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对峙 各得风流——从意识流手法比较《游园惊梦》与《九十九度中》
白先勇《游园惊梦》和陈映真《将军族》赏析

白先勇的《游园惊梦》和陈映真的《将军族》的比较分析《游园惊梦》作品分析:主题作品通过对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人物世事无常的沧桑感。
人物作品描写了几位性格各异的国民党遗老、夫人的形象。
其中,尤以主人公蓝田玉最为出色。
蓝田玉是钱将军的遗孀,是国民党上层贵族没落者的代表。
她原是出身卑微的昆曲优伶,因一曲《游园惊梦》被钱将军看中,一夜间成了将军夫人,在南京风光一时。
她感激老将军对自己的钟爱,使自己享尽了荣华富贵,但又与郑参谋打得火热,暗中幽会。
当发现自己的情人已暗中移情别恋时,情急之下她竟失去了嗓音。
钱将军死后,她又在一夜之间成了落魄夫人,在台南伶仃度日。
当她应三阿姐(桂枝香)——窦夫人之邀,到台北赴宴时,面对昔日十分落魄,如今浑身珠玉的三阿姐,蓝田玉不禁感慨万分。
尽管她仍穿着那件绿汪汪翡翠似的旗袍,却永远失去了在秦淮河上唱戏时的姐妹情深,她再不能唱出那折子戏《游园惊梦》了。
当曲终人散,她更深的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酷:时间让历史变成了伤痛,让情意消弭,让古老的艺术衰败;而人世的沧桑,使往日的显赫声威,早已消散,昔日的将军府,也早已易人,现在只剩下自己,只剩下满目悲凉和历尽沧桑的感受。
艺术特色首先,在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上,作家成功地熔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多种艺术手段于一炉。
小说以钱夫人蓝田玉为视角,通过钱夫人的眼睛小说的内容逐一展开的:钱夫人一到窦公馆,就巧妙地让她的眼睛“打量”了一下里面气派非凡的花园美景,环视了非同一般的客厅摆设,由此透视了窦公馆高人一等的豪华与尊荣。
这必然就是引起她许多有关自身以及与窦夫人的关系等等今昔对比的联想。
由于出席晚宴的高宾贵客,都是当年南京相知相识的军政界官场人物,而今次窦夫人宴会情景跟“临离南京那年”钱夫人在自已梅园新村的公馆为她请做生日的盛宴情景,就有许多近似之处,更使钱夫人感慨万分。
浅析白先勇《游园惊梦》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浅析白先勇《游园惊梦》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作者:庄晓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6期摘要: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是受昆剧《牡丹亭》的启发而后又改编成同名话剧在各地演出,主要讲述的是昆曲名伶蓝田玉的赴邀经历,表现了她由盛转衰的悲剧性命运。
小说与话剧《游园惊梦》都可以明显看到白先勇受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的痕迹。
本文通过《游园惊梦》文本的解读及其从小说到话剧的改编,从而来阐释其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游园惊梦;意识流;平行蒙太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游园惊梦》主题突出一个“梦”字,正如《红楼梦》中所表现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所有锦衣奢华的生活,不过都是过眼云烟,白先生将中国古典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相结合,其小说《游园惊梦》源自昆曲《游园惊梦》,以汤显祖的《牡丹亭》为文学底蕴模本改编。
“由于昆曲《游园惊梦》及传奇《牡丹亭》的激发,我便试图用小说的形式来表现这两出戏的境界,这便是我最初写《游园惊梦》的创作动机”小说在人物、情节的设置上都与昆曲具有一致性:钱夫人即杜丽娘,郑彦青即柳梦梅;杜丽娘游后花园,钱夫人游窦公馆等,他将传统与现代的写作形式相互结合来凸显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兴衰、一群人在梦与现实中的苦苦挣扎之境,表达出世事无常,浮生若梦的主题。
小说多处运用意识流表现主人公不断流动变化的思想。
意识流手法是西方现代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它以表现意识的流动为主要内容,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现实和虚幻互相交织为主要方法。
白先勇将意识流的各种表现技巧灵活运用在小说《游园惊梦》中,形成了一种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白先勇的《游园惊梦》在时间上跨度十多年、空间上由南京的梅园新村到台北的窦公馆,人事经历几度变迁。
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到: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切不开、斩不断的“流水。
“意识流”概念,强调了思维的不间断性,同时也强调其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
赏析《九十九度中》,看不一样的

赏析《九十九度中》,看不一样的摘要:小说《九十九度中》是林徽因小说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小说运用极具现代风格的写作手法,描写了华氏九十九度高温的一天中北平城内各阶层人民生活的片段。
文章通过对小说中现代创作手法的分析,洞察故事背后作者不为人了解的另一面,以期为读者理解小说、理解作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九十九度中》人生横断面蒙太奇意识流林徽因引言小说《九十九度中》是林徽因女士小说创作中最负盛名的一篇,于1934年发表于《学文》的创刊号上。
小说截取了华氏九十九度高温的一天中北平城内各阶层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描写了新旧社会交替的特定历史时期中的百态人生。
被认为是最富有现代性的一篇小说。
小说中,作者通过运用“人生横断面”的对照手法、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和意识流式的描写,理智冷静地将生活的众生相摊于阳光之下,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本文将从以上几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上对《九十九度中》进行分析,以求为读者品读小说、理解作者提供一种新思路。
一、人生横断面的对照手法作为京派小说的范本,李健吾曾这样评价《九十九度中》:“只有这一篇,最富有现代性;惟其这里包含着一种独特的看法,把人生看作一根合抱不来的木料,《九十九度中》正是一个人生的横断面。
”[1]小说在张府寿宴的情节中,穿插描写了在华氏九十九度高温的一天之中,有人在欢乐,有人在失恋,有人在庆寿,有人在成亲,有人在死亡。
他们愚昧、无知、麻木,在世风日下的都市生活中迷失自己,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
作者通过对普通人城市生活的描绘,展示了现代人生活的错厄和怪诞。
一天之内,随着场景的转换,各色人物悉数登场:饭店的挑夫肩上各挑着有“美丰楼”字号的大圆篓,走在一条被太阳晒得滚烫的马路上;张宅里,为庆祝老太太的七十大寿,“簇新的喜棚支出瓦檐丈余尺高,两旁红喜字玻璃方窗由胡同的东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2],仆役们忙里忙外,张罗着喜宴;喜燕堂内,屈从父母之命的新娘阿淑正在机械地举行着婚礼,“一鞠躬,一鞠躬地和幸福作别”[2];机关职员老卢、老孟和摩登少年逸九在点心铺里边聊边吃,同时还专注着眼前两个情人模样的男女;打着油纸伞的刘太太,端坐在洋车上去参加张府的寿宴,要车夫猛冲猛闯以显威风,因为她的“老爷”是局长;得到赏钱的挑夫因为渴得难受,买了冰凉的酸梅汤,回去后中暑发病,因得不到救治而数小时毙命;高级西医丁大夫置中暑穷车夫的生命于不顾,依然喝酒打牌;卢二爷的车夫杨三因为十四吊钱的债务与欠他钱的王康扭打在一起,被巡警弹压后双双入狱……所有人都在这个炎炎夏日里忙着自己的事情,貌似人物、事件的简单罗列,实则对生活横断面的真实截取。
从《游园惊梦》看白先勇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2015年5月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 SOCIAL SCIENCES收稿日期:2015-04-23作者简介:刘芳(1980—),女,冀中职业学院高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从《游园惊梦》看白先勇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刘芳(冀中职业学院,河北定州073000)[摘要]一个被旅美学人夏志清赞誉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的台湾作家———白先勇。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不自觉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内涵以及关于现实意义的思考。
他以与众不同的题材和奇特的创作手法、创作视角进入了读者的眼中。
他不寻常的身世带给了他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这种经历既有快乐的,也有痛苦的。
但是,痛苦的生活经历居多,因此,他的创作中带有浓厚的感伤主义色彩。
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给他的创作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灵感,基于现实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大家的共鸣。
《游园惊梦》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对于《游园惊梦》,本人将结合作者的生活体验、文艺思想、创作历程等方面来解读该文本的创作艺术技巧和文本的审美情趣,以此来探析白先勇先生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游园惊梦》;白先勇;创作技巧;审美情趣;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5]专辑-0344-02一、生活经历白先勇,他有着不寻常的身世。
他1937年在广西桂林出生,童年在重庆度过,之后随着父母移到南京、台湾等地方。
1963年赴美国留学,成为飘零者。
由于他的父亲白崇禧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所以,他随着父亲一直漂泊,找不到安定的住所。
之后,他随父亲来到了台湾。
他的创作很丰富,短篇小说集有《纽约客》、《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等,散文集有《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
而《台北人》主要描写出的是各种人物怎样随着时代的衰落而走向人生绝境的。
而其小说中的一篇即《游梦惊园》是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
二、文艺思想白先勇的文艺思想不是简单的中国传统思想,也不是只吸收西方的现代思想,而是将中国传统的与现代西方的相结合,相融合。
《游园惊梦》赏析

《游园惊梦》赏析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游园惊梦》确实是白先勇先生颇费神思创作的一篇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技巧的力作。
然而正是创新的形式和丰富的意蕴,使习惯表面曲折离奇故事的读者阅读起来感到很困难。
而克服这样的困难是提高自己阅读欣赏能力的最佳途径。
以我之见,紧扣小说的标题,围绕着“园”在何处“游”?“梦”为何“惊”两个基本问题,就能获得赏析该作品的愉悦。
“园”在何处“游”?如此追问,我们就不难发现作者写了三层故事。
第一层,最表层顺叙的故事。
“园”在台北的窦公馆。
写钱夫人应邀参加窦夫人举办的家宴。
作者是用传统手法来结构故事的,分别按照时空转移的顺序安排以下四大情节:1 正厅宾主会面(第1—69自然段)2 饭厅入席劝酒(第70—112自然段)3 客厅听曲唱戏(第113—145自然段)4 露台送客告别(第146—169自然段)第二层,中间穿插的故事,“园”在南京的梅园新村的钱公馆。
写了蓝田玉怎样做起钱夫人、桂枝香如何成为窦夫人的故事,还有钱夫人的妹妹月月红与她的情人郑彦青以及窦夫人的妹妹蒋碧月抢占姐姐意中人的感情纠葛。
对这些故事的述写,作者采用了现代的艺术技巧,大量地使用了意识流的手法。
具体说来有下面六处穿插:1 第16自然段,钱夫人打量窦夫人穿着打扮,觉得如今风光得时的窦夫人“果然还没有老”,于是就想起了当年她过三十岁生日请酒的事;2 第39自然段,见到蒋碧月,钱夫人为她以前那火辣的性格而“踌躇了一番”,便想起她当年抢夺姐姐意中人的事;3 第46至48自然段,听到窦夫人夸自己是昆曲真传,钱夫人想到正是如此,自己当年才被钱鹏志看中,最后做起了这位六十多岁的钱将军的填房夫人;4 第78至80自然段,在就席的推让之后,钱夫人居然没能坐到上席,这让她一阵心跳,于是联想起当年自己从不必让座的风光,进而想到做起钱夫人时,瞎子师娘的忠告和妹妹月月红的嘲讽,而钱将军让她享尽将军夫人的荣华富贵却不能让她做一个真正的女人;5 第109自然段,遇到蒋碧月和程参谋这对男女合着来敬酒,钱夫人只得把一杯花雕饮尽,结果她有了几分醉意,脑子里又闪现了当年妹妹月月红与自己的情人郑彦青纠缠在一起也来敬酒的情景:6 第135至155自然段,钱夫人在酒力的作用下,由眼前一对渐渐靠拢的男女面靨的触发,那标志“我只活过一次”与郑彦青交欢的情景,像碎片一样,不断地与妹妹月月红的不怀好意的敬酒、瞎子师娘意味深长的唠叨、钱鹏志病危弥留时满含不舍和愧疚的呼唤以及自己演唱“惊梦”时对乐师吴声豪的乞求等等情景,闪现重叠交织,形成小说的高潮。
《游园惊梦》叙事技巧论文

《游园惊梦》叙事技巧论文摘要:小说《游园惊梦》将叙事技巧和叙事手法融入到传统的叙事模式之中,在情节的安排、景物的描写和时间的处理上都恰到好处。
更加值得称道的是《游园惊梦》所使用的叙事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将人物的心理体验不动声色地展示出来,从而形成小说悲凉的情感基调。
小说《游园惊梦》的题目取自昆曲《牡丹亭》其中两折的名字,小说通过《游园惊梦》的桥段来引出主人公蓝田玉对往事的回忆,从而将戏剧里的情节、气氛与现实场景相互串联结合,营造出一种梦里梦外、亦真亦幻的飘渺环境和人世沧桑、浮生若梦的悲凉氛围。
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线索和背景,白先勇在作品中灵活地融入了西方现代文学的叙事方式。
小说采用了内外视角结合的叙事技巧,从作者和叙述者两个角度出发,自由而真实地展现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内的不同场景。
首先,小说的开头是以作者的角度出发,以外视角的方式揭开故事所要上演的序幕,而后又以钱夫人蓝田玉这个内视角切入主题,以确定主人公自己的感情投向。
这种内外视角结合的方式既能由作家的角度出发,自由地打乱时间、跳转空间(尽管在时间这个维度上更多的是因为内视角的使用而产生错乱交叉的效果),能更好地透析人物心理,挖掘主人公真实的内心世界。
从蓝田玉被带入窦公馆之后,叙事视角就由作者的外视角转为钱夫人这个内视角,从窦公馆的花园景色到宴会的大致规模和摆设,从遇见南京旧相识到认识台北的新人,蓝田玉都担当着叙述、展示和体验的角色,同时她也是可以自由地将时间任意打乱并重新组合的人。
故事情节在蓝田玉的视角下延续,这种视角处理方式可以将那种人事变故、历史沧桑的悲凉之感真切而直接地表现出来的。
小说所烘托出的悲凉基调离不开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白先勇甚至将叙事线索纳入到蓝田玉的内心体验之中,通过蓝田玉的意识流动,将当年南京酒席清唱会的情境带入到窦公馆的宴会之中,使得不同时期的情景置于同一个位置进行直观地比较,从而更强烈地唤起蓝田玉痛苦悲伤的思想感情。
文中由花雕酒作为引线,从台湾花雕酒与绍兴花雕酒的对比将蓝田玉的思绪带到了南京清唱会。
【赏析】白先勇《游园惊梦》

【赏析】白先勇《游园惊梦》白先勇:《游园惊梦》1简析《游园惊梦》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游园惊梦》发表于1966年。
作品通过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阶级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塑造了蓝田玉等几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人物对世事无常的沧桑感受。
艺术特色:小说以钱夫人为视角,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着重呈现了她的内心活动;同时运用了戏剧穿挺,将古典戏剧的情节和小说主人公的内心处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照。
另外还通过性格化的对白,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强化了艺术氛围和悲剧主题。
在叙述和表现的手法上,作者成功地熔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多种艺术手段与一炉。
动用戏剧穿挺,突出人物特色:小说以钱夫人为视角,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着重呈现了她的内心活动;同时运用了戏剧穿挺,将古典戏剧的情节和小说主人公的内心处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照。
戏剧中的对白,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将戏剧的舞台和人生的舞台,戏剧化的人生和人生的戏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整个作品主题不仅深沉而且富有韵味。
2简析蓝田玉的形象钱夫人蓝田玉是出身卑微的昆曲优伶,因一曲《游园惊梦》而被钱将军看中,一夜之间成了将军夫人,享尽了荣华富贵。
她一方面感激年老的钱将军对自己的忠爱,一方面又与郑参谋幽会,内心陷于矛盾和痛苦之中。
在一次演唱中,她无意间发现自己的情人另有别恋,急怒之下竟失去了嗓音。
钱将军一死,她又在一夜之间,成了落魄夫人,在台南伶仃度日。
蓝田玉她代表了国民党上层阶级中的懦弱典型,作者对她寄于了深切的同情和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深沉的悲凉。
作者简介:。
从叙述角度评析《游园惊梦》

从叙述角度评析《游园惊梦》汉语言1001班谢静白先勇在小说《游园惊梦》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叙事学方法。
小说在外视角叙述中加入局部人物的内视角,并把两种叙述视角相互结合、穿插。
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小说开头和前半部分。
小说开篇,叙述者面对一群军界官员和将军夫人们,这些人大多经由南京、上海来到台湾,空间在时间的隧道中变迁,其间荣辱盛衰、人世更替、生离死别,有很多撕心裂肺的故事,作者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统观审视。
人的心理世界和感情线索对于小说太重要了,因此,他不满足于时代风云变幻的客观记录,他需要进入人物心理和感情深处,以便寄予对人生、爱情乃至人世的理解。
如何解决既有历史叙述,又有感情和心理的深度描绘这个难题?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穿插人物视角的局部叙述,成为作家的选择。
西方经典叙事学认为,第三人称叙述同时可以具有“外视角”与“内视角”。
作为“内视角”的人物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而作为“外视角”的故事外叙述者的眼光则通常较为冷静。
所以窦夫人桂枝香大宴宾客,邀请昔日得月台唱昆曲的各位姐妹们,这个就采用了外视角。
引出了钱夫人后,叙述视角便转为钱夫人这个内视角:“窦公馆的花园十分深阔,钱夫人打量了一下,满园子里影影绰绰,都是些树木花草,……钱夫人一踏上露台,一阵桂花的浓香便侵袭过来了……”在窦夫人指引下,钱夫人一一见过诸位客人,这些客人也都是从钱夫人眼光看到和接触到的。
这个视角非同一般,钱夫人经历过荣华富贵,见识过各种公馆,窦公馆自然地被置于比较视野中。
至于这些客人,有南京时的旧相识,比如天辣椒蒋碧月,赖夫人、刘副官等,也有在台北兴起来的新人,比如徐经理徐太太,程参谋等,新人与旧人同时处于一个场合,从经历了历史变故的钱夫人眼光看出去,引发的感慨当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钱夫人出场后,作者开始频繁地采用钱夫人视角来叙事了。
于是,叙述视角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即出现了叙事学所指出的“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
在这种回顾性叙事中,通常有两种眼光在交替作用:一为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另一为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碎的片断。譬如 , 一连串 ’ 象‘ 或者 ‘ 一系列 ’ 等字
样都不象 起初表 现的那样合 适 。意识并 不是 片断 的连接 , 而是 流动 的。用 一 条 ‘ ’ 或者 是 一 股 河 , ‘ 流水 ’ 的隐喻来 表达 它是 最 自然 的 了。此后 , 我 们再 说起 它的时 候 , 把它 叫 做思 想流 , 识 流 , 就 意 或者是 主观 生 活 之 流 吧 ” 。所 以 , 识 流 最 突 J 意
人 的意识 流动 , 映 了人 生如梦的哲 学感触 ; 者通过 多人 的意识 流 动 , 映 了历 史不过 是 一个 不 反 后 反
断反 复上 演的故事 。
关键词 : 意识流 ;游园惊梦》 《 《 ;九十九度 中》
中图分 类号 :16 4 I0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8 7 2 1 ) 1 0 2 0 17 0 8 ( 0 0 0 — 0 2— 6
态 。要在短小的篇幅内真切地把握人物 的真实精 神状态 , 只有深入人物 的内心世界。普鲁斯特认 为, 真实可分为两种类型 , 一种是外在的、 物质的、
简单 的 、 同一 的 、 观的真实 , 客 一种是 内在 的 、 理 心 的、 复杂 的 、 特殊 的、 主观 的真 实 , 一种 真实 是 而后 唯一 的 、 基本 的 真实 。林 徽 因在 I5万 字 的小说 . 中将 生花妙笔 深 人 人物 的 内心世 界 , 掘 出不 同 挖
出的就是强调 主观性 和流动性 。意识 流对 中国现
白先勇和林徽因都出身于有浓郁中国传统文
化氛 围的大家 庭 , 但他 们 都有 着 主 动积极 接 受 西 方现代 文化 的经历 , 自然 在创 作 过程 中不 免 要受 西方现 代主 义 的影 响。众 所 周知 , 识 流作 为西 意 方现代 文学 的一 大主流 , 因此 , 也就能对 两人 我们
V18 o1 o2 . . N
Fb 2 1 e .0 0
双峰 对峙
— —
各 得 风 流
从意识流手法 比较《 园惊梦》 九十九度 中》 游 与《
吴 海琴
( 扬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 扬州 2 50 ) 2 02
摘要 : 意识流手法是现代小说的一种叙述方法。白先勇的《 游园惊梦》 和林徽 因的《 九十九度 中》 都是娴熟运用了意识流手法的经典之作。深受西方现代文学影响的两位作 家都借助于意识流 手法 , 关注客 观现 实, 用 了不 同的意识 流技巧 , 使 表达 了一种 形 而上 的意 蕴。前 者通 它 被嫁接 到 所 中国土 壤上 时 , 然会 与 中国现有 文 学 发生 碰撞 必
使用的意识流手法追本溯源了。 l 9世纪末 以来 的近半个世纪现代主义思潮 风起云涌、 波澜壮 阔, 影响到西方各种艺术形式, 尤其是西方文学。白先勇上大学时, 在外文系念 书期 间就接 触 到 了大量 西 方文 学 , 尤其 是 现代 主
和融合 , 形成富有 中国特色的意识流文学。白先
勇的《 游园惊梦》 和林徽因的《 九十九度中》 都是
现 当代 文学 中公 认 的使 用 意 识 流 手 法 的 经典 之
收稿 日期 :091 -3 20 -】l
作者简介: 吴海琴( 99 1 一 7
)女 , , 硕士研究生。
第 i 期
吴 海琴 : 峰对 峙 各 得风 流一 从 双 意识流手 较《 惊梦》 九十九度中 法比 游园 与《 》
目前 , 意识 流 已经成 为 文学 现象 中一道 很 熟 悉 的风景 。它不仅 时常 被运 用 于创作 界 , 频 频 也
作, 通过对两者 的比较阅读, 我们可以看到, 两者 在很大 程度上具有相 似性 , 但又显示 出鲜 明的
个性。
出现在批评界中, 然而刨根问底 , 究竟什么是意识 流, 学术界却是众说纷纭 , 莫衷一是。有的称它是 小说 的文体之 一 , 的说 它是小说 流派之 一 , 有 更多 的人则说它是一种表现技巧。笔者倾向于意识流
会环境 很有 关 系 。不 过 我看 , 是非 要 用 意 识 流 不
不可 , 要看小说题材来决定。 《 ” 九十九度中》 则 选取了北京的几个人物在一天所发生 的故事 , 作
者 想通 过描述 这 几个 小人 物 的故事 , 展 示整 个 来 城 市 的不 同阶层 人物 的真实 的生 活面貌 和精 神状
2 3
义文学 。他 创办《 现代文学》 , 时 西洋文学 的介
尝试用 了意 识流手 法。 ‘ 以意识 流 兴起 与社 ”4‘ J所
绍, 如乔伊斯、 福克纳等西方文豪作品, 都绝无仅 有, 如乔伊斯的《 都柏林人》 全本译 出。白先勇可 以说是深受欧风美雨猛烈冲击 的受益者。所以这
些现代 主 义 的经典 之 作 , 白先 勇 能 够 感 受 、 让 了 解、 同, 认 并且 受到相 当大 的启 示 。因此他 在小说 创作 中运 用 意识 流手 法 创 作 也 是 自然 而 然 的 事
作为一 种 表 现 手法 的观 点 , 这更 符 合 它 的本 义 。 最早给意 识流 下定 义 的是 美 国 心理 学家 、 哲学 家 威廉 ・ 詹姆 斯 , 认 为 “ 识 并 不 表 现 为零 零 碎 他 意
同样 深受西方 现代文学 影响 的 白先勇 和林 徽
因在意识流小说创作上具有很多的相似性。他们 都擅长借鉴西方现代派的手法来丰富自己的小说 创作 方法 , 密切关 注历史 现实 的知识分子 , 都是 在 审美情趣上都注重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第2卷 期 8 第1
21 0 0年 2月
常 州 工 学 院 学 报 ( 科版) 社
Jun l f h n z o ntueo eh oo y Sc l c ne di ) o ra o agh uIstt f cn lg ( oi i c i n C i T aS e E t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