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的来源第一课时
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及生产过程,以及其中辛苦。
2. 感恩劳动,学会尊重和珍惜劳动成果。
3.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节约粮食,减少浪费。
二、教学重难点:感恩劳动,学会尊重和珍惜劳动成果。
三、教学过程(2)教师提问: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可知道这小小的一粒粒米是怎样来的吗?(3)学生回答:略2.视频探究(1)教师播放视频:《大米哪里来?》(2)展示问题:根据视频内容,给水稻种植图片排顺序。
(3)学生排序:略(4)过渡:同学们排得很正确,我们来看看种田人种植水稻的真实画面吧。
(5)教师展示材料①育秧:种田人利用塑料地膜保温保湿,精心培育和护理秧苗。
②插秧秧田里长出绿绿的秧苗,种田人忙着把秧苗栽到宽广的水田里。
活动一:模拟插秧,体验农民艰辛A.展示活动规则:a.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在地上竖粉笔,每排竖六支,竖完后拿回粉笔再重复。
b.其他同学身体90度弯腰,膝盖保持弯曲,手学插秧动作上下动一动。
c.坚持3分钟时间,树的最多的同学获胜。
B.随机采访:你有什么感受?C.学生回答:略D.过渡:从播种到收割,在这么长时间里,种田人还要克服哪些困难?③田间管理为了让水稻能茁壮成长,种田人顶着太阳,冒着风雨,在田间地头施肥、灌溉、喷药……④收割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弯下了腰。
种田人顶着烈日,忙着收割,然后用脱粒机脱粒后就成了稻谷。
⑤碾米农民们把晒干的稻谷送进碾米机,谷壳与米自动分离,出来的是白花花的大米。
(6)教师总结:一粒种子要想变成大米,要经过“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碾米”大大小小几十道工序,经历长达5个月的时间,工序繁多、周期较长。
3.活动二:采访小调查(1)展示调查表格:(2)展示活动规则:①课前学生采访家人或周围有种植水稻经历的人。
②课堂在小组内展示采访调查结果。
(3)教师过渡:其实水稻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很辛苦,你还知道其他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吗?4.活动三:农作物种植过程分享会(1)展示问题:选择一种农作物(蔬菜或水果),了解一下它的种植过程。
10、衣食的来源

1、出示浪费馒头的图片,配音“馒头的诉苦”。
2、如果你是那个被丢弃的馒头,你想说些什么?
听了大家的话,那个丢馒头的小男孩以后会怎么做呢?
3、观看馒头的制作过程。
大家知道馒头是如何诞生的吗?我们一起去看看馒头的生产过程。
教学重
点、难
点及对
策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和探究,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体会成功。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说明
环节一:交流课前搜集的农产品知识
1、你还知道哪些农产品?
2、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知识的?
3、课件出示国徽图案。谁来说说国徽图案的象征意义?了解国徽图案四周的“谷穗”表示的含义。
4、课件出示:学校食堂、饭店的浪费现象。课件:八荣八耻。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
5、小林一定会改掉错误的想法。我们班也许也有同学存在着浪费粮食的坏习惯。对照自查表,自我检查。课件出示自查表,学生在纸上画勾。
6、指名说获得了几个笑脸,做到了什么?没做到什么?
7、设计一些提示语,时刻提醒自己,提醒他人。写提示语。课件文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C、延伸。
四上10《衣食的来源》第一课时

二、实施活动 (一)活动一:生活离不开它们 1.过渡: 衣食来源于哪里呢?我们先从吃饭说起。 (屏 幕出示活动一的内容)如果你有一次机会为家人准 备一顿午餐,你会采购哪些食物呢?快速写在下面 的圆圈内,想想:这些食物来源于哪里?
主食
蔬菜
开始完成活动一—— 2.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引导。 3.展示。
荤菜
(第一课时)
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教师导学案 一、谈话揭题
郭 晶
1.谈话:同学们,每天早晨当我们从甜梦中醒 来,首先是——(示范穿衣) (出示:衣) ,接着— —(示范吃早饭) (出示:食) ,然后背上书包去上 学。当你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可口的饭菜时, 有没有想过,它们(手点衣食)是从哪里来的呢?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个有意义的话 题(出示:的来源) 一起读——
水果
(预设答案: 主食类来源于农民伯伯种植的大米、小麦等; 鱼肉类来源于农民伯伯养殖的家畜、水产品;蔬菜 类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水果类来源于农民伯伯种
2. 汇报交流。
植的果树……) 4.小结: 这些在农村种植或养殖的产品,有一个共同的
1
名字叫——农产品。 (课件出示:农产品) 活动二:衣食之源在农村 1.自主完成课本第 56 页的“连一 连” (如有困难,和同桌商量商量) 。 2.小组合作:根据收集的商标说 说下表的内容(单号组研究食品,双号 组研究衣服) ,确定好汇报人员。 (二)活动二:衣食之源在农村 1.过渡: 一起来认识几种农产品—— (出示:大豆、玉米、棉花、水稻、小麦图片) 水稻和小麦有些难辨,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怎 么区别?(看外形) (出示:大米、面粉图) 这些农产品本领可大啦!摇身一变,能变成各
3.全班汇报(连线题抽号汇报) 。
《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大米要经历“育秧—插秧—护田—收割—碾米”这个过程,它来之不易,要珍惜并感恩劳动人们。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农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几组图片,了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我们的生活之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劳动者的辛苦,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了解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
教学难点: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栏目一“白白的米饭哪里来”。
教学目标:1、了解大米等农作物的来源,体会它们的来之不易。
2、懂得劳动者的辛苦,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了解大米等农作物的来源,体会它们的来之不易;懂得劳动者的辛苦,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难点:懂得劳动者的辛苦,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含音乐、视频等)学生:课前调查表教学过程板块一趣聊大米,知来源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请来了农博士,农博士的农业家族中有个大家最熟悉的成员叫大米。
你在哪儿见到过大米?生1:我在吃饭的时候见过大米;生2:我在端午节的时候,回姥姥家见过大米;生3:我在逛超市的时候见过大米;2、有时它会变成粽子,你还见过哪些不同形式的大米呢?生1:我觉得大米还可以磨成米浆,做成米粑;生2:我们吃过的蒸肉,上面的大米粉也是大米磨成的;3、大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是怎么来的呢?生:我认为大米是农民种出来的。
二、看视频,了解大米来历1、老师这有几张图片,谁来排排序?2、自述来历,让我们到大米的自述中去寻找答案。
3、说过程,看完视频,看看我们图片顺序对吗?4、谈感受:从这个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我感受到大米的种植很复杂,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收获大米,我们应该珍惜粮食;生2:我感受到大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感谢农民伯伯的辛勤付出;5、小结大米从种植到收获要经历那么长的时间,中间要经过那么多工序,需要那么多人付出劳动,真是来之不易啊!板贴:来之不易【设计意图】:道德与法治课程希望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转向生活的自主建构,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更好”的生活——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涵养其德性。
第7课 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导语】我们的生命离不开“衣食住行”,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到“食”的重要性,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食物的来源、保护粮食资源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材分析】本单元重点关注人们衣食问题,突出食品的重要性及其保护粮食资源的必要性。
该课时教材内部分四步走展开讲解,包括常见食物示意图、产生粮食的过程、保护粮食资源要点、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本课时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深入浅出的向学生介绍衣食,使学生对衣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衣食住行”的重要性;2. 能够分辨常见食物;3. 了解粮食产生的过程;4. 了解保护粮食资源的要点;5.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来感知和认识食物;2. 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3. 通过角色扮演、小游戏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珍惜食物的情感;2. 培养学生尊重粮食资源的态度;3.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衣食住行”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保护粮食资源的要点。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学生“什么是食物?你们喜欢吃什么食物?”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热身(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看常见食物示意图,并让学生说出其中的食物名称。
3. 讲解(15分钟):(1)生产粮食的过程。
老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粮食的生产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从耕地、播种、收割到加工粮食的流程。
(2)保护粮食资源的要点。
老师向学生详细讲解保护粮食资源的必要性及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到粮食资源的珍贵性,提高学生知识保护意识。
4. 实践(20分钟):(1)小游戏。
老师利用“蔬果大拼图”等游戏,让学生识别和分类常见蔬菜和水果,培养学生感知和认识食物的能力。
(2)角色扮演。
学生分成小组,模拟生产粮食的过程,加强学生对粮食生产过程的了解和认知。
我们的衣食哪里来第一课时

7.教师出示各种食物的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分组:
可以直接吃的食品有:----------------------------------------------。
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有:-------------------------------------------。
科目
思品
年级
五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教师
田霞
课题
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教学目标
1.知道衣食对人生存的重要。
2.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3.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
教学
重点
感受衣食的重要。
教学
难点
懂得“衣食之源在农村”。
教学具
准备
让学生进行课前调查。
教学
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二、小结
1.交流:那你们早上都吃了什么?
2.体验:如果早上没有吃早餐或者早餐没有吃饱就赶来上学,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2.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分组:可以直接吃的食品有哪些?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有哪些?
学生
活动
一、说说我们的食物
1.谜语导入,体会食物的重要性
2.出示谜语:身子白又胖,肚脐眼朝上。喜欢蒸汽浴,时常当早饭。――打一食品。
学生发言
3.交流:那你们早上都吃了什么?
4.教师出示早餐图片
5.体验:如果早上没有吃早餐或者早餐没有吃饱就赶来上学,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发言
6.小结:营养丰富的早餐,为我们在上午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提供着保障,它们是多么重要啊!
苏教版四年级品社衣食的来源

(全班交流选购情况,教师小结,重点突出学生选购的产品非常丰富。)
仔细看一下包装袋上的配料说明,看看这些配料和农产品有什么关系呢?在同桌一起讨论讨论
板书设计
10衣食的来源
农产品
农村
农民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感知农产品的来之不易,从小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学生搜集各种食品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食的来源
(一)、导入新课:当你穿得漂漂亮亮坐在餐桌旁,吃着美味可口的食物时,你的脑瓜里有没有出现一些?号。
(二)、小鬼当家:
1、今天老师想让大家尝试一下“小鬼当家”的滋味,同学们可以四人组成一个临时小家庭,你们来做一次小主人,到农贸市场中选购自己喜爱的食品,做家庭午餐。你们能行吗?(播放录像。)
5、老师采购了一包日常用品,你们能分别说出他们都是哪一种农产品加工而成的吗?(出示图片。)
6、农民伯伯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工人叔叔参与了食品加工和运输。这些农产品丰富了我们千家万户的餐桌。了解到这些,你有什么想法要对大家说吗?(教师引导生生对话交流,从中感受农产品是我们的食物之源,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农产品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内容
10衣食的来源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对人生存的重要,了解农产品的内涵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探究能力。
3体验农民付出的劳动,感知农产品的来之不易,从小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
了解农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实践体验法:学生通过观看农业视频或参观农场,亲身体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农业的理解。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农民的辛勤劳动,直观地传达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教学,例如模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通过操作软件来学习农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农民的辛勤劳动:农民在农田里的辛勤工作,包括播种、施肥、除草、收割等。
3.农业的重要性:农业对于我们的衣食来源的重要性,农业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4.食物浪费问题:学生对于食物浪费的现状和影响,如何节约食物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5.农民的权益保护:农业法律知识,农民的权益和法律保护。
6.农业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农民辛勤劳动是指农民在农田里进行的各种劳动,如播种、施肥、除草、收割等。我们应该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珍惜食物,减少浪费,尊重农民的劳动。
(3)农业对于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农业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保障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农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食品加工、农业机械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业还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入更多互动式教学,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细观察屏幕上的农产品和食品,把相对应的农产品
与物品用线连起来,你会吗?
4.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
5.小结:做了这个小游戏,你知道了什么呢?
三.教师总结:我们平时的吃穿多数来源农产品,衣食之源在农村。
9.教师引导生生对话交流,从中感受我们农产品是我们的食物之源,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农产品有密切的关系。
二.活动二:连一连
1.我们的食物之源是农产品,其实我们还有许多的日用品与农产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一些食品和服装的商标,请同学们拿出你搜集的商标,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并且大家共同研究一下,这些食品的配料和衣料的成分是什么?并把商标贴在书上56页。
5.学生自由组合选购,教师注意做好分组协调的工作,指导学生正常有序地开展小组活动,填写“午餐卡”。
6.全班交流选购情况,教师小结,重点突出学生选购的产品非常丰富。
7.再次放图片,凸显熙熙攘攘的购物人流。你在图片中除了看到许多农产品还看到什么?
8.农贸市场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丰富了我们千家万户的餐桌。了解到这些,你有什么想法要对大家说吗?
2.你刚才看到了农贸市场中有哪些农产品呢?你还知道哪些农产品的名称?
3.我最喜欢到农贸市场中买一些西红柿、青菜、鱼还有肉回家,经过我的精心烹调做成美味佳肴。你和你的家人平时喜欢吃些什么?
4.今天老师想让大家尝试一下“小鬼当家”的滋味,同学们可以三到四人组成一个临时小家庭,你们来做一次小主人,到农贸市场中选购自己喜爱的食品,做一顿午餐。你们能行吗?
10.衣食的来源(第一课时)
主备
复备
教学目标:知道衣食对人生存的重要,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食品和服装的商标、搜集袁隆平院士的资料、课前调查农贸市场(或超市)有哪些农产品。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生活离不开它们
1.情境导入:播放农贸市场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