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賨国都 魅力渠县解说词
大渠县民俗文化

四川渠县賨人谷,据史料记载,賨人是古代川东地区影响深远、强悍尚武的一支少数民族,龙吟瀑布亦是渠县最古老的土著民族。
他们天性劲勇,勤劳聪慧,创造了灿烂的賨人文化,留下了賨国都城遗址、汉阙、咂酒等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当年的賨人们正是生活在这个有着奇山怪石,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于是现在的人们为了纪念这段凄美的爱情传说,纪念他们的尚武精神,賨人谷的名字由此而来。
国家一级编导何川根据已经搜集的关于賨人生活史料,创作出了大型风情剧《賨人》。
该剧分为《筑》、《祭》、《渔》、《耕》、《猎》、《呷酒歌》、《巴渝舞》、《黄花谣》、《铸阙》、《亭会》、《编绿》、《抗洪救灾》、《尾声主体》等13个篇章,再现了賨人的远古遗风和渠县的悠久历史,展示了宕渠儿女不折不挠、敢于争先的精神,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色。
賨人谷賨人,又称寅人,虽没有列入当今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中,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比的辉煌,早在春秋战国之前,便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都就建在今达州市渠县的土溪城坝.渠县,秦时称宕渠县.《舆地纪胜》卷162记:“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邻山重叠,险比相次,古之賨国都也。
”賨人谷风景区地处华蓥山脉中北段,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城东26公里。
范围约41平方公里,以奇山、秀水、幽洞、丽峡、飞瀑、湖泊、涌泉、怪石、古栈、茂林著称,被誉为川东“小九寨”、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
賨人,龙的子女。
千年前,他们在神灵的指引下走进了川东丘陵。
他们集天地之灵,吸日月之精;耕绿色之希望,创金色之神话。
賨人在上天的佑护下,于川东大地刀耕火种,射虎猎渔,世代的风调雨顺使賨人繁衍生息成——賨国。
在这片属于古賨人的土地上,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开始了最美的邂逅……龙王庙相传天地千年之初,賨人的祖先们在部落首领夕仲的带领下,走进了川东大地。
一次渔猎中,夕仲在江边偶遇了美丽的少女度灵。
一见钟情的浪漫邂逅,让爱情花蕊在二人心中悄悄绽放。
賨人谷解说词(

賨人谷解说词(2012文旅节)(来宾在七彩湖停车场下车后时)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欢迎你们来到古賨故里——賨人谷光临指导!我是景区解说员小,希望我的服务能让各位领导满意。
根据今天的行程安排,我们首先游览的是賨人谷景区的龙华寺,现在我们看到雄伟庄严的建筑就是龙华寺。
渠县是全省的宗教大县,为了满足佛教信众有一个规范化活动场所的愿望,县委、县政府结合“做兴文旅产业”,配合賨人谷景区升级打造,于去年12月启动了龙华寺恢复重建工程。
龙华寺占地2万平方米。
龙华寺现建有四殿一楼。
现在,请大家随小走进龙华寺的天王殿。
天王殿正中供奉弥勒佛,他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继任者;背面供奉韦陀菩萨,他是唯一能够面对如来佛的菩萨;左右供奉四大天王,分别职风调雨顺。
(走出天王殿)现在我们来到了龙王殿,它是一个四合院,两边的厢房分别是僧客堂和旅游纪念品陈列室。
龙王殿正中供奉的是为民祈雨、救济苍生的教书先生龙王李昂和四大护法。
在翻修中我们保留了刻有“清嘉庆绥定府宕渠县翻新”字样的大梁。
(走到三圣殿)现在我们登上了三圣殿,正中供奉了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两旁分别供奉了药师如来和地藏菩萨。
(走到钟鼓楼的坝子)现在我们看到左右两边的两层楼建筑,就是龙华寺的钟鼓楼,右边是鼓楼,鼓直径为2米;左边是钟楼,钟重3吨。
大家平时谈及的“晨钟暮鼓”就是指寺庙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可以使人警觉醒悟。
(登上大雄宝殿)现在我们登上了龙华寺的主殿——大雄宝殿,供奉了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如来和两旁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以及十八罗汉,大殿气势宏伟直耸云霄,庄严肃穆。
(走出大雄宝殿后)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为了丰富佛教文化内涵,我们聘请了陈石、周啸天、杨牧、张继肃等10余位书法名家为龙华寺书写了四个大殿的对联,聘请了成都文殊院的智海方丈为龙华寺书写了四个大殿的额匾,我们正在筹建龙华寺书画室。
渠县龙华寺二期规划将修建居士林、讲经堂、斋堂、寮房等。
(走出龙华寺后)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请上车前往今天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賨人谷的大坡森林公园。
渠县土溪历史

四川渠县土著居民板楯蛮(賨人)和賨国的历史变迁(中)?古之賨国(车骑城)--土溪城坝遗址?四川渠县土著居民板楯蛮(賨人)和賨国的历史变迁??????????????????????? 古之賨国都、宕渠治所地——四川省渠县土溪镇,在古老历史长河一段辉煌中,记录着土著居民板楯蛮(賨人)的历史变迁。
??? 土溪镇地处川东北盆周边垂,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利于人们的生息繁衍;背靠巍巍米仓山与大巴山,峻岭层叠,朔造着人们犷达豪爽、刚毅顽强的性格;腹贯滔滔州、巴二河与渠江,碧波洪流,培育了人们活跃奋发、聪慧敏捷的素质;界分川陕,脉通秦楚,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接连不断的政治冲突与武装斗争,既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又为众多杰出的英才提供了充分展露聪明智慧的舞台。
??? 土溪镇之四周,山不太高,而多峰峻岭,雄垒峭壁;原不太广,可平地星落,沃野衔连,江河如网,水运畅达,有利于农耕、养殖、商贸和兴学。
得天独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正好有利于人才辈出!他们无论是出生于这方沃土而建功于外,还是来自他乡而立业于此,都名垂于世。
??? 土溪镇现辖东安村、流溪村、天井村、青神村和汉碑村。
它地处天府之东华蓥山北段西麓,渠江之滨;襄渝铁路于境内东侧华蓥山麓北来南去,两个站台耸立其上;达成铁路入境东来西往,一个快车站昂立土溪场头,宛如银练落地,蛟龙奔腾,长翼凌空,大鹏奋飞。
往昔,这里孕育和表现古代巴蜀文化的一方圣土,显示和宣扬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之珠,巍峨的丰碑记载着辉煌的史诗、动人的文章,令人景仰;如今,锦上添花,再创辉煌,闪耀时代的丰采,叫人无限向往!?1、古之賨国都??? 现在的土溪,2万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距今1万年至5千年前,就有原始村落。
1980年——1982年,土溪所在的渠县大义乡罗尔顶村、共和乡清河村(今属报恩乡)出土石斧、石锛、骨针、陶网坠、陶纺轮;土溪本土的上游村采集到一件贝壳形的青石砍砸器,这些正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劳动工具。
渠县“賨人”独特的历史与文化

渠县“賨人”独特的历史与文化渠县是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南部的一个县级市,这里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渠县以其特有的“賨人”文化而闻名,这一文化包括了一系列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本文将介绍渠县“賨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一、历史渊源渠县地处川、黔、渝三省交汇处,历史上是巴蜀古道的重要驿站,古称“湔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人类活动。
渠县地处高山峻岭之间,自然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这里的人们依山傍水,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世代耕耘,生活安定,渴望自由。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
二、賨人的来源渠县的“賨人”是指渠县当地独特的居民,他们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
据考证,渠县的“賨人”有两种来源:一是居住在这里的土著原住民,他们生活在这里数百年,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二是在古代战乱时期,有许多流亡的江南人迁入渠县,他们在这里安家落户,逐渐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形成了现今的“賨人”族群。
三、“賨人”文化传统1. 语言文字“賨人”使用的语言主要是当地的方言,属于官话川语的范畴,但在渠县境内却形成了很多独特的方言词汇和语音特色。
“賨人”还有一套独特的文字系统,称为“賨文”,这是一种古老的壮侗语系文字,至今仍在部分“賨人”中传承和使用。
2. 服饰传统“賨人”的传统服饰主要有民族服装和民族饰品两类。
民族服装主要包括上衣、裤子、头巾和围裙等,款式多样,色彩艳丽,体现了明朗活泼的民族特色。
而民族饰品则体现了“賨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习俗,主要有耳饰、项链、手镯等,采用银、铜、玉石等材料制作,工艺精湛,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3. 宗教信仰“賨人”信仰多种多样,包括基督教、佛教、道教、传统宗教等,每一种宗教都对“賨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宗教在“賨人”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信仰土地神、山神、水神等自然神灵,同时崇尚自然、民族的宗教理念。
4. 节庆习俗“賨人”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习俗,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渠县县情简介

一、渠县县情渠县位于四川东部、达州西南部,与广安、南充、巴中山水相连。
幅员2018平方公里,辖60个乡镇、493个行政村、62个社区。
总人口145万,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六。
2007年被列为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
1.历史悠久、特色突出。
早在周代,先民賨人就在现土溪镇城坝村建立了賨国都城。
公元前314年设置宕渠县,公元1376年正式定名渠县。
境内六处七尊汉阙,约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誉称为“中国汉阙之乡”。
渠县黄花独有七蕊,是中国黄花中的极品,誉名为“中国黄花之乡”。
渠县刘氏竹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上乘工艺品,因此又被誉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
渠县呷酒已有4500多年的酿造历史,三汇特醋名列全国十大名醋之一。
2.区位独特、交通便捷。
渠县是川东重要的交通枢纽。
襄渝铁路63公里纵贯南北,达成铁路36公里横贯东西,过境渠县的达巴铁路正在建设,共设6个客货运站。
G318、S204国省干道、县乡公路纵横交错,92%的行政村通水泥路,通车里程3258公里。
南充—渠县—梁平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达州—营山、平面-广安高速公路已纳入全省高速路网规划。
州河、巴河在三汇镇汇成渠江,境内通航里程283公里,渠江航道四级升三级改造工程即将启动,届时千吨货轮可直达重庆。
3.资源富集、物产丰饶。
现已探明矿产资源22种,岩盐分布75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1050亿吨。
石灰石储量12亿吨,石膏储量1.16亿吨。
煤资源储量9252万吨,水资源储量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储量18万千瓦。
天然气、钾盐、锶矿、磷铁矿、石英砂、膨润土等储量较大,品位较高。
境内有各种生物300种,是国家商品粮、高瘦肉率商品猪、无公害甜橙基地县和省柑桔、黄花基地县。
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据统计,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0.46亿元,同比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77亿元,同比增长30.1%;民营经济增加值66.35亿元,同比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21亿元,同比增长2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6亿元,同比增长1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338万元,同比增长32.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32613万元,同比增长17.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8元,同比增加15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49元,同比增加734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9.9亿元,同比增长46.3%。
渠县“賨人”独特的历史与文化

渠县“賨人”独特的历史与文化1. 引言1.1 概述渠县“賨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引人注目。
作为渠县的主要居民,賨人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保留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和艺术表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渠县“賨人”的起源,探寻他们的文化根源;了解他们的语言文化特点,探索这种民族独有的表达方式;揭示他们传承的习俗传统,描绘出其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探讨他们的宗教信仰体系,解读他们心灵上的寄托;品味他们的艺术表现,感受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对渠县“賨人”文化的全面探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这一群体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特色,还可以深刻认识到他们在地方社会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特色和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珍视和尊重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渠县“賨人”文化将继续传承,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文化盛宴和心灵启迪。
2. 正文2.1 渠县“賨人”的起源渠县“賨人”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
据记载,賨人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巴蜀地区。
传说賨人是一支迁徙的游牧民族,他们在古代巴蜀地区定居,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资料显示,賨人的起源有不少种说法,有人认为他们是源自古代巴蜀地区的原住民族,有人认为他们是来自外族并在巴蜀地区定居。
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说明了賨人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民族。
在历史上,賨人曾与周围的其他民族有过往来和交流。
他们的文化和语言受到周围民族的影响,同时也传统保留了自己独特的特色。
资料显示,在古代的巴蜀地区,賨人曾经是一个独立而强大的部落,他们与其他部落有着复杂而纷繁的关系。
渠县“賨人”的起源是一个充满谜团和传说的话题。
通过对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研究,我们可以逐渐揭开这个古老民族的神秘面纱,了解他们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2 渠县“賨人”的语言文化渠县“賨人”的语言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贵州省的一个少数民族,賨人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即賨语。
美丽的渠县作文

美丽的渠县作文篇1我的家乡在四川省渠县,古时是賨人之都,现在是远近闻名的黄花之乡。
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百花盛开,这也是家乡最美的季节。
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竞相开放,让人仿佛置身花的海洋。
花香一阵阵袭来,让人感到深深的陶醉。
站在山坡上向远处望去,满眼一片金黄,再加上点缀其中的粉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子花,翠绿的麦苗,那景色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
农民伯伯开始忙碌起来,播种着春天的希望。
夏天,漫山遍野一片碧绿,树木长出了浓密的叶子,遮住了炙热的阳光,让人感到丝丝凉爽。
田野里,农民伯伯刚刚收完小麦、油菜,又插上了稻子。
秧苗喝足了水,正飞快地生长。
一阵风吹来,稻田泛起绿色的波浪,农民伯伯看在眼里,心里美滋滋的。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七月收玉米,到了八月,田野就变成了一片金黄,水稻成熟了。
农民伯伯找来收割机,不一会儿,就把一大块的田地收割完毕。
手捧一大把稻谷,看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九月之后,柑橘慢慢地就成熟了,挂在枝头就像一个个橙色的小灯笼,让人垂涎欲滴。
大的是柚子,小的是红橘、脐橙、血橙、广柑。
如果这时候你到我的家乡来,热情好客的老乡们一定让你吃个够。
冬天,我们这里不是太冷,一般都不下雪。
松柏好像是一个个卫士,长得更加挺拔。
田野里,萝卜、白菜长得正旺,给萧瑟的冬季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农历十二月,家家户户都宰猪宰羊,忙着灌香肠,熏腊肉,迎接新春的到来。
家乡的美,不是我的只言片语就能够描写出来的。
欢迎到我的家乡来,我愿当个小导游,带你一起去品一品,看一看。
篇2美丽的渠县在广袤的四川盆地东北部,隐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渠县。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地方,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县城。
今天,我要用笔墨描绘出渠县的美丽画卷。
渠县,是一个被大自然宠爱的地方。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渠江如一条巨龙蜿蜒而过,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春天,满山遍野的鲜花竞相绽放,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色彩;夏天,江水清澈,波光粼粼,成为游泳和垂钓的好去处;秋天,金黄的稻谷摇曳生姿,丰收的喜悦溢满田野;冬天,雪花纷飞,银装素裹,宛如人间仙境。
渠县“賨人”独特的历史与文化

渠县“賨人”独特的历史与文化渠县是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一个县,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这里的“賨人”文化。
賨人是渠县特有的地方民族,他们拥有着独特而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人们颇为好奇和向往。
本文将从賨人的起源、习俗、宗教信仰、艺术表现等方面对渠县“賨人”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进行深入探讨。
渠县是“賨人”的发祥地,他们过去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居住在青衣江畔的深山密林中。
据考古资料显示,賨人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他们用石器进行生产和生活,建造简陋的房屋,生活在原始社会的野外环境中。
随着历史的变迁,渠县的賨人逐渐向河谷迁移,过着以种植、渔猎为生的生活,形成了独特的賨人文化。
賨人有着丰富的民俗传统,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赛龙船。
每年端午节,賨人们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这是一项富有传统的民俗活动,也是賨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日。
赛龙船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融合了賨人的历史、信仰和生活方式,成为了当地人民的一大节日盛事。
賨人还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们崇拜自然界的神灵,尤其是崇拜山神和水神。
在賨人的信仰体系中,山和水都是神灵的化身,是他们的生命之源。
在賨人的心目中,山神是保护生命的神明,水神则是给予生命的神明。
在賨人的传统节日和生活中,山神和水神都会得到应有的敬畏和礼遇。
賨人的艺术表现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擅长手工艺制作,特别是银饰品和刺绣。
賨人的银饰品精美细致,充满了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元素。
而賨人的刺绣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富有浓厚的地方民族风情,成为了賨人文化的一大亮点。
渠县的“賨人”文化是一种充满魅力和韵味的特色文化。
他们在生活、信仰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貌,成为了这个地方独有的文化符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賨人文化也在不断地受到关注和保护。
未来,我们期待这片土地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賨人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这一特色文化,让它在世代传承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賨国都魅力渠县
一条发源于大巴山的渠江,孕育了灿烂的巴渠文明。
一座正在崛起的滨江新城,正在创造渠县人的新梦想。
渠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是达州市的南大门,幅员面积2018平方公里,辖60个乡镇,其中渠江镇为县政府所在地,全县148万人口。
这片灵山秀水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享有中国汉阙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的称誉。
在这里,你可以翻开那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寄情于风光旖旎的自然美景,沉醉于风情浓郁的川东民俗,感受滨江城市的现代气息,在这里,你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经历梦幻,用眼、用耳、用脑,去看、去听、去想象,更可以用一颗恬静的心,去感受,去触摩,这座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的古賨国都、巴渠重镇、川东新城!
神秘渠县•一张古賨文化的历史羊皮卷[字幕]
渠县的历史之美,在于拨开覆盖历史的黄沙,那一页充满神秘魅力的历史羊皮卷-------
渠县,古称宕渠,是巴渠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早在周代,賨人就在渠县建立了賨国都城。
今天,在位于渠县土溪镇渠江东岸的城坝遗址,在一处处保存较好的水井、城墙、墓葬、窑址等文化遗迹中间,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在远古历史的宕渠大地上,去感受賨人跳起巴渝舞的那份劲勇,去聆听賨人吟唱竹枝词那份
悠然,去发现賨人先民留下的那一抹神秘的文化色彩。
宕渠文化始于蛮荒,盛于汉晋。
在汉晋时期,渠县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活化石的汉阙,正是在先人给渠县留下的又一张历史名片,在全国仅存29处汉阙,渠县就有6处7尊,占全国汉阙的四分之一,被誉为“中国汉阙之乡”。
最著名的冯焕阙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阙下,感受汉朝建筑的稳重朴素、简练精致的石雕,感怀汉人金戈铁马、开疆拓土的历史丰功,巍然矗立的一座座汉阙,像是历史给后人留下的一个个惊叹号,成为彰显千百年来渠县人民英勇和智慧的不朽丰碑。
美丽渠县•一轴姹紫嫣红的自然山水画[字幕]
渠县的自然之美,在于拨开弥漫在山水间的迷雾,慢慢铺开的那一轴充满奇山、秀水、怪石、神洞的自然山水长卷------- 龙潭风景区地处华蓥山脉中北段,包括龙潭溶洞群、大坡岭森林公园等部分组成。
海拔在1000m左右,森林覆盖率达95%。
景区内景观众多,汇洞景、石景、崖景、瀑景、气景和人文景观为一体,是华蓥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川东“小九寨”,地下卢浮宫。
走进龙潭,秀山险峰、奇洞怪石、高瀑涌泉、绝壁古道、幽峡飞栈、古桂茂竹、以及掩映山林间的古寺名刹、四季更迭的季相景观,集自然之大成、汇造化之神韵。
龙湫瀑布自崖裂隙间飞射而出,奔泻直下,响彻山谷。
莲心索桥将一分为二的山崖凌空连起,象征天下情侣永结连心。
龙嬉谷山谷壁立,高耸云霄。
山腰依山就势凿石架起木栈为路,上倚藤蔓绝壁,下临深谷溪水。
穿行其间,让人赞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
龙湫瀑布至天星桥,约2公里的河谷中有许多千奇百怪,奇窍多姿的岩石,仿佛是一尊尊现代派雕塑,正观侧瞧,仰望俯视,形状各异,如一个艺术长廊,一个雕塑展厅。
山林掩映之间,龙王庙如一位老者端坐其间,相传是纪念为民求雨而成龙的教书先生李昂而建的,据史载,每逢大旱之年,附近几个州县的文武群官前来龙王庙烧香炳烛,叩拜禀报旱情,祈雨救济苍生百姓。
岩居洞群,被称为镶嵌进绝崖上的古村落。
是先秦以来的历代古人穴居洞窟,洞洞相连,道回洞转,让人如入迷宫,其老龙洞,被称为“水上画廊”、“地下卢浮宫”,洞庭阔大,洞顶悬石吊柱,洞壁七彩斑斓,洞内长年流水,划船游洞,恍入龙宫天庭。
让人感觉在水墨山水画中游弋,在梦幻仙境中行走。
韵味渠县•一首川东江城的民俗风情诗 [字幕]
波光粼粼、船帆点点,远山含黛,烟雨渠江,千古巴渠梦,几度斜阳中?
作为渠县的母亲河,渠江烟波浩淼,风景独秀,三汇白塔、中滩瀑布、渠江唱晚、如颗颗珍珠撒落渠江两岸,秀丽的自然山
水抚育着渠县儿女,也孕育了独特的文化积淀和民俗风情, 刘氏竹编、三汇彩亭、渠县耍锣,这些流传在渠县街头民间的民俗文化,如今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渠县人已经把生活变成一种艺术,把艺术变成了一种生活。
在全国竹编艺术中,渠县的“竹编”可谓独树一帜,形成了川东特色的竹编艺术流派,渠县因而被誉名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
工艺美术大师刘嘉峰先生集各家之长,受提花织物织造原理的启发,发明了“竹编提花编织法”,开创了竹编艺术“以竹作画”之先河,竹编取材自古典人物、神话故事、皮影、戏剧脸谱、花鸟、龙凤、虎马等,图案逼真、细腻、传神,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被称为用竹丝织成的绸缎。
三汇彩亭会,是渠县三汇镇独有的以亭子造型为主体的民间表演艺术,它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结构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工艺精湛,颇富特色,是川东地区民间艺术瑰宝。
每年农历3月16-18日,三汇的民间艺人来到街道或广场进行表演,彩亭所到之地,人流如河,欢呼震天,小小的三汇彩亭,成为渠县一道流动千年的民俗彩虹。
耍锣,是渠县民间的一种传统鼓乐,渠县耍锣内容丰富,曲牌多样,用途广泛,遍及城乡,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耍锣主要用于民间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具有独特的
艺术价值。
仅渠县出版的《民间耍锣曲谱》,就收入锣引、谈曲牌达135支,其数量之丰富,打法变化之多,在境内外器乐中绝无仅有。
活力渠县•一曲和谐发展的活力交响乐[字幕]
这里是四通八达的交通强县。
汇入嘉陵江的渠江,是川东北地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境内通航里程305公里,航运直达重庆,县内63公里襄渝铁路纵贯南北,36公里达成铁路横贯东西,国道、省道、县道,纵横交错,通车里程达1200公里,是川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北上南下,承东启西的大通道。
这里是矿产丰富的资源富县。
全县探明矿产资源22种,天然气、钾盐、原煤、锶矿、水能资源储量丰、品味高,尤其是盐体分布750平方公里,近期工业储量1050亿吨,石灰石储量12亿吨,石膏数量1.16亿吨,为全国有名的富钙矿区之一。
这里是闻名全国的农业大县。
境内有各种动植物300多种,是国家商品粮,高瘦肉率商品猪基地县,四川省柑桔、黄花基地县,“渠县黄花”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丰富的自然资源,正在托起渠县产业发展壮大、繁荣县域经济的强县梦想。
这里是充满活力的滨江新县。
巴渠文明的文化积淀,开放发展的强劲动力,催生着一座现代滨江城市的诞生,这宽阔的城市主干道,16米宽的滨江大道,和36米宽的滨江景观带,这林立高耸的楼宇大厦、多姿多彩的广场文化、流光溢彩的都市夜生活,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川东滨江新城正屹然崛起,肩负着历史梦
想和发展使命的渠县人,正满怀产业发展壮大、繁荣县域经济的强县梦想,奏响一曲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的活力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