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指南

呼吸机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指南呼吸机相关性感染(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指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48小时内发生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VAP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加强VAP的预防与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VAP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VAP传播的基本措施。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以及从同一患者转移到另一患者时,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气管插管、吸痰、换药等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吸痰时应使用无菌吸痰管,并及时更换。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气管插管,确保插管深度适宜,避免气道损伤。
定时翻身、拍背,帮助患者排出气道分泌物。
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振动排痰等方法,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加强口腔护理口腔是细菌定植的重要场所,加强口腔护理有助于减少口腔细菌的定植。
对有发生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洗必泰漱口液,每日至少两次。
五、预防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是VAP的重要危险因素。
将床头抬高30~45度,可减少胃内容物的返流。
对于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以减少胃酸分泌,预防胃食管反流。
六、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防止细菌耐药。
根据患者的痰液或血液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选用敏感抗生素。
七、呼吸治疗设备的管理1. 呼吸机及其附件的清洁、消毒和维护:呼吸机内部机械部分不常规进行灭菌或消毒,呼吸回路管道、呼气活瓣、湿化器等每周更换一次,有污染时及时更换。
连接呼吸机管道上的冷凝水要定期引流、倾倒,操作时要避免引流液流向患者侧。
2. 呼吸机参数的调节: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避免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

呼吸道分泌物, 涂片见 WB C每个低倍镜视野 大于 2 5个 , 鳞状 上皮 细胞每 个低 倍 镜 视 野小 于 1 , O个 培 养 出潜 在 的呼吸道病 原 菌 。( ) 片 示肺 部 出现新 4胸 的或进展性浸润灶。本组病例先后发生 7 V P 例 A, 发生率为 1.% , V P 75 因 A 死亡 3例 , .%。 占75
收治的 4 0例经 1插管 或气 管切 开机械通气 ( V) : 3 M 患者采取针 对性护 理措施 , 了解 V P的发生 情况。结果 :0例机 械通气 患 A 4 者在 IU住 院期间发生 V P C A 7例 , 发生率 1 .% ; V P死亡 3例 , 亡率 7 5 。结论 : 好环境 的消毒管 理 , 格无 菌操 75 因 A 死 .% 做 严 作, 掌握吸痰方法 , 加强呼吸道管理等是降低 V P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护理方法 。 A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 机械通气 ; 呼吸机相关肺炎 ; 护理
非 常关 注 的问题 。本 文 总 结 了 2 0 0 7年 5月 ~ 0 8 2 0 年 9月共 4 O例 行 MV 7 d以上 患 者 V P的预 防护 A
2 2 0~ 2℃ , 湿度 6 % ~7 % ; 1至 少 2次用 含 氯 0 0 每 3 消毒 液湿抹 地 面 、 床 、 头 柜 等设 施 , 时处 理 病 病 床 及 室 内的 医疗 废 物 , 绿 脓 杆 菌 和耐 甲氧 西林 金 黄 色 对 葡萄球 菌 ( S ) MR A 感染者 在 积极 治疗 的 同时应 予 隔 离 , 染 的医疗用 品用 双层 黄色 塑料袋 包裹 , 污 标识 分 明 , 料送 到 指 定 地 点 焚 毁 处 理 l ; 者 转 出 和 死 敷 4 患
护理实践 与研究 2 0 0 9年第 6卷第 1 ( 期 上半月版
呼吸机相关感染

呼吸机相关感染一、概述呼吸机相关性感染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内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0%40%,病死率高达20%50%。
VAP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难度和医疗费用,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因此,预防和治疗VAP是ICU管理的重要任务。
二、病原学1. 病原体:VAP的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此外,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和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等)也是VAP的常见病原体。
2. 感染途径:病原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侵入下呼吸道:(1)误吸:患者因吞咽功能减退、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导致胃内容物误吸入下呼吸道。
(2)呼吸机相关性感染:呼吸机管路、湿化器、雾化器等设备污染,病原体通过呼吸机管路进入下呼吸道。
(3)交叉感染:医护人员手卫生不严格,导致病原体在患者之间传播。
三、临床表现1. 症状:VAP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咳嗽、痰量增多、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2. 体征: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痰鸣音等。
3. 辅助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炎症浸润影。
四、诊断1. 临床诊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合呼吸机使用史,可初步诊断为VAP。
2. 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是确诊VAP的关键。
包括痰培养、血培养、呼吸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等。
3. 分型诊断:根据病原体不同,将VAP分为医院获得性VAP和社区获得性VAP。
五、治疗1.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 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3. 并发症治疗:针对VAP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进行相应治疗。
4. 呼吸机管理:调整呼吸机参数,避免过度通气,减少呼吸机相关性损伤。
六、预防1. 加强手卫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严格进行手卫生,减少交叉感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一、ICU的环境管理。
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空气净化屏保证24小时有效正常工作,室温保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50%~60%。
地面进行消毒,适当通风,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减少探视时间和探视人数,减少外出检查次数,每季度进行空气细菌学检测。
二、洗手是预防V AP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和操作,前后采用“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减少手的带菌率,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当直接接触患者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在直接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换手套并消毒手部。
三、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指征,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四、避免经鼻气管插管,气管插管首选经口途径。
五、体位的护理,无禁忌症者床头抬高3045度。
六、使用人工鼻,加强呼吸道湿化,保证呼吸道通畅。
注意湿化灌水位,随时添加,注意湿化器的温度七、加强口腔护理。
八、正确有效地吸痰,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原则,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尽量减少吸痰时从气管导管滴入生理盐水。
九、使用可吸引式的气管插管,进行声门下吸引。
十、避免对气管内导管不必要的操作和触动。
十一、每天评估是否可以脱机或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十二、镇静患者,每日唤醒,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
十三、预防深静脉血栓,加强下肢活动,每日LVP治疗两次。
十四、加强胃液PH值及胃残留量的监测,避免胃液PH 值升高和胃液反流十五、尽早肠内营养,使用鼻十二指肠导管鼻饲。
十六、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一次,尽量一次性使用,呼吸机管路内泠凝水及时倾倒。
十七、呼吸机管路位置应尽量第于患者,防止泠凝水逆流到气管插管内。
十八、每班检测气囊压力。
十九、清醒患者鼓励床上活动和和咳嗽,向其说明气管插管的重要性,避免意外拔管。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9篇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9篇第1篇示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因呼吸机使用引发的肺部感染,是重症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1. 保持呼吸机清洁卫生呼吸机是患者的生命支撑设备,应保持呼吸机的清洁卫生。
定期更换和清洁呼吸机的管道、过滤器、呼吸面罩等配件,避免细菌病毒在呼吸机上滋生繁殖,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呼吸机管道是细菌滋生的重要场所,长时间使用未更换的管道容易导致感染。
建议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并确保更换过程中的消毒措施到位。
3. 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呼吸状态,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避免呼吸机吹气过强或过弱,引发肺部感染。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洁患者口腔、鼻腔和喉部,预防呼吸道感染。
定期进行吸痰,避免痰液滞留堵塞呼吸道,导致感染。
5. 提倡深部呼吸运动鼓励患者进行深部呼吸运动,有助于增加肺活量,促进气体交换,预防肺部感染。
6. 科学使用抗生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但不能滥用抗生素。
需根据患者的病原体进行选择,按照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7. 定期评估患者病情重症患者往往伴随多种并发症,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肺部情况和感染指标,及时调整护理方案,防止感染加重。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保持呼吸机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保持呼吸道通畅、提倡深部呼吸运动、科学使用抗生素和定期评估患者病情等方面。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在呼吸机辅助下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篇示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因使用呼吸机而导致的肺部感染,是重症监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些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
重症医学科(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产生及原因分析

重症医学科(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产生及原因分析引言重症医学科(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在使用呼吸机后发生的肺部感染。
VAP是ICU内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还会增加医疗成本。
对VAP的发生及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和预防至关重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由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致的气道内细菌繁殖并侵犯肺组织引起的肺炎。
呼吸机本身并不是直接导致VAP的原因,而是与多种因素相关联的。
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的时间、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免疫状态、以及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道内细菌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ICU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内的细菌易受到机械通气的影响而扩散入肺组织,导致VAP的发生。
而VAP的发生也与机械通气时间长、气道内细菌数量增加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道内细菌种类的多样性和数量的增加是VAP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ICU患者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各种细菌感染,从而增加了VAP的发病率。
气道护理和VAP的关系正确的气道护理对预防VAP非常重要。
合理的呼吸机管路护理、患者饮食的管理以及定期的气管导管拔管等措施都有助于减少VAP的发生率。
对呼吸机导管的选择、插管操作的规范和术后监护护理等措施也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细菌感染和VAP的关系气道内存在多种细菌,革兰阴性菌和耐药细菌对VAP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耐药细菌的出现,加剧了VAP的预防和治疗难度。
对ICU患者的细菌感染进行及时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加强ICU内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都是预防VAP的重要方法。
免疫功能与VAP的关系ICU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成为VAP发生的重要诱因。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而且抵抗力弱,往往无法有效清除细菌,导致VAP的产生。
对ICU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监测,及时干预和调理也是预防VAP的重要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呼吸机相关性呼吸道感染(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指患者在机械通气48小时后至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部感染。
VAP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因此,预防及护理VAP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VAP预防及护理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预防措施1. 提高患者免疫力(1)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提高患者抵抗力。
(2)合理应用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以提高患者免疫力。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1)医护人员在操作前要洗手,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2)呼吸机管道、湿化瓶、雾化器等设备要定期更换、消毒。
(3)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3. 改善呼吸机管理(1)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模式,尽量缩短有创通气时间。
(2)呼吸机管道采用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3)呼吸机参数设置合理,保证氧合和通气功能。
4. 预防误吸(1)抬高床头30°45°,减少误吸风险。
(2)定期评估患者胃残余量,及时调整喂食速度和量。
(3)采用胃管喂养,避免经口喂养导致的误吸。
5. 加强口腔护理(1)每日进行口腔护理,清除口腔内分泌物。
(2)定期检测口腔病原菌,及时调整抗生素应用。
6.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1)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2)避免长时间、大量应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二、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
(2)观察患者痰液性质、量及颜色,及时送检。
(3)监测患者氧合指标,如PaO2、SaO2等。
2. 呼吸道管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进行吸痰、雾化吸入等操作。
(2)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保证氧合和通气功能。
(3)加强呼吸机管道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科普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科普提到ICU,也就是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病人还是各种惊心动魄的抢救画面还是各种冷冰冰的医疗器械以及维持病人生命体征的各种管道呢?在这各种管道里就有保持患者呼吸的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管道。
而对于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病人来说,较易因多种因素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而一旦得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的致死率将极大升高,为了降低病人病死率,就需要ICU的医护人员们最大程度预防其发生。
那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哪些预防措施呢?一、基础预防1、抬高床头抬高病人床头30°-45°,以防患者呕吐引发误吸,并利于病人通气功能改善。
抬高床头后,还可增大病人肺部功能、残余容量等,更利于其通气,若为已脱机病人,抬高床头更易使其行自主式呼吸。
2、每日进行试脱机评估减少VAP发生的最简单方法即尽早拔管,因此可每日暂停镇静药物使用,并试行脱机、拔管等,但切不可无计划拔管、重插管。
若为心肺功能稳定患者,可每日早上暂停镇静药物使用,试行脱机、拔管,若无法脱机则可继续此前的镇静药物使用与通气,第二日再次尝试。
3、预防消化道溃疡为消化道溃疡等延长病人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应经抗酸剂、H2受体拮抗剂、硫糖铝等行消化道溃疡、出血、缺血坏死、感染等预防。
4、预防深静脉栓塞对于ICU危重病人来说,还需采取适当措施预防深静脉栓塞,以防VAP、肺栓塞发生,延长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等。
二、细菌定植预防1、口腔护理口腔内细菌可升高ICU病人VAP发生风险,为此需每6-8h经含0.12%-2%的氯已定消毒剂漱口或是擦拭口腔黏膜、牙齿等方式清洁1次口腔,该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心脏手术所致VAP发生风险。
2、不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气管插管吸痰前,切不可经气管插管使生理盐水或是其他任一溶液注入肺部,以防气管插管内壁的口腔分泌物、细菌等生物膜进入肺部升高病人VAP发生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李银玲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28期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临床上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护理。
结果:本组80例患者经ICU的有效预防和护理,呼吸机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结论:对于呼吸机肺炎患者而言,通过ICU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是对其有效防治的关键。
【关键词】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36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指的是对重症患者加强护理的病房。
随着当前高科技医疗设施的产生、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医疗护理专业水平的提高,重症患者加强护理病房也随之产生。
重症患者加强护理病房能够有效地将最佳的医疗技术、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集中起来,使病情危重的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保证,从而使对患者的救治效果达到最佳。
中心监护站是重症患者加强护理病房中的重要部门,能够对其中所有患者的病床情况进行实时的观察和监护。
麻醉机、起搏器、微量注射器、多功能呼吸治疗机等是重症患者加强护理病房所必备的医疗设施[1—2]。
笔者对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临床上ICU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32~77岁,平均(54.3±3.4)岁。
80例机械通气患者以《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为标准进行诊断,其中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患者有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46~57岁,平均(51.2±1.4)岁。
本组全部8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7例(8.75%)患者为药物中毒,15例(18.75%)患者为外科手术后患病,9例(11.25%)患者为心肺功能复苏手术后患病,27例(33.75%)患者为肺部Ⅱ型呼吸衰竭,12例(15.00%)患者为急性脑血管意外,10例(1
2.50%)患者为重症肺炎。
1.2方法首先针对患者原发病治疗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常规预防、治疗,在此基础上笔者所在科于护理上采用下列措施针对呼吸机相关肺炎进行预防和护理。
1.2.1首先医院应该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医院应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因、防治措施等对ICU内的医护人员做专项的教育,使医护人员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应对呼
吸机相关性肺炎方法。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考察和审核,最大程度上确保ICU医护人员的整体能力水平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感[3]。
1.2.2医护人员应严格进行灭菌消毒管理为防止患者感染病菌,医护人员应坚持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
另外还应对室内的湿度和温度做到有效控制,保证室内的湿度在65%~85%,温度最低不能低于19 ℃,最高不能超过23 ℃。
为进一步增强室内消毒效果,医护人员还应及时的对室内的废弃医疗用品进行及时彻底的处理,避免细菌滋生,同时每天最少3次用消毒液来擦洗地面[4]。
1.2.3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口腔、呼吸道的护理患者的口腔、呼吸道是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病菌的主要途径,所以,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对患者发病率进行控制,医护人员应该坚持每天2次,在气囊已充气的前提下通过沾有生理盐水溶液的棉球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擦拭,这样能够使患者所插的管道不易发生掉落。
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护理时,应该让患者所用呼吸机的水温最低不能低于30 ℃,最高不可超过33 ℃,并且要及时清理呼吸机内的冷凝水分,因为这些冷凝水分如得不到及时的清理,便会成为细菌的滋生地,细菌通过管道进入患者呼吸道便会形成感染。
再就是对患者进行吸痰时,医护人员对于吸痰管的选择一定要准确,一般对于机械性通气患者大多采用一次性多侧孔的硅胶吸管,并且型号一定要合适。
医护人员在执行吸痰操作时,一定要按照先气管,后口鼻的顺序进行,整个吸痰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自身的清洁[5]。
1.2.4医护人员应注重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并处理好人机联系机械通气患者由于长期使用机械通气机,所以会导致患者本身心、肺、呼吸道等气管的正常抵抗功能受到很大的损害,抵抗防御功能下降,就会给机械性相关肺炎病毒以可乘之机。
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对机械通气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从而达到增强患者抵抗力的目的。
同时,医护人员还应注意对一些轻度患者进行间断性的停机,避免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性过大。
2结果
本组80例患者经ICU的有效预防和护理,呼吸机肺炎的发病率得到明显下降。
发病患者为21例,发病率为26.25%。
因呼吸机相关肺炎死亡9列,死亡率为11.25%。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一般是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由于感染等原因所导致的肺实质性炎症。
国内临床上相关资料显示,VAP在我国的发病率在42.9%,死亡率在50.3%;国外临床上相关资料显示,该病的发病率在为40.2%,死亡率在45.5%。
与笔者所在科发病率为26.25%,死亡率为11.25%对比,笔者所在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
我国呼吸性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很高,应该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但是呼吸性相关肺炎属于疑难肺炎中的一种,其病原学理论目前还不是很完善,因此,目前对于该种病症的治疗还没有十分有效的办法,只能通过经验性及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药
物来进行治疗。
所以对于VAP的有效预防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以上对于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看出,经ICU有效的预防护理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预防与护理效果很明显。
因此,对于呼吸机肺炎患者而言,通过ICU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是对其有效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肖辉,张睢扬.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5):362.
[2] 胡瑞慧.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对策新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19):3179—3180.
[3] 周勤,田军,郑凯中.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1—33.
[4] 李静,桂武斌.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与护理措施[J].中国厂矿医学,2008,21(1):48—49.
[5] 王红.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11):218.。