴∠2=100°.∴∠2﹣∠1=100°﹣80°=20°.故答案为:20°.5.解: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C=∠D=90°,AD∥BC,∴∠BFE=∠DEF=52°,①正确;∵AD∥BC,∴∠DEF+∠EFC=180°,∴∠EFC=180°﹣∠DEF=128°,由折叠得,∠DEF=∠GEF,∠EFC=∠EFH,∠G=∠D=90°,∠C=∠H=90°,∴∠BFH=∠EFH﹣∠EFB=128°﹣52°=76°,④正确;∵∠H+∠BFH+∠HBC=180°,∴∠HMC=180°﹣90°﹣76°=14°,∵∠BMG=∠HMC,∴∠BMG=14°,②错误;∵∠AEG+∠GEF+∠DEF=180°,∴∠AEG=180°﹣52°﹣52°=76°,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6.(1)证明:∵DE∥BA,∴∠A+∠AFD=180°,∵DF∥CA,∴∠FDE+∠AFD=180°,∴∠FDE=∠A;(2)∵∠A=3∠B,∠C=∠B+3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180°,即3∠B+∠B+∠B+30°=180°,解得:∠B=30°,∴∠A=3∠B=90°,∴AB⊥AC.7.证明:(1)∠F AB=∠4.理由如下:∵AC∥EF,∴∠1+∠2=180°,又∵∠1+∠3=180°,∴∠2=∠3,∴AF∥CD,∴∠F AB=∠4;(2)∵AC平分∠F AB,∴∠2=∠CAD,又∵∠2=∠3,∴∠3=∠CAD,又∵∠4=∠3+∠CAD,∴72°=2∠3,∴∠3=36°,∵EF⊥BE,EF∥AC,∴∠FEC=90°,∠ACB=90°,∴∠BCD=∠ACB﹣∠3=90°﹣36°=54°.8.证明:(1)∵∠BDA+∠CEG=180°,∠BDA+∠CDA=180°,∴∠CEG=∠CDA,∴AD∥EF;(2)∵∠EDH=∠C,∴DH∥AC,∴∠H=∠EGC,∵∠F=∠H,∴∠F=∠EGC,∵AD∥EF,∴∠BAD=∠F,∠CAD=∠EGC,∴∠BAD=∠CAD,∴AD平分∠BAC.9.(1)证明:∵AB∥CD,∴∠B=∠DCE,∵∠B=∠D,∴∠DCE=∠D,∴AD∥BE;(2)解:∵AB∥CD,∠2=60°,∴∠BAE=∠2=60°,∠BAC=∠ACD,∴∠EAC+∠BAC=60°,∵∠BAC=2∠EAC,∴∠EAC=20°,∴∠BAC=∠ACD=40°,∵∠1+∠ACD+∠DCE=180°,∴∠DCE=180°﹣∠1﹣∠ACD=180°﹣60°﹣40°=80°.10.(1)证明:∵EF∥CD,∴∠1+∠ECD=180°,又∵∠1+∠2=180°,∴∠2=∠ECD,∴GD∥CA.(2)解:由(1)得:GD∥CA,∴∠BDG=∠A=40°,∠ACD=∠2,∵DG平分∠CDB,∴∠2=∠BDG=40°,∴∠ACD=∠2=40°,∵CD平分∠ACB,∴∠ACB=2∠ACD=80°,∵GD∥CA,∴∠ACB+∠CGD=180°,∴∠CGD=180°﹣∠ACB=180°﹣80°=100°.11.解:(1)∠F AB=∠BDC,理由如下:∵AC∥EF,∴∠1+∠F AC=180°,又∵∠1+∠2=180°,∴∠F AC=∠2,∴F A∥CD,∴∠F AB=∠BDC;(2)∵AC平分∠F AB,∴∠F AC=∠CAD,∴∠F AD=2∠F AC,由(1)知∠F AC=∠2,∴∠F AD=2∠2,∴∠2=∠BDC,∵∠BDC=76°,∴∠2=×76°=38°,∵EF⊥BE,AC∥EF,∴AC⊥BE,∴∠ACB=90°,∴∠BCD=90°﹣∠2=52°.12.(1)解:∵AD∥EF,∴∠BAD+∠2=180°,∵∠1+∠2=180°,∴∠1=∠BAD,∵∠1=50°,∴∠BAD=50°;(2)证明:∵DG⊥AC,∴∠DGC=90°,∵∠BAC=90°,∴∠BAC=∠DGC,∴AB∥DG,∴∠BAD=∠ADG,由(1)得∠1=∠BAD,∴∠1=∠ADG,∴DG平分∠ADC.13.解:(1)∵∠1=∠BDE,∴AC∥DE,∵∠2+∠FED=180°,∴∠ADE+∠DEF=180°,∴AD∥EF;(2)∵EF⊥BF,∴∠F=90°,∵AD∥EF,∠FED=140°,∴∠F AD+∠F=180°,∠ADE+∠DEF=180°∴∠DAF=90°,∠ADE=40°,∴∠2=∠ADE=40°,∴∠BAC=180°﹣∠2﹣∠DAF=50°.14.证明:(1)∵∠1=∠2,∠3=∠4,∴∠MEF=180°﹣∠1﹣∠2,∠EFN180°﹣∠3﹣∠4,∴∠MEF=∠EFN,∴EM∥FN.(2)∠EFD=2∠HEG,理由如下:∵EH平分∠AEM,EG平分∠MEF,∴∠AEH=HEM.∠FEG=∠MEG,∵AB∥CD,∴∠EFD=∠AEF,∵∠AEH=∠HEM,∴∠AEF+∠FEH=∠HEG+∠MEG,∴∠AEF=∠HEG+∠FEG﹣∠FEH=∠HEG+∠HEG=2∠HEG,∴∠EFD=2∠HEG.15.解:∵EF∥AD,AD∥BC,∴EF∥BC,∴∠ACB+∠DAC=180°,∴∠ACB=60°,又∵∠ACF=20°,∴∠FCB=∠ACB﹣∠ACF=40°,∵CE平分∠BCF,∴∠BCE=20°,∵EF∥BC,∴∠FEC=∠ECB,∴∠FEC=20°.16.(1)证明:∵∠1+∠2=180°,∠1+∠FDE=180°,∴∠FDE=∠2,∵∠3+∠FEC+∠FDE=180°,∠2+∠B+∠ECB=180°,∠B=∠3,∴∠FEC=∠ECB,∴EF∥BC,∴∠AFE=∠ACB;(2)解:∵∠3=∠B,∠3=50°,∴∠B=50°,∵∠2+∠B+∠ECB=180°,∠2=110°,∴∠ECB=20°,∵CE平分∠ACB,∴∠ACB=2∠ECB=40°.17.解:(1)EF和AB的关系为平行关系.理由如下:∵CD∥AB,∠DCB=70°,∴∠DCB=∠ABC=70°,∵∠CBF=20°,∴∠ABF=∠ABC﹣∠CBF=50°,∵∠EFB=130°,∴∠ABF+∠EFB=50°+130°=180°,∴EF∥AB;(2)∵EF∥AB,CD∥AB,∴EF∥CD,∵∠CEF=70°,∴∠ECD=110°,∵∠DCB=70°,∴∠ACB=∠ECD﹣∠DCB,∴∠ACB=40°.18.解:(1)∵∠BDC=∠A+∠ABD,∴∠ABD=∠BDC﹣∠A=60°﹣45°=15°,∵BD是∠ABC的角平分线,∴∠EBC=2∠ABD=30°,∵DE∥BC,∴∠BED+∠EBC=180°,∴∠BED=180°﹣30°=150°;(2)∵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DBC,∵DE∥BC,∴∠EDB=∠DBC=∠ABD,∵∠ADE+∠EDB+∠BDC=∠EDB+∠ADE+∠A+∠ABD=180°,∴∠A+2∠ABD=76°,又∵∠A﹣∠ABD=31°,∴∠A=46°。
2021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整式及因式分解培优训练题2(附答案详解)

∵(a-1)2=a2-2a+1,故选项C错误,
∵x2+x2=2x2,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合并同类项、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整式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8.B
【解析】
【分析】
根据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对各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A.a2与a3不是同类项,所以不能合并,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B.a2•a3=a5,正确;
C.(a2)3=a6,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D.(ab)2=a2b2,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熟记相关公式和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C
【解析】因为(x+m)(x-n)=x2+(m-n)x-mn,所以m-n=0,则m=n.
A. B.
C. D.
8.下列哪项计算的依据是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
A.(ab)2B.a2a3C.a32D.2a2a2
9.下列计算结果是x5的为
A.x2•x3B.x6-xC.x10÷x2D.(x3)2
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3a2•2a3=﹣6a6B.6a6÷(﹣2a3)=﹣3a2
C.(﹣a3)2=a6D.(ab3)2=ab6
21.如图,由若干盆花摆成图案,每个点表示一盆花,几何图形的每条边上(包括两个顶点)都摆有 盆花,每个图案中花盆总数为 ,按照图中的规律可以推断 与 的关系是_____.
22.现有纸片:4张边长为a的止方形,3张边长为b的正方形(a<b),8张宽为a、长为b的长方形,用这15张纸片重新拼出一个长方形,那么该长方形的长为___________.
【西师大版】深圳市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培优训练测试卷(2)附答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培优训练测试卷(2)题号一二三四五附加题 总分得分一、填空。
(8 题 6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25 分)的亿位上的数是(),表示();最左边的 在()位上,表示()。
一个数由 个亿、 个千万、 个百万、 个十万、 个万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改写成用“万” 作单位的数是()。
左图中一共有()组平行线。
= , - = ,写成综合算式是()。
钟面上的分针从 起,转动了 分,转过的角是( )角,度数是( )度。
钟面上 时,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小角是( )度,是( )角。
,可以把 看做( )试商;方框里最小填( ),商是两位数。
把下面 个国家的国土面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印度: 美国: (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 >()>(澳大利亚:平方千米英国:平方千米) >()找规律填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5 分)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 万。
一个五位数,四舍五入后约等于 万,这个数最大是。
() ()□,□里最小填 ,就可以约等于 亿。
今天是晴天,明天也一定是晴天。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三、计算。
(40 分)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 分)+===( + )=估算。
( 分)≈≈≈≈用竖式计算。
( 分)==-=-=()=( + )=≈ ≈=() () ()===脱式计算。
(能简算的要简算)( 分) ++-( +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0 分) 画一个长 ,宽 的长方形。
( 分)已知∠ = 。
求:∠ 、∠ 、∠ 各等于多少度?( 分)抽纸牌。
( 分)红桃: 、 、 、 黑桃: 、方片: 、 、梅花:( )任意抽出一张纸牌,共有种可能。
( )抽出黑桃的可能性有种,分别是和。
有理数培优训练(二)A

有理数培优训练(二)A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小于所有正数; B 、0大于所有负数 C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D 、0没有绝对值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数和负数互为相反数B 、a 的相反数是负数C 、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0D 、a -的相反数是正数 3、有理数a 等于它的倒数,有理数b 等于它的相反数,则20062006ab +等于( ).A 、0B 、1C 、 1D 、24、设a 是最小的自然数,b 是最大的负整数,c 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则a b c -+等于( ) A 、 1 B 、0 C 、1 D 、2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 ,B ,C 内填入适当的数,使它们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填入正方形A ,B ,C •的三个数依次为( ).A 、12,13,1 B 、13,1,12 C 、1,12,13 D 、1,13,1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负数相减,等于绝对值相减。
B 、两个负数的差一定大于零。
C 、负数减去正数等于两个负数相加D 、正数减去负数,等于两个正数相减。
7、若三个不等的有理数的和为0,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三个数全为0 B 、最少有两个加数为负数 C 、至少有一个加数为负数 D 、最少有两个加数为正数 8、若a 、b 互为相反数,那么a a +必是( )A 、正数B 、负数C 、非正数D 、非负数9、若M =-16-57+48+12-78,N=81.26-93.8+8.74+11,则( ) A 、M >N B 、M ≤N C 、M <N D 、M ≥N 二、填空题1、在数轴上与点一2的距离为5个单位的点 个。
它们是 .2、9-= ;4--的相反数是 ; —〔-﹝+5〕〕= .3、已知22(3)0a b b -++-=,则a b += .4、一个点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8个单位长度, 到达的终点表示的数是 。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综合训练培优练习2(附答案详解)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综合训练培优练习2(附答案详解)1.下列各式分解因式正确的是A .()()2228244a b a b a b -=+- B .()22693x x x -+=-C .()22224923m mn n m n -+=-D .()()()()x x y y y x x y x y -+-=-+2.因式分解:a (n -1)2-2a (n -1)+a.3.分解因式:412x 3y xy -+4.因式分解:(1)316x x - (2)221218x x -+5.因式分解:(1)﹣3x 3+6x 2y ﹣3xy 2; (2)a 3-4ab 2.6.2221x x y ++-7.(x 2+2x)2+2(x 2+2x)+18.分解因式:(1) 3a 3-6a 2+3a .(2) a 2(x -y)+b 2(y -x).9.因式分解:(1)3349x y xy - (2)222(6)6(6)9x x ---+10.因式分解: (1) x 2﹣36;(2) xy 2﹣x ;(3) ab 4﹣4ab 3+4ab 2;(4) (m +1)(m ﹣9)+8m .11.已知ab =-3,a +b =2.求下列各式的值: (1)a 2+b 2; (2)a 3b +2a 2b 2 +ab 3; (3)a -b .12.(1)因式分解:3a 3+12a 2+12a ;2016+20162-20172(2)解不等式组:()263125x x x -<⎧⎨+≤+⎩,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解分式方程:2236x 1x 1x 1+=+--.13.观察下列式子:23(1)(1)1x x x x +-+=+;23(2)(24)8x x x x +-+=+;2233(2)(42)8m n m mn n m n +-+=+;……(1)上面的整式乘法计算结果比较简洁,类比学习过的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请你写出一个新的乘法公式(用含a 、b 的字母表示),并加以证明;(2)直接用你发现的公式写出计算结果:(2a +3b )(4a 2﹣6ab +9b 2)= ;(3)分解因式:m 3 + n 3 + 3mn (m + n ).14.分解因式:4322221x x x x ++++15.因式分解:(1)x 2y -2xy +xy 2; (2)422x -+.16.222---x xy y =__________17.分解因式212x 123y xy y -+-=___________18.将22363ax axy ay -+分解因式是__________.19.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4244x x -+=_____________.20.因式分解:m 3n ﹣9mn =______.21.分解因式:339a b ab -=_____________.22.分解因式:x 3y ﹣2x 2y+xy=______.23.分解因式:3x 2﹣3y 2=_____.24.因式分解:2328x y y -=_________.25.分解因式:am 2﹣9a=_________________.26. 分解因式:(p+1)(p ﹣4)+3p =_____.27.因式分解:x 3﹣6x 2y +9xy 2=____.28.分解因式:222x 2y -= ______.29.分解因式:22xy xy x -+-=__________.30.分解因式:a 3b +2a 2b 2+ab 3=_____.31.分解因式:3a 2+6ab+3b 2=________________.32.分解因式:29y x y -=_____________.33.分解因式:4a 2b ﹣b =_____.34.分解因式:222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分解因式:2a 2﹣18=________.36.分解因式:x 3﹣2x 2+x=______.37.因式分解:34x x -=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a 2-2ab+b 2=(a-b )2和平方差公式以及提公因式法分别进行分解即可.【详解】A. ()()2222282(4)222a b a b a b a b -=-=+-,故该选项错误; B. ()22693x x x -+=-,分解正确;C. ()22224923m mn n m n -+≠-,故原选项错误;D. ()()()()2()x x y y y x x y x y x y -+-=--=-,故原选项错误.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分解因式,要求灵活使用各种方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一般来说,如果可以先提取公因式的要先提取公因式,再考虑运用公式法分解.2.a(n-2)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先提公因式a ,然后把n-1看做一个整体,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试题解析:原式=a[(n-1)2-2(n-1)+1]=a[(n-1)-1]2=a(n-2)2点睛: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积的形式.根据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一提(公因式)、二套(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三检查(彻底分解). 3.()()32121xy x x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方法,先提公因式-3xy ,然后根据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即可. 试题解析:()()()4212x 334132121y xy xy x xy x x -+=--=-+- 4.(1)(4)(4)x x x +-;(2)22(3)x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方法步骤,一提(公因式)二套(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三检查(是否分解彻底),可直接进行因式分解.试题解析:(1)原式=()216x x -=()()44x x x +-(2)原式=()2269x x -+=()223x -5.(1)-3x (x-y )2;(2) a (a+2b )(a-2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一提(公因式)、二套(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三检查(彻底分解),可以直接接计算即可.试题解析:(1)﹣3x 3+6x 2y ﹣3xy 2=-3x (x 2-2xy+y 2)=-3x (x-y )2(2)a 3-4ab 2=a (a 2-4b 2)=a (a+2b )(a-2b )点睛: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积的形式.根据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一提(公因式)、二套(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三检查(彻底分解). 6.(1)(1)x y x y +++-【解析】解:原式=()221x y +-=()()11x y x y +++- 7.4(1)x +【解析】解:原式=()2221x x ++=()41x +8.(1) 3 a (a -1)2;(2) (x -y)(a -b)(a+b );(3)(a+7b )(7a+b )【解析】试题分析: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积的形式.根据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一提(公因式)、二套(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三检查(彻底分解). 试题解析:(1) 原式=3 a (a 2-2a+3)=3 a (a -1)2;(2) 原式= (x -y)(a 2-b 2)= (x -y)(a -b)(a+b );(3) 原式=[4(a+b)-3(a -b)] [4(a+b)+3(a -b)]=(a+7b )(7a+b ).9.(1)(2)22(3)(3)x x +- 【解析】试题分析: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积的形式.根据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一提(公因式)、二套(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三检查(彻底分解). 试题解析:(1)3349x y xy -=xy (2x-3y )(2x+3y )(2)()()2226669x x ---+ =(x 2-6-3)2=(x+3)2(x-3)210.(1)(x +6)(x ﹣6).(2)x (y ﹣1)(y +1).(3)ab 2(b ﹣2)2. (4)(m +3)(m ﹣3).【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2)先提公因式,再根据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3)先提公因式,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4)先根据乘法公式计算,再合并同类项,最后根据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试题解析:(1)x 2﹣36=(x +6)(x ﹣6).(2)xy2﹣x=x(y2﹣1)=x(y﹣1)(y+1).(3)ab4﹣4ab3+4ab2=ab2(b2﹣4b+4)=ab2(b﹣2)2.(4)(m+1)(m﹣9)+8m=m2﹣9m+m﹣9+8m=m2﹣9=(m+3)(m﹣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解题的关键是灵活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饮食费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练习21.“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
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
”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 A.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B.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C.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D.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2.“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
”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A.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B.使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商贸中心C.引起了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D.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
一些中国史研究者尝试以这种视野审视中国历史,撰写了《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等著作。
下列史实中,最能印证材料这种“视野”的是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D.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4.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称作“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股份公司。
1600年12月31日由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它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
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A.印度、香港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B.东印度公司与英国政府矛盾日趋尖锐C.工业革命的影响D.东印度公司自身管理不善5、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准确的是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D.科技进步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 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迅速奠定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英国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B.形成了工业国之间不平等的关系.成为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 D.体现了英国维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7、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权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构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
这主要反映了()A.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加快B.生产发展促使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C.科技进步改变了国家的经济职能D.生产发展推动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8.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
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古代美洲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9.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
剑桥、牛津大学也进行改革,取消必须信奉加尔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
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10.“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该作者认为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11.人类历史上有两个重要而关键的事件:首先是农业革命,它让人类从狩猎时代过渡到耕种时代,并且定居下来建造家庭、学校,发展了文明;其次是工业革命,它使成千上万的人离开家庭和农场,进入城市和工厂。
其中第二场革命的最深刻影响是()A.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B.解放了妇女,欧洲家庭职能发生重要变化C.削弱了宗教的权威,个人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D.以时间和金钱为标志的文化逐渐发展,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12.2014·江苏南京高一检测)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13.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危机14.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B.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C.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15.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的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16.据记载,1882年李松云的上海均昌船厂在其制成的一艘小艇上出现“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的现象。
这种现象说明()①民族工业力量弱小②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③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④为了谋求生存,只好寻求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府的庇护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17.在成立上海织布局的时候,李鸿章就规定:“查泰西通例,凡新创一业,为本国未有者,例得畀以若干年限。
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李鸿章这样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保护洋务派的垄断利益C.维护新技术的知识产权D.促进新技术的全面推广18.根据下表中数据判断,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是C.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对外贸易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19.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不包括()A.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华侨商人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B.一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也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政府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20.1911年10月12日,武昌街头出现了一则公告:虐待商人者,斩。
扰乱商务者,斩。
关闭店铺者,斩。
繁荣商业者,奖。
这则公告体现了( )A .清政府的“求富”新政B .湖北军政府的重商政策C .南京临时政府的奖励实业措施D .南京国民政府倡导的国货运动21.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B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 .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22.阅读下面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A .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 .“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D .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24.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大为增多。
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A .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B .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C .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大量内迁D .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25.下图《公告》反映了A .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B .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C .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D .美国扩大了在华经济特权26、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中“明显地改变”的是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B.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C.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D.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27、图3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图3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28.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
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
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
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不强'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③日本的经济掠夺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2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工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
它:①改变了近代中国工业布局②推动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③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④给民族工业也带来了不利因素()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0.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造成G段发展趋势的原因是()①外敌入侵破坏了工业基础'②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导致货币严重贬值'③美国商品挤占了国内市场'④繁重的捐税给工商业者带来沉重负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1.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
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
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32.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
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
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 A.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 B.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D.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33.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